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德国留学,感觉念不下去了,怎么办?

[复制链接]
44550 20
睡意正浓 发表于 2019-11-10 04:30:4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在本科毕业后来留德,至今已经三年半了。刚知道有一门必修挂掉,一年之后才有重修的机会。这已经是第二次挂了,再一次就要强制退学。刚入学时,总是想着早毕业,一学期报考很多门,结果搞成这个样子。这一下把我预计毕业的时间往后延迟了3到4个月。读完估计就是来德5年了,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必要读下去。 我在本科时其实是很优秀的,可以保研,但如今这个样子,让我无法面对自己,不知到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 希望有人能开导开…


上一篇:如何看待留学生李洋洁帮德国邻居情侣搬东西,进门遭奸杀?
下一篇:德国有哪些必须一试的美食?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小四月死妈 发表于 2019-11-10 04:31:36 | 只看该作者
 
第一个学期,5门课,直接挂4门。全是必修课。大学在国内也是211学校的年级前10,从小到大已经学霸惯了。查到成绩的时候觉得要崩溃了,怀疑是不是根本不适合来德国读书。
第二个学期开始,暂停所有游戏,睁眼到闭眼只想学习相关的事,思考每明白的知识点。调整思路,先看教材后听课。记录所有疑问,和教授约时间面谈答疑,问到教授答无可答为止。课余所有时间泡图书馆,除了上课的教材再读各样延伸的教材,通过刷题来把知识点理解透彻。那时我明白了一个重点,德国大学真的太重视你是否真的理解那些知识了,而在这个要求的背后是你是不是真的决定了就要进入这个领域。用国内的标准要求自己是无法混出毕业的。那时我就积极的给其他中国同学答疑,用中文解释给他们听,对于理解知识和融会贯通作用非常明显。
可能是第一学期打击过大,让我产生了已身在绝境不得不全力以赴的动力。我想如果每学期挂一两门,温水煮青蛙我可能也就得过且过了。
现在我毕业了,研究生总用时4年,1年半在考试,2年半在参与各种实习。和国内的同龄人比起来像是浪费了生命,毕竟除了2年半毕业的国内同学,我还有个直博比我早一年毕业成为Doctor的海拉级姐姐。不过我想这4年的经历是值得的,如果用2年半的国内硕士文凭和1年半的国内工作经验交换换,我不会愿意。我在这里弄明白了我为什么学这个专业,我感不感兴趣以及我对哪个部分最感兴趣,这些知识怎么运用到之后的工作中。我感叹这都是给我曾经在国内所缺失的教育所补的课,我本科稀里糊涂进入这个在家长眼中“好找工作”的行业,却根本不明白这个行业是干什么的。
所以,在德国念书,需要调整思路,把一些在国内没想明白的事情想清楚,毕业不应该是你学习的目标,学东西是因为你无法抑制的想知道,顺便毕了业。我想这是我很想跟来德国念书的同胞说的事情。
也希望我分享的对题主有些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吃糖是责任 发表于 2019-11-10 04:31:52 | 只看该作者
 
亲身经历,直接先放两张图,凡是德国留学过的同学,都能体会到这种压力和绝望
 第1张图片  第2张图片 这两门都是我第一学期挂的课,当时第一学期五门直接挂三门,而且紧接着夏季学期开始前的第一次补考又挂了,当时真的万念俱灰。一下子两门考试全都只剩一次机会了
而且解剖1挂掉,第二学期还不能上解剖2,课程一下就被拉开了
第三学期,抱着必死的信念,整个冬季就是死磕这两门,2月份只报了这两门考试,剩下的新考试全都选在了4月再考,毕竟2月份这俩挂了,4月份的也不用考了,直接滚蛋了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当我考过这两科的时候,我感觉我在家里蹦的贼老高,头都快怼这天花板了。真是如释重负。
老哥,咱别绝望了,我这同时两门都挺过来了,你也可以的。更何况我在国内就是个学渣,学习能力应该远没有老哥你强。
补充一点我个人学习经历吧
我觉得德国学习跟国内真的区别太大了,大家要适应德国的学习和考试方法,如果大家走对了路,我觉得都能挺过来。
我第一学期完全是懵逼的,5门挂三门,之后第二学期6门全过,包括一个第一学期的补考。第三学期再次5门全过,包括两门第一学期的2.Wiederholungsprüfungen。
现在第四学期,没有补考一身轻松,准备冲击一下 一学期干7门,祝我好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icerose_0_0 发表于 2019-11-10 04:32:46 | 只看该作者
 
