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如何评价「日本学生机场候机时集体看书,没人玩手机」的新闻?

[复制链接]
56081 20
黄心雨 发表于 2020-1-26 15:40:5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外媒报道,一名泰国网友Pawana Suriyaprucksh6月25日在脸书上分享多张照片,并配文称“在清迈机场候机时,一群日本学生坐在地板、椅子上看书,没有人玩手机,场面令人非常感动,希望泰国的学生也可以向他们学习,不要玩手机,随身带一本课外书阅读。” [图片] http://s1.uczzd.cn/webapp/webview/article/news.html?app=uc-iflow&AId=9091142758175614621&cid=100&zzd_from=uc-iflow&uc_param_str=dndseiwifrvesvntgipf&recoid=&rd_…


上一篇:英澳先行一步!加英澳新四国互通,移民一国=移民四国
下一篇:意大利居留卡过期,可以拿居留条去其它欧盟国家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觉忘 发表于 2020-1-26 15:41:11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我家里人一看我在用电脑就说我在"玩"电脑.
他们无法想象这个电脑除了玩还能干嘛.
看书就是"看",看电脑/手机就是"玩".
这都是对信息时代的来临毫无察觉的人脑补出来的图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重奇588877 发表于 2020-1-26 15:41:53 | 只看该作者
 
 第1张图片

答主本意既非黑也非吹,而是只想阐述一个观点,无论肤色,语言,种族,人类身上总会存有共性面,对于孩子来说,爱玩,一定度度沉溺于游戏与网络社交中,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中国发生的,同样在世界各地都有可能发生,只是基于各种理由,中国人好坏一面皆有可能与外国发生对比,然后被放大化。凡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冷眼平角度,最好第三者视野看待问题,这是我个人看法,但真要做到,也很难。
先说日本学生玩不玩手机,你玩他肯定也玩,你刷微博他刷推特,你用微信社交他用line,你玩消消乐他玩智龙迷城,方式不同本质一样的,毋庸置疑的。答主玩COC碰到好多日本人,近一大半是中学生,这个游戏在日本也很火……
对于日本的未成年人来说,随着携带手机以及智能手机普及化,确实带来学校管理中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日本学校禁止修学旅行当中学生携带手机是有行政法令依据的。

     最早以个人查到的资料,大概是2008年12月底,当时还是大阪府知事的桥下彻提出的在大阪府行政管辖范围内,原则上禁止府立,市立中小学学生携带电话入校。这个提案的初衷,主要原因是学生由于沉迷于手机世界中学力低下,大阪府的教育委员会独立调查,大阪府的中小学生一天内平均3个小时以上依附于手机上,中学1年级占了15.6%,高中1年级占了32.6%。而学力低下的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多数只有30分钟,与3小时以上的手机使用时间,对比十分强烈。其次是手机引发的各类校园案件,短信恐吓,勒索,欺凌甚至诈骗与校园毒品流通。这个提案获得大阪府7成学校,近75%的家长赞成,于是2009年开始施行。
 第2张图片
(2008年底的大阪府教育委员会,对禁止携带手机同意与否,向家长方做出的调查统计公布)
这是地方上的,但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关西首府,所以很快辐射向日本全国各地。
于是到了2010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初中等教育局下发了一纸书文:
《有关学校内对(学生)携带电话使用诸般说明通知》

(地址如下:学校における携帯電話の取扱い等について(通知):文部科学省
内文大致含义,是手机不是教育活动必备物品,所以文科省授权各地方教育委员会,中小学在学校授业范围对学生使用的携带电话,智能手机设置禁止携带或使用限制许可,等于正式宣告了“全国学生手机禁令”实行。

 第3张图片
而这个为什么涉及到修学旅行,原因如下:
修学旅行≠休学旅行,重点在于前者修学二字,修学的目的,实际也是学校授业授课的一部分,说穿了也就是上课,但形式变成了课外活动。但上课期间你总不能边玩手机边在底下听课吧,在中国这也是没道理的。当然如果涉及考史层面,修学旅行发祥于日本帝政时代明治中期,本质是军事性质的“远足跋涉”,所以早期更为严厉。但现在的情况,日本的学情和中国并无二致,校有上策,生有对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除却学习上的原因,在社会实际场合也有不得不禁的“苦衷”
一,因为每年都有小鬼把自己手机偷偷摸摸藏携,丢在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然后在宾馆,公共地方被盗,不法分子拿着手机从事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最常见的就是诈骗电话,说令媛令郎旅行时出事了,需要汇款等等。日本诈骗电话和兜售保健品真心不比中国少! 2011年东北地震,福岛腔的诈骗电话从九州一直能打到北海道,如今熊本地震,同样也是由南向北纵贯列岛,保健品诈骗更是行销到中国人头上,特别是纳豆,骗你没商量……  第4张图片
(这是2016年1月8 号长野县山ノ内町志賀高原旅馆,一所来自神奈川川崎市的高中在这里进行修学旅行性质的滑雪合宿,深夜11时许发生170人贵重品与钱包括手机被盗价值80万円物品的大规模群盗事件,同样在这个地方,2015年8月,340人中学生在这里进行进学塾合宿,其中被盗了100台携带电话。)

二,海外旅行场合,高额跨国跨洲流量费, 2012年大阪堺市一所高中组织120多高2学生去新加坡修学旅行,回来后人手一张5万日元不等手机话费催款单。但现在各国FREE WIFI成熟发达化,LINE之类即时通讯社交软件又普及化,委实不是问题。主要是前后面两项。

