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其他问答] 为什么百年战争一开始英国处于上风,而法国处于下风?

[复制链接]
87495 20
您女妈贵姓 发表于 2020-4-12 13:27:4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局面好像是出了贞德才开始扭转的吧?


上一篇: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将于12日下午回港 50名船员病毒检测呈阳性
下一篇:法国新冠死亡病例累计13197例 较前一日增加987例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黄心雨 发表于 2020-4-12 13:28:38 | 只看该作者
 
极简版:没钱
太长不看版:英国透支国力,勉强支撑这么久。
详细版:
几次比较出名的大胜仗并不能就代表英国处于上风。倒不如说,从动员规模和军费投入上,英国长期处于劣势。
英法长期以来实际上是互有胜负的,贞德出现之前,“英明的”查理五世就曾数度击败过英国人,并收复了大量领土,重振法国之雄风。查理六世统治时也曾励精图治,但很可惜他这个精神病是真的很衰。至于查理七世统治时期,毫无疑问贞德的出现是一个转折点。但是即使贞德死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法国几乎也是在压着英国打。(更不用说实际上整个百年战争期间法国面对过多条战线,包括尼科波利斯十字军,对西西里王国的战争等)所以说,题主这个印象就是错的...
所以,这个问题倒不如改成,百年战争期间区区英格兰何以和强大的法国对抗,打得有来有回。
下面是简单的分析:
1.盾牌税
英国自13世纪起就开始盛行征收盾牌税以取代封建军事义务,因为这种军事义务下的士兵并不那么可靠,而且大量英国骑士拒绝前往本岛外的地区服役。下面进入高能辱英环节:
 第1张图片 这种情况促使英国逐渐形成了以步兵和弓箭手为主力的作战方式(尽管直到14世纪英国人仍然视重装骑士为主力),也为英国国王提供了大量军费来源。
2.民兵制度
基于前者,英国开始以在战时动员大量的民军参战来组成自己的军队,而非依赖封建兵役。从14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民军动员。亨利二世和爱德华一世的军役法令都规定了英王的每个臣民应当承担的军事义务。
3.税收
但是,征召民军需要钱。打仗,即使是胜仗也是要钱的,无论是普瓦捷战役还是阿金库尔战役都开销巨大。那么,钱哪里来呢?英国本土相对高的税收当然是一方面,议会也批准了多次特别税收。同时,英国对出口商品如羊毛征收了多次高额关税,还向国内商人无数次地借款(借到他们甚至难以继续提供借款),以弥补财政上的缺口。
但是,这远远不够——法国国王拥有远高于英国的人口和税收,即使是在形势最糟糕的时期可能也是这样。
4.海外借款
那么,剩下的财政从哪里弥补?继续借!国内借不到,继续向海外借!1338~1339年这段时间,爱德华三世从意大利人那里的借款高达12.5万英镑,而1338年爱德华三世的总收入也只不过16万英镑左右。
借了这么多钱还不了怎么办?当然是不还啦。1342年,先前借钱给爱德华三世的两家意大利银行因为借了太多钱给他又收不回来,资金周转困难,没法继续借钱。于是,为了这两家在他困难时期向他伸出援手(放高利贷敲诈他)爱德华三世果断决定,终止还款。喜闻乐见地,两家银行因此分别于1343年和1346年破产。至于英国国王,很快采取了对应措施:逮捕了这两家银行在英格兰的成员,用不再追债为代价换去他们的自由。当时,爱德华三世的欠款总额高达17.4万英镑。当然,王国的无赖行为也招致了恶果。等到百年战争末期和玫瑰战争时期,兰开斯特家族已经没有信誉让意大利银行家继续借钱了,间接导致了兰开斯特家族在战争中的劣势,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5.宣传
但是,相对财大气粗瓦卢瓦王朝来说,英国这种手段显然是在不断透支国力。所以,英国实际上是输不起的。不过很幸运,英国一直在赢。英军在克雷西战役、普瓦捷战役等战斗中不断取胜,而英国很好地利用了这些机会,大肆宣传,使得英国上下对战争的胜利充满信心,不断把钱扔进国王的钱袋中让他继续打仗。
尽管后来法国在查理五世的领导下,取得了蒙特佛尔战役等的胜利,但很快,查理五世死了,亨利五世来了。以阿金库尔战役为代表的大胜,再次给了英国人战胜法国的信心。英国举国上下大为振奋,因此,尽管英国国民实际上已经被压榨到了要造反的程度(实际上最终也确实造反了),但是议会仍然在批准为百年战争而特别征收的税款。
当然,很显然,这种靠着幸运和透支国力的手段无法长久。
很快,圣女贞德横空出世。圣女贞德的行动不单单是军事上的胜利——实际上,她仅仅活跃了两年。贞德对英国人的打击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在她之前,英国人一直相信,自己的国王是被上帝选中的国王,继承自路易九世的高贵血统,是合法的、正当的法国王位继承人,因此才能不断战胜瓦卢瓦的“叛军”。但是,宣称听见神谕、遵循上帝引导而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贞德毫无疑问打破了这一幻想。这也是英国人在捕获贞德后为什么急于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以女巫名义处死贞德的原因之一。
然而,处死贞德也没用了。亨利五世死后,英国实际上已经处于一个极其糟糕的状态:财政负债累累,内部矛盾重重,国家生民凋敝。这种情况下,国富民强又精于手段和计谋的勃艮第公爵果断单独与法国议和,从法国国王手中获得了索姆河沿岸的领土,否认了亨利六世的法国国王身份。
最有影响力的贵族勃艮第反水,外加贞德的努力,使得英国更失去了大量法国贵族的支持。包括勃艮第公爵和安茹公爵在内的许多贵族宣称,自己是“被圣女贞德感动,因此决心追随正统的法国国王查理七世。”(需要指出,勃艮第公爵的反水其实是为了自己在低地的利益,因为英国格洛斯特公爵汉弗莱不顾“大局”,与他争夺埃诺伯爵名下的大片领土,不过终归也算是因为亨利六世的无能)而英国在法国统治的支柱,正是这些法国贵族。
而此时的瓦卢瓦王朝,查理七世兰斯的加冕和受膏,使他原本充满质疑的王位继承权变得神圣而正统;贞德的胜利和勃艮第公爵的臣服使得查理七世成为人心所向之王;查理七世的财政改革则让瓦卢瓦王室的荷包渐渐满盈;而新组建的敕令骑兵部队和野战炮兵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成为欧洲战场上最为精锐的部队。英格兰却因财政信誉崩坏而使得借都借不到钱,每年的收入甚至无法雇佣足够的在法国要塞的守军。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亨利五世或是黑太子再世,怕也无力回天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公积金睡觉去 发表于 2020-4-12 13:29:14 | 只看该作者
 