这问题我非答不可!
你差一次被强制退学?我可是真真的收到过Exmatrikulation Brief的!
原因不细表了,反正是很冤枉的错过了一次klausur termin,被判定unbefristete nicht-bestanden,然后就收到Uni APA的信,当时心情真是日乐购了!
要知道我那是已经是第6学期了,加上语言班和学制改革,实际上已经是在德第五年了,这要是卷着铺盖卷回家,我这老脸放在地上摩擦都不解恨啊。
当时女朋友还在国内等我,每隔几天电话里都要闹一闹,最严重的时候真的要谈分手了。
所以我的境遇应该比你惨吧。。。。。
后来我怎么做的呢?
先想要不要放弃?是咬牙坚持,还是及时止损?咬牙坚持不一定能有好结果,及时止损至少能省下时间和金钱成本,况且我手里已经有了一个国内还算不错的大学的学位证,不至于光屁股进职场。
但是。。。我如果就这么回去,我TM自己都会瞧不起自己,最好的青春,大量的时间精力,不小的开销,就这么打水漂了?凭什么!我当时涌起一股二百五精神,绝对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结束,无论如何也要死磕到底!
都收到“死亡判决”了,接下来还能怎么办?
朋友多好办事!赶紧四处去问!结果真的被我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个学长遇到类似的情况,收到了APA的死亡通知,但通过申诉,竟然获得了额外的一次考试机会!
好!有了前车之鉴就好办了,赶紧照猫画虎也写了一封信,说自己这学期因为报考太多,打工太累,等等等等冠冕堂皇的理由。然后屁颠儿屁颠儿的拿给一德国哥们去润色润色。结果哥们说“你丫这理由不行啊”,我擦,这么高大上的理由都不行,那说什么?“说你想家了,Heimweh了”
Bitte?!?!?!
我怀着120000分的担心还是按他的说的写了,忐忑不安的寄给了APA,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反正已经这样了,还能再怎么坏。
结果真没想到,过了小一个月,收到了APA的回复,同意给一次补考机会!我去!
之后的事就没啥了,踏踏实实准备,仔仔细细考试,顺利通过。再一年后拿到了Abschluss Erzeugnis,德国留学生涯算是“寿终正寝”了。阿弥陀佛阿门!
。。。
。。

德国留学从来就不是一件省心的事儿,没有过几次痛不欲生的经历就不算合格的“留德华”,所以兄弟(姐妹),咬牙挺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7n5dgkvg4 发表于 2019-11-10 04:33:24 | 只看该作者
 
才延迟毕业3-4个月,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有朋友本科念了七八年还没毕业的,另一个朋友念了5年本科还差一两门课结果决定不念了回国的,还有朋友硕士念了十一二年。但是他们的生活状态都很好。
把这件事放在你一生的时间维度里去看,根本不算什么。这点挫折你必须要学会自己正视和面对,这也是德国这段经历能给你带来的比学历本身更重要的收获。等你毕业以后步入社会,可能遇见的挫折和坑还多着呢。
不论身处什么境地,学会享受当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透明的躯壳roar 发表于 2019-11-10 04:33:39 | 只看该作者
 
