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新闻] 为什么法国爆发了大革命,而英国却没有?

[复制链接]
67309 0
TS显微镜看爱情 发表于 2019-9-3 10:15:2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法国爆发了大革命,而英国却没有? 第1张图片

编者按:在《西方文明史手册》中,威廉·麦克尼尔在探寻18世纪欧洲国家国内政治的组织时,重点叙述了法国的绝对主义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这两种制度的差异帮助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法国爆发了大革命而英国没有,他说的这段话在编者看来特别重要:“在英国,地方政府的实际工作很大程度上由乡绅和自由民所掌控,中央政府的政策一般反映的是地主和商业阶级的利益。而在法国,政府的政策和行政则主要由一个宫廷派系和一个多少能自我维系的官僚体系来控制,这两个团体与绝大多数法国人相隔绝。”




※※※
法国的绝对主义
法国国内治理的历史与那些更晚近的和更东边的国家相反。在自己统治的前期,路易十四制定了许多在之后被认为是开明专制的政策。科尔伯特煞费苦心地为商人和实业家增加财富;另一位大臣鲁瓦侯爵(Marquis of Louvois)也对法国军队给予了类似的关注。路易自己则向人们展示了政府这个巨大的产业,此外他还亲自对他的大臣进行监督。正如我们所见,在这种管理之下,法国跻身为一流欧洲大国。
路易漫长的在位时期的后半段则没有那么幸运。强大的联盟阻止了其对外政策的成功,而由此带来的漫长而艰苦的战争则毁灭了法国国内的繁荣。除此以外,随着科尔伯特(1683)和鲁瓦(1691)的去世,路易失去了最得力的大臣,年老的国王也未能找到同样能干的人接替他们。宗教上的偏执导致了路易对詹森派和胡格诺派的迫害;路易此举也将众多勤勉而有技术的家族从自己的王国中赶了出去。胡格诺难民对普鲁士工业的建立帮助极大,他们还将新的手工技艺带到了英国。
为什么法国爆发了大革命,而英国却没有? 第2张图片

