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去美国留学,应该如何规划和申请?

[复制链接]
6877 20
可否想念哥的棍 发表于 2020-3-7 14:22:0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博士/研究生/本科等留学美国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四年? 美国留学申请需要准备什么材料?申请是怎样的? 中学,本科,硕士,博士,哪个阶段留学美国好?


上一篇:2020年留学路上,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神助攻?
下一篇:一直被称性价比够高的日本留学,到底好不好?真的值得去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骂醒我 发表于 2020-3-7 14:22:40 | 只看该作者
 
DIY申请拿到哥大、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学校的offer,对于美硕留学的规划和申请算是非常地熟悉了。16年进入哥大后我也帮过学弟学妹做申请,17年毕业和一个半DIY留学平台合作,负责北美留学生导师招募,待在纽约至今,每年都会抽空帮国内的学生做申请。之前就有学生问我能不能写篇完整的攻略,只是我时间确实不多,最近才渐渐闲下来。这篇万字长文我断断续续写了半个月才完成,因为想把我自己申请以及帮学生做申请的经验都谈谈,各处细节都确保没有遗漏。如果大家觉得有用,那就慷慨地点个赞吧~
早规划

我是大一结束决定出国读研的,在这之前其实家里人已经明确说过支持我出国留学,所以大一整个学期的学习还算努力,绩点也不错。正是因为我决定做得早,所以按部就班地去准备,申请到什么学校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过这只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16年我上哥大后就陆陆续续有学弟学妹找我做申请了,那一年帮一个学生拿到了top10的两个offer,其他几个学生差不多也是在top40的范围内。17年我从哥大毕业的时候,因为还要为刚加入的平台招募留学生导师,所以只接手三个学生,其中有两个都是大三才决定出国。我记得有个男生GPA只有3.2,主要就是大一大二的绩点太低拖了后腿。另一个申请Mkt到大三了还没有一段像样的实习。这两人都是国内顶尖985,但都是因为决定晚,没做什么规划,导致准备不足。而决定晚是因为家长并没有事先把留学这件事纳入规划之中,学生到大三了才萌生这个念头,匆匆做了决定。
学生本身决定了申请的上限,我能做的就只是尽量掩盖缺点,高亮优点。所以早规划这个事情,其实不只是学生的事情,学生家长更应该尽早考虑。因为孩子想出国是一回事,能不能出国还是要看家长支不支持,家长支持学生才能有目的地去准备。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比如你的GPA,考察的是你大学几年的连续表现,如果你一开始不努力,到大三大四就只有后悔。
DIY还是找中介?

申请前大多数人都会考虑这个问题,有的同学DIY失败了觉得DIY太难,有的被中介坑了,觉得中介万万找不得。自己能不能DIY?中介能不能找呢?我前几天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讲这两个问题,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里我就稍微简短地再讲一下。
因为我自己是DIY申请,所以个人比较支持DIY。很多同学觉得DIY难,其实是一开始就觉得自己做不下来,害怕承担自己申请失误的后果。申请美国学校确实更加复杂,学校多,专业广,需要注意的小细节比较多,自己DIY肯定是要花很多精力去做的。能不能DIY,看的是大家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个人经验来说,一般能申请顶尖学校的学生,他们更容易自己搞定申请,不只是因为他们绩点更高,经历更好,也是因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善于规划,勇于执行。你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然知道自己适不适合DIY。
另外优秀的学生并不都适合DIY,因为很多学生临到申请季还在忙刷分、实习、科研、论文,这些其实比申请更加重要,所以很多优秀的学生更愿意花时间去提升背景,把申请交给机构来做。
但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在决定出国留学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留学中介机构。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被黑心中介坑,损失的不仅仅是钱,更是宝贵的时间和机会。我有个朋友就在某大中介做过顾问,他给我揭露的中介黑幕,让我觉得中介的问题,已经不是是某些个人造成的了,而是这个行业有问题。
中介是咨询服务性行业,跟做手机做电脑不一样,只有顾问没有产品。手机可以做到每个差不多,产品质量会很稳定,但中介的顾问都是同样的培训上岗,每个顾问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却天差地别。而且一个顾问有没有责任心,有没有道德感,不是中介培训能培训出来的,家庭学校十几二十年教育都没教出来,难道指望中介培训出来?中介最大的原罪,就是没有去淘汰和筛选这些不合格的顾问,反而从制度上去鼓励这些不负责的行为,最终劣币驱逐良币。
一个稍微大一点的中介,顾问每年都要带100个学生才能养家糊口,就这样一年顶多也就20-30w。顾问为了赚钱,只能去重销售轻服务,争取让更多学生签约,至于申请,你觉得他们还有精力好好做吗?说到底,你去找中介,可能会遇到靠谱的顾问,但遇到不靠谱的顾问,也是大概率的事情,因为在这个模式下,靠谱本身就非常不确定。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有中介机构邀请我回国我都拒绝了的原因,不是我认同的东西很难去作为一项职业。当然现在也有很多新模式出现,比如半DIY机构,17年半DIY留学机构admitwrite邀请我合伙作为北美导师招募负责人的时候,我考虑一周才答复,就是为了确定是不是符合我的理念。
头等大事:选校

很多起初同学认为选校很简单,就榜单、推荐里面挑行了,其实也分“主动选校”和
“被动选校”。所谓主动选校就是你想去的学校,而被动选校择是比较适合你申请的学校。所以最终你想找的这两个里面共同的部分,而要找出这个可能区域,需要考虑的因素还不止一两点。
1、排名
一说到排名其实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US.News。这个榜单有综排有专排,而通常我们看到的综排,实际上是指的本科的排名,并非把master都纳入其中的,所以我们申请硕士通常需要去看看专业的排名。当然综排的价值更在于我们毕业回国就业的时候,国内的hr当然更加熟悉那几所名气大的学校。当然对于以做研究为己任的同学,那专排就尤为重要的。所以说到底还是根据情况。There is no school ideal for everybody.
而专排里又分得有大科系的排名,以及系里的分支专业项目的排名。比如商学院
https://www.usnews.com/best-graduate-schools/top-business-schools/mba-rankings
具体分支:(下列每一个细分专业都有排名)
 第1张图片 但是某些专业并没有被US news纳入统计,比如说近几年大火的BA(Business Analytics),这两年来我们平台申请这个专业的人特别多,而且背景很杂,包括金融、经济、CS等专业的学生,他们自己去查排名,会发现US.News上找不到,而放眼全球比较公认的榜单,比如QS(偏全球)/ARWU(偏学术)...基本上都只是涉及了放在商学院下Business Analytics的项目(很多BA项目都是放在工程学院下的)。比如第一梯队的西北大学的MSiA牛项目,你在QS榜单上是见不着统计的。
如果你是DIY申请的话,难度往往就是这些细节一点点堆积起来的,看起来不是大问题,但往往层出不穷,需要你有极大耐心。榜单的不完整性和偏差性需要我们通过网上专业人士收集的院校信息,以及留学生的评价与解析来整合看。但网上其实大多都是碎片化、泛化的信息,还有很多是过时、错误、待验证的信息。我当年在申请时,光搜集信息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各位同学一定要注意细致,特别是DIY的同学,或者是认为自己中介给自己推荐学校保守了的同学,要有鉴筛意识。
2.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能很大程度影响你的就业,以及学习以外的业余生活情况。拿就业来说,美国是产学研商现象比较盛的一个国家。意思就是,当地的产业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行业或专业的人文环境、就业资源和发展潜力。高中的地理课上我们就知道,IT业在美国西海岸发达,而金融业则是在纽约州,另外五大湖地区的工业不错,比如说汽车之都底特律,我们都是熟悉的。有时候地理位置的因素甚至会超越排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之前有位ivy的导师,帮我引介了她在谷歌的同事,对方来自USF旧金山大学研究院,本科是C9。USF就是凭借其湾区的优势,就业表现优秀,而吸引到很多顶尖学生入读的例子,USF的申请人不乏来自芝加哥、剑桥、UCLA、UCB、清北C9等等顶尖校的学生。
还有就是生活方面,小城市的生活比较安好,有车的田园隐士可以拥有,大城市则是光怪陆离,但是生活成本则是要高不少了。有些人可能会有特别的偏好,比如我招募过一个美博导师,放弃了芝加哥大学,选择了chapel hill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他就是喜欢小城市那种周末钓个鱼划个船的安逸,而且还可以安安静静地搞研究,总觉得偷了很多时间一样,这也应该是他pick college town的原因吧。
还有就是安全因素需要考虑。所在城市,所在地区的治安情况。比如可以去usnews查看:
https://www.usnews.com/news/best-states/rankings/crime-and-corrections3.综合定位
学校课程设置、项目时长、录取标准、往年录取数据、学费、奖助学金情况、校友资源、就业数据、是否对中国学生友好等因素,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去对比选择。
关于选校怎么最一目了然,建议大家还是不要偷懒,把意向学校做成Excel表是做好的,向以上的几项,大家可以分栏对学校进行批注,并列出有关学校的网址,以及干货信息等连接放入其后。这样一来理清楚之后,你就能分析出学校的优缺,以及和你的适配度。一般我们还是要把院校分成三类:保底的、主申的、冲刺的。这三类学校一般最终学生的去向大概是2:5:3,不过我们通过平台申出去学生,成功去到冲刺校的比例要高一些,约三分之一。是的,彩票校(冲刺校)没有想的那么难,准备往往是实现它的关键。不过我当年帮学弟学妹申请的时候也提醒过他们,冲刺的不是幻想校,一般是你踮起脚去够的学校。
基础工作:成绩准备

GPA
绩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GPA是体现你学术能力的重要依据。虽然每个学校的算法不一样,比如交大是4.3封顶的,浙大是85以上都算4.0,而北大用的最多,算分也最匀称。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你怎么算GPA,填进申请栏和简历里其实学校都不会去看,他们主要是以你寄送的成绩单重新计算,或者是强制你提供WES机构认证的GPA最终成绩。WES认证并非可怕,他会比较公平的把一些专业度弱的课程拉低,比如思修、体育之类的,专业度高课的权重自然会大。
GPA的门槛是有的,比如学校会有3.0以上GPA这个说法,有些学校非常傲娇,对GPA的要求含糊其词,但你一去查数据就会发现他的range是在3.4-3.8,平均是在3.6这样的情况。如果你的成绩3.7+,top30可以冲,你的成绩是3.5这个水平,其实只能中规中矩的申请top50的学校,如果低了,那确实学校只能往后选。建议大家多看几年的数字,如果你的GPA低于这几年数字的最低值,这个学校肯定是不于要想了,除非你有诺奖得主这样咖位的推荐人给你做力推,或者捐了矿。但是GPA确实毕竟是不同学校出的,所以一般美国大学审查时还要去注重。1、该GPA在你本科院系中的排名,2、你GPA的几年内的趋势,3、专业课成绩及其排名。4、你的本科院校
讲那么多主要是方便大家通过这个硬线给自己做一个评估,如果还来得及请千万要保证专业课的GPA尽量刷高。如果GPA低了,重修是没办法覆盖的,适当删课什么的自己得想办法来,最主要的还是在文书中能合理化解释自己的GPA。比如伤病原因,或者是搞crucial的项目耽误了什么的,再或者提供ranking佐证GPA压分等。但是这些都需要有理有据。


语言考试
其实语言也可以选择托福或雅思来考。如果你是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准备,那么直接选择托福,因为第一认可度更高(虽然很多学校也接受雅思),第二是更划算一些。因为托福的94~101分等同于雅思考7,然而很多美国大学是只要求托福在90分以上,而雅思却要求要到7。第三是托福的考核词汇更学术化一点,对后期入学帮助更大。
然而难易对比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其实简单来说托福高分更容易,雅思及格更容易。比如雅思的6.0其实非常好拿,但是要上7则是比较难上的。雅思难在口语和写作,托福难在听力和阅读。所以灵活性的考生可以选择雅思,而磕得好词汇的学霸型考生可以选择托福。不过前提是已经分析了学校对语言成绩的要求,还有过往学生的语言成绩数据。对于大家来说,一看要求,二看自己的诉求,从而选择就可以了。
至于分数,首先被太信学校的冠冕之词,比如哈佛的研究生院表示自己没有最低托福成绩要求。但以教育学院为例,实际录取上最低的不低于104,小分不低于26。还有什么minimum/recommend score,也不是学校说啥你就信啥的。比如MIT表示他们minimum requirement for toefl 是90分,recommend score是100分。但实际录取来讲,工程院逼近110的人太多了,你要是考Minimum就是悲剧群体,只考recommend则是弱势群体。对于语言考试来说尽量争取高,不过也不要太过于花时间去猛刷托福分数,一是到了一个水平刷高不容易,二是做好防被卡,一般到历年录人的平均线左右就可以了,毕竟这只是个门槛,并不是申请考核的重点,节省的时间可以分配到更重要的背景提升上去。
关于准备周期。还需要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决定。由于托福成绩的有效期是两年,所以一般建议大二准备大三考。一般来说,三到六个月的准备时间即可。可能一些人需要考几次才能把分数提到100+,所以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
 第2张图片         (托福每提升一分,所需的小时数参考)
入学考试
一般商学院的学生需要考GMAT, 其他专业学生考GRE。除了申JD要考LSAT,申医学要考USMLE,这部分人很少。所以我重点还是说一下GRE和GMAT。
GRE/GMAT的考试选择
其实有些我们所认知的商科专业,在国外并不是设在商科院的,典型的如经济学,一般在文理院下,再如金工、BA、data science这种学科,很多都是设在工程院下,有些只接受GMAT成绩,即便是两者都接受,考GRE的认可度也可能更高。并且GRE在传统商学院的录取中也日渐重要,有90%的商学院都可以接受GRE成绩。
如果是你所申请的目标项目两个成绩都可以递,那么可以选择考GMAT或GRE,建议从以下几个点来权衡考哪个更划算:


    GRE的难点在词汇量上,GMAT则要求低很多。GMAT难在数学和阅读,对逻辑和语法能力要求高于GRE。GMAT的作文更容易拿分。GRE的适用范围更广。
所以GMAT比较适合:词汇差且没时间准备;作文比较差的。
GRE比较适合:没选定专业的;逻辑和语法比较弱的。
GMAT要求:
好点的美国商学院(top20)一般要求GMAT在700+,但其实GMAT美国商学院是根据区间来的,只要你在这个区间里,就有录取机会,因为院方也会综合去比较你其他的背景。区间和中位数、平均分等,一般官网都有公布。比如我校哥大2019年MBA的录取统计:
 第3张图片 GRE要求:
GRE总分320+算是比较合理的成绩。Verbal,Quantitative和Analytical这三个部分的小分,学校可能有具体要求,一般Q比如168+拿满到170最好,A最好上3.5。另外为了补充背景,GRE subject test可能需要考。一般3种情况:①学校要求或推荐考的(Gre subjec test required/recommended),都要考; ②跨专业必须要考的;③想用GRE subject弥补标化成绩劣势的(虽然作用很小)。
攻坚克难:文书准备
其实考试都不是最难搞的,因为我们中国学生应试能力还是比较强。比较麻烦的还是各项文书,因为他们都是完全Personalised的。文书basic的有Ps/SOP、CV、RL;都是必备的。而艺术设计类的要portfolio of work, 某些社科文科专业需要Writing sample等资料。而且有些学校还有essay需要写。其实这些essay有些是变相考核你的动机,比如哥大。有些则是纯检验性质的,比如芝加哥大学,每年都会出一些thematic的essay来考验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等等。
PS/SOP
对于个人陈述和目的陈述,我们绕不开逃不过,然鹅很多学校都是两种要其一,甚至有些两者都要。但同时也是可塑性非常强的一类文书了。因为通过我们的背景积累,CV、RL其实是基本定型的,而个主观性的文书就是我们着力面非常大的地方。
其实硕士申请说白了要的是SOP,也就是偏表明目的的文书,而不是偏陈述个人的PS。因为纯粹的PS是让招生官充分了解你这个人,包括家庭、教育、经济等情况,已经面对困难,挑战怎么去克服什么的。其实这是美国本科招生比较看重的一个侧向。因为本科生并没有设么专业经历,往往把个人的情况和故事介绍给招生官则是比较合适的。
而研究生的录取就得要求个人非常具备目的性了,然而如果不介绍清楚个人背景,也是说不清楚目的,所以也只能说一切为了purpose这个侧重点。而内容上则必须讲清楚: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和项目,你在这个专业上有什么经历,你将来有什么规划等等。整个逻辑链条是必须很清楚的,而这个选择原因必须是specific(具体)的。比如我讲了我对于MKT的兴趣其实是起源于看到一则杜绝象牙的公益广告,而后来我也通过交换项目接触到了一个推广项目,是制定台湾某茶叶对于大陆游客的宣传计划。之后我通过辅修和实习接触到了更多专业内容,并且学习了分析工具,未来我想更加利用量化工具帮助品牌分析决策,筑造未来更加社会化的智能品牌。而哥大的学术资源正能为我提供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这里放一个斯坦福的SOP大致需要写什么,其实其余院校都类似:


 第4张图片 (SOP的内容说明——斯坦福大学官网)


