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为什么日本没有像韩国一样被财阀控制?

[复制链接]
80632 20
玲子殿下 发表于 2019-11-26 18:25:0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日本没有像韩国一样被财阀控制?


上一篇:韩剧《VIP》收视率夺冠《绿豆传》完美收官
下一篇:日本人眼中的韩国女团KARA成员--具荷拉之死......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世豪 发表于 2019-11-26 18:25:34 | 只看该作者
 
原因很多,很多答主已经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了。
我只简单说一下。
韩国独立的目的,地理位置,决定他的功能,东亚陆地上的支点,遏制红色东进的桥头堡。
日本就重要得多,岛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的航空母舰。
韩国独立之前被日本殖民过,传统政治势力已经被清洗很多次了,独立之前势力比较大的都是亲日派,而美国人只是全盘接收了这些势力的投诚,这些基本就是财阀的前身,所以韩国政商界的组成结构较为单一。
并且在汉江奇迹时期,韩国重点扶持了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大多数也是上面说的。
日本则不通,老麦在日本是有进行改革的,因为日本更加重要。
并且日本并非殖民地正政府,日本古代政府的组织是类似西方庄园封建主的,权力极为分散,传统风气是承接汉文化,对商人身份是比较鄙视的。
日本的革新只是将国内各势力联合起来对外扩张,而非自上到下的消灭了其他势力。
日本传统势力还是很庞大的。
哪怕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井,三菱,也不握在一家一姓手中,而是股权分散的财团性质。
财团与财阀,一字之差,区别相当的大。
并且日本相对于韩国,经济独立性相对较高。
如果不能理解的话,就比方说,如果没有我党,常凯申在美国人的帮助下,打赢了抗战,建立了以四大家族垄断基础的统治结构,那么四大家族就是财阀性质。
而之前孙先生建立的联合政府,如果能齐心合力不打内战一起共和,他们介入商界的形式就是财团性质。
简单比喻一下,有谬误欢迎指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刘映雄 发表于 2019-11-26 18:26:32 | 只看该作者
 