   三,手机找不到了,在宾馆机场甚至飞机上找手机。这是最常见的,每年都有,因为很多学生背着老师用手机,藏着藏着自己也不知道藏哪里了!2014年7月ANA在广岛空港就发生一起修学旅行的女学生私带手机上飞机,没开飞行模式也没关机,影响飞机GPS搜索定位无法正常工作,为此航班足足延误了12分钟。
 第5张图片
 第6张图片
(这是ANA全日空专门为日本修学旅行的师生制定一个说明网页,以上说明哪类东西上在机上限制使用的网址如下 https://www.ana.co.jp/school/travel/special/)

学校在修学旅行过程中原则上以及实际场合中占了很大比例,写进修学旅行说明通知也比比皆是。风纪松一点的学校可能只禁止在讲学授课,借宿民家场合禁断手机使用,如下面的2014年滋贺县大津市濑田北中学校园通信刊中关于三年级学生福冈3日间修学旅行的“友情提示”:
 第7张图片

校方强调如今人与人沟通关系不是你们这些中学生认为的手机网络通讯,人与人之间话语与内心的直接沟通才是真正的羁绊。除了各班班代表一台用于集合联络手机,要求全体学生绝对不准携带普通手机,智能手机在内通信工具。

而风纪严谨点的学校要求学生在修学旅行期间不要携带手机,比如2012年奈良县平城西中学校对冲绳修学的规定,即便携带照相机也要学生书面申请,而金属,忍物以及携带电话则均不允许。  第8张图片

而一般场合下,学在明面上会重申修学旅行不得携带手机,至少公共集团场合,就学授课不能拿出来。至于私底下,睁只眼闭只眼,或者松一阵紧一阵也是常有的事。
当然学生会提出侵犯“人权自由”借口,或者家长会提出要关注子女动态,要求不能失去联络,一般学校是会以带队老师用手机方式直接向家长以邮件方式汇报每日情况,而各班代表配备一台手机用于集团联络,这种场合多数是保障度高的gps定位卫星电话。而事前,学校给家长的修学旅行
说明中也会留下旅行目的地宾馆场所,警察局的固话号码,以便联系。
 第9张图片
 第10张图片
(大分县中津市立城北中学3年级生2015年11月京都神户修学旅行时,统一给各带队老师,班长配发的卫星电话与市内巴士路线图)

(这一部分补充点人家修学旅行的知识):

     日本修学旅行费用公立学校是政府承担多些,私立学校自己承担多些,以2015年东京都公立学校标准国内場合7万9800円以内、海外場合9万5000円以内,不包括燃油费
按日本修学旅行協会「データブック2013 教育旅行年報」,中学部平均费用:国立是7万2177円、公立是5万6978円、私立是8万287円で、全体平均6万1952円。

旅行目的地排名、1位:京都、2位:奈良、3位:東京、4位:千葉、5位:大阪、以下、沖縄、兵庫、神奈川、長崎、広島
高中部、国公立:8万7654円、私立:11万3142円、全体平均9万7486円。
旅行目的地、1位:沖縄、2位:京都、3位:東京、4位:大阪、5位:北海道、以下、千葉、奈良、長崎、福岡、広島
中高校海外休学场合:平均費用20万705円,最便宜的是台湾11万2483円,后面是韩国中国新加坡16万円以内,下来是夏威夷,20万,最上端澳大利亚,欧美26万以上。

修学旅行是日本的特色文化,现在台湾,韩国,新加坡都有这种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下面上一些图片:
1:小学生部门:
 第11张图片
 第12张图片
 第13张图片
 第14张图片
(以上是2015年日本东北山形县天童市天童南部小学6年级生修学旅行,目的地德川家康的墓冢枥木县东照神宮。白天参观学习,晚上集体用餐,但是该写的修学日记还是得写,班组交流会也得开。)
 第15张图片
 第16张图片
 第17张图片
(冲绳县恩纳村立山田中学,二年级学生2015年12月份长崎修学旅行,人长大了也不好管了,你看写日记作业时,都开始要老师在后面镇台盯场)
 第18张图片
 第19张图片
(2014年9月茨城县鹿岛市立大野中学3年级生,京都奈良修学旅行结束后再在京都駅候车回城程,你看宁可坐着发呆,也没人拿本书出来)
当然你要问有没有看书党的,也有:
 第20张图片
(琦玉县三途市荣中学校2014年7月京都修学,東京丸駅南口)
当然,闲聊,睡觉,也随意。
 第21张图片
 第22张图片
(2013年,5月东京都北区王子樱中学三年级京都旅行第3日,京都駅口)
高中
 第23张图片
 第24张图片
 第25张图片
 第26张图片
 第27张图片

(但你要觉得他们真老实,那就错了。到了高中,翅膀硬了,哪里的学生都成老油条了,明着安分守已,等老师不在了或夜里,原形毕露了,上twitter或instagram自拍搞怪的,一抓一大把,上图都是今年6月底,这些小鬼头自己上传的。)

但2008年之前,日本修学旅行学生可不是这样,即便那是智能机不普及的时代,少男少女,公共场合人手一台,嘻嘻哈哈哈,玩得不亦乐乎。
 第28张图片
如果大家记得堀北真希,黑木明纱在2006年拍的一部校园恐怖片《鬼来电3》,背景就是修学旅行,那里面各种手机,堪称当时植入性广告经典。
小孩嘛总是有逆反心理的,你说不让带手机就不让带啊!于是每年临暑都有学生在网上跪求前辈大神手机携带隐藏大法。于是各种五花八门“夹带法”都出来了。
 第29张图片
【動画】[旅行]こんな感じwww


