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教育] 越来越多的补课班,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该怎么办??

[复制链接]
14829 0
gg逛逛 发表于 2019-9-21 08:58:5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昨天开车回家的时候,广播里面在播放着一个教育频道的节目。节目里面正在探讨现在的孩子真的很累。以前我们放假就是彻底的放飞自我。而现在的孩子,暑假就是换了一个地上课而已。孩子们都不再愉快地享受这上学的乐趣,也不再享受暑假带来的轻松。我们看到的教育市场上的补习班越演越烈,补课的节奏越来越快。

01、暑假前的一段时间,我们家邻居的就已经在张罗着找补习班。突然,有一个晚上邻居过来敲门。李老师,你暑假去哪里玩啊?不如你来帮忙辅导我的孩子吧。补习费好说好说。我非常的好奇,刘姐不是一直在张罗着找补习班吗?怎么没有找到合适的啊,太奇怪了。我顺势问了一下刘姐,你孩子不是已经报了兴趣班,补习班了吗?怎么还要我帮忙补习呢?刘姐皱着眉头说,不是附近的补习班已经爆满了,我都抢不到位置啊!我正愁着呢,不正好你放假嘛。就当帮帮忙吧!

我非常的惊讶,刘姐的二宝才二年级,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学习,这么如此着急!刘姐开始倾诉了。班里的孩子每个人都参加了书法班,奥数班,英语班,朗读班,小主持人班,每个人周末都在补习,如果我的孩子不补习,以后怎么跟得上,跟不上以后怎么考大学啊,考不上大学以后怎么找到合适的工作啊?

看着刘姐滔滔不觉的谈着,现在的家长依然被孩子的学习搞得焦头烂额了。

02、

去年的暑假,网上的一则上海高管月入三万,养不起一个暑假补习的孩子的新闻上了热搜。

一位来自上海高管家长算了一笔报暑假班的费用,她为孩子报了奥数、英语、语文、钢琴、文学等多个补习班,还有两次夏令营,总共花费超过7万元整,比一个月的工资还多。

这位家长无奈感叹:我月入三万,但面对如此高昂的补习费用,却养不起一个在暑假里补课的孩子。

03、

可是,家长一边在吐槽这昂贵的补习费,可是现实中的补习班却一位难求,甚至就是需要提前几个月来报名。

最近,一家名叫“学而思”的培训机构受到了关注。在杭州,学而思的报名火爆超乎想象,出现了一位难求的现象。学而思为什么如此受到青睐?

这两天,杭州小学生家长群体里最热的词估计要属“学而思”了,寒假和春季班即将开始报名,不少家长手机里都设置了好几个个闹钟,等待名额放出时刻的到来。市民王女士的女儿在主城区一所公立小学上四年级,从二年级开始一直在“学而思”补习,这次她打算再给孩子续上一个班。“班上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在上‘学而思’,有的是觉得自己数学不是很好,要去加强一下;还有一些数学成绩比较好,家长希望能够更加拓展学习一点。”

据了解,目前杭州不少小学一年级开始上“学而思”的比例达到了60%,五、六年级更是接近80%。每到报名阶段,“学而思”更是“一位难求”。不少家长坦言,除了希望快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更直接的目的是为“小升初”做准备。“所有的家长都知道,如果想要上民办中学,一定要去上奥数。从三年级开始,他们会参加各类杯赛,而为了参加杯赛要去上更高一点的培训,比如一对一的培训,在杯赛拿到一个好成绩,继而拿到民办学校的录取名额。”

04、

为什么补习班费用那么昂贵,可是家长去毅然趋之若鹜呢?

