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闲聊] 张文宏都提到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面对可能的第二波疫情,后续有哪些防疫重点是要注意的?

[复制链接]
28815 20
华吧外交—小西 发表于 2020-11-23 07:15:2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文宏都提到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面对可能的第二波疫情,后续有哪些防疫重点是要注意的?


上一篇:领尚橱柜化身厨房守护者,开启美好“食”光
下一篇:暖气房居然甲醛超标?领尚空气净化器来拯救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落月辉宏 发表于 2020-11-23 07:16:23 | 只看该作者
 
1,人员聚集场合保证戴口罩,不戴口罩的户外场合保证社交距离。
2,普遍接种流感疫苗,排除干扰项,减少冬季发热门诊工作压力。
3,严防输入病例,关键岗位普及接种新冠疫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游游击战 发表于 2020-11-23 07:16:48 | 只看该作者
 
张医生并没有说错,确实存在第二波,甚至是第三波。只不过呢,中国意义上的“第二波”跟国外的“第二波”不一样。像法国已经开始第二波,每日增加的感染人数近万,幸好防疫体制逐渐成熟,物资也逐渐完善,医疗体系没有被挤兑,所以死的人不多。
中国的第二波不会是这个样子,更多的是像新疆、大连这种情况。再结合前不久对钟南山院士他们的表彰大会,可以确定中国的疫苗研发和防疫形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
现在处于一个微妙的时刻:随着年底天气逐渐变冷和呼吸道疾病增加,以及国外疫情蔓延、国内经济活动重启、春节等多重因素影响,传播的可能性增加了。而疫苗虽然取得进展,但大批量的生产注射很可能要等到明年,所以,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中国的疫情防控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国内这边早就在做准备了,比如我之前加的防疫志愿者微信群一直没解散,社区如果需要人手可以立即招募。另外我问了一下社区的民政专干,他们早在本月初就接到上级指示,开始筹备新冠病毒采样点了:每个社区根据人口数量,提前预设病毒采样点,每5000人一个点。
这样即使出现第二波疫情,疾控中心、社区、医院就能迅速组织居民进行病毒采样检测。年初疫情的时候没有这种措施,应该是北京、大连等地出现感染者时总结的新经验。
由此可见,中国的疾控管理和基层部门一直在关注疫情发展,并实时改进防疫措施,只不过避免无必要的恐慌罢了。
至于国内的防疫重点,政府和各级部门之前已经说得很清楚,注意新的变化。从这次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对比来看,中国各级政府部门还是很靠谱,很高效的。服从政府的防控方针,配合基层部门和社区的安排就可以。
老实说这个时候也需要张医生这种人提醒一下,最近确实有点懈怠。
PS:修改一下答案,刚收到社区干部的通知,明天早上去参加秋冬季新冠疫情防控培训会,要求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志愿者等参加......
这个其实很赞,我估计是整合了武汉等城市的防控经验,然后传授给其他地区基层防控人员。毕竟武汉那边情况更复杂更危险,其他城市的基层防控人员相比之下还是要差一些,确实需要学习交流,不然缺乏这种应对突发状况的经验,危险性会增加。
肯定会好好学习的,一直讲尊重科学,就应该是这样。没听说国外有这种组织大规模基层防控人员培训学习疫情应对的,更别说老美那种反智了,反正我是更有信心。
大家也不要过度紧张,不要浪就可以,秋冬季节,像大连、瑞丽那种点状爆发可能还会有,但是跟欧美那样一波接一波,可能性不大。毕竟一线防控人员早已经休整过来了,只要群众配合管控,到时候医护工作者和基层防控人员直接顶上去就行。
基础培训完毕,实际效果蛮不错的,跟医护肯定没办法比,但是不至于像春节那样懵懂。特别是防护那块,援鄂医护的专业性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这个真是学习了。
媒体和欧洲疫情的反复可能会放大恐慌,这个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注意的重点早就宣传了无数次,只能加一句老话:相信政府,相信党。
 第1张图片 现场培训
 第2张图片 现场培训
 第3张图片 病例判定
 第4张图片 防护这个事情真是太重要了,脱防护服居然那么繁琐,医护工作者辛苦
有一点需要提示,疫情反复会刺激人的紧张情绪,造成心理创伤,最好不要一直盯着疫情信息看,注意调节。
大致就是这样,咬咬牙再坚持,再怎么说,也特么比美国印度他们强。熬过今年再说吧,然后大家一起等疫苗,国外怎么样,实在顾不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站台的游戏 发表于 2020-11-23 07:17:41 | 只看该作者
 
