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城市 | 纽约,纽约

[复制链接]
5457 0
只针对贱淫 发表于 2020-11-26 04:05:2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若把人类对一座城的了解想象为一个多维坐标,根据停留时间和体验深浅的不同,每个人在这个坐标上占据不同的位置。当足够多的样本出现,我们对这个城市的理解便逐渐丰满。忽然想写一些城市,去认识、了解和回忆她们,就从纽约开始吧。

拥挤的都市

只去过纽约两次,加起来时间不到一周。数码相机记录了上面那张照片的拍摄时间:EST 2013:05:24 10:22:55。我对纽约的印象就像这张照片:拥挤的、黑白的。
2010 年曼哈顿区的人口密度为 25,846 人每平方公里,是全美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做下对比,2012 年北京最密集的西城区,人口密度为 25,469 人每平方公里。


城市 | 纽约,纽约 第1张图片
Time Square ©Momolog
如果你常看美国影视剧,应该对纽约的五个区有大致如下的印象:曼哈顿住着有钱人、皇后区多移民、布鲁克林多嬉皮、布朗克斯不安全。

相比华盛顿,纽约的环境真的是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铁听起来很威风,实际上却意味着没有空调、没有卫生间。夏日地铁站热风阵阵、环境音大,朝地铁轨看去或许还能看到肥硕的老鼠。

纸上纽约

关于纽约的文字很多,但最有名的一定是 E.B. White 的《Here is New York》。也正是重读这篇文章,让我有冲动要写这座城市。

城市 | 纽约,纽约 第2张图片
Here is New York on Kindle ©Momolog
虽然写于 1949 年,但文章里对这座城市的一些描述到今天也还适用。比如文中说的,纽约像是由各个小社区集合而成的城市,每一个社区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则。

舒国治把纽约唤作「外地人的天堂」,大意是说作为过路客的我们只是看到纽约外表的光鲜亮丽而体会不到当地人的挣扎。摘一段感受一下:
他不但去过有名的中央公园、华盛顿广场公园,还去过格拉姆西公园(Gramercy Park)这个只许左近居民用钥匙才得进入的「私园」;但即使如此,他依旧不知道这个尊贵雍容之区旁边存在著不少供穷苦老人栖身的 SRO 长期旅舍。
以上节选自:舒国治《外地人的天堂》

城市 | 纽约,纽约 第3张图片
The Statue of Liberty ©Momolog
我们终究是以外地人的姿态在感受纽约。多少年来、多少移民驶入纽约港时看到这座自由女神像,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大声喊出「America!」,美国梦就此开始。

人们常说纽约的魅力在于她的包容性。包容是一个过于温柔的词汇,事实上,纽约的包容更多的表现形式是她的不在乎。
不同种族背景、不同语言、不同宗教的人们聚集在这儿,再奇怪的人和事也会变得稀松平常。所有行为都脱离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Here is New York》里说,对纽约最常听到的概括是「It's a wonderful place, but I'd hate to live there.」我同意。
艺术纽约

英文 Artist 更准确的翻译或许是「手艺人」而不是「艺术家」,这点陈丹青在《纽约琐记》里也说过。纽约最不缺的,就是 Artist。
书中还提到 80 年代画家们租不起曼哈顿的 Loft, 所以开始往南移动,也就是 Chelsea 区,位置在上西区南边一些。
2004 年纽约政府花 5,000 万美金将 Chelsea 区废弃的铁轨改造为现在的 High Line Park, 成为文艺青年去纽约的必观之景。

城市 | 纽约,纽约 第4张图片
Street in Chelsea ©Momolog
Chelsea 区的街头有各式各样的涂鸦和大大小小的画廊。《纽约琐记》的第一篇就讨论了艺术家与画廊的关系,书里陈丹青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我很认同:「人需要艺术,艺术需要钱,很多很多钱。」

陈丹青还说,留在纽约是为了可以方便地看到画展。80-90 年代的纽约,接纳了很多像他这样的华人艺术家,那批人中包括李安、姜文、冯小刚、陈凯歌、艾未未、顾长卫、北岛、谭盾等。艺术需要天分,也需要熏陶。

大都会和 MoMA 各去了两次,每次都是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却依旧有很多没有看到。不舍得离开的时候我开始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想要去纽约,为什么那么多艺术家再挣扎也要坚持在纽约,为的就是这些精神食粮啊。


城市 | 纽约,纽约 第5张图片
Jazz ©Momolog
除了画展,纽约还有数不胜数的话剧、音乐剧、live show 可以欣赏。下班之后能听一场爵士,光是想就觉得惬意。
光影纽约

说起大都会博物馆,门口的台阶在美剧《绯闻女孩》中出镜率颇高,是 Queen B 跟她的小跟班儿们商讨计策的根据地。

城市 | 纽约,纽约 第6张图片
Pink Lady ©Momolog

在纽约,好像随便找一个人拍照都可以拍出些故事。一个证券交易员这么做了,他辞了工作去拍住在纽约的人们。后来,他的照片被集结成了一本书,叫作《Humans of New York》。
纽约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可能性的城市。2011 年跟艳姐一起来这边,她去 Soho 区逛街 (Soho 有很多独立设计师的店铺,常能偶遇时尚圈的大咖),我一个人在 Chelsea 区散步。
八月的纽约,有风有树荫不觉得热,路上没什么行人,不知不觉我从 Chelsea 走到了 Greenwich Village,抬起头便看见《老友记》中转场时常出现的那栋楼。
有很多美剧的背景都设定在纽约,其中包括情景喜剧《老友记》、《爸爸老妈浪漫史》、《破产姐妹》,还有经典剧集《欲望都市》、《广告狂人》等。

城市 | 纽约,纽约 第7张图片
Bench at Washington Square Park ©Momolog

导演们是偏爱纽约的,因为她的多元是让故事发酵的好地方。从伍迪·艾伦到马丁·斯科塞斯,到《纽约,我爱你》的 11 位导演,再到朱莉·德尔佩自导自演的《2 Days in New York》,每个人心中似乎都有一个纽约故事。
或许因为对早期的电影记忆不深刻,提到纽约,第一个想起的竟是凯瑞·穆里根在《Shame》中演绎的那首《New York, New York》,性感、动人。

纽约,The City that Never Sleeps。
New York, New York Carey Mulligan;Liz Caplan - Shame

后记:一座城太难讲述,写了删删了写,终究是给自己挖了个坑。不管了,写都写了。至于看没看完、喜不喜欢,那是你的事了。你可以通过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寞茉时间的微博。
寞茉时间
荔枝FM / 网易云音乐 / 企鹅FM 搜索「寞茉时间」订阅电台

节目微博:@寞茉时间
个人微博:@Momolog
微信公众号:momoshijianfm


上一篇:欣赏纽约的绝佳角度,就在高线公园
下一篇:没法入土为安!疫情暴发近半年,纽约仍有650多具尸体躺在冷藏车里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9 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