 第30张图片
 第31张图片
 第32张图片

 第33张图片

 第34张图片

好了,下面说说日本学生修学旅行看什么书?2008年以后因为修学旅行不准带手机,相对的各图书出版社果断发现商机,于是一批面向学生的旅行目的地指南,历史人文类读物大量出版,
 第35张图片
 第36张图片
不过这些读物销量并不算太好,在中学生中的轻小说与漫画仍然是主流,这些书物统称机内读物。但能够用手机毫不犹豫就用手机,现在已经属于条件反射的本能了。
 第37张图片
 第38张图片
 第39张图片
至于日本学生爱读书,我靠,来我给你看日本全国学校図書館協議会与毎日新聞社的全国统计报表:
 第40张图片
(全国高中小学生10年以来,1个月内平均读书册数推移表,注包括漫画,但不包括电子类书籍和杂志)
 第41张图片
(全国高中小学生,回答一个月内读书册为0比率10年推移图)
总结出来实质就是日本学生随着年龄的推移越来越多孩子倾向于手机等智能设备阅读,而越往上越严重。日本文化厅2014年2000人普查,现在每两个日本人,就有1个读书时间0,或者1年都没读过书的。而日本大学生中有40.6%回答一个月没看过一本书,甚至杂志。进入社会后更多,这基本上不止是学生,也是日本社会,甚至全世界大问题。
 第42张图片
(这是2013年 NHK 节目,抽样3500的全国日本儿高中小学生携带电话持有比调查)
长时间沉迷手机也造成了日本教育界人士的担忧,有数据显示全国男女中小学生每人每天至少1个小时用在游戏上,其中绝大多数为手游,特别对于女学生而言。舆论认为日本近些年教育质量大幅下滑的原因是智能手机的泛滥成灾:
 第43张图片

 第44张图片
   (2015年全国中小学生每日平均用在玩游戏包含各种电脑电视、移动端游戏时间统计)
 第45张图片
(2008~2015年全国中小学学生平均玩游戏超过1小时者比例推移图)
 第46张图片
(2015年度以文部科学省全国学力・学習状況調査表作成的小学生玩游戏时长对于国语与数学两科成绩影响,按正答率高低,下面是中学的统计数据)
 第47张图片
 第48张图片

 第49张图片
 第50张图片
(富士电视台的フジテレビMrサンデー レポート2009年节目,便关注此问题,当然是不是恨铁不成钢的激将法的性质,谁知道呢?不过这两年以排名来看日本又回到亚洲上位。日本电视台对学生学力调查之类节目,反复提及两点:一80年代后半期前日本理工科生比率全世界最高三位国家之一,这是上世纪日本工业立国,领先世界的最大源动力。第二,不要以老眼光看中国学生只会马克思共产主义教条论,中国孩童各方面竞争很激烈,完全是以前日本70~80年代受验战争的氛围。然后有学者大肆褒赏孟母三迁式的中国家庭教育观,然后告诉大家两点,明治初年日本最早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就是参照中国的科举制度设立的。二,在中等教育领域现在世界的大局是“欧弱亚强”,日本如果还是“脱亚论”,迟早被周边诸国超越。
国际学力调查排行榜PISA排名,解读力、数学应用力,科学应用力,以15周岁学生成绩标准,中国上海从09年开始加盟,一直是第一!)

当然也不能指责未成年的学生,如今全世界各地哪里不这样低头一族? 包括大人也不这样嘛?
 第51张图片
 第52张图片
另外照片上的日本学生,年龄小,估计小学5,6年级。有2ch日本网友认为他们是曼谷“在泰日本人联合学校”的,而非日本国内的学生。因为照片上有三四个穿绿色T恤工作人员,疑似老师背后字母露出来了,“TAI JAPANESE ***(ASO)CIATION SCHOOL",当然也有可能是请的临时工。而且日本小学如今有海外修学旅行的稀少无比,去一趟近20万日元消费,一般10万元家长就要嚷嚷了,所以基本上推定他们非日本国内学生,只不过学校引用国内的管理法。

 第53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帅比乒乓 发表于 2020-1-26 15:42:51 | 只看该作者
 
70后废了,就知道看电视
80后废了,就知道玩游戏
90后废了,就知道捧着手机

大人们到底是因为孩子玩的东西自己不喜欢,还是因为孩子玩的东西真的有害,还是因为看不得孩子玩呢?

新鲜出炉,老娘刚刚还跟我说,放假了出去体验下生活,去朋友的金店做打个工吧。我一口饭喷出来…
忘记说了,我是老师,今年三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美好? 发表于 2020-1-26 15:43:09 | 只看该作者
 
来来来,这事我昨天就想吐槽。。。。。
来看看中国网友怎么评价这事!!
 第107张图片

我勒个去,你怎么知道他们有手机?
你怎么知道是不是读书的夏令营?
其实对这个新闻大家完全是看图说话,凭借自己想象吧!

再来结合以前有个医院专开座位 供小学生打吊瓶写作业的新闻。
医院儿科专开座位 供小学生打吊瓶写作业

 第108张图片

喂,我没瞎吧,这上面写的是“晚安童话”吧?

