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如何评价 B站 2020 年五四青年节宣传短片《后浪》?

[复制链接]
44954 20
某响亮的名字 发表于 2020-5-5 04:25:0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ilibili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上一篇:00后真的贫富差距特别大吗?
下一篇:买车过程中都有哪些是伪需求?为什么?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悄寂逝然 发表于 2020-5-5 04:25:49 | 只看该作者
 
我就说的简单直白一点吧。要评价《后浪》,你得明白《后浪》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后浪》的实质,是一个青少年向的视频平台(B站)试图打入官方主流,获得主流的认可,是为了让那些四五十岁的“前浪”领导们百忙之中扫上一眼,想:“哦,B站还挺正能量的嘛,不是像听说的那样乌七八糟的”。
你离开了这个实质,谈什么《后浪》能不能代表青年,毫无意义。《后浪》就是给“前浪”们看的,它要得到“前浪”的认可,就必须表现出“前浪”所想象、所期待的那种好“后浪”形象。
所以为什么片子是以前浪的视角,前浪的口吻在看后浪。因为评价权本来就掌握在“前浪”手里啊。
-
听说有人往B站转了,转就转吧我也拦不住,告诉我一声就行,或者艾特我B站ID“小钱爱金庸”
评论区也是有意思,有骂我给B站洗地的,也有骂我黑B站的。其实这个世界并不是除了洗地就是黑。我既不想洗地,也不想黑谁。我只是想说明一种事实状态,这种我们很多人都不得不身处其中的事实状态,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raozhiming 发表于 2020-5-5 04:26:28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很直接的感受就是:视频只关照到了“一小部分”青年,而忽略了太多生活中应该得到更多鼓励的青年。
视频里,那些出国体验高空跳伞的、那些在闹市区穿汉服的、那些在电竞舞台恣意挥洒激情的,画面看起来都很酷,配合何冰老师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的演说以及慷慨激昂的音乐,的确能够给人带来很澎湃的观感。
做这样的青年多好啊,能够有很多选择的权利,能够体验丰富的生活。
但是,放在现实生活里,这些炫酷到令人心情澎湃的青年状态,其实只能发生在“一小部分”人身上。大部分的青年人,那些生活在农村、小城里对未来感到迷茫的青年人,那些毕业后满怀希望却屡屡碰壁的青年人,那些才步入社会没多久就不得不考虑买房买车等问题的青年人,那些为了能在大城市拼出点成绩而努力加班的青年人,那些成绩优异、能力出众却敌不过“有背景”、“有关系”的那一撮人的青年人,他们的生活,也是这么炫酷吗?
大多数的青年人,压力不比中年人小。他们可能完全不渴望过得有多炫酷,只会希望压力能小一点点、人生能更顺利一点点、生活能更好一点点。
不是所有人都渴望自己的人生要活成如你们所认为的那种“精彩”,他们可能只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平安健康地与家人一起,过一种幸福的小日子,哪怕平平淡淡,哪怕一点都不酷。
我们要理解这样的青年人,也要关照到这样的青年人,更要鼓励、认可这样的青年人。
B站的这支《后浪》确实能让不少人感到激情澎湃,尤其B站的用户似乎更能get到它所表达的重点。追逐自由,追求梦想,勇敢体验,丰富经历,接纳多元,这些都是符合B站氛围与文化的重点,从“广告效应”而言,这支视频算得上是一个很不错的案例。
但若是基于整个“青年”群体而言,这支视频的所关注和关照到的面显得窄了一些。
其实我个人更想知道的是:今时今日,到底怎样的人,能称之为“青年”?
我个人想提一种希望:希望所有青年们能够多一些独立思考、多一些勇敢、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善良,少一些情绪化的判断、少一些键盘上的攻击,在大多数人都不太发声的情况下,要学会包容不同的观点,不要动不动就举报。
PS:在此推荐一部国产好剧:《恰同学少年》,建议青年们去看看。你最怀念哪部电视剧给你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七匹狼 发表于 2020-5-5 04:26:33 | 只看该作者
 
