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穷人家的孩子不能拥有娱乐吗?

[复制链接]
79399 0
lovehao 发表于 2021-3-19 01:28:4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穷人家的孩子是否必须要每天苦大愁深的学习,一点娱乐活动也没有,不能在娱乐上花费一毛钱,才配做穷人家的孩子?如果做了,就是对不起父母,被其他人看不起。


上一篇:企业退休和农民养老金有多大区别?
下一篇:如何看待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发生多起可能针对亚裔的枪击案,已致 8 人死亡?目前情况如何?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沙发
wo1980 发表于 2021-3-19 01:29:09 | 只看该作者
 
不能。
去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作《贫穷的本质》一书把贫穷的本质讲的最为深刻。
穷人是和富人一样聪明的。
是的。
你没有看错。
你以为穷人傻?
大错特错。
他们会以自己生存环境,自己拥有的资源,自己的思维模式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穷人没钱,自然不能投资,不能购买资产,保险,投医保等等。
穷人没资源,周围都是穷人,不能借梯。
一点点风险成本就可以打到穷人,比如疾病,而中产和富人基本不会因为十几万的医药费破产。
而穷人有什么?
有人。
对。
人也是资源,通过劳动可以赚钱。
怎样有人?
生孩子!
孩子生下来干嘛?
养老,改变命运。
穷人的孩子注定要承担这一使命。
为了让他更好的承担。
穷人也有自己的一套体系。
“孩子你看我们养你多不容易,你要好好努力,考上大学,挣大钱,让我们跟着你吃香的喝辣的。”
“儿啊,你可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
“儿啊,你工作了把工资交给我。”
……
诸如此类。
这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投资,收益还是不错的,即便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至少穷人还有人使唤,老了能被照看。
所以穷人傻吗?
所以穷人的孩子能拥有娱乐吗?
假如你是穷人的孩子,你是不是只要一娱乐就感到羞愧和充满罪恶?
是不是一开心幸福就觉得对不起谁?
是不是总觉得背上扛着沉沉的大山?
是不是总很压抑?
是不是有时候不自觉恨父母,但马上羞愧难当,指责自己不是个人,立即转而对父母感激涕零?
你知道为什么吗?
很简单。
你是穷人的孩子。
你生下来就是为了改变穷人的命运。
你背负着穷人的希望寄托并耗费了他们的心血,这心血可能只是几千块,但是他们的所有,你必须加倍加倍偿还。
所以,你可以拥有娱乐吗?
在没有完成改变穷人命运这个使命至少,你没有还清他们的希望寄托,你能娱乐吗!?
即便你想,你的潜意识也会阻止你,告诉你,这是不对的,你生下来不是为了自己开心,赶紧努力。
这就是你的疑问。
这也是穷人为什么砸锅卖铁吃土都要娶媳妇生孩子。
所有把人生全都寄托在孩子上的父母都有一个梦想,让自己的灵魂借着孩子的生命延续下去,绵延千年,万年,生生不息,自己所有的遗憾,无力,绝望,欲望借着孩子圆满。
这是穷人最有魅力的地方。
前生后世之因果
一个家庭有多迫切希望孩子改变家庭的命运,这种迫切可以忽略孩子是一个人,这种迫切的欲望强烈到把所有希望赌注押在孩子身上,就有多穷,这种穷是一辈子的,比如《万箭穿心》里面那个挑扁担的女人,还有很多非常努力艰苦的家庭,即便太平盛世异常艰苦,家里一直灾厄是非不断。
