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为何对巴西利亚城市规划会出现两种极端的评价?

[复制链接]
73892 20
雅雯_ 发表于 2020-11-25 11:16:0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对巴西利亚城市规划会出现两种极端的评价?


下一篇:巴西单日新增逾十万新冠病例,民众敲锅抗议政府应对不力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v403376303 发表于 2020-11-25 11:16:37 | 只看该作者
 
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完全是按照科斯塔的构想完成,是科斯塔个人理念的结晶。科斯塔深受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他巧妙地结合地形,将城市整体布局设计成飞机形状。

“机头”为突出于半岛尖端的三权广场,周围建有总统府、最高法院和议会大厦 。“机身”是城市的中轴线,为一条长8千米、宽250米的东西向大道。主轴线东端是三权广场广场平面基本呈三角形,议会大厦、最高法院和总统府三足鼎立。“前舱”是政府各部大厦、广场和大教堂;“后舱”是文教区、体育城、电视塔等;“机尾”是火车站和向南北伸去的铁路,是工业区和印刷出版区;再向后是小型工厂。“ 机翼 ”为住宅区 。“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为中央商业区,设有超级商场、银行、邮电大厦、国家剧院、大饭店等商业服务设施。  第1张图片

大飞机头部


生活区之间隔着绿地,或者花圃和丛林,四季常青。主轴线东端主要布置市政机关,西端是城市的铁路客运站。 城内各行各业均有自己的“安置区”,银行区、旅馆区、商业区、游乐区、住宅区,甚至修车都有固定的区位。为了保证大飞机的城市布局不被破坏,巴西政府严格限制对于主城区的开发利用。城内不准建新住宅区,居民只能尽量分布在城外的卫星城里居住。

 第2张图片
大飞机:巴西利亚  第3张图片

巴西利亚不仅布局精巧独特,其城市的标志建筑也新颖别致,寓意丰富。巴西利亚未来主义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耶担纲城中主要建筑的设计工作,国会大厦、总统府、最高法院、外交部、司法部、总统官邸、大教堂等,皆是尼迈耶之手笔。

 第4张图片
三权广场上手执钢钎的铜人塑像,纪念上千万巴西利亚的建设者们。  第5张图片
巴西利亚大教堂呈伞形,既像罗马教皇的圆形帽,又似印第安人的茅屋。  第6张图片
圣徒博斯科蓝色教堂  第7张图片
“两碗一筷子”的巴西国会大厦  第8张图片
巴西外交部:伊塔马拉蒂宫  第9张图片
“凝固的音乐”:库比契克大桥


城里没有古迹遗迹,没有繁华喧闹,但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构思新颖别致的建筑以及寓意丰富的艺术雕塑,使得巴西利亚有"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称。并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巴西利亚市政府十分重视绿化和环境保护,使得巴西利亚成为世界上绿地最多的都市。

 第10张图片

科斯塔和他的设计团队以革命性的规划理念和仿佛来自未来的建筑造就了这新都。对飞机般的城市轴对称城市布局,严格的城市功能分布。居住、工作、娱乐严格区分,通过四通八达的主要由高速公路和大道构成的交通系统进行衔接。


以多栋公寓楼组成的“superblock”为居住单元,在这里政府官员和各国大使将和劳动者和低收入人群居住在一起。每四个“superblock”,设有一个教堂、一座中学、一家电影院、一家活动俱乐部以及足够孩子们玩耍的公共空间。在“superblock”之间有一些低层建筑作为商业设施。巴西利亚只有一些小型的工厂,布置在城市的西端。整个城市处处彰显着理性、平等和刻意构造的秩序。也正因为这种一开始刻意的空间上的宏大设计,为巴西利亚以后出现的种种城市问题埋下了伏笔。

 第11张图片
大尺度小区,帝都人民熟悉么?


当时的项目选举委员会仅用了三天时间就确认了科斯塔“宏大”的设计。当时便有人声称,“很明显,巴西利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建筑师的城市,而不是一个规划师的城市。”

 第12张图片
严格的功能分区


这样的城市设计并没有很好的考虑深处其中的人的复杂需求,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把整个城市人为分割为行政、文化、居住等区域,甚至会细分汽车修理区、酒吧区、仓库区等,这给市民造成了极大不便。如果一个市民需要修理他的汽车,他就需要设法把自己的汽车运到专门的汽车修理区,即使他住在城市的另一端。在6、 70年代,由于日常生活上的极其不便,巴西很多政府公务员周末都会驱车逃离巴西利亚,选择去里约热内卢度假。

 第13张图片
两名男孩穿过高速公路


科斯塔很早便意识到了汽车将极大的改变改变城市生活,因而在设计中将巴西利亚打造成了一座汽车的城市,高速路网甚至与整个巴西相连。但规划之中仅仅考虑了机动车辆通行道路和高速公路,大量高速公路散布在城市中,造成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也缺乏能让公众聚集的街道,没有繁忙的街角和道路两旁充满生气的橱窗商店。甚至这座城市里没有合适的会客场所,市民们通常只能约客人们在家中见面。由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

 第14张图片

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中预计2000年人口容量应为60万人。可事实上到千禧年来临的时候这座城市已经高达200万人。设计容量与实际人口总量的巨大差异,日常生活的不便。使得无论是贫民还是高收入者,都不愿意住在这座城里,而宁愿住城市边缘的贫民窟或在郊区建造别墅,产生了严重的城市郊区化问题。

