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真实的硅谷是怎么样的?

[复制链接]
90283 20
上野and 发表于 2019-11-5 02:17:3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硅谷的传说很多,比如最新的「名利场」所写的堪比「华尔街之狼」的硅谷肾上腺素。 美媒揭露硅谷高管荒淫派对文化 充斥毒品酒精 在那里工作、生活的你,或者曾经在那里的你,感受到的真实的硅谷是怎样的?


上一篇:中国-美国淘宝集货集运 国际物流
下一篇:店铺助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赵家大小姐44 发表于 2019-11-5 02:17:59 | 只看该作者
 
拿这个文章来问“真实的硅谷”,就好像拿海天盛筵问“真实的中国”,地理上是同一个地方,但其实完全两个世界。硅谷的华人,大多数就过着自己年复一年的小日子,盘算怎么升职加薪跳槽买房,操心孩子上学股票投资。有人总结湾区四俗:五月摘樱桃,周末狼人杀,饭后喝奶茶,剩菜打包家。
当然,硅谷美国人的割裂比华人社区更严重。这里推荐一篇文章The Three Bay Areas“三个湾区”:https://thebolditalic.com/the-three-bay-areas-b09aa2c4d727?from=message 读了几次,觉得真是精准又残忍。试着翻译一些,翻 译 ,不是我写的,不用关注我。侵删:




你生长于这几个郡:马林(旧金山北边),圣克拉拉(硅谷核心),橙县(南加),劳登(弗吉尼亚),威斯特徹斯特(纽约)。你上私立高中,每年学费4万刀,但提起这茬时你会强调“差点让我爸妈破产。” 父母其中一人是工程师,另一人是临床心理学家,写过两本关于自我帮助的畅销书。
大学读的是常青藤(或斯坦福),专业是计算机科学或者课程突出“可持续性”的商科。你没有学生贷款,即便有,也在毕业后18个月内付清了。离开学校后第一份工作年薪8万5。这点工资让你有些苦涩,因为你认识的校友毕业后直奔Google,年薪24万,而你知道自己比他们聪明。
刚搬来旧金山时,你租了一套新潮公寓中的一间房,在4街和King St.的Caltrain火车站对面,这样通勤去硅谷上班很方便。这间房月租2千2,在这个地段算便宜了。你的三个室友都有法学博士学位,每周工作90个小时,只吃Blue Apron(邮寄到家的速成食材包)或者全食超市Whole Foods的盒饭,总是把花岗岩纹理的厨房台面搞得很脏,堆满喝完的IPA啤酒瓶。为做清洁这事吵了几周之后,你同意用一个找钟点工的app来解决。为做清洁这事吵了几年之后,你24岁时会在Pacific Heights(富人区)租个一室一厅,月租3千9。29岁生日后不久,你就会在Potrero Hill(阳光充足风景好的区)买一套两室一厅的独栋,1百万零9千刀,还有一只纯种金毛,3千2,给她取名Luca。
你用app买菜,用app预订餐厅,用app去洗衣店取衣服,用app管理投资,用app约炮,用app去药房开安定片。
你认真想过要不要读医学院,法学院,MBA,或者三个都读。但除非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斯坦福,(伯克利的)哈斯商学院或者伯克利Boalt法学院,不然你不会去读。加州大学哈斯汀法学院就有点尴尬,但也会考虑。
你的朋友都是工程师,产品经理或者咨询师。你很严肃认真地多次考虑要不要创业,而且对那些创业成功的朋友们有种炙热的嫉妒。新认识一个人时,你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是做什么的。
你是希拉里的热情支持者,认为只要人们互相倾听,并读一读大西洋杂志的社论对页版,全世界的问题都能解决。你理论上支持“黑命贵”,但不喜欢他们的行动策略。你很确信自己肯定不是种族主义者,虽然你的朋友圈里全是白人,亚裔或者混血。
尽管在旧金山住了5年,你从来没坐过Muni公交,光是想想就觉得恶心。你总是打Uber或者Lyft,虽然读到文章说Uber的CEO性别歧视,你为此决定多用Lyft,至少更便宜点儿。你把季节当做动词,在太浩湖“冬天”,在卡梅尔“夏天”。你从16岁开始就有健身房的会员。你订阅Kinfolk杂志,但其实你不会认真读,只是放在玻璃茶几上给客人们翻阅。10年间,你的生活就会和杂志上的人别无二致。
当你听到“中产阶级化”这个词时,你会有些不悦,觉得自己被攻击了。