人追求美好的动力不来自压迫和驯化,而是来自爱和温暖,一个真正有爱并尊重孩子和睦家庭,精神首先必定是富裕的,即便一时受穷,也会把家庭凝聚在一起,大家合力去把生活变得更好,而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完全的寄托和驯化,暗含对生活的绝望,孩子一定会感受这种潜在的情绪并继承下来。
你可能一定要分个钱多钱少,这个无法分出,但有一个现象可以折射,就是一个家庭总是倒霉,父母小时候就穷,工作不顺,不是被排挤就是窝气,一会儿出车祸,一会儿生大病,接着夫妻打架,父母的父母多病早亡,孩子对爱和温暖的渴望一次次被忽略,父母对孩子的最大关注就是你要好好学习,你要好好工作,把钱打回来给你弟弟盖房子,等等。
但,即便孩子挣了钱,这些钱也会还债务,或者娶一个坏媳妇。
最终的折射就是一辈子活不了几天好日子。
而这种表相最大的心理原理是:绝望。
而这种心理一定会体现在人行为的方方面面。
把一个家庭和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他人身上,哪怕这个人是孩子,都是一种对自身目前生活的彻底绝望。
如果你对生活充满希望和阳光,你会希望家里有爱和温暖,你会尽量让家里开心,让自己开心,而不是将整个命运沉甸甸的责任压在一个还没有开化的孩子身上并不停的驯化他。
生活的希望来自自己。
你想开心幸福你就会追求,而他人无法替你追求。
好比,我在还是孩子时,我外婆经常拉着我哭泣,哭诉我母亲多么命苦,我要多么好好学习努力,每一次当她对我好,给我饭,她会重复,我很爱我外婆,我从小把自己的使命就是为了拯救我的母亲。
但,结果如何?
我拼命挣钱,给我妹妹上大学的钱,每次见到我妈妈都大几千给,我自己就把自己当成一个机器,最后呢?
失败了。
我的能力永远赶不上母亲的倒霉。
她钱被人骗了精光,十五万,
她小女儿要上大学,
她儿子要搞传销,
她要老家盖房子,盖了房子,她在城里打工,房子给别人住,她就过年住,
她儿子要娶儿媳妇,
她儿子要买房,
……
我已经累的精疲力竭,几近崩溃,精神抑郁。
我才发现一个事实,我永远改变不了我母亲的命运。
即便我满足她不停的要求,下一步,她又有事情要搞,她潜意识不认为她配幸福,无法安定,一定要把日子过得苦大仇深才算常态和生活。
神鬼难助。
这中间不说我一个赤手空拳的女孩子如何在一个大城市打拼的艰辛。
而我现在也有宝宝。
我会驯化我的宝宝,告诉他,他要来改变我的命运吗?
我想都不敢想。
我如何对一个孩子给予如此厚重的包袱,他连世界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一个人穷一辈子,第二代人接着穷一辈子,第三代人依然穷一辈子,你仔细观察,其中必有规律。
这个规律的动力心理学核心就是:绝望和自己不配开心幸福。
这个心理动力机制会操控他们一辈子。
即便最后他们的孩子成功了,改变了,入大城市了,但,他们还是不停搞事情,比如介入孩子的婚姻生活,破坏他们夫妻感情,搞的家里鸡犬不宁。
那个《双面胶》里的婆婆不就是这种?
或者大批孩子终于“凤凰”一把,父母煽风点火,搞得孩子妻离子散。
这种事不多吗?
先不管有钱没钱,一个人想内心安定祥和,平静幸福,这就需要幸福的能力。
而穷一辈子的人,穷三乃至四代的人,很难有这种能力,甚至他们一生都不曾遇到过拥有这样的人进入他们的生活并与他们产生链接,即便有这样的人试图靠近,他们也无法停止自我毁灭的无限循环里,感受不到,无法认同,不能接受。
如何突破
从心理学上讲,一件事,需要先认清楚现实,再接纳(即便它不堪),最后才能改变(新的重塑),掩盖和逃避只会让事情更糟糕。
第一次编辑我讲的是现象。
第二次编辑我讲的是成因。
这一次,就聊聊如何突破和重塑。
1.环境。
一定要竭尽所能,以最快速度离开原生家庭,这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如果可以上学,一定要努力,考上高中,上大学,暂时远离。
为什么?