 第109张图片

这是在画画吧?
其实,医院就是为了让孩子在那1、2个小时打吊针的时间,不痛不烧时有点事做,提供了一个看书的位置而已。大部分学生也都没在做作业吧,家长还没变态到这种地步吧。

但本国评论就是:

 第110张图片

说白了,就是大家终于当了一次父母,对着自家小孩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第111张图片


______________分割线更新———————————————————————————————
最新新闻:西安小学生日本机场候机时集体看书
网易新闻 | 图集
 第112张图片


评论如下:

 第113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judy028 发表于 2020-1-26 15:43:59 | 只看该作者
 
 第121张图片
 第122张图片

书中自有龙傲天,书中自有玛丽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我从未 发表于 2020-1-26 15:44:19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人做的有点过分了
 第125张图片

希望大家踊跃举报,答主感激不尽
———————————————
答主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前是按照和大家聊聊天的形式写的...看来有些朋友觉得不大好接受ˊ_>ˋ
——————————————
谢邀,还是讲个我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去年十一月因故去了两次日本,一次东京进一次大阪进,香港和上海出发,国泰和ANA的航班
去东京那次坐CX的744,大体量的飞机,上下客相对慢了一点
去过香港机场并且转过机的朋友们应该知道,那里转机是要随身行李重新过安检的
去大阪那次印象中是763,浦东机场那个鬼样子我也没啥好说的,大家都懂
背景交代完毕
———————
在HKG转机查行李的时候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个日本的学生团
小屁孩们年纪不大,也就高一高二的样子
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居然在机场这种公共场合讨论不少十八禁的问题
可能就是仗着大部分人听不懂日语?
不过其实应该叫大声喧哗才对。
我想一群小孩凑一起聊天吹水的情况大家应该都遇到过,这里就不赘述了

他们带队的老师年纪也没比我大几岁,拉扯着三十来个学生,眯着眼睛休息,看起来挺困的样子
我看他也挺不容易的,所以尽管我觉得听起来挺不舒服,不过还是没说啥就安安静静的排着队
查行李那群人估计见得多了,也没出言阻止

有两个女生倒是在看书,没说话,不过明显心不在焉
我也实在闲的无聊,瞟了一眼她们手里的书
ˊ_>ˋ本来还以为她俩在认真学习,谁知道她俩原来在那里看轻小说
左右看了看,知道排到我还得很长时间,所以就上前和她俩简单聊聊天

毕竟我年纪比她们大了不少,应酬过不少日本人也算身经百战
再加上我尽管体格在那里却面善【哦是吗ˊ_>ˋ】
聊天还是蛮愉快的
我无意间问起来她们为啥不去和那些小孩闹,反而在这里看书
她俩告诉我她们在学校就是被bully的那伙可怜孩子
和那些人玩不到一块去
再加上这次游学完就毕业了
所以也不打算和他们闹的太僵
我没说啥,也没啥好说的,点点头排在她们后面过了安检

到了登机口
那个老师看起来也是缓过来了,呵斥了小孩几句
但是都是在要求孩子们小声说话,却并没有指责他们讨论十八禁的事

十一月初还算是日本旅游一个比较青黄不接的时候
登机口并没有太多的旅行团,主要是散客和日本人
就算是有也就是大爷大妈团,不比小孩们好到哪里去

排了很久才登机
然而登机之后我才算是大开眼界
这还没起飞呢,小孩们基本就人手一个PSP/iPad/iTouch/PC了
不少孩子还蓝牙/Wi-Fi联机打游戏
空姐制止多次都没有作用
也是,一个个玩的嗷嗷叫谁还管空姐说啥
真的,我都开始后悔为啥不多加点钱买商务舱的票
【不过后来我boss从business出去之后还问我后舱发生了啥那么吵】

我本来以为这样也就顶天了,闹一会你们咋的也累了吧?
结果小孩们一直吵到巡航都没停下来
他们老师连个屁都没放
实在忍无可忍的我和我邻座把空姐叫了过来
邻座怒气冲冲地让她通知Capt和FO给个交代,不然就投诉CX
【我后来才知道邻座大叔心脏不好,刚在国外做完手术回来,需要安静】
我倒还好,本来也没打算为难空姐,所以就和她说让她告诉Capt发一个PA,
要求小孩们安静点
还捎带着指了指小孩们的带队老师

不得不说香港人还是蛮机灵的,空姐心领神会的去和那位老师交涉,
说乘客对孩子们吵闹有很大意见,要求孩子们安静

结果呢?

老师说他也无能为力
对,是无能为力
我tm真是日了狗了
后来FO出来了,体格和我差不多
【我是190-190,他可能体重达不到不过块头还是有的...】
FO凶了小孩几句,吓唬他们说再吵闹就返航找警察
小孩们这才安静点

到羽田机场下客的时候
三十来个小孩还没等飞机停稳就乌拉乌拉的往前跑
尽管PA里面明确说了到Terminal再起身
整个航班从始至终,我也没见到多少看书的

浦东出发的那次已经是十一月末了,和女票一起回去一趟
令我惊讶的是,尽管有不少旅行团的大爷大妈也在准备登机,登机口却超乎寻常的安静
港真,恍惚间有一种在羽田机场的感觉lol
登机口前面有不少大人小孩在看书看kindle看iPad
尽管有人说话,不过也都是压低了声音
小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也及时带到卫生间批评教育哄哄
只是偶尔有那么一两个电话才能让你辨识出在这里坐着的是国人

而本次航班的日本人呢?
不少人都是手里大包小包所谓中国特产,A货仿品
一边骂骂咧咧中国人不讲素质
还一边在中国的机场吵吵嚷嚷
机上甚至还有发疯撒泼猥亵空姐被带走的痴汉...
真的活久见啊

所以我得说
大家请不要一看到日本人三个字,脑海里就马上条件反射的蹦出来“素质高”之类的形容词
更多的情况下他们只是迫于集体的压力才会表现出所谓的素质
评论区一位大佬说的很好,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日本人很有纪律,但是万万不能肯定的说他们很有素质
因为人性也好负面情绪也罢,被压抑久了也总得有个释放口
因此日本人的丑态往往在异国的土地上会暴露无疑
这就是为啥咱们老祖宗一直讲慎独

这件事情没什么好看待的,真的,别的答主也指出了他们在看些啥我不赘述了
如果我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有些人还要跪舔
那我也真的是没啥好说的了
——————————————
更新更新吧
所有评论私信我都看了一遍,针对几个问题和争论点回复回复

1.你描述的日本人和我见到的日本人不是一回事/你的印象有错误/
你的印象就是编的是假的是特技/你tm做梦呢吧

这个问题我不想和任何一位知乎er争,也不打算计较一些比较差劲的言论
有些人就是冥顽不灵,你说道理讲经历他都不愿意相信
没啥见识还宁可活在自己的梦里,着实可悲
每个人的经历都有不同,每个人的三观也都有不同
我不针对也不会乱说话,只说实话
倒是有些人没有底线的给日本人贴金,
这是否公道?
我就留给大家评判了
差不多就这样

2.答主这里是不是以偏概全/预设立场了?

