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如何评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复制链接]
50203 20
沉默的原始人 发表于 2020-11-25 11:38:1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评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上一篇:耗资1640亿!伦敦人苦等十年的地铁线,刚刚官宣了最新通车时间...
下一篇:疫情之后,你会逃离伦敦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小败 发表于 2020-11-25 11:38:20 | 只看该作者
 
对伊丽莎白女王的功业大家均已耳熟能详,本文只对其部分统治政策进行批评。
1799年清朝乾隆皇帝去世,1840年天朝开始了崩溃。
1715年法王路易十四去世,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也被送上了断头台。
1603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去世,1642年查理一世在诺丁汉城堡升起王旗,内战开始。
伊丽莎白女王的传统形象是以审慎、节俭著称,除了统治时间的漫长(长寿?)之外,似乎与前两位帝王在性格和治国手段上完全相异,但其统治造成的结果大致相同。三人的政治遗产都包括:政治的腐败、中央财政的崩溃、军事实力的衰落、卖官鬻爵的盛行、失去控制的社会以及一个统治神话。


· 1588年后的外交灾难

伊丽莎白的外交政策的核心是建立反西班牙的新教联盟,联盟的对象为:法国、荷兰。在1588年之前,伊丽莎白的外交政策是极其保守的,拒不采取任何主动措施。但在1588年英格兰戏剧性地击败无敌舰队后,英国的外交却陷入了灾难性的冒进。
她一方面加大了对反叛西班牙的荷兰人的财政补贴,并支持在1589年继承法国王位的信奉新教的亨利,另一方面对西班牙的走私和劫掠更加猖獗,并在1589-1597年发动了四次对西班牙的远征。从来历史结果来看,伊丽莎白统治后期的外交政策是彻底失败的。
 第1张图片 奥斯坦德之围
首先,信奉新教的法王亨利四世为了进驻巴黎,做起了弥撒,重新皈依天主教,从而沉重地打击了反西班牙和罗马的新教同盟;其次,英国对荷兰的大量财政补贴,一方面加重了王室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加剧了西班牙的敌意。英格兰也一步步陷入荷兰战争的泥淖,并最终在1604年奥斯坦德围城战中英荷联军遭到灾难性失败;最后,在1588年无敌舰队覆灭后,伊丽莎白发动了对西班牙的四次远征和针对西班牙运宝船的劫掠,在1589年科伦纳·里斯本远征、1595-1596年西印度群岛远征和1597年的埃塞克斯-罗利远征中英国相继失败,仅在1589年科伦纳·里斯本远征中英国就消耗16万英镑,在之后数次失败的远征和劫掠中英国陷入了消耗战并加速了财政崩溃。而西班牙则在1591年的弗洛雷斯海战后迎来了海军力量的再次复兴,通过革新海上武装和海防工事新掌握了制海权。英国因伊丽莎白的冒进再次陷入了被强敌入侵的危机中。
1588年后伊丽莎白冒进的外交政策除了导致一连串的军事失败和财政崩溃外,也影响了未来爱尔兰的局势。英国主导的爱尔兰宗教改革的惨淡前景和英西战争扩大化后西班牙登陆爱尔兰的危险迫使伊丽莎白做出了军事征服爱尔兰的决策。1693年埃塞克斯伯爵出征爱尔兰遭到失败,1601年芒乔伊勋爵击败爱尔兰反叛者,并击败了西班牙的武装干涉。1603年爱尔兰被完全军事征服。不过英国在爱尔兰的霸权确立了,但也使得爱尔兰宗教改革彻底失败,爱尔兰与英格兰文化融合的希望彻底落空。
伊丽莎白统治后期漫长、痛苦并伴随着不断失败的的英西战争,在1604年由腓力三世与新任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代表签订伦敦条约后画下句号。双方分别停止对爱尔兰与尼德兰的军事介入,而且英方放弃在公海上的劫掠行为。毫无疑问,英国做出了巨大的外交让步,西班牙重获大西洋的海上优势。
·国家财政的崩溃

在通货膨胀、军事费用上升和国际紧张局势加剧的影响下,早期现代政府的财政受到严重压力。作为对此的回应,他们被迫寻求新的权力来征税和提高军事能力,并建立能够处理这些行政要求的新式官僚机构。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Europe: c.1500 to 1788
我们常说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原生型近代化国家,但在16世纪,英格兰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着中世纪特征。都铎王朝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由国王特权所征收的正常财政收入与议会批准征收的特别财政收入组成。
伊丽莎白统治之初得益于亨利八世时期克伦威尔主导的行政改革和玛丽一世时期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其财政压力并不明显。但随着通货膨胀和外交导致的政府开支直线上升,伊丽莎白和财政大臣伯利并没有进行新的财税改革反而采取了各种杀鸡取卵的临时性财政措施来渡过危机。
 第2张图片 16世纪英国通货膨胀
在英西战争期间,英国每年要消耗25万英镑,议会的津贴、王室领地收入、关税和封建收入加起来都不足以偿付战争费用。而与此同时,大规模的偷税漏税现象却十分普遍,议会的一次性津贴从伊丽莎白统治初期的14万英镑下降到统治后期的8.5万英镑。在苏塞克斯郡向一些大家族征收的税额从1540年的每户61英镑下降至1620年的14英镑。而在这一时期的财政大臣伯利(1572-1598年在任)每年财政收入为4000英镑,而其财产申报数额却为133英镑。
面对这种形势伊丽莎白和伯利采取措施有:第一,出售教会和王室土地,仅在1599-1601年就出售21.6万镑土地,这种手段反而导致下任国王土地收入的雪崩式下降第二,强迫贷款、捐助、船税等方法筹集资金,这也导致了伊丽莎白统治后期政治的紧张状态第三,大规模的卖官鬻爵,例如伯里的正式收入只有866英镑,其余2/3收入是通过出卖官职得来。第四,出卖特权,例如专卖权、垄断权等。
都铎王朝的财政制度在亨利八世时期就已经显示出了弊端,亨利八世挥霍了亨利七世积攒的财富和修道院的财产,迫使他的继承人改革税收制度。爱德华六世时期诺森伯兰公爵和玛丽一世时期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重铸货币含量、削弱汉萨贸易特权、开辟新的贸易市场、关税制度改革、财政部重组等)。然而到了伊丽莎白时期,女王和伯利不仅没能进一步财政改革反而通过过度节俭、廉价的庇护制、和一系列临时性措施掩盖了财政制度的缺陷。这不仅导致财政制度的进一步瓦解,而且导致政府腐败横行,出现公职世袭化趋势,这给斯图亚特王朝的财政改革带来了无法克服的障碍。
·政治停滞与社会失控