因为人是环境产物。
让自己长期处在压抑,驯化,不能呼吸的环境里,长期受这样煎熬,日积月累,人的心灵一定会渐渐扭曲,并继承下父母的脾性,如暴躁,暴力倾向,喜怒无常,低自尊,无法获得安定祥和,总是紧张,焦虑,恐惧和折磨。
2.适当减少联系和接触。
穷人父母纵然有很多不好的一面,但他们依然是穷人孩子获得爱和物质的唯一途径,还是能完全信任,血脉相连,但,要慢慢学会减少这种依赖,渐渐独立起来。
3.拒绝。
善待父母,就一定任由父母没有边界,好不客气地踏入自已的精神领域,大肆践踏,驯化,咆哮吗?
孝顺父母,就要拿着自己的血汗钱借由父母的手给自己的弟弟吗?就要剥削未婚夫家的彩礼陪衬到自己家吗?夫家有何义务把自已挣得钱给你的父母?为他们排忧解难?这些钱难道不是用来开拓你们自已的小家吗?你们自已不用生孩子,孩子不用花钱?
赡养父母,就一定要按照父母的意愿去活,就一定要任父母为所欲为,随便介入自已的婚姻,破坏婚姻,扰乱自已的家庭,就一定任由父母赌博,家庭暴力,母亲无端的情绪不稳定,盖帽子,指责吗?一定要为他们的性格不稳定,情绪暴躁,人际关系混乱,酗酒等负面能量买单吗?
不。
拒绝。
毫不客气的拒绝。
该为他们的失败和糟糕的人生,使人抓狂的脾性买单的是他们自已。
而,守护自已内心,保护自己,则是我们自已的责任。
不能混为一谭。
4.明确责任界限。
比如:父母生病了,父母需要治疗,父母在失去劳动力后无法工作,我们要出自已的一份力,去赡养。
赡养义务和养育义务是对权负责关系。
在这里,也建议大家对父母的社保和养老规划多上点心,必要的话给他们补上一定的商业保险,比如防癌险、意外险。自己可以买点意外险、重疾险、寿险。
生老病死和意外,基本谁也逃不过,当子女的,准备好应对风险的策略,也可以稍稍降低损失。
推荐一家我之前咨询过的 @小雨伞保险,是一家专业的第三方经纪公司,付费预约顾问老师就可以1对1咨询。他们会根据你家里人的年龄、身体情况和预算,规划现阶段一家人最需要什么类型的保障,各需要花多少钱,在预算范围内优先买哪些,还可以对比市面上各类产品,出一整套方案。
1块钱不贵,半小时不长,把商业保险这个工具掌握好,最好一辈子用不上,但用上的时候你会庆幸。
知乎营销平台父母十恶不赦,不代表子女就要彻底抛弃父母,逃避自己的责任。
中国有赡养法。
不能以此为借口,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你可以以自已的能力范围,在父母年迈衰老的时候出自已的力。
比如:父母生病了,父母需要治疗,父母在失去劳动力后无法工作,我们要出自已的一份力,去赡养。
赡养义务和养育义务是对权负责关系。
5.认清事实。
清晰认识父母的缺陷,不意味就可以把他们的爱和付出全部抹杀,也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孩子的耻辱,更不意味着,要放弃父母。
只是冷静地看待他们的生活背景,心理模式,生存环境,思考问题,为人处世的方式。
这些他们身上的东西,我是否要继承,由我来选择。
一个穷人家出来的孩子,本身他就没有资源,没有人脉,甚至没有读书,他来到大城市,可以说一无所有,如果他再连一个乐观,积极,努力的心态都没有,心理扭曲,别扭,谁愿意帮助他?谁想和他做朋友?连最基本的领导、同事、朋友关系都处理不好,连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挣点钱就挥霍挥霍,还有什么出路?
再者,本身,一无所有,还要背负两代人,乃至三代人沉重的负担,天天愁眉苦脸,活得苦在仇深,性格阴暗,脾性乖张。
别人躲都来不及,谁愿意靠近?
再从两代人的一生来看,只有孩子心理健康,勤奋,努力,改变自已,去快乐自信地生活,去工作,去大城市,只有孩子真的站起来强大了,他才有能力在父母衰老的时候给予照顾,不然,即便父母和孩子痛苦地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未来,仍一片阴暗,没有出路。