你的大学是某个州立大学(不是伯克利)或者二流文理学院。提起母校的名字,人们通常抓抓脑袋问:“在哪来着?”著名的校友包括最前沿的性别理论学者之一,过气剧集《吸血鬼猎人巴菲》的编剧,发明公厕冲马桶把手上的杀菌涂层的古怪生物学家。
你背着5万8美金的学生贷款,来自几个不同的贷款公司。你已经付了8年,但本金一点没动。你觉得学生贷款是金融界的一个阴谋,某天“匿名者”黑客会黑进银行系统,删掉所有人的负债。
你一度认为自己会住城里,但从小到大见证城市的变迁,让你觉得特别恐怖。你认为能住在旧金山的人都是科技新贵,但在海边的Marina区走了一圈,你觉得要回家洗个澡。
你过去两年一直住在伯克利的一个合作公寓(co-op),月租$950,再贵一点就租不起了。你在“杂货奥莱”(Grocery Outlet,廉价食品超市)而不是高大上的“伯克利碗”买菜。你的房东——55岁自由派白男——丢了他那IT方面的工作,要搬来跟你一起住,于是你不能半裸在家走来走去了,有点不开心。房子里其他人都是25到34岁之间的同性恋和/或素食者,投票给伯尼·桑德斯。你决定该搬走了。
搬家是很凶残的一个过程,花了3到6个月。上次搬家的时候,你在里士满、奥克兰和奥尔巴尼的三个转租房源中徘徊。你加了你在脸书上找到的每个廉价租房和同性恋租房小组,每天花几个小时刷小组的帖子。最后决定在西奥克兰跟人合租,每月$775。你击败了跟你抢这个房源的27个申请人。你的新室友们包括,一个诃陀瑜伽教练,一个社会学博士生,一个堕胎咨询师,一个自由执业的体疗师。你也不确定体疗师是什么鬼,但假装自己知道。
当他们电话通知你可以入住时,你高兴坏了。你怀疑他们选了你,是因为你直率地谈论环境学家德里克·詹森的跨性别恐惧症,以及第三次房客面试时给大家带的不含麸质的胡萝卜蛋糕。
想到自己只能住在被富人抛弃的地方,你隐约有点不舒服,但你也只住得起西奥克兰这么个地方了。为了弥补你的罪恶感,你加入了脸书上的住房平权活动小组。搬进新家两周之后,你的车窗被砸了,倒是没丢什么东西。你在东奥克兰找到一个人修车,要$175,是一大笔钱但也还算好。
你的朋友都是老师,社工,或者某种非盈利组织的员工。年轻的多是骑自行车的快递员或者咖啡师,年长的是艺术理疗师。你也认识在高科技公司工作的,但一般见不着,跟他们的生活没有交集。你没加入工会,但你对工会感到强烈的正能量。你认识的所有人都是某种程度上的艺术家。刚认识一个人时,你首先会问他们在理想状况下想做什么。
你不订杂志,但喜欢看八卦Jezebel,左派进步新闻网站ThinkProgress,和McSweeney’s。你会蹭爸妈订购的Netflix会员, HBO GO和纽约时报。
你有一个储蓄账户,但搬家的时候把里面的钱花得差不多了。你安慰自己,万一遇到紧急情况,再不济还能把车卖了——2003年的本田思域。尽管总是为钱操心,你从没真正山穷水尽过,而且你知道必要的时候可以找爸妈。
你爸妈都是中等收入,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哺乳育儿顾问。你三岁的时候,爸妈从一位去世的亲戚那里继承了两万刀,让他们在萨克拉门托买了房,这也就是你长大的地方。他们特意选的这个社区有很好的公立学校,而且允许鸡(动物)在大马路上闲逛。
你和这些室友们一直住到37岁那年,之后和伴侣以及你们收养的斗牛犬一起搬到西雅图,波特兰或者匹兹堡。
当你听到“中产阶级化”这个词时,你立刻燃起怒火和罪恶感。




