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体育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反目成仇」?

[复制链接]
13225 0
胡胖胖呦 发表于 2021-3-17 19:32:1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体育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反目成仇」?


上一篇:为什么惠特尼休斯顿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手?
下一篇:墨西哥军事、国力比美国差非常多,为什么美国不去侵略占领吞并它?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沙发
DarkSeraphim01 发表于 2021-3-17 19:32:38 | 只看该作者
 
弗拉德·迪瓦茨与德拉岑·彼得洛维奇。

一位是单换科比的内线魔术师,一位是单挑乔丹的篮球莫扎特;一位是土生土长的贝尔格莱德游击队员,一位是两次带领萨格勒布队站上欧洲之巅的城市英雄。两人共同带领南斯拉夫队拿下欧洲冠军和世界冠军,两人也携手来到美国发展并成为NBA历史上最成功的外籍球员。两人曾经亲如兄弟,可后来却形同陌路,这两个人的恩怨情仇也是南斯拉夫体育兴衰的缩影。


 第1张图片


故事还是从1987年说起吧。在这一年,南斯拉夫足球青年队在智利举行的足球世青赛中夺得冠军,他们的表现震惊了世界足坛,以博班、普罗辛内茨基和苏克为代表的这只足球队也被称为南斯拉夫足球的黄金一代。作为当时的轰动性事件,这段历史到现在还总能被人想起和提到,比如:历史上有哪些政治与体育互相影响的例子? - 一只北欧狗的回答

同样是在这一年,南斯拉夫的篮球青年队也获得了在意大利举行的篮球世青赛的冠军。可篮球队的夺冠并没有像足球队那样引起轰动,时至今日,几乎无人记得这个冠军。这大概是因为南斯拉夫人已经对篮球的夺冠习以为常,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数次夺得奥运会、世锦赛和欧锦赛的冠军,当时的篮球界有句话叫做“The Americans invented it, the Yugoslavs perfected it.” 所以,一个小小的世青赛冠军并没有获得多少人的关注。

与足球的黄金一代类似,这一届南斯拉夫青年篮球队同样堪称“黄金一代”。今年与姚明一起参选名人堂的三位球星:迪瓦茨、库科奇、迪诺拉德加都出自这支南斯拉夫青年队。比起足球队的惊险夺冠,这支篮球队的夺冠显然更具统治力,在揭幕战大胜了解说员马健指导领衔的中国青年队后,他们势如破竹,七战全胜,场均净胜对手30分以上,并且两次战胜由手套佩顿和大妈拉里约翰逊领衔的美国队。在对阵美国队的小组赛中,库科奇三分球12投11中,南斯拉夫在外线杀死了美国队;而在复赛中再次对阵美国队时,迪瓦茨与拉德加组成的内线双塔联手砍下41分,又将后来的状元秀拉里约翰逊领衔的美国内线完全打穿。

一年后,黄金一代们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南斯拉夫国家队,在这里他们遇见了年长三岁的彼得洛维奇。这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们一起训练、一起生活,培养出了球场上的默契和场下的友谊,他们一起组成了历史上最强的一支南斯拉夫篮球队。1988年,这支年轻的球队在汉城奥运会上一路杀入决赛,可惜决赛中遗憾地败给了萨博尼斯和马修利奥尼斯率领的苏联队(那只苏联队也是一支有故事的球队:国内外有哪些因为某项运动而出名的城市? - 一只北欧狗的回答)。
 第2张图片


奥运会结束后的1989年,这支篮球队日渐成熟,他们在萨格勒布举行的欧锦赛中打出了最华丽的团队篮球,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欧洲冠军。彼得洛维奇在自己的主场萨格勒布打出了场均30分的数据。迪瓦茨作为内线球员的策应能力也在这届比赛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克罗地亚人库科奇、拉德加、彼得洛维奇和塞尔维亚人迪瓦茨、帕斯帕里组成了南斯拉夫篮球历史上最强的先发五虎,他们像风暴一样席卷了欧洲赛场。拉德加在回忆这届比赛时说:“We really understood each other very well. We could play with our eyes closed”.


很快,这股南斯拉夫风暴就刮到了美国。1989年6月27日,在南斯拉夫队获得欧洲冠军仅仅两天之后,迪瓦茨出现在了NBA选秀大会的现场。作为当年NBA选秀大会中仅有的两位外籍球员之一,他被湖人队在首轮26顺位选中。斯特恩宣布迪瓦茨被湖人队选中后,现场的主持人这样介绍迪瓦茨:“It‘s a long way from Belgrade to Hollywood.” 的确,在当时那个年代,NBA联盟中还几乎没有国际球员的身影。 参加当年选秀的另一位外籍球员,正是他的队友拉德加,他被凯尔特人选中。而彼得洛维奇在三年前就已经被开拓者队选中,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89年才正式和开拓者队签约。至此,南斯拉夫国家队阵容中三位球员携手展开了自己的NBA生涯(国家队先发五虎中的另外两位:帕斯帕里作为落选秀也在1989年被波波维奇带到了马刺队,库科奇直到1993年才加入公牛队)

迪瓦茨的新秀赛季十分顺利,这个来自南斯拉夫的大个子成了天使城的新宠,媒体把他形容为:“可以像魔术师约翰逊一样传球的大个子”。他打满了82场常规赛和10场季后赛,场均拿到8.5分和6.2个篮板,这也让他进入了当年的新秀最佳阵容。在场外,迪瓦茨和好莱坞明星们成为了朋友,和魔术师约翰逊一起拍摄电视广告。他的好朋友彼得洛维奇则没有这么幸运,初到波特兰的他并没有获得主教练阿德尔曼的信任,在同位置与德雷克斯勒、特里波特和丹尼安吉的竞争中,彼得洛维奇很难获得长时间的出场机会,虽然球队一路杀进总决赛,但这一切好像和彼得洛维奇并没有关系。

在来到NBA之前,彼得洛维奇无论是在国家队还是俱乐部都是绝对的灵魂人物。在萨格勒布队效力的四年中,他场均拿下37.7分,在联赛中更是创造过单场砍下112分的记录。他两次率队获得欧洲冠军,萨博尼斯和马修里奥尼斯领衔的考纳斯队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所以对于彼得洛维奇这种天生的领袖来说,在开拓者的失意和不被重视是很煎熬的事情。在这种煎熬中,迪瓦茨是他倾诉的对象。根据彼得洛维奇母亲之后的回忆:“他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给迪瓦茨,一打就是几个小时,有时是一整夜,那段时间迪瓦茨对他的帮助比我更大。” 在那个时候,他们俩还是最要好的朋友。

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1990年,在萨格勒布的那场球迷骚乱之后(对于这场骚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移步我另一个答案),南斯拉夫国内的形势开始变得更加岌岌可危。同年,南斯拉夫篮球队参加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世锦赛。国内政局的动荡并没有对这支篮球队产生太大的影响,他们依旧统治着世界篮坛。半决赛中他们轻松战胜莫宁、肯尼安德森和莱特纳率领的美国队,决赛中他们又复仇了奥运冠军苏联队。

在夺冠后在场中的庆祝中,一位手持克罗地亚独立旗帜的球迷冲入场中庆祝球队的胜利。作为塞尔维亚人的迪瓦茨看到了这面独立旗帜自然十分愤怒,于是他冲上前将旗帜抢下,并且与这名球迷发生了争执。
 第3张图片

“国旗事件”让迪瓦茨成为了南斯拉夫国内的焦点,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的媒体都对这件事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和渲染。一方面,迪瓦茨成为了塞尔维亚民众心中捍卫祖国统一的民族英雄;另一方面,他也成为了克罗地亚人民眼中的敌人。这一点,和飞踹警察的博班很相似,只不过两个人的立场完全相反。

 第4张图片


回到NBA赛场后的彼得洛维奇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转机,他离开了开拓者队加盟篮网队,在这里他如愿获得了更多表现机会。但另一方面,由于“国旗事件”的影响,彼得洛维奇开始刻意疏远迪瓦茨。在两队交战时,他开始拒绝和迪瓦茨交谈,他也不再接听迪瓦茨的电话。随后,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的战争展开,彼得洛维奇和迪瓦茨的关系更加僵化,不仅如此,以拉德加和库科奇为代表的其他克罗地亚球员也与迪瓦茨反目成仇。

1992年,巴塞罗那。由于联合国的制裁,南斯拉夫篮球队没有获得奥运会的参赛资格。而彼得洛维奇、库科奇和拉德加则代表刚刚独立的克罗地亚队参加了那届比赛。他们一路过关斩将,半决赛一分险胜卫冕冠军苏联队。在决赛对阵梦之队的比赛中,克罗地亚小伙子们毫无惧色,彼得洛维奇在与乔丹的直接对话中砍下全场最高的24分5助攻和4抢断,拉德加和库科奇也分别拿下23分和16分。可无奈双方内线实力相差太大,巴克利、尤因、罗宾逊和马龙们把克罗地亚的内线完全打爆,最终克罗地亚还是在稍作抵抗后向梦之队俯首称臣。不知这时,他们有没有想念曾经的内线支柱迪瓦茨。虽然无法奢望击败梦之队或者给梦之队制造更大的压力,但如果和梦之队交手的是那支没有分裂的南斯拉夫队,相信比赛应该会更加精彩一些。因为战争的原因,篮球史上最强的国际球队与最强美国队之间的较量最终没能实现,这是一种遗憾。