穷人家的孩子比一般家庭的孩子,不仅要经济上承担的更多,还要在精神上承担地更多,而摆脱这样束缚和命运,需要的努力、艰辛、苦涩和胆识更多,决心,毅力要更大,思考地要更多。
即便这样,他们能摆脱贫穷,在十年,或者十五年后,建立自己的家庭,有一套两套房,夫妻恩爱,孩子健康成长,同时负责赡养没有任何保险、退休金、养老金,可能还很作的父母,同时还要修复好自已的内心,与父母和解,与自已和解,同时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拥有新的人生观,处理问题,思考问题的模式。
这个过程如同剥皮,而很多人,只在第一步,就死掉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可以郭巨埋子孝母,可以有卖身葬父,只有孔融提出父母无恩论,但很快被杀死,此说更是埋地尘土。
这第一步真实客观地认识父母,很多人穷人的孩子都做不到,这个过程太过残忍,太过大逆不道,太过违反孝道认知。
谁愿意承认自已的父母不好?
谁愿意大逆不道?
但蒙上双眼,忽略事实,能真的解决问题吗?
皇帝的新装。
皇帝不穿衣服,他就真的穿上了神衣吗?
认识到父母不好,不完美,缺陷重重,世界真的塌了吗?
我们就真的不再在乎父母,不爱父母了吗?
一个虚假的毒蛋糕,难道比一个黑不溜秋真实的窝窝头让人更踏实,更可爱吗?
我从小爱读书,
读《毛泽东选集》
读四大名著
读简爱
读基督山伯爵
学英语,学西方历史,
学心理学,想去了解认识自己,了解认识父母,
喜欢新闻,政治,文化,经济,
这些东西不能让我发财,让我跨越阶层,但,让我有一颗勇敢的心,即便现实不好,即便我的父母糟糕,即便生活给以了很多打击,折磨,痛楚,依然有一个温和有爱的心,温暖我自已,也温暖我先生,让我的家里充满快乐,幸福和积极乐观,并对未来充满激情,希望和规划。
我从不介意说出我从极其贫寒人家出身,也不以此为耻,但我也不接受父母的驯化,不要用孝道来剥削压迫我,我该尽到的责任义务会尽到,即便你是我父母,在我成年以后,你也不能在我的心理地盘撒野,我爱你,不代表你可以为所欲为,把你狂躁不安,抑郁焦虑,脾性暴躁借由父母大恩论加在我头上,把你的一败涂地归结在我身上。
赡养你是我的责任。
守护我自已也是我的本能。
有个误区和大家说一下。
1.有人看完文后觉得我完全厌恨我的父母并想彻底逃离他们。
这是不对的。
世上是没有完美的父母,无论父母再尽心尽责,他们都不会完全完美无缺并让孩子不受到任何伤害,他们必定有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问题和毛病,因为父母也是人,他也有自已时代局限、痛苦烦恼,爱恨情仇,忧伤,缺点等等。
认识到父母的不完美恰恰是完整地接纳父母,而越是不断的美化父母,无时无刻都把父母描绘地好似神一样,恰恰是对父母的不接纳,孩子要不停地告诉自已,告诉别人,来掩饰自已对父母 “不好的”不接纳,掩饰父母对自已造成伤害的愤怒。
这个点就好比,一个妈妈不停地告诉别人自已的孩子是多么完美无缺,她恰恰是对孩子 她认为“不好”那一部分的不接纳,她只想接纳孩子 “好” 的一部分,所以她潜意识自动地把 “不好”不停地说成好,来掩盖自已的不接纳。
比如日本电影《告白》里面那个sha了女孩的二号小男孩,当被害女孩妈妈找到这个男孩的妈妈时,妈妈一直说:我的孩子没问题,我的孩子怎么怎么无辜,都是别人的错,我的孩子没错。
事实上接受孩子有问题这个客观事实对这个妈妈来说是致命性打击,因为她的意识里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有毛病。
过渡溺爱本身也是不能完整地接纳孩子,过分的宠爱和保护是对孩子独立需求的攻击,不能接纳孩子是个独立生命个体并在不断强大渐渐脱离自己掌控的事实。
而对我来说,我意识到自已对妈妈的不满,埋怨,正是我认识到妈妈是一个完整人的过程,她有优点,也有缺陷,我既接纳她的优点,也接纳她的缺陷,我认识到她对我的伤害,也认识到她对我的付出,对我来说,这就是她,这就是我的母亲。
而一味逃避去接纳父母不完美的孩子,他内心深处是不能和父母和解的,更不能和自已和解。
常见的例子就是:
莫名地对父母很火大,但马上又对父母感激涕零,并开始内疚攻击自已。
人很多时候内心的冲突和矛盾来自自我本体和父母客体的冲突,来自把 “我”和 “父母”看成一个整体(连体婴),比如:我妈妈是个抑郁症的人,我也会抑郁症,爸爸打人,我也会,事实并不是,然而,如果孩子一直无法分别出自我本体和父母客体的,或者无法和父母分割,那就很可能,孩子认为我要成为妈妈,继承妈妈,我也要抑郁症,并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爸爸打人,我是爸爸的儿子,我们一体,我要继承爸爸,也去打人。
从心理学角度,孩子抛弃父母越彻底,他越健康,越自由,越能为自已的行为和他人负责,并对自已的边界非常清晰并尊重别人的边界。
这个抛弃不是指现实生活远离父母或者冷落父母,断绝关系,而是和父母形成完全独立的两个人,而孩子在独立之后,有清晰的心理边界,健康地心理,他反而能更加自由快乐坦诚地和父母亲昵,更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相处。
而评论区没有看懂文章核心,抓住一两句话或者断章取义来批判,不能说明写这个文的我是怎样的人,是不是恨父母,是不是没有良心,是不是不孝,而只能说明批判的人本身对父母不好这种认知或现象的极度恐惧,他自已无法承认,看到别人说必须马上跳出来人生攻击我,来证明父母是完美无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姬如千泷的春天 发表于 2021-3-19 01:29:15 | 只看该作者
 