如果遇到有两个文书都要求的情况,就分开写,按照原本的侧重点去写就行了。即用ps给招生官展示自己的过去,用SOP给招生官描绘自己的未来。我在平台招募留学生导师的时候,都要看他们以前申请时所用的文书,我发现名校录取人的文书的共性就是个性化,你能在每一篇文书中看出一个丰富的个体,并且在其中经历和思索呈现中,受到启发。不过他们的文书能够正中靶心,本质还是因为他们本身经历丰富,就有实打实的干货内容可写,所以背景积累还是非常重要的。
CV/resume
提交CV还是Resume是根据项目要求来的。但是其实两者还是存在一定区别:
CV是对于一个人的学术履历的完整总结,所以篇幅方面可以很长,把自己的研究经历系数道来。并且其不仅可以放学术经历,实习、工作、志愿者、获奖经历等,都可以写。而Resume则是突出个人亮点的,针对的是你所申请的项目和专业,因此Resume更加精简,一般长度比CV要短,需要在一页纸上呈现。因此如果要套磁,也是更适合发过去resume,因为其更精简。CV一般是放入网申系统给招生官查看的。
说说格式,CV排版字号一般大一点,一般用11/12号字,行距也大,为了使观者看着轻松方便,而Resume排版则需紧密,用9到11这样的小字号写。
至于简历的细节怎么去打磨,怎么去突出重点,除了看一般化的总指导,具体case是需要具体分析的,也可以去问问学长学姐,让他们看看你的简历。之前我入驻的平台有一个C9的学生要改简历,他也是申请了不同细分方向的两个专业,因此我们帮他匹配了两个目标专业的不同导师帮他修改。他的简历特点是:冗长,写成了故事会,看似丰富,实则重点完全不突出。而不同专业的两位导师也根据专业特性和侧向,把他“故事”的AB面抓了出来,打磨了两份定向精细的简历。所以简历不仅要每句话都有用,更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才是一份“适宜申请”的好简历。


推荐信
2-3封推荐信是所有学校都要求提交的。建议是不同类型的推荐人能尽量找全。如果是就业方向的硕士,那么可以找2封学术领域的(其中学术领域可以分别找任课老师、实验室导师来写),再找一个来自工业领域的(也就是你实习、工作的上司或老板)。如果是master by research,则最好所有的推荐人都来自学术领域。有些学校会从推荐人的academic/industry的种类来做出明确要求。
不过需要同学注意的是,现如今推荐信提交的方式,和推荐信的变体也越来越多。除开常规的只用提交letter就可以的,还有一些学校会直接让你提交推荐人的名字、title和联系方式,然后学校的AO会自己发一份“推荐链接”给推荐人,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填写之类的。像这种情况是比较麻烦的,需要你提前和推荐人交流好学校可能考核的方面,同时“帮助”推荐人来回忆和你的互动,对你进行比较有利的评价。之前我帮一个师弟申请哥大,他同时也在申请另外一所学校,发给他导师的推荐问卷链接里还有这样一个问题:“wha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at the student take from you ? And reversely, did you gain anything from this student? ”所以有时学校也利用一些tricks来面考察推荐人的资质以及两人互动的真实性。
关于推荐信如何写,其实比如下图斯坦福大学的要求就比较清晰,具体来说,推荐信需要推荐人基于一些具体的方面、特质来对你做客观、真实、且富有细节和说服力的评价。而要做到这些,除了需要推荐人有资质和话语权,更核心的就是推荐人最好是越了解你越好,这样推荐信才会言而有据,不会浮于表面。因为如果只是套路、模板化的推荐信,国外招生官的眼睛可雪亮了,是不会让这些推荐信起到任何作用的。还有比如说the student did well in class, the student is passionate about this field,这种说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放在每一个被推荐人上说都行的通,毫无特色和差异化。


 第5张图片 (斯坦福大学对于推荐信的要求说明)


至于怎么把推荐信写好?
答案就是提供实例和与peers的比较,这两点是很重要的,JHU、Uchi等名校关于RL如何写作的指导中,都有提到这一点。实例的重要性不多说,至于后面这个和peers比较这一点,其实只有该教授给你如下几个级别的评价,这封推荐信才具备效用:
① Very good (well above average)
② Excellent (top 10%)
③ Outstanding (top 5%)
④ The best encountered
其中4是比较难的,而2/3,是我们必须要争取的,1的话是最常见的,效用也不是很突出。注意这里的ranking不止是成绩,更是各方各面你的素质和潜力的评估上。而这样的ranking也需要backed up with原因和依据(这就又回到我们的实例这一点上了)。
至于中国学生的普遍现象,就是自己写然后找教授签字这种,我建议大家是能避免则避免,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尽量跟教授进行良好的沟通。我exchange的时候有一个名教授,可能是被要推荐信要惯了,还自己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表,发给每一个要他推荐信的人,有助于他判断给还是不给、怎么给。类似如下:
 第6张图片  第7张图片 同学们完全可以做这样的一些设问,然后发给熟悉的老师。我当年要推荐信的时候,是完整的写了一个自我介绍,推荐信写作的注意事项等等发给我的推荐人,并且幸运的是,我也和他预约了一个时间专门探讨我推荐信的事情。
如果你能找都一个最ideal的推荐人,那么就更好啦,怎么去找给大家几个建议:
1、保持高绩点、平时和教授的有意深入互动。在寻找推荐人的时候,是必须和他有逻辑清晰的交集的;
2、任课老师需要在他的课堂上表现突出,如果是导师则需申请方向一致;
3、如果找国外教授要多互动,多展示自己,并且也不要死盯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导师,广撒网,多接触,总能找到最合适给自己写推荐信的那位“贵人老师”。
按部就班:网申

所需材料:
学位证/成绩单:需1、中英文对照;2、经教务处密封且盖章的原件;3、根据学校要求做相应认证。(如GPA要求WES认证等,比如哥大对于中国的申请人一律都需要联系CHESICC,根据指导来提交 “Verification Report of China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Academic Transcript”和 “Verification Report of China Higher Education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标化成绩单:TOEFL/GRE/GMAT/LSAT,在申请截止日期前送分,用ETS填写好学校代码就可以送。
财力证明:目前大多数学校都不会在申请的时候要求学生提供了,基本都是录取后申请I20的时候才需要。
文书:鉴于上文已经介绍了,这里就省略了。注意如果需要WS和work portfolio的同学一定要注意文书的大小和长度等要求。
网申的几个tips:
1、给每个申请的学校创立一个单独的文件夹,分别放入申请材料;并创建一个Excel表,记录申请进度等事项。
2、检查格式,此外除非学校明确要求 word 或者指定格式上传文件,建议大家一律按照 PDF 格式上传;
3、文档命名都是需是英文,比如简历CV_MayWang;
4、一些附加信息和非必填信息,还是最好补充上;
5、填邮箱最好用Gmail国外通用邮箱,不要用qq等邮箱接收学校邮件,以免邮件被拦截;
6、Deadline每个学校有差异,有些学校会有轮次和滚动ddl,建议越早申请越好,以防坑满。
7、检查材料和随时跟进申请进度。
门前一步:面试

理工科除PhD和研究导向的项目而外,一般都不需要面试环节。而商科、MBA这种面试就比较常见了。而美国大学的面试主要个目的:一是校验你之前申请材料的真实性;二是选拔。第二种其实到面试环节已经比较低了,除非该学校是比较罕见的差额面试,这种情况就会有超过原定offer数量的很多人进入最终的面试环节,而这些学生可能条件差不多,学校就会通过面试来刷人。
不过比较多的是第一种情况,面试八九不离十就能通过。其实面试就是口语形式的PS和SOP。每年有很多求稳的学生,也在我们平台找到对应学校的导师来帮他们做面辅,做mock。不过也有很多同学是自己准备好的,他们会去看一些常见问题和学姐学长的面经,然后练练口语,模拟对答等。面试其实不难,最重要的还是,别慌,别作,offer就在前面。
写在最后,解答申请的“灵魂拷问”:

我究竟能不能申请到XX学校/Top多少多少的学校?
首先大家在申请之前可能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问题。你可以去看一些机构给的定位,来预估自己的申请结果,但是并不要完全不偏不倚地去靠这个来爬藤,特别是一些双非或者自认为背景存在一定劣势的同学。只要是你的时间足够,能在其他可操作的层面上进行背景提升。我们要做的是停止焦虑和鸡汤,规划和行动才是实际的。
因为不管在好学校的学生,其背景都是积累来的。其中包括搞好绩点,论文,科研项目,参会,暑校,交换,实习,比赛,专利,建立有效人脉等等。没有这些根基,申请会变得很难。再来就是,如果想要非常高效的背景提升,需要这些方面都尽量与国外沾边。比如海外科研,海外交换等等,再如实习上去挨边美国人熟悉的国际层面的公司,是外资big name企业最好,也可以是像腾讯、阿里、百度、华为这样的每个人都thumbs up的企业。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我一个哥大master的同学,她本人是在澳洲3年的本科加速到2年读完,学校在澳洲也不是顶级,但她一直保持高绩点,并申请在美国交换了一个学期,19岁毕业之后,她在当地美资工作了3年,凑巧老板是哥大一项funding的常年捐款人,于是凭着这个推荐人的加持,22岁她就拿着半奖来哥大读研了。还有我从17年就开始负责admitwrite北美留学生导师招聘,也见识到了很多原本本科背景不是那么出色的导师,通过自己的规划和提升,申请到了排名非常前列的美硕项目。其实这也一直是美硕招人的理念: holistic review of one individual.
所以看完这篇文章,大家也应该知道该怎么“下手申请”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独特的申请经历,可能我的经验不一定最适用你,但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在申请前期物尽其用,在申请后期都能取得自己满意的offer。
最近很多同学私信问我申请上的一些问题,这里统一回复下。感谢大家信任!我能回答的尽量都会回答。还有一些其他专业的同学,非常抱歉没办法给你想要的答案,毕竟我不是所有专业都懂。另外我不是随时看知乎,回复总有不及时,建议大家加我入驻的留学平台的客服微信【liuxue265】,他们会给你推荐合适的导师。这些导师都是像我这样的top30甚至常春藤的留学生,很多北美的导师还是我负责招募的,我对他们的能力和责任心都有信心。不管你是什么专业,再复杂的问题基本上都能解决。


准备留学的同学
关注我的专栏,申请硬知识(持续更新中。。)


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告诉YS我爱他 发表于 2020-3-7 14:23:21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申请这条路并不轻松,大部分小伙伴的申请季甚至可以用兵荒马乱来形容,其中的焦虑和艰辛不足与外人道。
但是一朝拿到心仪的offer,就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且经历过申请,确实能让人成长很多,不管是自我管理,逻辑思维还是沟通能力。
同时,作为过来人,我们也希望通过分享些知识经验来帮大家搭建申请知识框架,从而更高效的完成整个进程。按照硕博申请准备过程的思路,我们觉得整个留学申请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分别是:
申请方向确定
背景提升
标准化考试
申请文书撰写
申请辅助材料办理
申请后续准备
以上的六个部分将是我们今后这一年的推送主题。我们会按照时间顺序,在对的时间推送最适合的内容给大家,带领大家从浅入深,从0到1地Setup整个申请流程。
那么展开这些主题之前,本篇文章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下研究生(硕博)申请吧,帮助许多还对留学申请一无所知的小白建立一个基本的认知。
1 . 什么是研究生留学申请?

所谓研究生留学申请,指的是你为了进入海外高校读研究生,根据目标院校及项目的具体要求,提供所需的各种证明及资料,通过各种方式令对方认识你的学术潜力,信任你的品格操守,了解你的教育背景的过程。
多数高校对于国内学生和国际学生的申请过程程序基本相同,但国际学生还需要额外证明自己的语言能力,也就是托福或者雅思成绩。
2 . 申请必须需要做哪些准备

北美研究生申请必须要准备的内容包括:
❶ 首先,作为一个申请必要的条件,你需要证明你已经获得本科学位,或者即将获得本科学位。而且授予你本科学位的学校,需要得到你申请院校的认可。

❷ 其次,你需要有一个还不错的学习成绩。一般来说,美国院校对于中国学生百分制成绩的最基本要求为平均80分以上。

❸ 再次,申请人还需要接受北美研究生入学考试(GRE)考试,或GMAT,LSAT,MCAT等针对特定专业的同级别标准化考试。

❹ 由于以后的学习生活都将是在英语环境下,申请人还需通过参加类似托福或者雅思这样证明英语能力的标准化考试,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英语能力。
3 . 软实力背景的提升

申请者的软实力背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筹码。软实力背景大致包含以下几类:

❶ 科研经历以及发表的文章
❷ 公司实习的经历
❸ 本科期间海外交换经历

❹ 暑期学校/暑期项目的经历
❺ 社团活动以及社会活动
这样,硬性成绩结合软性实力,你才可能在如浩荡过江之鲫的留学大军中脱颖而出,进入你理想的美国名校。
4 . 本科期间准备的步骤

 第15张图片有意申请海外研究生的同学,在本科阶段可以按照下面的节奏来准备:
❶ 大一:在时间分配上重点向学分较重的基础课倾斜,争取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为高GPA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积累社会经验。
❷ 大一暑假:可以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
❸ 大二:可以开始寻求老师或者辅导员帮助,参与一些科研项目,同时留意你所在学校和院系海外交流项目的信息,为下一步申请做好准备。

❹ 大二暑假:在这个暑假,申请海外名校的同学就可以有目的的申请参加国内外知名度比较高的暑期学校课程,并开始集中训练英语水平,为参加标准化考试做准备。
❺ 大三: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考GRE,TOFEL,申请海外暑期实习/实验室项目。
❻ 大三暑假:进行海外暑期实习。
❼ 大四上:海外留学申请阶段,准备各种材料,写文书,提交申请。
❽ 大四下:拿到录取,临行前准备。
小提示:
❶ 本科在读时需要着重注意自己的平时考试成绩,你的课程平均成绩将成为考核你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
❷ 有意申请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需要在本科阶段尽早开始接触科研,一定的科研经历和成果在申请过程中能给你相当大的助力。

❸ 有意申请职业导向的硕士项目的同学,本科期间需要注意积累实习经历,如果能有相应的机会或人脉进入世界著名大公司实习,这段经历能显著提高你的申请竞争力。
好了,由于篇幅有限,以上就是研究生留学申请的全部内容了,之后会给大家分享关于规划和背景提升的内容,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欢迎私信与我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鬃缺吓蹦 发表于 2020-3-7 14:23:59 | 只看该作者
 
Hi,我是Sunny,目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U.S. News 教育学院排名第二)读研,在我大四的时候,我经历了非常惨的申请季,现在写下自己的经历和一些建议,希望对学弟学妹的美研申请有帮助~
花了好几个星期写完了这篇1万+的申请,包括想要美国研究生申请,大学四年的时间线应该是怎样规划的,申请需要准备的内容以及如何准备,像是优秀的cv应该怎么写,最吸引人的文书包括哪些东西,有哪些重点,去哪里找相关资料,一些常见的相关申请建议,以及几个大家申请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的解答。
我和其他同学交流发现,出国留学的人或多或少都被中介坑过,要么是文书模版化,要么是签约后就态度180度大变,不及时回消息,要么是漏申或错申了学校……还有很多七七八八的bug…但大家在刚开始决定申请的时候,由于信息不对称、对美国学校的不了解、对DIY申请缺乏自信,都会选择签约中介。
为了让更多学弟学妹打破信息不对称,我整理了上万字的申请相关干货,在这边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16张图片 做了一张思维导图帮助大家看的更仔细


01我的申请经历

我是大三结束才决定赴美留学的,这已经是非常非常非常晚了,我的是非常规案例,大家感受一下就好,最好不要像我一样那么晚才开始准备


大三到大四的暑假我还有一堆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所以托福和GRE考试+刷分我都是在大四上完成的。


同时由于我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因,我大四上在学校同时还上着10门课+写毕业论文初稿。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自己应付不过来,所以签了中介。


但签了中介的前后态度变化很大,而且中介要求我自己写文书初稿,并且建议我多补点实习,所以在我本来就亚历山大的大四上,我还写着10所学校的文书,去语培机构做实习,带了一个高中生团到美国进行10天的深度学习。


又因为中介的文书老师对我的文书提不出很多修改意见,基本上都只是改了几处语法错误,没有在文章逻辑和结构上给出建设性意见,所以最终我的文书也是全程自己写+请求学院的外教帮我改的。


所以总结一下,我的大四上:10门课+毕业论文初稿+刷托福+刷GRE+写10所学校文书+补实习+带高中游学团赴美。硬核大四上学期!而我花了6w签的中介,由于文书基本上都是我自己搞定的,中介提供的服务就是选校+网申。
 第17张图片 放一张我和我的小伙伴在校园
02大学四年时间线

前面我已经提到,不建议大家像我一样这么晚才着手准备出国,会把自己累死,而且心态会崩,我一度觉得大四上的最后一个月我坚持不下去甚至产生了心理问题。
如果你有赴美留学的打算,一定是越早准备越有利!!!那么大学四年应该怎么安排来为美研留学做准备呢?


大一:不断探索与尝试,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
大一的时候,趁着年轻时候的满腔热情,撒开了去尝试各种社团、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会、实习、不一样的课程吧!找到自己的热情和兴趣所在,真的要靠不停的尝试才能实现。
很多人在选择专业或者找工作的时候抱怨不知道自己的热情、兴趣、特长在哪个领域,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在随波逐流,从来没有踏出舒适圈去尝试不同的领域!