路易十四在科尔伯的陪同下参观皇家科学院


在路易十五(1715—1774)统治下,法国政府效率的下降依旧没有得到抑制。改变或改革制度的尝试遭抛弃;一个程式化且经常出现腐败的政府不是帮助而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公开的批评不断增多。然而法国的商业和工业在18世纪仍旧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但这种增长所带来的影响仅仅是让中产阶级对管辖自己的公共行政越来越不满。
中产阶级最不满的是一小部分贵族和高级教士享有特权,而自己却被排除在外。许多贵族从国王那里领取养老金;所有贵族都可以免除一些特定的税收。政府和军队中的高级职位为贵族出身的人保留,晋升则常常依靠官场上的熟人,而不是看一个人的能力。许多贵族和高级教士在凡尔赛的宫廷中虚掷光阴:在国王的人身边参加仪式性的聚会,为了讨好贵妇或拿到政府的津贴或养老金而在优雅的会客厅中展开密谋。这个充满了风流韵事的国家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个很好的享乐之所,但却是不公正和非理性的。
中产阶级的不满还不止于此。由于国王有权在不给出任何理由的情况下逮捕某人,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其关押的时间,所以司法机构有时候飘忽不定。法国没有统一的法律体系。中世纪末期统一起来组成法兰西王国的各个省份都保留了许多之前所盛行的法律和特殊制度。红衣主教黎塞留在17 世纪初推行的一项改革将法国分成由总督管理的行政区,这保证了法国一定程度上的统一。但在挑剔的中产阶级眼里,这些官员是暴君而不是公共利益的捍卫者。17 世纪早期,督办官和王室法官主要从中产阶级中招募,而政府中的一官半职多少都向那些有才能的人开放。但到了18 世纪,高级政府官员群体却成了一个近乎隔绝的种姓,也就是穿袍贵族,他们只比中世纪封建阶级的后代——佩剑贵族——少一些特权。
另一种不满来自中世纪庄园体系的遗留,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法国农民和心存不满的资产阶级站到了一起。混乱的税收体系和不平等的税收负担,不仅遭到农民,也遭到城镇居民的愤恨;而政府的许多经济规章的逐渐荒废,也使国王最富有的臣民中的一大部分人越来越失去了耐心。
为大多数法国人的不满代言的是众多自称哲人(philosophes)的作家和政论家;但他们的鼓动并未引起法国统治集团的注意,直到财政危机的到来,统治集团才被迫开始对政府体系进行重组。政府濒临破产的首要原因是对外战争的消耗,在特别的紧急情况下,效率低下的信用和税收体系经不起对政府收入的轻易挥霍。增加新税的尝试受到国王自己的一些官员,特别是所谓的最高法院(Parlements)法官的抵制;中央政府缺乏击垮反对者的决断力,而反对者则得到活跃的民意的支持。
为什么法国爆发了大革命,而英国却没有? 第3张图片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1774年登基时进行了一些缺乏热情的尝试,试图给陷入混乱的法国政府重新树立秩序。路易十六任命改革派大臣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Anne Robert Jacques Turgot)处理财政问题;但杜尔哥的建议在宫廷贵族和政府高级官员中掀起了一场反对风暴,结果是路易懦弱地投降,解除了在任仅仅20个月的杜尔哥的职务。新的财政大臣雅克·内克尔(Jacques Necker)通过贷款和温和的节省开支政策,成功维持了政府的偿付能力;但他同样遭到宫廷势力集团的憎恨,并于1781 年被解职。此后,政府的财政每况愈下。对英作战(1778—1783)的花费和对美国革命者的援助耗尽了国库。一系列缓解政府财政困难的补救措施均告失败,1789年,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路易十六同意召开三级会议,指望它能够解决政府的财政问题。但三级会议却反而拉开了法国革命的序幕。
英国的立宪君主制
同欧洲大陆上的国家不同,源于中世纪的代议制度在17 世纪的英国仍然强势。议会在这清教革命运动的早期阶段担任了领导者的角色,并于1640 年至1641 年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严格限制君主的特权。当查理二世(1660—1685)复辟了他父亲的王位时,他承诺遵守议会之前所颁布的法律。随着查理二世的复辟,大规模的反清教运动席卷英国。英国国教被再次确立为国家宗教,人们的思想也普遍地从宗教转移到了其他问题上。
为什么法国爆发了大革命,而英国却没有? 第4张图片

查理二世


英国的贵族中包括了许多由商人阶级跻身贵族之人,这种贵族制开始统治了政治生活。代表了土地绅士以及城镇富裕阶级的议会控制着中央政府。乡绅和自由民则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地方政府,他们扮演着常常是没有薪水的地方行政官的角色。因此,英国政府也得以免除统治着大陆国家政府的领薪的职业官僚体系。对王权的质疑从未完全停止过,议会对批准对国王的拨款一般持谨慎的态度,除非是为了一些特殊的目的,而且议会也经常根据国王对一些新立法的赞同与否来决定是否拨款。因此,立法也开始反映英国绅士和商人的利益。人口中的其他团体,包括国王和国王的宫廷,都只能通过在议会中赢得一些成员的支持来施加间接影响。
不只是查理二世,他的继任者詹姆斯二世(1685—1688)同样不喜欢议会对王权所施加的限制。在自己统治的末期,查理和议会陷入龃龉,他在没有议会的情况下统治了四年。当查理的继承人詹姆斯公开支持罗马天主教时,宗教对抗再次出现。议会中的一个团体试图将詹姆斯从继承人选中除名。这个团体,也就是后来的辉格党,没有取得成功,原因在于议会中的大多数人(托利党)担心世袭原则的破坏会再次导致革命。从关于詹姆斯二世登基的争论开始,议会分裂成两个迥异且一定程度上是永久性的有组织的政党。现在的英国保守党便来自17世纪的托利党,而辉格党则发展成为今天的自由党。
詹姆斯在宗教和政治上的政策很快令辉格党和托利党都感到了不安。通过悬置法律和法规,詹姆斯无视议会的决议,并任命罗马天主教徒担任军队和政府中的高级职务。他的对外政策同样不受欢迎,当法国的帝国建设者和商人正在世界上的殖民地区与英国人展开激烈竞争的时候,詹姆斯却屈服于法王路易十四。不满在詹姆斯的一个儿子出生时达到了顶点,现在看来,王位将不会传给詹姆斯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和安妮,而是将留在天主教徒的手中。
结果在辉格党领导下,议会发动了一场密谋。他们从荷兰邀请来玛丽的丈夫奥伦治的威廉。1688年当威廉抵达英国时,受到了支持者的热烈欢迎,詹姆斯则逃到了法国。仓促召集起来的议会将王位共同授予威廉和玛丽,同时也小心地起草了一套新的条款——《权利法案》,两位新的君主接受了法案。根据《权利法案》中的条款,议会成为绝对的、毫无争议的英国政府最高权威,独掌征税和授权维持军队的大权。
为什么法国爆发了大革命,而英国却没有? 第5张图片