你什么时候有了一种身为“万年在朝党”的自民党不找经团联为首的经济四团体(经济团体联合、日本商工会议所、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经济同友会,简称经团联、日商、日经联、同友会)要钱的错觉?当然人家自民党不一定是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经济四团体给钱,而是躺着等经济四团体主动送钱。经济四团体里头经团连主要采取的是向自民党,其他3个团体主要采取的向自民党所属政治家个人提供政治资金的方式。在1975年,当时的三木武夫首相出于对田中钱权政治的反省,对《政治资金限制法》进行了修改,规定企业每年向政党以及政治家的捐款最高不得超过1.5亿日元,向一位政治家的捐款不得超过150万日元。之后,经团连成了大企业向自民党提供政治资金的窗口。
的确按照很多人所说,尤其是55年体制时期经济四团体为代表的商界主要撒钱的对象是自民党与民社党[1](分别打到自民党政治资金团体“国民政治协会”以及民社党的“政和协会”户头,每年自民党能收到160亿日元,民社党10亿日元,这个也是为了防止社会主义运动成功而给自民党与民社党缴纳的保护费[2],1990年代初,经团连每年向自民党提供的资金为160亿8元左右,约占自民党捐款收人的一半,向民社党提供的资金为10亿日元左右。日商90% 以上的会员企业不是向自民党,而是向自民党所属政治家个人提供政治资金),不过愈到55年体制末期,自民党政客的态度就愈发让经济四团体为代表的商界受不了,举个例子,据某大型教材公司的董事长曾经回忆说,自民党某议员经常跑到他家里募捐,每次去都直接从口袋里头掏出空白收据直接对他说:“今天写多少钱好呢?”该老总出于无奈,只好每次掏100万日元(100万日元以下可以不用向自治省汇报)。9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陷入“失落的十年”,企业生存环境愈发困难,导致企业对自民党不满进一步升级,1992年2月7号经团联四团体与自民党首脑恳谈会上,同友会同自民党干部发生正面冲突——同友会的贺龙副三副代表干事说:“如果还搞这样的政治改革,我们将停止(向自民党)提供资金”,结果一下子就被自民党的首脑骂了回去:“不懂政治的人不要乱讲话!”所以直到1992年5月日本新党成立与同年10月自民党最大派阀竹下派(原田中角荣派)分裂后,经团联才开始寻找新的资助对象。经团连在1993年1月4日发表活动方针中明确表示:“将有可能导致政权交替的政界重组置于视野之中,促进超越了以往框架的政策争论。”这也是经团连第一次暗示有可能支持自民党以外的政党。1月5日,在经济四团体共同举办的新年会上,经团连的平岩外四会长表示将支持“(自民党以外的)维护议会民主主义、自由经济体制的政党",日商的石川六郎会头认为“日本的政党一直是以冷战为前提从事政治活动,冷战体制瓦解以后重组是顺理成章的",同友会的速水优代表千事指出:“自民党的长期安定政权是不正常的,到了应该通过政策争论来改变政治的时候了。”在1993年7月18 日大选前的7月1日经济四团体首脑进行紧急会谈并达成了根据选举结果,将考虑向新生党、新党魁以及日本新党等新保守政党提供政治资金的协议。7月14 日,经团连的关本忠弘副会长(NEC社长)甚至还表示:“如果社会党理解政治与经济密不可分的关系,采取建设性行动的话,也许可以成为政治捐款的对象。”[3]大选中,自民党未能获得半数以上的议席,以细川护熙为首相的7党1会派联合政权取代了长达38年之久的自民党政权。9月2日,经团连正式决定以后不再替自民党统一筹集政治资金。对此,日经连以及同友会都表示赞同。受此影响,自民党所属“国民政治协会”1993年的政治捐款收人比往年减少了将近一半,为77.6亿日元。这首先是因为财界在“1年中换了4位首相的当今的政治形势下,不知道该向谁捐款才好”,减少了政治捐款的缘故;其次是由于财界将捐款对象扩大到自民党以外的其他保守政党;另外这与各行业经营状况的恶化也有很大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丶Beautiful﹏ 发表于 2019-11-26 18:26:48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日本的财阀昭和跟米军洗过一波后,吃相比较隐蔽。你看不出来。
韩国只是些伪军皇协军的后代。
财阀对于日本的控制,你看聪明的一休都知道了。桔梗店老板是可以跟将军叫板的人。
到了江户时代,就有个说法:大阪豪商一怒,天下诸侯惊惧。
因为豪商有钱有渠道,垄断了日本大部分的经济。简单的说,诸侯只产米粮。要换钱就只有豪商才能承担起。
米粮又不耐保存。所以豪商生气后果很严重。
再加上诸侯借债的天量债务。利息都得看豪商脸色。
传说岛津藩借钱500万两黄金,每年利息都是12万两。被豪商逼的没有办法。
等到倒幕,豪商左右下注,新政府本来就没啥钱。只有找豪商借钱充当军费。
怎么还钱。羊毛出在羊身上。
因此浪客剑心里,打跑了旧武士,新政府却更加腐败贪婪盘剥是真实存在的。
对比吃相太难看的新政府,日本百姓更怀恋新选组这些浪漫而品德高尚,出身低微的旧武士。
给与他们巨大的同情。
新政府这边,活着的功臣,都已经烂到渣了。
却是因为叛国死去的西乡在群众心中成神,传说他逃离日本,去外国组建军队,回来清君侧。
所以日本新政府的功臣屡被刺杀。
国内矛盾实在无法解决。而且工业化近代化的成果被一元卖给财阀的也不少。
所以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左倾严重。就只好走向海外扩张的不归路。
然后就被洗地教做人,重新土改,调整政治解构了。

夏四月,幕府罪加贺豪商钱屋五兵卫者,收其田八万五千馀石,海船三十五艘,其他财物称之。初五兵卫设肆于秋田、弘前,贸易外国,又涸官越沼辟田,沉毒沼中杀鱼,使沼上渔人失业。事觉,并其三子磔之。【今日抄。】
豪商是动不动就拿来开刀的。
只是诸侯抢不了。诸侯产出米,没有豪商,没有大宗交易,那基本就要回到中古社会去。
商不出则三宝绝,~司马迁(三宝就是说粮食,手工业制品跟财货)
还动不动搞德政令,说白了就是借钱一笔勾销。主要讨好武士阶层。
不过因此武士再也借不到钱了。