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想起了一些事
一星期前刚去山上干活,早上八点做到下午三点,没休息,中午就吃了个馒头,回到家在浑身疼痛中入睡
 第1张图片  第2张图片 五月份要还助学贷款了(说真的,很感谢国家的贷款政策,帮了很多人上学),我贷了四年,一共32000,去年考研没怎么花钱,卡里还存着一万二,跟我爸说了之后,他晚上八九点打电话过来,说他刚下班,还没吃饭“三万二是吧,我想想啊...”,我连忙说还有1万2在卡里,我爸沉默了一下“你有一万二是吧,我这里还有两万三,我明天早上去银行转给你,只给两万怎么行,你要有点零花钱的啊”
连忙说了五六分钟,我说给我两万就行了,我还有一万二,够了。
挂完电话感觉很心酸,一个中年人,1000块的存款怎么过日子。


大家现在都有一部手机了,都可以畅所欲言了,于是人人都有话要说了
”为什么有些人高中不努力一点考上985呢?”
”为什么还有人去读双非的研究生?”
”刚毕业工资9k,觉得很丢人怎么办“
...
你的高中就读于一个不错的高中,这个高中最差的人也是去211,而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他的高中是那个地方最好的高中,学校每年都会拉横幅报喜讯——本校今年考上一本人数再创新高
有人吃一餐午饭要二三十,有人周末出去吃一餐要一两百,有人早上六点起床去附近的早餐店买20个馒头吃一整天,有人只能提着垃圾袋翻垃圾桶
有人没有为衣食住行发愁过,有人听见爸妈说钱这个字心里就一阵酸楚
城市里喂宠物狗都是顿顿牛肉,山区里的孩子因为营养不良头发变黄
嘴巴长在自己身上,每个人说话都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中学就出国的人对高考无感;顿顿吃肉的孩子也想象不到饿肚子的生活;不假思索的说别人在卖惨、不懂得珍惜生活的人肯定过得很好吧;在农村的孩子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也不知道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吧;在办公楼吹着空调的人想象不到工地工人做了一天活,要跑去火车站公厕洗澡,只是为了省钱。
一瓶矿泉水要两块钱,买就买了,可是有些人一天的工钱也就80。
在中国,人太多了,一群沉默的人,他们不说话,于是大家都觉得他们不存在,他们很遥远。这很合理
《后浪》这个视频拍得真好,光鲜亮丽的年轻人推动国家进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你可以学一门手艺,你可以享受大好时光,你可以出国旅游在朋友圈po好看的照片,嗯
可是每次看到这种励志视频,我往往觉得自己受到了上流人士的诘问:“你为什么不再努力一点?你为什么不懂得珍惜生活?”,很惭愧,一定是我不够努力,是我做错了什么,是我给年轻人跌份了


有钱有流量有背景有关系的年轻人是后浪,我充其量只是被裹挟着向前的浪花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爱勿濫 发表于 2020-5-5 04:27:00 | 只看该作者
 
往委婉了说,商业广告《后浪》很好地向“前浪”投资者们展示了b站部分“后浪”群体的投资前景。
然后,身为一个《后浪》中所言的“弱小的人”,谈谈对《后浪》短片本身的看法。
激励和励志并不是《后浪》的问题,生活中偶尔打点鸡血也是需要的,谁还没搜集过些励志歌曲、看过些励志电影呢。
怪鸽那没有太多实质内容的“奥利给”演讲,不也同样可以正面向上被人喜爱嘛。


《后浪》最大的问题不是鸡血,而是割裂。

第一,演讲人和主题之间的割裂。

不得不承认,原本激励向的文案在经过何冰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演绎之后,第一次听感觉确实比文字本身更有感染力。
然而有利就有弊。
听完再回想这个短片,感觉更像是过来人的夸赞中有点宠着青年人的意思,值此节日说说好话。
带了点讨好,少了些真诚。
(无关何冰老师本意是否如何,仅个人谈感受。)
现在用百度搜索“何冰”之后,置顶就是何冰老师的《后浪》演讲。
 第5张图片 对《后浪》的描述为国家一级演员何冰走上舞台,以青年宣言《后浪》为词,认可、赞美与寄语年轻一代。”
这段介绍,尤其“认可”“赞美”的字眼在主观上更加重了这种“哄”的感觉。
想想五四青年们,他们争取的完全不是认可,相反他们恰恰采用了以前不被认可的方式。
小结:《后浪》并不像后浪的发声,而更像是前浪给后浪些糖吃。