那届奥运会之后,库科奇来到了芝加哥,成为了乔丹的左膀右臂,也开启了自己传奇的NBA生涯。而彼得洛维奇则逐渐成为了篮网队的领袖,1992-1993赛季,彼得洛维奇场均可以拿下22.3分,命中率52%,三分命中率45%. 他成为了当时联盟中最好的得分后卫之一,在几次与乔丹的交手中,彼得洛维奇都表现的不落下风,他与乔丹互喷垃圾话的场景也成为了那个赛季NBA的经典。乔丹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对手:“It was a thrill to play against Dražen. Every time we competed, he competed with an aggressive attitude. He wasn't nervous; he came at me as hard as I came at him. So, we've had some great battles in the past and unfortunately, they were short battles.” 另一方面,迪瓦茨一直试图修复与彼得洛维奇的关系,可鉴于南斯拉夫国内的形势,迪瓦茨的想法显得一厢情愿。

1993年夏天,结束了季后赛之旅的彼得洛维奇马不停蹄地赶到波兰,参加克罗地亚国家队的欧锦赛预选赛。赛程结束后,彼得洛维奇在驱车回萨格勒布的路途中发生车祸,这场车祸夺走了他的性命。从此,国际篮坛和NBA都失去了一位莫扎特般的天才球员,而迪瓦茨也永远失去了与彼得洛维奇重归于好的机会。在萨格勒布,超过十万人参加了彼得洛维奇的葬礼,而彼得洛维奇曾经最好的朋友迪瓦茨确没有获准参加这场葬礼,他只能在电视新闻中看着库科奇和拉德加扶着彼得洛维奇的棺材。
 第5张图片

1995年,希腊雅典。南斯拉夫队和克罗地亚队都参加了当年的篮球欧锦赛。这时迪瓦茨身边的队友已经变成了彼得洛维奇的表弟博迪洛加和达尼洛维奇;而库科奇成为了失去了彼得洛维奇后的克罗地亚队的绝对领袖。两队分别获得了两个小组的第一名,眼看就要会师决赛,可克罗地亚队在半决赛中被萨博尼斯率领的立陶宛队阻止。最终,南斯拉夫队获得了冠军,克罗地亚队获得了季军。在颁奖典礼上,克罗地亚球员们径直走下了领奖台,因为他们不愿与南斯拉夫队共同站在领奖台上,更不愿意听到南斯拉夫国歌。就这样,他们只把自己的离去的背影留给了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们。
 第6张图片


那年冬天,南斯拉夫与克罗地亚之间的战争结束了。战后的日子里,迪瓦茨与库科奇和拉德加的关系慢慢得到了修复。1996年,湖人队用迪瓦茨换来了当年新秀科比布莱恩特。后来的南斯拉夫队,又先后获得了1996年奥运会的亚军。1997、2001欧锦赛的冠军,和1998、2002世锦赛的冠军。其中在2002年的印第安纳波利斯,迪瓦茨身边的队友变成了年轻的斯托贾科维奇、拉德马诺维奇、贾里奇、卡巴卡帕。迪瓦茨带领着这些年轻小将,先将雷吉米勒、皮尔斯、小奥尼尔等nba巨星领衔的东道主梦五队挡在四强之外,又将吉诺比利、斯科拉、奥博托、诺西奥尼率领的阿根廷黄金一代斩于马下。向世界证明着,无论如何分裂,南斯拉夫篮球依旧会在世界篮坛占据一席之地。
 第7张图片

2010年,早已退役的迪瓦茨重回萨格勒布,他上次来到这座城市还是1989年与彼得洛维奇一起在这里夺得欧洲冠军的时候。后来,他们一个成了这座城市的英雄,另一个则成了这座城市的敌人。战争结束的15年后,迪瓦茨终于有机会来到自己曾经的兄弟的墓前,留下一束鲜花和一张两人在1989年相拥的合影。
 第8张图片

完。

谢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莫诗旎 发表于 2021-3-17 19:33:27 | 只看该作者
 
已经有这么多答案了。我来补充一个在中国没多少人知道、但在北美非常有名的“反目成仇”吧。相关的体育项目是美式橄榄球,相关人物是伍迪·海耶斯(Woody Hayes)薄·辛巴克勒(Bo Schembechler

海耶斯和辛巴克勒两个人都拥有传奇的人生。现在,美国的NCAA校际橄榄球联赛的球市如此火爆,也和这两个人当年做出的贡献分离不开。最初,辛巴克勒是海耶斯的最信赖的部下、最得力的助手,但后来却因缘际会,二人各为其主,反目成仇,并联手导演了被ESPN评为二十世纪最火爆的体育宿敌对抗,留下了一段足以被记入橄榄球历史的“十年战争”的传说。

这是一个开篇很温馨、过程很劲爆、结局很悲伤的故事。由于中国了解相关背景的人实在太少,如果只讲反目成仇那一部分,肯定是讲不清楚的,所以我就从故事的最开头讲起。

1. 从战场重返赛场:海耶斯的崛起
1913年,海耶斯出生在位于俄亥俄州小迈阿密河畔一处悬崖边的小镇克里夫顿。海耶斯完全就是为橄榄球而生的。和现在的许多职业选手一样,从中学时代开始,海耶斯就走上了橄榄球的道路。大学期间,他作为球队的截锋,为丹尼森大学的橄榄球红衣队效力。然而,那时候的橄榄球职业联赛,还远远比不上现在NFL的规模。很多大学球员毕业后,都会走下球场,走上其它的职业道路。比如在大学期间打橄榄球的杰拉尔德·福特,后来就从政,并当了总统。

然而,海耶斯是离不开橄榄球的。虽然他作为球员效力的丹尼森大学仅仅是第三级别联赛——俄亥俄竞技联盟(Ohio Athletic Conference ,以下简称OAC)——的一支弱队,但他计划要在将来作为教练来带领强队拿到冠军。果然,大学毕业之后,海耶斯走上了教练席。经过一段时间在高中球队的历练,海耶斯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名气。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打乱了海耶斯的人生计划。珍珠港事件之后,海耶斯加入了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对抗日本人。在战争期间,身强力壮且头脑清晰的海耶斯表现不俗,被晋升为少校,担任雷因哈特号护卫驱逐舰的指挥官,参与了美军争夺帕劳群岛的海上战役。

1945年,随着日本的投降,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了。这时候,在海耶斯的母校丹尼森大学,因战事而中断比赛的橄榄球队正在重组。他们需要一个主教练。在前任教练的推荐下,丹尼森大学决定聘请海耶斯担任新的主教练。丹尼森大学开始寻找海耶斯,但由于海耶斯长期在海上漂泊,学校发出的信件、电话和电报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终于有一天,海耶斯的军舰奉命从太平洋向大西洋转移。在排队经过巴拿马运河的时候,海耶斯在岸边接到了学校的电话。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学校的邀请,决定从军队退役,返回母校执教。
 第17张图片
伍迪·海耶斯

1946年,海耶斯签下了人生中第一份大学橄榄球主教练的工作合同,一段传奇的人生经历就此拉开序幕。然而,海耶斯的执教生涯并非一开始就顺风顺水。他刚上任的第一个赛季,丹尼森大学在OAC联赛的战绩非常令人失望,整个赛季几乎都无法取胜。丹尼森大学似乎也对他失去了信心。然而,在赛季结束的一场比赛里,海耶斯率领球队,出人意料地击败了实力更强的维滕堡大学。虽然对于那个赛季来说,这场胜利于事无补,但这场比赛却是海耶斯整个执教生涯的转折。

从那以后,海耶斯带领丹尼森大学,破纪录地取得了跨赛季19连胜。在丹尼森大学的第二和第三个赛季,海耶斯率队拿下了一个联赛冠军和一个联赛亚军的佳绩。在当时,这是丹尼森大学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这样的成绩不仅为学校带来了荣誉,也为他自己的执教生涯带来了新的转机。

在执教3个完整赛季后,海耶斯接到了其他球队抛来的橄榄枝。成绩出色的海耶斯被同属俄亥俄州、但征战第一级别联赛的迈阿密牛津大学(以下简称迈阿密,注意不是佛州的那个迈阿密大学)看中了。迈阿密的橄榄球红隼队是一支非常有趣的队伍。论实力、论成绩,他们都只能算中上水平,比不过很多强队。但是它却被人称为“好教练的摇篮”。很多著名教练都在成名之前,执教过迈阿密。1948年,执教迈阿密的教练希德·吉尔曼(后也成为名帅)离任,教职出现空缺。迈阿密于是看中了在第三级别联赛里杀得风生水起的海耶斯。

有高级别联赛球队的邀请,而且还是个“好教练的摇篮”,海耶斯当然是愿意前往。他的母校丹尼森大学也愿意让自己的校友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很爽快地给海耶斯放行。于是,在1949年,海耶斯转投迈阿密,担任该校的红隼队的主教练。由于前任主帅吉尔曼在离任后不久,便转投了迈阿密的同州死敌辛辛那提大学,引起了学生和球迷们的愤怒,因此初来乍到、没有任何一级联赛经验的海耶斯意外地受到了迈阿密的学生和球迷们的热烈欢迎。在迈阿密,海耶斯遇到了他的最得意的学生,也是后来他一生的劲敌,薄·辛巴克勒。
 第18张图片
迈阿密牛津大学的球场——Fred C. Yager Stadium

2. 严于律己的榜样:辛巴克勒出道记
辛巴克勒也是俄亥俄州的人,1929年出生于小镇巴伯顿的一个消防员之家。他的消防员父亲对他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要求他要绝对地诚信、正直,哪怕是失败,也不许投机取巧地获胜。于是,辛巴克勒从小的性格就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是个典型的好学生模板。