大二:托福学习和备考;实习
大二的时候,如果觉得想尝试的领域还没有尝试完,当然可以大胆地继续去尝试,年轻的时候试错成本低!
这个时候,如果有合适的实习,强烈建议大家去实习,一方面丰富简历,另一方面实习进入真实的社会,会让你更清楚自己未来到底是否想从事这个行业和这个领域。
纯凭自己想象的行业就业情况和实习体会到的往往会很不一样,通过一段几个月的实习经历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or排除掉自己不喜欢的领域,都是很值得的!
对于英语水平不是特别好的同学,大二下可以开始着手准备托福的学习和备考了,这样到大三考试的时候压力不会那么大。(PS: 把托福留到大三再考是因为托福成绩有效期只有2年,大二考的话有可能在申请的时候托福成绩已经过期啦~但如果你想在大三的时候申请交换或者暑期学校,那还是需要在大二的时候把托福成绩考出来哦~)


大三:考托福、GRE/GMAT;实习;交换或暑校
大三的时候需要把考托福和GRE/GMAT提上日程啦~因为大部分人第一次是没有考出满意的分数的,所以给自己预留2-3次考试刷分的时间会比较好。
现在的一个好消息是,托福支持拼分啦,也就是可以把几次托福考试里单项最高的成绩拼到一起上交给学校。举个例子:
第一次托福分数:R:24 L:24 S:22 W:26 总分:96
第二次托福分数:R:26 L:20 S:24 W:24 总分:94
拼分后: R:26 L:24 S:24 W:26 总分:100
GRE考试主要就是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推荐下载app:“再要你命3000”,可以随时随地在等车、等饭、等电梯、排队、上厕所的时候见缝插针地拿app刷单词。
同时,GRE是有题库的,多刷题是真的会在考试的时候做到原题的!背完两轮“再要你命3000”之后可以一边做题一边刷单词,在题目中记住单词印象会更深刻。


实习当然是另一个不可以松懈的部分,在大三的实习,最好已经能是和你想申请和想从业的领域相关的了,这样在申请的时候会是很大的加分项。
大三可以选择一学期到国外高校进行交流交换,往往学分是可以转回自己学校的,而且如果有合作项目,学费也可以只交自己学校的,比交国外学校的学费不知道便宜了多少倍!!!
如何找靠谱的交换资源呢?
(1)学校的国际交流处官网:
每个学校应该都会有自己的国际交流处官方网站,上面可以搜索到与自己学校合作的国外院校的信息。这种情况下申请并通过的同学,往往是可以只支付国内学校的学费就能去国外读书的,而且学分可以转换回自己国内学校。
以厦门大学为例,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网站上,在“合作交流”这一栏下面,列出了各大合作院校的信息和项目,大家可以自行搜索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申请。在一些学院的官网上,也可能会有类似“国际交流”这样的一栏,大家可以多看看自己学校和学院的官方网站,都是宝贝哦!


 第18张图片

(2)在目标院校的官网搜索
盯着自己的Dream school官网,看是否有放出summer school项目的申请通知;或者自己想去的学院里某一个感兴趣的教授是否有放出招募暑期RA(research assistant)的通知


大四:准备简历、推荐信、文书、网申
其实在大三下和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就应该着手准备简历和推荐信啦,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往往忙于实习,但也可以在周末的时候构思一下文书的思路,打打草稿。等到大四开学之后,开始主攻文书,以及填写online application。具体怎么准备见下文详细介绍。


03美国研究生申请需要准备的内容

一、GPA
GPA的全称是grade point average,也就是你的平均成绩。美国GPA是4分制的,大家需要自行转换GPA。
从申请的角度看,GPA当然是越高越好!申请美国藤校的学生GPA3.9+的比比皆是,都是大神~但是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虽然GPA是平均成绩,但不能够对任何一门课的成绩掉以轻心,因为最终完整的成绩单是要寄给美国的学校的,每一门课的分数都一览无遗!
所以,建议大家从大一开始就认真复习认真考试,保持高GPA。我见过太多人在大一大二荒废了学业,大三大四发现怎么拼命想拉高GPA都很困难了。
另外,有一些学院和项目会要求对你的成绩进行认证。一般都会选WES(World Education Services)这家官方机构。这项工作是要单独收费的。
WES认证分两步,先是中国的教育部审核你的成绩单是否属实,教育部会发邮件给你学校教务处和国际处的老师,让她们进行审查(所以这时候大家千万别耍小聪明,找教秘隐藏选修课成绩,在认证成绩的时候都会被查出来不合格的),国内审查完之后发到国外WES去,进行进一步的认证,最终会出一个新的GPA。WES认证后有些人GPA会变高,也有些人会变低。
我是从3.74变到了3.85,因为我的专业课成绩高,拉分的是马原毛概这些课,我都只有3.0或者3.3的绩点,而它们的学分又巨高,所以很拉我的GPA。WES会把这些与专业无关的课程学分都降为1分,所以我的GPA自然就高啦~对于那些靠选修课和思政课拉分的同学,你们WES后的GPA就有可能会降低啦。


二、语言成绩
语言成绩分两类,一类是托福(或者雅思),是所有中国学生都需要递交的(除非你在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等地区上本科,接受了四年的英语教学)。托福的建议考试时间前面已经有介绍了,做研究生申请用的分数,建议在大三之后考,因为只有两年有效期。
更多托福备考的干货分享可以看我的上一篇回答
托福写作应该怎么提高呢?另一类是GRE/GMAT/LSAT,是根据你申请的学科不同选择不同的考试的。一般来说,理工科和文科社科(比如教育学)会考GRE,商科会考GMAT,法学会考LSAT。
当然不同的program可能会有例外,比如有些商科项目是要求考GRE的。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在备考之前先仔细查看想申请的学校官网的要求。


三、CV
CV是(Curriculum Vitae)的简写,也就是个人简历。简历是用来介绍你的基本情况、科研能力、实习经历、课外活动和其他经历的。我在这边简单介绍一下几个部分可以写什么:
1.基本情况:学校、专业、GPA/ WES GPA、与所申请项目相关的课程(针对跨专业申请的同学、获奖情况(挑几个最NB的写就行,标明能得这个奖的人的百分比,比如,我拿了国家奖学金, 在简历里的呈现就是:National Scholarship 1%)
2.科研能力(optional):科研这一块可以包含在上面的基本情况板块里,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有科研经历,如果有,一定要把和申请项目相关的经历筛选一下,放进简历里,突出你在科研经历里获得的能力,以及最后取得的成就(比如发表在什么期刊上,注意翻译一定要正确)
3.实习经历:实习经历和科研经历都是研究生申请中招生官非常看重的部分。如果说没有科研经历是可以接受的,没有实习经历是一定不能接受的!
如果没有的话快去补实习吧,还记得我前面分享的嘛?我大四上都忙成狗了,还在补实习。在实习经历的描述中,要善于运用数字和百分比,来表现你在实习中取得的成就;还要善于运用合适的动词,来表达自己通过实习而形成的能力。(我有一份简历英文动词大全,可以加我微信领取)
4.课外活动:这一板块可以写学生会经历、社团活动、志愿者经历等等。不要简单地做经历堆砌,根据和申请项目的相关性,进行经历的筛选,在表达时同样要注意运用数字和适当的动词来展现你经历的背后获得的能力和领导力(这一块常和leadership挂钩)。
5.其他:一些补充信息,如果篇幅不够可以不写。包括:兴趣爱好、语言能力(e.g. Chinese(native), English(fluent), Japanese(elementary))等


针对CV总体的几点建议:
1.长度:CV篇幅不宜过长,控制在一页以内,所有经历都选择和申请项目相关的,其他无关的经历哪怕再fancy也不要占空间(人森要学会断舍离呐~)
2.风格:CV风格不宜过于花哨,不要去网上下载花里胡哨的模板,直接用word黑白即可
3.素材库:在最开始的时候,可以用一个word文档把自己大学开始的所有经历和获奖情况一条一条写下来,在完成这个pool的时候可以把大大小小你能想起来的经历都写上去。
写完之后,在这份文档的基础上开始筛减经历,先把一些绝对不会用到的无关经历删掉。在确定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后,polish所有经历的语言表达,得到的文档是一行行已经定稿的经历。这样的文档非常适合想同时申请不同项目的同学,因为针对不同的项目,要写进CV里的经历是不一样的,而在写不同项目的CV的时候,只需要在前面这份文档里挑选,复制粘贴即可
4.语言:CV的语言不要掉以轻心,尤其是动词的选择和时态的统一,  一眼扫下去如果都是同一个动词“do”或者“make”是很糟糕的;时态一会儿过去时一会儿现在时也是很糟糕的
5.格式:在内容都完成之后,从头到尾扫一遍格式,包括字体、字号、标点符号等等(细节决定成败)
6.PS/SOP
PS(Personal Statement)和SOP(Statement of Purpose),就是我们俗称的“文书”, 是所有材料中的重中之重。文书是招生官了解你的最佳渠道,包括你的经历、感悟和活生生的人。PS和SOP我个人觉得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只是不同的学校叫法不同,字数要求不同,写起来套路是一样的。


四、文书
那么文书的套路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文书思路按以下3点来写,我将以申请英语教育举例。
    我为什么开始对这个领域感兴趣?
一般在开头就会开门见山地标明自己对这个项目/领域的兴趣,并阐述原因,往往会结合自己的背景、讲述一个故事。故事一定要合理、与申请项目相关,不要讲述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经历or心路历程,nobody cares。并且,开头这个故事不要花长篇大论去写,写得精简一些,不要超过页面的1/3.
e.g. 我作为本科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家被亲戚要求辅导表弟表妹英语。在一次辅导表弟英语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别人英语很难,让我意识到“学英语”和“教英语”是两码事儿,并且激发了我对教英语的兴趣。


 第19张图片 (此截图为我真实申请的文书片段,请勿二用)


2.我为了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申请这个领域的研究生做了哪些准备?
这部分是文书的主体,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这一部分会分成两个小部分:学术方面&实践方面。
学术方面:可以写学过哪些相关的课程、做过哪些相关的科研项目、去过哪个国外的学校做过暑期科研助教(RA)等等
e.g. 我在申请中提到了我上过的几门相关的课程: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Modern Linguistics, English Lexicology. 提到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案例、以及一些理论知识。
Modern Linguistics enabled me to get acquainted with the fields of phonetics, semantics, pragmatics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articularly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which I found was very helpful for English teaching.
实践方面:相关的实习经历、志愿者经历等等。在这部分里面,不要只是像记流水账一样描述经历,一定要指出在这段经历中你的收获和感悟。可以是写经历中的一个具体的片段(一件小事)让你学会了什么相关技能,可以是让你领悟到某某能力/态度在这个领域的重要性,或者你通过这件事情意识到自己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撑等等。
e.g. 我在申请中写了自己在语言培训机构实习教托福雅思的经历、以及家教兼职教小朋友英语的经历,其中都具体描述了一件事情,囊括了教发音、语法、写作的不同方向,也具体量化了教学成果,比如学生提高了多少分数。最后我的感悟是,自己缺少teaching methodology的专业支撑,然后过渡到下一part。


3.我为什么想申请这所学校的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的学习对实现我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有什么作用?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文书的ending part了。这部分需要仔细研究你所申请的学校学院项目官网,结合官网对项目的介绍,表达你和这个项目的match程度,以及这个项目的哪些配置对实现你的目标是有帮助的。比如:项目中的某某课程能够弥补你理论的空白;项目自带的实习能够帮助你培养哪些技能、了解在美国这个领域的职场文化;学校的教授资源、实验室资源、其他资源对你的潜在帮助等等。


 第20张图片 (此截图为我真实申请的文书片段,请勿二用)




文书写作的几点建议:
    真实:文书中的经历一定要真实,哪怕不是名企的实习,你也可以通过一件小事,把一份普通的实习写得有意义,写得和申请项目很match。不是越fancy的经历越吸引人,真实永远是第一要义。精简:文书内容一定要和申请项目相关,不要浪费时间和篇幅赘述CV里已经有的内容。文书的篇幅是有限的,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要求,但一般都在12号字、双倍行距、2-3页的范围内。逻辑:英文写作的逻辑往往是大多数中国学生的弱点。很多人在写文书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写成流水账,并且会有前后内容不连贯的情况。英文写作一定是一层一层环环相扣,有因果、转折、递进等关系的。在文书中,每一句话都需要有存在的原因。语法和用词:文书的基本要求是语法正确、用词准确、格式无误(包括标点符号、字体、字号、行间距等等)。这些都不难,细心即可,需要静下心来从头到尾好好研读自己的文书,进行proofread。
传统中介很大的一个弊端,就是文书造假和模板化。
由于传统中介签约学生量很大、文书老师的水平跟不上客户需求,往往会出现机构实习生在幕后写文书,套用模板,语法错误一大堆等等情况,如果学生完全不看自己的文书,这样的文书递交给学校,一定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希望各位学弟学妹都能对自己的文书上点心!!!这是最重要的申请材料了!千万不要自己一遍都没看过就递交了!!!


五、推荐信
一般来说,大多数学校会要求递交3封推荐信(也有学校仅要求2封)。3封推荐信需要包含学术和实践两方面内容。
因此,你本专业的老师一封、实习的直属leader一封是必备,另一封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调整,可以是暑期交流项目的外国教授的推荐信(强烈推荐!),也可以是另一个实习或者活动的leader。
如果是国内院校,大多数老师会要求你自己先写一份推荐信初稿,老师看了之后提一些修改意见,然后签名,往往递交推荐信也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如果是国外院校,老师都会自行撰写推荐信并提交,学生从头至尾不会知道老师的推荐信里写了什么内容。
假如你有机会到国外进行暑期交流或者做科研助理,那么尽力和教授多交流、多去Office Hour混脸熟、争取让教授帮忙写一封推荐信,这样拥有国外教授的推荐信是非常加分的。
至于实习的推荐信,各行各业有不同的情况,有的leader会自己写,有的leader是需要你写好然后由ta来签字。总的来说,好好表现,给leader留下一个好印象,争取一封好的推荐信一定是没错的。
几点建议:
1.教授对你的熟悉程度比教授的title重要
举个例子,一位大牛教授A根本不认识你,给你写了一封模板化的推荐信;一位助理教授B,你上过ta好几门课,ta对你的学业表现了如指掌,给你写的推荐信里道出了你具体的闪光点和你的进步。这样的情况下,B的推荐信会比A的推荐信有价值得多。因此,不要一味追求教授的头衔。
2.提前和推荐人做充分的沟通
在大三下学期刚开学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联系心仪的推荐人,了解他们的推荐意向了。征得同意后,需要和推荐人深度聊一聊你想申请的专业、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你希望在推荐信中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这样有助于推荐人对你有更立体的了解,并且在推荐信中把你描述地与项目更match。注意,这不是在造假。推荐人对你的了解可能是不同方面的,但需要写进推荐信里的,是和项目相关的。比如,你要申请的是英语语言教学,倘若推荐人写的是你数学很好、你助人为乐,这些对申请是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的。
但倘若推荐人写的是你教学法的课上表现如何优异,并能学以致用,这就是match项目的。这一切的基础,是提前和推荐人做了沟通,让推荐人知道你的申请计划。
3.及时和推荐人确认进度。有的推荐人会很忙,可能你们在邮件沟通过程中,对方很久才会回复一次,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提前联系推荐人帮忙提交推荐信,千万不要在材料递交DDL前两天才和推荐人联系,有可能等推荐人看见你的消息,截止时间已经过了,这样推荐信就没有递交成功。


六、背景提升
背景提升的准备工作越早开始越好,不要浪费任何一个寒暑假。一般来说,常见的背景提升有以下几类:
1.实习:尽早开始,等到大三暑假补实习就太晚了!尽早开始实习不仅是给自己争取足够的时间做背景提升,更是为自己争取时间,去尝试不同的实习,了解不同的领域,从而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
2.科研/暑研项目:学校里的大创小创科研项目我就不多说了。暑期在国外的暑研项目是要提前申请的,有点类似于研究生的正式申请,需要提交简历、推荐信、文书、语言成绩等等。暑研项目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做RA期间表现好的话,可以拿到教授的推荐信,这是非常有分量的,会成为申请的加分项。
3.交流交换项目:包括一学期/一年的国际/港澳台学校交换项目,也包括暑期6周或8周的交换项目。总得来说,有成绩单的、能转换学分的都是值得去的。
一方面,能证明你的语言功底、在异国他乡生活学习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你在交流交换的过程中,可以先感受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喜欢国外的生活,以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方式先做尝试。
这里我需要提一下,为期10天或者半个月的访学项目就不要参加了,没有特别大的用处,几乎都是参观一下学校,听的课和讲座都不是正儿八经名校的教授来上的,几乎都是交智商税的项目。有的项目宣传中会说,能拿名校教授推荐信,到头来都是打水漂,撑死就是办这个游学项目的筹委会给一封模板化的推荐信,证明你参加了这个活动而已。
国外的教授对于给推荐信这件事情是很谨慎的,一定是对你有所了解才会给你写的(所以对于出国交换/做RA的同学来说,和教授多交流、混脸熟、搞好关系才能拿到推荐信呀,不要因为害羞浪费了那么好的机会)。


七、面试
不是所有的申请都会有面试这一环节,我就只有在申请南加大的项目的时候有面试,面试的形式比较像托福口语考试,是进入一个网页,里面有准备好的题目,要求我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作答(录视频)。
我也有哈佛教育学院的朋友经历过面试,形式是招生官和她同时在线“聊天”,聊的内容很轻松,和申请没有太大关系,聊了聊喜欢看什么书、波士顿的天气等等,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托福口语分数没有很高,通过面试来考察口语能力,并不是考察项目相关的经历。当然其他更严肃正经的面试也会有,不同的学校和项目要求会不同,需要认真查看官网的项目描述。


04申请相关建议

一、清楚自己为什么想出国留学
这是最底层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需要你自己想清楚的问题。
我见到太多同学是随波逐流出国念书的。他们觉得能申请到美国名校读书是件很值得骄傲和炫耀的事情,仅此而已。
而往往他们在美国的学习生活并不快乐,学习压力大,毕业后就业压力大,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时常觉得迷茫,或者觉得现实和期待过于不相符。
几点建议:
1.想清楚自己为什么想出国以及未来是否想回国:是为了镀金?是为了拿一个美国名校研究生学历回国更好找工作?是为了留在美国就业先去读研做跳板?还是为了有更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资源?
想清楚这些问题,一来可以帮助你决定是否要到美国留学;二来可以在择校的时候帮助你判断,你是想选学校综排高的,还是专业排名高的,还是认准大牛导师去的。前面的问题答案不同,择校标准是不同的。
2.弄明白自己的passion和interest到底在哪里:很多人都不喜欢自己读的项目/专业/领域,因为自己之前对这个领域了解很少,或者是对自己喜欢什么一无所知。这种情况在国内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不在少数。
解决办法就是:多尝试、多实习!把你想做的事情都做一遍,在实践的摸爬滚打中看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个领域,喜不喜欢这样的工作。幸运的人可能在几次尝试后就找到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喜欢的领域了。但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幸运。不过往好了想,就算没有找到喜欢的领域,至少在尝试的过程中,也排除了一些不喜欢的领域呀~想清楚这个问题,找到自己的passion,对于项目的选择很有帮助。
3.清楚自己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毕竟赴美留学是一件成本比较高的事情,明白毕业之后你要达到什么短期目标、工作几年几十年后自己有什么长远的目标,这对你的项目选择、项目申请、正式入学就读研究生生活都有很强大的指导意义。不过不要担心,目标是动态可变的,怕的是完全没有目标,盲目地赴美留学。