你在奥克兰、康考德、东圣何塞或湾景区长大——不过你喜欢强调,“过去那会儿”,这样大家就知道你不是后来才移居到湾区的。你讲两种语言。妈妈那边祖上是移民来的;尽管如此,你舅舅还是投票给特朗普。你家里其他成员都是社会主义者。
你在加州州立大学东湾分校或者旧金山城市学院读书,但会暂时休学一段时间去打工或者照顾奶奶。而且,你妹妹17岁就怀孕了,所以你也偶尔帮她带孩子。
你不喜欢丢弃东西,很擅长修修补补,连那些本来就注定会坏、会被淘汰的东西也不例外。敲掉一面墙或者打开车前引擎盖这种事根本吓不到你。你觉得那些在外面花钱换机油的人都是傻子。
你超爱rapper Mac Dre,认为Mistah F.A.B.挺酷的但有点离经叛道。你在你爸的那辆1995年的三菱车里放了一张自己烧录的Souls of Mischief的CD,但你只听一首歌“93 ’til Infinity.” 让你想起十几岁时到处晃悠的日子。
这是你的最爱。
当你看到诸如“圣何塞最好的越南河粉”或“旧金山最好的墨西哥卷”这类文章,你会感到莫名地气愤:墨西哥卷和越南河粉才不是白人们猎奇的新大陆。再说了,你和你所有朋友们都知道,最好的墨西哥玉米饼餐车,停在King Rd.和Story Rd.交汇处的那个酒铺门口的停车场,小酒铺唯一的店员会在你面前现场砍开椰子,把椰子肉和辣椒面、青柠檬拌在一起,装进有密封口的小塑料袋里,卖$2.5。你认识玉米饼餐车的主人家,他们还经常请你吃烤面饼。
住房权利对你来说很重要。过去十年里,你在湾区有三个姑奶奶被赶出来了。你很确信至少有一次驱赶是违法的,但你也没法说服姑奶奶与之抗争——她好像屈从于命运,搬到偏远的Pinole去了。
你有时担心湾区的变化,但看到尽管移民很多,也还是有不少本地人,又觉着挺宽慰。作为湾区土生土长的第四代,这个身份是有点意义的。
你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奶奶,一边打工当服务员,你信用卡上还是积累了$5,800的账单。写了几个月泄愤的信,收账的给你降成了$3,638,分期付清。债务不会让你困扰,反正每个人都欠着债,不过是虚构出来的鬼东西。
你过着月光的生活。你梦想着搬去萨克拉门托,那里更便宜,好多朋友已经搬过去了。当然了,有些朋友搬去了斯托克顿,但你觉得斯托克顿就是个粪坑,实在下不了这个决心。
大多数高中同学从事服务业工作,或者政府工作,或者参军了。朋友里年长的多是护士,教师,手艺人。年轻的多是文员,销售或者候补军官。刚认识一个人时,你不会问他们在哪儿工作,因为这不重要,也无法定义一个人。工作只是谋生手段而已。
大多数家人和朋友都加入了工会。你小时候爸爸做销售,你22岁时,他通过了邮局的考试。他超级激动,预支工资(Payday Loans)给你买了任天堂Wii。你责怪爸爸居然去预支工资,那相当于一种高息贷款,但你也太爱那台Wii了,所以也没再啰嗦了。
特朗普总统把你和家人们都吓坏了(除了你舅舅)。
当你听到“中产阶级化”这个词时,你感到自己被粗暴地推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sword_1985 发表于 2019-11-5 02:18:45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刚来硅谷那会儿是最幸福的,从学校毕业,从零收入一跃成为拿着十万美元年薪的人,幻想着可以在whole foods(这边一个高端有机超市)随便买买买了(是的我的理想就是这么低端)
再后来,发现身边在大公司的同学薪水比自己高一大截,更别提股票了,于是开始刷题跳槽的艰苦生活,这其中艰辛一言难尽,辛福感大打折扣。
再接着,如愿进入大公司,拿着传说中的高薪和股票,刚开始也是兴奋和斗志满满的。但是好景不长,看着周围有些同事光速一样的升职加薪,混成tech lead或者是小老板,又开始变得不满足,于是在奋力干活儿加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紧接着你会发现这样的比较是没有尽头的,大家比这谁谁谁买了palo alto的学区房,谁谁谁买了二套房。。我可以预见的是,以后就是比较着谁谁谁的孩子学习好,谁孩子上了斯坦福伯克利。。没有一个尽头,好像再也回不到刚来硅谷时候单纯的美好了。
然后我发现其实也可以换一个活儿法的,让自己的步调慢下来,每周爬爬山,空闲时间做点工作以外有意义的事情,好像人就不会那么浮躁了。
所以硅谷其实有点类似国内北上广,高速发展诱惑太多,人难免变得浮躁。但是硅谷在自然环境方面还是一个大农村,把那些烦恼焦虑的事情放一放,去户外放松一下心情,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zfwzxcvbnm 发表于 2019-11-5 02:19:04 | 只看该作者
 
4月7日更新:新的VR虚拟形象上线(截图)
 第1张图片 3月2日更新:增加了一张CMU研究生同学合照。
原答案:
分享一下自己在硅谷的日常吧:
1、早上,9点半的闹钟开始响了,我赶紧挣扎起来,因为再晚公司就没有早饭吃了。开车上班,不堵车12分钟,堵车18分钟,想想我在腾讯时班车要做1个小时……有中式和西式2种早餐可以选择,但离国内早餐水平还有距离TT
 第2张图片 公司中式早餐:水果+果汁+奶茶+面条
以及我最爱的鲜榨果汁,早起动力之二^_^
 第3张图片