对国内来说,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听指挥就行。
该带口罩带口罩,该登记行程登记行程,该核酸核酸,该封城封城,该复工复工,该消费消费。
相对第一波疫情,政府有了更多的应对经验,可以基于全球疫情现状更好的平衡抗击疫情和经济发展,政府遵循专家指导,我们普通人听政府指挥就好


重申一下我对疫情的观点,重点还是在投资方面

    新冠疫情永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地球会转,当不同的国家都有第二波的情况下,有第三波,第N波也很正常。国内很多人觉得疫情已经过去了,事实上这个情况是特例,不是全球普遍情况。全球对疫情相关,医疗物资的需求仍然会持续存在。关注出口为主的疫情相关医药公司,超跌投资机会;新冠疫情破坏全球供应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保质期受限的食品,今年全球饿死的人将会比病死的人多,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治理能力差的国家首当其冲,社会矛盾将会持续发酵。关注出口业务为主的农药,外伤处理类的机会;新冠疫情破坏全球供应链,所有产业链跨区,跨国的公司不只要做好自己,还得看队友,一个环节倒下,整个产业链都会崩溃。任何一个没有控制住疫情的国家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要叠加一个抗疫成本,将会极大削弱产品竞争力。综合以上两点,中国独有的完备不受疫情影响的全产业链,中国企业出海(出口外贸)的机会前所未有,持续看多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未来业绩表现;全球抗击疫情的大后方,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市场,重视教育的民族文化,长期主义的治理逻辑。持续看多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看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2月3日到今天,看多做多,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观点始终不变。




参考:
为什么很多男的到了中年突然开始炒股?
你认为目前 A 股是牛市吗?
如何看待 4 月 30 日媒体在推特发布视频,犀利概括了中美对疫情的态度?
如何评价 4 月 21 日胡锡进对方方的回应?
美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呼吁美公司撤离中国,美国将支付搬家费,这意味着什么,动机是什么?
李石:用行动为认知下注,用盈亏迭代认知
B站:疫情后的中国经济未来十问
油管:疫情后的中国经济未来十问
今年需不需要存粮食?
李石:2020年,是否会是解放台湾的最好时机?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小狗牙呀 发表于 2020-11-23 07:18:20 | 只看该作者
 
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 联防联控 群防群治
虽然这只是贴在墙上的标语,但是真的把最重要的注意事项都写出来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保持对病毒突变的高度关注,以及进一步考虑药物和治疗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最后就是对疫苗的评价和接种。
第二波真的不用那么紧张,在怎么弄也不会回到年初那种情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zh一个人丶 发表于 2020-11-23 07:18:28 | 只看该作者
 
个人看法,
1多国政要感染新冠肺炎,
他们是被保护非常好的,证明新冠肺炎情况其实非常不乐观。


2新冠肺炎确诊公布数据是3000多万,死亡人数近100万。
这仅仅是公布数据,
像印度、巴西、墨西哥、巴基斯坦等等许多国家,
你根本不知道真实数据是多少,
像美国等国家你最后只知道一个大致的范围。
我们永远不知道真实数据。


但从各国GDP二季度下滑远超预期
大致可以推算各国新冠肺炎疫情远比数字反应的不乐观,
像巴西,印度。


有人会说死亡人数在下降,但马上秋冬季节要来了。
现在基本没有媒体宣传新冠肺炎后遗症了,
新冠肺炎中症,重症,危重症治好都有后遗症,
只是程度不同。




3新冠肺炎确诊每日公布新增在20万到30多万了,非常可怕。
一是因为这是公布数据,
像印度和美国媒体都在互喷对方,
特别是西方媒体喷印度数据造假,
印度媒体称自己治愈率第一,
简直厚颜无耻。


