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为何中世纪德意志长期很难形成统一国家?

[复制链接]
30658 9
ya6rfoqjvu 发表于 2021-4-14 19:12:5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中世纪德意志长期很难形成统一国家?


上一篇:德国总统在德国是什么地位?
下一篇:支持日本排污 德国学者:两年后污染最严重的将是美国西海岸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9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我心澄明 发表于 2021-4-14 19:13:15 | 只看该作者
 
中世纪的德意志是西部欧洲唯一敢自称“罗马皇帝”的民族,但它历经千年依然没有真正统一,无外乎以下几点:
1、分封传统,诸侯林立;
2、妥协贵族,皇权让步;
3、外国干预,维持平衡;
4、民族众多,离心离德;

 第1张图片


要说德意志为什么不能统一成一个国家,首先我们从它的起源来看。
诸子分封的传统
德意志起初就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它是日耳曼人中的许多小分支,在查理曼大帝基本统一西欧后,东法兰克第一次被一个皇帝统治,虽然这个皇帝并没有得到东罗马帝国的认可。可是在法兰克帝国的传统里,先代君主死后,国家会由每个王子平分继承,这就是所谓的“诸子均分”制,这直接导致西帝国重建的失败,由于整合时间过短,西、中、东法兰克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之后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的出现。

 第2张图片


诸侯割据,势力均等
分裂后的法兰克帝国逐渐进入诸侯割据的时代,东法兰克基本形成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施瓦本和图林根五大诸侯,这些诸侯国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当,军力自然也相差不大,这使得他们相互之间无法完成以吞并为目的的战争,这一时期,德意志地区的诸侯贵族依然没有统一的意识,首次使他们团结在一起的还是外族入侵,当时东罗马帝国的盟友游牧民族马扎尔人因遭受卡扎尔人和保加利亚人联合攻击而被迫西迁,但比起东部世界的战争,西部地区的日耳曼人明显好欺负些,于是马扎尔人试图向西拓展疆土,大肆烧杀。

 第3张图片


共推盟主,抵御外敌
为了抵御马扎尔人,东法兰克的诸侯们都试图展现力量,但在战争中力量才是真理,最终,萨克森公爵奥托成了诸侯的领导者,他不但击退了马扎尔人,还迫使其他诸侯臣服于他,当即被选为德意志国王。然而必须弄清楚,虽然奥托成了德意志国王,但并不代表各大诸侯认同一个德意志王国,而是大家共推奥托为盟主,联合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这个国王实际上只是盟主而已,奥托的势力虽然大过每一个诸侯,但所有诸侯联合起来,奥托又不是他们的对手,故而奥托也只能满足于名义上的臣服。

 第4张图片


公元962年,奥托插手罗马教会纷争而顺利进入罗马城,在这里,德意志国王终于被教皇加冕为“奥古斯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皇帝,这个时候,奥托一世的地位便远远超过其他德意志诸侯,“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第一次出现,但国家依然没有真正统一,因为奥托并不能完全约束各大诸侯。

 第5张图片


争夺帝位,放权贵族
神圣罗马帝国并不是一个类似于罗马帝国的政权,它依然是各大诸侯共推“盟主”抵御外敌的松散联盟。当然这以后,凡是有实力的君主都试图当选为德意志国王并前往罗马加冕,各大诸侯争相竞争,但有趣的是,依然没有一个诸侯拥有武装统一各公国的实力,所以为了获得皇帝的虚名,他们不惜承认诸侯的各项特权以换取被推举,这就导致中央集权的失败,贵族权力进一步增强。
诸侯相互争权夺利的时代最为混乱,这一时期甚至出现了“大空位”的奇怪现象,实际上就是谁也不服谁。到公元135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被迫颁布“金玺诏书”,规定皇帝由当时权势最大的7个选帝侯选举产生,由此表示皇帝不再需要罗马教皇的涂油加冕,还规定选帝侯在其领地内政治独立,拥有征税、铸币、盐、铁矿开采、司法裁判权、监督帝国等诸多权力。该诏书成了诸侯对抗帝国政府的法律依据,至此,德意志统一更是遥遥无期。
强国崛起,干预统一
在金玺诏书的框架内,任何一个德意志诸侯都不太可能靠武力统一帝国,于是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独树一帜,用联姻的方式创建了一种全新的扩张方式,后来哈布斯堡家族成了最成功的德意志诸侯,并长期垄断了皇帝称号,但由于它依然无力用强权镇压各路诸侯,所以实际上用妥协的方式勉强维持着诸侯的联合。
神圣罗马帝国错过了统一的最佳时机,到哈布斯堡晚期,欧洲大陆上已经形成了新的强国,法兰西、英格兰、西班牙均是独霸一方的大国,他们都有扩张的欲望,但都不能彻底消灭对方,最好的例子就是英法百年战争,所以到了后来,欧洲各大国都看透了,他们不再寻求兼并对方,而是试图维持整个欧洲的平衡,也就是说,谁强大就打谁,在这样的理念下,没有一个大国会允许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出现,所以他们想方设法插手德意志事务,从而使得德意志的统一被外力阻挠而更加难以实现。