https://www.zhihu.com/video/940407298129162240


2、早饭后开始工作,组员们陆续到齐,老大长期忙开会看不到人。我基本上都是自己给自己建任务做,有问题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在对应群组发帖问。过程各显神通,最终在每周1:1向manager汇报好进展即可。至于编程语言,PHP, Python, C++为主。项目每半年定一次,面向impact编程 。
 第4张图片 office园区一角
3、中午,打开app看下食堂菜单,有中餐吃中餐,没中餐亚洲餐也行,都没有就随便搞(反正也就那样……)。有时组员喊着吃饭,听老美扯家庭、宠物、电视剧……我一边练着英语听力,一边假装很感兴趣的样子点头微笑  
 第5张图片 公司午餐+泰式奶茶
4、午饭后处理上午的杂事,或者参加组会,之后在小图书馆找个沙发或者凳子午休30分钟。据说有时公司老大Mark会带客人参观,不能太浪 - -
 第6张图片 facebook工位一览
5、下午,工作的黄金时间。看模型,处理数据,写后台,修bug。coding coding……公司会匿名统计员工的满意度,包括工作中“喜欢的内容”和“擅长的内容”分别占比,各组会相互比较,不满意员工会跳槽或者换组,当老大的也不容易呀。
 第7张图片 和实习生测试VR app
6、6点,食堂开饭,打开app看菜单(一般这个时候组里早就只剩几个人了)。如果有活动就去参加,什么bat技术/业务沙龙,AI/智能医疗/无人车新浪潮……基本上每周都有讲座可以听。
 第8张图片 7、晚上回家,看看新闻,读下paper,打打球,玩玩PS4,又度过了平静的一天
============================================================================================================================
1月13号更新:
各位不要老把重心放在妹子上呀╮(╯▽╰)╭,我再更新一些湾区的日常生活图
 第9张图片 团建活动
 第10张图片 户外活动
 第11张图片 运动健身
 第12张图片 游戏娱乐
http://ws1.7pc.cn (二维码自动识别)
 第13张图片 15年秋CMU新生聚餐合照
————————————————————————————————————————
对我如何去到硅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
晓飞:从欧洲到北美——谈谈我IT求职路上的四次选择晓飞:再见了,我的大学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活到老唱到老 发表于 2019-11-5 02:19:18 | 只看该作者
 
一群刷leetcode和玄学调参跑模型的人相互吹牛逼,故作高深,摆弄矫情,混迹于各个社交平台在有关收入的帖子上跟其他专业和国内的人展示自己的薪资然后”哭穷”,并且以”这只是我们的标准包,有问题吗?”结尾,想找妹子,奈何男女比例太高,只好从国内或者美东坑蒙拐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我爱山西农行 发表于 2019-11-5 02:19:52 | 只看该作者
 
先说工作,码农收入的话基本年薪都在100k-200k美元,除非升到了很高的级别,剩下的就是股票收入了。这几年股票暴涨,很多人的股票收入是工资的两三倍。但是要交的税也很多,差不多35%-40%。好处就是没有国内996的加班,虽然偶尔也加班,但是没有国内那么恐怖。
其他的行业收入有高有低,做市场营销的大概年薪50k-100k,别的行业不是很了解。
至于生活,就按衣食住行对比吧。
    美国的衣服本来就比国内便宜,相对于收入真的是性价比很高了。吃的种类很多,天南地北都有,中国超市、韩国超市也很多,吃个羊肉泡馍、煎饼果子是没问题的,一顿饭两个人50美元绝对吃很不错了。居住和北上广没什么区别,这几年也是房价暴涨,一套山景城的联排150平米也要170万美元,相对于20万美元的税后家庭总收入,也不便宜了。至于租房那就更贵了,一套两个卧室的公寓大概在3300美元/月。交通几乎全靠自己开车,除了去旧金山城里上班。各大高速在上下班的时候特别堵。因为有些人要和东海岸一起上班,所以硅谷高速的繁忙时间是5am-10am和3pm-7pm。这也导致了这几年交通房价格暴涨。
业余生活大部分码农打球、钓鱼、滑雪、撸猫,至于去酒吧的也有。很少听到有人吃大麻。总体来说生活压力不大,除非家里三个娃、还要学各种课后班。
几乎每个码农都有个创业梦,大公司工作几年之后,要么加入startup,要么几个朋友创业,希望有一天能改变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少少少_ 发表于 2019-11-5 02:19:58 | 只看该作者
 
对广大码工来讲,硅谷意味着有尊严的屌丝生活。下班去附近中餐馆吃饭,大部分顾客腰上都挂着谷歌、脸书之类的狗牌,一群一群的,驼着背邋遢着头发,这就是硅谷的无产工人阶级。中国人大多是基层码工,没发展前途,但也没压力责任,每天开心打酱油。升了又有啥用呢?累得半死,不如找个码工老婆一起挣钱多。
在当地虽然是屌丝,但是税前的数字高呀,吹牛有面子,和自己德州工作的同学、国内老家的亲戚比起来,那可是高上天去了。虽然工资交了房贷、税、养孩钱就剩不下什么,但就剩下的一点还是可以买国人最爱的奢侈品;出去旅游的时候也可以大手大脚。攒下的钱,可以去中部州美美的退休。
好生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河源♀在外地 发表于 2019-11-5 02:20:21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说说最基本的衣食住行。
I. 堵车

