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移民] 寻根问祖——明代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复制链接]
83591 0
爱唯莪獨譐 发表于 2020-8-27 03:03:3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岛是一座移民城市,“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一首在青岛广为流传的民谣 。它代代相传,潜藏着一个宏大的背景,那就是明代山东大移民。明代为什么向山东大移民呢?主要是因为山东人烟稀少。人烟稀少主要是因为战乱,而其中又有诸多的传说。

寻根问祖——明代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第1张图片


旧时山东人烟稀少的四种传说

第一种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大肆残杀山东人。在这个故事里,朱元璋做乞丐时曾到山东要饭。一日他到了山东的“沂县”(另有说法是“邑县”),看到一个妇女在烙饼,就求她给口吃的。谁知,这个妇女很恶毒,不但没给朱元璋,还把饼给孩子擦屁股之后,丢给一条黑吃,然后又放狗把朱元璋给咬了出来。此事让朱元璋怀恨在心,称帝之后,命大将徐达为征鲁将军,说山东“沂县不留”。而徐达错听成了“一县不留”,看到皇帝暴怒之下又不敢再问,于是领兵将山东人屠戮殆尽。

寻根问祖——明代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第2张图片


第二种传说将杀人的罪状安在了朱元璋手下大将胡大海身上。同样的讨饭不成遭狗咬的故事,地点也从山东换成了河南。在这个故事中,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大赏功臣。而胡大海却金银财宝田宅奴仆都不受,只表明一心要复仇。朱元璋深知胡大海嗜杀成性,犹豫再三,许他“杀一箭之地”。于是,胡大海率军杀到河南境内,此时天上一雁飞来。胡大海心中大喜,挽弓搭箭,一箭正中雁尾。那雁带箭飞过河南,又飞向山东境内。于是,胡大海领军随雁屠杀,直杀得河南和山东两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寻根问祖——明代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第3张图片


据考证传说中有太多附会之处,内容也多为虚构。山东虽然确实有地名中有“沂”和“邑”,但并无“沂县”(邑县)。据《明史·列传十三》中记载,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之前,确曾派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从山东开始,北伐中原。当时“潍胶诸州县”也的确是徐达亲自统兵打下来的,但并无屠城记载。而且,史书中称徐达“所至不扰”,也就是说一路秋毫无犯。朱元璋被人们扣黑锅 ,是因为他后来屠戮功臣,并对文人实行高压政策惹的事。而根据《明史·列传第二十一》记载,胡大海从来没机会带兵到河南和山东,他于1362年在浙江金华被暗算而死,此时距离朱元璋在南京称帝还有整整六年。明朝建立后,特赠光禄大夫,追封越国公,谥武庄。

寻根问祖——明代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第4张图片


第三种传说是燕王朱棣——后来的明成祖,年号为永乐。曾经大肆屠杀山东人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据说他眼见情势危急,就借清明节给朱元璋扫墓之机,提出“清君侧”“靖难”诛奸的旗号,起兵发难,在民间则称为“扫碑”,后来又讹传为“扫北”。而山东人多有忠君思想,踊跃抗击朱棣军队。这番叔侄大战,致使山东人严重伤亡。朱棣大军攻占南京,篡位成功。后来派兵北上平息边患,借此机会,对曾经抵抗过他的地区进行报复,致使山东十室九空。

寻根问祖——明代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第5张图片


据考证朱棣率军南下是实,史称“靖难之役”,山东也确实是主战场,老百姓死伤众多。然而,朱棣对山东的老百姓并未像传说中那样痛恨。据《明史·本纪第五》记载,在朱棣登上帝位之后,就下诏书,免除山东徭役三年,以休养生息。另外,根据正史中的资料,永乐年间确实投入相当多的兵力用于抵御鞑靼和瓦剌的侵袭,但其行军路线并未经过山东,所以根本不可能借北伐机会,杀害众多山东人。

