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阿根廷] 动荡、衰颓、恐怖和慌乱:马岛争端中,阿根廷如何走向了战争?

[复制链接]
41677 0
唯美。 发表于 2019-12-1 14:41:5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导语:1982年6月14日夜,阿根廷马岛驻军司令马里奥•梅南德兹少将正式向英军投降,历时两个月的马岛战争宣告结束。就交战双方而言,阿根廷和英国巨大的实力差距众所周知,可阿根廷军政府还是在新总统加尔铁里将军的带领下,借助历史遗留问题和民族主义思想,出人意料地率先挑起了战争。

事实上,这场战争的背后,反映的是阿根廷严重的社会和政治危机,正是常年积弊将阿根廷推向了战争的深渊。

斗争焦点:马尔维纳斯群岛



动荡、衰颓、恐怖和慌乱:马岛争端中,阿根廷如何走向了战争? 第1张图片
马尔维纳斯群岛地图






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西方国家称之为福克兰群岛。该群岛位于大西洋西南部,距英国本土约13000公里,距阿根廷只有500公里。马岛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只有2200平方公里,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首府是位于东北部的阿根廷港(英国称为斯坦利港),岛上居民也大多居住于此。

马岛最初无人居住,但从人类踏上它的土地那一刻起,围绕它的争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1764年,法国上尉路易斯·安托万·德·布干维尔最早在东福克兰岛建立居民点;1766,英国的约翰·麦克布莱德上尉又建立了另一个殖民据点。但在这之后不久,西班牙的势力介入马岛,他们先是获得了法国居民点的产权,随后又和英国展开了激烈角逐。1774年,英国人因为经济和战略布局因素离开了马岛,西班牙人实际控制了马岛。

西班牙在马岛争夺战中取得的优势,实际上是西班牙在整个南美大陆的绝对优势的一个缩影。但随着西班牙国力的衰弱,他们在南美的殖民统治开始摇摇欲坠,对马岛的控制也日渐微弱。进入19世纪后,西班牙势力逐渐退出马岛,截止1811年,西班牙总督和驻军都已撤离,居住在当地的只剩下一些平民。正巧此时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掀起了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浪潮,马岛的权力真空为南美大陆的新兴国家插手此地提供了契机。
动荡、衰颓、恐怖和慌乱:马岛争端中,阿根廷如何走向了战争? 第2张图片
阿根廷国父圣马丁



1816年,阿根廷从西班牙殖民者手中独立;1820年,阿根廷宣布对马岛拥有主权。至此,马岛战争的交战双方都已经在马岛归属权上做出了表态,一场延续百年的争端拉开了序幕。

对于这样一个既能够使英国在南大西洋保持存在,又能作为英军军舰补给站(主要是加煤)的群岛,英国人自然是不会放过的。1833年,英军驱逐了岛上的阿根廷总督,重申了英国对马岛的所有权。阿根廷尽管无力夺回马岛,但始终拒绝承认这一占领。

二战后,联合国开始介入英阿马岛争端,英阿两国也就马岛归属问题进行了大量交涉,可惜收效甚微。196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2065号决议,要求双方和平解决争端,但到1981年,实质性的主权谈判基本停止,外交途径看起来走进了死胡同。

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始终萦绕在阿根廷人心头,外交手段的不顺使他们萌生出动用武力的念头,阿根廷军政府孤注一掷地发动战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造成马岛主权事实性地转移,以增加谈判的筹码。但是,仅仅把外交失利视为阿根廷发动战争的原因是片面的。就阿根廷而言,主动向强大的英国发起战争,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动荡、衰颓、恐怖和慌乱:马岛争端中,阿根廷如何走向了战争? 第3张图片
今天的阿根廷军队






庇隆的崛起和跌落——军政府“前任”留下的遗患

马岛战争前夕阿根廷社会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庇隆时期。
动荡、衰颓、恐怖和慌乱:马岛争端中,阿根廷如何走向了战争? 第4张图片
庇隆



1943年,陆军上校胡安·多明戈·庇隆参加了一场军事政变。这次政变的导火索是1938年上台的保守党总统罗伯托·马里亚·奥尔蒂斯不但无法解决经济停滞、贫富差距过大等既有问题,还导致阿根廷在外交上陷入困境、在对外贸易中遭到重创。国内因此对奥尔蒂斯及卡斯蒂略(他在奥尔蒂斯于1940年辞职后以副总统身份接任总统)政府的不满愈演愈烈,最终酿成政变。