 第15张图片
巴西利亚规划城区与周边庞大的卫星城


巴西利亚周围形成十数个卫星城,仅超过10万人口的就有5个。这些区域是实际规划之外的区域,而巴西利亚规划区域中的居住人口却低于设计容量。一方面这座城市2000年时已经挤满了200万人。但另一方面,大部分巴西利亚人都居住在规划之外的区域,而非规划好的市中心。这种矛盾使得巴西利亚的城市问题愈发严重,逐渐走上了里约和圣保罗等城市的老路。

 第16张图片
距巴西利亚中心城区不足20公里的棚户区


巴西利亚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成为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在规划史上却像一颗灿烂的烟火般,光芒四射后迅速黯淡。对于旅游至此的游客来说,这是个充满惊喜的城市。而对于生活于此的居民来说,巴西利亚光鲜外表之下,则是更多的是漫长的通勤时间,拥堵,生活不便的无奈。

究其原因,是巴西利亚设计之初的过于理想化符号化以及对城市的过度规划和对其未来发展的估计不足。但是需要指出,对于一件事物的评价应将其置身于它所在的时代。这座城市仍然有它成功的地方。首先它代表着巴西人的荣耀和对于未来的憧憬;代表巴西人对平等和秩序的美好社会的追求。其次这座城市作为国家的枢纽,成功地引入了大量的国家资源,把巴西内陆和沿海地区联系了起来,加速了巴西内陆地区的发展。在1950年,巴西人进行了对城市建设的伟大实验,虽然它没有经受住时间的检验,但是它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欢迎关注我团微信公号
地球观察团
ID:diqiuguanchatuan
http://weixin.qq.com/r/BTr95TzEhmH5rXiG928X (二维码自动识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Xizi_k7oogsnE 发表于 2020-11-25 11:17:16 | 只看该作者
 
谢邀。

首先纠正一下,巴西利亚规划更多是城市规划历史的学习,而不是作为典范的学习。下面是回答:

巴西利亚规划,城市平面模拟飞机形象。机头有三权广场(国会、总统府、最高法院),机身是长约8公里的城市交通主轴,两翼为长约13公里的弓形横轴。这个有很强的象征意义,经济腾飞啊、发展迅速啊之类的,十字交叉也象征巴西是天主教国家。
 第33张图片

再看机头三权广场,三座建筑有着简洁的几何形体构图、富有雕塑感的大体量,众议院朝天表示言论开放,参议院倒扣表示决策,国会大山27层高耸保障人权。
 第34张图片

完美的形式构图、严整的几何形体,这是巴西利亚规划受到赞扬的地方,也是必然受到批评的地方。

往下深究,巴西利亚规划褒贬源于它背后的规划思想——功能主义。

在上世纪50年代新建大城市里,印度的昌迪加尔跟巴西利亚如出一辙,昌迪加尔规划是由柯布西埃修订,而祖师爷柯布西埃就是功能主义的代表。昌迪加尔比巴西利亚更能玩:城市模仿人体。比如商业中心位于中央象征心脏,行政中心放最北是主脑,左手大学右手工厂,水电系统全城分布似血管。想法很新奇,但是,额,玩脱了。

两个城玩脱了的地方一样:这种城市不适合人居住。一方面,强调纪念性、强调形式性意味着让人生畏,宏伟的东西让人远离而不是让人亲近;另一方面,功能主义认为建筑满足通风、日照、卫生等技术要求即可,因而追求建筑低密度、高层数,认为这样更有效率、更符合工业社会生产生活需要。但后果是城市地面空旷、街道宽阔、建筑高耸,在这样的空间人丧失了尺度感,参考我的另一个回答有哪些反人类的科技发明或设计?(PS.其实中国的城市建设就有这种偏好)。

功能主义中城市以一种睥睨和超越一切的姿态存在,人是渺小和卑微的。高效率、高效益,这更像是在形容机器,而不是人生活的城市。人生活的城市应该亲切、和蔼、富有生气,巴西利亚怎么都不会让人这些词汇吧。

战后,人文思想觉醒,开始重视文化、传统、社会等问题,人们注意力终于从技术转到了人身上,功能主义收到抨击。巴西利亚这种功能主义典范简直就是往枪口上撞,当然要挨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豪爷走天下 发表于 2020-11-25 11:17:48 | 只看该作者
 
巴西利亚,昌迪加尓的规划理念及对他们的评价涉及到城市规划基本理念的转变,应当回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去考察。
欧洲早期在工业革命带动下,城市膨胀,农村破产,大量人口集聚在城市内部,对仍保留中世纪格局的城市造成巨大压力,住宅供应紧张,供水,排水以及环境卫生极速恶化,工人的生活环境极其糟糕,恩格斯,狄更斯等的著作中具有描写。针对这种情况,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规定了城市住区的公共卫生法则,后来逐步扩展至对建筑采光,间距,密度以及绿地,公共设施的管理,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其中,功能主义在其中是最重要的思想,在当时的环境下,只有把干扰居住的功能和居住功能分开,才能达到改善公共卫生和居住环境的目的,功能主义在现代主义的大思潮下后来又逐步发展,逐渐形成结构化和层级化的特征,到1933年达成雅典宪章,成为功能主义的顶峰,宪章将城市功能分为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虽然近来研究表明雅典宪章的重要意义并没有像国内规划教育强调得那么重要,但宪章仍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主要思潮),柯布的巴西利亚和昌迪加尓便是他功能主义的伟大实践。
但后来到战后,随着当时现代主义极其更深层的社会主义在西方主流社会的式微,功能主义也开始不断被后现代下的多样,解构等思潮冲击,人们的认识在技术,信息等的冲击下也开始多样化。对于现代主义和功能主义时期的各种成果也开始反思,刚开始是排斥,后来则开始包容。
巴西利亚是当时功能主义思潮下的极端案例和代表作品,时代的代表性最强,对当时世界范围内的功能主义规划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因而进入了教科书。但是,经过近百年的流变,规划思想和外部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规划也更加关注以人为本和可持续的理念,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巴西利亚就变得很不适宜,会产生一系列的交通等问题。
因而,对于这种经典规划案例,还是应该回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而不能简单得用现在的看法来评价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wells 发表于 2020-11-25 11:18:46 | 只看该作者
 