首先不得不介绍一下南湾的几个 高(停)速(车)路(场): 85, 101, 237, 880 等
 第27张图片 周一下午5:40的交通状况
 第28张图片 下午五点多的 US 101
 第29张图片 早上九点多从 I-880 上 CA-237
尤其是下午 US 101 过了 Lawrence Expressway 往南直接堵死,早上反方向亦然。
从 Mountain View 去伯克利,平常一小时的路,晚高峰能让你开三个小时。
II. 人口比例

官方2010年人口统计显示,大部分南湾所在的 Santa Clara County 白人占 47%, 亚裔占 32%。
事实上截止到今年(2018),在本地超市商场观测到的人口比例几乎和新加坡市中心的超市商场没多大区别了。
虽然新加坡的官方统计显示华人占 74.3%,但是因为有大量的印度/孟加拉客工和白人外派员工,市中心的直观体验并不完全符合官方数据。湾区也是同样的道理。
去 Milpitas 的那个 Great Mall 逛一逛,体验和新加坡的 Vivo City 比可能只是多了几个拉丁裔,少了几个马来/印尼穆斯林。
在 Sunnyvale 的 Costco 白人稍多一些,但是大量的华人和印度人,让人感觉和新加坡 Suntec City 的超市没啥区别。
在湾区住习惯了,旅行去美国其他地方的时候,坐车里可能没感觉,但是每当去吃顿饭都会立刻觉得不一样,怎么周围全是白人。获得这种体验不用去 Arizona 或者 Oregon 的小镇,开车一小时去 Santa Cruz 就会有这种感觉。
III. 华人超市

Las Vegas 只有两个大华超市 (99 Ranch Market)
 第30张图片 Las Vegas 的大华超市
西雅图也是两个
 第31张图片 西雅图的大华超市
再来看看湾区的大华
 第32张图片湾区的华人超市遍地都是
也就在湾区这种 华人食品极大丰富的 地方,才可能有以下对话:
“去大华么?”
“去哪家?”
“就 Cupertino 那个吧,最近。”
“不去。家里面条吃完了,这种极品面条只有 Milpitas 的大华有。”
“行吧,那就去 Milpitas 那个。”
IV. 中餐馆

湾区的中餐馆已经多的数不清了。
什么 梁妈妈家的牛肉卷饼,一品香的豆皮鸭脖热干面,tasty pot,仟佰味的羊肉泡馍,鸭子阁的北京烤鸭,基本上各个菜系都有。
就连卖煎饼果子都有几家,尤其 Sunnyvale 的那个天惠居真的是天津老板娘开的,三鲜包子豆腐脑一应俱全。
Yelp 上面随便搜一下 Chinese restaurant 密密麻麻的红雨点,
 第33张图片 而且这边的中餐馆可不像小镇上所谓的“中餐自助”。这边不仅菜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菜,就连服务生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移民了的)。
怪不得有同学说来湾区感觉跟没出国似的。
V. 天气

