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入籍] 「深度」中性名、归化...中国足球抄作业水平为何这么差?

[复制链接]
45216 5
周涛1234 发表于 2021-1-27 01:45:2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耿鹏飞
足协推行的中性名政策,几乎把所有当事人折磨得死去活来,但跳出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个案,中性名涉及的无非是这三个事:

「深度」中性名、归化...中国足球抄作业水平为何这么差? 第1张图片

政策的初衷是否正确?
中性名政策的初衷,是降低商业赞助对足球投资的捆绑性,从尽可能长远的角度保障商业投资足球的可持续性和增值空间,这当然是必要的!
以往将球队名称和赞助企业捆绑的方式,一方面球队名称的冠名权益的商业价值远远超过其他维度,这样球队其他维度的商业价值几乎没有增值空间;同理,由于这种高度的捆绑性,一家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基本只由一家企业供养,成本太重,风险也高,一旦出了什么差错,一时间很难找到下家接盘,球队的存亡也格外脆弱。
此外即便是冠名的角度讨论商业赞助,球场和训练基地的冠名在国外都有过先例,这些元素及时更换了赞助商名称都可以随时根据新的赞助商进行更改,但如果涉及到一个球队名称的商业冠名,如果也随着赞助商的变化不停更改,确实不太利于打造百年老店。
规则是否合理?
抛开文字游戏即为什么这个能通过那个不能通过不谈,再抛开复杂的股份所有权追查,一个最本质的逻辑悖论在于一直坚持投资的“建业”保不住了,中途撤退的“申花”留下了,这就好比两口子离婚,只有净身出户才能赢得孩子的抚养权,但净身出户的那个人还有更好的条件去抚养孩子吗?这恰恰是职业联赛开展近30年中途实行中性名政策必然会带来的困扰:没有哪种规则能够照顾到所有人,无论规则如何细化,由于某种历史遗留问题,针对个案的不合理之处必然存在。
中性名的审美如何?
XX人、XX城、XX联、XX竞技...我们仅从文本上看谈不上好名字,尤其对比邻国的J联赛,有人笑谈差距之大就堪比“山川异域、日月同天”和“武汉加油”。
但总体来看,中性名的审美水平只是槽点而非病灶所在,曼联、巴塞罗那这些名字从其母语文本上看也没什么创意,但俱乐部用漫长辉煌的历史给这些名字注入了灵魂以及肉眼可见的品牌价值。
所以政策的推行和最终呈现都没大问题,至于具体的规则和执行中的林林总总,就好比父母给孩子起了一个或者特别土或者特别滑稽的名字,会给孩子日后的生活带来不小的烦恼,比如老师点一个名字好几个XX站起来,或者同学间会根据名字的谐音起一些带有一点恶意的绰号,但这些从本质上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成材!
但中性名政策背后反映的一个问题值得我们警惕:为什么一个正确的政策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和不满?球迷的愤怒、俱乐部的无奈和媒体从业者的吐槽此起彼伏地交织在一起,中国足球抄作业的水平是不是有点过于糟糕了?
还有一个正在抄的作业就是归化,这个无论是我们的邻国日本还是传统足球强国西班牙都做过的功课,我们时隔这么多年抄起来,为何还能抄得稀里糊涂?
我们先看下两个版本的正确答案:
一种外籍球员对足球弱国的文化和足球风格产生认同感,甘心做技术扶贫:比如早年间日本归化的巴西球员拉莫斯,1977年来到日本,扎根日本足球近20年,1992年率领日本国家队拿到亚洲杯冠军,一举将此后的日本足球推至亚洲一流,帮助日本足球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风格,并一直沿用至今。
另一种是足球发达国家针对性地补强短板:比如鼎盛时期的西班牙归化了巴西后腰塞纳后一口气连拿3个世界大赛冠军,因为西班牙足坛历来缺少兽腰类型的中场球员,导致他们总是在大赛的淘汰赛差一口气,而塞纳的归化帮助他们最终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反观我们这次的归化呢,明显有些草率:
基本就是先排查哪些外援符合要求,哪些俱乐部可以为归化外援埋单,然后就展开归化。
期间的问题就是:第一,球员对中国足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没那么强的情况下,个人投入就比较有限,拿到生涯养老合同后状态大多走低,投入产出比极差;其次,就是补强没有针对性,有大批位置重合的球员被归化,其中前场居多,而我们的阵容短板中场核心位置一直没有归化球员顶上,恒大两次亚冠夺冠,核心就是有孔卡和保利尼奥这样的中场核心,但我们这次归化偏偏漏掉了类似伊沃这样的中场球员。