在我脱离童年期进入少年期的那段时间,我经常因为自己花了一些时间在娱乐上而内疚,甚至悔恨。
因为我家里人从小就教导我:
咱们家里穷,但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会供你读书。因为你是家里唯一的希望,所以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刻苦读书,以后才能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
我当然知道家里人的辛苦,我也知道自己应该好好学习。
但是当时的我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又不是什么拥有着坚定意志的苦行僧。
所以我虽然在教室里很多时候会努力学习,但是偶尔也会忍不住去看一看自己暗恋对象的侧脸。
所以我虽然在下课之后会要求自己要认真写完作业,但是脑海里还是时不时会冒出“DNF是什么?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好玩吗?”之类的念头。
但是每次出现这样的念头,我都会对自己产生一些怨恨和不满:
你在想什么呢!老妈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不把所有时间所有精力都拿来学习,还想这些不正经的东西,你对得起家里人的付出吗?
所以我一度拿小刀在我手臂上刻字,提醒自己要好好读书。
可是还是没多大用处。
在情窦初开的我还是时不时忍不住会想那个女孩。
每当同学们聊起DNF,梦幻西游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会竖起耳朵来听,甚至把自己带入进去,想象我玩游戏时的样子。
后来我总有忍不住,在一个周末跟同学去了一次网吧。
我没钱,所以就坐在一旁看着他玩。
那一个下午过的很快乐,但是过完之后我却又陷入了无尽的内疚与愤恨。
因为我去了网吧,所以我不再是老师家长口中的“好孩子”了。
因为我整整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在娱乐上,所以我愧对我家里人辛辛苦苦供我读书的期待。
当时的我是非常相信“好孩子一定不能去网吧,穷人家的孩子一定要全力读书,不能玩乐,这样以后才能有出息”这类非此即彼的严厉教条。
相信这类非此即彼的教条有一个好处,就是它能让一些从来没做过“坏事”的孩子对各种可能的诱惑敬而远之。
但是它也有一个坏处,就是:
只要我做过了,那么我就是坏孩子了,那么我以后就注定没出息了。
既然已经是坏孩子了,那我读书还有什么用呢?
于是我开始上课不听讲了。
我上课不听并不是我被娱乐冲昏了头脑,所以静不下心来听讲。
而是那种非此即彼的严厉教条让我认为既然我已经不是好孩子了,那干脆就一废到底吧,读完初中也没必要读了。
从此我的成绩一落千丈,在后续的好几次家长会上我都被点名批评,我妈被老师单独留下来谈话。
但是在某一次家长会上我似乎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我被点名批评了,但是那个打游戏打的比我多得多的同学居然被点名表扬了。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成绩差,他成绩好。
后来跟他聊过之后我惊诧地发现:
可能是因为他家很有钱的原因,所以他父母从来不说“我们家的未来靠你了,你一定要努力读书让爸爸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类话。
虽然也不希望他整天打游戏,但是只要他能保证做完作业,那么也随便他玩。
虽然也希望他有时间多看点书,但是他只要学习成绩不要太差,也不会逼着他学习。
他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他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努力去学,不那么容易患得患失,玩的时候可以尽情的玩,也不会内疚自责。
这件事让当时的我认识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
这世界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
我们并不是只能选择当时时刻刻努力学习的好孩子or吊啊啷当整天想着玩的坏孩子。
我们学累了,就可以去娱乐放松一下,娱乐完了,就再努力学习一会。
穷人家的孩子如果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自然要更加努力。
但是努力不代表完全没有娱乐时间,我们是人,又不是机器,况且机器还要时不时搽润滑油维护呢。
所以偶尔娱乐一下是正常的,不要太过内疚自责,甚至自暴自弃。
人生是一场很漫长的马拉松,没有人可以从开始就一直全力冲刺直到结尾。
休息,有时候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第1张图片 这是我坚持每日一答的第171天,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tbsn 发表于 2021-3-19 01:29:35 | 只看该作者
 
