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新闻]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复制链接]
68484 8
皮吉吉吉 发表于 2019-10-10 10:33:0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1

日本,这个长期戴着“失去的xx年”帽子的亚洲国家,今天,再一次被世人所关注。

10月9日下午,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国化学家斯坦利·惠廷厄姆、约翰·古德伊纳夫以及日本化学家吉野彰摘得本年度的奖项,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突出贡献,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
他们研发的这种重量轻、可再充电且功能强大的电池,如今被用于从手机到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的各个领域。没有他们,你的手机就是一个点燃的炸药包。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1张图片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这已经是进入新世纪,日本获得的第19个诺贝尔奖了,相当于日本每年有一个人得诺贝尔奖。距离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从国际比较看,新世纪以来,美国在本土受教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25人;而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则为18人。

按人均获奖比例看,日本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奖“黑马”,获奖人数堪称“井喷”。

2000年,白川英树,化学奖。

2001年,野依良治,化学奖。

2002年,田中耕一,化学奖。

2002年,小柴昌俊,物理学奖。

2008年,小林城、益川敏英,物理学奖。

2008年,下村脩,化学奖。

2010年,铃木章、根岸英一,化学奖。

2012年,山中伸弥,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物理学奖。

2015年,梶田隆章,物理学奖

2015年,大村智,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大隅良典,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8年,本庶佑,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9年,吉野彰,化学奖。

当然,你也可以对诺贝尔奖嗤之以鼻。但即使有争议,诺贝尔奖仍然代表着人类最高智慧,而这些默默无闻、一心投身于科学事业的学者,无论是谁,都值得让人尊敬。

02

今天,面对一个得了这么多诺贝尔奖的大和民族,说实话,要参君的内心百感交集。

最近这些年来,我们一谈起日本,第一反应就是“日本消失”、“日本无欲望社会”,他们过去的三十年,是“失去的三十年”。

然而,就是在前不久,二战后温顺恭敬了74年的日本,突然对世仇韩国亮出杀招,对韩国出口的管制产品从3种扩大到1100多种,一下子让韩国无法招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这件事让很多人突然醒悟过来。

看吧,今天的日本,敢于对韩国发动封杀,其原因就在于全球大型半导体企业当今对日本企业材料的依赖。如果再深究下去,日本的胆气,又来自于对本国科技产业链的信心:

原来,日本已经静悄悄地在高科技、细分产业占据大量核心地位。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日本对上游材料和关键设备,更是形成了不少垄断。

仅仅一开始对韩国限制出口3种半导体材料:电视、手机显示屏使用的“氟聚酰亚胺”、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就让韩国半导体产业风声鹤唳,摇摇欲坠了。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2张图片

今天,日本人再获诺贝尔奖,更是揭开了日本的真面目:日本并不是真的那么举步维艰,所谓日本经济失去的28年,一定意义上,也是他们科技创新的28年。

今天的日本,在高科技领域有多厉害呢?

先来看看总体概况吧:

根据2015国际权威研究机构《汤森路透》发表了新的一年全球企业创新排名TOP100,全球创新企业TOP100:

日本40家;美国35家;法国10家;德国4家;瑞士3家!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美国第一名,2014年之后被日本超越。

再看看技术研发方面的状况,日本有4个指标名列世界前茅:

1. 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2. 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

3. 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4. 是日本的专利授权率竟然高达80%,可见其专利申请的质量。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3张图片

最后看看日本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影响力:

根据汇总的资料,日本公司在半导体、机器人、工程机械、机、显示及碳纤维等八个领域中具有影响力,其中多个行业日本公司要么控制50%以上的份额,要么就是掌握了高端核心技术,对产业链影响很大。

这些日本企业,有全球闻名的百年老店,还有一个个不为外界所知的隐形冠军,市场占有率极高,称霸各个领域。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4张图片

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比如三星,intel,苹果,高通等等,如果没有日本的高精度设备,配件,解决方案,这些公司至少倒退10年。

这几年不管是VLSIResearch,英特尔最佳供应商里的SCQI和PQS都是日系刷榜(8家SCQI6家日系,18家PQS11家日系,连iphone里1000多项核心部件就有一半以上来自日本)。

日本企业这些技术哪来的?