1948年,辛巴克勒考进了迈阿密牛津大学,并在吉尔曼的赏识下,加入了红隼队,担任截锋。1949年,海耶斯入主迈阿密以后,对这个刻苦努力、严于律己、并且和当年自己在球场上角色位置相同的年轻人非常感兴趣。在海耶斯的重点培养下,辛巴克勒逐渐变成了球队的核心队员。这一年,海耶斯率领球队获得了中美联盟联赛(Mid-American Conference,以下简称MAC)的亚军。

辛巴克勒在联赛里用出色的表现回报海耶斯的信任,也让自己渐渐有了名气。海耶斯不仅把辛巴克勒视为爱徒,更视为朋友。除了训练,海耶斯还私下里和作为球员的辛巴克勒谈论执教的方法和感受。这些谈话对于辛巴克勒来说可谓是受益匪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辛巴克勒后来的人生轨迹。

1950年,对于海耶斯、辛巴克勒和迈阿密红隼队来说都是伟大的一年。这一年,海耶斯带队在MAC联赛里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赛季只输一场,拿下了MAC的联赛冠军。这是迈阿密获得的第二个MAC联赛冠军。此前他们有过不少联赛冠军,但那些大多都是低级别联赛的。更了不起的是,在新年举行的碗赛(类似于足球的杯赛、篮球的季后赛)里,海耶斯的球队以34:21的成绩,在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市,击败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太阳恶魔队,捧起了沙拉碗冠军奖杯。这是该校历史上的第二座碗赛冠军。而这一年,则是迈阿密红隼队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双冠王。
 第19张图片
薄·辛巴克勒

凭借在赛场上出色的发挥,辛巴克勒赢得了海耶斯的完全的信任。而凭借球队出色的成绩,海耶斯受到了更高级别球队的召唤——十大联盟联赛(Big Ten Conference,以下简称B10)的俄亥俄州立大学七叶树队(以下简称俄亥俄州立)。MAC已经是第一级别联赛,但在NCAA的体系里,第一级别联赛也分为三六九等,就好比同属欧足联麾下的各国顶级足球联赛,也有五大联赛和非主流联赛之分。而B10则是NCAA各大顶级联赛里,影响力最大、历史最悠久、最吸金也是最有战斗力的联赛之一。

然而,俄亥俄州立在当时并不是一支容易执教的球队。论历史,七叶树历史悠久,马蹄形主场也是美国最好最大的球场之一。论球迷,他们拥有美国最忠诚、最狂热、最有凝聚力的支持者群体之一。然而,在成绩上,当时的俄亥俄州立在B10联赛里,就如同前些年,英超足球联赛里莫耶斯治下的埃弗顿队,虽然是块儿硬骨头,赛场上谁也没把握赢他,但在积分上始终被别的强队压制,离冠军奖杯还有一段距离。更要命的是,和迈阿密正相反,俄亥俄州立在当时被戏称为“主教练的坟墓”。其实仔细想想,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当一支球队有争冠的希望却始终无法加冕,长期被宿敌压制,但同时又拥有众多的狂热球迷,换成谁做主教练,日子都会不好过。
 第20张图片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球场——Ohio Stadium

在1950年之前,俄亥俄州立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已经炒掉了3位主帅了。而1950年执教球队的维斯·菲斯勒原本有希望拯救球队,但他在一场关键战役里的决策失误,不仅葬送了自己在俄亥俄的执教生涯,也伤透了球迷的心。

3. 滑稽的风雪之战:菲斯勒的失误
菲斯勒算是一位不错的教练。在他的执教下,俄亥俄州立的战绩已经有所起色,距离冠军越来越近了。然而,就在这时,菲斯勒在一场已经载入史册的经典橄榄球赛中,犯下了大错。那是1950年11月25日,俄亥俄州立大学所在地哥伦布市天气异常寒冷,风雪交加。据说那是有记载以来,当地最冷的一天,根本不适合进行球赛。

当时的B10联赛积分,俄亥俄州立占据第一位,而他们的百年死敌密歇根大学狼獾队(以下简称密歇根),则紧随其后,以微弱的劣势位居第二。这两支球队远远甩开了其它队伍,而赛季则只剩下最后一轮比赛。根据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比赛可以取消。而一旦比赛取消,无论其它场次结果如何,俄亥俄州立都将获得联赛冠军,进而获得进军玫瑰碗(最有分量的碗赛之一)的机会。

学校领导建议菲斯勒取消比赛,不战而胜。但是菲斯勒拒绝了。为什么呢?因为,大约5万名球迷和校友已经不顾风雪地来到了场外,希望观看这场德比大战。他们中有很多甚至是远道而来的。借着恶劣的天气,利用主场的优势,当着5万观众的面,以逸待劳击败宿敌夺冠。这是个扬名立万的好时机,菲斯勒不想白白错过。看着菲斯勒成竹在胸的样子,学校领导同意菲斯勒进行比赛。这是菲斯勒犯下的第一个错误。他低估了天气的恶劣程度,也低估了来自更北方的密歇根州人民的耐寒能力。

比赛开始,双方才发现这场比赛有多么艰难。大雪纷飞迷乱了视线,球员们根本不知道球在何处。呼啸的寒风让球的飞行路线飘忽不定。地上积雪深厚,还藏有暗冰,很多球员一个跟头接一个跟头,根本停不下来。半场结束前,密歇根凭借俄亥俄州立的安全球(勉强可以理解为乌龙球)拿下了2分,而俄亥俄州立凭借一记多半是瞎蒙的任意球破门,拿下了3分。这时候,俄亥俄州立在本方达阵区前获得球权。如果菲斯勒下令进行拖延时间的战术,那么他们就能带着领先的优势走回休息室。

但是,菲斯勒此时犯下了第二个错。在5万冒雪前来看球的观众面前,菲斯勒下令:大脚开球弃踢,全线压上,逼过去!可是没想到的是,在这关键时刻,弃踢手(负责开大脚的球员)因为地滑而踢呲了。原本应该高高飞往对方半场的球,却慢慢吞吞、歪歪扭扭地落在了密歇根球员的面前。密歇根球员立刻扑上去,带球撞线达阵,之后又点射进门,共获得7分。9:3,密歇根领先。
 第21张图片
1950年雪战留下的影像。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虽然只是半场,但事实上,俄亥俄州立败局已定。下半场,天气更加恶劣。双方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弃踢,期待对方失误。这场比赛,双方一共贡献了45次弃踢,简直是绝无仅有。俄亥俄州立完成了大约10次一档(1st down,指四次进攻内推进10码),而密歇根连一次一档都没能完成。但最后的胜者却是密歇根。在这场戏剧性的赛季收官战之后,俄亥俄州立痛失好局,屈居亚军。密歇根获得了B10的冠军,并且后来又远征洛杉矶,击败加大伯克利,拿下了玫瑰碗冠军,加冕双冠王。

菲斯勒也意识到了自己难以原谅的错误,让球队一个赛季的辛勤付诸东流。他在赛后引咎辞职。但球迷的心却伤了个透。密歇根和俄亥俄州立是跨越三个世纪的死敌。1836年,密歇根和俄亥俄为争夺五大湖的良港托莱多而开过战(史称托莱多战争),双方的居民互相仇视。作为双方最好的大学球队,狼獾和七叶树也就互为最大的死敌。虽然狼獾压制了七叶树半个多世纪,但七叶树一直不服气。不拿冠军无所谓,最后失冠也无所谓,但让死敌抢去了煮熟的鸭子,那就是奇耻大辱。俄亥俄州立需要找一位真正的“救世主”来抚平球迷伤透的心。同州球队迈阿密红隼的出色战绩,让俄亥俄州立注意到了海耶斯。

4. 从伍迪到无敌:海耶斯王朝的建立
接到这样一份邀请,海耶斯并没有害怕“主教练的坟墓”这样的魔咒,欣然前往接受新的挑战。海耶斯走后半年,辛巴克勒从迈阿密毕业,开始找工作。海耶斯得知后,立刻将他召入教练组,担任自己的助教。

在俄亥俄州立,海耶斯变成了独裁者。在球队里,他的话就是金口玉言,在球员面前,他有绝对的威严。而且,他的训练也以严格和量大而著称。根据俄亥俄州立的特点,他给球队设计了满场飞奔的跑动战术。这种战术需要大量的魔鬼训练来支撑。但大力出奇迹,严师出高徒,俄亥俄州立这座“主教练的坟墓”,在海耶斯的带领下,成绩一天好过一天。终于,在他执教的第三年,俄亥俄州立对阵密歇根的比赛里,赛出了风格。比赛的最后时刻,面对密歇根的轮番轰炸,俄亥俄州立的防线滴水不漏,连续四次在达阵线上救险。随后,受到鼓舞的进攻组跑出了一次精彩的长距离达阵,帮助球队绝杀了死敌,问鼎B10冠军。随后他们又拿下了玫瑰碗,并加冕为全国总冠军。这是俄亥俄州立历史上的第二次获得全国总冠军。

在当时,密歇根的荣誉簿是远超俄亥俄州立的:他们已经赢下过10次全国总冠军。20世纪之初的密歇根曾经在名帅菲尔丁·约斯特的率领下打破了常青藤联盟对全国冠军的垄断,并完成过全国总冠军的四连霸,和芝加哥大学并称为中西部双星。但是,海耶斯靠着自己的努力,正在一步一步缩小这个差距。两年后,他再一次带队夺得全国冠军。又过了三年,他又拿了一次。接连的成功,让俄亥俄州立成为了和圣母大学齐名的中西部最让人看好的两大新兴力量。而且在这期间,俄亥俄州立的联赛成绩也很不错,基本稳定在B10的前三名。更为重要的是,在对阵密歇根的成绩上,海耶斯让球迷佩服得五体投地。