1603年3月24日,哀悼伊丽莎白逝世的丧钟响彻伦敦。可在某种意义上在十几年前伊丽莎白的统治已经陷入了一种僵化和无序的混乱之中。
1590年代随着一些重要政治家的去世(1588年莱斯特伯爵、1590年沃尔辛汉姆爵士、1591年克里斯托弗·哈顿爵士先后逝世),伊丽莎白无力或无心主动塑造政治局势,加强政治治理,开始放任政治斗争和社会混乱,这便是所谓的“第二次统治”。在此期间,随着新的一批王公大臣崛起,埃塞克斯伯爵和罗伯特·塞西尔及其各自的追随者之间出现了激烈的政治斗争,枢密院变得混乱、低效,女王的权威也受到了削弱。
一方面,上层贵族派系斗争不断,并在1601年埃塞克斯伯爵叛乱中达到高潮。另一方面,女王与议会的关系变得紧张,女王一系列经济政策(出卖专利权 垄断权等)不利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遭到议会的猛烈抨击,这种紧张状态在1601年议会的骚动中表现最为明显。
此外在社会领域,宗教矛盾日益激化。在1559年做出了一系列宗教改革决议后,伊丽莎白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改变调整。在此后的四十年多年里,狂热的新教徒要求继续深入宗教改革并掀起清教运动,而忠诚的天主教徒则被视为潜在的叛国者受到各种限制和歧视。清教运动在政治上的努力即在议会上的政治诉求被女王一次次利用特权挫败,一批非国教活动家因叛国罪处死。而天主教徒则在1591年受到政府机关的监控,随着英西战争的扩大化,在1577——1603年间约有200名天主教徒受到迫害。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最后十几年国内矛盾日益突出,长期战争使国家财政陷入危机,政府的不作为政策导致国王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的联盟逐渐渐生裂痕。女王也越来越多地依靠内部警察和宣传来维持和平与繁荣的假象。
·统治的神话:历史形象的塑造

在伊丽莎白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莎士比亚在其名著《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最后对自己的命运茫然不知,都铎王朝末期也给人这种感觉。
毫无疑问,伊丽莎白统治下的都铎王朝获得了许多成就,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宗教改革、击败西班牙、挫败极端的新教和天主教分子、统一不列颠。然而,人们易于将这些成就神话化,并给予过多的赞誉。
 第3张图片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就像随着女王衰老脸庞上不断增厚的白铅粉一般,伊丽莎白的形象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更多的内涵。关于她的历史记忆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拿破仑战争时期、维多利亚时代、、、一次次被复活、被夸大。斯图亚特王朝增加税收的努力和天主教复兴的前景使她的统治被描绘成新教英格兰的黄金时代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再次面临大陆强权入侵的危险,伊丽莎白成为了抵抗外国威胁的象征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伊丽莎白的传说无疑适用于当时的帝国意识形态。
伊丽莎白的长寿、击败无敌舰队的历史事件和莎士比亚时代的巧合,让后人很容易将其统治神话,将其统治视为不列颠海权和帝国建立的开始。即便伊丽莎白后期政府愈加腐败、王室财政愈加脆弱、议会与王权的冲突愈演愈烈,整个英格兰陷入了一种无法控制的状态之中。这种脆弱的社会结构成为了下一个王朝无法逾越的障碍。
现实生活具有磨损作用,由于社会结构的腐朽,稳定的社会出现了不稳定,政府机构尤其是地方政府相对来说变得更加削弱,王室的财政资源变得越来越贫乏。国防力量也很弱小,因为伊丽莎白极不明智地让她的陆军萎缩了,而英国海军力量只能依靠武装的私掠船和海盗船。宗教极端分子不再大叫大嚷,但他们并没有被国教同化。最后,济贫法的一些好处在许多方面仅仅因为人口的增长就被抵消了。
到1603年时,伊丽莎白的惰性和袖手旁观造成了一种预示着全面改革到来的形态。乡村不动声色地变得无法控制,英国无法进行一场全面战争,战争必定会引起国内的政治摩擦。这并不是说斯图亚特王朝早期的全面崩溃就是不可避免的。这时还没出现导致内战的重要因素。然而,都铎王朝留下的少得可怜的国家税收遗产、不健全的地方政府以及中央官僚机构内流行的腐败行为最终只有通过内战和政权暂时中断才能治好。
——《牛津英国通史 》