二、申请尽早规划
文章最开头我有提到,像我这样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如果你已经决定赴美留学,那么请一定尽早开始规划你的申请进度!本文第一部分的时间线可以作为参考。尽早开始规划申请有以下几点好处:
(1)减轻备考压力:把托福和GRE/GMAT等考试在申请季之前完成,可以大大地减轻备考压力,有助于在语言考试中更好地发挥。
(2)充分时间进行背景提升:越早开始准备申请,越有时间可以去做交流交换、做科研助理等等背景提升,让申请材料更有厚度。
(3)充分时间认识自我:越早开始申请,越有时间做很多不同的实习进行尝试,从中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喜欢的领域到底是哪一个,这样有时间可以对申请的方向进行调整,做不同的准备。


三、内容真实
真实是第一要义,这个我在前面文书部分有提及。不仅仅是文书,GPA等一切申请材料,都应该以真实为前提。有一些中介可能会为了提高申请成功概率,编造故事、捏造事实、在申请材料上做手脚(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这是有很大风险的,一旦被招生委员会发现,是会被取消审核资格的。之前有一个本科申请的故事刷屏了朋友圈:
一位中国学生在本科申请材料中编造了母亲去世的故事,感动了招生官,拿到了宾大沃顿商学院的offer。在招生办打电话给学生通知录取结果的时候,是妈妈接的电话,谎言当场被拆穿,于是到手的offer被取消了。
所以呀,大家在申请过程中要确保内容的真实哦~


四、文书个性化
我不建议文书去找模板套,这是大部分传统中介的做法。招生官在申请季看成千上万篇文书,看到套模板的文书马上就能感觉到了,而美国人对plagiarism是很严肃的,招生官立刻就会对你的文书产生坏印象。
文书要展示自己的特点,自己独特的经历。
最理想的情况,是请已经在你想申请的项目中就读的学长姐,或者已经在你想申请的领域毕业就业的学长姐来帮你修改文书,原因如下:
    他们经历过和你一样的申请季,知道哪些材料和内容是必备的他们已经在项目中就读,知道该项目看重学生的哪些能力和观点,因此可以在文书中着重体现,使得文书更match你想申请的项目他们对这个项目和领域有更多的了解,和他们交流,能减少信息不对称,更好地了解你想申请的项目和领域


05 FAQ(常见问题)

一、美国TOP30的学校对托福有哪些要求?
一般来说,100分要打底,实际上普遍105+是保底分数,能往110+冲刺是最好的。毕竟申请藤校的竞争者,托福115+一抓一大把。
不过托福未满100分也不是说就和藤校绝缘了。我申请的那年,帮一个化学化工的好朋友修改文书,最后她以不到100分的托福进了哥大,所以说文书还是最重要哒~


二、是否建议Gap Year?
这个问题要分情况讨论。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有热情的方向,想要gap year做更多的实习、志愿活动等等,更好地认识自己,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读什么专业,那么gap year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果你只是盲目觉得gap year很酷,或者觉得想多留一年来做申请准备,好让申请季变得轻松一些,那我觉得这一年gap year就比较浪费时间。年轻的时候试错成本低,要好好利用年轻时候的时间,去多尝试,不要给未来留遗憾。
如果你选择了gap year,就让这一年活得精彩一些,能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世界有更开阔的了解。


三、双非学校(非211、非985)能否上TOP30学校/常青藤学校?
当然是有机会的啦!申请审核第一轮会看GPA和标化成绩,通过最低要求之后都会进入第二轮材料审核以及面试(optional)。
其实对于美国人来说,除了清北人浙复交这样的名校他们是知道的,别的一些不太有名的211、985高校他们也是没听过的,就像中国人也只听过哈佛MIT斯坦福哥大宾大等几所名校,对其他好学校也不知道一样。(比如你知道达特茅斯学院也是藤校之一吗?)
所以双非学校千万别自卑!只要你的GPA、标化成绩过关(当然越高越好),文书出彩,经历和申请的program足够match,好offer会砸向你哒!!!
我之前文中提到的各种资料,如果想要的话都可以直接加我微信问我要,都能免费给你哒!当然申请过程中如果问题想要询问我,也欢迎询问我,可以加我微信(ID:sunnywang0501),希望大家都申请顺利!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一些general的美国研究生申请经验。但是申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背景、想申请的学校/项目做综合评估和判断。希望大家都能申请成功,拿到自己满意的offer!
 第21张图片 放上宾大校园美景祝大家申请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紫金叶 发表于 2020-3-7 14:24:32 | 只看该作者
 
    背景准备
    GPA
也叫平均学分绩点,即你在校的学习成绩(百分制)经过换算得到。国内一些大学其实也会帮学生算GPA,不过不同学校换算方法不太一样。比如北大的算法是:
90=4.0,85=3.7,82=3.3,78=3.0,75=2.7,72=2.3,69=2.0,66=1.7,63=1.3,60=1.0,<60=0.0
北大算法是使用最普遍的算法,除此之外还有浙大算法、交大算法等。但是有的学校并不会帮学生算GPA,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算。自己算的目的是为了在选校选专业的时候心中有数,能和学校的要求作对比,方便确定学校档次。学校的官网一般都会告知该项目GPA的要求或者往年录取的平均GPA是多少,比如我们要申请UCLA的  Computer Science,那么在该项目的网页下可以找到:


 第28张图片





实际上最终递交材料的时候,GPA还需要通过第三方机构认证,比如WES(World Education Service)、ECE(Educational Credential Educators)。其中使用比较多的是WES,大家可以看看它的换算标准:
A=4.00; A-=3.67; B+=3.33; B=3.00; B-=2.67; C+=2.33; C=2.00; C-=1.67; D= 1.00; F=0.
满分 4.0。85分A,84-75算B,74-60算 C,60以下算D。

美国大学会对专业课成绩更加关注,认证的时候,非专业课的权重会降低,比如体育1学分当做0。所以同学们专业课最多的大二大三的GPA一定不能拖后腿,否则就可能是硬伤了。

TOEFL or IELTS
申请美国大学一般都是考TOEFL,一些大学也接收IELTS。对于美本的学生来说,语言成绩是可以waive掉的,但对于国内本科的学生来说是必须的。我们一般建议申请美国的同学考TOEFL,主要是作为研究生申请者,TOEFL更偏向于学术的特点(词汇量和难度都要比IELTS高)对大家未来的帮助更大。另外一点是在高分段,其实TOEFL更容易一些,IELTS是属于那种上手容易,高分难。而且美国大学对两者的要求上,也可也看出TOEFL会更有利。还是以UCLA为例,国际生申请IELTS最低要求是7.0,而TOEFL网考的最低要求是87。


 第29张图片

ULCA还对托福的小分做了要求。
87其实是一个很低的要求,但UCLA显然不是87就能搞定的。往往申请排名前50的的大学TOEFL我们都建议最低100。还有一些学校,比如普林斯顿,会直接告知没有最低TOEFL要求(但口语不能低于28)。所以很多时候官网的信息并不能直接拿来参考,而是要去判断。除了要求的部分,你也可以再官网上查到相关的statistics,你可以在FAQ或者student  profile里面可以找到。
对于学校官网给出的最低标准,每个学校的实际态度也是不太一样的。有的学校比较严格,到线才行,有的学校低一点也无所谓。比如哥大有些项目你TOEFL还是能上,但同为常春藤的杜克不上100根本不行。
另外现在也有很多大学接受TOEFL拼分(本科申请如麻省理工、维克森林大学、纽约大学等,硕士一般是研究生院的特别要求,比如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研究生院)。什么是TOEFL拼分呢?大家知道TOEFL成绩的有效期是两年,拼分就是你可以把你过去两年中参加的TOEFL考试的单项得分最高的组合起来递交。是不是感觉很不错,不过经验告诉我们,其实这个拼分和你最近一次考的TOEFL成绩偏差很小,大概也就3-4分的样子。
在准备TOEFL上,越早越好,因为语言上的东西需要积累。我们的建议是大二集中准备大三考。

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GRE是美国研究生比较普遍的入学考试,无论是美国学生还是国际学生都要考,除了商学院和法学院的申请者。商学院和法学院分别有其专门的入学考试,其中读商科要考GMAT,而读法学相关要考LSAT(只是JD学位需要考LSAT,LLM是不需要的)。现在也有一些商科专业接收GRE,但整体来说相当少。
GRE除了总分的要求,其Verbal,Quantitative和Analytical writing都有各自具体的要求,有些学校会直接在官网上po出往年的数据,有些则不会。一般来说,申请比较好的学校,Q部分应该达到168甚至170,AW最好是3以上。
相对于GRE,GMAT在录取的时候非常灵活,常常是在一个比较大的区间内都有机会,比如600-790之间。但申请比较好的商学院,我们的建议是700+,顶级商学院要求会更高。

LSAT作为法学院的入学考试,其实大部分同学了解的不多(毕竟出国学法的同学不多)。需要了解的是,LSAT可以重复参加,近年LSAT在法学院录取时的权重一直在降低,而且每考一次LSAT,LSAT成绩的权重就会下降。所以建议准备好再去考。现在也逐渐有很多法学院更愿意接收GRE成绩,至于具体的要求,大家可以自己去查看。

至于送分,我认为是分数够了就可以送,时间节点无论申请前还是申请后,只要是在DDL之前。由于ETS可能会比较慢的缘故,我建议最晚也要再DDL前一个月。

二、选校选专业
选校和文书是DIY申请中的两大难点。选校选专业不但涉及到对学校和项目的了解,也需要对自我剖析,挖掘自身真正的追求是什么,以此才能做到你和学校以及专业互相match。
对于DIY者而言,选校选专业需要了解的相关学校、专业信息,一般都来自网络各个平台,比如知乎豆瓣太傻寄托等。但这些前人发表的观点,大多都比较零碎,没有系统化地整理,需要你自己去理解和整理。从碎片化信息中整理出有效信息,其实考验的就是分析总结能力。另外搜索能力也很重要,很多同学喜欢在知乎提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其实那些问题网络上到处都是,但他们就不愿意自己动手去搜索。而搜索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也总有人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以才会有大批的人宁愿去找中介也不会尝试DIY的情况。
另外虽然我们常说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但其实也不太对。很多同学临到申请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有的目标和规划又太过脱离现实。他们想要跳出这个框架非常难,所以如果有一个有经验的前辈帮助他理顺思路,帮助也会非常大。
中介还是DIY?
这个问题其实都完全可以长篇大论了。我简单讲一讲。DIY适合这样的学生:
    背景条件好有时间有精力规划能力和执行力强英语好(尤其是写作能力)
也即是说DIY适合那些能力强,有富裕时间,英语好的同学。否则强行DIY很可能会陷入手忙脚乱的情况。
很显然优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刚好都满足这几点的同学更是少之又少,即便都满足,一个申请季下来毫无疑问会耗费很多精力。对于那些临到申请还希望提升语言成绩,丰富背景的同学来说,DIY很难处理得好。
但中介情况复杂,大家对此都比较陌生。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找那种全包型的中介,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全包型。首先中介很难处理高端申请,也就是美国top30这种。他们从发展起来开始主要业务就是做代理,和国外的院校合作,把学生送到合作院校再从学生学费中获得返佣。至于真正的申请业务,其实相当不专业。最大的问题就是申请顾问的专业度,这些顾问基本上都是没有留学经历,即便有也是极少数,而且收费极高。说到价格,中介申请费用,以美国为例,4w是起步价。价高的原因是成本高,传统的中介都是以实体店的形式存在,加上每年需要投入巨额营销费用,成本高昂,最终都转嫁到了学生身上。这个价格本身是不合理的,因为它的成本并没有花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但很多同学和家长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价高服务才好,其实中介恰好利用了这个心理。
另外中介还有不透明、服务态度的转变等问题,其实都是跟其模式有很大关系,包括后来的咨询机构,其实也是模式问题。咨询机构的咨询师培养成本太大,导致优秀的咨询师成为稀缺资源,机构内咨询师水平和收入都非常极端化。因此学生大概率碰到的都是初级的咨询师。当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更贴近学生的半DIY模式。
拿我们admitwrite来说,我们是继咨询机构后另行开辟的线上半DIY模式,算是这个模式的先行者。所谓的半DIY,其实就是DIY+专业辅助。算是对中介以及咨询机构的一种升级。学生可以全程掌控和参与自己的申请,而我们平台则为学生提供最专业的服务。为了保证专业度,我们的导师基本上来自美国top30、英国G5的名校,而且规定“同专业匹配”,即给学生匹配和其目标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的导师。为了避免导师精力过于分散,我们采用“4V1”模式,即4个导师负责1个学生,每个导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申请。作为一个线上平台,我们没有实体店成本,更加依赖口碑传播,因此成本比传统中介低很多(我们大部分投入都集中在提升服务质量上),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以价格优势获得更强的竞争力,所以像美国研究生申请这块,价格也只有传统中介的一半。


当然,不管是DIY还是找机构,自己最好还是要清楚选校选专业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前期定位
前期定位肯定是先看排名,划分大致的区间。但是也不要迷信排名,无论是US.News还是QS还是ARWU,这些排名侧重点都不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对自己的规划越清楚,选校选专业也就更容易。比如你毕业后就打算回国发展,那么选择一个综排好一些,在国内名气大一些的学校更好。
一般我们申请美国大学都是看US.News排名,研究生申请更多看专业排名。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UC  Berkeley,UC  Berkeley综合排名偏低,主要就是因为其本身是公立学校,导致本科一般,而US.News综合排名是本科排名,指标明显对私立学校更有利(UC  Berkeley厉害在研究生教育,很多领域都是世界前5)。较小区间内的大学排名高低其实无所谓,学校实力不会相差很大。比如top20的大学,大多数都差不多,不用太在意。也有一些学校因为不认可US.News排名很低,但并不代表其实力很差,比如里德学院,排名80多,但在文理学院真实实力应该是前十。



2、专业项目情况
一个专业具体怎么样,只是看官网是不够的。因为我们需要很多细节性的答案,比如这个专业的授课老师水平(需要主观评价)、教授风格、就业出路等,之所以在知乎上会有那么多人问在某个学校某个专业就读怎么样,其实就体现出大家很需要这方面的真实的就读体验。这些信息你可以在网络论坛中去找,从只言片语中去得出自己的结论。也可以直接找留学生前辈询问,比如我们这种留学生作为申请导师的留学平台。比如你要申芝加哥大学的MSFM,那么这个项目具体如何,就可以直接让导师帮你解答。这些第一手的信息都是选校选专业的重要参考。

3、申请要求
基本的申请要求学校的官网都会po出来,一般包括:
    申请资格。包括本科学位、GPA、TOEFL/IELTS、GRE等。申请材料。包括文书、成绩单、在读证明/学位证和毕业证、存款证明、护照等。
除此之外也会提供:
1)ETS送分代码
2)告知是否需要邮寄材料以及邮寄地址
3)网申地址和申请截止日期(如果需要邮寄材料,注意邮寄是否有截止日期)。




以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生申请为例:
https://gradschool.cornell.edu/admissions/prepare​beacon.zhihu.com
 第30张图片

其中 required tests里面有详细的包括TOEFL、IELTS、GRE、GMAT的信息,比如GRE的Institution Code是2098,GMAT的Institution Code是5811等。
从上面也可以看出康奈尔的研究生要求写SOP,点进去可以看到学校对SOP也进行了很细的要求,包括对长度的要求one  or two pages,对内容的要求The statement of purpose should include your reasons  for undertaking graduate work and an explanation of your academic  interests, including their relation to your undergraduate study and  professional goals.

当然,具体到专业(以ORIE为例):


 第31张图片

可以看到联系方式、学费、申请要求和deadline等信息。
一定要多看看官网。很多同学在知乎提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在官网上找到解答,一定不要偷懒……

4、申请难度
申请难度和很多因素相关,除了排名和自身的条件,还有学校的录取倾向。有的学校常年不喜欢招国际学生,这种很难申到。有的学校则对国际生,或者说对中国学生非常友好,比如哥大、Cornell。这种信息也是官网上找不到的,需要和相关的前辈沟通。

5、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除了影响学习生活上的体验之外,也会和更加实际和现实的就业相关。在美国,一个地方的产业环境基本上决定了当地大学某个专业的人文环境、就业资源和发展潜力。所以学校在哪对就业的影响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一窝蜂地去加州或者纽约,少有在中部的。像纽约的Baruch,对于国人来说完全没什么名气,排名也很一般,但因为地处纽约,所以就业很好,吸引了很多人就读。

6、安全宜居因素
这几年美国的安全问题被曝光得越来越多,枪击、抢劫时有发生。美国治安不好的地方往往成区成片,在某些城市会特别严重,比如芝加哥、巴尔的摩、华盛顿,05年时这三个城市的谋杀案件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全国的一半。学校里一般能保证安全,但问题大多是出在校外。选择一个治安环境相对更好的地区就读,是对自己负责。你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当地的治安情况,比如US.News提供的数据:
https://www.usnews.com/news/best-states/rankings/crime-and-corrections​beacon.zhihu.com


更详细的信息可以登录这个网站查询:
https://www.crimemapping.com/​beacon.zhihu.com
 第32张图片

很方便地查询到当地的盗窃、纵火、性侵、抢劫等犯罪信息
或者干脆看:
https://www.usnews.com/news/best-states/rankings​beacon.zhihu.com


州排名的参考因素包括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犯罪情况、基础设施等等,可以对你想就读的大学所在州的情况进行一个整体的了解。

当然这种冷冰冰的统计数据可能无法给你直观的感受,你也可以咨询我们的留学生导师,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帮助了解一个真实的美国。
把以上这些参考因素整理一遍,我建议做一个EXCEL的表格,把每个学校的情况(包含各种信息)列出来,以便最终选校时参考。

最终定位
最终我们要得到的是一份选校名单,其中应该包括三挡:
冲刺档;
主申档;
保底档
分档的目的是分担风险,增加获得offer的几率。这个环节在我们平台,学生会比较自由,导师可以帮你拟定名单,提供参考,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学生手里。

三、材料准备

文书材料准备
文书作为除选校外的另一个难题,难倒了很多学生。网络上的攻略其实也不少,虽然难得见到比较完善和具备实际指导价值的。一个是英语写作水平是需要积累的,不是一下就能大幅度提升的,二是像PS这种形式的文章有其特殊性,并不是英语好就一定能搞定。而且很大一部分学生的TOEFL成绩其实并足以独立完成一份比较优秀的文书。

1、Personal Statement or Statement of Purpose?
我们在查阅官网的时候,会碰到有的项目要求的是personal  statement,有的要求的是statement of purpose,两者侧重点不一样。personal  statement侧重点是personal,需要体现个人特质。在本科阶段,多是这种需要体现个性的personal  statement。而在研究生阶段,则更倾向于statement of  purpose,谈的无非是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你在这个专业上有什么经历,你将来有什么规划等等。
当我们查看官网的时候,如果项目同时要求PS和SOP,那么应该两者区别对待,但如果只要求PS,其实应该当做SOP看待。

具体怎么写,请参考回答:
如何写好美国大学申请中的personal statement?


