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当初新加坡为什么要帮助开发苏州工业园区?

[复制链接]
62744 14
千代冬儿o 发表于 2020-2-21 08:13:4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或者说,他们来了又走了,苏州园区倒是从一片荒地变得高楼林立了,他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实惠呢?


上一篇:为什么有人把新加坡称呼为“坡县”??
下一篇: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有什么特点?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4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赛瑞娜_瑶 发表于 2020-2-21 08:14:05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告诉你,新加坡在全世界总共投资建设了170多个园区,苏州工业园只是其中之一。
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建园区就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生意,就像现在中国的商人也在全世界投资建园区,无非就是因为自己手里有大量闲置资金,在国内因为税收太高、环保要求变高、没有土地优惠政策、劳动力成本上涨、电力等各项资源上涨等原因盈利已经很微薄,那不如去东南亚、非洲等地,寻找政府急迫需要资金支持,愿意给你更多优惠政策的地方投资。你到人家成熟的园区投资,风险低但入局晚利润也低,你去帮当地政府从无到有建设一个园区,资金技术都是你的,你的话语权大,风险高利润当然也很高——也就是说投资建园区说到底就是为了更高的利润。
而对所在地的政府而言,有人愿意来你的地方投资建园区,首先人家带着钱来的,不用你自己掏钱,解决了资金问题;其次如果人家做成了,生意做大了你可以收税;其次他来这里建厂肯定要招人,又解决了你当地的就业问题;最后就是当地人赚了钱,有钱消费了,又会带动当地消费增长。完全就是借鸡生蛋的事情,谁都乐意啊,前提就是你凭什么吸引别人在你这里建园区,不管你具体的条件是什么,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在于你能给人家比别处更高的利润更低的风险。
具体到新加坡在苏州建园区,很多答案都是道听途说的瞎扯。就这个问题,询问了当时中新投资集团的首任新方领导,还有当时参与开发的中方领导,综合各方信息,再剔除各种台面上冠冕堂皇的表述,可知当时选址的考虑,中央政府希望新加坡支持我们的浦东开发大计,把中新工业园落在浦东区域内;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自己祖籍山东,顾念家乡所以想尽量把项目争取到山东。
但当时新加坡的资政李光耀才是真正的话事人,他不愿意把项目放在浦东,因为那是中国政府的项目,混到一起,根本说不清是我新加坡的功劳,还是你们中国的功劳,投入都说不清,怎么谈分成?他不愿意把项目放在山东,是因为山东周边没有经济辐射效应一流的大城市;无锡、常州也是因为离上海太远的原因落选的——至于江湖传闻说什么江苏省委特别支持苏州,其实想想就知道不合理之处了——新加坡连中国中央政府的意见都“仅供参考”,江苏政府却能左右他们的选择?总之就是他特别想要一块靠近上海、又没有混杂其他投资的荒地,从零开始搞开发,所以选了上海西边、苏州东边的工业园区地块,那时苏州园区所在地全是农田。
新加坡政府在园区投资的3000万美元启动资金,1998年因为当时两国合作有些矛盾,加上当时亚洲经融危机,新加坡觉得苏州园区建设无利可图,想从开发中退出,所以2001年中国政府就带利息一并还给他们了。2001年以前,新加坡是大股东,但他们发现在中国的地盘上做事,他们新方担任大股东,不方便协调中国的各级政府机构的配合,2001年就趁机把大股东换成了中方。中方之所以不愿意让新加坡全面退出,不是因为没钱买断他们的股份,而是因为觉得新加坡人的管理理念、技术都是中国需要的,想让他们继续发挥作用,所以一定要新方保留30%多的股份,之后新方股份又逐步减少但一直都占。在那之后,新方虽然不是大股东了,但每年还是可以参与园区的收益分红。现在苏州园区每年的GDP是3000多亿,位列全国经济开发区第一名,也是江苏省最强的区。
除了政府的分红,新加坡政府建园区,还带了很多新加坡企业来到园区,因为过去20多年园区发展好,所以这些企业也赚得盆钵满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泼褂唐匀冶 发表于 2020-2-21 08:14:29 | 只看该作者
 
因工作原因,今年刚到苏州工业园,同当地官员交流。
新加坡裕廊集团二十年前正在为他们手上的产业寻找一块低成本的飞地。
所以什么叫帮?那是是互利。

结果是,从盈利这个维度上,裕廊集团因为规划太超前(各类超宽道路排污标准等)没有赚到钱,提前退出了,政府补贴了一下表示友好。现在基本是政府自己管,定期派人去新加坡学习。

这一件事情总体是经济规律的力量,当时即使不落在苏州也会落在其他周边合适的地方,不是新加坡做,也会有其他国家或公司组织做。
下面做一些简单说明,想进一步了解经济成因的可以参考《空间经济学》《集群经济学》(克鲁格曼和一位日本经济学家的合著)。

