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如何看待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机场因带癌细胞样品出境被抓?

[复制链接]
56876 20
007bb 发表于 2020-11-25 15:28:1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看待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机场因带癌细胞样品出境被抓?


上一篇:国安强阵出击,四大外援双归化迎战小组鱼腩,剑指三连胜
下一篇:要求关闭俄驻旧金山总领馆,美欺俄太甚,普京必定还击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林初一k 发表于 2020-11-25 15:28:36 | 只看该作者
 
谢邀,
我在新闻报道中读到这两段:
媒体披露的法庭文件显示,郑造松开始表示这些瓶子是一个朋友赠送给他的,与其本人的研究无关,在接受审问后,承认其中的8个样本是他窃取的,另外11个样本则是根据同事的研究复制的。
文件称,郑表示他回到中国后,会把这些样本拿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以自己的名义在中国发表研究结果,以促进自己的事业。
所以我刚开始还在纳闷,明明很多种癌细胞的细胞株在国内都能买到为什么要用这种不靠谱而且风险极大的方法走私呢?例如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上海)的报价单:
 第1张图片这份目录从上到下翻一遍,价格从一千多到三千块不等,只要有课题经费资助还是很容易买到的。而且全国包邮!
让犯罪嫌疑人铤而走险的应该只能有一个原因!
他之所以窃取了同实验室其他人培养的细胞,是因为这些肉眼看不到的细胞或许做了基因编辑,或许进行过药物处理,具体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值得他盗窃的这批细胞所承载的一些生物信息足够他回国后发好几篇有一定影响力的SCI论文,从而促进他未来的事业发展


这个问题下面很多答主都提到了相关国际法律,在此不赘述。而且也有人提到了相关的生物安全问题。但是独独没有提到学术不端行为。
而在我看过新闻以后首先想到的恰恰就是盗窃他人科研成果。

做过生物医学科研的朋友都明白,好的研究首先需要一个good idea,也就是说需要另辟蹊径的切入点。但是想到一个good idea可能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不太难的,毕竟在这个圈子里的人最差也是个硕士,脑子不可能不好使。正规的研究生教育会强迫他们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产生这个good idea只是时间问题。
但最终让good idea落地,申请到一份不菲的科研经费资助,甚至后期产生科研成果,往往需要一个扎实的前期研究作为基础。而这个基础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动物模型,可能是进行了某种基因编辑的细胞株。不要以为这个过程很简单,因为制造实验动物疾病模型(也就是让某种实验动物患病)的过程中,致病因素太强烈就很有可能让动物死掉,致病因素太弱可能无法形成稳定的动物模型。
而基因编辑就更困难了,很多时候你好不容易让某个基因沉默了,但随着细胞不断分裂传代,这个沉默的基因可能又“复活”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生物医学PhD延毕的原因之一。所以国内很多PhD都会在准备自己大课题的时候捎带准备一个子课题,保证产生影响因子不低的SCI论文,从而应付毕业。而大课题作为向未知世界探索的真正人生追求慢慢做下去。国外的PhD能否毕业拿学位要看导师,如果他认为你的大课题做得结果还不够出彩,即便你有一大堆小课题小文章,也不让你毕业。
所以这名犯罪嫌疑人盗窃的很有可能是别人苦心孤诣多年才终于获得的某种稳定表达某一特征的癌细胞,是它们准备作为自己重大研究的一些“种子”
而他回国以后拿这些别人的“种子”,就可以轻轻松松搞到实验数据,并以此为支撑申请到各种科研基金项目资助。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科委资助项目,如果研究内容比较大,自成体系,可以直接试试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这样,三十岁、博士学位、海外经历、基金项目、SCI论文加身,足以让他在国内三甲医院混得风生水起,比同龄人在科研上更加突出。未来很有可能成为科室主任或者医院管理岗位的有力竞争者。
所以他会选择铤而走险。毕竟在国内当医生,科研上的成绩会让你少奋斗很多年。
最后,
学术不端行为可耻!
盗窃他人科研成果可耻!
走私人类组织器官和活性生物材料的行为是一项重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zxqxww1 发表于 2020-11-25 15:29:13 | 只看该作者
 
