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新闻] 92岁的加拿大老人义务为孩子们办羽毛球俱乐部四十余年

[复制链接]
36028 0
丶人生就是悲剧 发表于 2019-12-22 15:45:45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辛上邪

92岁的加拿大老人义务为孩子们办羽毛球俱乐部四十余年 第1张图片




温哥华地区有数以千计的羽毛球爱好者,但没有谁能像已经92岁的斯德那样,凭借着对羽毛球的热爱,坚持主办非牟利性的羽毛球俱乐部四十余年。

1974年, 斯德从温哥华搬家到高贵林时,看到查尔斯高中在报上登出招聘羽毛球义务教练的广告。应征成功后,开始了他的教练生涯,并且组建了他的第一个俱乐部。第二年,查尔斯高中的羽毛球活动不开展了,斯德找到河畔中学,在那里继续举办俱乐部。不到一年的时间,参加者从几名增加到四十名。如此这般,斯德将羽毛球的火种在中学生之间播散开来。学生们换了一茬又一茬,所依托的学校也换了几个,到后来租用社区中心的场地办“独立”的俱乐部,斯德的俱乐部生涯一直没有停止。如今名为“维克特”的这个俱乐部已经办了十余年,成员超过百人,而后补申请人上的名单更长。

“价廉物美”是家长和学生对斯德的俱乐部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

俱乐部不仅不牟利,所有委员会成员、教练等还都是义工。如俱乐部目前的三位教练,初级班的教练詹妮尔是高中生义工;中级班的教练凯文已经退休,虽在其他俱乐部工作是有报酬的,但在这里分毫不取;高级班的教练彼得还在上班,将周二和周日两个晚上免费奉献给俱乐部 。

俱乐部还需要委员会进行日常维护。委员们全部是家长们自愿申请担任,负责报名、收费、记录学生们考勤,也承担出纳、会计等工作,各司其职,认真负责。



92岁的加拿大老人义务为孩子们办羽毛球俱乐部四十余年 第2张图片




成员的报名费仅包括场地租用费和运动保险费,器材设备由斯德来购置。主场地租赁的是社区中心,价格自然不会贵。当俱乐部扩大规模后,需要租用附近一个中学的体育馆时,斯德将体育馆空闲部分转租给一个老年羽毛球队以此降低成本。运动保险费也是货比三家,选了最便宜的。如此精打细算,方能保证报名费的价廉。但俱乐部的教学要求和质量并不低,高级组训练目标是奥运会的预选赛。此外,孩子们喜欢的是俱乐部的友爱的气氛。“打球重要,但成长更重要。”斯德不仅在意培养孩子们的球技,也在意他们的行为举止,注重与孩子们的交流。他希望孩子们在享受打羽毛球的愉悦的同时,也能健康成长。很多高中毕业离开俱乐部的学生常回俱乐部看看,有的还来做义工。去年,有位在UBC读书的女生送给斯德一件特意为他订做的T恤。俱乐部真的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庭。

斯德有四个孩子。在61岁退休之前,为了供养家庭,他一度曾做日夜两份工。可对所主办的俱乐部不仅不谋求任何利润,反而经常倒贴钱。原因简单又深刻,因为他热爱羽毛球。第一次接触羽毛球是十二三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在教堂的椅子上看到一把网线都断了的球拍,拿起来挥舞几下后,内心便闪现出“打羽毛球就是我今生的要做的事情”这样的念头,羽毛球于是成了他的“挚爱”。“那时羽毛球并不普及,更没有现在这样的俱乐部去学习。我都是靠自学。”斯德回忆说,他属于“自学成才”。1940年代,羽毛球还是贵族运动,平民接触的机会甚少,看到有人打球时,他便在旁边观察、揣摩;后来有了电视机,从电视上看比赛也学习了不少;还依靠球友之间的切磋,互相学习、讨论,不断尝试,改进技术。加拿大的比赛不多,斯德常自驾车去美国参赛。