一句话概括的话,因为法王约翰二世坑儿子
老爹腓力六世在克雷西被刷了人头,所以约翰二世顶着压力和儿子们一起上了战场希望血洗老爹耻辱。然而很不幸,普瓦图战役又输了,自己和小儿子(后来的勃艮第公爵分支)虽然英勇奋战,然而还是被生擒了。
但是太子查理五世(声称父亲下令让他撤退)早早的离开了战斗,避免被生擒。并且回到了巴黎,召开法国三级议会,获取了贵族的支持。爱德华三世俘虏了约翰二世之后,要求西南部法国和400万赎金,然而查理五世在三级议会的支持下拒绝了和谈,爱德华率领军队一路打到巴黎和兰斯,不过查理五世拒不应战,爱德华无奈只好降低赎金到300万,查理五世也损失惨重,二弟和老爹一起做人质,阿基坦和加斯科尼尽数落入英国人之手。国内因为战争新加的税收导致农民起义不断,大量无仗可打的雇佣兵肆意掠夺。

不过查理五世登基之后,在布列塔尼继承战争他发现了一个当地小贵族出身的将军,“布列塔尼之鹰”-贝特朗·杜·盖克兰。与此同时,卡斯提尔正在内战,彼得一世和后来的特拉斯塔马拉王朝开创者恩里克二世是同父异母兄弟,双方母亲多年的争斗导致兄弟们水火不容。法王派遣盖克兰带领招安的雇佣兵前去西班牙帮助恩里克争夺王位,彼得一世不敢迎战,一路逃窜到阿基坦的黑太子那里向黑太子恳求帮助,许诺支付所有军队花费。黑太子动心了,并且在纳胡拉战役打败恩里克和盖克兰,还活捉了盖克兰(后来被查理五世重金赎回),然而彼得得胜之后拒绝支付军队花费,而且黑太子在西班牙染上疾病,最后决定只好回到阿基坦。