许多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别人报班,我也报班”,正如一位家长所说,“现在没有家长不给孩子报暑假班的吧。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你不上的话,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对于家长们在补习班的问题上为何集体“抢跑”,疯狂跟风,或许下面这段独白表现的更为贴切。砸钱报班的行为下,是家长们对孩子前途日益加重的焦虑

在2018年9月16日,智课教育联合新浪教育发布了《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调查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仅有6%为不焦虑,而家长最焦虑的年龄段集中在幼儿和小学阶段。《报告》指出,近半家长可接受的教育花销为家庭收入的40%,三分之一家长主张教育费用应该在家庭收入中占20%及以下。

家长们热衷于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主要是来源于家长的教育焦虑。中国式父母的焦虑主要的来源于我们都是以我为你好为出发点,而我们父母可以输,可是孩子你一定不能输,就是输不起。

马东曾经说过,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01、自己的孩子不能输给别人。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各国教育的调查显示,中国学生每周包括校外辅导和私人家教在内的课外学习时间,平均长达17小时,比欧美孩子多学10个小时,位列全球第一。

很多父母觉得身边的孩子都在参加补习班,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参加补习班,那么他就可能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在的孩子都在进步,自己的孩子不进步怎么可以呢?即使,孩子不乐意,家长的收入一般,也要硬着头皮让自己的孩子去补习,也要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有调查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花费最贵的地区,而且超过了三分之一的家长已经把全部时间花费在孩子身上。

02、自己没有达到的希望孩子去完成,把自己没有完成的强加在孩子身上。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以前读书考不上大学,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考上大学。以前没有完成的任务,希望现在自己的孩子能替自己去完成。父母觉得孩子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希望在孩子的身上能够实现。 其实,出于这样的心理的家长内心的控制欲非常强。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切都是听自己的。

控制型的父母会觉得,我对你要求严格点,是为你好,你会变成一个优秀的人。这种爱看起来无私,但其实只是出于对父母满足自己愿望的目的,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个体独立性认知不足,也是源于自己内心的焦虑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强的人。 控制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未来的设计是非常美好的,可是他们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感受。正是出于“父母希望孩子完成自己的既定路线”使得父母会控制孩子的一切,使得孩子往自己的方向走。可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必然会偏离自己父母的预设轨道。这样就让父母感受到了自己手中的控制权逐渐消失,愿望的实现出现了障碍。父母必然会产生的焦虑。越是焦虑不安,越希望紧紧地拽住手中的缰绳。那么父母就更家恐惧,看似强大的背后,是父母放大的焦虑,对失去控制权的焦虑。

《小欢喜》中宋倩对英子的强烈的控制欲,让很多家长都非常窒息。英子的学习已经属于尖子生了,却依旧要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中学习,吃饭,爱好考大学。这些都被妈妈宋倩完全控制住了。宋倩为了更好地监督英子,甚至辞去了工作。简直就是要全盘参与和控制英子的人生。控制欲的背后正正提现了宋倩内心的焦虑。

03、中国式焦虑很多一部分来源于对自身工作或者生活的失衡感 。

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孩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的竞争,而父母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前段时间,网上一直热议的是中年危机以及996的工作时间,以及思科,IBM,甲骨文等互联网公司都相继出现了大批裁员潮,都展示了这个社会生存的压力。

有一些父母在单位工作了多年,由于自身的学历问题导致了升职加薪出现了困难。在工作中深深感受到学历的在升职加薪中的重要性。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多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能拿到更高的学历,突破自己瓶颈。

如何解决中国式父母的焦虑。

心理学有个原理,叫“流沙原理”:越想脱离焦虑,便越陷入焦虑。

流沙源自于水沙分布不均,看似一片平整沙地,实则被地下暗流侵蚀得千疮百孔。此时,它呈剪切变稀特性。虽然流沙看起来好似凝固 的,但是人踩上去就和泥浆一样,一踩就陷。

左脚使劲抬,右脚对地面的压力就大了;于是,它就陷得更深;然后你惊慌失措,猛抬右脚,有时和石头较劲,反而导致抽不出来的左脚陷得更深。

如此交替之下,你就成功把自己埋了。

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慌,尤其不要挣扎。只要不挣扎,它至多淹没你两条腿,不会继续下沉了。

这就是著名的“流沙原理”叔本华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的视线,活动和接触的范围圈子越狭窄,我们就越幸福;范围圈子越大,我们感受的焦虑或者担忧就也多。因为随着这一范围较大的扩大,我们的愿望,恐惧,担忧也就相应增加”。