负责任的讲,没有。
之前我的空间里最高赞的回答是我在香港机场遇到的另外一件事
诸位大可以自己过去翻翻看
我没有对中国人或者日本人或者任何人有一丝一毫的偏袒,完全就事论事
至于以偏概全,只能说,还是那句话
没人见过所有的人,所以没人能做到不以偏概全
但是我在记述我的经历的时候语言会尽力保持客观,尽可能的不添加我的主观情绪进去

3.评论区的争论点我看了看,主要也还是集中在以偏概全的问题
我想说
大家愿意给我个面子在我的评论区发表见解,我真的感激不尽
但是希望诸位在有争论的时候也能够保持最基本的礼貌和逻辑
千万不要张口闭口骂人家制杖人身攻击啥的,我也不想挂人+举报
某些人那个样子好low的ˊ_>ˋ

4.“答主你又喂了我一嘴狗粮QAQ!!”

ˊ_>ˋ
我也不想,只不过当时之所以要去日本就是因为她的原因
然而再说我就是有女票你要咬我吗哼?
【谷阿莫脸.jpg】【金馆长脸.jpg】【doge.jpg】

5.“有些国人好不代表所有国人好,有些日本人差不代表所有日本人差”

这话没错,我非常赞同

但是我得借着这一条提醒某些上来就喷国人如何如何的人
我看着我们自己国家的国民素质逐渐提升还不能感到欣慰了?
中国人活该倒霉天生就该素质差?
日本人就是应该比咱们素质好很多?
你们说这些话之前真的出过国去过日本吗?
见过多少日本人?
在日本学习生活过吗?

请记住我这句话:如果只是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去看,你永远看不到真正的阴暗
多的不说,我就问问评论区某些多次去过日本的旅行家们
见过在新干线上公然开车的老头吗?【不我真的不是你们要找的老船长】
见过电车站台上差点强闯女士车厢意图不轨的痴汉吗?
亲眼见过电车卧轨的场景吗?
没猜错的话,你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樱花、红叶、飘雪、秋叶原、心斋桥之类的吧?
我能理解人们不愿意关注黑暗面,爱好美好
但是黑暗面终究还是存在的

6.有些朋友质疑为什么我的说法和@文嘉大哥说的有出入
这个事情我专门去问了问我在日本搞教育行业的朋友
他们给我的答复是:
(1)游学手机管理这个条例在日本国内各地以及学校都是适用的,而且明面上是严抓的
(2)但是这个条例对于非手机类的娱乐性电子产品的约束力并不大
(3)iPad、PSP、PC并不会被严格限制,甚至贵重物品(单反、首饰etc.)都不会被限制
(4)而对于中介公司、民间组织来讲,这个条例形同虚设
(5)不在日本国内的话,基本上带队人会对这些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家再有问题欢迎私信———————————
知乎还是明事理的人多啊
答主在这里希望小伙伴们能多给一些建设性感谢(・_・;
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一些东西
———————————
谢谢亲爱的朋友们w!
第一个千赞回答好开心
———————————
谢邀,如果再有问题再更新,暂时就是以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轻风一处飘 发表于 2020-1-26 15:45:01 | 只看该作者
 
话说十多年前就看到过类似论调:
当时的情况是说在国外看到地铁(电车等等)上一堆人都在看书,为啥在中国的公交车上都在睡觉。
然后说完不到3年,中国的网络小说铺天盖地(虽然当时还没手机阅读),而且出了psp(可以看txt的小说和各种视频),结果在魔都基本上每次做地铁同一个车厢都有1~3人在看psp(九成不是在打游戏而是在看书和看视频),然后媒体又说在车上看书影响视力了。

类似的,过了几年看到过说:
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平均每人每年看书几本,然后说我国平均每人每年看书才零点几本之类的。
我当时的回复是:你肯定没算我国的教科书和习题集吧?

然后现在网络小说上手机阅读了,比如我一年差不多看一亿字的小说,折算成三联版《神雕侠侣》(100万字四本)厚度的书差不多400本,一个人就拉高了100个国人的阅读量了。
结果官媒又要说“不要做低头族”了,
所以说,国内的媒体就是和我妈一个德行:
你天天在家看书,妈妈会说你怎么不出去和小朋友玩。
你天天在外面玩,妈妈会说你真是玩疯了不回家看书。
你有妹子送回家,妈妈会说你还是个孩子不要早恋啊。
你真单身许多年,妈妈会说看老王家孩子已经结婚了。