贫穷和混乱,早早地在我的童年就扎下根。
逮蝎子、摘花椒、养蚕、捉知了、捻炮引子,这些都是我童年挣钱的渠道,包括上大学我脑子里也只有「赚钱」。
哪还有时间娱乐?更何况我还要还父亲的钱。


清晨,母亲发来视频通话,看背景是医院楼下的冬青墙。
母亲脸上挂着泪,说「这样下去不行」。她买的包子父亲尝了一口便朝她摔去,大吼:「太咸了!」母亲捡起来放在凳子上,他又摔到地上。
我安慰母亲:「妈,咱晾他一天,你在楼下晒晒太阳等我来。」
今年 3 月,父亲骑着摩托车去交合作医疗险,半路上追尾,当场昏迷。他被肇事者送到医院,检查出颅内出血,右手骨折。事故责任还未划分清楚时,父亲心疼钱,整天眉头紧锁,夜里闹陪床的母亲,凌晨两三点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出院?」
那天我赶到医院,在楼下缴费处续了 2000 元医药费。走进病房,看到两个蜷在塑料袋里的包子,还躺在地板上。我想替母亲出气,激一下父亲,拿起父亲的手机就往外走:「我用你支付宝去交医药费啊。」父亲果然又开始骂骂咧咧,不许我花他的钱。
我自顾自地走出去,坐在门外的长椅上。同病房的病人家属听见了骂声,跟我搭话:「你爸要不是挂着吊瓶,就要追出来找你要钱了。」我尴尬地笑了笑,心里想着,这个男人都 56 岁了,还总是因为钱跟我过不去。
贫穷和混乱,在我的童年就扎下根。
1996 年,我出生三年后,弟弟的到来给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一笔不小的罚款。父亲将粮食换成钱,上交给计生办,一家人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儿时的冬天,四口人挤在土房里的炕上。晚上,这儿就是我和弟弟的游乐场,骑马、打仗、被窝里捉迷藏。临睡前,父亲会用粗实的树根塞满炕洞。有一回半夜,父亲突然将姐弟俩拖到炕尾。迷迷糊糊中,我看见床铺被卷起,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烟土味,炕门口父亲的脸在树根的烈焰中变得飘渺。


 第3张图片

90 年代的陕西农村,年轻的夫妻常将孩子留给老人照看,两口子外出打工,挣双份收入养活一家人。我家不一样,我从没见过爷爷奶奶,只知道父亲是那一辈最小的儿子,游手好闲晃到 28 岁,娶了念过高中的母亲。村里人笑话在外老实巴交的父亲:「小心她以后出去教书跟人跑了。」却对干不好农活、进厨房能烧坏锅的母亲格外宽容:「学生出身,这些活做不好那是自然。」
在我眼里,两个大人像是在过家家。
父亲没有稳定的工作,为了生计,常年在村子周边打零工,跟着包工头修新路或者盖房子。父亲不在家时,我和弟弟经常饿了两天,母亲才想起该新蒸一锅馒头了,还总拿不准该放多少碱。父亲工程做完了就回家干等着。
小学暑假,我起夜总遇见对面房间的灯亮着,母亲熟睡,父亲则头倚在铁床桄上,小声自言自语,像是心里有许多难以消化的事情。供两个孩子读书,生活入不敷出,父亲越来越压抑。母亲却后知后觉,喜欢给孩子买点零嘴,给家里添点小物件。
一次母亲赶集,买了铝制脸盆和纳布鞋的白线。父亲傍晚下工看到柜子上的东西,气不打一处来,抓起来摔到天井的石头上,铝盆砸变了形。父亲嘴里骂着:「人家买啥你买啥,你就会跟样学样。」说着又将一大捆白线塞进灶火里。母亲被吓坏了,只是哭。
往后再发生此类事情,母亲便不声不响地跑出门。我跟着出来寻她,看见母亲蹲在张贴告示的土矮墙边默默流泪,还没出村子。外人说的话不作数,这个温和得没个性的女人,才不会离开。父亲料到如此,从来没有追出来过。等夜深了,母亲再领着我,静静走回家。


胡子拉碴的父亲卷着铺盖回家时,总拿不回几个钱——半路上裤子被割破了,小偷将口袋里的 300 多块偷个精光;有一回领了 1000 多块,却被黑心的包工头故意塞了两张假一百;更多时候,是老板以各种理由拖欠工程款。
我不能按时交学费,男同桌就笑话我:「知道你家为啥没钱?你爸每次赚一点点钱就回来花掉,肯定就攒不下钱啦,我爸下井就过年回来一次,现在马上就要修新房子了。」我不吱声也不生气,觉得他说的就是事实。
有时候父亲还没回来,家里就已经没有一分钱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Xizi_Cevw0rQD 发表于 2021-3-19 01:30:04 | 只看该作者
 
娱乐的方式不同而已。
记得我们小学的时候,比较好的娱乐是周日下午赶在正大综艺之前看几级机器猫,又或者星期二下午可以不上学。
有时候最简单的玩法就是大家互相去找树叶,用树叶的叶柄互相交叉用力拉扯,谁的断了就输了。
还有很多,不花钱的,也不费多少时间的简单玩法,这都是娱乐。


娱乐并不是和金钱一定划上等号的,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方法方式。


另外,富人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也许更加苦大仇深,因为家庭条件好,各种学习班兴趣班辅导班的概率也就更大。你不用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genied 发表于 2021-3-19 01:30:36 | 只看该作者
 