抱抱题主,太能理解你的感受了 作为已经毕业的过来人,和你分享一下感受。
我当初在国内也是好学校学霸,留学以后直接被生活揍懵了。
本来的计划是半年语言+5年本硕毕业,真是太乐观了。
最后达成的是半年语言+5年本科+2年硕士。对,只是本科我就念了五年。原因和题主一样,一年只有一次的课挂了我两年...tmd坑爹的学制设计让咱们上一阶段的课不过就修不了之后的课。
中途顺便经历多年恋人分手的剧情。
我那门课不是卡在最后一学期,而是第三学期,也就是说后面还有无数的seminar,我文科,基本靠präsentation和写论文熬,而作为全系唯一的亚裔,待遇可想而知...当时那种绝望题主感受一下。
留学就是把你曾经的所有自信全部摧毁,然后你需要在废墟里重建出混凝土的自我。毕业是在绝望和坚持的漫长岁月里得到的最好的回报,以酬你的勇敢和坚毅。
本科熬毕业了,研究生就读的很快,顺利毕业了,但是被导师刁难,差点折腾上法院,又是另外一个斗智斗勇的故事了。
然后我慢悠悠读博读着玩,主要在工作。
而我周围的留学生,和你听过的故事应该相似:大部分人苦熬七八年还毕业无望,绝望回国一无所有,富二代家里有矿,穷二代一穷二白时间金钱全部打水漂。有的人还在死磕,有的人死磕成功毕业,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我的观点是:坚决不能放弃,一定要毕业,再难都要熬下去!!!你没有退路的,拿不到毕业证你一无所有。现实很残酷,只有毕业一条路可走啊。
晚个三四月算啥,我晚了2年,还有国内大学的2-3年,分两次手,你不会有我惨:(


加油加油加油!要坚持到底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七匹狼 发表于 2019-11-10 04:33:54 | 只看该作者
 
你好哈,题主,先来个抱抱,不知道现在距离你发出这个题目过了多久,私心祈祷你早已从这段日子里走出来~
以下是之前在柏林读书的一个小姐姐的个人真实经历,她也经历过在德国挂科,并一度心情差到要抑郁的状态,但最后也都走出来了,希望你也能顺顺利利去领略这个世界,生活不止有成绩、留学,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
2017年10月,我如愿进入柏林自由大学,下了飞机,站在德国的土地上,怀着对未来的一份憧憬;
2018年2月,我在德国,在保险的心理测试中,被诊断出严重的抑郁倾向,买了一张机票,迫不及待“逃”回国内;
2018年7月,我重回柏林,带着豁达的心情,健身,旅行,参加课外活动,开始真正的学习、生活。
也许你们并不知道“抑郁”究竟是什么,或者根本不会去想“在德国留学,读不下去了怎么办”,如果这样,我宁愿你们永远都不知道;又或许有很多同学,知道却又很回避,认定自己绝不可能是那个人,或者过分担心,早早断掉自己去德国留学的想法。其实,两种做法都不对
真正的成长,不是一开始就回避,不是轻易的舍弃,而是你经历过起起伏伏,被火焰和海水侵袭、浸泡了无数遭之后,还能保持初心,勇往直前!
 第5张图片

时间回到我在国内读大二,我们有一个德国外教,待人温和,做事严谨、一丝不苟,课下之余,还会介绍他的家乡,风景秀丽,绿树成荫。潜移默化中,我开始越来越喜欢德国,再加上德国留学成本低,我便更加觉得德国是个性价比很高的国家。
但,我不是个莽撞的人,如果下决定,我一定会做很全方面的考虑。
所以,2015年,我就去了曼海姆,体验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班,直到真正确定自己喜欢德国后,才开始准备德国留学的种种事宜。
2017年10月,我如愿进入柏林自由大学,研读“北美研究专业”,下了飞机,站在德国的土地上,怀着对未来的一份憧憬。我以为自己做了种种的准备,我的德国留学也必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我还是出现了抑郁。
第一:高估自己的能力,选修9门课,压力巨大
德国大学不同于国内,选课非常自由,你可以在四个学期内(专指研究生),任意搭配组合课程数量,达到相应的学分要求后,准备论文,就可以毕业了。当时,我就想着一定要快点毕业。
第一个学期,我一口气选择了7门专业课,1门语言课,又参加了1门“如何写论文”的课,总共选了9门课程。
德国大学的上课方式和国内是截然不同的,硕士阶段,本身每周需要读的阅读材料非常的多。上课的时候也是以研讨课为主,也就是说,以学生为主不是以老师为主,不像国内,老师在上大课,你爱听不听,记笔记就结束了。而我总共选了9门课程,每周需要阅读的材料非常非常多,可谓压力巨大!
 第6张图片