强大的科研能力!任何强大的公司、任何强大的产品、任何强大的技术,靠的是有前瞻的多年积累、靠的是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地投资研发。

日本有日本的问题,比如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超过100万“废宅”遍布日本各个角落。但是,日本也有日本极其牛掰的地方,比如以诺贝尔奖为代表的高科技,就是日本手中最强有力的武器。

03

为什么日本能够在诺贝尔奖的竞争中,创造了惊人的纪录?

原因很复杂,不是一两百句话说得清的。

不过,从一些很小的细节中,我们也许可以看出日本人在诺贝尔奖上硕果累累的一部分原因。

应该说,日本在科研和教育领域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

1、日本国民崇尚教育,尊重知识,教育和科技工作者受到了全社会的崇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看过日本的纸币?

一千元日币上是野口英世,日本著名生物学家;五千元日币上是樋口一叶,日本著名文学家;而最大面额一万日元上那个目光坚毅、面色严肃的人,是教育家、思想家福泽谕吉。

野口英世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5张图片

樋口一叶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6张图片

福泽谕吉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7张图片

日元上的人物,全部是在教育,科学,文化界为日本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并通过这种潜在影响无形中告诉日本民众,应以学者为骄,他们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是值得全日本人民崇敬和怀念的。

一位日本人曾说,把这些人物印在纸币上,就意味着日本人可以天天和这些先贤人物在一起,长此以往,这些国家英雄就会深入人心,成为日本人民思维的一部分。

2、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科研人员安心创造。

从2005年到2015年,日本这十年的科研经费平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居发达国家首位,而2016年美国为2.8%,约4650亿美元。日本比美国投入比重还要高!步入科技大国的行列。

即使是在20世纪最后20年,面对着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严峻的经济形势,日本政府也依然不吝啬于科研投入。

但是,绝不只是足够的科研经费那么简单。

在日本,高校老师不会因为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科研成果而担心受到冷落或失去饭碗,在研究过程中,也很少受政府和社会的诸如考核、评价等干扰,可以长期潜心从事研究。

3、日本的国民教育,重视孩子们好奇心和创造精神,鼓励全民读书的风气。

大隅良典总结自己的探索经历,有一段话充满了画面感——

“小时候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夏天喜欢在小河里捞鱼、捕萤火虫、采集昆虫,手持网子在野外一走就是一天。采筑紫、野芹菜、木通、杨梅、野草莓,能够感受自然的四季变迁。”

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引领诺贝尔奖获得者从小走进科研世界的重要原因。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8张图片

鼓励“全民读书”风气,更是让诺奖获得者受益终身。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福井谦一在《直言教育》中写道:

“在我的整个初中、高中时代,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阿维尼翁的动物》、《橄榄树上的伞菌》......他于我可以称为心灵之师,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日本科研人员有一种精益求精、“愚直”的工匠精神,能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沉心静气、十年如一日地研究一个课题,做好一件事。

比如,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是一个沉默内敛、其貌不扬的人,得奖时全日本都不知道他是谁。

田中耕一的得奖理由是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简单地说,从前分析大分子,必须用激光照射,但是一照它就碎。田中天才般地加入了甘油作为缓冲剂,解决了这个问题。

田中耕一得奖后还惭愧地说,他只不过是失手,不小心把甘油倒了进去,又因为节俭惯了舍不得扔,阴差阳错做出了一个专利……自己得奖只是侥幸,希望撤销授奖。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9张图片

所有人都以为,名利双收的田中耕一,将到处演讲、收获掌声来度过余生。

可是他却在一场发布会上说完“leave me alone”之后,一头扎回研究所,潜心做实验,再也不露面了。

人们再次见到田中耕一的名字,是2018年的2月。他的最新研究成功在权威期刊《自然》上发表:只需几滴血,就能提前30年预测阿兹海默症。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在日本科学界,像田中耕一这样的性格比比皆是,日本人把这种精神称之为“愚直”:倾一生的时光与精力,倾一生的思维与智慧,去做好一项研究、做好一件产品、做好一个服务,做到极致。