谁说的。大部分沉溺于电脑游戏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穷人家的孩子往往拥有比富人的孩子更多的娱乐和玩耍。我跟你说,不要不服气,中国1976-2018年间,穷孩子大量拼命读书然后翻身当富人的各种真实故事,才是反常的,放到历史里面是令人惊诧的时期。


美国的天选族怎么教育孩子?从小无穷无尽的优质教育、课外班、旅行、人脉活动和家庭作业,同时他们的父母,很多都是富商、议员、医生、知名大学教授,却在媒体和现实世界,都大肆宣扬“公立教育不必打分数”、“四年级只会1+1也不丢人啊”。


美国的穷人阶层,比如暗夜精灵,从小没有爹,妈领着低保、住着Section 8(政府救济房),能给吃几口饭(还是沃尔玛买的半成品)就不错了。在街头混,也不需要学习,也没有烦人的钢琴课,也没有课外班,天天在外边玩耍,比富人强多了。


稍微大点,天选族的孩子在刷题、学艺术、学游泳、学画画、学演讲,好不容易有个假期才能欧洲、美国四处玩;暗夜的孩子上公立、不学习,13岁就破处,开始吸大麻,天天在街上玩。


天选族家长很焦虑:这孩子最多上个大米大学(Rice University),名校是没戏了;暗夜的母亲心里很踏实:这孩子很老实,不会进监狱的。


天选族也有翻车的时候。比如孩子压力过大,自杀了,或者上了大学玩得过high,出事了(酗酒或是吸毒);暗夜也有神奇的翻盘者,比如街头天天打篮球的小混混成了科比、奥尼尔(订正:很多人指出科、奥不是小混混出身,是因为我对篮球实在不理解,隐隐约约知道NBA有些明星是路边小混混出身,就随便说的,抱歉)之类。


然而绝大多数,天选族的孩子还是成为下一代的议员、律师、商人、医生、大企业管理阶层;暗夜的孩子玩了小半辈子,好的打打工,差的延续上一代的生活——进桔子,或是当单身母亲,甚至最惨的被其他暗夜或是警察乱枪打死。


回到这个问题:
穷人家的孩子是否必须要每天苦大愁深的学习,一点娱乐活动也没有,不能在娱乐上花费一毛钱,才配做穷人家的孩子?如果做了,就是对不起父母,被其他人看不起。
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以后一定不会是穷人。能够这样思考的人,根本不是穷人的思维。是否“苦大仇深”只是细节和方式,懂得读书的人,就注定不是穷人。当然,不要问我“为什么这样的孩子却出生在穷人家里”,我是不会回答的。


合适、廉价、无伤害的娱乐,对穷人的孩子是必要的。因为,穷人的孩子如果读书学习,本身就承受着比别人大的压力,走着更多的弯路,拥有着更小的机会。这个社会对穷人的孩子也不甚友善,老师们哪个不是嫌贫爱富?


娱乐,总比直接放弃要好很多很多。娱乐浪费有限的资源,但放弃意味着,前面的所有投入都没有了。


以我自己的经验,这个社会的确告诉穷人要低调,要努力,要克己;却忘了告诉穷人:不要崩溃,不要放弃,要维持情绪稳定,维持高昂的士气。


那怎么办呢?只能找穷人的娱乐,廉价的娱乐。


很多年后,我还记得自己高考那年。我上的高中很好,太多非富即贵、高三开始就纷纷保送985名校、或是准备留洋的人了。其实,现实中最难受的,不是你知道这些人这些事情存在,而是他们天天跟你在同一个教室里,就是以前你认识的张三李四。


我到最后六个月,因为过大的压力,其实已经近乎崩溃。当时唯一的娱乐和精神寄托,就是去家门口不远处的网吧,玩CS。我还记得那家网吧很牛,开了好几个32个人的服务器,你能想象32人在Dust 2,Inferno,或是Aztec这种地图上,不到1分钟就有一方全灭的乱景么?拿着M4,蹲在角落里,枪口对着B区的洞口,等待着一群人冲出来,看在自己倒下前能扫倒几个,是我一生永恒的记忆。


就凭着这点廉价的娱乐,我扛过了精神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你说,穷人的孩子不能拥有娱乐?