不存在成功的城市规划。
城市是人类活动引发聚集效应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现象。而现代城市规划的理想,是假定这种经济现象可以被量化和操控,继而以人工干预完全替代城市自然发育过程的设想,实际上可以看作计划经济理论在城市建设领域的思想延伸,故此很容易在二战后被第三世界左翼思潮影响下的城市建设主导者们所采信和拥护,同人类其他试图干预经济发展的不自量力行为一样,这种规划行为能收获的只能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奇观性与灾难性齐飞的苦果,贫民窟和摊大饼就像价值规律一样无法被消灭,虽然这几乎是所有巨型规划的最基本初衷。
人类已掌握的计算能力,尚不能保证对一款商业产品的市场前景做出靠谱的预测,更何况是规划人类聚落的未来整体命运?相比之下预测地震波,股市行情和云图变化的运算难度还要低些。
所谓成功的城市规划,标准无非是容错率高,后门多,历史断层保存有序,同时不干扰城市经济自然运行,如果真有这种规划的话。
城市规划糟烂如北京,如果遗址得以保存千年,在后人看来,也许是最为成功的规划,六环套月周行千里,燕郊房山左祖右社,浙江村唐家岭前朝后市,天通回龙里坊整齐,古老智慧结晶,大有申遗潜力。今是而昨非,你告诉我北京为什么评价两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哈利a波杰 发表于 2020-11-25 11:19: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歆盐同学的邀请
 第37张图片
 第38张图片

                                                             规划师雕像
关于巴西利亚的规划争议,可谓是成也规划,败也规划,
对其正面的评价,毫无疑问折射现代规划设计的里程碑之作,巴西利亚城市不大,但很有特色,一是环境绿化好,二是政治中心突出,三是交通流畅。巴西利亚号称”绿地之上的城市“,不可否认,其生态建设非常优秀。全市60%的面积是绿地,城南6千米长的人工防护林带,新都土地虽属红色沙壤,旱风季节里也不见沙尘飞扬的现象。城建法律规定,没有绿化设计的工程不得施工,周围裸露的空地必须有绿色覆盖方能验收。因此,建筑物落成之日,草坪、花圃、树木已经出现在你面前。每个“方街”都由一条由灌木墙、小花园和草坪组成的绿化带环绕;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广场、建筑物门前、私人庭院,到处是花草树木。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园林。市政府有一支庞大的专业管理队伍,负责公共绿化的培植和浇灌,这方面的预算占市政开支的第一位。每年春天都开展全民植树活动,苗木由政府免费提供。同时,巴西利亚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整个城市透露出自信向上的态度,  第39张图片