如何评价“血腥玛丽”即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一条斑马树:全球战略的起源:英国(1558——1713年)(最后预祝大家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无名行者 发表于 2020-11-25 11:39:20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是才略之主,虽然以前有点被拔高得过头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不要以为西方人就没这个过程,我手上的一本比较新的(2009出版)的英美大学生教材(名字在前面的几个帖子中说过了)对其主要功绩总结如下:
第一,统一法案,这个确实有贡献,虽然以前被新教徒笔杆子捧得太过了。如果说玛丽残酷镇压新教徒的话,伊丽莎白一样是以镇压天主教徒为主,谈不上“宽容”。而且新教在英国逐渐成为主流其实正是在伊丽莎白时期,是国家传教的结果,谈不上民心所向。而且英国农村地区的转化远比城市来得缓慢,1530-1560年代时多次爆发天主教徒起义,均被镇压之后,大多数英国人才逐渐接受了新教。
英格兰新教(圣公会)化长远而言的一大正面影响就是促进了英国民族主义的形成,英国人逐渐开始觉得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书中原话),而将法国、西班牙等视为被迷信、宗教组织控制的天主之敌,但这是长远而言的,可能在当时并不能被预见。
第二,文化发达,莎士比亚无人不晓。
第三,抗击了无敌舰队,这个也是以前被拔高的过头了,后来又有点被翻案得太过,无敌舰队之战显然没有一举打垮西班牙,但是确实给西班牙造成了重大损失。这个有点既承其名必当其重的意思,比如后来很多资料都把无敌舰队覆灭归结于天灾,而否定伊丽莎白和英国将领的指挥。但以结果论,确实有40多艘西班牙战舰(旧说65艘,其中包括很多盖伦帆船)沉没在了爱尔兰附近,然后西班牙不得不再花钱重建这支舰队,这对于1580年代财政已经非常吃紧的西班牙来说,不是小数目,对大局很有影响。
无敌舰队旧史观后来遭到很大逆反情绪的一大原因是它掩盖了伊丽莎白之后下令“反无敌舰队”远征里斯本、拉科鲁尼亚等地,结果大败,同样损失惨重,这点加上爱尔兰起义使英军陷入泥潭,使得伊丽莎白后期国库其实也不剩什么积蓄了。但是英国最终可以弥补和恢复这些损失(原因下面会说到),而在欧洲多线作战的西班牙不能。
第四,放弃了争夺法国王位的战略(现在看来不切实际,当时的人未必这么想,亨利八世之所以评价较高,我看很大一个因素还是因为在法国打了胜仗),转而把视线投向殖民开拓,殖民团不顾当时国力所限,直扑弗吉尼亚(这波移民团死光了,所以当时并未成功)。虽然说英国取得较大的殖民果实并不是在伊丽莎白时代,但毕竟是她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番外,不婚不育,死后苏格兰国王继承王位。这个之所以教材没归结于她,可能是因为新资料说伊丽莎白并未指定继承人,主要是Robert Cecil等人在她年老时就与詹姆士密约,促进了此事达成,这件事堪称英国历史的转折点,而且詹姆士其实也是不错的国王。并非伊丽莎白不好,而是之后詹姆士被辉格笔杆子贬低得太过了。
詹姆士运气也相当的好,英苏这两个昔日死敌因为苏格兰宗教改革(詹姆士是新教徒)意外化敌为友,加上爱尔兰叛乱刚好在伊丽莎白死前被平定,詹姆士不费一枪一弹就意外实现了英伦三岛的和平稳定。加上他成功的使英国置身于三十年战争之外,使得国库逐渐又有了积蓄,自然就有钱开拓发展了。只是此举得罪了好战的新教徒,被认为是对西班牙的妥协,加上詹姆士养男宠、宫廷腐败,更加得罪了注重道德的笔杆子,最后在传统史观中被大大丑化。
但现在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英帝国”正始于詹姆士时期,弗吉尼亚、缅因、纽芬兰、百慕大、马萨诸塞等美洲殖民地星罗棋布地建立起来并连成一片(加上他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方针,十三州发展很快),伊丽莎白死前建立的东印度公司逐渐从无到有发展起来,设立多个贸易据点,使得英国的国力范围开始超越了“英格兰”的局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晓东☆ 发表于 2020-11-25 11:39:27 | 只看该作者
 
青年继位,刚一登基就面临种种困难,国库空虚、海军衰弱、没有陆军等,且还有一个娇弱的苏格兰心机女王在旁虎视眈眈,教皇因为她未婚未育甚至将她开除教籍,让国民不再拥戴她,就在这样十面埋伏的情况下,伊丽莎白一世还能在短短几十年内,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伊丽莎白传奇的一生。
伊丽莎白一世即使不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统治者,最起码也是其中之一。虽然用她的名字来命名的时代就那么几十年,但她的影响却远不止是那几十年。实际上,她再次缔造了英格兰的辉煌,也塑造了英格兰人的新品质—而这些新品质将在帝国缔造中大展身手。
 第7张图片
在姐姐玛丽一世死后,虽不漂亮但还算清秀的伊丽莎白登基,是为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年 25 岁的她,扭转了英格兰历史的航向。不过,她也具有其父在展示华丽与壮丽方面的特有才华。她喜欢看盛装游行,也喜欢亲身出现在盛装游行中。她被斯宾塞颂扬为「光荣女王」。
伊丽莎白在全国的「游行」,并不仅仅是场「秀」,还有助于给人民留下深刻印象,让人民铭记她那令人瞩目的华丽和威严。
宗教改革

毫无疑问,伊丽莎白一登基就面临种种困难。国内外都面临严重的问题,国库空虚、海军衰弱、没有陆军等。没有经验的新女王,马上展现了她那非同凡响的能力。
在国内,最紧迫的问题就是教会问题,因为处理教会问题需要仰赖国家的团结甚至是和平,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爱德华和玛丽的两段短暂统治,已经给出了教训:爱德华告诉我们过于急速、强硬的新教改革是不可行的,玛丽则告诉我们仅通过火刑是不可能镇压信仰变革的。
伊丽莎白一辈子都要面对的问题,是要创立一条相对灵活的、大部分国民都赞成或是能容忍的「中庸之道」—而两派中的极端分子,则留待单独处理。
幸运的是,与爱德华和玛丽不同,伊丽莎白不管对新信仰还是旧信仰都算不上狂热,因此她才能清醒地将宗教问题当作是政治问题来处理。而且,她解决宗教问题的唯一标准是:能给国家带来和平与好处;如果条件允许,能得到大家一致同意,那就更好了。
在她统治早期,在她与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确实现了这个目标。不过,伊丽莎白还提拔了大量天主教教士或具备天主教知识的人,导致议会并不怎么支持她,大主教和上议院里的很多上层贵族也不支持她。由此,伊丽莎白很难落实她的政策。好在,尽管只有一个大主教接受改革,但由于顺应了大众意愿,且其他大主教被剥夺了职权,伊丽莎白还是很容易就得到了至少 7/8 的教士的支持。
这样,普通信徒就控制了教会,宗教事务也越来越多地由女王和议会来裁决。这一体系也一直延续至今,而且容忍度还不时提高。伊丽莎白时代的此类容忍,可能会带来政治混乱,不过要到下个世纪才爆发出来。
两个女王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和苏格兰女王玛丽,这两个女王间的对立几乎持续了一辈子,估计没有任何人之间的对立,会比她们的更大更长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反应很可怕 发表于 2020-11-25 11:39:55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个有着正常感情的自然人,伊丽莎白·都铎的人生是相当晦暗的。她所经历的事情放在普通人身上,恐怕都是灭顶之灾。伊丽莎白·都铎最后成为“荣光女王”而不是一个心理变态的疯女人,实在是上帝的恩典。
 第9张图片 一、动荡的童年和悲凉的青春时代