反正就是你怎么做都是不好的,总想批判你出个大新闻……

—————————编辑 160705—————————
这两天评论区倒是不讨论一年一个亿了,但又开始觉得我说能在网络小说中汲取知识,是不是太夸张了。
我这里不说在书中学到了多少世界观人生观的这种虚幻的东西,也不提《特工全球》之类让你知道什么叫“打开思路”的智斗类作品,就说点实打实的。
也先不说历史穿越小说(是先不说)这种必须考证历史的,先说说一些YY类的作品:
我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无限归来之超级警察》(当然是因为最近正在重看),这本书是本纯YY的作品,作者勿明之前写的数据散修也是那种顺风顺水的YY爽作,但这部作品中主角有钱了以后还是去干了个香港警察的活(2000年前后),里面有很多关于香港警察各部门的介绍,比如o记这种部门,以前不看港台电影的我在之前就完全没听说过(就知道飞虎队了),看了这本书以后就对这方面的内容补充了好多,也是让我觉得蛮有意思的地方。当然这本书我最喜欢的还是三观比较正,作为一个“高人”就要有高人的气质,都曾经混到四五阶的无限归来者,如果还老是和个屌丝一样巴结别人就不像话了。

《底牌》:一本女性作者写的男主德州扑克小说,里面除了主角身边的人以外,其他出场的可都是赌博史上真实的人物,还有他们有趣的人生故事,不说道尔·布朗森、丹·哈灵顿、陈大卫(陈强尼)等顶尖高手,就是名气不大的车敏洙等人的故事都非常有趣,更不用说在德州扑克的专业技术方面的内容了。作者本人靠打牌都拿过不少钱(当然也亏过不少),另外我就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了解德州扑克的。

《奥术神座》和《事象的宏图》:都是披着奇幻和动漫同人幌子的物理学知识(物理学史)故事,当时奥术神座一时大火(夺得过年度起点小说第二的桂冠),还兴起了不少模仿的作品,比如《走进修仙》(物理学修仙的故事)等等,而《事象的宏图》虽然也是讲如何用物理学理论解释《魔法禁书目录》中的超能力的,但我觉得有很多内容还蛮靠谱的,放到魔禁里面让人觉得真的有点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感觉。另外同人(动漫同人、武侠同人、小说同人)和类似的无限流(电影同人等),当然也可以借此来了解原作和培养兴趣,这就太多了我也不一一介绍了。

《官仙》:我觉得可以叫他《官场指南》了,里面提到了很多官场上的知识,当然拿来混官场可能是不够,但如果作为一个官场以外的读者了解了解官场中人的话还是不错的。(当然不是所有的这种小说都可以拿来当教科书用,比如很多讲医学和黑客的小说其实作者完全不了解,只是写的玄乎,比如《黑医》中什么都靠针灸来解决……)
另外官仙中还讲了很多十年间的经典故事(案件),只是换了个名字,有些真的看的人义愤填膺,比如母亲是吸毒者而被活活饿死的小女孩,坠落缆车中托起孩子的父母(韩红的《天亮了》作品的原型),唉~

赌石:这不是一本小说,而是很多小说,类似黄金眼还是黄金瞳等都市异能类的作品,有阵子非常流行玩赌石,基本上有点透视之类的异能的作品里就会出现这个。就和有阵子的中医类的小说一样,还有黑客类的,虽然前面也说了这些作者可能并不了解中医或者黑客,但的确给读者以兴趣。
当然也有些是专业人士写的作品,比如专门写侦破作品的沐轶,据说在现实中就是个法医,此人第一本作品《纳妾记》本来是想写一本后宫YY类的作品的,结果没想到写的泡女之类的完全没人看(比如续作《纳妾记2》没了探案专职泡女,成绩惨淡),而大家反而关注里面的探案部分,还有一些法医知识等等。

说到赌石还想到个修复专家,主角修复异能,但因为出身低下,一开始只是想到了给钢管去锈之类,后来才发现邮票等行当更适合自己,里面也体现作者对集邮等知识也有所了解。

超级电力强国、材料帝国:这种重生(穿越)了搞科技的小说,里面相关的技术,和因此带来的兴趣就太多了,当然放的比较后,是因为这两本书我都没看完。

梦回九七:穿越回九七写网络小说的故事,现在这类故事多起来了,但最初看到这本的时候还是蛮感兴趣的,里面可以看到很多现在闻名遐迩的作者早期的故事。以及起点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三国佣兵团:其实是披着网游皮的三国之前的历史小说,里面有个设定是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提到 人物是蓝名,而其他历史典籍中提到过的是绿名。而作者号称最终会写3000蓝名,至于至今提到的绿名也有上百了,而且没一个是我听说过的……看了以后才发现原来董卓之前还干过这么多事情……最大的缺点就是太监了。

既然说了这个,就再说点历史(穿越)类的吧。
除去一些披着历史皮的三国游戏小说以外,明穿方面是最多的(如果是女频的话就是清穿了),之前贴过一个《大穿越时代》里面提到的明穿小说,其中只看过《窃明》和《临高启明》、《明末风暴》,所以其他的就不提了,窃明让我从一个金庸粉变成了一个袁黑,而临高启明主要是告诉你穿越不是这么轻松的事情,明末风暴前面提到的一些养蚌的知识还蛮有意思的。当然明末还有一堆作品,记忆比较深刻的是《明末朱重八》,里面对明末的第一家造反王二以及之后的故事写的不少,作者三十二变虽然后来一直是写的卖萌类的作品,容易让人忘记他也曾写过一本正经的明末穿越小说《明末1625》,主角一开始还弄过沼气池养过鱼。突然想到历史作品中的确能学到各种小农科技(笑),比如唐男好像主角还用蛆养鸡(这个我没翻下可能是记错书了)等等,基本上每本穿越小说一开始主角都有过各种小科技,一下子懒得翻太多了。
当然除了明末也有明中期(的确不多),除了科技流也有完全没科技树的,两者合一就是《大明官》,虽然和作者前一本书一样是讲一个穿越主角如何一步步升官的故事,但里面对明中期宪宗(成化)朝,后商辂时期的官场等等都有大量描写——或者可以说,只要是一部正儿八经不是脑残YY流的历史小说,里面都可以学到各种历史方面的内容,当然还有小农经济方面的……