 第40张图片
而对其负面的评价
首先,先推荐一篇文章,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爱德华•格莱泽 在英国《金融时报》撰稿纪念去世的巴西著名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所写的:
上周去世的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伟大人物。尼迈耶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为祖国巴西设计的新首都以及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引发了巨大反响。
在他的巅峰时期,尼迈耶为摩天大楼营造出了曲线,赋予了高楼大厦人文气息。然而,尽管他设计的巴西利亚风貌优美,却表明了乌托邦式过度规划的所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尼迈耶设计的美丽建筑物使他在建筑师和评论家中享有盛名。但他使高楼超越了应对城市化问题的一种实用手段——他所设计的建筑对于来说城市意义重大,也使他的形象在城市规划者和像我这样审美能力欠缺的经济学家心中显得格外高大。
摩天大楼是应对城市扩张压力的一种明智选择。它们能够汇聚英才,进而创造出新思想和经济繁荣。高楼的拔地而起使电梯取代汽车成为首要交通工具,这有助于削减碳排放并改善交通拥堵状况。
但高楼大厦或许外观丑陋,造价高昂,也可能显得与一个城市的历史建筑特色严重脱节。所有这些与高度有关的风险都被人用来反对伦敦以及很多其他城市所亟需推进的高楼建设。尼迈耶的天才之处就在于消除这些与建筑密集有关的负面影响。
随着亚洲和非洲的数十亿人从乡村迁往城市,如今这一点变得尤为重要。城市能够帮助穷国脱贫致富,但未来几十年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所需进行的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将面临巨大挑战。当人们比邻而居时,容易滋生交通拥堵、犯罪以及传染病等问题。但假如发展中国家的超大型城市中未能建起足够数量的摩天大楼,或者只在城市边缘进行建设,便会造成物价过高、通勤时间过长,城市化进程的受益群体范围过窄等问题。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尼迈耶为中国的建设者们提供了一个大师级的榜样。他采用钢筋混凝土之类的便宜耐用型材料,这有助于将高层房屋的价格维持在一个令人可以接受的水平。他总是在设计中融入当地建筑的历史特色,并擅长使高楼在周围较为低矮的建筑群中显得错落有致。尼迈耶的建筑往往呈现出巴西特色,虽然他所属的建筑流派起源于芝加哥的摩天大楼,并流传至欧洲大陆。
这些成功最终让他赢得了巴西利亚的设计权。但当我们审视这座城市时,也应认识到它的警示意义。现代主义建筑师擅长设计功能实用、外观出众的建筑物,却不够了解如何让这些建筑物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座城市。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设想摩天大楼被绿草如茵的空间所环绕,但这似乎完全忽视了街头生活才是赋予城市互动活力的源泉。城市是复杂的有机体系,它的活力来自于混沌混乱的状态以及功能上的多样性。正是这种混沌使人体验到变化多样的城市奇观。
这意味着巴西利亚既是尼迈耶最伟大的成就,也是他问题最严重的作品。这座人造首都的建筑宏伟壮观,但却几乎没人想在它那毫无生气的街道上漫步。政界人士在结束工作后往往立即离开巴西利亚,回到那些不太美观、却更富有生气的巴西城市。
巴西利亚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基本设计理念。单独设立的政治首都限制了现有城市区域的政治影响力。巴西利亚削弱了前首都里约热内卢对于巴西政治一度有过的主导影响力,而华盛顿的建立则确保了美国政治不会被纽约或费城所支配。然而,城市繁荣靠的是将不同的社会群体汇聚起来,功能单一的城市很容易陷入沉闷。
包括城市研究学者里基•伯德特(Ricky Burdett)在内的尼迈耶的拥护者们认为,尼迈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视值得肯定,这一点是很多发展中城市仍需改善的。其他人则乐观地认为,巴西利亚仍有可能成为一座伟大的城市,但需要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
我希望这能成为现实。但从目前来看,尼迈耶的最成功作品仍是那些充满人文气息与魅力的个体建筑,它们成功地融入了像圣保罗这样的本已非常伟大的城市。但他从零开始建设一座新城的尝试未能 成功。迪拜和中国的城市建设者应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41张图片




那问题接下来就很明显了,规划到底应当做到什么程度?
作为一名建筑师的出发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永远是金字塔间顶的那一小撮人来决定一大搓人的生活行为,那么建筑师和规划师的设计,能否满足被设计者整体的需求呢?这个矛盾就是巴西利亚现在所突出的,过于理想化的设计,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或者说,设计者O.N并没有把所有要素完全考虑进去,作为一个现代化新城市的设计,O.N达到了美观,艺术化的追求,但正如同济大学叫兽张钦楠所指出的,巴西利亚的设计有些”好看不好用“。在巴西利亚街上的行人很少,最热闹的地方是公共汽车站。因城市尺度主要以车行尺度标准建立的。没有车,你就寸步难行,它似乎没有考虑太多人行的道路。由于过分强调功能分区,使得节假日里城市中的行政、商业、体育等功能区域过于冷清,城市给人感觉缺乏活力和生机,以至于巴西利亚的官员们和政治家们早期还试过一到周末便逃回里约热内卢或圣保罗度假。现代主义的城市设计与规划把人的活动需求过分简单化了。事实上,“功能分区”的理论在国际上许多城市的运用中极少出现“纯粹实现”的,然而正是这种“不纯粹”才使得城市规划得以生存下来。毕竟,在现有的成熟的城市模式中,功能分区只能是相对的,不能截然分开。在某一个区域里可能某一项功能比较突出,但是往往必须兼顾其他功能(特别是有人居住),城市功能始终要和人的活动密切相关。这就如同符合大众口味的香浓咖啡少不了加点伴侣和糖一般,总是需要些调和才能可口,否则过于生涩。作为设计者O.N,他的现代主义设计试图通过改变城市空间结构来改变社会结构,但这种过于理想的设计却是与实际现实生活发生了强烈的不协调,即自由市场与控制的矛盾。
设计者不仅应当理性的考虑设计的合理化,技术化,科学化,同时也应感性的考虑作为使用主体——人的感受。
。。。。。。。。。。。
第一次写这么长,借鉴了不少资料,虽然最后写的有些缭乱。希望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ghggj 发表于 2020-11-25 11:20:11 | 只看该作者
 
谢邀:仅代表个人观点:城市规划很多时候被政治因素所包围;巴西政府为了展示自己的政治雄心而诞生了这么一个规划,这是有强烈政治意义的一个规划;从规划本身来说,在特定的时段也会形成特定的规划形式,在那个时代来看,简约实用的会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无论现在看来这个规划是好是坏,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一起开party 发表于 2020-11-25 11:20:58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说明下,本人主要专业是建筑设计,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只能说是略懂一二。个人对于城市规划的理解,主要来自于我在多年工作中,与城市规划部门沟通所得的心德。
第一,我非常赞赏政治上的领导(注意,并不包含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技术学者型官员)做出大的决定后,不干涉专业建筑师或规划师所做的具体设计方案,这意味着建筑规划师能够尽量从专业角度集中精力创造出理性或感性的自认最佳方案。你能想象市委书记指导下,画家真能画出一幅好画吗?巴西利亚规划可以说从专业角度预见了未来城市的人口及功能的发展,留够了足够的城市发展空间,的确具有很好的远见。
第二,我个人觉得原规划师在设计时过于重视所谓的规划图形象征意义(像一架飞机),没有更加重视原有地形地貌等对城市设计的影响,各个城市功能分区分得过于分明,导致城市人口出行时交通距离过远,对城市公共交通及私人车行交通带来较大负担。这都是我所觉得所谓过度规划的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规划学界更加认可澳大利亚墨尔本上世纪所作的城市规划,从现在城市发展的角度,效果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沃土2 发表于 2020-11-25 11:21:19 | 只看该作者
 
