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孩子,也要断舍离|学会一套整理术,才能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复制链接]
13143 0
laiyf 发表于 2020-7-14 05:38:2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你走进家门,看到满地混乱,脏兮兮时,你是否心情烦躁,思维突然卡点了?

回答是肯定的,我也一样!

每当家里乱乱的,心里就会急躁,看哪哪不顺,而且整天的心情都是比较低落的。

面对这种情况,得学会“断舍离”,整理好自己的屋子,甚至整理好自己的心情,轻装上阵!

孩子,也要断舍离|学会一套整理术,才能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1张图片


那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又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激发自己内心潜能,创造十足安全感和成就感?
01

要做到这点,《孩子,也要断舍离》一书给出了我们想要的答案!

本书作者,山下英子,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

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

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从2000年起,她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引起日本NHK、TBS、东京电视台、《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各大媒体竞相采访,令断舍离讲座成为社会流行话题,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全民断舍离的热潮,参加讲座的学员也日益增多。

正是她这一思想,喜得家长的亲睐,引发社会各界的重视!

因此,《孩子也要断舍离》这本书的编撰成就了山下英子全球“断舍离”创始人,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养成好习惯。

那什么是“断舍离”?它又是怎么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呢?

其实,断舍离并非单纯的“整理术”,而是帮助孩子以现在的自己为中心。

孩子,也要断舍离|学会一套整理术,才能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2张图片


直面物品、事物、他人,思考、选择、决断,剔除不必要、不合适、不舒适的部分,树立自我反省的意识,帮助孩子顺利通过人生的第一关——考试。

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见,理解相互的差异和彼此的改变,构建和谐、幸福的亲子关系。

所以,“断舍离”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

原因是……

通过断舍离,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确实,学会断舍离,能使自己的思维更轻松愉悦,但不可贪多,需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未来的路!
02

这是我读完这本书的真实想法!

孩子的各项能力的获取,其实就是从“断舍离”中磨砺出来的。

可是现在很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去一味地追求孩子的高分,自然埋没了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

怎么通过“断舍离”来成就孩子,需要认真阅读!

作者在书中首先提到“断舍离”对孩子的非凡意义。

通过“断舍离”的实践,孩子能够掌握一种至关重要的技能。

这种技能能够让孩子去自发地感知、自主地思考、自行做出选择和决断。

也可以说,“断舍离”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可供思考、想象、表达的选项。

为了说明它,作者举出了考试与断舍离的关系,很多人为了考出好成绩,则必然要展开相关的抄读写工作,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孩子,也要断舍离|学会一套整理术,才能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3张图片


比如,书中的一段阐述:

诸如数学的“1+1=2”,抑或是历史中“年号”之类的内容,以往背诵“标准答案”的考试,本质上属于先掌握一定的技巧,进而解决问题的模式。但是,今后将导入的,是注重“思考”的考试。仅仅依靠补习班教授的解题套路,是对付不过去的。

为了应对这一考试制度的大变革,从幼儿、儿童到高中时期,我们的孩子不仅要背诵公式、标准答案和解题方法等大量客观知识,而且要形成“自主思考,自我创新”的能力,亲子关系也将变得极其重要。

不单是父母,还包括祖父母(如果是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甚至老师,大家不仅要让孩子记住正确答案和解题方法,更要引导孩子“自主思考,培养创新能力”。

我是有深刻体会的,因为经历了求学期间的岁月,你会有思维强化的动作,而且根深蒂固,孩子也一样!

所以,陪伴孩子,一起动手去整理那乱糟糟的思维能力领域,找回优秀的自己,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相互成就彼此!


下一篇:育儿路上的苦恼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7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