奥尔蒂斯上台后继续发展阿根廷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但当阿根廷把肉和粮食出口到英国后,承诺用黄金储备支付货款的英国人却因二战推迟了付款时间,而且转向战时生产的英国工业也很难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弥补阿根廷的黄金损失,这引起了阿根廷商人和自尊心极强的民族主义的强烈不满,美国此时又批评阿根廷“亲纳粹”,导致后者在国际舆论上处于十分不利的地步。
动荡、衰颓、恐怖和慌乱:马岛争端中,阿根廷如何走向了战争? 第5张图片
虽然没有受到战火侵扰,但二战还是破坏了出口导向型的阿根廷经济



从某种程度上说,保守党的糟糕治国能力为他们的对手提供了合理的借口。在民族主义的眼中,此时的阿根廷在外交、外贸上都吃了亏,对内对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又无能为力。这种形象一旦出现,就极易导致政府公信力受损,甚至连其合法性都容易遭到质疑。

而庇隆在政变中不失时机地指出“受贿、欺诈、侵吞公款和腐败”这些阿根廷人在自家官僚身上屡见不鲜的问题时,民众进一步反对现政府,并支持军队和反对派。这是很高明的一招,因为当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哪怕卡斯蒂略政府不存在庇隆所说的种种现象,被保守党政策激怒的民众也不会去分辨真伪——更何况,这些指控并非凭空捏造。

可是,民众会支持暴力推翻通过合法选举途径上台的政府,就意味着他们也不介意用暴力与政府对抗。更何况阿根廷阶级与阶级之间、同阶级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如果军政府不能妥善协调各方利益,最终也会落得同样难看的下场。

政变的结果是卡斯蒂略被军方推翻,庇隆摇身一变成为新总统埃德尔米罗·费雷尔将军的劳工部长。或许在一些人眼中,劳工部长这一职务是个难食的鸡肋:虽说是个部长,但又难以同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等职务相提并论,更难以成为中央政府核心成员。但庇隆与众不同,他就在这个鸡肋岗位上抓住了机会,为自己的政治生涯打下了良好基础。
动荡、衰颓、恐怖和慌乱:马岛争端中,阿根廷如何走向了战争? 第6张图片
庇隆十分擅长获得工人的信任



军政府上台后,作为劳工部长的庇隆必须妥善处理政府和工人阶级的关系。在早先的经济萧条中,工人阶级承受了不小的打击,因此他们对社会变革充满了期望,对政变至少是不反对的态度。庇隆深知争取工人阶级支持的必要性,因此他也推行了一系列的举措:

1.出面调解劳工冲突,稳定秩序;

2.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

3.减少公共交通车费、冻结租金、降低食品等商品的价格;

4.建立新工会,改组既有工会。

这几招实际上是一箭双雕:庇隆为军政府,更为他个人取得了工人阶级的支持,即便有质疑,这种质疑也会被庇隆带来的实质利益打脸;另一方面,染指工会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共产党员、反军国主义者等异见人士,国家对工会的控制大大增强。

但是,阿根廷社会的分裂并未因为军政府和庇隆的努力而趋停。事实上,比起前任,军政府对法西斯阵营更加同情,这招致了要求阿根廷加入盟军阵营的人的强烈反对。在这些人的强烈要求下,军政府被迫逮捕了以反共亲德闻名的庇隆。而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工人和其他受益群体也加入了针对反对派的游行当中。在1945年10月的一次游行,庇隆的三十多万支持者走上街头,大呼庇隆的名字。军政府又只好将庇隆释放。
动荡、衰颓、恐怖和慌乱:马岛争端中,阿根廷如何走向了战争? 第7张图片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阿根廷女性的装束






事实上,军政府对庇隆的逮捕和释放都受到了来自民众的巨大压力。迫使政府逮捕或释放部长级官员,在侧面表现出反庇隆派和亲庇隆派实力的强大。在这种分裂和对立是阿根廷历史上一直存在的现象。只不过随着军政府的无能的暴露,它愈发严重了而已。

凭借着超高人气,庇隆辞去军职后于1946年当选为总统。然而,庇隆在推动国家工业化、给予工人更多福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被没有得到足够好处的反对派指责,乃至被一部分支持者抛弃。

腐败、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最终导致了庇隆政府的垮台。庇隆阵营的官员和劳工领袖腐败成风,而且这导致企业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大受影响,庇隆试图通过裁员解决问题,又在罢工和游行的威胁下宣告失败。通货膨胀破坏了阿根廷民众的购买力,而二战后传统农业出口的衰落使阿根廷这个农业出口大国雪上加霜。庇隆对此却无能为力,学生和工人阶级纷纷站出来反对庇隆。更可怕的是,原本支持庇隆的天主教会也站在了政府的对立面,大量中产阶级教徒也加入了反对庇隆政府的大军。1955年9月,爱德华多·洛纳尔迪将军发动政变,正式结束了庇隆的统治。
动荡、衰颓、恐怖和慌乱:马岛争端中,阿根廷如何走向了战争? 第8张图片
洛纳尔迪将军