寻根问祖——明代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第6张图片


第四种说法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与元军的战争,导致山东人口锐减。从《元史》记载来看,这一说法比较可信。当时,江淮地区爆发以刘福通、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其中,由红巾军将领毛贵所率领的东路军于1357年攻入山东,据《元史·顺帝本纪》记载:“十八年(即1358年),毛贵陷济南路,山东郡县尽陷。”从1357年毛贵攻打山东,到1368年明军收复山东,这11年间山东战乱四起,连绵不断,致使人口越来越少。据《明太祖实录》记载:“特别是山东、河南受战乱破坏最重,多是无人之地”。

明代“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

在青岛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青岛人是从“洪洞大槐树”移民而来的,而决心采取移民政策的正是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朱棣。

寻根问祖——明代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第7张图片


因为山西地区未遭战乱、人丁兴旺,而且经济比其他地区相对富庶,朱元璋和朱棣先后下诏,强行迁移大批百姓,终点则是人烟稀少的山东、河南等18地。据《洪洞县志》记载,当时采取的政策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从1368年至1416年,近半个世纪中,如此大移民前后进行了18次,涉及800多个姓氏,上万个家族。

寻根问祖——明代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第8张图片


其实“大槐树”指的并非移民的故乡所在地,而是一个聚集点。众多的史料显示,当时的移民主要是底层贫民,没有文化,更没有用文字记载故乡和家事的能力,他们记述并传播信息只能靠歌谣 。这一次迁徙,也被视为人类迁徙史上规模最大,也最惨烈的一次。

寻根问祖——明代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第9张图片


传说,当时为顺利完成迁移任务,明朝官吏恩威并用,不惜设下骗局。他们在移民所属的汾州府、辽州府、沁州府、泽州府等地的州府县衙,广贴告示,遍谕乡民:凡愿意迁移者,允许他们到所迁地区“自行置屯耕种,免缴三年赋役”;凡不愿迁移者,限三日内到洪洞县广济寺的大槐树下领取“免迁证”。当时,愿意迁移者占比很少,不愿迁移者则从四面八方来到大槐树下。结果,在那里被官兵团团围住,强行迁到外地。于是,广济寺旁的那棵槐树和树上的老鹳窝,就成为他们关于故乡的最后记忆。

寻根问祖——明代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第10张图片


因明朝移民条律中规定,凡同姓同宗者不能同迁一地。相传,移民们为有朝一日骨肉团圆时能够相认,争相把孩子的小脚趾甲用牙咬作两半,作为记号。所以就有了“谁是洪洞迁来人?脱鞋小趾验甲型”的歌谣。当然,对此也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官兵怕移民逃跑,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作为记号。

寻根问祖——明代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第11张图片


在山东各地,人们喜欢倒背手走路,据说这就是因为移民们在路上总被捆着双手,天长日久就成了习惯,后来解开绳子仍旧倒背手走路。另外,因为移民都被绳索绑着,想上厕所时只好对押解他们的官差说:“差爷,解开手我要上厕所”。而时间长了,也就简化成“差爷,解手”。于是,“解手”也就慢慢演变成上厕所的代名词了。

寻根问祖——明代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第12张图片


中国人向来有着极强的寻根意识,而洪洞的“大槐树”也成为山东、河南等地认祖归宗的一个标志,如今山西洪洞已建起了一座“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门楼正面书有“迁民遗址”四个大字。还有一堵高大宏伟的影壁,上书一个大字——“根”,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力度。

寻根问祖——明代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第13张图片


园中有一亭子,亭内有一石碑,那里便是古槐遗址,上书“古大槐树处”五个大字。门楣上悬挂着一块“寻根祭祖”匾。据记载,这座亭子建于1914年,由曾在山东为官多年的景大启等人募资所建。早年,传说袁世凯手下的兵烧杀掠夺,但当他们进入洪洞看到大槐树后,却纷纷下马,跪地膜拜,高喊“这是我们的老家呀”,不动洪洞一草一木。如今洪洞每年清明节都要举办“寻根祭祖节”,吸引了大批移民后裔前往认祖寻根。

寻根问祖——明代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第14张图片


据洪洞县大槐树祭祖园的统计,当年迁往山东的移民,目前已遍布山东省17个市的109个县、市、区,其中也包括整个青岛市。


上一篇:瑞典留学需要知道哪些事情
下一篇:留学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改变?或许这将让他受益终生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30 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