第二:高低年级同学一起上课,且“以学生为主导”的授课方式,让我很难适应
上面说到选课自由,所以我们的课堂当中不仅仅是有研一,第一学期入学的学生,也有研二,甚至已经读到第三个年头的学生。大家的层次很不一样。
虽然也有好处,就是让你会看到差距,激励自己,向他们优秀的学生去学习,但是也会带来弊端,无形中给你一股压力,毕竟你比人家少读书,在知识层次上,相差还是蛮大的。
而教授此时,又进行了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导致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都是同学在讲,教授讲的内容只有理论的铺垫。对于我这种新生,在国内对于美国政党没有那么深入的研究过,在知识层次上是断层的。我就会发现,我可能会抓不到重点,就不如教授来讲更有条理,更加直击要点。
 第7张图片

第三:没有选到自己喜欢的课,质疑自己来德国的目的,产生厌学心理
我当初选择“北美研究专业”,就是因为对北美的外交政策、中美关系、国际关系感兴趣,但其实德国的培养计划中基本以“政治”方面为主。少部分的北美政党研究课程,却又和我其他的课程有所重叠,故只能在第一学期放弃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由此,我就产生了厌学心理。
第四:柏林的冬季,天气阴冷,让人情绪低落
德国的冬天,非常阴冷,有时候,一整天都没有太阳。大概就是你在自习室,3、4点钟,一抬头,就发现天已经黑了。整个人心情非常压抑,提不起精神。
周六周日的时候,还要读大量文献,再加上天黑的很早,也不太想出去,久而久之,又会缺乏体育锻炼,心情就越来越不好。
 第8张图片

那段时间,我不喜欢说话,拒绝和外界接触,屏蔽一切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反复怀疑自己,为什么要来德国读书?
在此,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对我特别的宽容。他们表示比起我的学业,他们更担心我现在的状态,他们说“如果你想转学、换专业,甚至不学,退学都没问题”。
同时,我也感谢自己是个“遇到问题,一定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
第一步: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保险中,有“抑郁倾向”的测试,我测试后,显示“严重抑郁倾向”。
第二步:我预约学校的心理咨询,但是校方的回复是两周后再来,如果紧急,可以拨打柏林的心理急救热线。
第三步:我找了柏林的一家心理诊所,进行网上预约和邮件咨询。但是,我但是非常拒绝和外界接触,不喜欢讲话,所以就没有去当面咨询。
于此同时,我第一学期的课程临近结束,我发现,如果不去上课,我的心情会有略微的变好。所以,我开始想跳出当时的学习环境,换个环境感来调整自己。
 第9张图片

这时,我发现了“路透社”的实习招聘,便开始着手准备。
同时,开始申请学校的休学。柏林自由大学原则上不允许第一学期就开始休学,但因为我是来年的2月份,算是第二学期,再加之我的实习不在欧盟境内,算是“海外交流”,故被批准“休学”。
2018年的2月17日,我飞回北京,2月22日,我进入路透社开始实习,经历北京辛苦的找房、挤地铁、实习生活。因为正值“两会”期间,新闻工作者们,繁琐的工作特别多,让我觉得,比起职场生活,校园生活多么简单。
北京的人特别多,北漂一族的辛苦的状态,也让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非常不容易。
3月中旬的时候,我生了一场病,医生建议手术,我还是选择保守治疗。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身体的重要性。当你躺在医院里,抽那么多管血,打针输液,打针输液,没有人能替代你的痛苦。
我时常认为: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比起健康的身体,这个又算得了什么,而且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我学习时遇到了什么苦难,而是我自身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自此,我把路透社的实习辞掉,开始安心养病,开始不钻牛角尖。
 第10张图片