在这个问题下面轮子哥(@vczh)写了个回答说夏天很热。去年的确有两三天整个湾区40多度,但是除了那两天以外真心不怎么热。
可能人们习惯的温度都不一样吧。做为从新加坡来的,真的觉得这里的夏天真的超级凉爽,而且湿度也低,不像新加坡那样闷热的让人喘不过气。
冬天也不冷,今天白天外面大概十几度的样子。
另外秋天的树叶是真心好看。这么多年早就看厌了热带雨林浓密的绿,但红黄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见到的。
 第34张图片  第35张图片 先刷题去了,回来再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zz丶唁 发表于 2019-11-5 02:20:5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知乎上问“真实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怎么样的”,很可能会吵起来,因为有各个阶层、行业、性格的人争相说,作为读者,则更有可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全貌。而在硅谷,上知乎的都有非常相似的背景经历、职业环境、以及思维模式,对硅谷的某些特性有惊人的一致体会。然而谁也不敢说,这就是真实的硅谷。或者,这就是全部的硅谷。
1.
X伯伯是97年来美国的,当时是研究所外派,按照他的说法,“毫不夸张,97年的美国,工作1天就等于国内工作1年”。于是,他留了下来,在苦苦挨到绿卡后,跳槽到了Marvell,一家位于南湾的电子科技公司。这一干就是十五年。
作为老一辈硅工,他非常的朴素节俭。即使Marvell提供华人口味的可口饭菜,而且只要3、4美金,他和夫人也几乎每天从家里带饭,忘了说,他夫人是复旦校友,也在一家硬件公司工作。菜大多都是自家地里种的,春天有马兰头,夏天有丝瓜,秋天有青菜,冬天有大蒜。每次去他们家都热情招待,饭桌上时令蔬菜不断。饭菜骨头会收集起来喂鸡喂鸭,鸡又能下蛋,蛋壳可以肥田。他几乎不买衣服,“都是儿子不要穿的”,他说。他家里有满满一屋子的工具,用来修理各种家具、家电、甚至房屋。他说自己是handyman(修理工),除草、刷漆、铺地砖什么都干。甚至还抬过地基。
他们夫妻挣得不少,生活中又几乎不花钱,那钱都哪儿去了?买房。X伯伯在湾区有四五处房产,保守估计一百万美金一处也有不少固定资产了,加上还有手头不少存款,妥妥上层中产。买房收租、周末修理各处房子是他的爱好,而硅工的工作于他是“反而成了副业”。
上文提到X伯伯有个儿子,伯克利读完以后去了东部很好的学校继续读PhD。我惊叹说“好厉害呀!”伯伯赶紧摆摆手,“哪里哪里,这里的华人小孩都能去伯克利”,我知道,他指的“都”是和他一起外派来的科技公司工作的华人的小孩,很多去了伯克利、斯坦福。和他有着相似经历那一辈的从业者,节俭、朴质,孩子大学之前都在公立,但是成绩很好。X伯伯说,20多年来,他看着硅谷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2.
那当然,因为08年以后,IT从经济危机中强势复苏,硅谷的互联网势力越来越大。中国人成为了这支大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Z姐是中科大偏生物的方向毕业(具体专业不知),毕业后先读了生物信息类,然后在某实验室做实验员,IT公司招人热潮方兴未艾的时候毅然投入计算机大军,开始刷题,后进入一家IT公司。她的先生原来是物理专业,也再转了计算机之后找到工作。工作2年后,在湾区买了房。她说,幸好转了行,幸好买了房
3.
Y是比Z姐更幸运一点,也更不幸运一点。幸运在他本身就是计算机硕士毕业,虽然本科是微电子,但是在转计算机的行业中,微电子是计算机很近的亲戚了,所以理所当然的,Y也进了IT公司,成了Z姐同事。不幸运的是,Y工作晚了几年,待到工作满2年时,湾区的房价已经翻了一番,常常哭穷。
还有让Y苦恼的是对象问题。好吧,对象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对象。其实问题也不是没有对象,是没有让他满意的对象同时也喜欢他。湾区的IT男们大多这样的心理,我能来到湾区,进入著名的IT公司,挣着折合人民币100+万的工资,有车有房/快有房,颜值中等以上,性格好,要在国内,还不是女神排着队来找我。然而放眼望去,硅谷的女生并不像东部那样多,而且大多名花有主。在这种男生方差不大、男女比例不协调的情况下,长得帅男生更有优势。于是有男生从国内带了女朋友/妻子来,而更多的男生,沉浸在游戏和健身中。
4.
对于年轻一代的中国人,虽然不像X伯伯辈那么的节俭,但是普遍还是低调质朴的。卡罗拉是车中爆款,习惯吃饭打包,周末习惯逛大华(华人连锁超市)和Costco(会员制的仓储超市)。随着湾区中餐厅越来越多,大家也喜欢排队打牙祭。
当然了,也有二代和/或女神们在湾区。也能经常看到背着双C、开着特斯拉的人。我就认识一个这样的女神,人很美,吃穿用度很讲究,欧特莱斯都很少去,一般去旧金山城里血拼。一眼看不出和IT有关。熟了知道家里背景不一般。
5.
如果不是科技行业,中国人的从业比例会小很多。我有一个女生朋友是物流行业的,一次拉她一起参加我的朋友聚会,在讲到“PHP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这个老梗时大家都大笑,而我朋友不知所以然。后来她一脸尴尬和我说,其实吃饭期间一直不知道大家在聊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oiuk 发表于 2019-11-5 02:21:01 | 只看该作者
 