黑太子在西班牙的战争让他陷入巨额赤字,只好压榨阿基坦当地的贵族们。然而当地的贵族们拒绝缴税,并且将这件事闹到了法王面前,查理五世接机召唤黑太子到巴黎面对指控。黑太子拒绝查理五世的要求,查理五世以此为由派出两路大军,进攻阿基坦,黑太子病重无法指挥导致只有几个沿海城市没有丢到,查理五世收复了几乎所有他父亲丢掉的土地。爱德华年老体弱,也无力再和正当盛年的查理五世继续打下去,只好求和罢战。

百年战争是反反复复的,处于上风不过是克雷西,普瓦图,还有阿金库尔吹上天了,好似长弓无人能敌一样.... 查理五世和盖克兰不也半个法国+巨额赎金的包袱一样掀翻了爱德华三世和黑太子。查理六世不疯的话,勃艮第可不一定会去当反贼,没勃艮第带路,亨利五世就一定能无双法国?表示十分怀疑。
虽说历史没有假设,但是这种突发事件真的就是可以改变历史啊,摊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旋转·破碎 发表于 2020-4-12 13:29:23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很想研究一下这件事,正好这里有这个问题,就顺便写了:
百年战争中,双方到底打了多少次战役?期间胜负如何?
为了搞清楚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先打开WIKI百科上的百年战争词条,上面列出了如下战役:
 第3张图片 看上去不少,但是当我打开交战另一方所属的wiki,法文wiki时:
 第4张图片  第5张图片 这tm....
考虑到英文wiki的战役在法文wiki中全都有,而法文wiki列出的战役数量显然多很多,所以此次统计以法文wiki的为基础,与英文wiki互相增补。下文的“英”“法”,包含英法支持的势力和盟友:
爱德华阶段(1337-1360)
Cadzand (1337) 野战,英胜
·Arnemuiden (1338) 水战,法胜
·Manche (1338-1339) 持续性战役,平局
·Chevauchée d'Édouard III (1339) 持续性战役,法胜
·Cambrai (1339) 英军攻城,英胜
·L'Écluse (1340)·水战,英胜
Saint-Omer (1340)·野战,法胜
Tournai (1340)·英军攻城,法胜
Bergerac (1345)·野战,英胜
Auberoche (1345)·野战,英胜
Chevauchée d'Édouard III (1346)·持续性战役,英胜
Caen (1346)·英军攻城,英胜
Blanquetaque (1346) 野战,英胜
·Crécy (1346)·野战,英胜,这就是著名的克雷西之战。
Calais (1346-1347) 英军攻城,英胜。此战英军兵力达法军十倍,竟然围攻一年才克。
·Neville's Cross (1346)·野战,英胜。
Lunalonge (1349) 野战,平局
·Calais (1349-1350)·法军攻城,英胜。
Winchelsea (1350) 水战,英胜。
·Saint-Jean-d'Angély (1351) 法军攻城,法胜
·Saintes (1351)·野战,英胜。
Ardres (1351)·野战,法胜
Chevauchée du Prince noir (1355)·持续性战役,英胜
Narbonne (1355)·英军攻城,法胜
Chevauchée du Prince noir (1356)·持续性战役,英胜
Romorantin (1356)·野战,英胜
Poitiers (1356)·野战,英胜,法王被俘
Nogent (1359) 野战,英胜
·Chevauchée d'Édouard III (1359-1360)·持续性战役,法胜
Reims (1359-1360) 英军攻城,英胜
·Winchelsea (1360) 水战,英胜
·Paris (1360) 英军攻城,法胜
·Chastres (1360) 英军攻城,半夜大雨涨水被水淹七军,法军莫名其妙大胜
至此为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双方共野战13次,英军胜10次,平局1次;持续性战役6次,英军胜3次平局1次;水战4次,英军胜3次。英军攻城8次,胜利4次。法军攻城2次,胜利1次;
布列塔尼继承战争(1341-1364)
Champtoceaux (1341)·野战,法胜
Quimperlé (1342)·野战,英胜
Hennebont (1342)·法军攻城,英胜
Brest (1342)·水战,英胜
Morlaix (1342)·野战,法胜
Vannes (1342)·一系列围绕城堡的反复争夺,教皇调停
Quimper (1344)·法军攻城,法胜
Cadoret (1345)·法军攻城,英胜
Saint-Pol-de-Léon (1346)·野战,英胜
La Roche-Derrien (1347)·野战,英胜
Combat des Trente (1351) 传说中的64人大决斗,法胜
·Mauron (1352)·野战,英胜
Montmuran (1354)·野战,法胜
Rennes (1356-1357)·英军攻城,法胜
Auray (1364) 野战,英胜。
双方在这一环节野战8次,英军胜5次;水战1次,英胜。英军攻城1次,失败。法军攻城3次,取胜1次。
先更到这里,在这两个百年战争的真·前期(贞德出场60年前)的交战中,可以看到英军的野战胜率十分非常之高,一共21场野战赢了15次,其中在法国本土的13场中打出了10胜1平2负的超级战绩。不过攻城战绩比起来就差了不少,和法军半斤八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春天的故事1382 发表于 2020-4-12 13:30:18 | 只看该作者
 
