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该如何惩罚孩子?这篇知乎100万+浏览爆文!打开了我的育儿新思路

[复制链接]
89321 4
lsy14725 发表于 2020-5-29 11:25:3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孩子做错事要怎么惩罚孩子下次他才不会再犯?在我印象中可能就是实际性的惩罚措施,让孩子长长记性,相信不少家长和我也是一样的想法。直到今天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让我教育孩子的思路茅塞顿开。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相信你能从中获得不少启发!



该如何惩罚孩子?这篇知乎100万+浏览爆文!打开了我的育儿新思路 第1张图片


在幼儿园工作很多年,接触过各式各样的孩子,以及孩子背后上千个家庭的教育方式。

最最最令我世界观颠覆的一点,就是有关惩罚的理念——当孩子犯错时,要始终秉承让孩子受益这一原则,而不是报复的心态。

真正有良知的孩子是靠TA内心的“警察”,而非外部的恐惧。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只活在育儿书中的理论派,在完全经历了两种教育方式的实践后,真的体验到了惩罚对于孩子性格心理的影响。

在刚毕业那两年,我的理念以及我接受过的教育就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必须要惩罚,犯的错误越大越要狠,一定得让他长记性了。

这应该也是大多数国人的看法,包括人民精神领袖RMRB都科普“惩罚孩子的科学方法”。是的,下面这些咱们小时候基本都体验过,规劝、打手心、罚坐罚站那都是客客气气的好吧,咱小时候都是拖鞋、藤条、耳光起步。


该如何惩罚孩子?这篇知乎100万+浏览爆文!打开了我的育儿新思路 第2张图片


现在的社会舆论也是这样的:“你不对孩子狠,就别怪社会对你孩子狠”,抖音很火的一个段子,把戒尺藏到袖口里,露一点头,让孩子自己慢慢抽出来,再配上台词“别人的童年该有的,你也得有“。孩子发现是戒尺后赶紧恐慌的跑走。

在我最开始接触孩子的时候,秉持的也是这个理念,把玩具弄坏了、或者打伤了别的小朋友,就必须要罚坐罚站,或者不让他参加集体活动等等惩罚措施,不管孩子怎么不愿意,怎么嚎怎么挣扎,规则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当然肯定不会动手打),一遇到这种事老师整个人就变成了冷血的机器人,执行着固定程序,充满了戾气。

整个幼儿园老师、园长,包括孩子家长也极其赞成这种方式,因为家长在家也是惯用惩罚,甚至更狠要上道具的,该罚就罚,哭什么的都没有用,就是要让孩子害怕才能长记性。

网上这种案例也很多,因为儿子熬夜玩游戏早上赖不起,妈妈一怒之下,删除孩子玩了一年的游戏,根据妈妈的叙述:“我儿子在游戏里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城堡,他非常自豪地向我展示过。”


该如何惩罚孩子?这篇知乎100万+浏览爆文!打开了我的育儿新思路 第3张图片


删除游戏,儿子的“世界”瞬间垮塌,现在整天都在哭,而且拒绝吃任何东西了。

还有《少年说》的节目中,有一个小男孩控诉爸爸半夜偷偷给自己剃了光头。


该如何惩罚孩子?这篇知乎100万+浏览爆文!打开了我的育儿新思路 第4张图片


爸爸云淡风轻地解释:考试没考好,想惩罚你一下。

这完全是逻辑不相关的惩罚,你考试不好,我就把你头剃光!但考试和头发有什么关系?头发剪了成绩就能好起来?

逻辑不想关的惩罚方式还有很多:你今天不午睡,就惩罚你不许看最喜欢的动画片,你打小朋友就不许你吃棒棒糖。午不午睡和动画片有什么关系?打小朋友和吃棒棒糖有什么关系?

这真的是在解决问题吗?这种惩罚的心态是完全背离教育的,更像是大人对小孩子的报复——看你把我气成这样,我必须要报复你,让你也难受也痛苦。

这种方式有用吗?当然有用,立刻马上就能有效果。

当孩子被惩罚的时候,小小的身体都紧绷着,手脚不知道怎么放,眼睛里散发着恐惧,呼吸都是紧张的控制着。在孩子眼睛里,大人的形象应该是这样的:


该如何惩罚孩子?这篇知乎100万+浏览爆文!打开了我的育儿新思路 第5张图片


但千万别指望这个方法能长久,也不可能长期有效。因为当孩子受到惩罚而听话的原因是——不得不屈服于体力智商都高于自己的“暴力”、不得不迎合体力智商都高于自己的“权威”。

关键词就俩字:恐惧!

孩子控制自己行为的动机,是来自于对外界的“暴力”的恐惧,是来自于不对等关系“权威”的压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完全没有自尊的。

回到惩罚这件事,在我之后两年接触到的一位老师,彻底改变了我对惩罚的观念,用一句话总结来说——真正的良知,应该是靠TA内心的“警察”而非外部的恐惧。


该如何惩罚孩子?这篇知乎100万+浏览爆文!打开了我的育儿新思路 第6张图片


这位老师自己也有一个孩子,现在应该7岁了,相处过后真的发现,她家孩子相比同龄孩子心智成熟很多,当时没接触几次,像大人一样能和我你一句我一句的聊起来,脸上洋溢着自信,完全没有见陌生人那种发怵或者收不住,你都没法用跟小孩那种可可爱爱的聊天方式跟她相处。

如果用几个词形容的话应该就是:理智,情绪稳定、聪慧、不会斤斤计较(就是那种和别的小朋友发生一点争执就大哭大闹不肯善罢甘休,一定要大人介入的)。

后来和这位老师聊起来,才知道她们家基本没有用过惩罚,孩子有自己的自由界限,在不伤害别人 、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很多日常规则,比如作息,看动画片时间,上学,交通安全,吃零食等事情都有提前商量好规则,孩子负责好自己的行为后果。

一旦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就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处理,就事论事,而不是逻辑完全不相干的惩罚。

比如伤害到了别人,有一次撞倒了好朋友,对方头鼓起了一个大包。这时候打孩子、罚站的惩罚方式能解决问题吗?并不会,这在孩子心里就是报复。

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和孩子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讨论,看看能做些什么来弥补这个错误,比如。口头道歉能够让头上的大包恢复吗?脑袋受伤后对这个小朋友的生活还会有哪些不好的影响,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对方呢?