走私人类组织器官和活性生物材料(组织、细胞、细菌、病毒、真菌等)一直是性质最严重的走私行为之一,竟然这么多留学生不知道。不光对美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也是很大的威胁。
以前估计中美海关都没想到这群留学生这么大胆,没仔细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王亚中唉 发表于 2020-11-25 15:29:37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不认识,但是是校友。而且BIDMC搞肿瘤的,应该是Dana5楼的,要不是有肿瘤的老板要用5楼,我们也不会从5楼搬到6楼。现在想想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好可怕。带细胞株,带抗体的比比皆是,走正规渠道的没几个,也给国内的老板们,国外的学生们都敲响了警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3468tong 发表于 2020-11-25 15:30:1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一方面关联到出入境生物样本的办理手续,一方面也关联到学生在读期间与导师的相处模式。
做科研的人都知道,有一些实验材料或生物样本可以通过正规交易渠道购买,比如某种金属材料/粉末,某种矿物,某种器械,一些细胞系。这些实验耗材或仪器一般都有正规渠道,正规办理手续,一般在报备过信息后,出入境不会限制。
但是一些危险的生物样本或涉及学术保密,或者有剧毒的产品,一般都会经过严格报备,层层把关,比如某种菌、病毒、植物提取物、易燃易爆易挥发剧毒物,都会经过严格把关。这会延长产品递送时间,但是走正规程序不会给你带来无妄之灾。
比如之前某高校机电院的学生需要合成某种材料,但是其中一种制剂是易燃易爆的化工类药品,从试剂商那里购买每次只能得到很少量,不够做实验,于是几个人商量就用了万能的XX,在网上购买。随着商品快递过来的还有警察——网警跟踪到一条危险品交易的信息,随后线下跟踪该商品,护送快递小哥到实验大楼送货,尴尬的场面可想而知。警察蜀黍不仅将几个学生提溜到公安局批评教育,还打电话叫其导师来领学生,顺带将导师留下批评一顿,然后联系学校,学校再提溜导师和他的学生回校批评一顿。
国内购买危险品必须要有齐备的手续和按流程走,这样可以避免有不法分子用危险品制备爆炸物和毒害物质,一些病毒和细菌的购买流程也是严格把控,避免这些危险生物样本被不法分子用来制造大规模生化武器。正是因为这些严格的流程和监管,才杜绝了“绝命毒师”的阴谋诡计。
另外还有一种获取材料的方法是赠与。也就是说,你的导师或你所在课题组的老师有好朋友,他在国外刚好有你需要的产品,他愿意和你合作课题或分享成果,就会主动赠与珍贵的细菌或细胞系。不过这些生物样本也是经过他所在实验室或科研部门的知情同意和海关报备后才能拿出来。
有这么多正规的渠道可以走,为什么要偷运呢?做了这么多年学生,为什么这点意识都没有?导师在整个过程中难道没有提醒学生“走正规渠道”吗?还是因为学生迫于压力必须铤而走险?
最近的一些研究生、博士生受到精神打压和劳动力压榨而走上绝路的新闻不少,有人跳楼自杀,有人自焚,有人因为导师在实验室堆积危险品发生爆炸而身亡,还有遭受导师或授课教师的性骚扰而抑郁。接二连三的问题,并不能作为评价所有师生相处方式的评价,但是确实有些导师没有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如果碰到性格软弱、内向的学生,就更容易出现问题。
导师和学生似乎很难站到平等位置——导师掌握了你的补贴发不发,你能不能出去交流学习,你能不能顺利毕业,你除了做完自己的课题外要不要替别人辛苦打工。而学生就因为学历证能不能到手,就被牢牢握住命脉,听之任之。
因为手里握着学生的命根子,就让学生慢慢变得乖巧起来——做苦工、做司机、做秘书、帮开会、帮签到,还经常得不到学校要求导师按时按量发放的补贴,除了一肚子委屈一肚子气。有些过分的要求我们在其他不幸的学生举报信中也了解过,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这些严重的师德问题?学生越是软弱,导师越会提出更多过分的要求,最后突破学生的底线酿成悲剧。对教师的监督到底由谁负责?
作为一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你的学位证由学校颁发,你学籍属于招你的大学,你的生命属于你自己,你的前途由你自己决定,而不是握在别人手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凯子飞鱼 发表于 2020-11-25 15:30:49 | 只看该作者
 
哈佛的网站上还挂着Zaosong Zheng的资料[1],可以看到他的身份是Visiting Graduate Student,
 第2张图片 在Web of Science上面很容易查到他的文章:
 第3张图片  第4张图片  第5张图片 可以看出他导师是谢文练,他15年1月发了篇文章,那么今年至少已经是学术生涯第6年了。
9篇文章,当然我们无视掉二作以后的文章,还剩两篇,一篇FRONTIERS IN ONCOLOGY(4.137,中科院二区),一篇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太惨了,这期刊今年因为自引率过高被SCI除名了……
生物女学霸:神刊CPB被踢出SCI!这本5分期刊做错了啥?
也就是说他只有1篇SCI论文,不知道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毕业要求是多少,但1篇SCI……非常怀疑能否达到毕业要求。这可能就是他铤而走险的原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lyc592 发表于 2020-11-25 15:31:24 | 只看该作者
 