身体恢复后,我重回德国。我的想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下,是我重回德国后,调整自己的一些方法,也许,会对你所有帮助。
第一:一切都是要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义
第二: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不钻牛角尖
第三:有的时候可能不要那么急,“慢慢来才比较快”。不像以前那样苛求自己,觉得没考到90分就是失败者。
第三:去发现德国生活中的小美好
    找语伴,学习德语,增加与外界接触利用facebook,发现周边的活动,美食节、音乐节呀,尽量去感受,丰富自己的生活加入当地的中国留学生群,聚餐、参加活动,增加与外界的交流参加学校的体育课,比如说夏天到了,可以去学皮划艇、拳击、柔道、跆拳道、攀岩等等。学校针对大学生都有特殊的优惠,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学一门体育运动。
 第11张图片

第四:去旅行,德国地处欧洲,周边国家很近,也许在旅行当中,你会有新的见解。
第五:对自己宽容一点,善待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分清你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自己好一点。比如说我现在的主要矛盾就是身体健康,那我就以身体健康为前行,我就会发现,我之前纠结的点,就可能变得没那么纠结了。
第六:一个人在海外生活还是很辛苦的,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事情合理规划,提前做好准备。
 第12张图片

希望大家能够坚强乐观,充满毅力,即使是遇到消极情绪或心理危机的时候,也要学会不放弃,尽量不放弃。有的时候,退一步可能海阔天空。
希望大家,尽可能的去享受自己在海外留学生活的这段时光。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历的事情越多的时候,你的心理成熟度,或者你对这个世界、对于生命的这种感知,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我想这也就是我们人之所以要去探索,挑战自我的一个原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xiaome 发表于 2019-11-10 04:34:40 | 只看该作者
 
有同感,刚来德国读书的时候各种不适应,第一学期修了6门挂了两门。。。
以至于第一学期结束整个人崩溃,失眠,半夜大哭。。。
第二学期开始奋发图强,以修30学分为己任。依旧失败。
但是发现了抱同学大腿的好办法,于是每学期跟着俄罗斯妹子混,因为俄罗斯妹子男朋友超级学霸,恨不得请他给我辅导功课做作业。同时苦练英语(我是英语课程,但是个人感觉并不水因为真的好难啊除了我们仨以外没有外国人,老师全是德国人,同学全是德国人,我是唯一的一个中国人)。
学校里有很多形而上的的内容,我完全搞不懂,课程不接轨,我都不明白它当年为啥招了我。
不过我后来想了下,我不求1.0高分,只求毕业,哪怕4.0也行。
秉着这个原则,每个module全部都选的最简单最水的课,我并不鼓励大家这么做,但是我当时的情况只能这样了,该好好学习还是得学的。
所以第二学期最后修下来20学分,不能说多好,但是我已经知足了。
因为德国大学很多课是单数学期,或者双数学期上的课是一样的。所以第三学期就得补考,学第二遍明白很多,但是心理压力还是大的。。。好在最后低分飘过。
对了忘了说句,第二学期开始经济压力有点大,又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钱,于是想办法赚钱。记得当时学院有很多找学生工的,有个是周围公司找excel vba 编程的,但是写的是德语,我拜托男盆友翻译后才去申请,结果很快就被拒绝了。但是幸运的是,那个公司的老板给我写了英语邮件,也没什么面试,去谈了谈就让我做这个工作了,实在是太幸运了,万分感谢我当时的老板。
第三学期是实习,为了继续修课,跟老师申请在学校实习,同时又修了大概十几学分,这个时候也我也发现原来有的课都是一样的,于是厚着脸皮问以前同学的作业做参考。
第四学期论文,因为之前在学校做实习,就接着那个项目写论文,好在来了一个博导,人超级好,带我论文带的很有耐心。同时还在修课,修了10学分差不多。。。
这个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在学校没那么惨了。。可是都要毕业了,以前的课分数低也没办法。。。
所以从2013.10入学到2015.11 正式毕业,一共经历了2年零3个月。毕业分数2.2。
总结下:
第一心态尽量要好。虽然在国内是一本,但是学校一般,所以我心里没有落差,我认识太多国内985高校来的学霸,在国内顺风顺水,到了德国不适应然后心态崩了的人。
其次你要知道自己要什么,是要好看的成绩还是毕业就算了,这个很重要,不然你会9学期不毕业成绩还差。。
然后希望大家能好好学习还是好好学,我这个是自己能力不行。。。真的不行。。。
最后就是我爸跟我说的,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下,就是希望。就像我后来认识的俄罗斯哥们,我的学生工老板,还有我的论文老师,都是超级好的人,非常感谢他们照亮我的留学生活。他们都是让我坚持下去的勇气。
愿大家都不负自己当年留学的初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天秤幕意流转 发表于 2019-11-10 04:35:33 | 只看该作者
 