92岁的加拿大老人义务为孩子们办羽毛球俱乐部四十余年 第3张图片




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羽毛球机会的珍贵,他很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分享、传授给别人,尤其是孩子们。担任教练后,他仍不断学习、思考如何改进球技。现在上了岁数,跑不动了,他便口头指导,让学生们尝试新的创意和想法。中国的羽毛球几乎是“国球”,不仅职业运动员技能高超,即使公园、广场上散打的群众中亦不乏高手,很难体会到基本处于“绝缘”环境的斯德这样的加拿大羽毛球爱好者的不易。他知道羽毛球的强国是中国和马来西亚,曾请朋友帮助联系是否能去这两个国家集训。朋友和大马羽毛球界取得了联系,2000年时他们便去了大马。训练后感受确实不同。而去集训 的资金都是靠斯德筹措。斯德可以不为生活去赚钱,但要为了羽毛球赚钱。

退休后,同样出于兴趣,斯德去学了汽车修理,在自家后院帮朋友修车。本来是修着玩儿的,没想到客户之间口口相传,生意还算兴隆。修车收费低廉,如果是退休人士,斯德有时都不收钱,或者只收零件成本价。日积月累攒起来的修车钱专门用以支持羽毛球俱乐部。羽毛球专用资金的另一个来源是卖可回收的饮料瓶。社区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很支持斯德, 把社区中心垃圾箱中收集的饮料瓶送给他去卖。每到圣诞节,如果资金充足,斯德会请教练们和委员会去“撮一顿”。斯德说,“维克特俱乐部能坚持十多年,离不开教练们的工作,也离不开优秀的委员会。”因此,圣诞节的聚餐便是他对教练们和委员会辛勤工作的唯一酬谢。



92岁的加拿大老人义务为孩子们办羽毛球俱乐部四十余年 第4张图片




斯德于1928年2月29日出生于萨省。生在闰年的闰日,他的孩子们说他只过了二十几个生日,还是棒小伙呢!斯德也赞同这种说法,并以事实证明。已经退休了二十多年,他仍然很忙,甚至更忙,每周的日程都很满。周二、周日晚上主持俱乐部的活动之外,每周要和凯文在麦当劳见一次面讨论俱乐部工作,参加老年队羽毛球比赛,修理汽车,还负责教会的男生露营活动。斯德也是邮票专家,常年帮助温哥华一家著名的慈善组织搜集、挑选可供义卖的邮票。喜欢画画的他,将临摹邮票上的图案作为集邮的乐趣之一。读书则是他另一项持久的兴趣。萨省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留给斯德深刻的印象。小的时候,周末不上课,他一早就会和朋友出去玩儿。“常常向着一个目标前进,但是走啊走啊,走了很久,目标仍在远方。我们就一直走下去。”这份童年的记忆其实也是他办俱乐部的写照——为了深爱的羽毛球,斯德永远不知疲倦。

加拿大暖心的故事真不少。 想看更多精彩故事,那就在今日头条APP上方搜索框里输入加拿大生活,在下拉菜单选择自己喜欢的答案吧。更多未知等你去发现啊~~



92岁的加拿大老人义务为孩子们办羽毛球俱乐部四十余年 第5张图片



92岁的加拿大老人义务为孩子们办羽毛球俱乐部四十余年 第6张图片

好文章怎能独享?

转发是最大的支持~~

作者简介:

辛上邪博士,加拿大华裔公民协会联合创始人,腾讯教育特约作者,《北京晚报》专栏作家,弃商从文后定居加拿大专职写作。关注教育、认知成长,主张视界才是世界;提倡人生不易,要以积极的心态自娱自乐。举办多场线下、线上分享讲座,在喜马拉雅开设同名专辑,并在知识星球开办辛上邪写作小组、辛上邪讲唐诗、辛上邪谈教育及移民经验分享课程。出版《最好的时光留给你:加拿大教育亲历记》,《过我想过的日子:加拿大移民生活亲历记》等图书。


上一篇:兆龙移民谈大国福利:移民加拿大你能得到这些社会福利
下一篇:常说加美没啥差别,加拿大和美国到底有啥不同?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8 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