第二,价值导向和“五四”精神的割裂

文案有很多的导向,粗粗听着都没啥问题,但细细一想特别不“五四”。
尤其是那句“只有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
这句话本身是下定义式的粗暴逻辑。
更何况这句话本身就是在嘲讽和否定,文案可谓鬼才,把自己套娃进去了一半…


否定不等于找茬抬杠,习惯于否定的人也不能粗暴地等价于弱小。
如果在一个需求进步和改革的大时代下,那些习惯于否定和嘲讽旧世界来点醒大家的人就弱小嘛?相反,即便他们习惯于否定,甚至毕生都在否定旧事物,也不妨碍他们依然是我们民族不可多得的思想导师。
若“只有弱小才会习惯否定”的逻辑成立,那杂文日常就是否定和批判的鲁迅先生(先生甚至连怎么喝茶都要写文章计较一番的),放现在怕不是也有很大概率要被归为“习惯嘲讽和否定”的弱小的人?
作为一个大家都知道是输出价值观和立场胜过输出内容的短片,内容可以不求有功求无过,但起码要做到不能让别人刚受到鼓舞情绪起来时因为一句话而皱起了眉头。
从这点而言,《后浪》文案是有待斟酌的。


好多人质疑我的逻辑,明明是把“若A则B”和“只有A才B”混淆了。这两者又不等价。
从集合上来说,前者A是B的子集,后者B是A的子集。
事实上,“只有A才B”确实是和“若B则A”等价的,这又没啥好争的。
《后浪》中的这句“只有弱小的人,才习惯否定和嘲讽”,确实是等价于“若某人习惯于否定和嘲讽,则是弱小的人”。
“只有弱小的人才习惯于否定和嘲讽”和“弱小的人习惯否定和嘲讽”不是等价命题,而是和对方的逆命题等价…
不信的自己思考一下“只有小于1的才能小于0”是真命题,“小于1的数小于0”是假命题(反例0.5),两者不等价。
我讲到这个份上,真已经尽力了…


此外,《后浪》传递的价值导向是告诉青年人更应该去接受身边事物,去热爱和肯定。
这种价值取向并不能说错,但放在“五四”语境下有点微妙。
考虑到“五四”反对帝国主义否定封建主义的抗争背景,是在时任政府当甩手掌柜时,学生们走上街头表达激烈的观点,精神上是更倾向于去挑战和抗争的。
当然,五四精神一直在变。
在现在,五四精神可以是探索,可以是创新,可以是突破,可以是奉献。
但无论哪个时代,五四精神都不可能是《后浪》这样的小资气息。


小结:《后浪》的小资小生活态度与“五四”中学生们勇于突破和改造的价值导向又有不小的割裂。
最后,观众观感的割裂。

在我看完视频后,基本能猜到到不同观众一定会感觉天差地别。
无论是文案的叙事视角,还是视频混剪中展现的大都为光鲜亮丽的城市生活,视频里那些可以为自己各种爱好去消费去享受人生的片段,加在一起都让很多观众感受到非常别扭。
视频仿佛添加了切尔诺贝利发电站保护层一样厚的滤镜。
其实非常多的青年发现了,他们并不被包括在《后浪》的语境中。
这也是《后浪》最大的问题所在。
这点在b站《后浪》视频下方是不太看得出来的。在官方对评论的引导下,氛围随着评论数量的减少而其乐融融。这毕竟是主场,是不能失守的必争之地,可以理解。
而b站其他视频就未必如此了(比如我后面会提到的二次创作视频《前浪》,或者朱一旦刚发的《非浪》)。
其他论坛更不用说,无论虎扑s1知乎等等用户定位不同的平台,就会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甚至人民日报官博也不例外。
 第6张图片 这也是青年人间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是一通鸡血不能改变的客观事实。
《后浪》中展现的青年人仿佛什么都可以选择的画面,离我们是那么遥远。
不少人在听到那句“有选择的权利”时,难免会在心中反问:我们真的有那么多选择吗?