伊丽莎白刚出生的时候就被很多敌视她母亲的势力视为杂种,安妮·博林也不被很多人承认为亨利八世的妻子即英格兰王后。
伊丽莎白在年仅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少年丧母是人生之大不幸,更糟的是她并没有因为失去母亲得到过安慰。因为伊丽莎白的母亲安妮·博林是都铎王朝著名的“妖妇”,其生前因不检行为几乎得罪了所有宫廷人士。伊丽莎白的父亲亨利八世是英国史上出了名的暴虐君主,他一生迎娶六位王后,将其中两个斩首,其中就包括安妮·博林。母亲刚死没几天,继母简·西摩就登上了王后宝座。
 第10张图片 生父杀母不日另娶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毁天灭地的悲剧,伊丽莎白在如此打击之下还被剥夺了继承权,她的父母婚姻被宣布无效且作废。当初正是因为父亲娶母亲与罗马教廷决裂,给英国天主教修道院带来灭顶之灾。受害者痛恨安妮·博林,自然也会迁怒无辜的小伊丽莎白。
母亲死后,伊丽莎白与父亲也难得一见。她被送往乡下居住,远离宫廷,只能依靠不多的信件与父亲联系。一手将她带大的女官也被调回照顾新生的王子。伊丽莎白天资聪颖,在后来女官的新式教育下,掌握复杂的四种语言的读写翻译。
 第11张图片 她和她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一样经历了从公主到私生女再到囚徒的生活,即便是做囚犯伊丽莎白也是每天提心吊胆,随时提防着被自己的亲姐姐玛丽女王下令处死。
 第12张图片 在玛丽女王断气前,伊丽莎白就被很多英国贵族和外国王室求婚。但是浩浩荡荡的求婚使团看中的无非是伊丽莎白的女王身份和王室地位,没有一桩求婚是因为爱情或者针对其本人的。
十四岁的伊丽莎白在登基之前遭遇过自己的继父、四十岁的托马斯·西摩(六号继母凯瑟琳·帕尔王后在父亲亨利八世去世后改嫁三号继母简·西摩王后的兄弟托马斯·西摩)的性骚扰,据说正是因为如此伊丽莎白对两性深感厌恶,导致最后自己终身未嫁。托马斯·西摩也是个追逐权力的人,他曾经想迎娶已经有王储身份的、亨利八世的女儿,他不在意是谁,伊丽莎白或者玛丽都可以,但最后还是娶了凯瑟琳·帕尔,也就是亨利的遗孀。
一位年轻女性在同时遭遇这样的人生悲剧后还能坚强面对,不得不说伊丽莎白真是生而女王,绝对是勇于对抗命运的人。她意识到两性关系带给自己这种特殊身份女性的危害,以及她也明白了男人接近她,无不是为了王权而不是她本人。
伊丽莎白的情人罗伯特·达德利与她磕磕绊绊的感情持续终身,但国家利益至上使得伊丽莎白放弃了与罗伯特的婚姻,甚至还曾经想撮合罗伯特与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婚事。一个女人在情感上作出如此牺牲也够悲哀了。
 第13张图片 二、伊丽莎白一世的丰功伟绩

1559年1月,伊丽莎白一世受封为英格兰女王。她是伟大的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任君主,她驾驭了英国45个动荡的春秋,其辉煌成就延续了四个世纪。
她从玛丽·都铎手中接手的英格兰是个濒临破产、外债累累的国家,并被西班牙和法国虎视眈眈,英格兰与邻国关系恶劣。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英格兰舰队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并进行了环球航行。英国海军开始成为世界第一力量。伊丽莎白的时代,莎士比亚戏剧和斯宾塞诗歌在文坛崛起,英国戏剧成了倾倒众生的第一文化。
伊丽莎白在宗教改革上的作为值得称道。她的姐姐玛丽对付新教徒只有残酷的火刑,搞的民怨沸腾。伊丽莎白登基后,没有用激烈的手段报复天主教徒,而是允许他们在家中保持信仰,但不允许去天主教堂。即便有天主教徒偷偷去了教堂,惩罚也不过是罚款而不是火刑柱。伊丽莎白仁慈的宗教举措体现了政治家的胸怀和智慧,缓解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的仇恨,也让田地荒芜、经济倒退的窘境得以改善。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185657843792920576">  第14张图片 伊丽莎白精心治理这个她深爱的国家,让英国的社会财富积累加快。她的执政末期,财政收入增加两倍,还清了外债,国库也堆满金银。
伊丽莎白一世作为一个女人,她的个人生活基本是毁灭状态的。她三岁丧母,顶着私生女以及母亲的恶名。在暴虐父亲去世后,还要心惊胆战地提防被姐姐杀死。登基为王后,她牺牲了个人幸福,一辈子周旋于国家利益之间,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嗣。但是她的爱人是一个崛起的英格兰,她的孩子是她日渐富庶的子民。尽管伊丽莎白个人有着种种怪异的脾性,但她一生的荣光足以彪炳史册,让英国人民铭记。
相关链接:名人轶事秘闻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yunfei9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国米太子 发表于 2020-11-25 11:40:02 | 只看该作者
 
