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设计 1933 老场坊(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的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Balfours)都有哪些建筑作品?

[复制链接]
15766 7
易瑞涛 发表于 2021-4-7 17:26:2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及同问其生平简历。


上一篇:​首艘入籍中国的高端远洋邮轮正式入境,将兼营国内国际航线
下一篇:疯传全家移民英国?李克勤:以身为中国人为荣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7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医界散人 发表于 2021-4-7 17:26:50 | 只看该作者
 
自 1933 老场坊于 2008 年向公众开放以来,这座原先的屠宰场就成了建筑、摄影爱好者的胜地。但凡有文章提及值得一去的上海建筑,老场坊多半会被列入其中。
 第1张图片

不少发布会、影视剧也在此召开和取景,其中比较知名的就有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
 第2张图片

关于老场坊的建筑师,网上文章多数用“著名英国设计师设计”一笔带过,详尽一些的会写“由当时工部局出资兴建,英国建筑大师巴尔弗斯(Balfours)设计,蜚声沪上的余洪记营造厂承建。”
英文资料同样语焉不详,几乎全是“Designed originally by British architects”或者“Originally designed by Balfours, a British Master Architect”,想来是从中文资料翻译过去的。
那么这位英国建筑大师巴尔弗斯(Balfours)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又有哪些代表作呢?
 第3张图片

我之所以会去查阅建筑师的身份,一则是因为建筑与游戏关卡设计有颇多相通之处,一直让我很感兴趣。二则是因为在那个时候,我每周都要绞尽脑汁物色约会地点,老场坊就是其一。在多年前的某个夏天,我就曾打开浏览器,搜索巴尔弗斯的相关资料。
结论比较尴尬,这名“建筑大师”恐怕根本就不存在。
众所周知,1933 老场坊原先是上海市工部局宰牲场,在 2007 年由赵崇新先生主持改建前,早已破败不堪。这座建筑始建于 1933 年,这也是其新名称中数字的来源。
我查询了当年的《申报》,在 1934 年 1 月 9 日的报纸上刊载了一篇相关报道,叫做《工部局新建宰牲场略记》,作者是许壮猷。
 第4张图片 提示:点击可以放大图片。
报道中写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卫生处新建一宰牲场。为该局建筑师英人惠乐(C Wheeler)及工程师恩脱白格(Unterberger)所设计。由余洪记营造厂承造。位于狄司威路(今溧阳路)沙径路转角。占地六万五千方尺。约九亩余。屋凡四层。纯以钢骨水泥捣成之。”
在何巍、朱晓明两位先生所著的论文 《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建筑档案研究》中,还提到 1930 年的设计图描图上,审核与校对的签名均为卡尔·惠乐。1932 年卫生处有一封相关信函中写到“I have discussed the above problem with the architect,Mr.C.Wheeler…”(我就上述问题与建筑师卡尔·惠乐讨论过……)。1936 年中国机械学会参观时,卡尔·惠乐以建筑师身份介绍了宰牲场。
由此可见,1933 老场坊真正的建筑师,应该是当时上海工部局建筑科的一名外籍职员卡尔·惠乐。至于所谓的英国建筑大师巴尔弗斯,既无其人存在的证据,也无其人和宰牲场有关的资料。
上文提及的《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建筑档案研究》,还介绍了老场坊在选址、设计、结构、功能、承建等多方面的诸多秘辛,驳斥了“在世界各地有三座类似建筑,其余两座已拆除”等不实的流言,推荐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可惜的是,何巍、朱晓明两位先生也未能考据出卡尔·惠乐的生平履历,文章中写到“遗憾的是,虽通过几位英国建筑历史教授的帮助,还是无法找到卡尔·惠乐的更多信息,只好留待日后继续探究。”
那巴尔弗斯(Balfours)这个名字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对此我有一个猜测。时任工部局主建筑师的是史特伯福特(C.H. Stableford),也是卡尔·惠乐的上级,其名字的后半部分 bleford 与 Balfours 颇为相近,兴许是有人看错签名,故此流传讹异吧。
在本题评论中, @葛巾老师提及她曾与负责复建的朋友聊过,认为 Balfours 的来源是英国第一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当时外墙上有时任领事的铭牌,因此误以为是建筑师,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各位可以前往评论阅读。
这篇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约会可真是辛苦啊。”(还好现在不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CST詩婷 发表于 2021-4-7 17:26:57 | 只看该作者
 
1933老厂坊(或者说应该叫 工部局屠宰场)的设计师不是Balfours呀,而是A.C Wheeler, 不懂为什么会传成是Balfours设计的。
工部局1930-1944年期间的档案记录和来往信件都表明了屠宰场的建筑师是Wheeler,具体的档案可以去上海档案馆查阅。举一些例子:
档案号U1-14-0569:A.C Wheeler: Designs, specifications, plans and detail drawings of all municipal buildings,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alterations and additions to municipal buildings.
档案号U1-14-0731: Wheeler is engaged on the abattoir for Chinese...Wheeler is fully engaged on the works in hand and on proposes schemes.