说了诸侯与商人的关系不是那么简单。
大名就是大的名田领主。每年就收米,豆等农产品。
或者一些经济作物。像岛津就在种糖。
这些东西一年产出几十万石,一石大约是120kg。就是几万吨粮食。
你要钱维持生活,要买武器盔甲,要雇人抬轿,支付属下俸禄,要买副食……总之要钱。不然就等着农产品发霉。
有实力吃下几千上万石大宗粮食,都是什么人。
自己想想能杀鸡取卵不。
而且日本长期不能自己铸造货币,都是用的中国铜钱。大名家徽还有永乐同宝。
能够海外贸易搞来铜钱都是些什么实力的豪商。
别说大名,就是中小武士也极度依赖商人的米交易。
太阁总是玩过的吧。你领地产出米,不能换成钱,换成步枪,马匹,兵装,你就等着亡国吧。
当然金本位,对应米本位,盘剥是狠了点。因为是商人定价。所以幕府规定保护价。
饶是如此,武士诸侯二百年下来基本破产。
岛津藩负债五百万两,基本连利息也付不起。有人说利息便宜了。
这个时候你说利息有意义么?
贾公跃亭负债700亿,你讨论他的利息是6%还是10%有意义?
就跟米国一样。
不过谁敢叫米国政府还钱,倒是一个问题。
三体文明?
岛津好歹还了本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SUNING_ADAM 发表于 2019-11-26 18:27:16 | 只看该作者
 
因为韩国的财阀实在太强大了。


以三星为例,我们都以为三星是一家电子企业,甚至很多人认为三星是家小米一样的生产手机的公司(小米实际上有自己的生态圈,而且本身不生产手机,都是找代工)。


 第1张图片 但是三星在韩国大到被称为韩国人的一生无法避免三件事:死亡、税收和三星。”
韩国人生活在三星的世界里,用三星信用卡购买一台三星电视,把它放在由三星制造的公寓里,然后看三星拥有的职业棒球队(三星狮)的比赛……
 第2张图片

三星狮目前为韩国职棒胜场数最多的球团。
而足球氛围更浓的中国球迷可能更熟悉K-联赛劲旅也是亚冠常客水原三星队!
 第3张图片



三星是韩国第一大企业集团,拥有超过42万名员工,而且不仅仅涉足电子产业,还包括机械、地产、保险、化工、航空、金融、建筑、纺织、医疗、游乐园、广告等各个领域。可以说囊获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4张图片 甚至还有涉足汽车产业,虽然三星汽车不如现代起亚,并且常年与韩国通用(原大宇汽车)以及双龙汽车一起组成韩国本土车企的第二梯队。
 第5张图片



 第6张图片

 第7张图片





而2013年三星集团的营业收入总额高达约3000亿美元,为韩国创造了约1/4的GDP产值。《华尔街日报》称,目前三星市值是索尼的5倍,并超过科技巨擘英特尔以及可口可乐等。


三星集团有三家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三星电子收入高达2119亿美元,居世界第12位;三星人寿保险收入282亿美元,全球排名421位;三星地产收入259亿美元,全球排名458位。
这三家企业的总收入达到2660亿美元。如果加上其他非上市公司的收入,三星集团的总收入将超过3000亿美元。三星集团的总收入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六。
如果把三星当做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它在世界所有经济体当中的排名将可以达到36名,其规模超过了丹麦、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一众国家。确实是“富可敌国”的托拉斯,综合实力非常强。
 第8张图片 500强第一名是沃尔玛,但是人家主要是实体零售,另外做些线上销售等关联产业。
国家电网主业也是电力相关。
中石化,中石油就更是主要做石油有关的行业。


最重要的是国家电网和两油都是国有企业,只有被国家或者说执政党控制,而不存在反过来商而优则仕。


除了三星,此外韩国还有现代、LG、SK、韩华、乐天等几大财阀。他们也都是纵横几个行业的巨无霸集团。
 第9张图片 2017年韩国六大财阀总营收约为9420.12亿美元:其中三星集团3253.62亿美元、现代三大集团2580.71亿美元、SK集团1195.62亿美元、LG集团1419.81亿美元、韩华集团554.67亿美元、乐天集团415.69亿美元。六大财阀年营收占韩国2017年度GDP超过60%。


可怕的不仅仅是三星或者LG们如何的富可敌国,关键在于几大财阀内部的互相联姻,或者与政界的联姻。调查数据显示,韩国十大财团中,子女商业联姻的占到30.3%,与政界联姻的比例约为20%。十大财阀的310名家族成员中,94人商业联姻。
锦湖韩亚集团商业联姻率最高,41%的家族成员联姻。韩华集团次之,占40%,LG集团为36.8%,斗山集团为36%,三星集团为32.3%。其中,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炳喆的女儿、现任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的姐姐李淑熙就嫁给了LG集团创始人具仁会的三子具滋学。
而在商政联姻上,十大财阀的310名家族成员中,46人与政府官员家庭联姻,占14.8%;14人与政客家庭联姻,占4.5%。