威廉和玛丽接受《权利法案》
对詹姆斯二世的废黜常常被称作是光荣革命。1688年的这场革命除了几乎没有流血以外(在爱尔兰发生了一场支持詹姆斯国王的运动,但在1690年的博因河战役中,爱尔兰军队遭遇惨败,新教得以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保持优势地位),还标志着英国向立宪君主制和议会制政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这次继承事件在接下来的三代中加快并深刻影响了英国特殊的政府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奥伦治的威廉的兴趣主要在对外政策上,他急切地将自己的新王国中的资源动员起来,用以对抗路易十四野心勃勃的计划。就像我们曾看到的一样,英国对法国的干涉在国际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但英国国内政策所导致的后果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从总体上来说,威廉对把英国的管理权交给议会感到满意。他确立了任命议会多数党成员担任各个大臣来管理国家的惯例。在威廉看来,这一安排轻松地避免了与议会之间恼人的摩擦;然而这一惯例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扩大了议会对政府行政权的控制。
威廉和玛丽没有直系后裔,所以王位由玛丽的妹妹继承,也就是安妮女王(1702—1714)。在其在位期间,苏格兰王国和英格兰王国合并为统一的大不列颠王国。1603年以来,这两个王国就处于斯图亚特家族的国王的共同统治之下,但两国各自的议会以及其他政府制度得到了保留。1707年,苏格兰和英格兰议会通过了各自的法案,实现了两个议会的合并,英格兰和苏格兰也宣布合并为一个王国。而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开始就臣属于英王的爱尔兰在1800年以前一直保持着独立,有自己的议会和法律。
为什么法国爆发了大革命,而英国却没有? 第6张图片

安妮女王


1714年安妮女王逝世时,议会无视詹姆斯二世之子的继承权,而将王位献给了斯图亚特王室的一位远房表亲—汉诺威选帝侯,也就是之后的英王乔治一世。乔治一世和他的儿子乔治二世都是德意志诸侯,两人中没有一人曾学会流利地说英语。和奥伦治的威廉一样,他们主要的个人兴趣在大陆的祖产上,他们十分乐意把对英王国的管理权留给议会。
因为乔治一世不懂英语,所以他一般会缺席与他的大臣的会议。因此大臣们(或按他们集合在一起时的称谓—内阁)开始自己组织会议和决策;国王则定期批准他们的决议。一段时间后,这一先例具有了一种约束力,英国国王最终变成了一位有名无实的国王。
在汉诺威王朝的前两位国王统治时期,出现了首相一职。罗伯特·沃波尔爵士(Sir RobertWalpole)在很长时间里得到议会的支持。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对沃波尔十分信任,甚至委任由其来遴选国王的大臣,国王做的只是简单地批准对他们的任命。沃波尔将自己的这种独特地位保持了20多年(1721—1742);而首(Prime,即第一)相的头衔也使沃波尔的卓越地位在大众语言中得到了认可。沃波尔担任首相的时间已经足够长到确立一种相对稳定的惯例,即由首相来挑选内阁大臣。最终,由国王诏令议会多数党领袖组阁成为英国政府的一项原则,而国王选择“他的”大臣的权力则沦为一种形式。
为什么法国爆发了大革命,而英国却没有? 第7张图片