军政府不到十年后再次掌握了阿根廷的政权。

其实,从庇隆下台到马岛战争爆发,阿根廷人面对的始终都是经济萎靡、社会不公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军政府用武力就能解决的。庇隆始终无法出台一个有效的振兴经济的政策,军政府也不遑多让。旧的矛盾没有解决,新的矛盾却再次滋生了。

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无能与暴戾

1955年11月,佩德罗·阿兰布鲁将军取代了洛纳尔迪,成为阿根廷新一任总统。军政府对外开始强硬打压庇隆派和工人阶级,对内争权夺利之风盛兴。更糟糕的是,庇隆遗留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和他推翻的卡斯蒂略政府倒台的经济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据美国历史学家乔纳森·布朗在《阿根廷史》一书中考证,阿根廷的消费价格百分比在庇隆下台后不断增加,从70年代中期开始甚至翻了几番,物价膨胀不断加剧。阿根廷的经济尽管在外资的刺激下有所发展,但却十分不稳定,以至于经济学家用“动态停滞经济”“钟摆式经济”来形容这一段时间的阿根廷。在政治上,为了防止庇隆派反击,军政府在打压工人阶级的同时,还设法阻止庇隆及其支持者参加选举,从而强迫工人把票投给军政府中意的候选人。
动荡、衰颓、恐怖和慌乱:马岛争端中,阿根廷如何走向了战争? 第9张图片
军政府时期阿根廷大街上的坦克






值得注意的是,庇隆在1973年在支持者的帮助下重新当选为阿根廷总统,他在任期内病逝后,妻子伊莎贝尔·庇隆接过了他的职务。但是在1976年,军队再次夺过了政权。换言之,虽然有着一定的政治意义,但庇隆派的短暂回归对阿根廷积弊的解决产生的作用微乎其微。

心理学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内心软弱敏感的人,有时会通过暴力和冷漠来掩盖虚弱、保护自己。阿根廷军政府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他们的对经济和社会问题束手无策,但对加剧社会危机倒是十分“在行”,以至于催生出“国家恐怖主义”这个词,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阿根廷军政府发动的“肮脏战争”。

对于接下来的该做的事,军政府的魏地拉将军曾有过一番“名言”:

“阿根廷必须死掉足够多的人,才能重新恢复和平。我们先杀掉反叛者,然后是其协助者,之后是同情叛乱的人,最后,我们杀掉那些犹犹豫豫的人。”

伊韦里科·圣琼将军则说:

首先,我们杀死所有的“危险分子”,然后我们会杀掉他们的同伙,接下来是同情他们的人,接下来······那些保持冷漠的人;最后我们会杀掉胆小的人。

至于谁是“危险”、“同情”、“冷漠”、“胆小”的人,则是将军和执行逮捕任务的士兵说了算。随后,对政治犯和更多普通民众的种种暴行开始上演:严刑拷问、枪杀、活埋、抢劫、强奸和殴打在阿根廷全国各地屡见不鲜。一些人禁不住军队的讯问,只好招出更多的无辜的人。但哪怕他们不出卖别人,士兵也可以以任何理由、甚至没有理由就带走“嫌疑人”。一位阿根廷母亲曾控诉道,自己的儿子在街上仅仅因为没带身份证就被逮捕,随后“失踪了”。不久后一群士兵又从冲进这位母亲的家中,“把所有东西都搬出房子”,她的女儿也被带走,受尽折磨后才给放了回来。



动荡、衰颓、恐怖和慌乱:马岛争端中,阿根廷如何走向了战争? 第10张图片
反对军政府“肮脏战争”的游行



军政府对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无能和对民众的暴力行为点燃了阿根廷人的怒火,他们纷纷走上街头游行抗议。瑞典、西班牙、法国等国家也纷纷指责阿根廷军政府的所作所为有悖于人权。国际舆论的指责、民众的反对、经济上的通货膨胀和工人持续不断的罢工使军政府进入了一个低潮期。这个时候,也就是1981年12月22日,陆军的莱奥波尔多·加尔铁里将军出任总统,这位马岛战争的发动者,亟需拯救军政府于低谷之中。