我认为,苦大仇深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了。穷人要比富人更爱护自己,才能可能有未来。富人可以买得起装备,买得起各种护盾、药水;穷人基本上靠着肉身硬扛。富人的资本是钱、房、权、眼光,而穷人的资本是自己。


廉价的娱乐,快捷的放松,迅速的精神充电,对于穷人的孩子,恰恰是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山河安非他命 发表于 2021-3-19 01:31:17 | 只看该作者
 
1818黄金眼屡屡出现这样的新闻,就是那种小孩子给主播打赏或充值游戏花了几万十几万等远超家庭承担能力的钱,这些小孩的父母基本都是做着辛苦活的外来务工者,那些钱真的可谓血汗钱。等到父母长辈发现的时候,要追回就变得很麻烦,有的主播和平台比较好说话,看电视台采访愿意退回大部分金额,也有的不了了之,只剩下父母暴打小孩,小孩痛哭流涕。
看着很不是滋味。
很多小孩即使面对电视台采访,也没有流露出什么后悔自责的情绪,反而觉得父母吵。
 第5张图片(打开1818的微博,这样的新闻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


按理说很多都是十岁上下的孩子了,不至于对钱这么没概念吧?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新闻屡屡出现?
不是穷人家的孩子不能拥有娱乐。
而是更多的穷人孩子根本没有选择娱乐方式的能力。
虽然说起来都是娱乐,电子游戏、看电视、看直播、赌博,打架唱K是一种娱乐;围棋、游泳、无人机、跳舞,学乐器等等未尝不是另一种娱乐。
小孩子只要有兴趣,能够沉浸进去,他们就会觉得很开心。
对没有分辨能力的小孩子来说,环境提供什么娱乐,他们就容易沉浸什么娱乐。


但是穷人的娱乐往往是毫无主观能动性参与的垃圾信息输入,属于低质量的感官娱乐。
电视上乱七八糟的广告 ,注水的肥皂剧,直播平台龙蛇混杂的黄赌毒信息,手游上瘾后的废寝忘食,浪费年华等等。
本来就没什么自制力的小孩子,一旦长期沉浸低质量的娱乐,那么注定无法产生高质量的自我思考与进步。
极端的例子,就是三和大神的日常,消磨了志气与毅力,只剩下对短暂欲望实现的冲动支配。
为了游戏玩得爽,为了主播一句恭维,做出一掷千金的盲目行为,也就不奇怪了。


高质量的娱乐不是穷人不想玩,是玩不起。
现在一些质量高的培训班,哪个不是几千一万起,穷人父母对于长期回报的事物,总是抱有悲观态度(当然会有例外,凡事都有例外),自然不会投资。
有些书香门第的家庭,就算未必富有,但是父母言传身教,小孩受环境影响,自然也会喜欢看书或艺术之类的人文科学追求,孩子从小以知识输入的方式娱乐,自然是比同龄人走得更快,站得更高。这种家庭是最容易出贵子的。如《听妈妈的话》的周杰伦,jay可不是穷孩子,看他的纪录片就可以知道,家境相当殷实,从小学古典音乐。
可人总有娱乐的需求,穷人父母又没有时间精力管孩子,巴不得孩子拿着手机,守着电视机不出去惹事。
于是恶性循环,不断输入低质量信息,只能建立低质量的思维。
最无解的穷,就是穷般若。
般若一穷,人就跟动物差不多,完全没法静下来思考一些长远的东西,脑子里就想着下课玩一把王者荣耀,或者昨晚直播的那个姐姐声音真甜。
认知上已经穷了,行为上自然也会做出一些让人无语的选择。这就像许多扶贫工作,扶贫人员是完全烂泥扶不上墙,政府再怎么培训,鼓励,支持,补贴,他就是及时行乐,活一天算一天。


穷,并不可怕。
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拥有一些非常可贵的品质,如吃苦耐劳,勤奋朴素,脚踏实地,如果能够专注在一个领域好好耕耘,是有很大几率能改变命运的。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这里我想到了李子柒,虽然她的视频是经过美化加工的,但她利落的农务活,精巧的手工活看得出来是常年累月下来的童子功。
可怕的是,穷,却贪图享乐。
而且是及时行乐。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是没有道理的,意识到穷,想要改变,才会懂事,才会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忙,才会自强不息。
可现在许多穷人家的孩子从小生长在五花八门的互联网垃圾文化诱惑下,很容易就迷失了心智。脑残粉,键盘侠,恨guo党之类的一大部分就是1818黄金眼新闻下这帮孩子的长大版。
孩子无法选择地浸入低质量娱乐的怪圈,这才是最大的悲哀,却也是资本追求的方向。
所以你要问,穷人家的孩子不能拥有娱乐吗?


我的回答是:若要打破穷人命运的怪圈,就要明白life is struggle,穷人的孩子,越早明白越好。
离低质量娱乐远一点,就离自己能把握的命运近一些。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 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