谢邀。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都铎王朝第五位君主,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可以说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都铎王朝初期,英国教会属罗马教廷控制。当时的罗马教会控制着英国许多地产和财富,还干涉英国教俗事务。因此,随着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日益高涨。

在这种情况下,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夺取教会的土地及财产,而日益强大的专制王权也力图把教会变为封建专制的统治工具。于是,就有了英国的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改革期间,英国多座修道院被封闭,许多僧侣遭遇遣散,天主教徒受到迫害,教会的土地被抛入市场,转移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手中,这给英国的经济变革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但是,后来玛丽一世继任英国君主,下令复辟罗马天主教。复辟过程中,她下令烧死不符合天主教的宗教人士,迫害新教徒,重用旧贵族和天主教教士,这使得她得到了“血腥玛丽”的称号。1554年,她下令全国恢复天主教信仰,并且宣布新教各派均为非法。这一时期,天主教势力在英国一度恢复。

接着,伊丽莎白一世登上王位,她重新进行宗教改革,恢复国教。改革后,英国教会成为都铎王朝专制统治的工具,国王被确立为国家最高首脑。就这样,伊丽莎白一世结束了英国因宗教分裂而引起的混乱状态,不但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使得英国成为欧洲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因此,她统治的近半个世纪,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也被称为“黄金时代”。

另外,伊丽莎白一世广为人知的还有那场海上霸权的争夺战。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控制着海洋。后来,西班牙打败葡萄牙,成为唯一的海上霸主。英国都铎王朝推行重商政策,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因此,英国和西班牙的矛盾日益尖锐。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英国和西班牙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斗争。

伊丽莎白统治初期,英国海军力量难以对抗西班牙。于是伊丽莎白女王鼓励英国海盗,如德雷克,去劫掠西班牙商船,从而掳获大量财产。

在斗争早期,伊丽莎白一世就利用西班牙与法国和尼德兰之间的矛盾来削弱西班牙。尼德兰革命爆发后,英国公开支持尼德兰对抗西班牙。但西班牙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西班牙企图拥立玛丽·斯图亚特为英国女王,扶持英国天主教势力,以此对抗英国。可是这一阴谋被伊丽莎白一世识破了,她在1587年下令处死了玛丽。英国与西班牙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处决玛丽严重挑战了欧洲天主教会的权威。教皇因此颁发了特别诏书,号召欧洲天主教徒反对英国。西班牙首先响应此举,国王腓力二世花了一个夏天组建了“无敌舰队”,大战即将爆发。

与此同时,英国也转入备战状态,女王甚至亲自前往前线做动员。

1588年,“无敌舰队”前去攻打英国,英国也派出庞大的舰队迎击西班牙,大战爆发。在这场战争中,英国海军采取灵活的机动战术,利用远程大炮轰击西班牙舰船。而西班牙战船船身过于庞大且笨重,成为战争的不利因素。因此,“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英国大获全胜,夺得了海上霸权。而西班牙丧失海上霸权,从此一蹶不振。

战争使英国取代西班牙,树立起了海上霸权,成为海上强国。在这之后,英国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积极对外扩张,使得英国势力一直渗透到美洲,非洲等地,建立起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大英帝国。

无论是宗教改革,还是英西大海战,伊丽莎白一世对英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765971764 发表于 2020-11-25 11:40:1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伊丽莎白一世,有一本角度很新颖的书《女王与苏丹》,作者从16世纪下半叶英格兰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入手,重新审视女王当时的微妙处境以及政治决策,很有意思。
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伊丽莎白有颗“甜牙”,她特别喜欢吃用糖腌渍过的水果。在16世纪的英格兰,蔗糖需要从摩洛哥等国家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因此成为贵族阶层的专属奢侈品,有时还被当作药物使用。不过由于摄入过多糖分,女王的牙齿状况堪忧。
1597年,一位法国大使在会见女王之后的日记中写道:
“65岁的伊丽莎白女王脸型偏长,状态还不错,但已经有了不少皱纹……她的嘴唇很薄,牙齿黑乎乎的。”
 第21张图片 甜蜜的蔗糖,只是英国这个新教国家与伊斯兰世界接触的冰山一角。在摩洛哥,英国用布匹和枪炮换取当地的椰枣、蔗糖、宝石。自摩洛哥一路向东,英国更是与奥斯曼帝国在政治、贸易、外交层面建立起了联系。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西欧国家也参与其间,让这段历史变得更加复杂和迷人。
英国著名史学家杰里·布罗顿的新书《女王与苏丹: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与伊斯兰世界》,以客观的视角重新解读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与伊斯兰世界的交流状况。女王、苏丹、王妃、使者、商人、海盗、工匠、政客,不同的角色在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改变了两种异质文化间的关系模式。盎格鲁人、犹太人、摩尔人、土耳其人、撒拉逊人,拥有不同语言和信仰的人们,共同打造了丰富而又充满矛盾的地缘政治新局面。


 第22张图片 01 四面受困的女王与苏丹,结成“最不可能的同盟”