二如果因为秋冬季节,再传播开来,
要是呈现指数级别增长,再导致医疗体系爆棚,就太可怕了。




4整个美洲彻底被新冠肺炎一直肆虐,
欧洲新冠肺炎又在爆发,
像法国,西班牙日增有时候都在上万,连续一周以上,
英国日增在大几千,
意大利也小几千,
德国有时候也2000左右,
俄罗斯基本一直在5000以上没变过,
非洲不知道,他们严重缺乏检测设备,
但通过南非(确诊大几十万)和埃及目前确诊人数,他们好不到哪里去。
亚洲除开中国,韩国等少数国家,其它国家也非常严重。


5今天欧洲股市,美股,黄金,石油,白银等集体大跌,
资本市场是知道各种消息最快的。
消息面认为2个原因:
1欧洲疫情又再次严重爆发,经济大概率不及预期。
2洗钱大案。
当然还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第9张图片  第10张图片  第11张图片

6现在全球局势其实不太稳定,
白俄罗斯先出很大问题,
现在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联合军演,美国、英国等在乌克兰军演。


土耳其在军演,希腊等国也在军演,


中东各种问题,


普京为了稳定民心,自己女儿首先打新冠肺炎疫苗,
菲律宾总统也想打俄罗斯疫苗。
但其实俄罗斯疫苗产生过程非常激进。


而且俄罗斯疫苗产量对于全球人口杯水车薪。




7现在大多数国家都指望疫苗,
但一
目前美国、中国疫苗产量到明年都很难满足全球人口,
二美国、欧洲等国家很多人不相信疫苗,
印度,非洲等国家很多人打不起疫苗。
三疫苗时效性有多长,现在是个难题,
四病毒在变异,
目前已经出现二次感染患者,且不止一例。


7因为新冠肺炎太容易传播,


中国可能个别地区零星爆发,
但中国其实在做各种准备工作,
比如今年武汉居民医保通知10月份底前交,就是担心出现疫情。
比如各个县都要有储备一定专门物资,可以检测新冠肺炎。


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
相信我们国家。


但全球这2,3年经济不景气看样子会超过各大机构预估的。
第一今年全球GDP跌幅大概率超过预期,
第二明年全球GDP涨幅可能小于预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亭湖女侠 发表于 2020-11-23 07:18:48 | 只看该作者
 