说了这么多,我估计还是会有读者表示不屑:你难道真的能看了这些书就学会这些知识?看了《底牌》能学会德州扑克可能还有人信,你看本《超级电力强国》就能去做维修电工?
这的确不可能,别说是其他只是带着点介绍的知识,就算真的是《与宋同行》、《材料帝国》之类偏专业(介绍的比较专业)的书,你也不可能看了以后就去干这一行。这里面的东西说实话就只能给你拿来作为闲谈间的吹嘘,最多就是泡妹子的时候显得你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而已。
但我觉得网络小说带给你最重要的就是兴趣。我前面也说过类似的话:有的读者会因为看了一本魔兽世界的同人小说而去玩几个月wow,或者因为看了自己一直在追的综漫穿越小说又穿越到了一部自己还没看过的新番而去把这部新番下了看了一遍。而有的人别说给他本明朝的那些事儿,就算给他本明史他看完了马上能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说到底你如果看了以后不去看相关周边的话,你就算看了《底牌》也不会真的学会德州扑克的——你好歹要去打几把吧?

而如果你是那种感兴趣就会深入了解的人,那网络小说就是你开启兴趣的导师啊不是道石了。

不说前面举例过的女医明妃传、芈月传的例子,就说一个:想当年,有多少80后是看了《灌篮高手》这部动漫才去学打篮球的?我觉得肯定有不少吧,还有更小的时候看了《足球小将》去踢足球的。
就说我们中学初中的时候体育课的自由活动,基本都是踢足球的,到了高中居然都是打篮球的了,虽然有各种原因,但灌篮高手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哦。

所以别觉得娱乐就不能主导历程了。

—————————旁注 160704—————————
周末没上网,回来一看吓呆了,这个上周五写了以后都没几个人看的回答,一眨眼居然都快破千赞了……而且还在缓慢上升中,我就写个更新的工夫又多了两个……
终于体会到其他人那种一不留神就破千赞是什么感受了。不过前几天把点赞和加关的提醒都关了,所幸没有被撑爆,不过看到那个70个评论的提醒也吓到了。

评论中有好几位都提到我一年看了上亿字的事情,我就把我在本问题另一回答中的评论复制过来吧(又扩充了一点):
我一小时看书8万字左右(有过看《仙之雇佣军》235万字,3天看完,其中有一天一口气看了16.5小时看掉140w字的记录),如果按照现在网文一般2、3千字一章的话,大概一个小时是25~40章,也就是平均2分钟一章。当然也有写的比较精彩的可能会看的慢一点(就是人家一小时写一千字还是一小时写三千字的区别,前者我也会看的慢一点,后者可能还会超过一小时8万字的平均速度)
最近2、3年回了老家,生活上的事情多了,工作也忙了,所以近几年看的少了点一天也要看3、4个小时(中午1小时,晚上睡觉前1、2小时,平时上班一般还要看1、2小时),节假日起码翻倍。
以前的工作还要轻松一点,差不多上班能有一半时间在干活就算比较忙的时候了。所以当时上班的时间里都要看3小时以上(还不算一般是雷打不动的睡前一小时看书时间)。至于节假日的看书时间是从8小时开算的,经常就窝在家一天除了睡觉就是看书,比如之前提到的一天看了16.5个小时的记录。
这样就算按照周一到周五是3小时(现在的时间,三年以前不止),周六周日是8小时的话,一年52周(还少算了一天)算,也就是(3*5+8*2)*52=1612小时,再乘8万字一小时的话,就是12896万字,这个还是按照最低值算的。如果是算我刚开始在网上看书的那7、8年(2004~2011)的时候,其实是平时5小时周末8小时,(5*5+8*2)*52*8=17056(万字)。
所以,其实算一亿字一年,都是和现在平均以后了。

不过因为没这么多书看,我常常是自己做神农,每年6月底我会把起点之类的月推荐前500的书的公众版都下载下来(复制地址批量转换然后复制到迅雷里面下,虽然起点现在改了页面还好还保留了txt版没换地址(地址还是pda的)),然后就一本本看过去,很多书都是看完了前面的30万字公众版不好看就没继续看的。还有很多书看完大半本甚至看到90%以上了突然就不想看的(起码也有七八十本这样的了),所以至今看完的百万字以上的书也只有100本不到一点点。(做了读书笔记的)

————————— 分 割 线 —————————
另外关于字数,评论中也很多人表示网络小说比较水,不能和传统文学的内容比等等。
这方面我只能说,常常有东西看看,哪怕是没什么内容的,也是好的。
当然和我这样一天除了睡觉以外几乎95%的时间都在电脑和手机前面的生活是不提倡大家学习的,如果你有空余时间也应该分配到体育运动和日常交友上。
但如果你在工作和学习(以及吃喝拉撒睡)以外的时间的的确确觉得无所事事,那还不如看几本书,哪怕是网络小说。