无论哪个时代都无法抹杀巴西利亚在规划史上的地位和成功,这是人类历史上少有0起点、完全按照规划来建造的城市。
而对巴西利亚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则恰好是城市规划本身矛盾和混乱的体现:不按规划搞则整天骂娘,按照规划来又说不切实际。换言之,还是规划自身存在问题。
事实上,功能主义,或者理性主义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最具实践性的规划思想体系了。所谓后现代的规划专向,在实践层面源自于对规划复杂性的困惑和退却,于是选择将规划转变为一个辅助多元主体决策的从属地位。于是理性主义浪潮之后,规划思想百家齐放,但规划实践层面的进步实际上并不明显,换言之,我们现在也无法提出比奥斯卡尼迈耶更好的空间解决。
评价当前中国的规划,不管你是否承认,或多或少都是从巴西利亚的蓝图中来的。只不过他的方案更为直接和大胆。
我们当然知道这不够好,但什么是好的?还不知道。至少可以断言,如果现在再造一个新都(如雄安新区),也没有把握避免巴西利亚的一些问题。巴西利亚是一个镜子,提醒我们规划本身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学科,并且距离它的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面是夏铸九老师课程上推荐的关于巴西利亚的研究与反思,供参考
[1] N. Evenson, Two Brazilian Capitals: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in Rio de Janerio and Brasilia, 1973.
[2] D.G. Epstein, Brasilia: Plan and Reality: A Study of Planned and Spontaneous Urban Settlement, 1973.
[3] Holston, James, The Modernist City: An Anthropologist Critique of Brasilia, 198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肏尽苍生 发表于 2020-11-25 11:22:1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这个问题,推荐詹姆斯·C.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
 第47张图片 作者认为,20世纪那些由国家发起的社会工程带来的巨大灾难产生于四个致命因素的结合:社会的清晰性极端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独裁的国家以及软弱的公民社会
作者将其中的极端现代主义定义为一种“强烈而固执的自信”:“他们对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生产能力的扩大、人们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以及对自然(包括人类社会)的掌握有很强烈的信心。”
作者在本书的第四章《极端现代主义的城市:试验与批评》中,将巴西利亚作为极端现代主义城市的案例,并且认为,巴西利亚作为极端现代主义的乌托邦城市,对其创作者而言是成功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而言,则是失败的;从它在多大程度上远离了过去巴西城市的角度看,其成功是相当可观的,从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巴西其他地方或者促进人们喜爱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角度看,成功则微不足道。
以下是原文节选:
巴西利亚:建成的最接近极端现代主义的城市

城市都相信它们是大脑或机会的作品,但是这两者都不足以保持它们的城墙屹立不倒。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看不见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

没有哪个乌托邦的城市能够严格按照预言家般的建筑师的设计建造。正像科学林业官员的努力总被自然出乎意料的变动,以及它的雇员和那些能够进入森林的人多种多样的目的挫败一样,城市规划者必然要与他资助人的品位和金融能力,以及来自建筑者、工人和居民的阻力做斗争。尽管这样,巴西利亚仍是最为接近极端现代主义的城市,基本上按照勒·柯布西耶和当代国际建筑师大会的设计建造。感谢詹姆斯·霍尔斯顿杰出的著作《现代主义城市:对巴西利亚的一个人类学批评》,[1]从而使分析巴西利亚的规划逻辑和规划的实现程度成为可能。一方面是巴西利亚对创作者的意义,另外一方面是对当地居民的意义,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滑动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对现代城市规划的深入批判铺平了道路(作者无意使用双关语)。

早在巴西独立之前就已经有了建新首都的想法。[2]在1956~1961年儒塞利诺·库比契克(Juscelino Kubitschek)做总统期间,这个想法作为最关注的项目得以实现。他是一个平民总统,承诺巴西人“在5年中取得50年的进步”,并保持未来自我持续的经济增长。1957年,当时已经被任命为公共建筑和样板房屋总建筑师的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组织了一次设计大赛。根据非常粗糙的草图,卢西奥·科斯塔(Lucio Costa)赢得了这次竞赛。科斯塔的理念——也只是很粗糙的——就是建立一个“巨大的中轴线”来确定城市的中心,它由弧形有梯状的堤岸和一个三角形组成。弧形的堤岸与直线的道路交于市中心,三角形则给出了城市的范围。
 第48张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两位建筑师都遵循国际建筑师大会和勒·柯布西耶的原则工作。尼迈耶是巴西共产党资深党员,深受苏维埃建筑现代主义思维的影响。在设计大赛结束以后,立即在果亚斯州(Goiás)中央高原的一块空地上开始建筑。这块地方距里约热内卢和海岸1000公里,其东北部距太平洋1620公里。这是在一片荒地上的新城。现在规划者不必作“整形外科”的折中。感谢库比契克,他给巴西利亚以最优先的考虑,一块“干净的桌布”。国家规划机构掌握了这个地方所有的土地,没有私人土地所有者需要讨价还价。整个城市是按照精细而统一的方案,从无到有建成的。正像勒·柯布西耶所坚持的,住房、工作、娱乐、交通、公共管理在空间上都是相互分开的。因为巴西利亚是功能单一、严格的行政首都,所以规划大为简化。