作为一个激情派的主教练,海耶斯很重视对阵密歇根的德比之战。作为独裁暴君他在七叶树球队里立了规矩:第一,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提及“密歇根大学”这几个字。如果实在避不开,那就用“北边那个学校”这几个字来代替;第二,每次战胜密歇根之后,就会给参赛的球员和教练组成员发放一个黄色(密歇根队服的颜色)的裤子形状的钥匙挂件,以表示对密歇根的羞辱;第三,谁在对阵密歇根的比赛里得分,谁就可以在头盔上贴上相应分数的七叶树徽标,以示荣誉。
 第22张图片
裤子形状的钥匙链挂坠

相传有一次,海耶斯在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开了个会,返程的时候,他乘坐的汽车快没油了。他的司机把车开到一个加油站,准备加油。没想到,海耶斯突然就发火了,他大声嚷嚷说,就是死也绝对不可以在密歇根州加一滴油。如果车开不动,就把车推着走,到了俄亥俄州境内再加油。司机犟不过海耶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开。果然,还没进入俄亥俄州,车就没油了。幸好那时候,他们距离俄亥俄的边界只有几英里了。于是,海耶斯和司机以及他的一位助教推着车走了几英里路,回到了俄亥俄州境内。

在海耶斯的带领下,从1951年开始,俄亥俄州立在接下来的18场德比之战里赢下了12场,完全颠覆了以前密歇根强、俄亥俄州立弱的传统格局。这让球迷们兴奋不已。正因如此,他立下的第一条规矩,不仅在球队里被执行,在整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校园里,都被学生和教员们自觉地遵守。伍迪·海耶斯在这时候,已经成为了无敌·海耶斯。他建立了自己的橄榄球王朝。

虽然海耶斯是个独裁暴君,脾气很不好,对属下也很严厉,甚至有些霸道。但是对辛巴克勒,他则是无话不谈。他的执教理念、战术思想、球队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等等,对辛巴克勒都是知无不言,毫无保留。而从小勤恳踏实的辛巴克勒,也趁此机会向海耶斯学习了很多的执教知识,逐渐丰满着自己的羽翼。而由于球队的成绩出色,作为助教的他,自然在简历上也高人一等。作为学霸的辛巴克勒,在担任助教的同时,也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拿到了硕士的文凭。

终于,辛巴克勒想要更多的单独空间,发扬自己的特长。海耶斯得知这一想法后,也非常高兴,觉得辛巴克勒很有上进心,并且他认为辛巴克勒已经有能力独当一面了。1954年,在海耶斯的帮助和推荐下,辛巴克勒找到了新的工作——在低级别联赛的长老会学院去担任预备队教练。在这之后的几个赛季里,辛巴克勒辗转执教了好几支大学球队的预备队,包括鲍灵格林州立大学和西北大学等。虽然执教的都是预备队,但获得的成绩得到了业界的好评。

1958年,海耶斯又把辛巴克勒召回了俄亥俄州立,担任自己教练团里的重要角色——一线队进攻组教练。于是在随后的几年里,辛巴克勒又回到了海耶斯的身边,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这期间,海耶斯于1961年又一次带领七叶树队拿下了全国总冠军。俄亥俄州立长时间的成功不仅让海耶斯步入了名人堂,也让辛巴克勒受益匪浅。终于,辛巴克勒等来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份主教练工作的邀请,而这份邀请,正是来自他的母校——有“好教练的摇篮”之称的迈阿密牛津大学。

5. 天长地久有时尽:师徒反目及十年战争
1963年,辛巴克勒又一次告别恩师,返回母校迈阿密,执教红隼队。作为海耶斯的弟子,辛巴克勒没有让人失望。在迈阿密的六年时间里,他率队两度获得MAC联赛冠军、三次获得亚军,还有一次季军。他把一支中上游球队,打造成了一支争夺冠军的劲旅。这成功的六年,让辛巴克勒出现在了一些顶级豪门球队的视线中。1969年,他收到了一份来自顶级强队的邀请,而这支球队,就是俄亥俄州立最大的死敌——密歇根大学狼獾队。
 第23张图片
密歇根大学的球场——Michigan Stadium

原来,被海耶斯率领的死敌无情地碾压了十多年之后,习惯了当B10唯一霸主、不习惯屈居第二的密歇根希望重新建立自己的优势。于是,狼獾队想到了能力不俗且对海耶斯知根知底的辛巴克勒。1969年,密歇根主帅伊利奥特离任,狼獾队就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挖迈阿密的辛巴克勒。作为“好教练的摇篮”,迈阿密是一个对橄榄球队主帅非常人性化的学校。只要是有顶级强队挖人,他们肯定是乐意顺水推舟地放人的。

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辛巴克勒接受了这一份邀请。他自己也没想到,拥有好几个裤子形钥匙挂件的他,终有一天会去密歇根执教狼獾队。但这就是命运。他和海耶斯的友谊,从这一天起就告一段落了。至于海耶斯,没人知道当他得知辛巴克勒执教密歇根的时候,想到了些什么,或者感受如何。根据对他的采访,以及周围人的回忆,刚得知消息的他似乎比较平静,只是有时会自言自语地说,自己和辛巴克勒在赛场上都会遇上大麻烦了。

1969年的暑期,辛巴克勒来到了密歇根大学所在的安娜堡。但是他并没有受到很热烈的欢迎,反而得到了不少对他的质疑。甚至有学生媒体直接在头版上用大字登出“薄算哪根葱”这样很不友好的质疑文章。作为一个并没有任何单独执教顶级球队的经验、且曾经效力过死敌的人,值得信赖吗?他能够带领狼獾队推翻七叶树的王朝吗?辛巴克勒随后用自己的成绩,让这些质疑的声音不复存在。

刚一入主,辛巴克勒就对球队实行末位淘汰制,并在更衣室里留下了一句话:谁能坚持留在球队里,谁就会成为冠军。这句话鼓舞着所有的球员,加班加点加倍努力地训练。球队实力得到的显著提升。在他执教密歇根的第一个赛季里,就带领球队在主场以24:12的分数击败了海耶斯带领的死敌,并在赛季末重新夺回了B10的联赛冠军。那场关键的德比战,密歇根体育场的上座率达到了103588人,刷新了当时的记录。
 第24张图片
薄·辛巴克勒在密歇根狼獾队的更衣室留下的话

输给辛巴克勒之后,返回哥伦布市的海耶斯据说怒气冲冲地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几个通宵,分析比赛结果。第二年的春训开始,海耶斯就在更衣室里放了一块儿地毯,上面写着24:12,刺激每一个球员。终于等到了感恩节那一周的宿敌之战,俄亥俄州立主场应敌。海耶斯在赛前要求每个球员从这个地毯上跨过去。这个仪式的寓意是跨过去年那道坎。果然,海耶斯实现了对自己学生的复仇。俄亥俄州立以20:9大比分击败了密歇根。

姜还是老的辣,似乎胜利的天平又回到了海耶斯这一边。然而,1971年,海耶斯再次栽了跟头。辛巴克勒的球队在这场德比战里上演逆转绝杀的好戏,不仅以10:7击败了海耶斯,还获得了赛季不败的战绩,勇夺冠军。目送死敌高调夺冠,海耶斯气得在场边暴跳如雷,但又无能为力。但对于辛巴克勒来说,美中不足的是,联赛不败的他却在玫瑰碗的比赛里不敌斯坦福大学,最终失去了和阿拉巴马大学以及内布拉斯加大学竞逐全国冠军的机会。

1972年,又是属于海耶斯。前一年的绝杀历历在目,这一次海耶斯没有犯相同的错误。那一年的最后一轮比赛前,密歇根是“打平就能夺冠”。比赛过程中,双方的防守都很稳健,比分一直很低。最后时刻,密歇根和前一年一样获得绝佳的进攻机会,似乎绝杀就在眼前。然而,俄亥俄州立的防线众志成城,在最后时刻连续两次在得分线上化解了密歇根的攻势,最终以14:11力压密歇根夺冠。

1973年,双方照例在联赛最后一轮交手,并打成了10:10平。90年代之前的NCAA橄榄球常规赛季还没有引进加时赛制度。这让B10联赛犯了难,因为两队积分完全一样。联赛冠军的归属很好办,两队并列获得冠军。但B10只能派出一队去参加玫瑰碗的比赛。怎么办呢?于是B10决定让联赛里的其它球队投票,来决定玫瑰碗名额的归属。辛巴克勒从小受到父亲的教育,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能投机取巧,因此在这时他并没有做出什么动作。可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海耶斯则认为,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他四处拉票,并重点拉拢密歇根州立大学(以下简称MSU)。

那时候,MSU也在犯难:按校园文化,密歇根大学是MSU的同州死敌;但按照地域文化,MSU也是属于密歇根州,和俄亥俄州也是不共戴天的仇敌。这就好比曼联要参加投票,在利物浦和曼城之间选出一个冠军来,非常难以抉择。就在举棋难定之际,海耶斯的说客让MSU拿定了主意,他们投了俄亥俄州立一票。这一票至关重要,最终海耶斯的俄亥俄州立一票险胜辛巴克勒的密歇根,获得了参加玫瑰碗的资格,并最终在玫瑰碗击败南加州大学夺冠。