苏联军事百科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百年战争是整个西方战史从冲击战(Shock)转向杀伤战的转折点。古代战争和早期封建战争,战争形式主要是冲击战,取胜方式就是主要靠让对方士气崩溃、四散奔逃,而我在后面尽情追杀,虽然也有坎尼这样的特例,但是大多数时候的普遍情况都是将敌人逐出战场,所以在古代战争中,一般谁控制了战场就算谁是胜利方。
但是英国和法国打,不能这样做,英格兰没有足够数量的骑兵,很难在追击战中取得很大战果,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在合战阶段本身就大量歼敌,于是在百年战争初期,英军就不知不觉间开启了杀伤战的理论。在战术形式上的表现是,在比较易于防守的地形(如高地、两个树林之间)设置阵地,等敌人来冲,然后凭借威尔士长弓手万箭齐发,以及我方以逸待劳、地形优势,尽可能多杀敌。
这里就要说,战争前期的法军战力其实并不弱,甚至可以用悍不畏死来形容。我另外一贴说到,封建军队将领指挥得细,对于恢复部队士气和组织其实有一定作用,所以才能够不计损失反复突击,而当时法国王军在欧洲大陆战争中屡战屡胜,地方骑士在十字军战争中战绩也很突出,之所以惨败,就在于法国人对英国人打杀伤战的新形式认识不足,导致将领和精锐骑兵在合战中大量阵亡,结果正中英国人下怀。
以下一些数据:
1337年克雷西战役,法国1名国王阵亡(法国盟国波西米亚国王),11名大贵族阵亡,其中包括洛林公爵、波旁公爵、弗兰德伯爵、布洛瓦伯爵、沃德蒙特伯爵、奥梅尔伯爵战死沙场,1542名骑士战死,另有1400绅士殒命。普通士兵的阵亡数目则更多。
1356年普瓦捷战役,法军2500人阵亡,1900人被俘,其中包括国王约翰。
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这场战役数据争议比较大,法军阵亡从1500到11000都有,被俘700-2200人。但法军有生力量损失必定极为重大无疑,因为之前法军主力还在追着亨利五世打,之后亨利五世干脆打下巴黎了。
 第8张图片

战争最初(其实就是克雷西之战),法军战败的原因还可以归结为长弓确实凶猛,但之后,就不是了。此后法军因为忌惮长弓的威力,普遍采取下马作战变成重步的战法,同时法军的盔甲也改进得越来越精良。结果法军却发现这样还是打不过英军,原因有以下几条:
    英国那帮自耕农弓箭手,肉搏能力还真不弱。中世纪前期战争,肉搏往往不会下杀手,因为俘虏赚取的赎金是一笔重要收入来源,英国自耕农就不管那些,能一击毙命就绝不用两刀(继续贯彻杀伤战),加上地形烂,轻装的弓箭手反而肉搏中越战越勇。英国国王(或者黑太子、贝德福公爵)指挥确实比法军有效率,纪律比法军严明,这说起来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可以归结为从“末日审判书“开始英国中央集权就比欧洲其它国家强,法国中央集权强于欧洲大陆其它国家,但还是不如英国。但是两军并没有超出封建军队的范畴。法国骑士不怕死,英国骑士也一样,最后因为地形不利,先崩溃的往往还是法军。法军下马作战,反而丧失了机动性,且不说身披重甲在复杂地形中移动困难(板甲其实不算笨重,但在阿金库尔烂泥地里就不同了),反而进一步陷入了高陵勿向的大忌。