郑灶松并不是第一个想把生物材料从美国带回的中国留学生或科学家。近些年来,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日渐频繁,试验中的生物材料常常需要跨国共享。为了不使发明者的利益受损,很多学术机构间或者教授间在合作时,会签订材料转移协议(material tranfer agreement,MTA)。
也有人在没签MTA的情况下将样本带回。一位留学生告诉健闻,以前查得不严,“我们都是随身携带,而且不会带这么多”。
但最近两年,情况发生了变化。2018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简称NIH)和FBI开始打击生物医学领域知识产权盗窃,截止2019年11月,在调查180个左右案件,其中很多涉及华人科学家。
自2018年6月11日起,美国国务院已把在敏感研究领域学习的中国研究生的签证有效期限制为一年,而奥巴马时代的政策,是五年。
2019年4月,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UT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辞退了3名华裔教授,中心披露一位接受调查的教授发出过一封邮件,“我应该能把整套引物都带给你(如果我能想出带着十几个冷冻DNA管子登飞机的办法的话)。”
这样的变化,令美国一些学者担忧有种族歧视的问题,让华人科学家生活在恐惧中,并且会对国际学生的人才涌入产生寒蝉效应。
而郑灶松,就撞上了这样的严查时期。
两名同事曾顺利将生物材料带回国

据当地媒体报道,郑灶松承认自己未经实验室许可,从他在访问期间所工作的贝斯中心实验室拿走了8个液瓶,剩下的液瓶中有11个是他根据同事的研究复制的样本。而贝斯中心对此并不知情。
一位留美的生物学博士分析,郑灶松拿走的液瓶,有可能有一部分正是他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9张图片 △ 图片来源:贝斯中心HMS RNA医学计划官方视频截图。
美联邦调查局指控郑灶松犯有违法行为。主要包括:郑灶松没有如实在表格文件中说明该液瓶的存在,在海关人员已经察觉其可能存在的偷运嫌疑时,仍然选择了撒谎;并且,这些液瓶的包装方式本身也不符合商用飞机运输准则。
如果出于正当理由,生物材料和液体要被研究人员带回国需要经过一个合法程序:先申请医院批准,并填写美国联邦机构(如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所需的任何文件,然后将运输材料以适当包装,以便公共承运方(如联邦快递FedEx等)也能进行运输。
根据FBI的证词,此前,和郑灶松同在一个实验室的另外两名中国研究员,未经实验室允许,在海关没有发现的情况下,顺利将一些生物材料带回国内。
也许,这两位研究员的成功,给了他错误的信息。
一位曾在几年前接触过郑灶松的医学生,听到这件事很惊讶,“以前他绝对是个很谦虚、认真、低调优秀的人,(我)猜想是不是因为对有些规定不了解。”
贝斯中心发言人称,郑灶松是位出色的医学生,也是一位有前途的癌症研究员,主要研究膀胱癌与肾癌。他于2018年9月4日获得美国哈佛大学教育交流签证赴美,事发后,哈佛已将郑灶松解雇。
健闻多次致电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值班电话,并通过其他方式联系该院医生,对方都拒绝谈论有关郑灶松的相关话题。
郑灶松从小到大,都是一名学霸。

他出生在汕头市,从他在一家大学家教信息网站中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描述可以看到,从初中开始,数学和物理便崭露头角,常获得班级甚至年级第一。高中就读于当地重点中学潮阳区金堡中学,高二还获得学校物理竞赛第一名。
2009年高考时,以物理139分,数学120分、英语121分、语文119分、理科基础146分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超了当年理科一本分数线整整60分。
他的专业也是医学院的王牌专业。中山大学拥有七家附属医院,分别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第五医院、第六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有诸多可以实践的机会。
2014年,郑灶松考上了研究生。他选择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泌尿外科作为研究生专业。
2018年10月,在读博士的郑获得中山大学2018年优秀奖学金。同年,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进入贝斯中心。
2014年以前,他经常在微博发言发言、互动。2014年考上研究生以后,活跃度大大降低,2016年后,再也没有发布任何信息。
相信这时,他开始把很多的精力放在了学术上。
从研究生阶段,郑灶松显示出了较高的学术素养,以每年一篇与其同学、导师合作的论文发表了在医学期刊上,一共3篇,都是国家自然基金科学项目。时间分别是2016年、2017年、2018年,署名单位均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
这3篇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选择了近十年生命科学研究最火的领域之一:长链非编码RNA(IncRNA)。