 第6张图片


拿破仑崛起,民族危机出现
直到拿破仑的出现,德意志诸侯第一次遇到了真正的强大的力量,可以说整个德意志都因为拿破仑的对外征服而战败,奥地利战败了很多次,意大利的领土也被拿破仑全部割走,普鲁士更是差点王国,要不是靠皇后单独会见拿破仑,普鲁士恐怕就直接被灭了,萨克森更是主动当起了拿破仑的附庸,拿破仑的弟弟热罗姆甚至被封到德意志当威斯特伐利亚国王,可见外力依然是阻止德意志统一的最大力量。

 第7张图片


民族多样性,含泪放弃奥地利
然而拿破仑试图统一整个欧洲的壮举,反而促使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因为这一时期能称为强国的德意志诸侯就只剩下两个了,一个是普鲁士,另一个是奥地利,结果大家都知道,普鲁士用战争击败了奥地利、法兰西,完成了北德意志的统一,但由于奥地利辖下的民族众多,各族之间都不能完全认同对方,特别是匈牙利完全不能接受被日耳曼人的统治,故而北德意志帝国拒绝接纳奥地利加入,从而导致德意志永远也不能实现南北统一,直到二战才有所改变,结果给整个人类带来了可怕的灾难,直到到今天,世界各国依然不会允许统一的德意志出现,因为一个统一的德意志会成为地区性的领导力量,这将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所以德意志永远都不能统一。

 第8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空空爱空想 发表于 2021-4-14 19:14:09 | 只看该作者
 
正因为周边强国的存在,英法俄甚至瑞典波兰这些国家各自插手,而自身问题太多的奥地利难以承担统一德意志的责任。
军国主义普鲁士在英国扶持下逐步崛起,右扛俄罗斯,南压奥地利,西怼法兰西。逐次击败内部敌人的荷兰,奥地利,再击败控制影响南德的法国,完成德意志民族的基本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397332475 发表于 2021-4-14 19:14:24 | 只看该作者
 
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巴黎20公里外的凡尔赛宫宣告成立,普鲁士经过几代君主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大业,实现了日耳曼民族近千年的梦想。

 第17张图片


然而回顾德意志近千年的历史,你不由地发现德意志历史就是一部分裂的历史。法兰西、英吉利早已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何德意志长期难以形成统一的国家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德意志地缘政治环境差       德意志地区位于欧洲大陆的中部,素有“中央王国”之称。德意志北临波罗的海,东西南三面都被欧洲国家包围,且国内地势一马平川,基本上没有崇山峻岭当做天然屏障来抵御外敌的入侵,同时周围强国林立,国家安全常常受到威胁。德意志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领土安全,经常整军备战,逐渐形成了对外扩张的传统。这其实加大了德意志地区的财政负担。德意志周围的国家出于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考量,都不希望德意志统一来威胁自己的安全,因此极力阻止德意志的统一。
二:德意志地区民族多样性       在中世纪的德意志地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等都生活在这里。同时北欧的波美拉尼亚人,

 第18张图片


阿尔卑斯山北的巴伐利亚人、普鲁士人、西里西亚人等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由于这些民族在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整体上对国家缺乏认同感,阻碍了德意志内部的迅速融合。
三、德意志的统治者热衷对外侵略扩张,忽视内政      中世纪德意志的历代统治者,喜欢军事掠夺经济繁荣富庶的意大利,以此来增强财富和个人威望。为了在国内获得各个封建领主的支持,便在政治上给国内的封建领主放权,导致封建领主的独立性大大增强,严重破坏了德意志的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四、德意志的皇权与教权之争       在神圣罗马帝国初期,德意志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扶持教会压制世俗封建主的策略。