其实参与屠宰场的设计和建设的不仅仅是建筑师Wheeler一个人,整个工部局(Public Works Department),包括当时的加拿大政府(提供了很重要的设计意见和建筑实例)都参与了进来, 规划师,土木工程师,普通工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老厂坊的设计很有意思。整个建筑就是一个利用重力的自动屠杀机器。推荐一篇文章:
“The Modern Abattoir as a Machine for Killing: The Municipal Abattoir of the International Shanghai Settlement, 1933”

说到这里好像有点跑题了。
不过Balfours这个人的生平资料好像真的很少,我当时就专门去查过这个人,可惜没什么有用的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深蓝色乔木 发表于 2021-4-7 17:27:06 | 只看该作者
 
莫名地被这个问题吸引,花了几个小时大致理清了头绪。
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的设计者是工部局下辖的建筑部门的助理建筑设计师 Arthur Carr Wheeler,以及首席建筑设计师 Charles Henry Stableford。这两个人当时都隶属SMC-PWD,全称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
- Public Works Department,也就是上海工部局公务处[1]。关于当时公务处的人员构成以及这两人的一些生平:
根据1930年的员工名单,公务处的建筑办公室有11名外籍员工和28名中国员工,由首席建筑师C.H. Stableford担任主席。办公室分为两组:一组负责新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以及对现有建筑的增建和改造,由助理建筑师A.C. Wheeler和D.C. Mirams领导;另一个由J.D. Watt领导,用于维护所有现有的市政建筑和租赁财产。
RIBA的Kalendar记录,Stableford在1921年被选为RIBA的合伙人,并在1923年开始作为助理建筑师在公务处工作。1932年,他被选为RIBA的会员,并于1935年在英国建筑师注册委员会(ARCUK)注册。1937年第二次中日战争爆发后,他被提升为公务处的副专员,并继续在上海工作到1945年,然后回到英国。
另一方面,工部局档案中最早显示惠勒在公务处工作的证据是1926年的一份内部文件。他随后被记录为负责屠宰场,并在三名绘图员和三名描图员的协助下,为屠宰场绘制草图。他于1933年在ARCUK注册为建筑师,并在工务及维修中心工作,直至1939年移居加拿大。
来源可以参考Yi-Wen Wang 和 John Pendlebury的论文,该论文几乎包含了关于这座建筑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The Modern Abattoir as a Machine for Killing: The Municipal Abattoir of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1933至于建筑本身提到的Balfours,有几种不同的推断。
    网上的有一篇博客Hidden Architecture, 列的是Andrew Balfours,当时也确实有这么一个苏格兰建筑师,生于1863年,卒于1948年。可是他的作品都在苏格兰地区,因此可以排除。
2. 另一种推断是第一任英国领事乔治·巴尔弗。也许真的像 其他回答提到的那样,当时建筑上有领事的标牌因此被误认为设计者。但是这种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因为当工部局准备新建宰牲场的时候已经是他卸任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所以也很难想象需要把第一任领事的名字挂在屠宰场这样的场合来纪念:
巴富尔(George Balfour,1809年-1894年)第一任英国驻上海领事,在上海开辟租界。原为马德拉斯炮兵部队上尉。1843年,受命担任首任英国驻沪领事。11月8日,巴富尔抵达上海,先在县城内姚家巷租屋办公。11月17日,正式宣布上海开埠。当时中国为了避免中国人与英国人杂居造成的困扰,因此主动在上海划定租借,巴富尔经过同上海道台宫慕久多次谈判,大致划定了英租界的界址。1845年11月,中英订立上海租地章程。 1846年9月回国。[2]
3. 其实还有另一种推断,那就是另一位同样名为乔治·巴尔弗的英国名人这个人既是政治家也是工程师,并且还是保富集团的两位创建者之一,该集团于1909年成立,是国际性的基础设施建造公司,为富时250指数成份股之一,亦是全英国最大的承建商,但是大多专注于发电厂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在1924年之后他们有涉及海外工程,但是没有证据证明这家跨国建筑商在工部局屠宰场设计或者修建过程中起到作用。
公司于1909年由乔治·贝尔福和安德鲁·比蒂,以5万英磅的资本共同建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其业务主要集中于电车路线的营造。1918年,乔治·贝尔福当选下议院议员,在建造英国国家电网的讨论中扮演重要角色。保富公司随后积极参与苏格兰水力发电,建造堤坝、高架电缆及其他发电厂的工程。1924年开始涉足海外,在阿尔卑斯多洛米蒂山脉、马来亚及印度等地兴建水力发电的设施,亦于阿根廷、乌拉圭及伊拉克兴建发电厂。[3]


最后推荐一个可以查询上海老建筑以及老地图的网站,里面很多资料极有价值:
Virtual Shanghai Projec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新的号 发表于 2021-4-7 17:27:12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点,误传原因,大概是因为这个,官方铭牌都这样写  第9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Xizi_s12fBJAw 发表于 2021-4-7 17:27:52 | 只看该作者
 
文艺青年的必经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冥冥之中兴 发表于 2021-4-7 17:28:38 | 只看该作者
 
屠宰场,新上海人的时髦地方,还有人在此办婚礼。厥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无敌大神 发表于 2021-4-7 17:29:36 | 只看该作者
 
老厂坊旁边有个星梦剧院,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7 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