在与政府官员家庭联姻上,韩华集团比例最高。“领导人网络”数据称,韩华集团60%的家族成员与政府官员家庭结合。这一比例在韩进集团、晓星集团和SK集团家族中均超过20%。如卢泰愚的女儿卢素英就嫁给了SK会长崔泰源。
最关键,这些公司控制在家族手中。如三星集团由李健熙家族掌控;现代集团的现代汽车,现代重工分别由郑氏兄弟掌控;LG集团由具本茂家族控制;SK集团则掌握在崔泰源家族手中。他们在集团内部都是属于可以一手遮天的,进一步对政坛一手遮天。


所以韩国几大财阀,第一,涉及产业太多,几乎囊获韩国人的日常,第二,经济上占GDP比重过大,第三,集团内部都是家族企业,家族尤其董事长对财团有着绝对的控制权,集团内部或者子公司重要岗位,都是本人,子女,兄弟姐妹,亲属或者其他信得过的自己人担任。第四,财阀内部或者财阀与官场互相联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所以韩国财阀的扩张性带来的社会矛盾,容易滋生腐败,财富分配不公等等。三星电子的副会长多次受审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而日本原本有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财阀。二战后,四大财阀解体。不过没多久,它们改头换面,以财团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今天日本所谓的六大财团:三井,三菱,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劝银。


但今天日本财团已经完全脱离了家族的控制,集团内部企业相互持股,不存在上下级支配关系。不过作为过去财阀的核心企业-综合商社保留了下来,依然在财团内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更类似一个松散的联邦而不是韩国集团那样是一个“家天下”的封建中央帝国。像三井财团旗下,就包括了丰田,东芝,三井物产,东丽等大型企业。不过今天能够代表三井的,恐怕只有三井物产了。
所以相对的,日本的财团不是对政坛没有影响,但是相对的要小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catcat 发表于 2019-11-26 18:27:30 | 只看该作者
 
基本没哪个答案说到点子上。日本其实跟韩国一样的,都是财阀制国家。
日韩不同之处在于文化水平不同。从而财阀制的外在表现不同。
日本人传统文化里的'忠心',具有'情感性,亲密性,微妙性'的特征。《叶隐闻书》(日本武士道文化代表作)甚至直白的把君臣关系深化为封建基友关系。臣下忠于主公,主公爱护臣下是相辅相成的。
从日本电视剧也可以看出来,日本上下级,前后辈虽然区分严明,但是上级除了权利,还有很鲜明的照顾,爱护下级的义务。比如日本吃饭大多aa,但是科长是同事2倍,部长要a科长2倍。如果是小众吃饭基本是领导买单。家里小孩生病之类的事情领导都有义务表达关心,对下属合理的'不情之请'进行照顾。
这个文化背景下,加上日本很早普及的高水平教育体系,导致日本财阀是具备某种贵族特性,在文明礼仪等方面家族、社会是有所要求的。
反观韩国文化完全所谓的愚忠文化,上下级等级分明。韩国人从小被教育是聚会先排辈分坐次,下辈对前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工作后表忠心是拿领导鞋子喝酒。甚至发生过因为副驾驶不敢指出主驾驶失误而发生的空难。
这个文化背景下,加上韩国财阀家族人员颇有一些是没受过文化教育的。所以韩国财阀会非常跋扈。经常搞些新闻,显得无法无天一般。
但是财阀统治的核心在于制度对财阀经济制度的保障,而不是刑事或民事上的一些琐事的法律独立性公正性。日本贵为第三经济强国,上亿人口的大国,以及科技强国,连一家独角兽创业公司都没有。
总结地说,日本财阀水平高,用制度习惯文化就已经确保财阀统治了,日本财阀也有较好的文化道德素养。
而韩国财阀水平低,个人素质堪忧,道德观念薄弱,矛盾往往堆积到媒体或法律层面去化解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M256I120mm 发表于 2019-11-26 18:28:20 | 只看该作者
 