觉得开头难?请参考:
留学申请文书的个人陈述开头怎么写才能有吸引力?



2、CV or Resume
两者虽然都可以翻译成简历,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CV一般要比resume长,因为内容会更全面,包括学术经历、实习、工作、志愿者经历、获奖经历等。Resume则以个人亮点为主,针对性很强,主要是根据要申请的项目和专业来写。正是因为如此不同,在使用上,resume比CV更适合套磁,因为更精简、更有针对性,教授就更易读、更容易获得有效信息。而如果招生人员能够看到你的CV,其实就说明你前面的其他条件都不错,已经经过了很多筛选了。
正是因为Resume和CV如此的差别,所以在排版上两者也不太一样。Resume因为内容少,一般一页解决,所以排版紧密,字号也稍小,多以9、10、11号字为主。CV则因为内容更详尽长度更长,为了让人阅读更轻松,因此排版时以11、12号字为主,行距也比较大。


当然,攻略我们可以写到足够细,可以写到几乎等于手把手教你。但真正能自己写一篇合格的PS的同学其实还是少数,大部分用我们平台文书服务的同学都会自己写初稿,为什么自己能写初稿,却不能写出一个合格的完成版呢?
因为在导师看来,这些初稿问题百出啊!看看我们导师给一个学生的PS修改痕迹,你就明白在前辈眼中,很多人的PS压根就不能用。
这些学生很多都是托福100以上,但写PS压根就不是单纯的英语写作啊!
打个比方,PS就是一份你给学校的情书,你得了解学校的喜好,偏爱,同时你要明白自己优势所在。最终你的PS要体现的效果就是你俩很match(合适)。
所以这就涉及到两个问题:
你的优势和亮点是什么?
学校/项目的特点,要求,偏好是什么?
能了解自己优势和亮点的同学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证明自我剖析的能力不错(很多人连这点都做不好)。但搞清楚学校/项目的情况是大多数同学的弱项。
所以如果真的希望自己的PS更好一些,找学长学姐或者像我们这种名校学长学姐特别多的的平台都是可以的。
像我们平台不但可以免费试改,30天内还可以不限次数修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最终呈现的PS效果是最好的。
客服会给你推荐最适合的导师,有问题你也可以直接反馈,我们都会尽力解答。

3、推荐信怎么写
国内的普遍情况是学生自己写推荐然后让推荐人签字,学生自己写推荐信的最大问题是很多学生和教授的互动其实很少,必须要编造经历把自己和推荐人联系起来。但囿于经验和眼界,学生很难写得真实、恰如其分。我们之前写过一篇攻略,大家可以看看:
跟写推荐信的教授之间没有互动,那留学推荐信要怎么写?

选择一个头衔牛逼的推荐人不如选择一个适合的推荐人。再次强调推荐人的正确找法:
1、如果你要找的是国内的推荐人
l 必须有逻辑清晰的交集。也就是你们两个怎么认识的,一起做过什么事,他如何能了解你的学术条件并作出客观评价。
l 如果推荐人是你的任课老师,那你一定要在他的那门课表现突出。
l 导师教授的方向跟你申请的方向最好一致
l 如果是中介帮你写的推荐信,请一定要省略假大空、以及俗套的废话。

2、如果你要找的是国外的推荐人
l 必须有逻辑清晰的交集(同上)
l 多和教授互动,展现自己的才华
l 如果教授不太喜欢你,不要强求。
l 广撒网,每个教授可能态度都不太一样,多接触,总有一款适合你。

其他材料准备

1、成绩单
成绩单都会要求中英文对照,可以再一张纸上,也可以分两张。
中英文成绩单要放到同一信封中,信封封口,并盖有封口章。中英两种成绩单数量是每个申请学校都要准备双份。
有的学校有标准的成绩单模板,这种情况一定要使用学校标准的成绩单模板。而且成绩单必须是原件,不能是附件,落款处还需要有学校红章。

2、学位证和毕业证
已经毕业的同学,需要附上中英文学位证和毕业证,办理要求与数量和成绩单一样。

3、标化成绩寄送
大多数学校还是会要求官方寄送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单(TOEFL/GRE/GMAT/LSAT),前面也提到了寄送的时间只要在deadline之前就行。不过现在也有部分学校可以接受在网申表格中上传,录取后再补寄。

4、论文和获奖证明
发表的学术论文需要把论文的Abstract(摘要)附在申请材料中,如果论文级别较高且是英文的,也可以作为附加材料寄过去。另外如果你获得过国家级或者国际竞赛的奖项,那么也可以作为附加材料寄过去。

5、财力证明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不会在申请的时候要求学生提供资金证明,基本都是录取后申请I20的时候才需要。对于自费的学生来说,这是证明你有能力负担几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的重要材料。

6Writing Sample&essay
个别专业,比如文科的社会学、经济学、东亚研究等,和极少数的理科专业需要Writing Sample,商科可能会要求提供essay。
Writing Sample怎么写?可以参考:
出国留学申请的文书(PS、CV、WS等)怎么写?


因为材料比较多,为了防止混淆,我建议为每个申请的学校都单独建一个文件夹,千万不要把材料寄送错。


 第33张图片


四、正式申请

1、Deadline
美国大学的deadline情况比较复杂,不同学校不一样,同校不同专业也可能不一样。一般来说,有固定统一deadline的学校基本上都是在截止日期之后才整理材料进行审核,所以提交早晚不影响。
分轮次的deadline建议早提交,比如Harvard的MBA截止日期就分三轮:第一轮9月9,第二轮1月6,第三轮4月4(一般采取这种deadline的多是商业专业)。其特点是第一轮录取率最高,所以建议大家尽量早提交申请。
采取rolling的学校也是建议早申请,因为他们是录满名额为止,所以越早提交申请机会越大。
还有一种情况是常规申请的deadline和带奖学金申请的deadline是不一样的。比如UIUC如果申请奖学金截止日期是12月15日,如果不申请奖学金截止日期就是1月4日。一般申带奖学金的截止日期会更早。


2、网申
网申基本上都是秋季(9月份)展开。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生的网申和本科的网申不一样,要复杂得多(本科是Common Application),用的学校比较的是Apply Yourself系统和Apply Web系统。

Apply Yourself系统,主要是Harvard,Yale,CMU等学校在使用。注册的时候,部分学校会自己制定登陆用户名,一些学校则随机给出PIN码(这个PIN码一定要保存好,下次登录还要用到)。也就是基本上每个学校一个账号(这种情况需要你做好备份)。你可以在Apply Yourself的系统的总页面查询各学校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Apply Yourself提交了以后还可以交推荐信的,但是学校有可能在application deadline之后关掉。

Apply Web系统,Princeton,Stanford,UPenn,Cornell等学校都在使用,这个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同一个账号可以申请所有采用Apply Web系统的大学,而且所有申请的学校都可以在统一界面下进行管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系统的推荐信链接很容易被当成垃圾邮件甚至直接被过滤掉,所以邮箱的设置一定要正确。


除此之外,还有Embark系统(主要是NUY,Syracuse  University等,功能上其实和ApplyYourself系统差不多)以及Apply  Texas系统(德州的大学所采用,据说是最麻烦的网申系统,没有CHECK功能,建议自己多做检查……不过像TAMU和UTAUSTIN都是用的自己的系统)。
个别学校有自己设计的网申系统,比如Columbia,UW-Madison,UCB等。需要每个学校申请单独的账号。
网申其实比较简单,需要的是耐心,细心,一定要确认无误再提交。还有一些学校缴纳网申费之后并不代表网申提交了,粗心的同学可能就直接关掉网页了。

具体的申请情况,我们以XXX为例
还是以康奈尔(Apply Web系统)的申请为例,我们要申请CS这个专业Master,一定不要搞错学位。不管是哪个学校,先去Admission里面找:


 第34张图片

我们要申请的是Computer Science(M.S.)(Ithaca),点进去可以查看详细的信息,包括学费、申请需要的材料等等。

Step 1
https://gradschool.cornell.edu/admissions/apply​beacon.zhihu.com


可以看到康奈尔会看情况对某些群体进行特殊照顾(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Puerto Rican和US Virgin Islands 的申请人会享受一些比较灵活的政策待遇。包括:费用豁免、免GRE、申请期限延长等优待)。

点击这个页面底部的超链接Apply Now,跳转到:
https://gradschool.cornell.edu/admissions/applying/apply-now​beacon.zhihu.com



Step 2
跳转页面后可以看到提示,让你注册ApplyWeb账户,如果你有账户就直接进行网申:
Get  started by setting up an ApplyWeb account. Once you have an account,  you can go to the online application to begin the process.

Step 3
点击超链接注册账户,这就是ApplyWeb系统了。
https://applyweb.collegenet.com/account/new/create?origin=https%3A%2F%2Fwww.applyweb.com%2Fshibboleth%2Fgatekeeper%3Fdest%3Dhttps%253A%252F%252Fwww.applyweb.com%252Fcornellg%252F​beacon.zhihu.com
 第35张图片

邮箱即是你的登录账号,建议不要用QQ邮箱。注册之后就可以登录了


 第36张图片

这是登录后的页面,可以看到在线申请的选项了,点击进行申请


 第37张图片

这是申请页面,一步一步按照要求填写即可

每一步都要仔细检查!确保无误!尤其是各种材料的要求!

建议咱们还是用EXCEL做个表格,每个学校的申请进度我们都可以在表格中体现,每一个步骤完成之后我们都可以进行记录,这样我们的申请就会非常直观清晰,方便管理。

五、面试
一般理工科不需要面试,大多是商科。面试通知会在发offer之前,多注意自己的邮箱。
面试的形式可能是电话面试、视频面试或者校友面试等。
面试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一种是差额面试,面试将会对是否录取产生决定作用。所以需要认真对待。还有一种面试就轻松很多,学校只是为了验证你的申请材料是否属实,只要表现不是太差一般都能通过。

具体面试的攻略可以参考这篇回答:
在留学面试中如何把自我介绍讲得与众不同?​

六、等待offer
等待offer的日子总是焦虑的,但大家一定相信自己的努力,不必太焦虑。一般采取rolling录取的学校都是在你提交申请之后几周之内就会出结果。但有的学校会等很久才发offer。
这个阶段也不是没事可做,还是要跟进申请进度。如果网申材料没补全,还是要补,不然学校是没办法进行评估的。
如果有新的实习,语言分数,获奖证书,考试成绩等,一定要在deadline前及时联系学校进行次材料的更新,为自己的录取争取最大的机会。
如果同学们一直没有等到结果,要及时的发邮件给询问学校,或者通过信件的方式询问学校自己的录取状况。

录取的结果
研究生的录取结果一般分为Offer(带奖)、Admission(一般录取,没奖)、Conditional Offer、Waiting list和Rejection等。
其中有条件录取相当于学校给你一个承诺,即你的整体条件我们很满意,如果你能达到我们一个具体要求,那么你就被正式录取了。
如果你被放在WL上了,也不要着急,还是有机会。因为到了offer公布之后,一些学生会拒绝学校,那个时候你就有机会从WL转到正式录取名单上,当然你自己也要争取。
如果收到Rejection了,也不要难过,明天会更好!

七、I20申请
offer到手之后要尽快确定要去的学校,确定之后就要着手I20的申请。一般学校会有指定的表格,你需要下载填写,大概的要求就是需要覆盖一年所有花销的存款证明,以及辅助的资助人信函,准备好这些资料后,按照学校要求递交过去就可以耐心等着学校签发的I20了。个别学校会在录取后直接邮寄过来I20,不用单独申请,提前要查清楚哦。

八、申请签证
I20之后就是申请签证。美国签证是需要面签的,一些同学没有经验,可能或被拒。不过美国签证的整体过签率比较可观。
 第38张图片 更多留学申请的问题请添加客服微信admitwrite101,每周Admitwrite留学平台都会邀请全球顶尖名校背景、有diy申请经历的导师来举办线上讲座,为大家免费分享留学申请的干货。大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admitwrite,我们会在公众号提前通知大家!
更多留学资讯欢迎关注AdmitWrite留学平台专栏——【海外名校申请经验】,专栏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申请经历,就读体验,专业前景,就业分析等。
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wz150 发表于 2020-3-7 14:24:59 | 只看该作者
 
来分别详细的说说美国本科和研究生个字申请的干货知识点吧,这样也全面一些。
 第49张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本科和研究生其实看中的东西和经历的流程各有不同,下面的介绍中会在小的单项里面列明本科/研究生的区别。国外留学和国内不同,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试教育。从规划到申请,其实涉及到方方面面。
首先,在规划方面,个人情况不同,要针对地分析和准备。

一、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是否DIY
我和很多留学的同学都聊过,大家对于找中介的看法非常两级分化。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自我约束力,找中介甚至是半DIY会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希望大家对找中介的想法客观看待,只要是对进入你的梦校有帮助,找中介/机构的这笔钱你花得起,那大家就应该做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第50张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同时,大家决定出国之后,提前根据朋友建议/自我评估/网上信息,对申请设定一定的期望值,这样的话去拜访各个中介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同时也知道自己有没有被他们“忽悠”。
现在做留学的机构太多,选起来确实很累,有一点就是不要因为名气就确定某中介,这是大忌。选机构最主要是“求稳”。一味的因为名气大来挑选,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大的中介一个老师往往会同时负责两位数以上的学生,在申请忙季根本无法保证文书质量。文书最后很多单复数之类的简单问题都是自己进行的修改。沟通次数都很少,及其影响效率和效果。
 第51张图片图源网络侵删
如果对自己的英语能力有一定信心,并且想对自己的文书有更多的主导权,我会建议大家自己来或者选择半DIY。DIY很累适合有能力的学生,半DIY比起全扔给中介也会更废精力,但是你的想法会更被尊重一些,并且带你申请的人能有personal的建议给到你,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无论找什么中介,请大家都不要做“甩手掌柜”,当你自己都不重视你的申请文书,其他人更不可能倾注全部心血。同时,大家在签约中介的时候,一般是见不到负责自己的文书/专业导师的,如果能够更多了解帮你修改文书的老师的背景,在未来的沟通上会大有裨益。
二、准备各项成绩
 第52张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本科:在校GPA,托福/雅思,SAT 1/ACT是必选项,SAT 2/AP则是可以选择的。
研究生:在校GPA,语言成绩(如果在国内/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国家完成本科),GRE/GMAT,个别专业需要准备专项考试,例如LSAT。
除了GPA由学校出具外,其他的各项考试都需要在网上进行预约,尤其到申请高峰期9-11月份,考位会非常紧张,建议大家提前预约,以免影响自己出分。分数还是尽量越高越好,不要相信学院上面的minimum requirement,对于学习都很好的中国人来说,至少考到平均分才能在其他方面进行PK。
语言考试:先对而言,雅思考7分会比托福考100分容易(这两个分数在院校申请中基本可以对等),但是托福的110绝对会比雅思的8分好考。很多学校会对单项成绩有所要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托福相比于雅思对于口语和写作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更加考察听力和阅读。
大家基本都会选择语言成绩和SAT 1同步进行考试,基本上一项考试成绩提升了,另一门相对就会因为实力的提高而变好。
 第53张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SAT 2:主要考察物理化学类似的科目,学校一般不会列为必须提交的科目,但是申请比较好的学校强烈建议大家参加,中国学生基本上都会达到750+/800。无论是SAT 1还是SAT 2在中国大陆都没有考点,最近的考点在香港,另外日本、韩国也都有考场,大家可以选择自行安排考试出行,请大家选择离考试地点较近的酒店,饮食上也不要贪图海外的食物,各种娱乐活动一定要在考试结束后再开始。另一种方法,大家也可以选择参加由各大教育机构组织的 “SAT考试团” ,会有专业人员帮助你安排所有行程。其中需要注意的是SAT 1每年有六次考试时间,分别在3、5、6、8、10、12月份,虽然分数可以补交,但是最保险的方案是大家在10月份之前达到理想的成绩。
GRE/GMAT:GRE基本是用于所有的研究生申请,而GMAT更多是用于MBA和商学院硕士的申请;很多类似金工/金数的专业还是会要求提交GRE。同时,虽然GRE/GMAT考试作文其实是单独出分的,大家也要对这一部分提前准备,多去练习。我自己的GRE考到了335,但是作文没有准备只考了3分,这里的风险就是考试委员会很有可能会怀疑你的成绩弄虚作假,是依靠机经取得的。一旦有这种怀疑,很有可能会对考生的出分速度和申请计划有影响。因此,各科目都要好好准备,平衡发展。
AP:每年五月份会有一次考试机会,在申请期间拿到比较好的成绩是对学习能力的作证,但并非决定性的。很多同学会选择收到录取之后进行学习。很多AP科目的课程难度和大学入门基础课程相似,AP换学分的政策,这种方式既可以节省一部分花在必修课程上的学费,对于想要双专业的同学,也可以留下更多时间完成这些严苛的课业要求。
在备考各项考试的过程中,鼓励大家多去看看机经,但不建议一开始就“投机取巧”;另外,也希望大家坦然接受花钱上课、花钱买经历、花钱买时间这件事情,补习班虽然贵/被人诟病,但是在好的机构只要好好学习,全心投入,短时间内成绩都会有较高提升。
到了申请阶段,你需要弄清楚你想要什么,需要准备什么。