16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弗朗索瓦一世、英国的亨利八世、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和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苏莱曼一世这四位君主,堪称“欧洲四巨头”。他们通过联姻安排、合约、战争的方式,始终维持着“相爱相杀”的局面。
随着时间推移,等到1559年伊丽莎白一世继位时,四位君主除苏莱曼一世之外均已作古,几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中,英格兰女王与苏丹苏莱曼一世(及其继任者)都面临着四面受困的境地,颇有些“同病相怜”的意味。
在伊丽莎白这边,国内麻烦的源头是她那对不省心的父母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
亨利八世为了娶安妮·博林,断然宣布脱离罗马教廷。经过了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时期的两度政策变更,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冲突不断。伊丽莎白虽然是位新教徒,但为了稳固国内形势,她从加冕典礼开始就奉行相对中立的宗教举措,试图拉拢两方势力。
 第23张图片 在英格兰之外,一边是苏格兰玛丽女王的数次挑衅,另一边罗马教皇也未放弃对英国的“敲打”,新教被视为“异端”。1570年,教皇庇护五世在谕令中直接宣布绝罚伊丽莎白,将其彻底驱逐出教廷。
正当女王为这些大小事情忙得焦头烂额之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已经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占据通往美洲、非洲和东方的海上贸易航线。通往东方的陆路则由奥斯曼帝国把持,英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地位。
地处东方的奥斯曼帝国势力不断崛起,但苏丹们的日子并不轻松。
奥斯曼帝国有一套特殊的王位继承制度,新苏丹即位之后,会将自己的亲兄弟残忍杀死,以避免篡位阴谋的出现,因此在王位更替期间,国内政治形势的考验不断。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奥斯曼面临着与西班牙、摩洛哥萨法维王朝、巴尔干地区的冲突和战争。
伊丽莎白与奥斯曼苏丹之间的合作,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的,他们都腹背受敌,需要联合一个盟友作为后盾,以对抗共同的敌人:西班牙。尽管两个国家之间有过战争,宗教信仰迥异,但这些都被暂时选择性忽视
借用杰里·布罗顿的表述,英-奥同盟本质上就是一种“政治上的权宜之计”。
02 务实贸易与情感攻势:“受诅咒同盟”的两个侧面

早在16世纪上半叶,来自“神秘东方”奥斯曼帝国的物品,就在英国宫廷和贵族阶层中大受欢迎。亨利八世曾身着土耳其样式的服装让画家绘制肖像画,富商和贵族以家中收藏土耳其挂毯为荣。玛丽一世结婚时,公公查理五世送的礼物中就有一组名为“征服突尼斯”的主题挂毯。


 第24张图片

到了伊丽莎白时期,英国与奥斯曼之间的关系从试探性接触,到互通信件、互赠礼物、派遣使者,并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贸易关系,过程中充满了波折。
事实上,在向东探索之前,伊丽莎白曾委派冒险家安东尼·詹金森向北行进至俄国,尝试开辟通过里海到达东方的贸易通道。考虑到路途遥远、耗资甚巨,新的组织形式“股份公司”横空出世,第一家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的成立则标志着这一理念付诸现实
在俄国,詹金森顺利见到了沙皇伊凡雷帝,拿到了商业贸易的许可权。然而,由于沿途国家政局不稳,贸易的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莫斯科公司逐渐走向没落,英格兰与伊斯兰世界的贸易往来将在此后的近30年中占据主流。


 第25张图片

在新教英国与伊斯兰世界的交流中,贸易是不可忽略的一环,这是其“务实”风格的一面。
在人员选择上,英国派往摩洛哥、君士坦丁堡等地的安东尼·詹金森、威廉·哈本、威廉姆斯、莱洛等人,其身份就是商人或者富商、贵族们的代理人。
女王多年的知己兼情人莱斯特伯爵,在摩洛哥成立了巴巴里公司,奥斯曼帝国则有一家土耳其公司,这两家公司分别负责当地的商业贸易事务。在得到女王的许可后,商人们输出英国的木材、枪支、锡、羊毛织物,进口硝石、丝绸、地毯、香水、宝石等货物。利用跨国贸易的便利,英国商人们获利颇丰,奥斯曼帝国和摩洛哥的军事实力也得以增强。
经商之余,英国商人们还有另外一项任务:建立或维护与当地王室、廷臣的关系,在一些情况下,还要承担类似于“间谍”的职责。两度回到君士坦丁堡的莱洛,后来就成为沃尔辛厄姆间谍网络的一员,为他提供有效的军事和政治情报。
作为彼此并不熟稔的两国君主,英格兰女王和奥斯曼苏丹之间的联络也不乏“情感攻势”。
从1579年开始,女王与苏丹穆拉德三世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互通信件,他们从未曾谋面,却经常在信件中互致问候。在最初的信件中,伊丽莎白称对方是“最强大的土耳其王国的统治者,东方帝国最至高无上的君主”。


 第26张图片

在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摩洛哥君主曼苏尔则将伊丽莎白称为“伊莎贝尔女苏丹”。国力的强弱对比,使其他国家对英国及其君主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女王与君士坦丁堡的私人关系不仅限于苏丹穆拉德三世,还一度延伸到了他妃子萨菲耶苏丹,两位女性之间多次互赠礼物。女王送给萨菲耶一辆价值600英镑的马车,以及由工匠达勒姆所打造的发条管钢琴,后者在奥斯曼宫廷中大受欢迎。这一时期,英-奥同盟的关系进入了真正的“蜜月期”。
英格兰与奥斯曼帝国的亲近关系,让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很受困扰。在他看来,英-奥联盟是受诅咒的“不洁联盟”,后来他和教皇庇护五世联起手来,打着铲除新教“异端”的名号,不断给伊丽莎白女王施压。
03 从马洛到莎士比亚:异国风情对文化的渗透

在英格兰与奥斯曼帝国开展贸易和外交的30年时间里,英国人对伊斯兰世界的态度是十分复杂的。
商人们看到了利润的空间和可能性,民众对“土耳其风格”的服饰情有独钟,贵妇们为了买到东方宝石不惜花费重金,这是东方贸易的迷人一面。与此同时,他们心怀恐惧和不安,因为奥斯曼帝国军事实力强大,而且信奉不同的宗教,与他们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的冒险举措。
这种心态反映到艺术创作领域,催生了英国独特的戏剧文化。
马洛的《帖木儿》是较早以异国风情和人物为背景的戏剧,主角帖木儿大帝是一个具有强烈野心和权力欲望的东方君主,他的身上有暴力的一面,也散发出英雄主义的魅力。剧作中频频出现的土耳其人、斯基泰人、穆罕穆德等,让观众们感受到浓郁的“异国风”。马洛通过戏剧的形式,隐晦地表达了民众对英-奥-摩三国之间密切关系的矛盾心态。