之所以贞德一出,法国局势立刻好转,是因为贞德之后,法军也开始打杀伤战了。
1.因为锁子甲时代,法军骑兵面向英军长弓冲锋遭到屠杀,很多人认为这样做等于自杀,贞德不管那些,重新下令骑马冲锋,并且自己身先士卒(下图),结果法国骑士惊喜的发现,因为自己现在穿板甲,威尔士长弓没那么厉害了。
 第9张图片

2.贞德大量部署新式武器——火炮配合进攻,于是英国人的深沟营垒也没有那么有用了。
3.最重要的一点,贞德根本不管骑士战争那些规矩,对英军斩尽杀绝,在奥尔良之围结束后,英军5000人沿着大路向巴黎撤退,贞德命令骑兵火速追击,结果打了英军一个出其不意,几乎将其全歼,几千人的英军对于当时国库将尽的英国是很惨痛的损失(算上强攻奥尔良和其余几场战斗,英军伤亡近万,元气大伤),所以英国人对贞德恨之入骨。
此后受贞德的影响,战争后期的法国将军比如说里奇蒙伯爵,虽然说也是用骑兵为主,但是使用方式已经变得尽可能追求直接歼敌有生力量,而非单纯击溃敌人。例如佛米尼战役中,里奇蒙亲自带领千余骑兵抄英军后路,结果英军全军覆没。于是,英军的新体系对战争形式的转换也使得法军(骑兵)变成了更难缠的对手。
 第10张图片  第11张图片  第12张图片 法国骑兵破西班牙大方阵战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atinlovehj 发表于 2020-4-12 13:31:12 | 只看该作者
 