而即便是b站用户本身,其实也有大量的不同声音,只不过不那么好找。
 第7张图片

 第8张图片

 第9张图片

当然,我一直认为b站拥有的最大财宝,从来都不是官方,而是b站用户和他们的二次创作。
这次也不例外。
up主calodie的这个《前浪》的二次创作视频如果对比《后浪》来看,是真的非常有意思的。
以上几条评论也出自这个视频评论区。
无论up本人有意无意,视频发出后解读权就不归作者所有。
而也无论是不是up本意,《前浪》现在就是成了b站用户在站内最大的表达与《后浪》视频中不同视角的平台。
附上原视频地址:
libilibi献给爷一代的演讲《前浪》 UP主: calodie <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ilibili.com/video/av883121294%3Fshare_medium%3Dandroid%26share_source%3Dmore%26bbid%3DblpvX2tdbV07Xm5dIV0hinfoc%26ts%3D158858658124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883121294?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source=more&bbid=blpvX2tdbV07Xm5dIV0hinfoc&ts=1588586581240
libilibi献给爷一代的演讲《前浪》关于《前浪》答主也提了一个问题,有兴趣的可以提提自己对这个二次创作的看法。
如何看待b站用户calodie根据《后浪》二次创作的《前浪》?

更新:就在刚刚,朱一旦团队发了新视频《非浪》。
小策导演牛逼。
https://b23.tv/BV1Sf4y1m7Vs《非浪》化用《后浪》的金句频出: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非洲,但是非洲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弱小的人,才害怕非洲和瞪眼;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探索与冒险”
不出意料《非浪》将和《前浪》一同成为b站最大的与《后浪》观点相左的交流平台。
 第10张图片 b站官方的视频,被b站用户解构后发在b站。
前者是b站如今力争上岸的证明,后者是我们不少人当年开始喜欢b站的内在逻辑。


小结:《后浪》文案中的“小资视角叙事”,使得青年群体的本就割裂的现状在中文互联网论坛中被进一步直观体现了出来。
而这种割裂的声音,正在越来越多地用自己的方式在各个平台给出回应。
如果b站真的想要对全体青年人发声,《后浪》明显显得激情有余,视野不足。
当然b站要真的只是想巩固现有的用户群体,以“五四”和“青年”为契机来互相强化用户间以及用户对社区的认同感,那以上看法权当是弱小青年一厢情愿的自作多情耳。
如果b站想向投资者们展现b站的投资潜力,或者是作为政治意义上的投名状,那无疑已经特别成功了。
“五四”之于一百年前的青年们是“争国权、惩国贼”的抗争,之于当下的青年人是一个值得铭记的纪念日和一种记得抗争的精神,而之于某些视频网站可能不过是一个给用户宣传享乐的同时给自己打广告的话题罢了。
 第11张图片