 第10张图片

△ 图片来源:贝斯中心HMS RNA医学计划官方视频截图。


核糖核酸(RNA)是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表明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神经科学和个体发育等许多生物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类基因组重要的调控分子。
2006年,研究RNA干扰机制(RNAinterference,RNAi)的两位学者获得诺贝尔奖。2018年,全球第一种基于RNAi机制的药物Onpattro被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罕见病——由 hATTR 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到2024年预计销售额为13.08亿美元。
Onpattro针对的是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长20到25个核苷酸的双股RNA。而对lncRNA的研究,学术研究和药物研发都要更滞后一些,直到目前,一些 lncRNA的功能仍然是不清楚的,需要大量实验去研究。
比如泌尿系统长链非编码 RNA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列腺癌,而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相对较少。郑灶松参与的课题研究正在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肾细胞癌或称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
肾癌和其他癌症不太一样。因对化疗、放疗不敏感,当下治疗肾癌的主要方法仍然是手术切除。而针对其他很多癌症,目前科学家早已发现了大量有效靶点,相关靶向药物治疗较为成熟。
郑灶松参与的研究正是想为肾癌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新指标,为肾癌治疗提供新靶点。
2016年4月,郑灶松和其他几个作者一同在《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研究了一种长链非编码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及 PVT1 对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作用。认为PVT1 可能参与膀胱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进程。“因此,PVT1 有望成为膀胱癌治疗的一个靶点”。
2017年8月,他和其他几个作者一同在《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发表了论文《长链非编码 RNA MIAT 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和预后意义》。认为“长链非编码 RNA MIAT有望成为肾癌早期诊断和评估预后的标记物”。
但进展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4月,他和几个作者发表于医学期刊《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的论文,提到肾癌中高表达的LINC00475 能够促进肾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促进肾癌的进展。“然而LINC00475 在肾癌中参与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虽然 GSEA 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方向,但仍需进一步的实验进行验证。”

去贝斯中心访问,对郑灶松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贝斯中心在IncRNA方面处于前沿,中心有一项HMS RNA医学计划,目标是通过与世界领先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合作,将RNA的研究转化为针对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新颖治疗和诊断方法。2016年12月,中心癌症研究所主任Pier Paolo Pandolfi博士的相关论文还在Nature发表。

郑灶松想从贝斯中心带回的癌细胞样本,相信对他的研究会有帮助。
然而,研究只能暂时搁置了。FBI对他的调查仍在继续,美国联邦检方称,或许会以运送偷窃物品或者偷窃商业机密为由起诉,最高可判10年。
不知道他在美国是否会想起,2013年写过的一条微博:“前路充满各种未知啊。。。”
 第11张图片 △ 图片来源:郑灶松微博截图。
八点健闻:被FBI带走的医学博士生郑灶松,从美国带21瓶癌细胞有什么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754799618 发表于 2020-11-25 15:32:21 | 只看该作者
 
还能有这么多洗地的?
首先,被抓是因为他说谎。他说,这个是我同事塞给我的。自己不认还把同事卖了。 在美国,你只要撒谎一被发现就是重罚。包括克林顿被弹劾,也不是因为没管住弟弟,而是因为说了那句:I didn't have sex with that woman. (类似这句话)
其次,他自己承认了,把材料带回国就是为了抢在别人前面发表论文。根本不会增强中国的科研水平,纯粹利己。 如果是他自己的work, 在中国还是美国发有什么区别。就是同事的成果,大家都在一个实验室,就知道了。然后偷偷拿走自己发表。
双重可恨。偷人家成果也可恨。给中国人抹黑也可恨。
本来两国关系都不好了,还在给美国找由头继续限制学术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亚国 发表于 2020-11-25 15:32:58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很多评论,认为中国人从美国偷东西属于普罗米修斯盗火种的壮举。如果是真正的科技/商业间谍的话,这还是个可以讨论的话题。但是这件事情的本质是访问学者利用对方对同行学者的信任偷细胞回国发文章,这不叫盗火种,叫自掘坟墓顺便把同胞都给埋了还差不多。
即使不谈道德,从纯粹的利益角度出发,利用人家在基础研究上的暂时的宽松管制去偷细胞也是不值得鼓励的。美国人又不是傻子,被偷的多了,对中国学生和访问学者的限制自然就严了。最后搞得对中国学生和访问学者处处限制,通过正常学术交流和人才流动能得到的东西也得不到了,吃亏的不还是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朗穆 发表于 2020-11-25 15:33:25 | 只看该作者
 
竟然还有给这人辩护的,并且还上升到民族?
携带生物组织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条例。
这次他带的是用来水文章的癌细胞,下次另一个人携带变异的埃博拉病毒如何?
别啥事都煽动民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