 第27张图片

莎士比亚在马洛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戏剧的内容和形式,他在借鉴《变形记》等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将伊丽莎白时代的现实影射进戏剧之中。
《威尼斯商人》中,吝啬的犹太人、狡猾的基督徒、摩尔人纷登场,在故事的结尾,摩洛哥亲王的离开似乎也预示了英-摩同盟的解体。事实上,到了16世纪末,摩洛哥的巴巴里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商人们陆续退出了摩洛哥市场。另一部剧作《奥塞罗》中,有一个场景设置在塞普洛斯,那里战事频仍,土耳其人曾经试图占据该地区。


 第28张图片 《威尼斯商人》版画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被我们奉为经典之作的莎翁戏剧,在当时都是迎合平民的大众化作品,这一点从戏剧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
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在伦敦剧院上演时,用了一个长长的名字:《威尼斯商人与极端残忍的犹太人夏洛克最精彩的故事》。《帖木儿》的名字更是长到惊人,是《帖木儿大帝,通过他那无可匹敌的征服,从一个斯基泰牧羊人变成一个最有权势的君主,(由于他在战争中的暴虐和恐怖)而被称为上帝之鞭》。
这些类似于“震惊体”的标题,不惜用“极端残忍”“最精彩”“暴虐”“恐怖”等词汇,铆足了劲要吸引观众的眼球。换句话说,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它们会随着时间推移产生地位的转化。
04 结语:流动的边界,永恒的利益

双方的关系往往是以互相猜疑、误解和摇摆不定为底色的。其后果也是多种多样且有时自相矛盾的。卷入其中的人大多数人是由自身利益驱使的,他们并不相信自己正在终结某种文明自己的深刻冲突。
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的几十年间,英国与伊斯兰世界互有交流,也难免冲突。特别是在信仰方面,他们都对另一方的宗教了解不多,双方派出的使者甚至一度把对方视为“准新教徒”、“准穆斯林”,更遑论对其内部复杂宗教派别的认识了。
因此,16世纪下半叶的英-伊关系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些微的风吹草动就可能导致毁灭性的影响。
1580年5月,在哈本的持续努力下,奥斯曼穆拉德三世同意签署条约,授予英国在其境内的通商特权。但仅仅4个月后,英国海盗彼得·贝克劫掠了巴克·罗号,由于船上人员中有位希腊祭司归属土耳其海军元帅管辖,惹怒了奥斯曼当局。
“猪队友”的鲁莽举动,差点让英-奥同盟毁于一旦,还连累了哈本的经济状况,让他陷入几近破产的境地。后来伊丽莎白也写信向穆拉德三世道歉,发出诚挚的恳求。
伊丽莎白去世之后,继位的詹姆士一世选择改变这一“拧巴”的局面,重新与西班牙谈判,回归欧洲大陆的怀抱之中,因为这更符合英国当时的整体利益。
敌或友的身份,在几十年间数度逆转,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永远难逃“利益”二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萨内蒂410 发表于 2020-11-25 11:40:20 | 只看该作者
 
伊利沙白一世的白脸小丑妆,遮盖什么辛酸?
Brian Liu2019年3月20日
 第37张图片 电影“苏格兰女王:争名夺后”剧照。
最近上映的电影“苏格兰女王:争名夺后(Mary Queen of Scots)”中,Margot Robbie 饰演伊利沙白一世(Elizabeth I)的骇人小丑妆,惹来不少话题。其实过去早有电影为伊利沙白一世化得一脸粉白,这不纯粹出于剧场效果,背后还有确凿的史实根据。究竟“涂脂抹粉”背后,隐藏什么样的身体政治,为何牵系到政权的稳定?小丑妆的有毒物质有否夺走女王性命?
美国文化杂志 Slate 撰稿员 Rebecca Onion 指出,知名化妆师 Lisa Eldridge 在著作中引述,考古学家早在古希腊上层社会女性的墓穴中,发现化妆用的白铅,与伊利沙白一世使用的铅粉相似,是一款以铅和醋结合的化妆品。
舞台化妆师 Richard Corson 表示,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城乡妇女会自由使用化妆品,少理传道人的批评,同时未有顾虑铅粉的致命危险。当时的女性一般没有卸妆习惯,通常每日补妆,铅粉一层叠一层。到 16 世纪,王室贵族使用的铅粉名为“威尼斯白铅粉(Venetian ceruse)”,为当时最昂贵的风尚,亦是毒性最强的铅粉。
在伊利沙白一世的时代,普遍女性都觉得,白脸让人感觉年轻和有生育能力。当时审美观念认为,嫩白肤色反映女性不曾在阳光曝晒下工作,从肤色可以看出阶级背景,于是得出愈白愈高贵漂亮的印象,与时下的审美观多少有点相似。但对伊利沙白女王本人而言,把肌肤刷白背后有更复杂的政治考量。
 第38张图片 伊利沙白一世的画像(1575 年)。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1558 至 1603 年间执政的伊利沙白女王,在位多年都保持单身,令她的王位经常受质疑,连带样貌和体态同样受点评。虽然从众多画作及文字纪录都显示,伊利沙白女王年轻貌美,但学者 Anna Riehl 的研究提醒,由于女王的样貌关乎国体,因此不排除这些纪录,可能受过政治干涉。
美国文学系教授 Louis Montrose 在著作 The Subject of Elizabeth 指出,伊利沙白一世作为未婚女性,必须长期保持一副未婚年轻女性的“自然体态”,不容许荒腔走板,因为这是关乎“英国王室血统的身体政治”。伊利沙白一世在位时,她会被基督新教徒奉为崇拜对象,把焦点放在其贞洁和美貌,与天主教的圣母崇拜分庭抗礼。因此伊利沙白一世的外表妆容,关乎到政权的存亡,为保住权位,她必须要先保住美貌,化妆于是成为巩固政权的手段。
过去电影亦曾经以此为题,声称伊利沙白用铅粉过度致死,暗示她为追求美貌不惜牺牲性命,但近代研究却认为,这种铅粉致死的说法,可能来自后世的杜撰。虽然随着年纪渐长,伊利沙白可能为自己抹上更多铅粉,以致年长时一副小丑脸示人。但 Anna Riehl 研究指出,伊利沙白因铅粉致死的所谓证词,原来都欠缺事实根据,甚至是来自市井传闻。
然而,铅粉过度致死的传闻始终不绝于耳。在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馆(Royal Museums of Greenwich)中,展出有关伊利沙白死亡的种种传闻,有侍奉女王的女官 Elizabeth Southwell 曾经声言,女王晚年时经常受幻觉困扰,声称见到自己的尸体充满有毒的蒸气,在铅棺中爆炸。
如果中铅毒致死只属不实传闻,那么伊利沙白的真正死因为何?是肺炎、感染链球菌、还是癌症?当时没有验尸,所以我们永不会知道答案。我们只知道,她临终时已甩掉所有牙齿,而且丧失基本活动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x。叮当 发表于 2020-11-25 11:41:12 | 只看该作者
 