一、选校
 第54张图片图源网络侵删
一般选校都会分为三个档:梦校(自己的理想院校/根据现有成绩申请具有挑战性),Match school(和自己水平相当的院校),保底校(保证自己有学可上,防止意外的学校)。至于具体的选校,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再加上自己的个人偏好:
1. 专业排名(在美国就业尤其看重专业排名)
有的学校虽然综合排名没有非常高,但在单个分项上其他学校只能望其项背。拿北卡教堂山为例,学校本科商学院排名全美前十,统计和教育专业也非常优秀,美国就业率和起薪都很客观。但是作为前三十名学校,它在国内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却比较低。
2. 学校声誉(国内HR还是很看重的)
这些年,针对美国私立大学GPA平均成绩越来越高而引发的教育水平逐渐放宽的担忧越来越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哥伦比亚、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名声在外,认可度极高。对于想要回国工作的学生,如果第一学历(本科)能够进入这些学校最好;如果硕士选择这些学校作为跳板,目的是回国更好就业,大家一定要选择口碑比较好的专业。留学生的就业优势渐渐没有那么明显了,大家还是要理性选择学校和专业。
3. 地理位置(无论是国内的校招宣讲还是美国的就业机会都和地理位置息息相关)
以纽约为例,国内的各大互联网、房地产企业都来开过宣讲会;另外,作为金融经济中心,除了大家挤破头的摩根、花旗等大行,也有无数的中小型金融和初创企业提供无限的就业机会。
4. 剩下的考量方向包括校友资源/学费/录取难度等方面
大家要对自己的综合水平有一个评估,也要了解录取学校在国内外就业的数据。除了学校官网之外,还要去看一下校友的真实反馈,这里推荐LinkedIn这个的程序给大家,方便大家寻找校友并了解它们的去向。
二、推荐信
 第55张图片图源网络侵删
本科推荐信最好是能够从学业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呈现;研究生则是学业和工作(实习)方面的展现。
很多学校要求推荐信必须从推荐人的邮箱发出,所以尽量使用推荐人公司邮箱正式发出。由于申请学校数量很多,一个推荐人不一定有时间完成所有的推荐信提交,建议大家可以多找1位推荐人,把推荐信的任务合理分配,同时也要尽量选择了解自己的推荐人。虽然大家不能干预推荐信的内容,但是可以和推荐人沟通申请项目对申请者的要求,或者自己希望展现的内容,为推荐人提供参考。另外,如果方便,我建议能够和教授/实习领导面对面的交流需求,推荐人会更乐于在忙碌之余为你写推荐信的。
三、文书准备
本科和研究生的文书考察的方面会有所不同。
本科的文书更多的被称为personal statement。主要的目的是让招生官全面的了解申请者,包括申请者的家庭背景、课外兴趣或者对待问题/挑战的看法等等。招生官想知道你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的来源。
研究生申请的文书更多的叫Statement of Purpose,更多的是希望申请者能够以自己申请的项目中心,讲述自己的学术兴趣和工作兴趣,目的就是说服招生官自己对于专业的热爱以及自身与项目的契合度,目的性比较明确,对于与专业无关的课外活动/经历的叙述尽量精简。
一般,上面提到的主文书在很多描述自身情况的部分是可以在不同学校的申请中通用的,有的学校还会提供optional的文书供申请者提交,如果有与申请相关但是没有在主文书提及的,大家可以写在里面;但是如果没有,就不必浪费彼此时间了。
四、面试
越来越多的学校会要求你完成AI/智能视频面试,而不再是由校友进行面试。大家可以提前上网了解面试形式,面试时做到流畅但是不刻意。
很常见的问题例如:
why school/why this program?
What can you bring to the program?
What is the biggest challenge?......
 第56张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五、提交申请
大家申请一定要确保自己的各项考试分数已经提交,并且申请费已缴纳,同时多关注自己的申请进程。
总体的申请时间线举例
本科和研究生的录取时间线稍有不同。
通常情况下本科有提前申请轮ED和常规申请轮RD;研究生通常会有很多轮,甚至还有滚动录取,但是非常建议大家早些申请!
本科的时间线:在理想状态下,以2021年球季入学为例。
2020年5-8月期间,确定申请方式(是否选择中介)并完成签约;
2020年11月份之前,完成语言及专业考试并取得较为理想成绩,确定推荐信人选并完成选校;如果有申请提前批(ED)的,应该已经完成申请;
2020年12月份,ED结果基本发布;
2021年1月初,完成RD(常规轮申请)及面试等学校要求;
2021年3月后,RD的结果陆续揭晓
2021年5月份左右,决定最终入学院校。
研究生的时间线:在理想状态下,以2021年球季入学为例。
2020年5-8月期间,确定申请方式(是否选择中介)并完成签约;
2020年11月份之前,完成语言及专业考试并取得较为理想成绩,确定推荐信人选并完成选校。基本上从每年8月份开始,美国一些院校就陆续开放申请状态了,而申请截止日期,一般集中在11月1日、12月15日、1月15日这样的时间,一些专业会有两轮甚至三轮的滚动录取
2021年1月初,完成院校申请及面试等学校要求;
2021年3月后,录取结果陆续揭晓
2021年5月份左右,决定最终入学院校。
这些仅仅是针对申请季,至于课外活动等各项软性指标,需要大家提前几年开始进行。其实这些活动并不一定以出国为目的,但是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拥有文体爱好对于自我展示会有一定优势。
 第57张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剩下的几个小Tips
1. 申请的提交宜早不宜晚,很多研究生学校都是rolling basis。除非学校另外声明,正常情况下均为早申请、早出结果。
2. 建议大家整理文书的时候不要在原来的稿子上面更改,每次都建一个新的文档,这样每一次改动前的原稿都能得到保留,文书的写作一般都会反反复复,很可能最后还会用到自己第一次写作时候用到的内容。
3. 选择ED申请院校的时候要慎重,因为ED申请一旦被学校录取,学生有义务进入该学校学习,所以建议大家选择自己的梦校进行申请。如果ED没有进入,则RD进入该校的几率非常之小。
4. 大家在收到录取offer之后,不要拖延,一定尽快进行检验检疫证件和美国签证的办理,拖延症的后果可能时你抢不到自己心仪的课程,也可能是无法按时入学。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提早规划,充分准备,并最终收获理想的offer!
 第58张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TinyBird的马甲 发表于 2020-3-7 14:25:51 | 只看该作者
 
哥大MSFE两年,在读时毕业之后陆陆续续帮助学弟学妹做过申请,说下申请过程中大多数学弟学妹遇到的问题,希望微薄力量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66张图片 什么阶段出国留学好?

高中阶段
语言提升、素质教育、多元文化就不多说了,我想提的一点是,美国名校对于美高国际生的认可度好于对中国高中生的认可度。
本科阶段
首先,第一类是本科四年在国外读书。高中就开始准备申请,而这部分学生一般是家长比较有主意,很早就规划了孩子未来的求学之路,对孩子也有比较高的要求。高中期间保持高GPA的同时,参加校园活动/义工/实习/竞赛,考托福考雅思,考AP/SAT/ACT,鸭梨也是非常大。大学四年都在外读书一般家境比较殷实,一年50w的话,算下来四年也要200w,况且每个院校每个个体的开销各不相同。
美国重视“通识教育”,大一大二充分接触各个学科,到了大三有一定的方向后再选择专业。这一点就和国内有很大差别了,国内大部分同学都是在高中毕业之际懵懵懂懂就决定了接下来四年的专业方向,然后开始死磕南墙。
另一类是本科转学。大一大二自我意识觉醒,有了想出去见识更广阔世界的想法,有了再一次选择专业的方向,遂开始准备。
硕士阶段:
身边大部分同学都是硕士出国读书,相比来说硕士阶段是个性价比极高的选择。大学时期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想通过硕士学习开阔眼界/转专业/提高学历,方便就业等,也是做出改变的一个节点。
 第67张图片 下面主要谈一谈硕士申请的过程和其中的注意事项。
Step 1:成绩证明

①GPA
GPA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论你是在国内考研、保研还是国外读研,GPA在申请评定的时候绝对是一大占分项。大一大二的同学在闲暇玩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学业,可以询问下学长学姐考试重点,有针对性地提高课程成绩。
那如果GPA低,有哪些补救办法呢?
1. 选择重修。国内大部分本科院校都会提供重修,尤其是当你的专业课分数比较低影响到你整个成绩的时候,重修绝对是弥补的好办法!曾经有学妹来问我说,虽然我的课程也能重修,但是重修之后会在第二次成绩后面标注是重修的,我还要不要重修呢?稍微对比一下就知道了,一门65分的课程,重修后90分,即使标注重修,也能够证明你的学习能力,而不是用一个65分的低分来影响最终你的申请。因此不必纠结重修这件事情好不好看,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2. 删减非核心课程。经常有同学向我诉苦,学校有几门无聊透顶的课我考的特别不好,影响到我成绩评定怎么办。如果几门课并非是申请方向的核心课程,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删减。
3. 从排名入手。成绩不必死磕,换种思路换种看法。有这样一种情况,一门课程老师卡的严格,年级分数普遍不高,那就可以从年级排名入手,开一个年级排名证明,标明自己是年级TOP几,一般在CV里面突出你的课程、班级或者专业排名。
4. 利用GRE/GMAT弥补。如果本科成绩不够好,但是GRE/GMAT成绩能达到同一考试群体的前5%或10%,足以证明你的语言水平、学术水平和研究水平了。
②TOEFL/ILETS
这一部分重要是肯定的,但不建议为了刷分而刷分。如果你的分数不满足,提高成绩是必要的,如果单纯为了拼8不断地去刷分,耽误其他项目的准备时间就不太值当了。
比如说UCLA就标注了雅思最低7分,托福87分(IBT)的要求,下面还对四个部分分别作出最低分明示。不要觉得这些分数还好,往往最终录取的分数和官网上显示的分数要求差别很大,不同专业对最终录取分数要求也不同,所以尽量考高一些。如果实在对语言分数拿不准,可以发封邮件问下学校,有些院校会明确指出希望你再接再厉,有些院校会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还有些好心的院校说也看综合实力,然后给出不同层级的成绩会有哪些奖励。
 第68张图片 来源UCL官网
③GRE/GMAT
除了GRE和GMAT,还有MCAT(医学生)和LSAT(法学生),大部分专业要求GRE或GMAT。部分学校部分专业不要求GRE/GMAT。比如UCI的Master of Finance ,不要求有,但建议有。
 第69张图片 来源UCI官网
还有一些专业,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类、信息系统管理类、TESOL等是不需要GRE/GMAT的,具体信息还需官网查询确定。
Step 2:选校定校

选校是个体力活,遵循两个原则,一海选二过筛
第一步,看综合排名。美国选择学校一般看U.S.NEWS,根据你的实力或期望,选择某一梯阶的学校。比如说,非TOP50不上,那第一步你就把TOP50的学校摘出来,如果比较看重国内认可度,你就选择TOP100或TOP150的院校。
第二步,看自己的倾向性。TOP10能冲刺吗,不能就过掉,保底之下的学校过掉,倾向在美国哪个区读书,东部、西海岸、德州,能接受的生活成本是多少等等问题,和自己的倾向性有很大关系,这一部分就差不多能筛掉1/3的学校。
第三步,看专业排名。研究生阶段对自己喜欢、将来有志于发展的专业有比较明确的选择,可以列出几个打算读的专业,去官网或者机构提供的资料仔细对比一下,在笔记本上列个Excel表,查看录取条件、课程设置、培养方向、是否要求有工作经验、学费成本等,又能过掉大部分学校。
总之,这是个比较花时间的体力活,通过Excel表最终留学10-15所学校,作为你的冲刺院校,中档院校,保底学校三部分。
Step 3:文书准备

①PS/SOP
主要是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你在这个领域学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你未来在这个领域里要做什么?突出学术背景、研究兴趣和所申请学校专业的相关性。
这部分去看下官网,有些院校会给你建议,比如UCSD就对statement of purpose五个主题做了详细的建议。第一,你为何对这个专业领域感兴趣?明确你的兴趣是长久保持并已经做了某些事情来追求自己的兴趣,让委员会成员看到在这方面的特殊才能和相关性。第二,你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做了什么,积累了什么经验?第三,你的未来规划。第四,你的研究兴趣在哪儿?
 第70张图片 来源UCSD官网
②CV/resume
一个亮眼的CV有以下几个要点,1.排版清晰整洁,段落匀称。2.内容详实。内容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简明扼要的同时内容要充实。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根据项目特点,有目的的展示经历,偏学术方向你的研究经历要清楚展示。4.语法准确。注意措辞,不要出现语法和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给大家小小的看下模范简历。
 第71张图片 ③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一般需要2-3封推荐信。UC Berkeley明确要求说至少三封推荐信。可以是2封学术类推荐信,1封专业类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相熟的授课教授、项目带头人或实习领导,一定要足够了解你,且三封推荐信能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你的生动全貌。当有多个选择的时候,level当然是越高越好,但要建立在足够了解的基础上。
 第72张图片 来源UCB官网
Step 4:材料准备

①官网申请表②GPA成绩单③标化成绩④财力证明⑤文书(PS、CV、RL)⑥护照首页扫描件
最后说下大家私信我最多的问题。
DIY还是找中介?

如果时间充裕、英语够好,这两点条件满足你就可以DIY。但如果你的英语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好,又面临申请截止日期,时间太紧张,不愿意分心申请材料等事宜,那就找个放心、靠谱、口碑好的中介。依照自己的资金预算,多对比几家,最好能像选择学校那样分几个模块列个Excel表出来,赋予不同模块权重,弄个打分机制。
家庭条件一般要不要出国留学?

很多小伙伴带着这样的困惑找到我,期待我能替他找到明确答案。但是,我能给你的只是建议,最终选择权还是在你手里,选择的责任也是由你来背负。明确自己的出国目的,是否坚定的信念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艰苦奋斗,坦然接受同学之间的差距。再就是与父母心平气和地商量一下,举全家之力出国读书,将来你就会承担照顾家庭这样一份责任。这个问题争议很大,但总归是个人选择,能否接受“闯”的风险。
以上。
我是高小超,助人为乐的高小超,有任何留学问题欢迎私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乐途 发表于 2020-3-7 14:26:14 | 只看该作者
 
【7000+字干货来袭】全程DIY申请15所院校,斩获8所院校的Offer,目前我在杜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  以下分享主要包括6方面的内容:
 第80张图片 主要内容首先是背景和申请过程。然后会根据申请经验给大家一个全局的规划和时间线。最后会提到申请的主要材料从gre托福gpa到科研经历到最后的学校定位和文书写作。
 第81张图片 不管是在美国读本科读硕士,还是读博士学习科研的压力都还是比较大的。


在读博士第二年或者第三年,会有一个中期的考核。如果过不了这个考核,就得离开。当时Bryan这一级有一位挂科,所以当时压力非常的大。准备这个考试,大概花了3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Bryan暴瘦20公斤。所以在来美国读书之前,也要做好努力奋斗的准备。闲暇之余,Bryan也经常出去放松放松。杜克在美国的东海岸北卡罗莱纳州。离杜克西边3个小时的车程,有著名的大烟山国家公园第二张照片就是Bryan今年夏天拍下的。在大烟山拍下来的。大烟山山顶有一个主题公园,从山顶到山腰的缆车,路上还看到了几只野生的黑熊。


离杜克东边3小时车程是大西洋海滩。系每年秋天都会组织大家去海边活动。


读博士好处就是可以各种开会,每年都可以开一到两次的学术交流会议。会议可以是在美国本地,或是在世界上的任意一个地方。开学术会议一般都是学校或者实验室赞助,可以说是学术交流,加上免费旅游了。


今年暑假,Bryan去欧洲开了一个会。作为一个吃货,去哪里,都会寻找当地的美食。第三张图就是在波兰克拉科夫无意间逛到一家路边烧烤,另外,Bryan个人也非常喜欢运动,在美国可以去各个城市看不同的职业联赛。第四张图是前几年去迈阿密现场看nba。


另外,在杜克读书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免费看学校的篮球比赛。杜克的篮球可以说是全美数一数二了。最后一张图是在现场看比赛的照片
 第82张图片 Bryan本科毕业于国内前十稍微靠后的一所学校,本科的综合gpa3.86,gre是159加170加3托福108。申请的时候,主要亮点在科研经历虽然本科没有发表文章,但是在大四的时候去德州的西南医学研究中心做了8个月的实习所以当时申请的时候人在美国面试都是在面过美国面的。可能有好也有坏吧。


申请的时候害怕申请不到学校所有申请了20所,最后拿7个面试,本土面试最开始几个面的不很好,最开始面了两次康奈尔,因为申请了两个不同的program都拿到了面试,但是由于经验不足一个被拒了。然后一个在waiting list上。


后来总结了一下经验,好好准备了杜克的面试,最后拿到offer 也没有在继续面其他的学校了。


拿到offer,分数没有太大的劣势,国内名校毕业,但是想申请前十的学校的朋友们,这一点非常的重要。然后还有一点就是在美国的实习经历。
▎大学四年申请规划

 第83张图片 首先,无论是大几最基本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考好每一门考试。因为这和最后的gpa直接挂钩。另外考试的话,最好能够一次就考到想要的分数,不然到大三大四后面如果想提高gpa重修,其实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在大三大四,会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建议能够每场考试都考好就不需要在做重修。


另外,无论考试风格是怎么样的,都建议花费非常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每一门考试,包括体育,毛概。那些你认为可能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但是那些课最后跟gpa都是挂钩的。