1. 产业集群会成规模的在空间内有规律转移。如服装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从美国欧洲向大陆台湾转移,现在向东南亚转移,未来必将向非洲转移(没有去了解过非洲的情况,应该已经开始了)。大体规律是以下几个阶段
a.产业新兴
b.产业链上下游公司集聚在一个地方
c.因为集聚导致租金人工成本等上升,低附加值环节企业发现换个城市生产更有利可图
d.产业链某些环节公司开始成规模转移
e.然后又开始一个新的循环

2. 产业为什么要集中?集中会导致各种规模经济,共享经济等各类优势。比如集中的劳动力池可以降低招聘难度,低成本的物流服务,上下游公司合作成本降低创新增多等。

3. 选址是否存在必然?产业开始转移的时候,若干合适的城市之间差异很小,都可以选。但产业一旦落地后,产业集聚会自循环正反馈式地不断加强当地优势,更多同类和上下游企业会不断被吸引过去。

苏州工业园已经发展到c阶段
大多数沿海城市都发展到c阶段
中西部城市应该已经开始承接我们原本沿海部分产业(也没有去实地了解过,看数据猜的)
沿海城市大多都要转型,转型成功不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有一场城市间的大逃杀正在进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寒窗雪 发表于 2020-2-21 08:15:22 | 只看该作者
 
建议百度“苏州工业园区创建的前前后后”,是当时的江苏省长写的,对园区的成立过程介绍的很详细。

最初李光耀考察的是苏州无锡,最终386拍板苏州: ”放在江苏苏州好。因为那里的劳动力素质比较高,中国历史上的状元、举人出在那里的比较多,而且苏州靠上海近,交通方便。 ”

看了李光耀回忆录,新方后来是撤出了,最起码是部分,原因是苏州又搞了个新区搞低价竞争,新方很不满,而当时又是亚洲金融危机,前景不好,就撤了。新方前五年主导开发了8平方公里,2001年起中方主导开发剩余62平方公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沁梦雪飞mm 发表于 2020-2-21 08:16:06 | 只看该作者
 
我在苏州过上学,我们老师给我们讲的:
当初李光耀带了50亿(好象是,不知道是人民币还是美元)来中国投资工业园,本来想建在上海,但是上海只给了他一块破地儿,让他非常非常生气。
时任苏州市长 章新胜 是哈佛毕业生,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就跟李光耀说,咱就建在上海旁边,还比上海建的好,气死上海,李光耀心里的一口气立马就舒了。
怎么赚钱就不清楚了,反正肯定能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吃呒以 发表于 2020-2-21 08:16:1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那么多外企来中国?
要是全盘否定园区,认为其是失败的,那感觉没几个是成功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橙子黄时 发表于 2020-2-21 08:17:1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回答,作为新手不足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本人北京上学,工作原因去过苏州两次一共呆了两个月。苏州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干净,宽阔的街道和区分开来的工作和居住区。。。看到这种风格的园区布局设计我很是疑惑,这完全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后来得知这是新加坡人设计的。。。
渐渐习惯这种环境后就发现如果你在园区有套房子个一辆车,那会是一件很爽的事。。。
回到正题,新加坡人在这里搞园区肯定是受政府支持的。。。至于为什么后来走了,你去看看园区里边的公司,老外还是不少的吧。。。苏州毗邻上海昆山,而后二者相对来说比苏州更有区位优势,因为上海有个虹桥机场。。。而且上海还有一大批可以依托的高校,而苏州呢除了xx大学分校xx研究院就剩苏大了。。。我从某个研究院主任口中得知,他们组织个研讨会之类的活动方便到场的也就是苏大的师生了
园区本来就是为高新产业和中小企业提供的沃土,但就目前来说进驻的企业还是有限,但是我相信随着各个高校研究院的不断壮大完善人才聚集进驻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hj8888 发表于 2020-2-21 08:17:3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在做房地产开发啊,一级二级都能赚钱的吧。现在可以关注天津的“中新生态城”,30平方公里的填海造城,不过目前发展的不够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_亚纶国度 发表于 2020-2-21 08:18:30 | 只看该作者
 
可是建屋等房地产公司不是赚的盆满钵满还没有走么?苏州现在很多厂房还是建屋的,建屋还在收租金啊。新加坡的房管局就叫做“建屋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掌控真理之王子 发表于 2020-2-21 08:18:54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下。当时新加坡有大量外汇需要对外投资,中国则缺乏外汇需要建设。工业园区模式在当时被视为先进模式。新加坡从中获得了和中国政府的紧密联系,为后来进一步投资打下基础。新加坡在苏州工业园区也许赚钱不多,但新加坡淡马锡和政府投资公司在十多年前中国银行业的投资则是大大的赚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4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