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教育] 不肯见母亲最后一面,北大博士后缘何失联?

[复制链接]
51592 0
qiuqingwang 发表于 2020-1-15 14:48:4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寻根问底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落叶归根”,说的是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还是地角天涯,在油尽灯枯、生命终结之后,都会把诞生之地当做埋骨之所。
不肯见母亲最后一面,北大博士后缘何失联? 第1张图片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有家乡,有父母,可是给予他生命的地方并没有留住他的根。

这里的土壤没有滋养过他,所以他远去他方,永远不再回乡。
不肯见母亲最后一面,北大博士后缘何失联? 第2张图片

几天前,江苏媒体曝出的一则新闻,吸引了公众的目光。

新闻中说:常州一位老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吸着氧气,晃动着干枯的手告诉记者,临“走”之前,她最放心不下的是50岁的小儿子——王永强。

她想见儿子最后一面,可是儿子远在国外。

母女俩天各一方,隔绝他们的不仅是物理距离,还有又宽又深的心灵代沟。
不肯见母亲最后一面,北大博士后缘何失联? 第3张图片

1969年出生的王永强,虽然家境贫寒,但天资聪颖从小学习很好,上学期间一直是学霸。

苏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考取了中科院的博士,后又在北京大学做了博士后。
不肯见母亲最后一面,北大博士后缘何失联? 第4张图片

1999年,王永强博士后毕业后跟妻子一起出了国。他的父亲说:出国的前一天晚上,他还给母亲打电话:“妈妈,为了工作的需要,明天我就要带夫人出国了,我过两年就回来看望你们。”

结果,这句承诺不过是句客套话,离开国门,他20年杳无音信再也没有回过家。

12月3日,通过媒体的传播和网友不断人肉,王永强终于浮出了水面。

如今,他在美国亚特兰大工作。听说家人正在到处找他,他通过中间人传话说:“不要再找了”。
不肯见母亲最后一面,北大博士后缘何失联? 第5张图片

当被告知老母亲病危,想见他最后一面,他淡淡地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于是,这位读了半辈子书的读书人,遭到了人们的口诛笔伐。

有人诅咒王永强“读了那么多书,却丢了良心”;

有人讽刺“中国父母皆祸害”;

还有的人过于义愤填膺,挥起大棒打翻了一片人,说:“无情都是读书人。”
不肯见母亲最后一面,北大博士后缘何失联? 第6张图片

不肯见母亲最后一面,北大博士后缘何失联? 第7张图片

有的网友比较理智,思想不局限于以己度人,开始站到王永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感慨说:会不会有什么隐情?要不不符合人性啊?

2远去的蒲公英

我虽然不知道王永强经历了什么,让他这么铁石心肠,但是现实生活中我的身边就有一个跟王永强一模一样的人。

我管他叫二哥,是我的大学同学。

因为是同乡的关系,上学的时候我跟二哥走得很近。

相处过程中我注意到二哥十分节俭,东西总吃最便宜的,衣服总买二手的。

课余时间不是带旅游团,就是发小广告,还当家教,忙个不停。

我见过他的父母,也去过他的家,知道他住在高档小区,家里开着很好的车,纳闷他为什么这么拮据。

后来才渐渐知道,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了婚,现在这位父亲是他的继父。
不肯见母亲最后一面,北大博士后缘何失联? 第8张图片

他的继父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不知是为了让他学会勤俭节约,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从高中开始,继父就准备了一个专门的本子,详实地记录他每月的花费,告诉他等他大学毕业赚了钱如数归还。

大学毕业后,我跟二哥因为各忙各的事,联系越来越少,交流从最初的QQ对话渐渐变成了留言……

微信刚时兴那阵子,我辗转得到了二哥的微信号,简短的寒暄过后,我问他在哪里?在忙什么?

他告诉我,他现在定居乌克兰,在基辅的李宾市场开了一家鞋店。

我问他什么时候回家乡,这么多年不见我想请他吃饭。

他回答说:“我怕是一时半会不回济南了,你还是有空到我这儿来吧!”

我问他,“你不回来看看爸妈吗?”

他说:钱都还完了,还回去做什么!

……
不肯见母亲最后一面,北大博士后缘何失联? 第9张图片

二哥项来是个喜欢搞笑的人,但是他这次的幽默让我觉得心疼。

3失衡的代价

家长和孩子好端端的亲子关系,硬生生变成了债主和借贷人。

家庭应该是世界上人情味最浓的地方,可是二哥的家里到处都是铜臭,铜臭味稀释了人情味,他不想回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个健康的家族应该像一棵榕树,主干每将一个枝条伸进土里,就相当于为家族增添了一个新的生命。
不肯见母亲最后一面,北大博士后缘何失联? 第10张图片

主干为枝干提供营养,帮助它扎根成长,然后长成一棵小榕树。多年之后小树再垂枝干,再养新树……如此往复成千上万年,就形成了一大片榕树林。

在这个过程中,大榕树无时无刻不在给小榕树补给营养,替它遮风挡雨,但是从不去想回报。

它抚育小榕树不图别的,只因为小榕树原本就是它的一部分,是它身上的一根枝条;小榕树延续下去的边界,是它势力的尽头。

“智慧家长大学”殷永胜教授在一次讲座上,说过一句特别经典的话。

他说:每个家庭内部都有多个潜在的平衡点,其中一个就是家长要无私的抚育孩子,然后孩子成年之后再无私的照料他的孩子……孩子有得有失,才会平衡。

如果失去平衡家庭系统就会出问题,问题投射到孩子身上,就会伤害他的心灵。
不肯见母亲最后一面,北大博士后缘何失联? 第11张图片

就像我的那位同学二哥,他的家庭系统没有给他充足的养分,在那片亲情的荒漠里,他目之所及只有“代价”二字。

他知道这里养活不了自己,于是一股西风吹来时,他化作了蒲公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园地。

4二月春风似剪刀

我跟太太刚结婚那阵子,网上正流行计算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钱。

大家统计,在一线城市养大一个孩子,再配上车房至少需要700万,

二线城市好些70至300万不等。

我问太太,生个孩子要这么多钱,咱还生吗?

太太回答说:当然得生,人生不能留下缺憾!至于钱,有钱富养,没钱咱就穷养,关爱给足了就行。实在不行,咱就到乡下去!

太太逗笑了我,同时也感动了我。她站在一个准妈妈的角度告诉了我,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什么更重要。
不肯见母亲最后一面,北大博士后缘何失联? 第12张图片

绝大多数的孩子其实并不需要享受多么富庶的物质生活,他们的需求很简单,就是家人的爱,是陪伴和赞美。

给孩子买一套世界上最昂贵的玩具,不一定比花一元钱买副扑克,一家人乐呵呵的打几局牌让他觉得快活。
不肯见母亲最后一面,北大博士后缘何失联? 第13张图片

幸福、快乐、安全、健康、赞美……亲情的宝贵之处,在于它馈赠的礼物无价而且无私。

跟孩子斤斤计较的结果,就是教育出一个斤斤计较的孩子。

把孩子当做摇钱树,用有价的物质把他养大,然后索取,甚至榨干他。

他肯定逃避,“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的本能。

“我的命虽然是你给的,但毕竟不是你的。我有选择好好活下去的权利!”——他逃得天经地义。

就像汪峰在《存在》里唱的: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白生命,已沦为何物?

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下一篇:育儿路上的苦恼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5 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