在大一很重要的事情是考虑要不要转专业。自己是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出路好不好?如果觉得自己的这个专业不适合自己的话,越早转专业越好。


当然,大学也不能天天做学霸,还是要好好享受大学的生活。社团要参加。缘分到了谈个恋爱最好能找个想一起出国的对象,或者说服自己的对象出国。到了大二的时候就得考虑开始进实验室,这些是跟导师做科研项目。但社团活动也得积极参加。这样也可以扩大一下自己的交友圈,做做感兴趣的事情。这些经历还可以帮助申请奖学金,另外对最后的留学cv的写作也非常的有帮助。


到了大三。这也是申请的关键点。因为要开始准备英语考试和做更多的一些科研项目。当然,最基本的考试,还是得全力考,要是大一大二有点贪玩,有些考试没有考好。可以考虑重修一下这些课,刷一下gpa当然这个也要看一下学校对于这个刷gpa的规定。


然后是英语考试觉得GRE和托福的话,对于非学神来讲,至少应该要准备4个月到半年的时间。


然后在大三的时候还有一点很重要,要第二次问自己要不要转专业要不要在申请留学的时候申请不一样的专业。比如说大学是数理化等等,stem专业的学科,可以考虑要不要在美国去读一个计算机,或者读一个data类的硕士。


但是如果想申请博士转专业的话比较困难不是很推荐。


大四,首先,如果有考试的话,考试还是非常的重要。非常建议大家最好能够在三年大学三年把课都收完,最后大四能够拿拿出半年到8个月的时间,来做全职的实习。


当然,在此期间还得写文书投学校。在这一部分,最后想说的是,无论你现在大几,一切都还来得及。如果在考试的地方比如说GRE托福,这些有所缺陷,然后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继续刷高这个分数,也可以通过文书或者科研经历来弥补缺陷。如果现在大四,才刚刚开始打算申请的话,也可以选择Gap一年多积累一些经验。
 第84张图片想申请好学校,在分数方面不吃亏,要把目标设在GRE325托福100gpa3.7。


如果想要申请前20的PHD项目,这些分数最好都能够达标,甚至是Top30的Phd项目这些分数最好都能达标,但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把这些分数刷高的话,可以想办法在科研经历,或者是文书上都多花花心思了来弥补这些缺陷,但是还是要强调如果求稳的话,能达到这个目标,还是最好的。
 第85张图片英语考试推荐最早大二下开始准备。当然大一有时间也可以准备,但是最好在大二大三考,毕竟托福有效期是两年。然后关于顺序,英语很溜的朋友们可以先考GRE再考托福。基础薄的话,建议是先托福,然后再GRE。


GRE其实就是一个考验耐力和恒心的东西。时间花的久,就会有好的分数。建议大家准备好完完整整的3个月,每天花至少4到5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准备这样这段期间,最好能够让备考融入生活。Bryan GRE考了两次,第一次准备了两个月,最后321分,觉得不是很理想,有多准备了两个月。背单词是重中之重,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合适的背单词的方法。


Bryan当时用的是词源记忆法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整明白这个词源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非常有意思,所以整个人也非常享受这个背单词的过程。


最后就是考前看一下机经,还是有可能碰到原题的。


另外,想冲击名校的朋友们。比如说哈佛耶鲁这样的,可以研究一下gre subject,就是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不同的学科的subject,如果可以考到非常高的subject,分数完完全完全可以弥补gpa的不足。但是挑战是subject的考试难度非常的大要酌情考虑一下。


Bryan也考过这个subject,但是没准备多久就考了。结果最后分数不是很理想


然后考完了GRE托福就相对轻松一些了。Bryan大概练习了两到三周的听力和口语,就去考托福了。托福可以靠长期积累的,比如说可以多看看英文书杂志,什么书都可以。这个习惯对于以后来美国读书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另外,听力口语大家可以看看美剧,或者看脱口秀。通过这些来积累所以各位也要找到自己喜欢的跟英语相关的东西,然后学英语可能就没有那么累了。


最后心态。一次考没考好,没关系啊,再多准备准备,多考几次就好了。决心和毅力真的非常的重要。但是如果真的想做好的话,肯花时间的话是一定可以考好。
 第86张图片 科研经历如果是stem的研究专业数理化或者工科,要是想申请phd想申请硕士,其实也是一样的,科研经历非常的重要。
 第87张图片  第88张图片 建议大家在大二就开始去实验室干活。选导师的时候,要找那些有留学背景,或者之前有很多学生最后拿到了offer,然后科研水平比较高的老师,因为这个老师最后一定会帮你写推荐信。


所以一定要慎重的选择。


相信大部分学校,都会有申请校级或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机会。如果有这个机会的话,一定要把握住申请到这些项目可以是你申请的时候的助力。


如果有国家级或者世界级的一些科研的比赛的话,也一定要参加,无论能不能拿奖,最后都可以写在cv上面。


然后,最后强调一下,大四的实习建议各位最好能三年把课学完这样第四年就可以完完全全的,百分百的投入到实习或者科研当中。不同学校都会有和国外的交流项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些也一定要参加。如果是短期的,可以体验一下留学的生活看适不适合自己。这个经历也可以写在cv里面。如果是长期的交流项目的话就更好。可以要到国外老师的推荐信。这个对申请的帮助非常大。


当然,如果没有抓住这些学校的交流项目的机会,也可以自己创造机会。比如说可以申请国外学校的一些暑期项目。如果这些项目也不太行,甚至可以考虑个人联系教授问他们需不需要志愿者啊。免费为他们实验室干活。当然这些也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最后实在是不行也可以考虑参加国内高水平科研院所的夏令营。比如说中科院北大清华这些或者联系国内高水平的教授去他们实验室实习,然后拿到他们的推荐信也是非常不错的。


当然最后还有一点。如果跟老师套磁,不能直接发邮件跟他们讲你需要推荐信,在联系教授之前不能直接发邮件找教授要推荐信。在联系教授之前,最好要做好充足的研究,你要表现出自己对他们的科研课题非常的感兴趣。自己也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们才会考虑接收你。


Bryan通过学校的这些交换项目。在西南医学研究中心实习了8个月。另外有一个同学,他的gpa不是很高,所以他最后没有拿到这个学校的交换项目,但是主动联系在Scripps研究所的一个教授。在实验室做了三个月的义工,最后教授还是付了薪水。


一个学长,是自己主动联系了西南医学研究中心的一个教授,因为他自己在本科在国内做研究的技术和研究方向和西南医学研究中心这位教授非常的接近。所以这位教授最后聘请他还给他发的薪水。这种带薪实习在美国其实也足够生活。看不同的实验室,一个月如果做实习的话,可能会有也看地方大概会有800到1000刀的收入。也听到过有本科同学拿到甚至2000刀的,所以积累这些经验,还能拿一些外快,何乐而不为呢。
 第89张图片 如果在申请的时候,不想继续读本专业,想读cs,或者像读其他方向的。只要花时间准备,其实也是可行的。如果想转计算机或者转数据方向,时间早的话,可以选择双学位啊,或者去多学一些关于cs的课程,这些在cv里面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觉得时间来不及,或者学校的规定不允许也可以选择大量的网课。比如,有Udacity和Coursera。
上这些课,最后至少在Cv里面会有东西可写。然后科研经历方面,可以尽量做一些跟大数据,或者跟计算相关的项目。比如说去申请加入一些交叉学科的实验室,做一些计算和data的项目。
另外,怎么申请到国内一流大学的项目,我觉得在大三暑假,或者大二暑假之后中科院清华这些不同的院士,他都会有夏令营的。这些活动可以申请的一些夏令营,然后在夏令营的时候好好表现多跟不同的教授聊一聊,然后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最后主动联系他们看他们愿不愿意在大四的时候让去他们的实验室。
做一个全职的一个实习。
好的。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你想转专业的话,选校一定要选那些会接受转专业学生的学校,知道的有南加州大学卡耐基梅隆,哥伦比亚这些具体的项目也可以咨询一下本专业有转专业经验的学长和学姐。
▎选校定位

 第90张图片 建议大家多申请几所保险一些有时候申请有一部分的运气成分,所以多申请是没有坏处的。建议Phd的话,申请15到20所硕士申请10所以上吧。然后再申请的时候,把想申请的学校分成三个梯队。
 第91张图片 首先是保底的学校。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选择专业排名稍稍微靠后的学校。这个梯队Bryan大概选了4个学校,然后是比较有把握的学校就是一半一半,这个梯队选了有8个学校,最后是冲刺学校这个梯队选了也有8个学校。


然后列好这三个梯队之后呢。建议大家用excel表格,把每个学校的信息都汇总一下,然后实时更新申请进展。


最后有一点非常的重要,就是要看申请项目对国际学生的友好程度。可以在网上搜想申请学校的招生情况,如果近几年都没有招收国际学生的话,可能要考虑避开这些学校。
申请的时候用的excel每一行都写了学校的信息,截止日期,网站链接。博士给的工资Gre托福代码之类的信息,然后每提交一个学校就会更新信息cv是否准备好ps是不是针对每个不同的学校进行了改动,老师的推荐信是不是都到位了。
▎文书写作

 第92张图片首先是cv简历,重中之重,简历一定要符合学校招生网站上的要求,写的研究经历,一定要和申请的项目相关。比如说如果想申请一个 cs方向的一个项目。如果说在实验室做一些化学实验,这就是不相关了。


招生委员会只会花很短的时间来看cv大概不到一分钟夸张的话是可能就就几十秒钟,甚至几秒钟。所以一定要写结构,写的非常的清楚,内容简洁,然后要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里快速过一下一个简单的例子这里是一个cv的抬头。最开始是名字邮箱联系方式。第一块儿一定要是教育经历,本科的学校什么学位,要是gpa很高,英语分数很漂亮,也可以写在这里。如果有什么样的荣誉毕业生之类的也可以写在这里。
 第93张图片 然后紧接着就是科研经历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这一部分应该是最长的。


然后对于科研经历,对于每一个经历,都要追求写的尽量的简洁明了。每小项不要超过三四行这样会非常的难读。然后每一点都要说明你扮演了什么角色。具体做了什么。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每一个小点。他的研究经历每一点都需要一个动词开头,明确的写出你做了什么,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取得了什么的成果。
 第94张图片 然后接下来是课外活动的一些经历。可以是暑期实习,可以是夏令营,可以是学校社团,可以是一些比赛。但是这一部分相比于科研经验啊。科研经历不是重点。所以不用写太多,两三个经历就好。
 第95张图片 每一个小点项目最好要以一个动词开头,这样会帮助读者更好的接收你做了什么,具体用哪些动词呢。对于不同的事情,酌情选择不同的动词。比如你想说取得了什么成就。可以说accelerate,加速了什么的进展。各位在这里也可以截个屏。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做个参考。当然cv的写作难度还是挺大的。对用词与法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大家在写好自己cv之后,最好能够找有经验的人帮忙修改。
 第96张图片 最后ps。ps是整个文书中难度最写作难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


ps,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根据学校申请的网站上面的要求来确定ps写什么。当然非常基本的是语法一定要通顺。关于ps的具体内容。这里列了几个问题啊,大概ps的内容就是通过个性化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


首先,为什么对这个研究方向或者领域感兴趣。其次,为什么对申请的这个学校的这个项目感兴趣。然后哪些研究经历能够表现对这个项目的兴趣,或者这些研究经历能够帮助申请的项目里面去的成功。最后,为什么觉得自己适合这个项目或者为什么觉得这个项目适合你。其实这些问题都是互相关联的,我们要做清楚的就是有结构,并且有个性化的回答这些问题。
 第97张图片 简单的分享一下很粗略的一个写作结构ps的写作结构。首先第一段,阐述一下目标。为什么要申请这个专业的Phd,然后第二段写,为什么要追求这个目标主要阐述个人研究经历和想申请的方向的相似之处,为什么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变。或者也可以说这个项目如何对你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


然后第三段简单阐述一下,对该领域的了解,这段可写可不写,但是建议写一下。因为这样可以让招生官,明白是做了足够的功课的,第四段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这个要非常的个性化,那每每个不同的学生,都要有不同的想法。然后至于为什么选这个program,我可以说是因为教授的研究课题或者是因为这个学校的杰出校友对理由对你有所触动。最后来写一些对未来的展望啊。去读这个项目对未来发展如何的有帮助。
▎关于我

大家好,我现在在杜克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我从大二开始准备留学,一开始就列好了非常明确的计划。大二考完托福(108)和GRE(Q170, V159),大三刷高GPA(3.9/4.0)。三年修完所有课程后申请到美国德州西南医学研究中心带薪实习,大四在美国边工作边申请PhD。由于很担心申请不到学校,我一口气申请了15所学校,全程DIY。最后拿到了8个面试,在拿到杜克的Offer后推掉了其他的面试。当时已有的offer还有范德堡大学,贝勒医学院。


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是我参与的唯一一次申请。在第二年,我帮助我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家庭领导人完成了她的留学申请。最后她拿到了UCLA和杜克的硕士offer。


我对于美国STEM专业的博士硕士(尤其是生物医学、生物工程、生物统计、公共卫生、化学大类、计算机)申请,美国就业,转专业,北美咨询公司面试准备比较有经验。同时我也有着丰富的面试经验和简历/文书写作经验,也欢迎咨询如何脱坑以及生化类在美职业规划。
PS : 以上分享来自WordSunny平台入驻导师Bryan Liu,他精通美国生物化学类相关专业申请(博士+硕士)


WordSunny超过3000名海外名校学霸入驻,无论是商科、理工、人文社科还是法学、艺术~在这里你都可以找到。☞ 任何留学方面的问题,欢迎点击下面链接关注WordSunny留学平台,每天分享美国TOP30、英国G5、澳八大等名校学霸的申请攻略与留学问题剖析~


WordSunny留学平台▶ 大家有任何留学问题可以私信桑尼哦~泡论坛无数,不如行家指路!我们的初心是让留学变的更简单,留学价值更高~


最后,带大家领略下杜克大学的风光吧~
 第98张图片
杜克大学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3838875221807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棠评媒父 发表于 2020-3-7 14:26:4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分享来自WordSunny平台入驻导师Sifan Chen ,老师在本科申请时收到了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普渡大学,匹兹堡大学的offer。本科毕业后从事精算分析师的工作,并获得了北美准精算师资格,其后又转向金融领域,开始了硕士申请之路,在申请过程中一举斩获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香港大学等名校offer,硕士毕业后回国发展。


Sifan老师之前在Dreambig Career做过三年的求职咨询,包括面试准备,简历更改,学习及职业规划等,以下分享sifan老师将会跟大家分享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选专业、学校及项目申请所需资料攻克GMAT的诀窍如何把背景完美的结合到你的文书中本科工作规划及求职诀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offer)


 第115张图片

▎学长背景:

我本科在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读的是数学专业,数学细分下的精算。本科期间,我参加了很多北美精算师协会的考试。我在大四的时候申请去美国家庭保险实习。相当于我本科读了4年半,第五年的上半学期读完了以后,我就毕业了,然后就开始找精算的全职工作。最终在瑞士再保险做的精算分析师。这个公司是一个世界五百强,然后在再保险这个领域里面是排全球第二的。


在这个公司呢,我主要做的是保险业务的分析,同时我也会为我们的资管部门提供一些数据。因为保险公司要做很多的投资来对冲一些风险。


在和他们的合作和我在准备精算考试的过程中,我就感觉自己对投资和金融这个方向的兴趣非常大。精算相对来说,兴趣一般,所以我工作了两年不到的时候,我就申请了研究生的项目。


我读研有两个原因,一个我对金融和投资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打算要回国发展。国内的话,对学历的要求比较高,大部分好的公司都要求是研究生的背景,所以就决定离开瑞士再保险的岗位,去继续读书。我当时的目标比较明确,要读金融所以我直接考的是GMAT。


我考了三次分别是700、720然后740。等考到740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分数差不多够高了,然后就开始准备别的文书,推荐信这些东西。后来我就去申请研究生学校,当时我申请的是UC berkeley、MIT、还有港大。最后三个学校都拿到了offer,但是根据开学的时间和课程的分布、以及专业排名等等,最终我选择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金融工程项目。


我在就读期间,也做了两个实习。一个是在一个对冲基金公司,主要做的是量化投资策略的研究;另一个是在穆迪。是一个非常有名评级机构。比如对国家发行的一些债券或是公司债券做一个风险分析,然后做评级。我在这个公司里面也做的是量化研究的实习。


那么接下来,我就开始具体讲一讲我自己的背景,还有我是怎么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我想先声明一下,每个人背景都不一样,申请研究生的目的也不同,个人能力也不同。希望大家能够从我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启发,希望对你们申请研究生也有一些指导价值。




 第116张图片

首先讲一专业、学校和申请所需要的材料、GMAT如何取得高分、文书和推荐信、还有我在本科期间如何安排,并且给你们一些建议应该怎么样安排本科生活能够让自己的资源最优化。
最后,我会讲一讲我的学校选择。




 第117张图片

第一部分:专业学校和申请所需。
投资,传统意义上来说,可以分为基本面投资跟量化投资。
基本面投资,基本上就是各大学校提供了Master of finance会讲这些东西。
量化是更多在金融工程这个项目里。所以这两个是主要的项目。
像金融比较有名,研究生项目比较有名的学校基本上就是MIT、普林斯顿、南加州。
MFE项目比较有名的就是一个UC berkeley、卡耐基梅隆、哥伦比亚大学、巴鲁克。
这4个学校的金融工程都是时间已经比较长了,并且名气比较不错。最新一年,普林斯顿的Master of finance也开始讲量化了。最新一年排名也挺高的,所以这几个学校都还不错。




 第118张图片

申请商学院基本上都是用GMAT。
有些学校MFE比较偏工科,虽然说是投资,是一个金融领域,但是主要学的是数学、编程、统计之类。所以是比较偏理工科的,很多学校GRE也能接受,比如说UC berkeley、卡耐基梅隆大学。像哥大的金融工程项目只接受GRE,不接受GMAT。