 第19张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廷开始与统治者争夺国家的统治权和领导权。由于封建领主反对中央集权,在斗争中往往支持教皇。就这样在长期的皇权和教权的斗争中,逐渐消耗了德意志王国的国力,各地封建主势力逐渐做大,加深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
由于中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逐渐形成,导致了德意志各地诸侯成为了周围强国相互争斗的棋子,德意志地区也沦为了各国的战场,给德意志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唯有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国家才能有富强的可能,人民才有可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sexly9 发表于 2021-4-14 19:15:07 | 只看该作者
 
德意志只在德国出现之前,算最统一的,
德国的出现,是德意志分裂,德意志并非仅仅是德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我是Artemis 发表于 2021-4-14 19:16:05 | 只看该作者
 
中世纪的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受思想的束缚影响。德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名族共同文化,语言不统一,是统一的很大阻碍,具体还有很多的原因。时代原因,社会原因,人为原因。  看完德国人整部纪录片你就会了解不少,从奥拓和他的帝国开始看吧,虽然现在没有中文配音,但有字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lowonpressure 发表于 2021-4-14 19:16:16 | 只看该作者
 
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德国一直不太平。东边是法国,南邻意大利,东接波兰、奥地利。这些国家在中世纪一直都很强。邻居太多也意味着敌人太多,再加上德意志版图四周又多是没有明显地理界线的地方,外国侵略军很容易就能进入德意志地区,对统一的进程造成严重破坏。况且德国在军事上也占不到绝对优势,国家内部也一直是邦国林立,大大小小的诸侯与君主相抗衡。民族形成复杂,各部族互不统属,缺乏统一的认同感,制约着德意志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刘德华一路是蓝 发表于 2021-4-14 19:17:09 | 只看该作者
 
俾斯麦没有出现之前,德意志的境内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邦国,北部是丹麦影响,其中石勒苏益格等属于丹麦,西部受法国影响。外部因素很难统一。同时没有统一的经济市场,各邦国发展缓慢。在邦国内部,普鲁士和奥地利是最大的邦国,之前奥地利影响较大,后来普奥战争后普鲁士开始居上,德意志的统一进程才开始加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LWWYW 发表于 2021-4-14 19:17:24 | 只看该作者
 