战争之路:积弊日增,目光转向马岛

如前文所述,马岛归属问题在英阿两国之间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虽然英国在事实上占据了马岛,但阿根廷始终将其视为本国领土。当时,每一幅阿根廷国家地图都会标上马岛,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记忆也蕴含其中。

从外部看,当时英阿谈判进展缓慢,至少在短期内看不到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可能性。因此阿根廷为打破僵局,决定以武力造成马岛主权事实上的转移。此举的初衷不是要真正夺回马岛,而是要给英国一些压力,最终促成马岛问题政治解决。1981年12月15日,加尔铁里上台前几天,霍尔热·阿那亚海军上将对海军作战部长胡安·隆巴尔多海军中将提出,要他制定攻占马岛的计划,而且目标是“拿下,但不需要守住”。这一次对话充分暴露出阿根廷方面武力夺取马岛的意图,和向谈判桌上的英国人施压的真实意图。
动荡、衰颓、恐怖和慌乱:马岛争端中,阿根廷如何走向了战争? 第11张图片
加尔铁里



攻打马岛的计划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阿根廷社会压力。人们目光迅速聚焦于收复失去的国土上。据阿根廷的瓜特尔·阿利亚拉少将回忆,当时的阿根廷“沉浸在(关于马岛问题的)谈判毫无进展的负面情绪中”,用战争打破僵局却实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和兴奋。阿根廷各阶级共同敌人的确立一定程度上凝聚了此前充满分裂、对立和不信任的阿根廷人。于是,阿根廷全军都投入到收复马岛的准备当中。

南乔治亚岛危机:开战!

决心用战争转移国民注意力之后,阿根廷对英国的态度明显更加强硬,这也导致英阿两军在南乔治亚岛危机中差一点兵戎相见,尽管不久后他们就开战了。
动荡、衰颓、恐怖和慌乱:马岛争端中,阿根廷如何走向了战争? 第12张图片
阿根廷本土、马岛和南乔治亚岛相对地理位置






南乔治亚岛危机的起因是一个叫大卫多夫的阿根廷商人带着工人来拆运南乔治亚岛上英国人废弃捕鲸岛的物资,但却未向岛上英国人的聚居点申报。大卫多夫的商业行为实际上得到了捕鲸点所属英国公司和英国驻阿根廷大使馆的允许,但宣称拥有南乔治亚岛主权,并有实际存在的英国却以大卫多夫的行为没有向岛上英国人申请,从而侵犯英国主权为由要求阿方人员撤离,并向阿根廷提出外交抗议。

此事不但引起了外交摩擦,甚至一度引发军事对峙。一艘名为“坚韧”号的英国军舰搭载着22名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士兵抵达南乔治亚岛英国聚居点,阿根廷海军的“巴伊亚·帕拉伊索”号破冰船也带来了14名阿根廷士兵来保护阿根廷工程队。双方剑拔弩张,英军一度派出直升机监视阿根廷军队。
动荡、衰颓、恐怖和慌乱:马岛争端中,阿根廷如何走向了战争? 第13张图片
阿军“巴伊亚·帕拉伊索”号破冰船






南乔治亚岛危机让阿根廷军政府感到大受侮辱,他们最终决定以此为借口,直接出兵马岛。阿根廷人暂时放下了成见,众志成城一般挑起了马岛战争。

军政府有人误判英国不会为马岛出兵,即便出兵,阿那亚之流早就做好了马岛得而复失的心理准备。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这场旨在缓和危机的战争,最终却加剧了危机,军政府不得不交出政权。

结语

如果要把阿根廷的社会问题追根溯源,那么甚至可以追溯到阿根廷建国前的历史。只不过庇隆任劳工部长和总统这段时间是加尔铁里政府时期不少问题的最近的源头。换言之,加尔铁里发动战争想要掩盖的一些问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庇隆时期的“遗产”,只不过在军队里那些莽夫的操作下愈发严重。而国家恐怖主义则是后庇隆时代的军政府自己“创造”的危机。
动荡、衰颓、恐怖和慌乱:马岛争端中,阿根廷如何走向了战争? 第14张图片
马岛战争中被俘的阿根廷士兵,这张照片流传甚广



到加尔铁里上台时,老问题和新问题一起造成了阿根廷严重的社会危机,最终只能孤注一掷地用战争整合社会,转移注意力。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阿根廷军政府发动的这场战争,实际上是利用民族情感的自作自受,最终不但埋葬了他们自己,还让一千多名阿根廷士兵伤亡,让阿根廷民众继续在经济萎靡、社会动荡、妻离子散的痛苦中挣扎。


下一篇:巴西单日新增逾十万新冠病例,民众敲锅抗议政府应对不力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3 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