除此以外,申还需要文书推、荐信,还有官方的成绩单。


这边插一句就是如果大家考完GMAT以后,想看哪些学校是接受GMAT的,其实不需要自己一个一个去搜。直接去GMAT考试官网,上面就会列出来全世界所有接受GMAT分数的研究生学校的项目。这样的话,就比较方便大家进行筛选。


在申请研究生之前大家需要清楚研究生项目重点在哪里,或者说admission office比较重视哪些方面。


我理解的研究生项目分为研究性的和非研究性的。研究性的,一般指的是那些知识网非常的广,非常深的项目。比如说传统的这些理科,然后包括经济之类的。


那么非研究性的更多像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至于后面这个学生究竟能不能进一步的提高自己更多的是从实践中来的。金融和金融工程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


金融和金融工程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到工作,可以得到真正实践中获取的经验来提高自己。所以他们比较在意的是那些有潜力,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到工作的同学。


怎么样判断一个申请的学生是不是有潜力能够毕业之后找到工作最直接的方法其实就是这个学生在申请这个项目之前就已经有工作经验。


因为这个从几方面都可以进行佐证,一方面这个学生在本科毕业以后,有能力找到工作,那么他读完研究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包括可能去到更好的学校,有更高的学历了以后,那他理应更有可能能够找到工作,因为他本科毕业以后,找到工作这个事情已经证明了他有这个能力。另一方面呢,本科毕业以后,这个工作经历,让这个学生已经相对于别的本科毕业完不工作,直接申请研究生的同学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行业知识的积累。不管这个是金融相关的,还是不是跟金融相关的,其实都是会有所帮助的。不光是他们行业知识,包括这些学生更清楚工作的时候是一个怎么样的状态,所以他们只需要更少的成本来进行一个学生到工作之间角色的转换,这些都是公司比较看重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申请商学院的时候会非常看重一个学生有没有工作经验。




除了工作经验,就是GMAT。很多同学如果GPA不是特别高,就用GMAT来弥补学术这块的一定的不足。
GMAT主要分为AW、IR、Q、V
具体的文本推理V又分为三块,分别是语法、阅读和逻辑推理。


在具体分析一个板块之前,我想先跟大家明确的一点的是大部分的研究生、学校,他们最看重的是Q和V,而比较看淡的是写作和综合推理,综合推理跟写作里面进一步分又会把更多的比重放在写作上面,把更少的放在综合推理上,所以大家要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Q和V上,AW和IR要相对补足一下就可以了,但是不需要有太高的要求。


中国学生说数学部分,大部分人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有问题的话多刷刷题目就可以了,因为我觉得这个更多是一个最思路的培养。诀窍相对来说,我觉得会少一些。数学的话,主要就是靠练习。


再讲Verbal的部分。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背单词,语法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板块,所以说,我这边比较推荐的是Manhattan Prep SC,专门针对语法的这本书,这本书里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语法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包括你之后如果刷OG刷到的题目,你有不懂的官网基本上都有解释。


在刷完Manhattan Prep SC以后就对语法有了一定的基础,那么下一步就开始做OG。OG对每一个部分细分开了以后,有大量的习题,我个人推荐是反复的刷OG的题目,然后一直刷到每一道题都可以做对,都可以讲出他的原因。比如说一道题做对了以后,我不光是知道为什么是我的选项是对的,我也要非常清楚其他4个选项为什么是错的。


RC阅读部分,从初中、高中学英语的话都有做阅读题目,所以这个没有太多可以讲的。


CR逻辑推理,就是给你一段话,然后你从这段话里面进行一个逻辑推理。具体逻辑推理,比如说因果关系或者是因果关系混淆,这些都有可能出现。大家在刷OG题目的时候,会有一个更深刻的感受,我这边就不进一步展开了。


OG刷完了以后,自己基本上已经有一个谱了,大概是个什么水平。接下来就是我认为对我的考试非常有帮助的一个trick,就是去看机经。


GMAT出题的规则是每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个固定的题库,然后所有考生的题目都从同一个题库里面出来,然后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换一次题库,这个题库更换的时间可以在网上找到。大家可以去搜比如GMAT黄历,然后就可以看到他们更换题库的时间。一般是大概半个月一次,然后我推荐最好自己考试的时间是一个题库即将要题库之前的那几天,因为那几天的话,网上的机经基本上已经比较详细了。大家再看机经的时候,主要看的是阅读的部分,因为语法跟逻辑推理,都是一个小题,太细了效果不是很好。但是阅读我们在看的时候就可以知道每一篇文章,他大概讲的是一个什么内容,因为别的考生都会分享出来,这样的话在我们进行考试的时候,我们可以比较快的掌握这个阅读中心思想,然后去做题目的时候呢,就会做得更快,这样的话,我们在阅读部分可以节约非常多的时间拿来做语法和逻辑推理。所以GMAT的复习是按顺序来的,先背单词,然后复习语法,然后刷OG的习题去熟悉它每个题目的类型和他们的风格,然后最后是看机经。


当然看机经包括了选择考试时间,然后在考前两天开始看机经,主要看他的阅读部分。


然后看完了以后,去考场考试。GMAT的考试可以让你选择顺序的。我认为最理想顺序就是V- Q- AW/IR。先做Verbal,然后做数学,最后做那两个,因为Verbal考试毕竟是一个体力消耗比较大的一个事情,那么数学因为中国学生大部分都比较好,所以在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先去做Verbal,包括这个时候阅读看机经的印象最深刻。剩下的精力来做数学,最后把剩余的精力拿来做相对不是那么重要的两块就是写作和综合推理。




 第119张图片

现在讲一讲背景、文书和推荐信。
我自己是有美国的实习,然后再加全职工作,包括美国实习之前,我也有一个国内的实习。


这些工作经验不光是让我的简历让我的文书看起来会比较充实,同时说,让admission office知道,我有工作经验,让他们更相信我是那个可以顺利找到工作的学生,另外一点,也是在于这些工作经验,让我非常清楚我自己想要什么东西,这样的话,我在写文书的时候,我的文字表达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并且有过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其实对整个行业也有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说精算职能是什么,金融的具体细分有哪些领域,每个领域他们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职能,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包括自己过去的背景怎么样能够符合和这些这些细分的领域。


那这些东西都清楚了以后,再写文书的时候,其实目的性就会比较强,然后也会让admission office觉得你是有充分的了解,并且真正的对你所申请的专业感兴趣的。


大部分的商学院,他们对推荐信的要求是,两个manager的,然后一个学校的professor或是学校的faculty的。


所以说,工作经验的话又有一个好处体现出来了,就是我有美国的工作,美特别是美国大公司的话,那么这些大公司的老板写的推荐信比较有份量,同时我也提醒各位同学就是在校期间特别是大三、大四的时候。有一些课程,如果自己表现的好的话就要多去找老师问题,提前建立这个关系,这样以后找他们写推荐信的时候也会比较方便。


像我本科的时候,其实我是没有想过自己会读研究生的,因为当时我就打算精算一直做下去,然后考证书就这样了。


那个时候,我其实就没有和教授建立非常多的关系,不过比较幸运的是我和我本科的adviser关系比较好,然后最后是他帮我写的推荐信,并且他还帮我进行了很多文书的修改的工作之类的。但是我其实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我希望各位学生在读书期间就是有意的培养这一点,因为你可能现在觉得自己以后肯定不会读研,但某一天如果你真的需要读研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曾经做的这些努力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120张图片

讲一讲本科的规划,如果大家还是大一大二的,那就有充足的时间,如果是已经大三大四的话,那其实我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例子。理想状态下是大一大二或者是已经做了比较好的规划的话,那最好是在大二的时候有国内有一个实习,大三的时候,依靠国内的实习以及自己的一些networking之类的,然后在美国找到一个实习,这样的话,进了大四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国内的实习以及跟美国的实习,特别是美国的实习,其实更有说服力一些。


这样的话,在大四的时候,可以顺利的在美国找到一个全职工作。


有了这段全职工作了以后,我们可以比如说在这个公司里面工作一年到两年,比如说我们工作了一年,然后申请这个研究生的项目,这样的话再多工作个半年到一年左右,然后我们就可以去读研究生了。这样我觉得是最理想的。大二国内实习、大三美国实习、大四找到美国的全职工作、以后工作一到两年,然后申请一个商学院的研究生。


有些同学没有在大二有意识的培养国内找实习,或者大三的时候在美国找实习的话,那很有可能就会来不及,比如说大四毕业了以后非常有可能就找不到在美国的全职。其实我之前就是这样的例子,因为给我做这方面规划的人比较少,那个时候我是自己摸索的,所以我在大三的暑假其实我是没有找到实习的,因此我在大三的暑假就考了更多的精算考试,然后在大四的时候去找了这么一个实习。所以大四去实习,就是因为我很清楚,如果没有美国的实行的话,美国的全职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我相当于牺牲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我大四读完了以后,因为我还有一个学期,我就有自由去申请实习的岗位。


那么我就去申请,然后进到了America family insurance,这是一个美国的五百强的公司,是美国中部非常大的保险公司。然后在这个公司实习完了以后,相当于大五的第一学期,我就开始找全职的工作,然后依靠我过去的精算考试以及这个大四结束了以后的这个实习,让我找到了世界五百强瑞士再保险的精算分析师的岗位。


具体找工作的话,我觉得最主要的是Career Fair、还有简历、networking、面试和了解公司背景。每个学校都会举办Career Fair,大家在去参加Career Fair之前,要先好好的准备自己的开场白,然后知道如何更精简的去总结自己过去的经验,然后完善自己的简历,可以找学长学习或者adviser,然后还有学校的Career center,都可以帮我们完善简历。网申虽然效率比较低,但是有非常多的岗位都在网上抛出来,所以说,我们通过不停的网申,现在他效率低,但是我们一直在making progress相当于我们用量来取胜这样话,也是能帮助我们赢得面试机会。获得面试了以后,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好好的去了解这个公司背景,不管是看公司的官网,或者是google。


同时,在接到面试邮件的时候,我们去询问HR,我们的面试官到底是谁,这样一般他们都会把名字给我们的,给了名字以后我们就去搜这些面试官,他们的背景是怎么样的,从他们的背景里面找到一些我们认为比较有意思的东西,在面试的时候,针对这些提问,比如说有些面试官,他以前是做计算机或者是数据处理方面的,然后他又转到了精算这个工作。那我就会问他,比如说他为什么当时会有这样的一个转行,然后包括是他觉得这个行业过去的经验,对他有什么帮助之类的,这些不光是说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比较有质量的问题,同时也是在给面试官传达一个信息:就是我对你们公司对这个岗位都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我才会去花时间做一个非常完善的调查。


 第121张图片▎接下来讲一讲学校的选择。

主要看的一个是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的话,其实要结合的是自身的背景,自己所擅长的,自己的兴趣,然后再是学校再是申请的具体专业,下一个是专业排名。专业排名的话,我建议大家在有了美国的全职工作经验了以后,尽量就去申请好一点学校,因为工作经验其实给了我们非常大的优势,我们要好好的利用好这个优势。


所以,我觉得专业排名的参考价值会相对低一些,因为我们申请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排名还不错的学校。那下来是地理位置了,因为我之前讲到了商学院,首先需要有一个浓厚的金融气氛,并且因为学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那么地理位置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在美国的纽约、旧金山、芝加哥、波士顿这些都是比较不错的。再来学校名气的话,其实我觉得相对来说没那么重要,像之前我给大家提到的那些学校,如果他一般来说某些专业特别厉害的话,学校名气都是挺大的除了巴鲁克。巴鲁克是量化非常非常厉害,但是别的学别的名次就会比较弱一些。但是巴鲁克在纽约范围内找工作,其实也是非常容易找到,所以说学校名气的话也不是那么重要。


项目时长。因为金融,像我之前讲的是一个偏实践性的一个项目,所以说他基本上都是一年一年半,很少会有两年的项目的。我觉得在看项目时长的时候,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最好不要去选一年的项目,就选一年半的项目,这样我们会有相当于一个暑假的时间,在美国进行实习,那如果是一年的项目,UC berkeley 这点就做就非常的好,就比如说,今年3月份到明年3月,是读研期间,然后会专门安排,每年的10月份到1月份,这3个月的时间,做为冬季实习的时间。这样的话,一来是竞争比较少;二来,也是读书时间短,但充分的利用时间,然后让学生可以读书,同时在比较短时间内也可以有一个比较有质量的实习经验。


所以我们真正要考虑的就是专业方向,地理位置和项目时长。


 第122张图片 关于留学申请问题可以添加微信 wordsunny015, 每周WordSunny一站式互联网留学平台都会邀请美国常春藤,英国G5、香港、澳洲八大的学霸来举办线上讲座,为大家免费分享留学申请干货,还会有文书简历模板等福利不定期发放。


WordSunny是一个基于共享经济原理运作的留学众包平台,让申请人通过更低的成本得到更加专业的申请服务导师,例如梦校的前招生官、学长、学术大牛~


我们的初心是帮助更多的同学申请到 Dream School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王师傅吹毛求子 发表于 2020-3-7 14:27:01 | 只看该作者
 
Hello Guys!!!
我是活泼的哈密瓜~.~ 17Fall Stevens理工 商业智能分析的毕业生(如我知乎认证)
今天主要和大家聊去美国留学 应该如何规划和申请 是选学校 还是 选专业 还是 其他因素
再提炼一下
去美国留学 什么因素才是最重要的???
(我这个答案 你看完之后 大概率会觉得是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 。~)
{为了方便大家观看 也为了跟上潮流 哔哩哔哩做了这期讲解的视频
【阿申剧场002】「美国留学应该选专业还是选学校? 这些都不是核心答案!」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视频主题还是本期回答的四个重点
【最近的一些经历】【Tech人才"T理论"】【何为留学期望?】【一个反例】
偏爱视频的同学可以直接转到哔哩哔哩 偏爱文字的同学请继续往下看
感谢大家的支持 期待你们的 点赞评论关注收藏感谢 五连击!!! ~.~}
最近工作比较忙 回到家都有一点累了 其实本次回答和视频 应该放到周末再来处理
但想到最近 关于学校问题 咨询我的同学们 实在是太多了
一方面是 自觉才疏学浅 还没有那么牛来告诉大家 "应该去这里""不要去那里"
另一方面是 深感责任重大 已经收到一些朋友的私信说 "你这样误导别人 你负不起这个责任"
虽然在回答中已经尽力保持客观 但在一些地方难免还是 有失公允
所以 今天赶来回答这个问题 希望我的好心 没有办成坏事 也希望大家都能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附与Stevens校友 针对网上答疑的一些交流)
 第130张图片  第131张图片  第132张图片 好 接下来 正式进入本次回答!!!
码字不易!!!请各位老板点赞收藏加关注!!!
(路飞镇楼!!!)
 第133张图片 老样子 依照阿申的风格 我还是直接看门见山地说了
我个人认为 去美国留学 最重要的 就是自己对于这段经历的期望
换句话说 如果咱们以结果为导向 你想在这段经历的最后 主要想收获些什么
举个例子 我知道 很多同学去美国读书 就是为了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阿申也是)
按照这个思路 那咱们这段留学经历的主要期望 是不是 能够让自己学到一些对找工作有帮助的技能
那自然地 是不是在 选专业 选学校的时候 应该尽量往Job Seeking上面靠
比如 项目Tech不Tech 学校名气大不大 地理位置好不好(留美工作) 校友资源多不多...
既然咱们是学数据分析的 咱们就用个公式 来试试 看看能不能解释上面的例子
Y = aX+bB+cZ
那么 由上可得 Y = 找工作概率 X = 项目Tech程度 B = 学校名气程度 C = 学校位置好坏
然后呢 abc就是咱们对于决定Y期望的XYZ因子的比例系数且abc之和=1
逻辑是 由结果(工作)倒推原因(Tech\名气\地理位置) 然后大家根据自己的期望 填abc就好了
比如我 我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工作 那么项目Tech与否就是找工作最强相关的因子
所以甚至理论上 我可以让 a = 1 因此在我的公式里面 Y = X
即 我出国留学 就是要选最Tech的项目 其他一切因素 我都不关心(排名、名气、校友资源...)
我知道 很多时候 特别是这个"排名" 真的很吓人 也许是父母 可能是自己 对吧
我个人理解 这个就像是 晚上躺着床上刷淘宝 上头了就想买一大推东西
但是第二天起床发现 好像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些
所以呢 这个事情 尤其要强调 自己的期望是什么 并且这个问题 只能你自己回答你自己
突然想起一句歌词 "别人说的话 随便听一听 自己做决定" 说的好像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这个期望 我想举个反例 也是与我相关的例子 时至今日 我还挺内疚的
主角是我的发小 他是阿拉巴马的本科 然后在申请硕士咨询我的选校意见
因为他就是属于"来美国体验生活"的那种 经常飞回国内过节啥的 住别墅买跑车
当时 他有NYU SPSS BU 也是一个学院 还有英国一个大学的offer(都不用考试 直接给offer)
然后他当时就想去读NYU那个 毕竟是在纽约 也好玩 而且离我也很近嘛
然后他就来咨询我 我当时说的 我建议他去萨利大学 不要去美国大学下面的这些学院
原因是 我当时觉得 萨利至少是个正规大学 虽然也没有听过 应该还是比这些学院要好一些吧
然后我就强烈建议他去萨利 然后最后他去了 然后他给我说 "学校离城很远 一点都不好玩"
当时我就知道我做错了 我不应该把我的期望 加在他的身上 他的期望就是为了 "体验生活"
所以 说一千 道一万
对于留学 你的期望是什么呢
我知道 人不是机器 不能做出100%理性的决定
但也请最好 将你的决定 围绕你的主要期望来展开
这样从概率的角度来说 收获你期望的概率 是不是就更大呢?
Finally

I hope my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could offer some objective ideas.
Please leave comment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ll the best, guys!
(来一些纽约大都市博物馆的照片结尾哈~。~)
 第134张图片  第135张图片  第136张图片  第137张图片  第138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8 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