罗伯特·沃波尔爵士


所以政府内阁制几乎是在偶然中建立起来的,内阁制的优势是它具有显著的灵活性,民意和政党力量的变化几乎都可以通过政府行政的适当变动得到自动表达。然而我们不应就此认为18 世纪的英国政府代表了所有英国人。议会的权限非常有限。在各个自治城镇并没有统一的投票规则,但从总体上看只有一部分城镇居民享有投票选举自己城镇代表的权利;对选举“郡骑士”(“knights of the shire”)的选民的财产限制意味着郡的选举实际上为绅士所控制。不仅如此,沃波尔等人还发现经常可以通过贿赂来操纵议会选举。查理二世之后,对议会席位的分配并没有反映出人口中心的变动,所以一些几乎已经无人居住的城镇(“腐败选区”)在议会中仍旧有两个席位,而新的城镇,不管其规模多大,在议会中却没有代表席位。如此一来的结果是,一小部分被选举人或者甚至是一个大地主控制了大量的议会议席,他们可以通过威胁或贿赂的手段让选民投票给他们预定的候选人。因此,在17 世纪和18 世纪早期,英国政府实际上实行的是寡头政治,立宪君主制只是形式而已。
乔治三世(1760—1820)在英国长大,从他的兴趣点和关心的问题来看,与其说他是汉诺威人,不如说他就是英国人。他不满于继续做一个虚位君主,而是积极参与议会事务。在漫长的在位时期的早期阶段,乔治三世就试着在议会中建立一个国王的政党来实行真正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当一个国王,他的尝试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国王在北美殖民地的政策的失败,加上美国独立战争局势的逆转动摇了乔治在政府参与中的积极角色;在其统治后期,因为乔治的间歇性精神失常,英王统而不治的先例更是得到了确立。
18 世纪下半叶,和法国一样,英国国内要求改革的情绪也开始酝酿起来。在与殖民地的战争失利以后,一个改革派政党要求对议会席位进行重新调整,以使其更符合人口分布的情况。但这些努力还未见成效,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就使人们失去了对所有改革尝试的信任,在接下来的四十年中,英国的政府机构组织没有发生任何重大的变动。
18 世纪英国和法国的政治生活之间最明显的反差,可能要属两国上层和中产阶级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在英国,地方政府的实际工作很大程度上由乡绅和自由民所掌控,中央政府的政策一般反映的是地主和商业阶级的利益。而在法国,政府的政策和行政则主要由一个宫廷派系和一个多少能自我维系的官僚体系来控制,这两个团体与绝大多数法国人相隔绝。
同样,英国贵族成员的资格也和法国的不一样。在英国,商业和土地所有权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许多人在通过贸易致富以后,都以购买地产和将自己变成有土地绅士的方式来获得社会地位。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许多土地所有者会将他们的一部分资本投入到工商业中。在法国,贵族中的血统傲慢和对商业追求的鄙夷更加根深蒂固;依靠自己获得成功的人要进入贵族这个迷人的圈子也更为困难。即便是在一些为数不多的成功例子中,这些人也会很快断绝自己与商业或工业活动之间可耻的联系。因此,作为一个整体的法国贵族倾向于沦为社会的寄生虫;而从大体上来说,他们的特权和轻浮作风也使自己暴露在了知识分子领袖和中产阶级的嫉妒和攻击之下。
这些差异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法国爆发了革命而英国没有。另外,这些差异还应该加上英国卫理宗(Methodism)的社会影响。18 世纪末的卫理宗的宗教复兴和13 世纪的方济各运动一样,使传统的宗教组织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英国的新兴工业城镇而言,卫理宗不仅教导人们要服从既定的权威,还要求人们坚定对上帝根据自己的好恶分配给每个人的人生道路的信仰;而且转移了英国劳工阶级(卫理宗的主要支持者即来自于这些群体)的精力,将其力量进行重组,把他们汇集到宗教渠道上。之后的事实是,每当法国爆发革命,许多英国人就会将爱国主义和保守主义等同起来,这扮演了强大的政治变革的刹车角色。


上一篇:「语言签证」法国,你要不要短暂地爱她一下?
下一篇:法媒:伊卡尔迪已通过巴黎体检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6 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