好像记得有个西方的文豪说过,如果有人能每天看300字,那一年以后他也能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
当然论字数的话,是要看时间的,就比如欧阳修的“逸马杀犬于道”的故事,就说明在古代修史之人眼中的600个字和现代白话文的600个字以及网络小说的600字的信息量的确是不一样的。
这方面我曾经思考过,按我的理解的话应该和信息载体的变化有关,或者说其实大家都是愿意把话说多一点的,毕竟再怎么压缩,这个“信息量”的压缩过程都不可能是无损的(PNG和JPG,呵呵),如果古人留下的文字就和网络小说那么“直白”的话,现在很多关于古文释义的争议就可以少掉很多了。
阻碍了这种“话唠”的因素,最大的我觉得就是载体,最早我们是用刀刻竹简,后来好一点是用毛笔写在竹简或者木板上,有个成语叫“学富五车”,这五车书有多少呢?其实也就几万字吧,比如东方朔当年自夸自己22岁就看了诗书和兵书各22万字,自觉学识渊博,当然如果印成金庸三联版(你又来了)这样也就一套《侠客行》而已。比如我看了下我的输入法的统计,输入法半年前更新了一次前面的记录丢失了,至今活跃天数192天,我已经输入了59万字了(还和我说差不多等于一本《书剑恩仇录》),这样看来东方朔的44万字真心不多。但对于竹简来说这点书五车都装不下了。
后来蔡伦改良了造纸术(注意只是改良不是发明),纸张从原来和饼干一样又硬又脆的,变成类似最差的那种报纸那样勉勉强强可以拿来写点便签了——但是还不能拿来出书。而又要再等几朝几代,差不多要到隋唐的时候,纸张基本上是可以大面积使用了——不止是材质上,也包括价格上。当然这个“大面积”是相当于以前来说的,其实能读书写字的永远只是人群中的一小撮。
所以到唐宋,留下的文字已经不是那么少了,大量的诗词可以传颂,用现在的话来说,“草根”大量获得话语权,当然这群所谓的“草根”并不是贫下中农,也都是豪门贵子,只是他们相比以前只有那么几家可以解读《诗》《书》来说,的确是扩大化了。
而印刷术也是这样,虽然是宋朝的毕昇发明了活版印刷,但其实毕昇的泥活字还不如唐中后期普遍使用起来的雕版印刷来的好用,所以其实也是到了元明,印刷术才真正的大量使用。而元朝的话本和明朝的小说(明清小说)的出现,我觉得也是受到了印刷术出现的刺激。而看过四大名著的原著的,你也会发现里面的文字和我们学过的《论语》或者《资治通鉴》中的文字,也是有了很大的不同。
而到了近代,打字机和油印机的发明让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快速的把自己想说的话变成书上的字,而生产力的发展让纸张和相关的用品都更廉价。至于到了有了电脑和有了网络以后,我这种随随便便200天就能打出60万字的人真的是非常普遍了(其实我十年前混论坛的那时候打的比现在多多了)。
而看文字中含有的信息量来说,如果你分别看过《易经》、《论语》、《资治通鉴》、《窦娥冤》、《西游记》/《红楼梦》、《阿Q正传》、《鹿鼎记》、《悟空传》、《诛仙》、《梦幻王》这么一系列作品的话,你就会觉得100字能承载的信息量的确是在不断贬值的。就和当年历史课上说的100法币能买多少东西的例子一样,如果在易经那时候100字能把一个卦的卦辞和爻辞都说完,到苍天白鹤这时候大概就只能描写完一个人的外貌了。

不过还是回到前面的话(其实我有时候觉得我这种理论只是为了给我的“话唠”找个借口-_\\),哪怕是现在的小说,你看完几百万字也不会真的一无所获。就比如我看完《鹿鼎记》以后,对清康熙朝的历史,除了“大小和卓回归中国”以外,大体上都有了一个了解,比如就会知道最终让台湾回到中国(清朝)的不是郑成功而是他的孙子郑克爽(郑克塽),知道当时有一帮汉人一方面在反清复明另一方面又在争个所谓“正统”等等,当然这些知识也并没有什么卵用,但的确你可以回头想想,你的一些人生观世界观,其实也是在你看的这些杂书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起码那些你看完还没有忘了的书,多多少少都对你的人生是起到了一点影响的。如果你真的是看了一些文笔不错的书,你对文字的构筑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比如我现在就在负责我们公司的一个双月刊或者说双月报纸,虽然一期也就20篇不到的文字,但基本上每期我都要负责写上3、4篇也就是两三千字)

当然也有人觉得靠《鹿鼎记》来学清初历史,是不是不靠谱,是不是会把被作者“改编”的历史当正剧。但我说,这些“通俗化”的内容,毕竟也是开启了你对这方面的兴趣,就比如《芈月传》和《女医明妃传》开播以后,很多人对秦始皇之前的三代以及明英宗、代宗的各类杂七杂八的历史和人物也有了兴趣。如果他们本身还有着去翻“周边资料”的习惯的话,自然就会逐渐了解起来。

当然,我觉得要让这些书不是真的看过就忘了,如清风贯耳白驹过隙,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你还是要去记忆的。
有些人哪怕是看了四书五经,学了诸子百家,把西方三百年的名著都看了个遍,但一转眼也会忘得精光的。更别说让他们去翻周边了,我觉得这种人是高考结束了就会把中学教的物理化学忘得一干二净的人(所以现在高考改革了啊),结果在生活中碰到书中教过的问题仍是一脸懵懂。
但的确有人就是会看了本《兽血沸腾》,听说里面的设定多基于wow,就会去买点卡玩上几个月wow的那种人(这个人就是我)。就是有哪怕一小时8万字的速度看完一本小说,还能把其中的剧情前因后果说的一清二楚,再看一遍的话过了2、3年还能告诉你剧情(当然还是我,当年可是1996年玩的仙剑1,但到了2001年还能把所有的怪身上可以偷到什么东西,所有的迷宫怎么走都记得一清二楚的)。对于这种人来说,哪怕是网络小说,也是可以在其中汲取养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rong4963 发表于 2020-1-26 15:45:19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泰国人刚喝上鸡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wwj宝 发表于 2020-1-26 15:46:13 | 只看该作者
 
都什么年代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和泰国人一样去在乎日本的学生在做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4 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