从一代雄主腓力四死后直到英法开战前,法国在政治统合、财政汲取、军队开支方面承受的压力已经接近极限,英国的入侵算是狠狠一撞,推倒了这座本来就快散架的房子
从政治看,腓力四执政期间强行整合各个封建诸侯,特别是利用巴黎高院的司法管辖插手诸侯领地内部事务,这种“整合”而非“融合”在其死后引发的反弹愈演愈烈,众多拥有自己传统、语言、司法习惯的封建诸侯国要求夺回领内审判权、战争权、私人决斗权等等权力,与法兰西岛异质化程度较高的弗兰德斯领于腓力四世时期就已经勾结英国作乱,而英王既作为受巴黎王权压迫的地方贵族(阿基坦公爵),又作为法国战略对手的领导人,有着双重动机去挑战卡佩世系的统治,而一次继承危机正好为其提供了第三个动机。
从财政看,腓力四世为了扩展王权,大大增加了法官、税官等王室直接雇员的数量,这些早期的“公务员”没有自己采邑、完全依赖中央供给,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包袱,但与沉重的官僚开支相比,卡佩王室的税收系统又是七零八碎的,与同时期英格兰相比,其既没有议会可以与诸侯商定全国税收,也没有“圣衣库”等早期中央财政机构可以自上而下执行税收,而是与无数封建领、主教领、自治城市等分别谈判获取税收,这种繁琐的程序反过来又需要更多的王室官僚去执行,进而又加大了财政压力,如此稳定性极差的财政汲取制度,导致法兰西国家的总体财富虽然远远超过英国,但战前王室所能获得的财政收入却差于英国。
从军事看,封建义务的退化、雇佣兵制度的兴起以及军事技术的革命导致法国王室被其庞大军事力量在经济上所反噬,首先雇佣兵的兴起导致军费开支暴涨自不必说,更麻烦的是本来依据传统封建义务,应当免费服役的各诸侯部队也在实质上“雇佣兵化”了,领主们都是“不给钱不干活”,法国数量庞大的领主及其军队忽然之间又制造了一个巨型财政包袱,更麻烦的是,板甲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导致军费开支远远超过了锁子甲为主的年代,法国以弱于英国的中央财政,召集并维持一只规模三四倍于英军的部队,只能寻求速战速决,而一旦战事短期失利,法国王室在很长时间内就再也无法实现对英方的人数优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_叼七_ 发表于 2020-4-12 13:31:4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话题解释起来真的很复杂,不如说英国人对获取财富的贪欲比起法国人更胜一筹,在苏格兰战事中处处受挫、统治初期被法国海上压制、对海外的商业贸易不太成功,在法兰西和苏格兰的联合威胁下,加上被财政困窘所压迫,使得爱德华三世和他手下的贵族领主们极度饥渴丰饶的法兰西,特别是沿岸且水路发达的领土,那些都是非常适合做生意的地方。法国人1336年到1337年花费重金大量购买康布雷地区的房产和城堡,顺便在1338年法国赠送给苏格兰数万利弗尔、大量珠宝、武器装备,以资助苏格兰人抗击英国人,这些货物在海上被英国雅茅斯舰队袭击并全数抢走,这次成功的打劫行为,加上看到法国人不流血地用钱就扩张了领土板块,更是进一步刺激了为了扩大领土而和苏格兰苦战的英国人,英国人的军队经常饥寒交迫已经不是什么秘密。通过战争获利是军事史的常识,而对侵略者来说更是如此。
从百年战争发生之前的局势也能看得出,英国人十分迫切地需要钱财来维持国家运作,所以经常袭击另一个拥有丰富海上贸易港口的弗兰德伯人(导致弗兰德伯人为了报仇,从法国国王处获得掠夺英国船只的特许状)。1336年8月英国颁布的禁止弗兰德伯来英国做生意、禁止弗兰德伯获取英国羊毛和皮革的禁令,让弗兰德伯人的纺织业迅速崩溃,出口禁令后来扩大到各个层面,使得弗兰德伯人陷入经济危机,英国人试图通过八个月的出口禁令,强迫弗兰德伯爵屈服成为英国人的盟友以及贸易伙伴。
另外,法国渐渐失去控制阿维尼翁教会和罗马教皇的能力(或者说试图掌控教会和教皇的能力),这让法国在宗教层面的影响力被削弱。当时教皇大多是法国人,即便是非法国传统地区出生的人也从小饱受法兰西教会君主主义传统的熏陶,使得阿维尼翁的教皇们成为法国的天然盟友,所以阿维尼翁教皇们在外交和政治上往往偏向于法国。但情况在本笃十二世(Benedict XII)担任教皇的14世纪前中期开始有所改变,本笃十二世生活作风俭朴,不太追求财富和权力,也十分厌恶法国,这让法国国王腓力六世怀疑教皇和英国人串通一气,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英国发动对苏格兰的入侵,法苏同盟尝试反抗英国人侵略时,本笃十二世就暗示腓力六世入侵英格兰的话就取消十字军出征,也拒绝腓力六世想搞仲裁的提案,本笃十二世自己也支持英国人打赢苏格兰战争。1336年3月腓力六世和本笃十二世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秘密会晤,事后本笃十二世也坚定地认为腓力六世不是朋友,这让法国的宗教影响力进一步下降,法国人民对王室的不信任感埋伏在了国家的阴影处。
那些因为在法国犯罪被驱逐或失去继承权而投靠英国的法国人,以及因为在法兰西有飞地而需要向法国交纳重金赋税的贵族,也为了自己的利益将所知道的情报泄漏给英国军队,在这些人眼中并没有民族感情和国家概念,当时的风气也盛行“英法本出一家①”,如果能夺回地位财产,大封建主是法国人还是英国人对他们来说根本无所谓。早期的英国入侵法国一系列战事里,都有间谍和二五仔把法国军队的行军路线、人数规划、布阵战略通通告诉爱德华三世,爱德华三世经常能掌握敌人的情报,法国人却时常如坠五里雾中。英国经常能得到间谍的回报,提前袭击法国的海上运输队和商人,法国对英国进行的间谍情报工作则经常失败②。
百年战争时期法国的失利是多方面的,在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下,法国国王的统治举步艰难,贵族领主明面上承认主君私底下割地而治,使得法国国王对军队的控制力下降。可以用“穷凶极恶”来形容的英国军队渴望财富和地位,这份渴望也随之转变成了对法国的仇恨和敌视,在战场上大大提升了英国人的军事能力和士气。
这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一个字:穷。