那么运用到孩子的学习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学会利用流沙原理,学会掌控住焦虑。

“流沙原理”告诉我们,焦虑是不可避免的,越是挣扎,越是陷入了焦虑之中。我们真的不能摆脱焦虑,既然不能摆脱,我们就要学会管理焦虑。

以平常心对待焦虑。

每一个人都会焦虑,焦虑是一种感受,就像我们的喜怒哀乐一样是一种感受。每个人都会存在焦虑。但是如果焦虑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额生活的时候,这种焦虑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了。

认识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父母其实就是可以平常心来对待焦虑了。

那么,当我们遇到焦虑的时候,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情绪转移到孩子的身上。

2、学会接纳我们的孩子,不与别人进行比较。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可是每个孩子却是非常独特的。我们需要的是接纳自己的孩子。我们父母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完成自己未尽的愿望。希望孩子能完成我们不能完成的事情。可是,我们自己都不能完成,孩子就一定能完成了吗?那么我们只能不断地提高对孩子的期望,一旦孩子的期望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们就会产生焦虑。

当我们的孩子现阶段的能力在80分的时候,我们就不能期望孩子立刻就可以达到90分的能力。而是根据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孩子,让孩子能一步一步地突破自己。当孩子相对于自己有了一定的进步的时候,我们就鼓励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同时安慰自己的,孩子下次就一定会学得更好的。只要有进步,就距离自己的期望越来越进步。每一次都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评价和要求自己的孩子,只会徒增自己的焦虑。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里面有过一段话:歌德的美妙诗句“我从不寄托希望在任何事情”其实就是说:只有当人挣脱了所有各种可能的期望,从而返回赤裸和冰冷的存在本身,人才能领会到精神上的安宁,而精神的安宁却是幸福的构成基础。

从父母的焦虑来源来看,焦虑主要来源于对孩子的高期望。当孩子考了80分,父母总希望孩子考上90分;当孩子考到了90分,父母有希望孩子能考上100分。当看到其他的孩子在参加其他兴趣班和补习班的时候,父母又希望自己的也像别人的孩子一样。焦虑就出现了。

“生活流淌就像一条波澜不惊、旋涡不起的小溪。”“我们感受到欢乐还是痛苦,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意识的内涵。”

3、有边界,有自由

前段时间,许久为露脸的陈美玲带着三个孩子的出现,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陈美玲的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陈美玲,是曾经和邓丽君齐名的香港女歌手。这些年,她退出了歌坛后,成为了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而她的三个孩子也都相继考入世界一流大学斯坦福大学。她提出的教育方式让中国父母瞠目结舌。不要制定每天的时间表,不要给孩子报补习班,不要替孩子做选择。陈美玲很好地运用了心理范畴中的边界感。她主要的“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你的孩子。”其实,她并非不管不顾,只是把属于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而已。相反,若父母像监工一样,全天候无死角监督孩子的学习,甚至把学习变成亲子角力的战场,充满了各种威逼利诱,那么,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入侵”,就是控制。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我们只要设置好了规则,孩子内心知道了规则和边界,他们自然就会遵守规则和纪律,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遵守,必然就会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独立的能力。父母就不会变得越发焦虑。

4、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

俞敏洪在《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曾经说了一个经典的句子: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就看我们父母如何在白纸上作画。每个父母,做好了自己,其实就是给了孩子榜样。榜样的力量能激发孩子的内在的动力,提升孩子的内在的学习热情。只有激发了孩子的内在的动力,我们孩子才会自觉地学习,从而父母也解决了自己的焦虑。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行人一热就脱掉了大衣,结果,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南风效应。

当我们激发了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那么孩子必然就像开了马达一样,自己要求自己发奋读书。当孩子逐渐地爱上了学习,慢慢地就可以达到孩子的最佳状态,学习就会走上了快车道。其实,我们父母的焦虑就逐渐地减少了。

中国式父母的焦虑主要是对自己的孩子过高的期望,希望控制孩子的人生,以爱的名义控制住孩子,当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期望相背离后,就出现了焦虑。聪明的父母懂得用减法,明确自己在孩子的生活的界限,给与孩子自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让孩子逐渐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在这个向好的过程中,父母得以解决了自己的焦虑。


下一篇:育儿路上的苦恼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4 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