MSU的投票在州内捅了马蜂窝。据说,结果出来之后的那两周,MSU的校长办公室、MSU斯巴达人橄榄球队的办公室、甚至当地的媒体,都遭到成千上万写满谴责和咒骂的信件的轰炸。密歇根州的居民痛恨MSU不顾历史、帮助外敌。甚至部分MSU自己的学生和球迷都认为学校这么做是不妥的。而这一次投票,也进一步加深了密歇根和俄亥俄州立之间的仇恨。

在那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双方在赛场上互有胜负。海耶斯的球队对联赛以及德比之战失去了统治力,王朝不复存在。其中在1976年,辛巴克勒的球队甚至在比赛里实现了对海耶斯的零封。大为恼火的海耶斯也渐渐对这位昔日的爱徒失去了好感,他常常在发布会上对辛巴克勒隔空开火。有一年的比赛结束前,俄亥俄州立达阵得分。根据规则,他们有获取加分的权力。加分方式有两种:分值为1的射门,成功率较高,为大多数大学球队所采用;分值为2的两码冲击,成功率较低,一般是不成功便成仁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当时,俄亥俄州立已经领先,照理说应该选择1分球。但是海耶斯却对着场上的球队大喊:要两分!赛后的发布会,记者问海耶斯为何要这样选择,海耶斯说,规则里我能选的最多只有2分。如果有3分球,我就会选3分。因为他们是北边那所学校,而我的任务就是让他们难堪。
 第25张图片
各为其主的辛巴克勒(左)和海耶斯(右)在赛前握手

于是,选择2分成为了两校间发泄仇恨的新方式。在之后的德比之战里,在很多根本没有必要,甚至理智上不宜选择2分的时候,双方也要选择2分球。例如2013年我现场观看的那场比赛,密歇根最后读秒的时刻达阵,把比分追成了41:42。这时候如果选择1分球,则十拿九稳可以把比赛拖入加时。但此时,时任密歇根主教练的布雷迪·浩克却命令四分卫德文·加德纳选择两码冲线,场边也有很多观众起哄要2分。但最终加德纳冲线失败,密歇根主场输球。很多其他观众不理解球队的这个选择,实际上这就是伍迪·海耶斯那次最后时刻要两分的选择留下的传统。

话说回当年。接下来的这些年,海耶斯和辛巴克勒继续斗法。海耶斯脾气越来越坏,手段也越来越极端。辛巴克勒也逐渐把父亲“不能投机取巧”的训诫抛之脑后。双方为了压过对方,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派间谍刺探、派飞机航拍、派美女勾引队员、派狂热球迷干扰对方训练等极端手段都用了出来。比如有一次,辛巴克勒叫一位发言人故意放出消息说,密歇根的团队设计了一种非常防滑的先进球鞋,海耶斯得知之后,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找各种潜在的商家打探这种球鞋的具体消息,耽误了训练。实际上这只是辛巴克勒放出的烟雾弹,这种鞋根本就不存在。但劲爆归劲爆,双方的战斗力在相互竞争中都大幅进步。这10年的B10联赛冠军被两队包揽,各种碗赛以及全国冠军也经常看见这两队的身影。

海耶斯还经常半开玩笑地说,他不仅是俄亥俄州立的主教练,还是圣母大学的球探。如果他看上一个球员,但却无法说服他加盟球队,或者球队里实在没有适合的位置,那他就会尽力说服这个球员加盟圣母大学。圣母大学是一支不参加联赛的独立球队,传统上是密歇根的第二大死敌,和密歇根交手频繁。但他们和俄亥俄州立却一般不会在比赛里碰面。在自己的执教生涯中,海耶斯说服很多优秀球员加盟了圣母大学,借此机会给密歇根添麻烦。

两位教练的斗法把B10这个球迷和校友基数庞大的联赛的整体水平,带到了新的制高点,成为了当时NCAA橄榄球的第一联赛。在两位名帅的指导下,这两支球队在那十年里涌现了很多优秀球员,包括不少海斯曼奖(最佳大学球员奖)的获得者。而正因为如此,大学橄榄球也成了很多美国人(特别是中西部的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今天的NCAA橄榄球如此吸金,和两位名帅之间的那场十年战争是分不开的。

6. 一失足成千古恨:海耶斯的黯然谢幕
十年战争为美国的中西部带来了疯狂的橄榄球热潮,B10的票价也越炒越高。很多其它学校一见票房吸金,有利可图,也开始大规模发展橄榄球。ESPN也因为这十年的火星撞地球般的对抗,把密歇根vs俄亥俄州立的比赛评为20世纪体育界最激烈的死敌对抗。海耶斯由此位列史上最出色的NCAA橄榄球主教练之一,而辛巴克勒也凭借出色的战绩,成为二战以后NCAA橄榄球执教胜率第二高的主教练。

然而,海耶斯和辛巴克勒两人之间,持续了十年的对抗和拉锯,在1978年戛然而止。这一年,海耶斯带领的俄亥俄州立获得了碗赛资格,前往佛罗里达州参加短吻鳄碗。12月29日的比赛中,球队在最后时刻被对手克莱姆森大学的查理·鲍曼完成抄截,遭到绝杀。眼见大势已去,脾气暴躁的海耶斯相当恼怒,在场边对自己的助手和球员们大吼大叫。

这时候,意外发生了。完成关键抄截的克莱姆森队员鲍曼十分兴奋,拿着球在场上大肆庆祝。按耐不住失败的怒火的海耶斯突然暴跳如雷,他冲上赛场,一记直拳打在了鲍曼的鼻梁上。随后,海耶斯还不依不饶。裁判们见状立刻围拢过来,却遭到海耶斯的辱骂和推搡。双方球员围了过来,场上陷入了混乱。
 第26张图片
1978年短吻鳄碗,海耶斯拳打克莱姆森大学的球员

这不是海耶斯第一次当众打人。早在1959年,他就在一场对阵南加州大学的跨区比赛里,试图殴打南加州大学的随队记者。当时念在他是初犯,且并未真正的打到人,因此对他的处罚也不重。但这一次,他的做法引起了公愤,这其中也包括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内部的谴责。海耶斯的另一位优秀弟子、从迈阿密时期到俄亥俄州立时期一直跟随在海耶斯身边担任助教的辛德曼,首先表达了对海耶斯这一举动的不满和谴责。他建议学校应该解雇海耶斯以挽回声誉。很多以前支持甚至崇拜海耶斯的球员和球迷也对这一举动发出了抗议。唯恐天下不乱的各大媒体更是一拥而上,不依不饶地进行追踪报道。这场比赛是海耶斯执教的最后一场比赛。第二天,俄亥俄州立七叶树队宣布解雇海耶斯,因为他的恶劣行径严重影响了球队和学校的声誉。B10联赛以及NCAA也先后开出了自己的罚单。

海耶斯曾试图辩解,但为时已晚。他的执教生涯,就这样以突然死亡的方式走到了一个不光荣的终点。名誉扫地的他没有等到其他学校的邀请,就此从赛场隐退。但他并没有离开俄亥俄州立大学,因为在学校,除了橄榄球以外,参加过二战的他还是历史教授,主讲战争史。他的教授职位并没有被解除。

离开了橄榄球的海耶斯,身体和精神都渐渐衰落。辛巴克勒和他之间的竞争关系也不复存在,两人又和好如初。辛巴克勒还经常去海耶斯的家里拜访恩师,常常和海耶斯交谈甚欢。后来,辛巴克勒在自传中,提到了1978年那场事故的另一种说法。他认为,海耶斯当时冲入赛场打人确实是不对,但那并非海耶斯的本意。当时虽然临近比赛结束,但俄亥俄州立还有进行最后一搏的时间,海耶斯冲入赛场本来是想赶紧捡球,继续比赛的。他那一拳应该是在争球的时候的无心之过。当然,这种说法并没有换来大多数人的认可。人们觉得,这只不过是辛巴克勒在为恩师开脱,以弥补当年自己转投死敌给恩师带来的伤害。

7. 无可奈何花落去:辛巴克勒的遗言
海耶斯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辛巴克勒则在密歇根继续着自己的传奇执教生涯。在南方,很多依靠资金注入以及对黑人球员政策放宽而新崛起的强队试图挖走辛巴克勒,但都没有成功。1982年,德克萨斯农机大学为辛巴克勒开出了天价合同,邀请他执教,但同样遭到了辛巴克勒的拒绝。辛巴克勒说,自从来到密歇根,他就决定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这里。虽然农机的合同条款难以拒绝,但世界上有很多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这其中就包括和海耶斯一起创造的历史和传统,这些都是辛巴克勒不能轻易舍弃的。

1987年,身体状况逐渐恶化的海耶斯因为心脏病在家中去世,享年74岁。去世前,海耶斯还对辛巴克勒念念不忘,他说:“薄是个能带来胜利的人。如果他都不算人生赢家,那我认为世界上就没有人生赢家了。我们之间的最后三场比赛,我都输给了他。我和他在赛场上对抗了很多年,也在媒体上唇枪舌战,但最终,我们还是朋友。”海耶斯去世后,被葬在哥伦布市的联合公墓。包括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内的一千多位社会各界名流,以及上万名球迷和校友,参加了他的葬礼。海耶斯去世后,辛巴克勒评价说:“伍迪是个有争议的人。他的高强度训练方式、以及无法饶恕的坏脾气,都让身边的人畏惧三分。但是,如果你不是他的部下,你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会在球队里如此受人爱戴。虽然他有很多的缺点,但这都不足以减弱人们对他的喜爱。”