把4月10日发的文章拿过来——警惕第二波新冠流行
李雷:【柳叶刀】警惕第二波新冠流行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题为《beware of the second wave of COVID19》的内容,在文中,作者提出,如果不注意防护,那么,可能会出现第二波新冠流行。
 第15张图片 不过在开始之前,我先说一下为什么会面临第二波疫情。
一、季节变换是传染病的大推手
当初在研究SARS的时候就发现,气温日较差和SARS发病率呈现了一定关系,如果发生了单日内气温剧烈波动的情况,也就是气温日较差大,那么SARS发病数就会增加。
究其原因,本质上是免疫。
病毒就在那里,感染和发病却主要取决于人体自身免疫。
当⽓象条件出现急剧变化时 , ⼈体就会出现许多⽣理失调的不适应症状 , 使抗病力下降 ,从而易受病魔的袭击。
二、外来的压力持续存在
当今,中国的新冠经过艰苦的斗争,严防死守后,基本得到了控制,而国外的疫情正在大量爆发。我们在感到庆幸的同时,不少人也非常的满足,甚至有些自大了,其实,有没有想过一个基本的问题:
国外的疫情怎么爆发起来的?
答案是:输入+不控制。
在1月份2月份,中国是疫情的肆虐地,而国外一片安好。
在3月份4月份,国外是疫情的肆虐地,而国内一片安好。
是不是很像?
对于海外,疫情是输入型的,但不加控制,结果导致国外爆发了,而现在,中国正在面临大量的输入性病例。
第一步,输入病例
第二步,本土关联
而如今,我们的第二步有增加的风险,
 第16张图片 目前全国累计输入病例2703例。
好在我们自己一直严防死守,所以做到了最大程度的避免扩散。
但是依然出现了个别例外,比如6-7月份的那些事情。
而接下来,可以预料的是国外的疫情可能会加速,那么国内面临的防控压力就会增大很多。
因此,我们必须严加防守。
在这篇柳叶刀中,作者评估了这种输入+控制的问题。
作者援引了Kathy Leung在《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在该研究中,作者评估了新冠疫情爆发时湖北以外的4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温州)和10个省的传播能力和严重程度。
 第17张图片 下图是北京、上海、深圳、温州的确诊病例情况,红色的是输入病例,而蓝色的是本地传播病例,绿色的是海外输入病例
 第18张图片 可以看到,事实上,不少地方后来就变成了本地传播为主了。也就是说,如果输入病例不控制,那么就最后泛滥成为本土传播,这也是国际上当前的主要泛滥因素。
正因为如此,我国才进行了大力的隔离
 第19张图片 图上我画的每一个红框都是一个lockdown,或者像下图这样子,看到全国范围内的lockdown,甚至有启用了战争状态的地方。
 第20张图片 在这些强力措施下,我国竟然活生生的把新冠的R0掐到了1以下,也就是从此以后,病毒的传播被遏制了。
其他5个省份的rt(instantaneous 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在强有力的管控下,掉到了1以下
 第21张图片 各省的疫情死亡风险(cCFR,confirmed case fatality risk)
 第22张图片 然而,现在大规模的放松,那么就有可能会出新问题。
事实上,3月,柳叶刀上就发过另一篇研究,关于武汉隔离对于疫情防控的影响预测,指出,如果武汉在3月份放开管制的话,那么可能病患人数要增加24%,而且会将第二波疫情高峰提前。这也是为何武汉到4月才全面解封的理由之一。
 第23张图片 而另一篇研究认为新冠的R0是5.7(3.8-8.9),
 第24张图片 这个数字超出了想象,那么,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掐住这些输入病例,最终这些病例扩散的话,好不容易被压下去的R0又会死灰复燃。
最后:
当前全球疫情还在加速,国内面临压力不小。
一方面,我们要对外来输入加强隔离和检测,防止出现本土案例。
另一方面,目前不少人已经放松了对新冠的警惕了,毕竟国内最安全。但是还是要坚持戴口罩哈。
当然,疫苗目前已经在路上了,相信很快可以做到对高危行业的免疫。
附注 目前疫苗研究进展,其中批准的5个有限使用疫苗,除了俄罗斯的,剩下的都是中国的。所以各位要是有出国需求的,可以去打疫苗了。
 第25张图片

ref
Beware of the second wave of COVID-19,the lancet
First-wave COVID-19 transmissibility and severity in China outside Hubei after control measures, and second-wave scenario planning: a modelling impact assessment,the lance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在风里想你 发表于 2020-11-23 07:19:13 | 只看该作者
 
国内和国外是完全不同情况。
在国内,第二波有两个来源:国外传入和可能动物传播链。
国外传入主要是严守国门,其中物品输入、偷渡是主要来源。
物品输入

最新的案例:
9月20日,扶余卫生健康局发布通报,当日该市收到吉林省发电《关于长春市发现1份进口鱿鱼须外包装擦拭物样本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情况的通报》,其中有一件货物10公斤流入扶余市。
 第37张图片 进口食品在国内的食品中占比较大,而冷链是运输的关键技术,要完全禁掉了冷链,对国内食品价格冲击是不小的,这方面的防疫难度也不小。
这方面个人购买时也应该做好防护:
    在购买冷冻食品时要戴好一次性手套,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碰;到家后,可以对外包装解冻后用酒精消毒;避免用水直接冲洗,用盆清洗,事后再对盆消毒;需要避免购买来路不明的冷链食品,以免买到走私货。
偷渡

20日宣布云南各级各地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全面进入“战时”状态。不过看云南卫健委的通报,瑞丽的数据没有再新增病例,这一次应该问题不大了。
 第38张图片 可能动物传播链