对日本历史有兴趣的会发现日本有个很有趣的家族思维。
他们重视的并非是血统,而是家名。
比如说日本古代大名出错或绝嗣,将军经常会做出这种骚操作:把自己一个孩子过继过去,改名后就堂而皇之的把人家家产占了。要放在中国欧洲,除非过继的是藩王的血脉,百分百是造反的。
那怕现代也是一样,三井等财团早就换了不知道多少次血脉了。
这估计也是诸如三井这些财团能屹立到现在的原因。
但这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充分竞争后,财团内部并不团结。
像三星我们都知道下任会长姓啥。
但三井下任会长姓啥还真不好说。
内部并非以血脉传承的权利,文明了许多的同时,也就容易被监督和制衡。
当然并不是说三井影响力小,而是相对来说没有那么肆无忌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dainys 发表于 2019-11-26 18:29:18 | 只看该作者
 
仅以三菱财阀为例,大家感受下。

三菱的创始人叫岩崎弥太郎,
祖上是当过大官的,
爷爷那辈家道中落,
之后连乡士的地位都丢了,
乡士就是乡间武士,
武士那时候在日本,是有特权的。
到了弥太郎成年,
日本正处在明治维新前夕。
看这位老哥,就是一本日本近代史。
老哥是土佐藩人,
明治维新四强藩,长州、萨摩、肥前,土佐。
风头最劲的是前两个。
明治维新前,日本是江户时代,
德川家占了全国1/4的地,剩下的两百多个藩分,
跟将军家关系近的,在江户(东京)附近,
不招待见的,就远远的待着。
明治维新之后撤藩置县,萨摩藩就是如今鹿儿岛附近,
对日本有点了解的兄弟都知道鹿儿岛在哪,
妥妥的不招待见那类,
为啥要讲这么多萨摩藩的事儿呢,
这地方就像近代中国的广东,
开化比较早,经济发达,还天高皇帝远,盛产xxx。
当然还有长州藩,
日本近代政军两届,
基本就是这两波人轮番表演。
老哥早先在土佐藩是混官场的,
善于经营,主管着官方的土佐商会,
这个时期,
萨摩藩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正在如火如荼的搞倒幕运动。
其实早先萨摩藩主张的是尊王攘夷,
类似于康有为他们那套,
当年长州藩搞得比较激进,上来就要干翻幕府,
萨摩藩还和幕府揍过长州藩。
不过后来萨摩藩和英国人干了一架,
起因也比较搞笑,
几个英国佬在日本晃荡,
路上碰到武士,没给人家让路,
让武士给砍了,
1863的英国,
那是正经的海上霸主,
搞了个舰队来示威,
不过萨摩藩也没怂,
炮台抢先开炮,还击中了一艘,
当时开炮的炮手是大山岩,搬炮弹的,一个是山本权兵卫,一个是东乡平八郎。
这三个人,一个是后来日本最早的元帅,一个是日本海军之父,一个是日本海军军神。
从这也能看出来,日本早先的海军,都是萨摩藩的人。
东乡平八郎这个名字八零后可能熟悉点,
小时候教材里应该有提过,就是一生俯首拜阳明那位。
虽然击中了人家军舰,但赔款道歉是不能少的,
经过这事儿,萨摩藩再傻也看出来了,攘夷是不可能攘夷的,根本干不过人家,
至此萨摩藩开始和英国人勾勾搭搭,全力倒幕。
后来倒幕成功,前边提到的那位西乡隆盛死后,(这位是电影"最后的武士"里边,那个武士头领的原型)。
大久保利通成了新政府的头号人物,
这位老哥号称东方的俾斯麦,大搞中央集权。
其中有一条,废藩置县。
就这么着,原先在土佐经营官方商会的弥太郎,
因为这个,就职机构被撤了,
后来辗转东京,没干多久就下了海,
搞起了航运。
日本大家都知道,这鸟地方,各种缺资源,还70%都是山地,
维新后一改幕府的闭关锁国,开始积极和世界接触,
航运那就是和外部往来的血管。
当时主政的大久保是萨摩藩的,
弥太郎的三菱和萨摩藩的人勾勾搭搭,
三井财阀背后支持着长州藩的人。