 第12张图片 其实当我们对b站报以一些本不该属于一家上市公司的过高期待时,看看今天满世界都在后浪来前浪去的浪言浪语,即便不同声音再多,b站又怎么可能算失败呢?
最后附上鲁迅先生《无声的中国》节选,也是我最喜欢的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寄语(可能还略微胜过“摆脱冷气”):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真,自然是不容易的。
譬如态度,就不容易真,讲演时候就不是我的真态度,因为我对朋友,孩子说话时候的态度是不这样的。
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
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猴子玛娄 发表于 2020-5-5 04:27:54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学地质的,我略懂一点海啸。
 第21张图片 当海啸发生时,从海面到几百米甚至数千米深的海水都在整体运动:这其实是一种波。
 第22张图片 当海啸推到岸边时,由于海底越来越浅,海水的波就向上涌动。
但是水显然不能无限往上堆,于是便会垮塌,这就是浪头。
 第23张图片 而形成高耸浪头的海水,永远只是表面的一层——更多的海水,将波动的能量耗散在对海底泥沙无休止的搬运和冲刷上,缓缓的涨起,消散在沙滩上,你甚至不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第24张图片 那些站在时代浪尖上的青年,永远只是少数的一群——更多的青年,将青春的能量耗散在无休止的事情上:为学业拼搏,为事业拼搏,为更好的生活拼搏,慢慢的奋斗,消散在中年人的肚腩里,你甚至不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追求自己的热爱固然是好的,值得讴歌;但更多人不得不将热爱让位给生活。
拥有选择的权利固然也是好的,但更多的人在努力使自己拥有选择的能力。
其实,我对海洋表层海水如何来到海面这件事并不关心,就像我也不会关心许多后浪们为什么拥有选择的权利一样。
这个世界有很多事,用“存在即合理”就足以解释,阶级固化什么的亦然,“他们的生活”亦然。
 第25张图片 但是,奋斗在改变外部世界面貌、改变自身社会阶层属性道路上的年轻人,更值得我们去讴歌。
没有芸芸众生的平凡,如何衬托一小部分“后浪”们的光鲜靓丽呢?
所以,这大约是一个30多岁的准中年人看完流泪、踏入社会不久的晚期青年人嗤之以鼻、尚未工作的大学生们兴奋不已、未成年人们看完欢呼雀跃的视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你看,辛弃疾早就看破了。
 第26张图片 “啊,今天的北京好凉快啊,哈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hyhy02 发表于 2020-5-5 04:28:48 | 只看该作者
 
你们去追逐那1%的后浪吧, 我将书写底层的蠕虫致死方休。
《小Q,我那位梦想是成为外卖员的朋友》

《后浪》的视频看完,我是真的不适,
一如我的父亲兼浙大80年代学长的口头禅:你们这代年轻人条件还不够好吗?
我的回答是:爸爸,咱们厂里某省的打工者,也都是与我同龄的年轻人。


一下截图来自《后浪》
1,这个至少是ipad pro 配 ipad pencil  差不多一万了。     
在国内大学能有这个配置工具的学生, 班上也就5%—10%,,注意这已经是大学中了。
 第33张图片

2,手办高达,几百到几千都有,总之也不是普通人玩的
如果玩手办 是手艺,那我觉得 那些16岁就进厂打工的少年 所掌握的电烙铁、电焊技术应该被称为行为艺术。
 第34张图片

3,中国至少有11亿人没有坐过飞机。
四川大学是我的母校,就读期间我经常在成都和重庆之间往来。
川渝之间的动车一等座155块,二等座99块钱,然而就我观察很少有时间坐满,
因为还有绿皮车50块钱一趟,那个从来都是满载。
 第35张图片 这个运动相机 也是好贵好贵的 go pro的话 2000起步
 第36张图片

4,后面那个单反+稳定器  好几万,  
我觉得能买个几万摄影器材的人,肯定能够热爱生活
 第37张图片

5,  高性能赛车+ 国外旅游+玩玩长版
真的专业 真的专业!!! 狗头 加起来


 第38张图片  第39张图片  第40张图片

6,潜水+漂流
这一趟下来又是大几万
能过这样生活的,审美肯定过关。
 第41张图片



7,巴黎铁塔+南极海鸥  
同哥,我已经无力吐槽了。
 第42张图片  第43张图片

跳伞+飞机肯定也得安排啊
 第44张图片





能过这样生活的


当然有选择的自由
当然眼里有光
呵呵!
 第45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jtqt 发表于 2020-5-5 04:29:4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片子更像是讲述那些物质和精神资源同时处于社会中上层的父母与他们的子女达成了和解,而无关于其它阶层的人什么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still丶1 发表于 2020-5-5 04:30:24 | 只看该作者
 
整个视频我看了三遍,看完的第一感受是,嗯,中国发达了,进步了,物质丰富了。(这当然是事实)


但这不是我的生活。


我get不到。


我是在华北平原上一个小小的农村长大的。


我可以肯定的说,那里没有人“从小就在探索自己的兴趣”。在一个出门就是田野和天空,待在家里只有电视和书(近几年有网线了)的世界,兴趣能有什么呢?