海耶斯的去世给辛巴克勒提了个醒,因为辛巴克勒也被查出患有心脏病。他自己也明白,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再适合担任球队的主教练。1988年,辛巴克勒辞去了主教练的职位,改任球队的行政人员,作为精神领袖继续为密歇根效力。在这期间,他也短期加入了MLB底特律老虎队担任主席,体验了一下职业棒球队的工作,但他把大多数的精力还是投入在密歇根狼獾队上。

辛巴克勒也有自己的得意门徒。这其中包括在密歇根狼獾队接过他的指挥棒的加里·穆勒,以及穆勒的继任者劳埃德·卡尔,还有后来执教密歇根的布拉迪·浩克,以及密歇根的现任主教练吉姆·哈勃。除此之外,全美国很多NCAA强队的主帅、以及NFL一些职业队的主帅,曾经都是辛巴克勒带出来的学生。他被人誉为“教练的教练”。这其中,劳埃德·卡尔是辛巴克勒最得意的门生。就像海耶斯对辛巴克勒知无不言一样,辛巴克勒对卡尔同样是毫无保留。卡尔也不负众望,成为了密歇根的又一代长期任教的名帅(1994-2007执教密歇根),不仅带领球队拿到了联赛冠军和全国总冠军,还发掘出了超级球星汤姆·布雷迪。

1992年,辛巴克勒正式退休。但是作为精神领袖的他,办公室被学校保留了下来。在重要比赛之前,他也经常出现在更衣室里,或者新闻发布会上,给球队助威打起。这样的状态一直保持到了2006年。在这一年,密歇根和俄亥俄州立迎来了一场NCAA历史上最伟大的比赛——一场被称为世纪之战的对决。虽然双方都是老牌强队,但2006年的形势却非常特殊。在赛季联赛末轮比赛之前,俄亥俄州立的排名全国第一,密歇根全国第二。而赛季的最后一轮,正是这两支互为死敌的球队之间的对决。赢下球的一方,不仅是B10的冠军,也是常规赛的全国总冠军。这是双方历史上的第一次。

比赛开始前的一周,辛巴克勒身体不适,医生建议他要多在家休息。然而事与愿违,曾经在密歇根效力过的四分卫汤姆·斯莱德因病逝世,他的家人邀请辛巴克勒参加葬礼。辛巴克勒是个重感情的人,这样的邀请他无法拒绝。于是他不顾医生和学校的劝阻,坚持前往底特律出席葬礼。葬礼完毕后,他返回了旅馆。这时候,世纪之战一触即发,当地电视台在旅馆找到了辛巴克勒,让他为密歇根狼獾队发表“例行”的赛前演讲。

一般来说,辛巴克勒在重要的比赛前都会为球队加油,说一些鼓舞人心的豪言壮语。然而这一次,辛巴克勒一反常态。他没有说冠军,没有说死敌,也没有任何战术或心态上的指示。他先是对球队说,要大家努力训练,有一天会成为像斯莱德那样勇敢的战士。这才是大家来到密歇根大学打球、学习的真正目的,而不仅仅是为了冠军。他随后又接着说,球队要在失去重要的人的时候团结一致,保持信念,共同面对困难。没有任何个人比球队更重要。在演说的最后,辛巴克勒反复地呼喊他那句口头禅:The Team!The Team!The Team!

当时,人们以为辛巴克勒的后半段演说,也是在说斯莱德。球队失去的重要的人,或许就是这位曾经效力过的四分卫。几乎没有人理解辛巴克勒这段话的深意。然而,第二天,就在比赛之前,旅馆里陪伴辛巴克勒的人们却发现他失踪了。经过寻找,人们终于在换洗室里找到了辛巴克勒,那时候他已经去世了。死因和海耶斯一样,是心脏病。那段演说成了辛巴克勒的绝唱。人们这时候才回过味来,原来球队失去的重要的人,不仅是斯莱德,还有精神领袖辛巴克勒自己。

消息传到了俄亥俄球场,客场作战的密歇根狼獾队的队员们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几十年的精神领袖,却在这场世纪之战开始之前撒手人寰。主教练卡尔更是因为恩师的离世而大恸。但是,卡尔很快就冷静下来,在更衣室里为球队播放了辛巴克勒前一天的那场演说,特别是重复播放了The Team!The Team!The Team!的那一段。于是,球员们团结一心,带着悲痛的心情走上了赛场。

这场比赛让十万多名现场观众,以及观看直播的更多观众过足了瘾。俄亥俄州立借主场之利,以长传为主跑攻为辅,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在上半场一度拉开了很大的比分;而同仇敌忾的密歇根也以犀利的长传球,在下半场逐渐追回了分差。最终,俄亥俄州立42:39险胜密歇根,赢下了这场世纪之战。这场比赛也被人评为了21世纪以来最精彩的3场NCAA的比赛之一(其余两场为2013年奥本大学vs阿拉巴马大学,以及2011年圣母大学vs密歇根大学)。
 第27张图片
2006年世纪之战的现场照片。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几天后,辛巴克勒的葬礼在密歇根举行。和当年海耶斯的葬礼一样,除了上万名球迷以外,各界名人也出席了辛巴克勒的葬礼,密歇根狼獾队的全体成员当然是如数出席。此外还有很多NCAA各支橄榄球强队的主帅,其中包括俄亥俄州立的前任主帅约翰·库珀、当任主帅吉姆·特雷索、以及俄亥俄州立七叶树队的全体队员。前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到场,但他也派了家人参加了葬礼。葬礼上,美国空军的战斗机低空飞过墓园上空,为辛巴克勒致敬。

海耶斯和辛巴克勒的故事就到此为止了。但是他们留下的传统依然还在。在俄亥俄州立,海耶斯立下的规矩到现在也还在被执行;而在密歇根,每次比赛之前,体育场都会播放辛巴克勒最后的演说,这也成为了传统。海耶斯和辛巴克勒反目成仇以及发动十年战争,已经是橄榄球历史上的经典故事。

--------------------
知乎专栏:地球的那些事儿
微信公众号 山中杂说 (ShanYeTalk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放学有种别溜 发表于 2021-3-17 19:33:56 | 只看该作者
 
 第37张图片

 第38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新星知行教育 发表于 2021-3-17 19:34:08 | 只看该作者
 
意大利足球的前锋线 2000 年后最令人遗憾的事情,莫过于托蒂与卡萨诺的「反目成仇」。

 第41张图片

1.2000年前的卡萨诺
私生子的身份,平民区的出身,街头足球的成长,可是,无论性格多么乖戾,但天才终究是天才。

在1999-00赛季意甲联赛,巴里对战国际米兰,这是当时只有17岁零5个月的卡萨诺代表巴里的第二场正式比赛。比赛打到第87分钟,比分仍是一比一。佩罗塔长传找左路的卡萨诺。卡萨诺用后脚跟停球后长途奔袭,直突禁区,连过国米后卫布兰克和帕努奇后,面对门将冷静打进反超进球。“公鸡”凭此球爆冷取胜!凭借此球卡萨诺在当时星光熠熠的意甲一球成名。
http://i1.hoopchina.com.cn/blogfile/201601/19/BbsImg145319700784742_200x132.gif卡萨诺处子进球

巴里队主教练法切蒂被卡萨诺视为恩师,他对卡萨诺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卡萨诺是个不可多得的全才,是意大利攻势足球的希望。在他看来,卡萨诺脚下拿球时有佐丹奴的风采,带球有里维拉的味道,身体条件可以和维亚利媲美,停球有曼奇尼式的脚后跟一磕,加速摆脱盯人时很像巴乔,护球本领学自托蒂,还具备了皮耶罗的想象力和因扎吉的灵巧。卡萨诺则觉得自己像托蒂,因为那是他最喜欢的球星。在他的房间里,有托蒂的画像,也有托蒂的球衣,那是上赛季罗马和巴里交锋时托蒂送给他的。
卡萨诺希望有一天能够在罗马队或国家队和托蒂一起配合,这让罗马俱乐部老板森西很是高兴,“卡萨诺想来罗马,那太好不过了。”托蒂的启蒙老师马佐尼却不认为卡萨诺与托蒂相似,他认为卡萨诺更像年轻的皮耶罗,在禁区附近的威胁更大,是个前锋,而托蒂是个中场组织者,但两个人一起配合没任何问题。
 第42张图片

当时还在巴里的卡萨诺这样对《罗马体育报》的记者说:“我的梦想就是在托蒂身旁踢球,我希望能有机会,无论在国家队、罗马、还是别的什么地方和他并肩战斗。我可以从他身上从他踢球的方式和他的风格上得到灵感。”
2001年,当时坐在石油上数钱的罗马以创世界20岁以下球员身价纪录的3000万欧签下了19岁的卡萨诺。

如果当时有互联网,卡萨诺的「盛名」会远比巴洛特利更盛,他是当时意大利继托蒂之后最受人瞩目的天才。

2.2000年前的托蒂
1976年9月27日出生。1993年3月28日,年仅16岁的托蒂于对布雷西亚的赛事中首次为罗马上场。17岁的时候一个赛季就打入了21球,坐稳球队首发。1999年获得意甲最佳年轻球员。第二年成功入选意大利国家队,出战当届欧洲足球锦标赛。以一个惊艳全世界的勺子点球,带领球队闯进决赛,最终败在高卢雄鸡的金球下。2000年被选为意大利足球先生。
2000-2001赛季带领罗马拿到俱乐部历史上第三个也是到现在为止球队的最后一个联赛冠军。同时蝉联了当年的意大利足球先生。