    其实也就法国人会用“同胞”这个想法去这么看待英国人,事实上早在12世纪英国本土就兴起了抵制法国文化的运动,爱德华一世想和先祖一样给孩子取个法国名字(路易)就遭到贵族们的强烈反对,1295年英国和法国外交时也呵斥法国人“正在毁灭英格兰的语言”,许多英国人早就已经不再把自己视为和法国人同出一源的同胞了腓力六世的情报团队把主要工作战场放在德意志国家方面,没有充足的人手渗透英国,加上英国人民抵制法国的情绪日益严重,更是让腓力六世对英国的战略部署一无所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小尾巴也有春天 发表于 2020-4-12 13:32:28 | 只看该作者
 
稍微补充一个小点
百年战争法国劣势阶段,瓦卢瓦王室实际控制的国土面积是远低于金雀花王室的
法国王室真正控制的领土,中央一长条,现代法国领土的三分之一,有可能部分诸侯不停指挥
英国王室控制英格兰,法国西边一长条:诺曼底(世袭领土),安茹(世袭领土),阿基坦(联姻获得)
同时,法国最大诸侯勃垦第公爵一直帮着英国
实力太悬殊,法国确实打不赢
最后获胜时,勃垦第已经转头帮助法国,安茹王朝控制的法国领土已经开始被法国夺走
需要有一个动态的领土概念,百年战争是法国瓦卢瓦王室面对面积更大的安茹帝国,而不是一个小英格兰
当然,最后法国获胜很大因素是法国统帅是雄才大略,卧薪尝胆的查理七世(王太子),英国那边主少国疑,贵族们各怀鬼胎,已经不具备大规模作战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豪爷走天下 发表于 2020-4-12 13:32:3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打赢了几乎每一场战役,但我们输掉了整场战争。

上面这句话是百年战争的真实写照,也是英格兰编年史对战争的反思。

首先从军事上看,整个战争时间英格兰都处于上升期,前后几任统军的英国国王或王子都是以能打留名史册的战争狂人,而诺曼人好战的文化传统和金雀花对法国王位的法理宣称保证了英军的高昂士气,最后英国人还靠长弓法案弄出了长弓手这样的bug兵种,因此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正面交锋中,英军几乎在战绩上碾压了法军。

在经济上双方很难分出优劣,中世纪的封建经济下广阔的领地带来更多的兵源,繁荣的贸易保证充沛的税收。在一个多世纪的交战中双方都遭遇了大面积的领土变动和黑死病带来的人口锐减,经济并没有对战争的走向行成不可逆的影响。

真正影响战局的是政治制度,如果对比双方政权的集权程度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剪刀差,即英国王室的集权程度在下降,而法国在上升。瓦卢瓦借着战争收拾了国内几个被打残的公爵领,金雀花为了管理新征服的土地分封了约克和兰开斯特。站在英国人的角度,战争后期英格兰的领主们忙于内讧已经没心思去管法国的战局了。

战后的废墟中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英国和法国,战争给法兰西带来了民族意识,而战败的失望让英国人选择成为海洋民族,直到今天他们仍然会置身事外的去看待一海相隔的大陆。

百年战争是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战争,直到今天世界还在承受它带来的影响。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人经历了失败,懂得了妥协,最终他们依靠这些经验和教训建立了日不落帝国。

如果说战争开始时他们懵懂傲慢,那么战争结束时他们一定明白了一点:
战争不是目的,战争只是一种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mqq 发表于 2020-4-12 13:33:11 | 只看该作者
 
①并不是贞德出现后才有转机,在此之前,法国已经逆转了颓势,只是离“彻底在法国境内驱逐英格兰人”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②贞德的作用,主要转变优势为胜势,同时提振了法兰西民众,军人和部分贵族的爱国精神
③英国之前占上风,是因为它本来就占了法国的地方,同时百年战争中的法国,大部分时间和神罗一样一盘散沙。英国(本土)比起法国要团结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5 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