你的问题年年都有,甚至十几年前就开始发生了
看看下面两个片(当时还叫自拍DV),你碰着的那都不叫事,只是你缺乏引导和提示自己瞎摸摸到坑里了而已。
举个例子来说,当年(2006左右)我在法国读硕士的时候认识的一个大胸弟,他是高中毕业来法国的,高考成绩应该至少211有机会985,沉迷网游所以挂了N科,从工程师学校被劝退只能去技术专科校注册。
结果十几年没联系了,前些天在linkedin上面看到好友推荐,他现在博士都快毕业了,还发了好些文章。
另外还有很多从国内本科毕业以后来法国换专业从大一读起重来五年的狼人现在也都挺好。
只是走了些弯路而已,目标究竟在哪里要问你自己,不要怕走弯路。


    自编自导自演的学生DV《德国的天空》
注意:本片发表于 2007-9-21 15:02
仅以此片献给那些在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们!
也献给那些在逆境中挣扎的人们.....
如果你没有来过德国留学
那么请走进我的故事
请相信我
它的真实性......
就像阳光下的泪珠一样清晰!
2. 在德国插队的日子
http://www.56.com/u86/v_MTQxMDkyOTE.html  上集
http://www.56.com/u48/v_MTQxMDk4Njk.html   下集
注意,本片发表于 2007-12-10 15:55:40
旅居德国13年的留学生导演高源创作拍摄的电影《在德国插队的日子》运用了喜剧的方式,真实的表现了新一代德国华人留学生活的酸甜苦辣及中西文化带来的冲突。揭示了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在德国学习奋斗的感人故事


另外,我很想知道这俩片的导演主演高源和白如雪(男)这俩老哥现在咋样了
片2导演 + 主演的京片子男,2017还活跃一次呢,
 第21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执著2004 发表于 2019-11-10 04:35:44 | 只看该作者
 
人生路还长,总还是要往前看的。
现在你有这样的机会,仍然可以努力的通过考试,达到很好地水平。身在局中,努力去做到最好就可以了。德国的学习和国内不太一样,不要自己闷头学,否则很容易走进死胡同。
多跟德国同学组学习小组吧,学习效率,关于考试的把握,都会更大一些:)
挂掉一门必修课不算什么恐怖的事儿,在德国读书是很常见的事情。
好好总结,到底是没学明白该门课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可以找教授聊聊,总还是有机会的:)
加油吧!
ABCDV支持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30 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