就这么着,很快三菱的就垄断了这方面的业务,
1874年日本打中国台湾,
弥太郎把军需运输的活揽了过来,
生意如日中天,
不过4年后,大久保利通也被刺,
接手的伊藤博文,这人大家肯定都熟,就是和李鸿章谈判那位,
伊藤博文沿用了大久保的大部分政策,
但是,伊藤博文是长州藩人。
是三菱和萨摩藩的宿敌。
很快,三井在政府的支持下,
也搞了一个航运公司,和三菱打擂台。
最激烈的时候坐船不要钱,还送小礼品。
就这个阶段,弥太郎得胃癌挂了,
弟弟弥之助接过旗帜继续干,
一直到1885年,两家航运公司基本达成共识,合并成了一家。
这个阶段,政府为了防止三菱过份扩张,
只允许三菱经营航运及相关产业,
三菱在这个阶段,买了造船厂和一堆矿,
成了日后发展的基础。
之后弥太郎的儿子岩崎弥久接过大旗,
三菱和三井的斗争出现了转机。
甲午战争。
当年大清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北洋海军号称亚洲第一,
这一仗,三菱不光帮着运补给,
商船还跑到威海来刺探情报。
战争结束,
军方把定远号的舵盘当战利品送给了三菱。
甲午海战,日本战争花费2亿多,
加上后来大清赔的钱也用来扩充军备,
这些钱,很大部分,进了三菱三井这些财阀口袋里。
至此,斗了几十年,不死不休的两波人了,才发现窝里斗真是没意思,对外战争,才是发财的不二法门。
插一嘴,虽然财阀们消停了,但萨摩藩和长州藩的斗争远没结束,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日本的海军和陆军还在掐架。(萨摩藩把持海军,长州藩掌控陆军)
日俄战争,陆军用人命填,搞人海战术,也不叫海军增援。
二战时,海军的坦克一度比陆军好,陆军的船比海军牛。
甚至后来美国佬都打过来了,两波人还在互相看笑话。
至此,三菱狂点军工技能点,
二战时军舰的40%,陆军飞机的20%,海军飞机的20%多,都是三菱的。
在这扯点零式战机的事儿。
这飞机太平洋战争前期吊的不行,
压着美国佬打。
首先是这名字,零式,包括九六式拐把子等一系列武器,
前边这个数字是日本自己的神武纪元,跟中国的黄历类似,
比亚迪注册了朝代,华为注册一本山海经,
圈哥自己觉得,这种命名方式真的好。
其实三菱早在一战前就有搞汽车的打算,不过后来发现还是飞机好,
转头搁置汽车去搞飞机。
那时候日本资源奇缺,
之前丰田篇里有说,给陆军的卡车好多只装一个灯,
飞机也是,零式战机为了省钢材,用的木质机身,
子弹碰到就是完蛋,正经骨灰盒。
零式战机的设计人员里,负责强度校核的叫东条辉雄,是东条英机的儿子。
这小日本后来一度干到三菱汽车的总经理,还不承认侵华的事儿。
真是xxx.
二战后三菱被美国佬肢解,
但后来因为朝鲜战争和冷战的事儿,很快又恢复了。
现在日本很多拿的出手的武器,都是他家的。
1970年汽车业务从三菱重工里独立出来,
不得不说三菱的SUV和性能车都玩的贼溜,
毕竟技术底子在那摆着,
但应对召回的行为又把口碑搞得很差,
这态度真的是让人费解,
也许三菱本身就不太重视这赚辛苦钱的业务。
2015年安倍解锁了日本的武器海外出口限制。
这小兄弟不知道啥时候又要出来作妖。
现今日本右翼那帮人,
背后的支持势利也有三菱。
2012年反日情绪比较高涨的时候,
有个说法是你买的每辆日本车,
以后都会变成子弹打回来。
别的不好说,
三菱真的有可能。


本文首发:公众号 车圈往事(ID:jiangnan_song)
汽车从业人员,以不一样的视角,聊车、聊人、聊江湖事。


日本车圈往事-三菱三菱!#H06

俄罗斯汽车往事(全)#H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汉考克鲁 发表于 2019-11-26 18:29:36 | 只看该作者
 