恰恰是这种看似傻乎乎、不变通的“愚直”精神,让日本科学家能够十年如一日、平心静气地做科研,日拱一卒、厚积薄发,最后登上人类某一领域科技的最高峰。

正是社会氛围、国家投入、科研环境、国民教育等格种种因素,扭成一股巨大的绳结,将日本的科学水平提升到了国际数一数二的地位。

04

日本摘桂诺贝尔奖,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红利,充分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从来靠的不是房地产,而是靠科技!一个大国的发展,从来靠的不是明星,而是靠科学家!

他叫高伯龙,86岁时穿着跨栏背心编程的镜头上了央视,有人笑着说:中国又出了一位“扫地僧”,有人又哭着说: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10张图片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11张图片

2017年12月6日,89岁的高伯龙走了,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想告诉大家,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用一辈子的隐姓埋名和默默奉献,给中国的尖端武器装上了“眼睛”!

让咱们中国的武器做到了指哪儿打哪儿!

请记住,这位跟在前呼后拥的明星黄渤后面的,是大型运输机运20的总设计师——唐长红。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12张图片

既没有便捷通道,也没有三个助理八个保镖,只是安安静静地走在明星后,安安静静地下飞机离开。

平心而论,真要论贡献,有几个人比得过他?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13张图片

请记住,这位在重症监护室病床上坚持工作的中国构造地质学家。

9月12日他在病危住进重症监护室不能说话的情况下,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

这是他终生追求的事业,也是对祖国最美好祝愿!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14张图片

有几个人知道,他叫李德威,研究青藏高原近30年,行程超8万公里。

中国他提出的地球系统动力学理论,已成为目前国际地学界的热点,为中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15张图片

又有几个人知道他——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

是他,改变了中国百年隧道设计施工方法,主持了中国的高铁工作。

就是这样一位院士,他自曝月薪不到2万,但已经算院士里待遇高的了。
是的,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16张图片

就是这些人,他们默默无闻,领着这样的工资,买不起名牌,却甘于奉献,攻克着世界上最难的难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进步,就必须正视别人的成功,学习别人的长处,激发自身的潜力,这样才可以不断追赶、超越别人!

正因如此,今天,我们要学习科技英雄、敬仰科技英雄,忠诚担当、砥砺前行,推动中国科技大踏步地前进,共同谱写中国科技进步、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凯歌。

为于敏、袁隆平、高伯龙、唐长红、南仁东、李德威、王梦恕等为祖国创造惊天动地伟绩的科学家点赞!

中国人,加油!


上一篇:史上最年少日本名人诞生:最年少日本九段——芝野虎丸
下一篇:在日本,为什么钱“越花越多”?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8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机智的狗蛋ovo 发表于 2019-10-10 10:34:02 | 只看该作者
 
德国和日本国体制上的优点,国人必须学习,科技创新,理论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rong4963 发表于 2019-10-10 10:34:53 | 只看该作者
 
日本的教育很注重内在的东西,做事诚实、严谨、专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Xizi_jEd4foAi 发表于 2019-10-10 10:35:32 | 只看该作者
 
日本人身上的这些优点中国人都有,关键这些人不被国人看好,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土豪明星和企业家的身价,一些禁不起时间检验的浮华表象,表里不一的浮夸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大埔人在惠 发表于 2019-10-10 10:35:44 | 只看该作者
 
恭喜,实至名归![鼓掌][鼓掌][鼓掌]优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巷无良偷 发表于 2019-10-10 10:36:20 | 只看该作者
 
日本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脚印俱乐部 发表于 2019-10-10 10:36:4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只看到了高峡平湖,只看到了高楼大厦,只看到了高铁高速,没有基础理论创新作支撑,没有大师,只有工匠,永远只能挣形而下的辛苦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邪恶圣经 发表于 2019-10-10 10:37:2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弯道超车这么些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anqi602603 发表于 2019-10-10 10:37:40 | 只看该作者
 
革命尚未成功,我辈还需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7 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