各个方面说的都挺多的了, 补充一个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工资的信息吧, 转载的华人上的帖子, 原文链接: 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253787
这个湾区工资的月经贴看得我头大,还是给大家一个比较系统的介绍吧,有想法来湾区 的,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判断。
我的背景:某湾区独角兽hiring manager,过去几年中接触过各种级别几十个offer, 也在FLAG工作过,朋友众多,熟悉FLAG的情况。经常参加interview和offer decision ,对于面试人的级别以及包裹有足够的insight和一定的决定权。
大家经常所说的包裹,或者年收入,其实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Base salary:每个月的固定工资,通常由级别决定。 Bonus:每年额外的cash bonus,通常由performance决定。 Stock (RSU or Options):股票,一般签offer的时候给个数字,分四年发,通常由级 别决定,要看option会过多久expire,比如有的是6个月,有的是好几年,那么你即使已 经离开公司,只要后来公司上市了,你还是可以在expire 前Exercise. Stock refresher:类似于Bonus,但是是股票的形式,通常也是每年给一次,分四年发 完。通常由performance决定。
Sign on bonus:一次性的cash bonus,入职的时候给。 经常有公司有所谓的retention bonus,对于high performer在第四年的时候又发一大 笔。至于一般人估计就没有了。

不同的公司,根据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以上部分在包裹中的比重不同。FLAG大概是一 半一半,或者stock略少,Pre-IPO startup可能股票多于base,很成熟的大公司股票可 能很少,等等等等。
级别在总包裹里起决定性作用。级别和一个人的经验年限,之前的title,有没有 startup经验,有多少别的offer相关。 每个公司对级别的定义也不同,以Google为例(FB和很多startup有相似的级别),正 常的expectation是 fresh grads (under or MS): L3 (入门Junior软工) fresh grads (PhD/MS) + 1-4 yrs exp: L4 (能正常独立工作的软工) 3-8 yrs exp: L5(senior,或者tech lead) L5以上就比较wild了,有人十几年经验还是L5,有人很年轻就L7, L8了。L6+开始进入 管理层。
然后,不同公司对于相同的级别的包裹也不同。FLAG这样的土豪给的多,Pre-IPO  startup给的也不错,但是股票有变纸的风险,成熟的大公司给的就少一些。几个例子: ----------------------------- 以下例子中的数字只是FLAG和少数独角兽,不代表湾区大多数公司!但是所有的 package structure仍然有普遍意义! ----------------------------- L5 FB: 16-18w base, 60-80w RSU (4yrs,60-80w分四年发,一年15-20w,不同公司的 vest plan 不一样的,比如AMAZON, 第一年5%, 第二年15%, 40%, 40%。如果攒到 一年给, 税要交到哭死。Uber家三年就fully vested 走人也可以了), 5-8w sign  on bonus, 2-3w bonus, 8-12w stock refresher (4yrs) => $35-40w total cash per year

L6 GOOG: 20-25w base, 70-120w RSU (4yrs), ?? sign on, ?? bonus, ?? refresher => $45-60w total cash per year

L5 Unicorn startup: 16-18w base, ~1M RSU (4yrs), ?? sign on, 0 bonus ( startup穷啊,没cash), ~10w stock refresher (4yrs) => $16-18w total cash per  year,加上股票有可能暴发,有可能是纸…
L5 unicorn startup 的1M 股票,这个unicorn跟FLAG抢人有多desperate... 反正我经 手过L6 $1.6M的offer,同时期L5 $1M也不惊讶了。看你negotiate的能力,60W-1M还是 都有可能的。
当然,大家要记住,这个1M完全可能变纸啊,所以……并木有什么鸟用

L3 Unicorn startup: 10-12w base, ~20-30w RSU (4yrs), ?? sign on, 0 bonus, ~3 -5w stock refresher (4yrs) => ~$12w total cash per year,加上股票有可能暴发 ,有可能是纸…
同个级别package上下浮动个十几万,哪怕同一个公司,都是很正常的。
Manager track和同级的IC是一样的(所以完全存在我组里的人比我工资高的状况?_?)
一般到L5就可以开始原地踏步了,self push的人无上限。不是一定努力上进的话,停 在L5 L6是比较常见的range吧。
四年后呢,除了每年发的Stock refresher, 没其他了吗?因为股票refresh以及这几年 科技股大涨, 4年后哪怕不promote收入也会更高,可以升职啊,加薪加股票。而且湾 区这地方四年跳槽一次已经算很久了。

每个half recruiter都会给hiring managers写个report review过去发的offers,还有 给组里的人涨工资的时候也会有业界guideline,我的数据是有统计意义的。

当然,我们统计的对象是同类型的公司,非硬件,非金融,等等等等

苹果家软工也是100% rsu refresher,就是每年refresh rsu 大概是一倍左右base。 senior的base和FLG的L6低端差不多,大概18-20万。苹果家硬工不清楚。
所以苹果家软工跳FLG总觉得有些鸡肋,只有L6差不多能beat,但是FG又不轻易给L6。 。。
以我司的情况来判断,大概就是L3 15-20W,L4 20-30W这个range吧,看你的面试表 现和competing offer的多少 而且今年FB据说招得不多,大概L3 L4会受影响
现在应该只有很高级别(L7+)才有可能60w以上股票每年了。Senior director or VP 这样的,没上限,几个米一年的也不少。 反正我级别不够也看不见…
好的时候 股票赶上大涨 本来一年值15万的股票翻两倍三倍光股票就超贫困线了 但不 好的时候 股票变成纸也有可能 而且去flag都是前四年钱多 之后股票跟不上也降 package. 得靠换工作才能保证这个package 值,也很辛苦。关键是湾区房价太高了, 挣这么多先交30,40%的税,再付月供,没剩多少。真的买3,4米房子的都是靠股票买 的,靠工资没戏