文末有更新,简述了一下韩国政企关系史
原答案:
因为很多人认识事物的方式往往都只根植于第一印象,了解也往往浅尝辄止。
于是对他们而言,这个第一印象所形成的符号也就成为了其所代表事物的唯一标志。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滥用这个标志就好了,既不需要深入了解,又可以代表说我已经了解过了,是有资格谈谈这个问题的。
而在世界知识这方面,一谈到韩国社会的负面消息,人们如果想要利用大众普遍贫乏的韩国相关知识去解释,那么很容易就会联想到最常见(客观原因+广大媒体的宣传),最突出(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自己“了解”韩国)的财阀。
于是“都是财阀的阴谋”出炉了,有没有让大家想到海峡对岸的同胞?
同样的道理还可以适用于“法国人爱投降”“意大利人打败仗”“北京官话是满族人的汉语”“客家话就是古汉语”。
大众是没有精力也没有热情去研究很多具体的领域的,但大家对于充满戏剧冲突的事件的兴趣又是永恒的。所以,韩国是财阀的阴谋,日本不是,当然日本也有其他的标志,我不说大家也知道。
但我个人觉得这样的认识事物的态度是有害的。这样的态度能够形成的认知就包括:雪莉的离去是财阀的阴谋,陈洁仪被淘汰是大陆的阴谋。
这样的态度是很有害的。而具体在这个问题上,在一个对韩国社会错误的认知下,肆意发展出韩国行将崩溃的结论。
你们觉得韩国这个国家还能存在多久?结果只会不停地打脸吧。(等等我怎么觉得这个剧本有点眼熟)
——————————————————
如果大家想深入了解韩国的政企关系发展史,相关论文真的很多,自己找一些看就好了。(比如说98年的财阀改革,我摘录了一点贴在评论区了,再比如说小股东运动。)我有时间可以讲一讲。
——————————————————
韩国经济确实以大企业为其特色,也确实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存在有一定的政商勾结现象。
但具体的韩国的政企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先来两张图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第19张图片  第20张图片 最早的韩国财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光复时期。美国占领军将日本在韩财产没收之后转交给了大韩民国政府,随后政府进行了激进的私有化活动,将这些财产分期低价拍卖给了一些企业:包括政府关系亲密的商人,战争有功者和持有大量“地价补偿证券”的大地主。1984年的前五十大财团中,31家在军政府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第21张图片 有多低呢?
之后,在工业化进程中,朴正熙政府提出了“出口第一”的口号,大企业为了获得巨额补贴,实际上开始完成相应的出口指标。相应的,在威权体制下,朴政府也开始偏向大企业,
1973年韩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72.3%为大企业获得, 中小企业只占到27.7%。这27.7%的金融贷款大部分又为中等规模的企业所占有。
在这个时候,谁能得到贷款,谁能成为大企业是由政府决定的,一方面官商勾结是真,另一方面,政府才是最大的操作势力。政府在决定什么样的企业的时候,往往更偏好于选择听话的而不是绩效最好的,因此,韩国的大企业不得不依附政府来实现自身的增长。这个时候的韩国财阀是屈辱的。
1959年8月至1960年3月, 财务部和韩国重建银行为55个重要的企业提供了174亿韩元的贷款, 李承晚的自由党从中提取政治基金62.9亿韩元, 其中的24.5亿韩元作为选举基金, 38.2亿韩元为非法所得。111983年, 全斗焕总统建立了一个名为ILHAE的基金, 当包括现代集团在内的主要的大企业集团各自捐献了1500万美元之后, ILHAE基金继续向他们索要捐款。这些捐款被用来支持全斗焕及及其亲信。拒绝捐献的公司很快遭到了政府的报复, 韩国第七大财阀企业——国际商事集团在拒绝捐献后的几个星期内倒闭。最终超过9000万美元的捐献被交给了ILHAE基金。
但同时,这也意味着,虽然需要讨好当权者,但受到当权者青睐的财阀在这种关系中也获得了弱治理带来的好处,甚至于出现了类似于转型国家的“预算软约束”的状况。这期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官商勾结的问题,其实财阀无所不能的印象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而在民主化之后,这样的一种控制关系确实有所弱化。金融自由化之后,韩国的大企业开始有了一定的资金自筹的能力,因此开始敢于跟政府叫板甚至干涉政府决定。(比如说1994年的第二代移动通讯产业问题)但是,即使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大企业就摆脱了政府的控制。
1990年,卢泰愚总统(虽然其本身也是第五共和国前高层)迫使前50企业出让了3070万坪土地,在激起财阀们抱怨之后,卢泰愚拂袖而去,随后大财阀们便纷纷道歉或是闭嘴。再之后,发布过反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财阀们往往会面临税务之类的一系列麻烦,于是渐渐也都学会了闭嘴。
政治献金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下错注后果也是严重的。现代集团出身的郑周永在选举的时候动用集团资金,同时猛烈抨击金泳三闹得欢,金泳三当选之后就开始了针对现代集团的报复行动。逼得现代集团的继任者郑世永发声明说“我们再也不卷入政治风暴”。(同在现代集团的李明博选择了站在金泳三一边)
金泳三上台之后做了很多事情:
1993年8月和1995年7月, 韩国先后颁布实行了“金融实名制”和“不动产交易实名制”, 这对于打击官商勾结和政客非法敛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993年7月, 韩国修订了《公务人员伦理法》, 规定四级以上的公务人员必须进行财产登记, 高级官员必须公布个人财产。1995年12月19日, 国会通过了《选举法》和《政治资金法》, 进一步规范选举过程和政治资金的筹措和使用。
继任的金大中也搞了很多事(比如说小股东运动,在PSPD面前,三星,SK,现代都吃过瘪)
1998年2月25日,金大中正式就任总统的当天,韩国政府在其发表的《新政府的国政运作方向—国政理念、政府改革、外交政策》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政府经济改革的核心,就是切断政经勾结,改革财阀的结构,把劳动的当作分配利益和分担痛苦的主体。
具体的措施包括:
一、降低财阀负债率,不再让“大而不倒”成为共识。
1999年末财阀被要求将负债率降低至200%或更低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要求企业到2000年3月底不再采用交叉担保贷款。企业还被要求从1999年起,改善会计体系并加强财务报告,以此来增加企业管理的透明度。
这里简单说两句,一般情况下,按照优序融资理论,企业会先进行内源融资,然后是债权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盈利能力的高低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首先,由于债权融资具有“税盾”效应,盈利性高的企业为了规避税收,会更倾向于债权融资;其次,债权融资可以制约由于高盈利带来的大量自由现金流,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管理层的处置权。而成长性高的企业则往往会因为债权人在债务合同中对高风险投资行为的限制而更加偏向于股权融资。但大型企业因为具有大量的有形资产和很大的企业规模,自然会更加偏好债权融资。