公元962年,史称“第一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正式成立。然而,在经过短暂的统一后,曾经盛极一时的德意志帝国迅速分裂衰落,从此开启了光荣与苦难交替的历史。历史的时针拨向13世纪,德国开始陷入四分五裂、诸侯混战的漩涡之中。当资本主义席卷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开启殖民和大航海时代时,德意志仍然苦陷于分裂的泥潭,沦为400多个大大小小的邦国,迟迟不能统一。古代德国在历史上一直四分五裂,除了像查理曼帝国,腓特烈一世等强势人物,能凭强大无力将其一时捏合,但一旦政治强权稍微衰落,立刻又分崩离析。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其实只是连周天子都算不上的形式领袖,实际权力比较有限。为什么会这样?在云石君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中世纪文明发展水平低下,导致德国的山区各板块之间难以构建紧密发达的交通体系。翻开欧洲的地图不难发现,德国内部地缘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南面山地和北面平原两大块,东西两面没有天然疆界,可谓是一马平川,北欧海盗、西欧法国、乃至于东部带更多游牧属性的斯拉夫部族没事儿就来打个秋风。想要往南扩张跟意大利握个手?可以,先爬上高原,翻过海拔3000米的阿尔卑斯山脉再说。从海域来看,只有西北部的北海和英吉利海峡是其出海口,这一点决定了德国在地缘区位上处于劣势地位,远不如隔壁邻居法国混得开。这种长期被夹击的格局,难以形成有效的中央强权,何况周边邻居(以毛熊和法国为主)也不希望隔壁出现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暗地里没少给德国佬使绊子。关于这一点,云石君会在后面的德国系列中重点扒一扒。云石在前几节的文章中提过,早期的欧洲文明主要集中在南欧地中海一带,大陆北部的平原基本上处于蛮荒地区,算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受限于农耕时代落后的文明发展水平和技术积累,当时的人类对这些地区的开发能力相对受限,交通工具和设施落后,这才使得中北欧长期落后于中南欧。都知道北部平原地缘潜力巨大,可惜锄头不给力啊!这也就不难理解德意志的农业区相对贫乏,南部山区各诸侯国交通不便,加上诸侯国独立性非常之强,难以建立有效的联系了。一句话,古代德国的地缘区位在天然上就存在着处于劣势,难以建构便捷的交通网络,以便支撑各区域或各板块间的经济政治交流。
其次,民族成分复杂,难以形成统一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心理。我们都知道,德国有时也被叫做日耳曼民族,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统称日尔曼人,但实际上,即便是日耳曼人也是要分好几支的,早在公元前1世纪时,遍布多瑙河以北和莱茵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的日耳曼人就有五支:1、温底尔人,居住在现在德国的西北部,说哥特语;2、印盖窝内人,他们是最早进入大日耳曼尼亚德日耳曼支,居住在今德国北部日德兰半岛和北海沿岸;3、伊斯泰窝内人,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右岸到威悉河;4、厄尔米诺内人,居住在易北河畔;5、佩夫金人,居住在易北河地区东面,现已绝迹。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德意志人也是不同种族的混合体,其民族的形成是很复杂的,民族思维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很难想象,被希特勒吹嘘为最高贵、最纯粹血统的德意志民族,其渊源竟是如此庞杂多样;我们也很难想象,这种民族的“分崩离析”会对德意志人的民族心理、文化认同产生多大的影响。正如尼采说:“德意志人的灵魂首先是多重性的,多源头的,混合重叠的,而不是实实在在建立起来的,这是由于它的起源:德意志民族是多种族民的最特殊混合体……”举个栗子:阿尔萨斯和洛林虽然大部分人说德语,但是经过了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洗礼,对封建等级森严的普鲁士并不感冒,一度想独立,喊出“我们既不是不是德国人,也不是法国人,我们是阿尔萨斯人、洛林人!”从中世纪算起,一直到俾斯麦统一之前,德意志民族实际上也是不完全统一的,民族之中的各种族都有自己的邦国,种族邦国之间也仅仅是邦联关系,松散、独立,各邦国与欧洲其他国家有着不同的关系,国际地位也不尽相同。总之,民族成分的复杂,是德意志统一的一个重要阻碍。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权与教权的相互钳制,使得各诸侯国趁机坐大,形成了内部稳定的邦国制。再想打破二次元壁垒搞联合统一,难度系数堪比指数函数。由于德国政治的天然分裂性比较强,离心率较大,突出表现在各公国的BOSS都握有很大的自治权利。长期的内外战争致使事实上独立的封建主锻炼得十分强大,实力可与国王权力不相上下。王权这种世俗权力,不足以强大到能够压制各地的次级地缘势力,混得比中国古代的周天子还不如。那么,王权该如何扳回这一局呢?很简单,找帮手,结盟。其实也不用找,帮手自己主动找上门来了。公元962年,教皇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为奥托一世加冕称帝。从这一时刻起,这个帝国就将其存在的基础置于基督教及教会关系的宗教使命之上。同时,这一事件又是教权与世俗权相互依托的明证。