作为巴西对立面(或者卓越)的巴西利亚

库比契克、科斯塔、尼迈耶都把巴西利亚作为未来的城市、发展的城市和可实现的乌托邦来构想。他没有参考任何巴西过去的习惯、传统和实践,以及其他一些大城市,如圣保罗、圣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似乎为了强调这一点,库比契克将他在巴西利亚的官邸称为“晨宫”(Dawn Palace)。他问道:“如果巴西利亚对于巴西来说不是新一天的早晨,那还是什么?”[3]就像彼得大帝建立圣彼得堡一样,巴西利亚也要作为一个示范城市,作为改变居住在那里巴西人的生活的中心——从个人的习惯和家庭组织到社会生活、休闲和工作。重建巴西和巴西人的目标中隐含着对过去的巴西的鄙视。从这个角度上说,整个新首都是一个反对旧巴西的腐败、落后和无知的宣言。
 第49张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作为规划出发点的十字交叉道路被解释为象征了基督的十字架,或者亚马孙人的弓箭。然而科斯塔将它解释为“巨大的中轴线”,这是勒·柯布西耶在描述他的许多城市规划中心时常用的术语。即使这轴线反映了吸收巴西人民民族传统的尝试,但巴西利亚这个城市仍然可能在任何地点出现,它没有任何线索可以追溯自己的历史,除非历史是国际建筑师大会的现代主义教条。这是一个国家赋予的城市,是为了给巴西人,乃至全世界一个新巴西而发明的。此外在至少另一个意义上,它也是国家赋予的城市:它是为了政府官员建造的城市,在各个方面留给私人领域的许多生活问题在这里都被精细地组织起来,如从家庭内部和居住的问题到卫生服务、教育、儿童照顾、娱乐、商业市场等问题。

如果说巴西利亚是巴西城市的未来,那么巴西城市的过去和现在又是什么?准确地说,新的首都希望否认的是什么?从勒·柯布西耶新城市主义第二条定理中可以找到大部分的回答:“街道的死亡”。巴西利亚要消除作为公共生活区域的街道和广场。尽管在计划中并没有包括消除地方城市或村庄间的结盟或敌对,但是在建设新城市中它们也被牺牲了。

从殖民地时代,巴西的广场和拥挤的“走廊”街道就是市民生活的场所。如同霍尔斯顿解释的,市民生活采取了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教堂或国家发起的,也就是在城市的主广场举行的仪式、爱国游行、宗教典礼。[4]第二类形式是一般大众对城市所有广场多种多样的利用。儿童在那里游戏,成年人在那里购物、散步、遇见熟人、邀请朋友吃饭或喝咖啡、下棋或打牌,表演或观看各种娱乐节目。关键在于,广场,作为街道的交会处和一个封闭的空间成为霍尔斯顿所称的“公共访客室”。[5]作为公共场所,广场的独特之处在于各社会阶级都可进入以及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各种活动。广场是个弹性空间,除非国家禁止,否则使用者可以为了自己各种各样的目的而使用它。广场或者拥挤的街道吸引了很多人正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活跃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数以千计未计划的、非正式的和偶然碰面的事情在同时发生。在狭小的住房之外,街道是公共生活的空间焦点。[6]现在说“我去市区”,那时说“我上街”。作为社交中心,这些公共空间也是发展公共意见和“小区民族主义”的重要地方,这里可以形成一些制度化的体育队、乐队、地方守护神的庆典、节日组合等。不用说,在适当的背景下,街道或公共广场也会成为公众抗议政府、示威和引发骚乱的地方。
我们只要简单地看一眼巴西利亚的场景,与我们刚刚描述的其他巴西城市做个比较,立刻就可以看出变革有多么剧烈。巴西利亚不再有作为公众聚集场所的街道,只有机械化交通工具使用的道路和高速公路。
 第50张图片 巴西利亚(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第51张图片 圣保罗(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那里的确有个广场,但那是什么广场!被政府各部办公区从侧面包围的巨大的纪念碑式三权广场,其规模之大,即使是军队阅兵式也显得很小,像个侏儒。比较起来,红场更舒服和亲切一些。像勒·柯布西耶的许多计划一样,这个广场最好是从空中看。如果一个人想安排在那里见个朋友,困难程度好比是安排在戈壁沙漠上见个人。而且在那里见到了一个人,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广场的功能非常简单,作为公共访客室的作用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被排除在巴西利亚之外。广场只是国家的象征中心,围绕它的活动只是政府各部的工作。古老广场的活力依赖于这个区域内混合了居住、商业、行政功能,但现在在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驱车回到居住地,然后再到各个居住区中的独立商业中心。