我小时候的兴趣是玩泥巴。


所以我说这不是我的生活。


无论是当年的我,还是现在村里的孩子,都没有cosplay,没有“遥远的旅行”,没有舞蹈,没有滑板,也没有琵琶或者吉他,更没有潜水、漂流和跳伞。


艾菲尔铁塔对我们是一个空洞的地名,游乐园是在过家家时才会用到的词汇。


视频中触目所及,皆是光鲜亮丽的现代化都市,追求自我的年轻人。


而尘土飞扬的农村,破旧的老街,一望无际的田野和天空,生活枯燥无味的小镇少年,在视频中杳无踪迹。(难道只有北上广有年轻人?)


所以,这场演讲与其说是献给中国的年轻人,不如说是献给中国的大城市年轻人。


毕竟,我今年已经23岁,却连视频最开始说的“学习一门语言”(我英语很差)、“学习一门手艺”、“去遥远的地方旅行”(至少得出国吧),一样都没有达成。


能让我共鸣一下的,也就只有IG和FPX。


网吧毕竟哪里都有。


补充:


只能说,作为一场商业演讲,B站对自己的核心用户把握非常精准;
作为一场国家形象展示,视频较好的表现了中国近年来的进步;
而作为一场在五四青年节献给所有中国年轻人的宣传片,很不合格。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阿生挖机 发表于 2020-5-5 04:31:2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B站趁热打铁,出了一个《后浪》演讲。
先夸一句:定位精准。
B站从年初的一场的跨年晚会,从昔日的小破站走向了大众视野,大家高呼:“小破站终于出圈了。”这次《后浪》演讲也延续了跨年晚会的热度,何冰老师以他超一流的台词功底,给我们献上一场精彩的演讲。
“你们有幸遇到这样的时代,这个时代更有幸遇到这样的你们;不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生活,你们在启发我们如何更好的生活。”B站的用户以大中小学生为主,学生们阳光率真,我行我素,这种年龄属性与这种带有燃性的文案,十分契合,再配合上五四青年节的特殊时间段,于是引爆了一次流量热潮。
好了,夸完了,该挑刺了。整个演讲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以私人活动代替社会话题,以物质追求模糊阶层概念。
在三分钟的小短片里,展现了乐器、游戏、极限运动、二次元、汉服等年轻人喜欢的小圈子。但小圈子终归是小圈子,当“后浪”们走向的社会,离开小圈之后,看到的是什么世界? 找工作要面对996、生孩子要考虑学区房。这真是“后浪们”的选择吗?
  演讲中的精致物质生活,不属于所有年轻人。抛开阶层谈国家,肯定是要受到争议的。“我很羡慕你们,因为你们拥护选择的权力。”这是整个演讲最激动人心的一句话,但“后浪们”的选择仅仅限制于私人爱好,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一毕业就进去了“社畜定律”,面对“资本家”的剥削,高房价的压榨。小圈子可以跳出,但阶层该如何跳出?
我们不奢求“前浪”死在沙滩上,也不奢求“前浪”来羡慕我们。更还不奢求“前浪”来跟随我们的意志来生活,我们只希望“前浪”能挪一挪位置,留下一点缝隙,让我们“后浪”有个落脚地。
“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这是整个演讲三观最歪的一句话,在五四青年节献上说出这样一句话,不但没有读懂五四精神,更是对先贤的侮辱。101年前,那群冲进东交民巷的年轻人,正是因为敢于嘲讽,敢对否定,才有了值得我们纪念学习的五四精神。
整个演讲在表面上像是“前浪们”对“后浪们”的羡慕、钦佩、赞美。但仔细一琢磨,这更像是“前浪们”对“后浪们”灌的毒鸡汤。“不用活出我们想象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向想象你们的生活。”恰恰相反,后浪的生活,早已被前浪设定。
因为如今整个社会的规则,还是前浪制定的。前浪的规则如同如来佛的五指山,可爱的小猴子在手掌心尿了一泡尿,看似活泼可爱,个性率真,但小猴子面对真正的问题,是何时才能跳出这座压迫自己的五指山。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而今识尽愁滋味,在五四青年节的喝腕神清气爽的鸡汤,开心地道一句:天凉好个秋。
前浪处处起波澜,后浪涓涓难越山。
莫道后浪胜前浪,前浪就是不上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5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