那时候的托蒂,在意大利风头无二,虽贵为「罗马王子」,但称其为「罗马爸爸」也毫不为过。

3.托蒂与卡萨诺
i.蜜月:
刚加盟罗马时,卡萨诺与托蒂的住所相距不足百米,当时都是单身并且荷尔蒙爆棚的两哥们常常一起出入「社交场合」,亲密无间。卡萨诺甚至经常就住在托蒂的家里,托蒂的母亲把卡萨诺「看做是自己的亲儿子」。

在训练中,卡萨诺经常因为迟到早退等个人原因和卡佩罗发生正面冲突,不过他和托蒂却从没有发生过口角。对于托蒂,卡萨诺表示他的内心只有尊敬。托蒂和卡萨诺如今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卡萨诺经常到托蒂家里吃饭。虽然对长辈不太尊敬,但是面对托蒂的父母,卡萨诺却表现得十分腼腆,这和他不到22岁的年龄很相似。托蒂的父母也十分喜欢卡萨诺,甚至有时候当托蒂不在家的时候,卡萨诺也会来托蒂家蹭饭吃。

最初的日子里,为了让卡萨诺更好地融入罗马队,托蒂尽了最大努力。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卡萨诺和队友们越走越近,没有比赛的时间里,他和队友一起活动的次数增加了很多。

那场争吵之后不久,托蒂的主动使得两人和好如初。卡萨诺似乎也明白到了托蒂对他的真诚关心,此后,托蒂的父母就开始了一段近乎“收养”卡萨诺的生活。托蒂的身边就像突然多了一个弟弟。卡萨诺与托蒂父母的相处十分融洽,在罗马队的表现也日趋稳定。托蒂周围的人都知道,除了结婚之前的坎德拉,没有任何其他人能像卡萨诺那样亲近罗马队长的家人。

场外「出双入对」,场内也自然「你侬我侬」。
第一个赛季,卡萨诺出场30次打进6球,表现堪堪及格。但在接下来两个赛季,卡萨诺完全展现了自己的天赋,和托蒂二人的组合把「小世界杯」搅得鸡犬不宁。2003-04赛季,卡萨诺与托蒂联赛共打进34球,积分榜与AC米兰你追我赶,最后不幸排名第二。
 第43张图片

那几个赛季的托蒂和卡萨诺风华正茂,惊艳欧洲,有图有真相,各位用心去感受。
著名的狼城双子星进球

托蒂蝎子摆尾助攻卡萨诺

双狼戏珠-托蒂卡萨诺经典二人转—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ii.分手: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不守纪律、随心所欲让卡萨诺在意大利臭名昭著,以至于意大利足球界专门为其发明了一个名词形容他的蠢事——“Cassanate”。
“Cassanate”可谓“罄竹难书”。2004-05赛季德尔内里执教罗马时,卡萨诺让特里戈里亚基地的无纪律主义达到了极致。几乎每天训练都会发生同样的事:教练让球员们在场上站好位置,演练战术。3分钟后,卡萨诺就已经
厌烦了,他拿起一个皮球扔到场地中央说:“兄弟们,分组比赛开始。”他觉得球队里应该他说了算。
2005年夏天,斯帕莱蒂来到罗马,卡萨诺又开始这样指挥。事实上,斯帕莱蒂还没来,卡萨诺已经发话了,他在一次国家队集训中对当时在乌迪内斯效力的亚昆塔说:“去跟你那个哥们说,在罗马是我们来指挥。”我们,含义是“球员”。
但卡萨诺没有成功。罗马夏训一开始,卡萨诺出现在球场上的样子就像一个摇滚明星,大腹便便,戴着耳环和手镯。在球队健身房里,卡萨诺把音乐的音量调到最大,斯帕莱蒂去把声音关小,卡萨诺中断训练又去把声音开大。直到斯帕莱蒂清晰地对他说:“音乐只能小声,俱乐部是让我当主教练。”
卡萨诺与俱乐部翻脸,与托蒂开始冷战。随后被500万欧元甩卖到了皇马,开始了「一共睡了六七百个马德里姑娘的」生活,直到2011年才拿到他的第一个联赛冠军奖杯。

而托蒂,则一直那个「是铁打的托蒂」。

如果卡萨诺会和托蒂一直在罗马踢下去,如果意大利国家队能同时派出健康的托蒂和开心的卡萨诺....可惜这都是另一个宇宙的故事了。
 第44张图片
 第45张图片
 第46张图片
 第47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fanglei2011 发表于 2021-3-17 19:34:25 | 只看该作者
 
蟹妖。

1、因国仇变家恨
Vlade Divac与Drazen Petrovic
二人作为南斯拉夫国家队主力成员,1988年奥运会共同夺得亚军。
——“我们曾是彼此的兄弟”。

然后,南斯拉夫分裂了。
当1990年南斯拉夫的夺冠赛场上,一个带着克罗地亚国旗的人冲进了场地时,迪瓦茨推开了他。
塞尔维亚人Divac和克罗地亚人Petrovic便正式决裂了。
二者没有再说过一句话。
“我总觉得,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Drazen和我总能够谈谈。”Divac说。“但那一天却没能到来。”

Petrovic在1993年,车祸去世。
相关链接:
'Once Brothers' '30 for 30' documentary focuses on Vlade Divac's relationship with Drazen Petrovic
Dave McMenamin's Q&A with Vlade Divac
[ST·­Òë×é]Ôø¾­µÄÐֵܣºµÏÍß´ÄÓë±ËµÃÂåάÆæ¼°µÏÍß´Ä·Ã̸¼

2、圣婴的诅咒
George Herman "Babe" Ruth
Babe Ruth
除了被称作“棒球之神”(地位堪比迈克尔·乔丹之于篮球),还留下了最著名的“圣婴诅咒”。

1895出生的鲁斯直到1918年都在为波士顿红袜效力,并以绝对强棒主力的身份获得3个冠军。
然后,他被以12.5万美元现金+30万美元贷款的价格——红袜历史上最伟大的强棒被卖给了死敌纽约扬基。
城市英雄,多次表示要在波士顿结束职业生涯的历史第一人。
被卖掉了。
而且,在消息严重闭塞的那个年代,众多新闻小道消息,指向鲁斯本人。
所以,城市的愤怒可想而知。
如果不能想象,那加深一下印象,这是一座50年后还会往自己NBA球队主力中锋,八冠功勋球员床上扔大便的城市——只因为拉塞尔是一名黑人。
于是,被愤怒冲昏的鲁斯也无法再继续解释。
只留下了体育史上最著名、最反目成仇的诅咒:
“我从没想到要离开波士顿,但那些老板……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我身上,如果我要承担叛徒的名声,那么红袜就要以永远夺不了冠军而作为代价。”
鲁斯来到扬基后,1923年就为球队赢得首个世界大赛冠军。
这之后,扬基陆续获得25个冠军,成为MLB最为伟大的球队。
作为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历史上第一个冠军,红袜队整整86年不知道总冠军是什么滋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平舆香油网 发表于 2021-3-17 19:35:13 | 只看该作者
 
安贤洙,应该说是Victor An吧。
当年韩国冰上竞技联盟作大死把他逼跑了,14年索契入籍俄罗斯的An用三金一铜啪啪啪打脸

事件原因:
http://3g.163.com/touch/article.html?docid=APDSRB8000051CAQ&qd=pc_adaptation
 第54张图片


……………………过百赞更新……………
 第55张图片
图片来自他ins

现在过得很幸福,老婆是追随他十多年的粉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鹿晗我的命唯爱 发表于 2021-3-17 19:35:39 | 只看该作者
 
 第58张图片

胡梅尔斯和格策。一个是高大威猛的后防中坚,一个是前凸后翘的前场金童。两人曾在多特蒙德携手征战,不仅帮助大黄蜂两度抡元,还因此入选国家队成为主力。

有意思的是,两人身上还有这或多或少的“反拜仁”气息、和多特英雄情结。格策是多特青训出品,被球队挖掘培养、用出色的表现和不可限量的前途赢得了球迷的青睐拥护;狐媚年轻时被拜仁扫地出门、其父作为拜仁教练还被炒鱿鱼,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对峙公堂,多亏多特慧眼识珠才有幸崭露头角,上上个赛季更是被俱乐部授予队长的荣耀职责。

在渣叔克洛普的率领下,两人成为大黄蜂青年军中不可或缺的主角,能力相当志向相似,关系也越发亲密起来。

 第59张图片

也许正因为爱的太深,在格策转会死敌拜仁之后,狐媚作为多特蒙德的领袖,忍不住跳出来公开炮击:

他的离开让我们队中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我也向他本人说过。每个人都能看到我们球队有多么好,我不认为有什么竞技上的原因会让你作出离开的决定。你可以看到我们的球队取得了多么大的进步,而且格策也从中获益匪浅。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让我感到非常生气的原因,他居然作出了离队的决定并且离开的是如此之快。

2014年胡梅尔斯与俱乐部续约时,更是放弃了违约金,将忠诚推向极致。

我决不在合同中加入这一条款。对,我说的正是2012年和多特蒙德的续约,我的合同到2017年才结束,我愿意留在这里。除了多特蒙德,世界上没有一支球队可以让我更加开心了。就算我可能离开,我也至少会履行完合同。

2014下半年,拜仁方面透露罗伊斯的解约金仅为2500万欧元的时候,胡梅尔斯代表俱乐部横刀反击:

这些年来我们给拜仁制造了不少麻烦,你能在比赛中看到这点,而且他们削弱和迷惑任何对手,鲁梅尼格在媒体上透露罗伊斯的合同细节是有预谋的。

其父更是多次表达了对多特蒙德的感激之情、以及拜仁想买狐媚门都没有的愤慨。

然后胡梅尔斯就去拜仁了。

值得注意的是,多特另一位领袖罗伊斯,在好友格策加盟拜仁后却异常沉默。

他不仅第一个站出来表态维护格策,甚至转会宣布的第二天亲自驾车护这个送众矢之的来俱乐部训练,在日后的各种采访中,仍旧坚定地把格策视为自己的好友。

我想,也许他大概对俱乐部可能不那么忠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漫游者2014 发表于 2021-3-17 19:36:30 | 只看该作者
 
我来说一个足球圈和老东家如何一步步成为“死敌”的故事。
我无法代表鲁能俱乐部说韦世豪是鲁能的死敌,但是对于鲁能球迷来说,如果让他们选出最恨的,最讨厌的球员,我相信只会有一个答案,韦世豪。
无论大家多讨厌韦世豪,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韦世豪是目前中国最顶尖的足球运动员之一,从小就是人中吕布,在鲁能青训的8年,一直都是鲁能青训的头牌,是95年段最优秀的球员之一。
鲁能那时是把韦世豪当做中国梅西来培养
你家庭条件一般?那好,我给你免学费,再包吃喝住宿,我再给你额外生活补贴,你就负责好好踢球,甚至为了纠正一些他的坏毛病,还每场都给奖励,还帮助韦世豪去欧洲试训。不仅培养球技,更在尝试培养韦世豪的人品、球品。
可鲁能永远也想不到,他们毫无保留的付出,最终却培育出了背叛者。
 第62张图片当时韦世豪还不满18岁,国内不能和18岁一下球员签职业合同,毕竟签了合同就相当于雇佣童工。球队没办法限制青训球员。
于是韦世豪的父母找到了鲁能,号称韦世豪要放弃足球生涯,作为一个普通学生,继续读书。鲁能面对这样的理由,于情于理都无法阻拦。韦世豪如愿以偿的离开了养育他8年的地方。
如果这个理由是真的,那恐怕我们就没机会认识韦世豪了,中国足球也会少一个争议人物。
事实上,当时韦世豪不能和鲁能签职业合同的漏洞就被一位“大名鼎鼎”经纪人发现了,这位经纪人挑唆韦世豪和他的家人
“只要离开鲁能青训,就给200万签字费。反正你在人才济济的鲁能也不一定能打上一线比赛”
后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韦世豪编了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离开了鲁能,签约了葡萄牙某球队。鲁能8年的培育、8年全心全意付出就这样打了水漂,一分钱都没拿到。
活脱脱就是反向“嘴炮”康纳(UFC巨星,一场赚一亿美金),“嘴炮”康纳的女友在他没成名的时候养了他整整8年,为了能让“嘴炮”康纳专心训练,“嘴炮”康纳的女友最多同时打了4份工!
 第63张图片“嘴炮”康纳最终和韦世豪一样成名,一样成为圈子里最顶尖的运动员之一,但是不一样的是成名之后。
“嘴炮”康纳一直记得女友付出的一切,成名之后没和其他UFC巨星一样花天酒地,恨不得一个月换一个女友,“嘴炮”康纳对自己的女友一直非常忠诚,也把女友变成了老婆。而且在我印象中一直没传过绯闻,可以说是UFC模范夫妻了。
 第64张图片而韦世豪就像是一个渣男,对养了自己8年的女友,随口编了一个理由,说自己要出国留学,所以就分手。结果转身就找上“王阿姨”,看着“王阿姨”给的200万,笑的合不拢腿。
那个被抛弃的女友,却还被蒙在鼓里,希望渣男的留学之路能顺利一些。
不过再淳朴、善良、无知的女友,在听说渣男和“王阿姨”在一起以后,也会明白其中有猫腻。
如果只是到此为止,那韦世豪顶多只是一个无耻渣男,成为一个痰盂,不至于变成球迷最恨的人。


在韦世豪签约葡萄牙球队后,鲁能发现了其中的猫腻,立刻把韦世豪告上了国际足联,按照之前的案例,鲁能很可能获胜,并且向韦世豪索要合理赔偿。如同之前王振澳被万达索赔2000万天价赔偿一样。
不过当时韦世豪一家人苦苦哀求,希望鲁能考虑到8年的感情,放韦世豪一马,给好不容易出来的足球人才一条生路。
鲁能真的被韦世豪一家人说服了,看在相伴8年的份上撤诉了。
当时的韦世豪也出于感激,放话“回国一定首选鲁能”。
 第65张图片韦世豪在欧洲辗转过多只弱队,最后还是回国发展,去过上港,也去过国安,最后来到了恒大。唯独没去过鲁能。
被渣男欺骗的鲁能,把渣男告上了法庭,可却在渣男的痛哭流涕之下,一时心软,轻信了渣男的承诺,选择了撤诉。
可事实证明,渣男还是那个渣男,他只会为利益奔走,所谓的承诺届是精心编织的谎言。
这就是
@鲁能青训
的痛,付出了一切,2次信任相伴8年的人,却被坑害了2次。如果说鲁能有错,那就是鲁能太过善良,放了韦世豪一次又一次。


鲁能成功培养了韦世豪的球技,让年级轻轻的韦世豪,有了远超同龄人的技术,但却没能培养人品、球品方面,让他的人品、球品永远的停留在婴儿时期
这就是韦世豪,球迷心中的渣男型球员,反向“嘴炮”康纳。
能让鲁能足校的一个四五十岁的大男人,在记者面前哽咽着说出“现在国内搞青训,搞的越好,越正规的,越是弱势群体”
这段视频一直通过不了审核,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看一下,节目57分钟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7204781?from=search&seid=10278289985197062551


韦世豪离一个真正的球星还有不少差距,不差在球技,是差在人品、球品、情商。
就好比同样在恒大,还是鲁能旧将的高准翼,在和鲁能的赛后,高准翼会跑到鲁能球迷面前,鞠躬、鼓掌,随后就是鲁能球迷高喊高准翼的名字,但实际上高准翼在鲁能也不过是效力了一年。
而同场的韦世豪,似乎和鲁能毫无关系,径直走向了更衣室,一时间让人分不清到底谁是鲁能花8年培育出的球星,谁是短暂效力的球员。
 第66张图片如果韦世豪有高准翼一半的情商,知道对鲁能球迷示好,放下自己高傲的脸,弯一下腰,在公众面前忏悔一次。我相信没有球迷还会记恨着他。
当浪子回头,当离乡者归巢,所有人都会打开双臂,原谅那个孩子。
可惜,韦世豪低不下头。糟糕的情商和人品,让他永远的成了鲁能球迷的死敌。
而对于其他球迷来说,对韦世豪最深的印象可能就是场上的令人作呕的恶性犯规。
 第67张图片 第68张图片
以下内容引用公众号:鲁能队报 ,我在其中添加了一些图片,原文链接:韦世豪,谢谢你没回鲁能
韦世豪的这个犯规动作完全没有必要,舒库罗夫惨遭断腿,直接被送往医院。
令人悲愤的是,在主裁判手下留情,只给他出示了一张黄牌后,韦世豪的嘴里喋喋不休,从嘴型上看是在骂脏话,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一点羞愧的意思。
甚至还发出了这样的言论:
 第69张图片
是不是和姜志鹏的神言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70张图片姜志鹏:“日本球员拿头撞我的脚,不是我用脚踢他的头”
赛后还送带着果篮和轮椅去看望对方,原谅了乌兹别克斯坦球员舒库罗夫。
 第71张图片

 第72张图片

 第73张图片这不是韦世豪第一次在比赛中展现戾气,从葡萄牙回到中超后,不管是在上港、国安还是恒大,不到三年的时间,韦世豪的恶劣动作着实不少。
中国杯前,在恒大和大邱FC的亚冠比赛中,韦世豪也是在抢不到球的情况下,从后方粗暴铲倒对方球员,当时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第74张图片效力国安,在对阵重庆力帆的比赛中,韦世豪一分钟内两次从身后放铲,根本不顾及对方有没有受伤的危险。
去年的U23热身赛,韦世豪也曾有过朝着对手脚踝飞踹的恶劣动作。2017赛季足协杯决赛,补时阶段,韦世豪推倒李运秋引发两队冲突。
 第75张图片 第76张图片如果说一次两次可以理解,但是让戾气和暴力成为习惯,只能说球品以及人品存在问题,中国足球已经成为“痰盂”,韦世豪以及他所代表的“恶人”们,则让中国足球进一步被唾弃。
千万不要用“作风勇猛”、“奋力拼搏”等理由为他们开脱,中国足球想要提高,不是靠着这种方式上头条,卡纳瓦罗可能感谢他为国足输球转移话题。
去年参加中超吐口秀时,韦世豪自己说了个事,打小在每个队都是红黄牌冠军,鲁能足校的教练告诉他,只要有一场球不拿牌,就送一双球鞋,但到毕业了,也没能拿到过一双,这事,他还觉得挺自豪的,包括热身训练铲队友,他也觉得自豪。
 第77张图片球品人品如此,被鲁能球迷痛恨,被广大球迷唾骂,也算是意料之中了。
这就是鲁能球迷的死敌,中国球迷的痰盂;
以热身铲队友、场场拿牌为自豪;
红黄牌冠军、大动作先生;
玩弄鲁能2次的渣男,让鲁能足校的校长连连哽咽的反向“嘴炮”康纳。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相关新闻报道,视频来源见文中。部分图片基于CC0协议,如有争议可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30 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