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财经] 海通国际孙明春:金融行业碳中和成本仅为千分之一,有能力在2030年提前实现目标

[复制链接]
77558 0
aa制最合理 发表于 2021-1-10 03:00:3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融行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应该如何达成碳中和目标?海通国际的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海通国际孙明春:金融行业碳中和成本仅为千分之一,有能力在2030年提前实现目标 第1张图片

(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


在1月8日的“2021《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在谈及金融行业碳中和时,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金融机构是碳强度非常低的行业,整个行业完全有能力在2030年甚至更早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海通国际四个不同统计口径中,至2030年,金融行业碳中和总成本最高为160亿元。“基本上可以判断到2030年前后金融部门的GDP应该在16万亿左右,假定到2030年中国金融机构把它所有碳排放通过这10年时间完全通过购买碳信用给中和,160亿跟16万亿相比,成本也就是千分之一的水平。”

孙明春指出,在具体减少碳排放的实践中,应当遵循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减少资源用量;第二步要改善能源结构,第三步将无法减少的碳排放通过碳交易来解决。“这样三步走的实践路径使得金融部门都可以相对于其他部门更容易实现碳中和”。

以下为实录:

谢谢主持人,也非常感谢《财经》邀请我参加今天的可持续发展论坛。我今天是想讲讲金融部门是否可以提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海通国际是海通证券在海外的子公司,我们在去年12月已经宣布在2025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目标是在碳排放在2030年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作为金融机构,我们可以更早,因为金融机构是碳强度非常低的行业,整个行业应该可以在2030年甚至更早实现碳中和目标。

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数据,目前全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概是100亿吨,到2030年达峰是105亿吨。我们根据金融部门能源消耗的情况做了估测,整个金融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常低,在2600万到2700万吨,如果按照金融部门的碳排放比例不变,2030年达峰的时候最多不到2800万吨,实际上只占到全国碳排放量的不到千分之三,并且我们的估测数据还是高估的。
我们要通过碳交易来购买碳信用、碳额度来把中国金融部门的2000多万吨的碳排放完全中和,这个成本就要涉及对碳价格未来的预测。出于全面的考虑我们统计了四个不同的口径。有两个是对中国国内价格的预测,其中一个是来自中国碳论坛的碳价调查,另一个是清华大学的能源经济研究所的张锡良教授的预测。即便预测认为碳价格在10年之后成倍增长,到2030年整个交易成本对金融部门来讲不到40亿人民币。如果我们用海外的价格,用美国欧洲的价格预测,用欧洲的碳价预测这种最激进的口径,也不过只有160亿元人民币。基本上可以判断到2030年前后金融部门的GDP应该在16万亿左右,假定到2030年中国金融机构把它所有碳排放通过这10年时间完全通过购买碳信用给中和,160亿跟16万亿相比,成本也就是千分之一的水平。
具体的实践方法怎么样完成的?首先我们要衡量碳排放。对于金融机构来讲,碳排放的种类非常少,我们按照国际标准三个范围:一个是汽油,一个是电力,另外一个是易耗品、废纸等。一年下来,基本上碳排放只有2300万吨,这是非常少的。

具体怎么脱碳?三步走。第一步降低自己的排放,我们通过减少用电、用纸、用油都可以做。在此基础上,第二步是把现在使用的化石能源转变为可再生能源,有条件可以直接购买,没条件可以购买证书。第三步,对于不可能完全减掉的一部分碳排放,我们通过购买碳信用来解决。这是三步走的办法。

这样三步走的实践路径使得金融部门都可以相对于其他部门更容易实现碳中和。160亿是比较保守的,如果进行三步走的话成本还会更低。金融部门无论是利润和收入都是非常大的,而碳中和成本几乎是千分之一的水平,并且还可以实现渐进式的路径,以每年10%的速度减排,这样下来整个成本是非常可控的。

实际上,海外很多大型金融机构都已经实现碳中和。高盛2015年就实现了,JP摩根也实现了碳中和。中国金融部门是完全有能力实现碳中和的,同时金融部门做碳中和这件事本身也是利己的,因为金融机构进行碳交易肯定对中国碳交易市场有很大提升,而碳交易本身也是金融交易,随着碳市场的扩大,金融机构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金融机构还要关注供应链的碳减排,对于下游的客户,提供投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发放绿色贷款,开展ESG影响力投资等方式对环保绿色行业进行支持、对污染能耗高的产业进行限制,推动全社会尽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下一篇:客服工作人员 Part-time type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31 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