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旅游] 旅行对文化研究及文学创作的意义

[复制链接]
38634 0
英冠照明 发表于 2020-8-4 21:55:1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费孝通的《中国文化的重建》,看到他去过中国那么多的地方,深入乡村,进行文化、乡俗、农村经济、精神面貌等方面的研究,切实掌握最朴素真实的一线数据,归纳总结乡土文化的发展特点和动向,很不简单。

他说他即便没有把全中国都走完,但也走得差不多了。试想一个人走过这么多实地,他接触的新鲜素材,掌握的一手信息有多么丰富和多元,带给他的触动和灵感又有多么深厚,这种收获是作于书阁之内搞研究搞创作的人,根本想不到的。

旅行对文化研究及文学创作的意义 第1张图片


费孝通是著名的文化研究学者,人类学家,著作很多,人也很有名像这种深入一线实地考察研究的人文学者,有是有,但也不能说太多,且像他做得这么扎实的真没有多少。费孝通上学时成绩不错,后去国外留学,回国后专职中国乡土文化、传统社会文化研究,本来天赋就不错,加之后面勤于实地考察,灵感与取得的成绩自然就很多,建树颇丰。

而另一位文化学者余秋雨,也有类似经历,虽然不似费孝通这般走的地方多,深入地彻底,但也是辞掉原有的行政公职,专心于行走,探访国内外的文化古迹,人类文化遗址,后来写的很多书籍,都是行走之后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成果。

这二位如果都呆在象牙塔里,把自己像珍贵的礼品般束之高阁的话,就很难有之后的研究成果。人的智力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见识多的,眼界开阔的人,看过很多风景的人,灵感和智慧就多一些,这是一种客观现实,跟天赋和智商没有关系。

旅行对文化研究及文学创作的意义 第2张图片


法国思想家卢梭有一句话说,“我在静止不动时简直无法思考”,这似乎也说明了类似的含义,约束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就很难生出思想的新意。搞创作的人,文学创作和文艺创作,不同的形式,大概都需要外出走走吧,不采风是不行的。

其实像费孝通和余秋雨这种采风和深入实地的举动,是很值得推崇的。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也说过类似的一句话,“神灵在现场”,他是从做企业的角度说的,是指凡事一定亲历第一线,仔细观察,才有最真实的感受和解决方法,用在创作和研究上,同样适用。

静止不动时,是思维吃力地带动着身体在运动,在寻找灵感,而有了新鲜环境的刺激的时候,就是环境和外界的因素自然而然地带动着思维在运动,你甚至不需要担心怎么思考,新的灵感已经喷涌而来。

旅行对文化研究及文学创作的意义 第3张图片


当然话说回来,外出采风也是需要充分的准备,你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建设,你的思路,你的问题,你的计划都是“功夫在诗外”,功夫在平时,功夫在当下。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即便有风来,也吹不动你的灵感和思绪。

就采风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来看,也很值得玩味,采是一个动作,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形态,接受风的吹拂和洗礼,感受风的拂动和缭绕,是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最佳方式。


下一篇:客服工作人员 Part-time type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9 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