就像《放牛班的春天》里,孩子受罚的方式都是劳动或者关禁闭,并没有逻辑后果,明显就是报复性的惩罚,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对孩子毫无作用。


该如何惩罚孩子?这篇知乎100万+浏览爆文!打开了我的育儿新思路 第7张图片


而马修老师的方式不一样,有个孩子把神父眼睛弄伤了,马修要求这个孩子每天都要花时间去看望和照顾神父,直到神父好起来。对小孩子来说,并不理解对不起三个字的真正含义,但他所做出了举动确实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惯用的惩罚都会产生耐药性,要想下次有用,就得加倍才有用。

一些家长从最开始的口头上放狠话,后来口头上骂没有用,就罚站,后来罚站没用,就开始上道具,后来道具没用,家长再没招了,于是就崩溃了。。。

可怕的是,有的家长上来就直接用最难逆转局面的——抄道具,连个过度都没有,孩子一上来皮就最厚了。你下次再想纠正他的行为,用说的根本不管用,只能最hard模式了。网上这样的案例太多。。

其实有时候,更有智慧的做法是根本不惩罚孩子,让孩子完全被自己的内疚感所影响,这样孩子的自尊水平会更高,教育效果会更好。

有人说讲的都是大道理,那就来讲点具体的。 看下为什么生活中不需要惩罚:


1、非原则性的,在不影响别人不伤害自己的范畴时。这个时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a、完全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比如吃饭、穿衣服、社交,孩子可以自己自由支配。孩子有一定自我意识之后(一般两岁开始),大人可以把这些事情慢慢过渡给孩子,这本身就是孩子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

如果家长管到头发丝那么细,真的要累死。同时给孩子的潜台词是:你不行,爸爸妈妈也不相信你行!这样长期养出来的孩子能自信,会自己解决问题吗?

偶尔少吃一点,那就忍受一下饿的感觉,自己搭配的衣服丑一点,那就感受一下别人异样的眼光,(最开始怕孩子胡来,可以给有限的选择,比如冬天衣服就这几套,零食只能选择这几种,慢慢放权)。只要没影响到别人,真没必要上升到不听话,坏孩子的道德绑架,更没必要动用惩罚。


该如何惩罚孩子?这篇知乎100万+浏览爆文!打开了我的育儿新思路 第8张图片


b、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同时又是大人希望做的,双方诉求交叉的时候,就按照规则来,比如看动画片多长,时间长了确实伤眼睛。作业多长时间完成,不写作业对学业确实不好,还有弹钢琴练舞蹈等需要坚持的兴趣课。因为这些事情不完成的后果往往是个长期体现的过程,孩子不能立马体会到,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督促,协助制定规则。

如果看动画片时间超了怎么办?那就明天少看一点,一个星期规定只能看多少小时。作业没按时完成怎么办?那就做完为止,接下来的娱乐时间就没有了呗。(娱乐时间和作业时间上的安排最好有个优先级)。这个不是惩罚,是让孩子体验到自己行为导致的自然后果。


该如何惩罚孩子?这篇知乎100万+浏览爆文!打开了我的育儿新思路 第9张图片


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规则要定期双方坐下来讨论,是否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新。

2、原则性的,如果孩子的行为影响到了别人,请本着解决问题的方式处理。

昨天看了一个新闻,一个江苏的小男孩把墨泼到楼下邻居的被单和窗户上了。肇事孩子的家长处理的就很恰当:

1、带孩子上门道歉

2、解决问题,孩子把人家弄脏的衣服洗干净,洗不干净的就赔人家。至于小区外墙,孩子擦不了,家长请了专业人员来清洗。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没事了。在清理外墙的时候,家长让孩子一直陪在太阳底下看着,小脸晒得通红还流汗。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让孩子体验到了合理的行为后果,还教给孩子如果解决问题,比打骂有用多了,很多家长打骂孩子的严厉程度,让孩子怀疑人生,他会觉得自己就是个坏孩子,不值得被爱。

体验自然后果,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对事不对人,每个个体都值得被爱的,只不过是行为出现了问题。


该如何惩罚孩子?这篇知乎100万+浏览爆文!打开了我的育儿新思路 第10张图片


关于惩罚要讲的东西还有很多,其实核心只有一个字“爱”,你对孩子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用这个词去衡量一下,有些事情做出来未必是“爱“,可能是报复,也可能是控制。

一定是生活在充满爱和包容的环境里,才能满眼爱意包容别人,才能更爱自己,更自信。


看到文末,其实作者的观点就是孩子做错事,不要做不相关的惩罚,只需要让他亲身对自己做错的事情负责就好,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也是爸妈们必做的功课!

转自知乎ID:双叶幼稚园副园长


下一篇:育儿路上的苦恼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4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我是你们的皇帝 发表于 2020-5-29 11:26:14 | 只看该作者
 
最终也没有看到好的方式啊!只会说不好不好,但是又没有好的办法给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柠檬灬小妹 发表于 2020-5-29 11:27:09 | 只看该作者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dhh412 发表于 2020-5-29 11:27:33 | 只看该作者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炬锵 发表于 2020-5-29 11:27:55 | 只看该作者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3 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