巴西利亚城市景观的一个惊人结果是,城市中所有的公共空间都成为官方指定的公共空间,包括体育场、剧院、音乐厅、规划的餐馆。比较小的、没有组织的、非正规的公共空间,如人行道旁的咖啡店、街角、小公园、邻里广场都根本不存在了。很荒谬的是,这个城市的特征却是有许多名义上的公共空间,像勒·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一样。但是这些空间往往是“死”空间,比如三权广场。国际建筑师大会的教条创造了许多人为的人口密集区,区与区之间被很大的空地分割,这与过去城市的人口数与占地的关系正好相反。霍尔斯顿向我们展示了这些现象。对于我们接受的习惯来说,现代主义城市的这些空地不是吸引人的公共空间,而是应该避开的无边空地。[7]我们可以公正地说,规划的作用就在于将偶然事件可能发生、群众自然聚集的未经认可的地方在设计中取消。分散和功能分割意味着和人会面也需要计划。
 第52张图片 巴西利亚(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科斯塔和尼迈耶并非仅仅从他们的乌托邦城市中取消了街道和广场。他们相信他们还取消了拥挤的贫民窟以及和贫民窟相伴的黑暗、疾病、犯罪、污染、交通拥挤和噪声、缺少公共服务。从一块空白的、清除过的国有土地上开始有很多好处。至少困扰许多规划者的土地投机、房租诈骗,以及建立在财产基础上的不平等等问题都可以被避免。对勒·柯布西耶和豪斯曼来说,这是一个不受束缚的解放前景。在设计中可以包括关于卫生、教育、健康和娱乐的最好和最新的建筑知识。每个人25平方米的绿地达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理想指标。与其他任何乌托邦计划一样,巴西利亚的设计反映了建筑者和资助人库比契克的社会和政治承诺。所有的居民都应有相同的住房,唯一的区别只能是他们被分配的住房单位数量。效法进步的欧洲和苏维埃建筑师,规划者将巴西利亚的居民楼区组成方形居住区(superquadra),从而有助于集体生活的发展。每一个方形居住区(大约360所住房,1500~2500名居民) 有自己的托儿所和小学。每四个正方形区域有一所中学、电影院、俱乐部、体育馆和零售店。

基本上,巴西利亚未来居民的所有需求都反映在设计上,只是这些需求与产生勒·柯布西耶规划的公式同样是抽象和概括的。尽管它是理性的、健康的,更是平等的和政府创造的,但是规划对当地居民的欲望、历史和实践没有做哪怕一点点让步。在很多重要方面,相对于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就像是科学林业相对于未经规划的森林一样。两个规划都是高度清晰的、设计简单化的,从而形成有效的秩序,便于从上面监督和指导。我们将看到,两个规划的失败在很多方面非常相像。最后,两个规划都改变了城市或森林以符合规划者的简单坐标格。
 第53张图片 这样的景象?没有
在巴西利亚的生活

许多从其他城市搬到巴西利亚的居民都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没有拥挤人群的城市”。人们抱怨巴西利亚缺少街道生活的匆忙,没有繁忙的街角和路两边使人行道充满生气的延伸出去的长长店铺。对于他们来说,巴西利亚的建造者实际上计划阻碍一个城市的建成,而不是规划了一个城市。他们对巴西利亚最多的说法是“缺少街角”,意思是说缺少复杂的、有很多邻里的交叉路口,这些路口由包括娱乐、工作和购物场所的住房、咖啡馆和餐馆组成。当巴西利亚很好地满足了一部分人类需求的同时,它的工作与居住、商业与娱乐的功能分区,方形居住区之间巨大的空地,只为机械化交通工具设计的道路系统都使热闹街角的消失成为必然。规划的确消除了交通阻塞,但也失去了受欢迎的人们熟悉的行人交通拥挤,霍尔斯顿的被调查人之一称失去了“社会欢聚之点”。[8]

“巴西里特”(brasilite)一词的大致意思是巴西(利亚)炎症[Brasil(ia)-itis],它是由第一代移民创造的,准确反映了他们所经历的创伤。[9]这是用医疗术语来表示的嘲弄,它蕴涵着他们对巴西利亚生活标准化和匿名性的摒弃。“他们使用‘巴西里特’表达了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感觉,至于日常生活中的乐趣——娱乐、谈话、调情、小的仪式,这些存在于其他城市的户外生活,在巴西利亚却很缺乏。”[10]会见一个人只能是在家里,或者在工作场所。即使我们考虑到巴西利亚起初是作为行政城市而建设的简化前提,仍然感觉到一种乏味的匿名性蕴涵在首都的结构中。人们缺少公共的小空间,在那里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活动来占领和标志出这一空间,就像过去在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一样。巴西利亚的居民无疑也没有足够的时间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修正这座城市,然而城市的设计也要抵抗修正。[11]
 第54张图片 巴西利亚(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巴西里特”这个词还强调了人工建成的环境对居住于其中的人的影响。与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多姿多彩的生活相比,巴西利亚乏味、重复和严格的生活就像生活在被剥夺感觉的罐中。尽管极端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可以创造出正规的秩序和功能的分割,但是代价是所造成的感觉贫乏和单调的环境——这一环境难免会损害居民的精神。
巴西利亚带来的匿名性从构成每一个方形居住区住宅的规模和外表看就很显著。方形居住区的居民最经常的抱怨有两个,一是单元住宅都一样,另外是驻地的隔离(“在巴西利亚,只有住房和工房”)。[12]每一个单元住宅的正面都呈严格的几何形并完全相同。不同单元住宅的外表没有什么区别,那里甚至没有阳台能让居民增加一些特色的格调并创造出半公共的空间。人们的迷惑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这种单元房的住所——特别是这种形式的单元房住所——已经不符合我们多少年来关于家的概念。霍尔斯顿请一班九岁的学生画出“家”的图画,他们多数都生活在方形居住区中,没有一个人画的是任何一种形式的单元房。他们所画的都是传统的独立房屋,有窗户、中门和倾斜的屋顶。[13]方形居住区反对个人化的标志,外墙上的玻璃破坏了家庭中私人空间的感觉。[14]由于特别关注规划的整体美学,建筑师不仅消除了表现地位的外在差别,也消除了大部分视觉差别。正像城市的总体设计不利于自治的公共生活一样,居住区的设计也不利于个人化。
 第55张图片 会不会找错家呢?
巴西利亚建筑的重复和同一更加使人分不清方向。这个例子说明,对于行政机构和城市服务工作的人来说巴西利亚的建筑是理性和清楚的,对于在城市中通行的一般居民来说却可能是迷惑的。巴西利亚几乎没有里程碑。每个商业区或方形居住区看起来都一样。城市的不同部分是由一套精密的首字母缩写和简写来表示的,除非从中心的全球逻辑出发,否则基本上没有办法来掌握这套命名。霍尔斯顿注意到这种宏观有序和微观混乱的奇怪现象:“当整体秩序的布局产生对规划非同寻常的抽象了解的时候,随着系统的理性化的施行,关于城市的实践知识事实上在下降。”[15]从那些目的在于改变而不是适应世界的乌托邦城市规划者的角度来看,巴西利亚生活中所发生的震惊和迷惑可能是他们说教目的的一部分。一个一味迎合已有风格和习惯的城市是不能达到乌托邦的目的的。
 第56张图片 巴西利亚(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未规划的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从开始就没有完全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主要设计者想为新巴西和新巴西人设计城市——有序、现代、高效并接受他们的培训。但是建设者们受到多方阻挠:具有不同利益的现代巴西人和他们表达自己意愿的决心。不知为什么,起初规划者们假设巨大的工人队伍(六万多人)将响应城市建设的需要,建成后会平静地将它转交给未来的管理者。但建筑工人并没有被适当地规划。库比契克最关注的是尽可能快地完成巴西利亚的建设。尽管建筑工人每天都在加班,但是在这个被称为自由的城市中,建筑工地上的人口很快超过了分配给他们的临时住房。他们很快占据更多的土地,建起临时住房;当整个家庭迁移到巴西利亚(或者在那里从事农业生产)时,他们的住房大量增加。