这种妄图以本土球员死守+归化锋线单干放开抡的模式去赌一届世预赛,胜算几何呢?显然这看上去就是中超保级队的套路...
显然就归化而言,这次抄作业的表现同样不够理想。
再有就是国字号青年队打低级别联赛,不是说没有先例,但显然在足球发达国家很少有人这么干,更流行的做法是:顶级联赛球队的梯队踢低级别职业联赛,这样可以既保障了年轻球员的成长,又保障了俱乐部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足球有过那么一个蒙眼狂奔式的学习阶段,即谁火学谁,一会学巴西,一会学德国,一会学西班牙,结果只学到各家的皮毛,难有实质长进,反观邻国日本专注桑巴化坐稳亚洲一哥宝座。
而眼下,在一个信息高度流通的时代,所有的答案都高度透明化,所有的作业都几乎以一个标准答案的方式摆在明面上,而不是让你在一摞作业本中去筛选,我们为什么还能把作业抄得这么差?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能甚至连作业本都没仔细看,光看了个“解”字就匆忙动笔了。
我们为何如此着急?
这个命题的本质就在于中国足球这个行业自身和外部环境都太焦虑了:无论是舆论还是从业者,都觉得中国足球就是不行,怎么做都是错的,然后就中国足球又急于求成地去验证自己到底行不行,怎么验证呢?我们要打进世界杯!
这么多年了,中国足球一直要求自己打进世界杯,结果呢?我们只在2002年进了一次而已,从概率和结果上看,这个验证方式是不是太急于求成了?
客观地讲,以中国足球目前的人员现状和储备情况,打进世界杯已经不是一个特别合适的验证中国足球行不行的标准,因为大概率是打不进去的(除非继续不停地不计成本地归化),那么我们再以世界杯去验证中国足球成败的时候,必然等来的是无穷无尽的打击、差评和自我怀疑。
在这种种的负面情绪和社会效应之下,只会加深中国足球的自我怀疑:我们是不是就真的不适合搞足球?而不是研究我们应该怎么搞好足球?
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其实不是匆匆忙忙地去找作业抄,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焦虑找对应的参考书去看,得先明白我们抄的作业是什么东西再动笔。
比如为什么我们推行了U23政策后青训依然没有好转?
足球发达国家如西班牙、德国这些是如何依靠俱乐部的梯队体系去做好青训的?足球欠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卡塔尔是如果依靠国家力量通过国家足球学院的方式在短时间内缩短差距的?
如果我们打不进世界杯的话应该怎么确定目标?
狠抓亚少赛和亚青赛啊,第一,青少年赛事只需聚焦几个年龄段的足球人才培养即可,通过加大投入是能在球员数量和质量上取得突破的;第二,青少年赛事偶然性大,临场发挥好坏能打破实力界限,我们有爆冷的机会去挑战固有的亚洲足球秩序。长远看,如果几个年龄段能出一批球员,国家队成绩自然有保障,我们现在仍能在2021年的国家队看到85国青的影子。
中性名和归化球员之后,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抄的作业,但抄作业之前,还是先踏踏实实看看课本吧!


上一篇:2021年2月美移民排期出炉,EB-1类前进4个月
下一篇:拜登上台后留学政策或有变 赴美留学生能否受益?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5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飞出我的鞋子 发表于 2021-1-27 01:46:02 | 只看该作者
 
穷有理呗,郑爽的爽,张恒的恒,痛快极了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雷氏 发表于 2021-1-27 01:46:1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可惜虎头蛇尾 没看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维克斯 发表于 2021-1-27 01:46:52 | 只看该作者
 
谁说中姓名是正确的谁来投资吧,别动嘴上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无灬影丶 发表于 2021-1-27 01:47:42 | 只看该作者
 
陈某下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打蛇掩解 发表于 2021-1-27 01:47:55 | 只看该作者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3 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