云石君曾经说过,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影响力十分强大,甚至压过世俗治权,成为欧洲权力架构的第一等级。而罗马教廷,以及教皇作为天主教的直接领导机构,更是站在欧洲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教会有钱有势,控制民众思想,奥托需要罗马帝国皇冠的光环,以此证明他是整个罗马帝国的皇帝,教皇需要皇帝的保护,双方时相互需要又相互借重的。只要教权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那王权在面对公国、侯国时不就更有底气了?就这样,奥托一世顺利和教权实现了短暂的结盟。教权与皇权之间虽有矛盾,但是体现的多为合作的一面。德意志王权集权的理论是君权神授思想,表现形式就是由圣彼得的代表罗马教皇为国王主持加冕礼,这种加冕礼是对普世的一种宣言,是表明皇帝权威必不可少的形式。因此,德意志国王和皇帝都与教皇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国王通过掌握对主教和修道院长任命权控制教会,主教如同伯爵一样隶属于国家政权甚至比伯爵的隶属程度更大。随着教权的不断扩大,教会的凝聚力和实力在不断的增强,甚至有了自己的军队,这进一步增强了教皇建立教会神权政治统治的野心。哥里格利七世甚至鼓吹教权至上,教皇高于皇帝的论调,而这一点时德皇绝对无法容忍的,双方就此开撕。围绕主教授职权的问题,德皇与教皇开始正面PK。关键时刻,德意志贵族给教皇打了一次辅助,教皇与德意志贵族相勾结,迫使亨利四世踏上了向教皇认罪的“卡诺莎”之路,其内心的悲惨可想而知。这件事一直被认为是中世纪皇帝在教权面前的最大耻辱,德意志皇权随后也逐渐没落。伴随着皇权和教权的权力争夺陷入白热化,帝国政治也动荡不安。各大公爵为了扩大本邦的独立性,暗中努力发展他们在帝国内部的势力和影响。他们反对一个强有力的王权,反对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这种割据势力的成型也是导致德意志长期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此,中欧大地一片废墟,德意志诸邦永久性地分裂为数百个小国,陷入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境地。
德意志的地理原因,A.南德意志是山地,丘陵地貌,农业不发达,人口还少,小国寡民,没有谁有很强的实力去统一,稍微大一点的巴伐利亚就算再努力,也不过是维持自己统治。
B,北德意志,北德意志在莱茵河,易北河和奥得河之间,虽然是平原地区,不过他们三面都是强邻,北方丹麦这个国家现在看起来弱不禁风,在中世纪是北方大国。西边法国,东边波兰,俄罗斯,东南的匈牙利,几个势力相互角逐在中欧,由于是平原河流地区,易攻难守各个诸侯国不得不依附各个势力,即便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皇帝也是个虚职。这是地理原因
第二点,在于教皇不想他们统一,意大利天主教势力在南部,北部地区尤其是丹麦,波兰影响比较弱,在东部又是东正教的属地,在马丁路德推动宗教改革以后,就更需要德意志地区分裂而不能和罗马教会对抗了。
第三点,后期奥地利人长期自居日耳曼人的领袖,他们绝对不会让另一个领袖爬出来的。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德意志第二帝国会和奥地利打一仗的原因。奥地利人长期压制也不会让他们统一。
最后就是他们自己内部矛盾也一大堆,不得不说那时候的德国人是不团结的,主要是各个诸侯国都太穷了,农业根本生产不出来什么东西,北方往往会出现大的战争,南方山地又没地方种植,主要是依赖从威尼斯,米兰等地北上的商队的税收,而各个诸侯国税务不同,设置的关卡又形式各异,而且劫掠抢税问题严重,(例如今天上游国家收了中游下游国家的税,告诉商队,不交税就不让过关,都缴了才能走,而商队到了中游国家说钱缴了但是中游国家又不认还要重复交税,政商之间会出现很大的财政矛盾)各国还互相起刀兵。
所以在本来经济情况又不好,地理位置又夹在中间,各大势力互相打压自己还窝里斗的情况下,能出现统一德意志那是不可能的。
只有后面普鲁士人通过完全军事化管理,军国主义道路和极权政治才能武力解决上述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icerose_0_0 发表于 2021-4-14 19:17:44 | 只看该作者
 
德意志境内虽然有优良的水路运输和丰富的矿产,但是在德意志农民战争,三十年战争等等的冲突下不但让德意志的人口大幅度减少,而且也摧垮了神圣罗马帝国最后的皇权.这直接后果就是分裂了德意志地区.德意志地区诸侯林立,并且互相牵制谁都无法消灭对手,进一步限制了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精力主要放在无意义的领土争夺上,并没有在经济上有什么突出的改变,所以在周围邻国纷纷开始脱下封建外衣时德意志境内还是一副中世纪小农经济的模样.
经济上的落后就导致了德意志在国力和政治地位上的落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代言人奥地利虽然是欧洲列强,却始终无法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一来受德意志境内其他国家的牵制,二来是自身的封建经济导致领土内各个异民族之间的矛盾,三来是外部列强如法国和沙俄的干涉.
最后不得不提的原因是神圣罗马帝国诸侯与罗马教廷之间的纠葛而产生的宗教分歧,是中世纪晚期德意志境内整体大分裂的元凶之一,也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5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