所有巴西利亚的“先驱者”被集体称为继第一次深入地心冒险之后的“20世纪的班迪兰兹”(bandeirantes)。这一标签含有赞扬的含义,库比契克的巴西利亚是一个历史上依附海岸的民族征服内地的象征。巴西利亚最初吸引的体力工人被贬低为侃淡戈(candango)。侃淡戈是“低素质的、没有文化、流浪的、下等的、缺乏教养的人”的意思。[16]库比契克改变了这个名称。他建设巴西利亚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巴西,也在于将侃淡戈变成新民族中的无产阶级英雄。他宣称:“巴西文明的未来传导者将震惊于这些无名巨人的伟大成就。他们是侃淡戈,是巴西利亚无名和令人敬佩的建设者。当怀疑主义者嘲笑我所准备建设的这座新城市的时候,侃淡戈承担了建设的责任。”[17]侃淡戈充分利用给予他们的赞美之词,坚持要在这个乌托邦城市中有自己的一块地盘。他们组织起来保卫他们的土地,要求得到城市服务和可靠的身份。最终到1980年,75%的巴西利亚人口都生活在事先规划之外的定居点上,而在规划的城市中居住的人口还不到原来设计的55.7万人的一半。穷人在巴西利亚获得立足之处并非只是库比契克与其夫人多纳·萨拉仁慈的结果。政治结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些擅自占地的人可以动员、抗议并被一个合理竞争的政治系统倾听。不管是库比契克还是其他的政治家都不能忽略与这个政治选民团体建交的机会。
 第57张图片 这样的也没有
未经规划的巴西利亚——也就是真实存在的巴西利亚——与原来的设想区别很大。代替没有阶级差别行政城市的是一个完全按照社会阶级进行空间分割的城市。穷人住在边缘地区,与多数精英居住和生活的市中心有很远的距离。许多富人建立了有独立房屋和私人俱乐部的居住区,并将巴西各地的富人生活方式在这里复制。规划外的巴西利亚——不管是富人或穷人的——不仅仅是小的或偶然的事情。可以说,在规划中心区的秩序和清晰要由边缘地区规划外的巴西利亚来支撑。两个巴西利亚并不是不同的,它们是共生的。

对如此巨大和多样的巴西民族进行彻底激烈的变革——更不要说在五年之内——是难以想象的。像所有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一样,库比契克对整个巴西和巴西人进行直接改变也感到了绝望,他转向了更可行的任务——从零开始创建一个乌托邦模式:在一个全新的地区崛起一座城市,这个城市将为他的居民提供不同的物理环境——按照最新的有关健康、效率、理性秩序的要求被加以精心调整的环境。这个进步的城市将从一片完全国有的土地上按照单一完整的综合规划开始成长,规划机构(Novacap)掌握所有的契约、商业许可证和分区制度,这对于“乌托邦的小型化”是很好的成功条件。

巴西利亚作为极端现代主义的乌托邦城市到底有多么成功?如果我们从它在多大程度上远离了过去巴西城市的角度看,其成功是相当可观的。但是如果我们从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巴西其他地方或者促进人们喜爱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角度看,成功则微不足道。与规划文件上所设想的巴西利亚相比,真实的巴西利亚带有明显的反抗、颠覆和政治考虑。
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图片 价格 品牌 评论】-京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5 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