二、弱化政企风险伙伴关系,政府逐渐退出一些市场活动,切割掉不必要的政企关系,也取消很多大企业的特权
三、强化金融机构和股东对财阀的监督
四、调整企业结构
金大中一上台便与各大财阀会面,要求他们改组大企业集团。之后,政府提出的措施主要有,清理整顿子公司和不动产,要求各大企业除保留3-4家或5-6家主要公司外,其余一律清除掉。要求协调企业领导层,吸引外部专家管理公司。
卢武铉政府做得也很绝,总之进一步打击了财阀参与到与经营无关的事情中的可能。
“他在选举公约中表示:要重新加强对财阀企业的出资限制,以削弱财阀的影响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扩充事业的机会,并提出要照顾弱势群体等。”此外,卢武铉还向国民承诺,“新政府将致力于韩国经济力量的分散化,消除韩国财阀集团经营上的暗箱操作,使韩国经济更具 ‘竞争力和透明度’”
其实,韩国政府本身不断披露财阀的黑暗面,这本身就是它控制财阀的手段之一。所谓的财阀干预政治不能说不存在,官商勾结也始终是存在的,可财阀再大,终究还是大不过官啊。


参考文献:
[1]张树焕.经济成长与社会公平向度下的韩国财阀模式研究[J].当代韩国,2010(02):73-81.
[2]马颖,周剑麟.政府权威与战后韩国的经济发展[J].亚太经济,2006(01):44-47+86.
[3]张振华.大企业主阶级与韩国民主化[J].当代韩国,2008(01):18-25.
[4]杨洪刚.韩国财阀政治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4. DOI:10.7666/d.y6519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倾城碎雨 发表于 2019-11-26 18:29:42 | 只看该作者
 
1、日本财阀在战前是公开存在的,但并没有实行完全的家族继承制,入赘进入家族的外姓人甚至部下也有可能继承财阀的权力。
2、旧日本维新元老、陆海军和主要财阀虽然阶级立场相同,但其起源地区并不一样,各方并不互相隶属,而是互相利用而又互相争斗。进入军国主义统治后,财阀势力实际上被军方势力压制。
3、二战战败后,美军进行的民主改革中,一大内容就是解散原财阀。虽然这个改造很不彻底,财阀势力仍然长期存在,但也使得一些战前的小企业或者战后新兴的企业发展起来,甚至达到了和旧财阀类似的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3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