历数传染病,大部分都来源于动物,几乎所有病原体都来自其他温血脊椎动物,主要是哺乳动物,灵长类造成了约20%的人类主要疾病还有两个(甲型流感和恶性疟疾)来自禽鸟类
未发现的中间宿主始终是个隐患。
而且由于今年的洪涝灾害,部分动物(比如老鼠)也跑到了人类聚集地,虽然不一定会发生新冠传播,但是完全有可能导致其他传染病,因此在洪涝灾害的疫区,也需要做针对性的防疫措施。
 第39张图片 需要注意的:
    水安全:生活用水最好消毒,不要喝生水。食物安全:不能吃生食,不能吃淹死、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鱼、虾等,不吃经水浸泡后的粮食,不吃变质、发霉、被弄脏了的食物。环境安全:每天饭前、休息前,将暴露在衣服外面的皮肤进行消毒;定期对环境和被褥等进行消毒;可以使用石灰水对畜、禽舍进行消毒;用草木灰水对场地和用具进行消毒;防鼠、防蚊虫,睡觉使用蚊帐,所有食物都应密封,没有冷藏条件时尽量不吃剩菜剩饭。
流感季

流感季自然来了,该接种疫苗还是最好接种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微观的世界9095 发表于 2020-11-23 07:19:3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9月21日)有媒体报道说,在昨天的一个论坛的公开发言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称:“在中国,老百姓一直问今年冬天有没有第二波疫情,可以说第二波是必然的。”“英国首相称英国已经出现了第二波疫情;法国、西班牙第二波疫情也已经半个多月。”为此,“中国在体制机制保障下,必须完成百分之百的隔离。策略就是一个月内一定要搞定,如果不搞定,这个小火苗烧起来,就会呈指数曲线。”
在相应疫苗没有问世并最终被证明有效之前,任何在疫情防控方面的侥幸和懈怠都是致命的。张文宏的上述判断,相信已经上达视听,因为他在上述发言中披露说,“这两天国家组团分赴各个省份督察感染病防治体系,不能让输入性疫情成为小火苗再度暴发”,“中国仍然面临输入风险”。时值十一长假来临,张文宏有关疫情第二波有否的判断,应引起各方足够重视,在迎客流高峰的同时,谋篇布局疫情防控。
正如张文宏所说,欧洲新冠染疫人数在最近一段时期大增,迫使多国再度强化防控措施。在法国,一天新增感染病例13215例,新增染疫病例和死亡人数都创下疫情蔓延以来的纪录,迫使法国各地强化防控,首都巴黎禁止10人以上私人聚会和公共场合聚集。在英国,新冠肺炎病人数量每8天增加一倍,死亡病例已达4.2万,为欧洲最多。另一染疫人数较多的欧洲国家西班牙,再度实施严厉的出行限制措施,居民们只能在上班、看病、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情况下出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面对此波疫情,规定居民在3周内只能因上班或其他重要理由才能离开都柏林大区地界。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从周六起禁止举行50人以上派对。在德国,上周六的一个通报称,过去24小时内,德国新增染疫病例2297例,创下4月底以来的最高纪录……
在中国,第一波疫情防控中的严防死守措施,使得疫情被有效地控制住。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得之艰难,为此,湖北、尤其是武汉的民众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防控疫情最管用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病毒及其宿主实施物理隔离。这种方法,不仅意味着相关民众的巨大付出和牺牲,也意味着经济社会、生产生活节奏的放慢甚至停摆。因此,既然第二波疫情注定要来,那么,有关各方就要在第一波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做好预案,时刻提防,枕戈待旦。
疫情存在的长期化,难免会给人们带来懈怠感,使人们放松警惕。欧洲国家第二波疫情蔓延的情况表明,及时发现,迅速采取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疫情再度失控,避免社会停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dake940120 发表于 2020-11-23 07:20:1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处在一个脆弱的孤岛之上。
在有国家突破400万例以后,就已经过了安全边界。只要有任何一个中心国家放任不管,那全球都是期货感染者。
缅甸与印度陆路相连,香港南亚人超过百万,这两个地方真能守住吗?
现在就是拖字诀,一切依靠疫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5 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