1.经济基础: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的形成\发展,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迫切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3.物质基础:意大利经济的繁荣.4.文化基础: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5.人才原因:1453年拜占廷帝国灭亡后,大批熟悉拉丁文的学者逃到意大利,带去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的古籍.6.直接原因:封建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呼~打的我好累的说~~应该是全面的~~"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异度空间2 发表于 2020-11-25 11:41:21 | 只看该作者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君主之一,她的时代也跻身于英国最辉煌的时代之列,下文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英国发展做出的贡献。
一、巩固政权,打败无敌舰队

英国历史上都铎王朝历时 118 年。如果算上简·格雷,前 5 位君主走完了 73 个年头,而伊丽莎白一人就统治英国达 45 年。在这 45 年中,女王政绩卓著、王朝鼎盛,国家走向繁荣,这三者相得益彰,以至于女王和她那个时代在英国历史上熠熠生辉——女王和英格兰人共同缔造了伊丽莎白时代。
面对玛丽女王留下的国内分裂,国外战争危机的局面,伊丽莎白首先以安定国内为主。她出席伦敦市为女王举行的第一次招待会时,就提出「和睦」的口号。进而,她的加冕庆典的主题是「团结」,她的王位装饰着红白两色玫瑰,下面写着:「约克家族与兰开斯特家族联合在一起,就像亨利七世与爱德华四世之女的婚姻结束了内乱一样,他们的孙女伊丽莎白将为保持英国的永久和睦而努力。」然而,在 1559 年,和睦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宗教问题,伊丽莎白把她自己的宗教信仰隐匿起来,以至于历史学家很难对此做出判断。女王考虑到国家的统一,她必须面对宗教改革的问题。
上台伊始,伊丽莎白曾试图恢复亨利八世那没有教皇的天主教的做法: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自己至高无上的主权。但是,实际上,不可能存在排除了罗马教皇还能举行弥撒的教士,所以,这条路显然行不通。当时天主教已被多数英国人抛弃,于是,就只能选择新教。从政治上说,玛丽时代被迫流亡法兰克福、苏黎世和日内瓦的 800 多名新教徒也需要给予安抚和任用。
伊丽莎白于是便采用首席枢密官、温和的新教徒威廉·塞西尔的折中办法。她召开议会,经过长期辩论后终于在 1559 年通过了《至尊法》和《信仰划一法》。第一个法令确认伊丽莎白为英国教会的至尊统治者,第二个法令要求每个教区都使用新修改的克莱默大主教《公祷书》。这个解决办法在上院遭到了主教教士和贵族的反对,伊丽莎白则依靠下院解决了问题。1563 年教士会议又通过《39 条教规》,它实际上是爱德华六世颁布的《42 条教规》的修订本,其中对最激进的新教规定做了修改。伊丽莎白在宗教问题上采取了和解的手段,由此保证了国内的安定。因此,如果说英国国教是改造天主教仪式、接受加尔文教内核和忠诚于英王这三者的结合,那么,这种说法基本符合事实。
 第41张图片
伊丽莎白一世
玛丽女王留下的另一个问题是对法战争。伊丽莎白上台后迅速与法国和西班牙签订和约,使英格兰从战争中摆脱出来,同时也意味着两大天主教国家承认了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女王的地位。1559—1560 年,苏格兰新教领袖约翰·诺克斯从日内瓦回到苏格兰,引发了苏格兰大规模的新教起义,伊丽莎白不失时机地给予援助,借改革派力量逐步把欧洲大陆势力逐出了苏格兰。1560 年,随着亲法的吉斯·玛丽去世,法国、苏格兰和英格兰签订了《爱丁堡条约》,规定英格兰和法国均从爱丁堡撤军,苏格兰由贵族议会统治。《爱丁堡条约》保障了英格兰的后门安全无恙,开启了苏格兰和英格兰一个世纪的和平。
但苏格兰问题并未解决,由于吉斯·玛丽去世,詹姆士五世和吉斯·玛丽的独生女玛丽·斯图亚特从法国返回故土苏格兰,成为苏格兰王位的继承人。但她在一个不合时宜的时候登上了王位:苏格兰人已改宗新教,不会欢迎这个信奉旧教的「外国人」做女王。同时,由于她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的重外孙女,因此她对英格兰王位也有继承权,这就是把她放在与伊丽莎白女王对立的位置上,一切企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的人,都把希望放在她身上。她登上苏格兰王位后就要求修改《爱丁堡条约》,以承认她是伊丽莎白的合法继承人。伊丽莎白拒绝这样做,由此便开始了玛丽·斯图亚特和伊丽莎白·都铎这两个女王之间的长期斗争。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7 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