另外咱中国人的高管其实并不少,package也是million级的,只是我也不会自讨没趣去 问人家具体数字……这种时候也不是考虑多少钱,而是发展空间,团队前途,甚至是自 己在业界的名誉了。

总结:对于6年以上经验performance好的牛人,单人40-60w的总包裹是完全可能的,不 过光cash估计就20-30w,而且选择很多抢得凶。new grads大概也就是15-20w左右的总 包裹,什么一毕业就40w,要么是超级牛人,要么是去了撞大运的startup(IPO以后股 票暴涨),在成熟稳定公司是不太可能的。
就酱。股票变数太大,所以大家还是按base生活。。。

公司内部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小团体特别多,很多是公司出钱出力sponsor的,不难找到 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玩,多处处说不定就对上眼了。我家这已婚的还参加了烹饪,攀 岩,骑车,风帆,钢琴,健身等各种小组呢。周围几个公司经常有串场参加活动的。感 觉就和大学里面差不多,单身的男女约会也可以去各食堂。
在FLAG大约20分钟的地方, 租的房子1600尺是6000/月, 如果去城里, 能找到4000 的公寓, FLAG有很多班车, 上班时间灵活, 如果一个人挣28万, 去除40%的税, 还 有17万, 交5万房租的话, 还有12万。 很多其它的地方税前工资就是一个人12万。

湾区双职工一年40-50万确实是普遍存在的,资深双马40岁以上的,70-80万也不少。反 而50岁以上的老人比正当盛年的要拿钱少,工作难找,都在养老公司混着。好在这批人 早就完成了原始积累,倒是也不怕裁。
湾区就是这样的,财富热钱涌入
看看Los Altos现在三百万这个级别的房子都不好买就知道了,我的意思是之前三米还 可以买到房子的,现在至少要四五米了。大家收入越来越高了,Los Altos因为离高大 上公司近嘛,成功码工扎堆,所以才贵, 在大城市要想不commute都是要花大价钱的。 两个人50w的很常见,一个人上50w的不多,但是也有,还有很多看起来工资一般但是进 公司早,股票,ipo各种发了小财的,来看看湾区的房价就知道了,1-2m的房子就是绝 对大部分人可以负担的,在湾区住了很多年了, 真正有钱一掷千金的阶层还是本地old money和国内来的壕还有做生意的本地人, 这些人才是购买3米以上SFH的主力军。双 码农家庭收入50万是很正常, 可是这种家庭在整个湾区的比例也不能说是普遍啊。更 多是高薪单码农, 老婆是主妇家里蹲还有可能是搬运过来的。何况所谓的股票收入部 分, 不cash out也就是账面上的收入啊。 也别死盯着annual household income 看, 还是disposable income高的人更厉害, 本身家底厚房贷少的, 随意开销大一点, 生 活品质比死挣工资还房贷的更好。 还有做生意的家里的房子都是买地然后自己修,花 一百万搞一个花园,装修都几百万美金。最重要的是 大家保持平常心好吗?天天比来 比去 一定要知道别人赚多少过什么样的生活累不累啊
最后,本人7年经验管理层,离开FLAG来现在的startup也好几年了,如果光看公司 valuation,我自己一年收入轻松beat贫困线。 但是事实是,其中绝大部分是未上市的股票。如果公司挂了,那我的cash收入连FLAG的 L3 L4可能都不如………………………然后就真的是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卖白菜的钱 了…… 所以只要公司有点啥负面新闻都会睡不着觉…… 然后每天在家跪求老公包养……
如果别的公司的话,行业不同很多。我以前公司,1千多人,公司前十的人工资1百万整 ,奖金4百万左右,公司股票(不上市)分红5百多万,招人全靠承诺做得好分股票。
老公手下几十个人,从二三十万到四五十万,都有,包括股票。如果股票涨,年收入会 更高。即使刚毕业的新手,一般也要二十万了,否则根本招不到人。
湾区就是这样,不错的公司都抢人很厉害,特别是特殊红火方向的码工。现在聊最多的就是如何抢到人。


另外, 对工资 (和其他信息) 感兴趣的话, 可以参考 Glassdoor 上的信息. 另外, 还有一个更准确的, 就是查询各个公司每年的 H1b 工资信息, 比如 H1B Salary, 不过这里都是基本工资, 不包括股票和奖金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2 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