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头条] 害怕了?五角大楼担忧中美冲突爆发,呼吁拜登恢复中美军事对话

[复制链接]
51022 0
脣脜S脭脩 发表于 2021-9-5 21:10:2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媒报道,近期五角大楼开始仔细评估中美爆发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在拜登上任八个月以来,中美两国军方仅进行了一次层级相对较低的对话。白宫分析师担忧,如果拜登继续在反华路线上越走越远,美中关系持续紧张,沟通不畅很有可能导致中美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白宫精英们开始害怕冲突的出现,五角大楼呼吁拜登采取措施恢复中美之间高层级的军事对华。路透社报道,近期美国国防部中国事务助理副部长迈克尔和中国解放军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副主任黄学平将军举行了视频会议,但由于参会人员均不属于中美军事决策层,五角大楼担忧沟通效果不如预期。

害怕了?五角大楼担忧中美冲突爆发,呼吁拜登恢复中美军事对话 第1张图片

五角大楼担忧中美军事冲突风险失控

看似五角大楼在对过去的中美军事沟通工作做检讨,实际上其真实意图是试图将中美关系波折乃至于可能的中美军事风险的责任扣在中国头上。自拜登上台以来,其仍然执行川普时期的极端反华政策,在经济、科技领域有针对性的发起对中国方面的打压和限制。在地缘政治活动上,拜登多次无视中方的严肃态度,在南海、台湾海峡多次实施所谓“航行自由”行动,引发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美国对中国存在的战略误判是导致中美关系波折的关键原因,单纯将中美军事冲突风险上升的原因归结于沟通不畅,纯属甩锅。

害怕了?五角大楼担忧中美冲突爆发,呼吁拜登恢复中美军事对话 第2张图片

美国防长奥斯汀的对话效力较低,他并不能决定美国军事政策

美媒4日的文章指出,中美之间的军事热线虽然“危险的中断了”,但是美方在中国周边的横行无忌使得中美军事对话的效力受到了较大影响。部分希望保持西太平洋地区和平稳定的美军官员希望拜登迅速采取措施,构建更高层级的对话渠道的同时,改变现有主动进攻型的对华政策,最大程度减少中美军事冲突的风险。

害怕了?五角大楼担忧中美冲突爆发,呼吁拜登恢复中美军事对话 第3张图片

要求拜登转变现有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

五角大楼认为,当前的局势已经不比十年前,随着中国“区域拒止”系统的日臻完善,美国当前靠前集中部署的模式并不能确保美军在西太平洋保持优势。兰德公司方面在对中美之间空中、水面、水下以及太空军事能力的对比分析中指出,当前美国正在迅速丢失西太平洋上的空中和水面优势,同时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实力正在迅速逼近美军,印太司令部能够仰仗的优势项目只剩下水下军事领域。也难怪五角大楼方面对西太平洋局势发展保持消极态度,当前的美军的确处于相对容易被击败的低谷期。

害怕了?五角大楼担忧中美冲突爆发,呼吁拜登恢复中美军事对话 第4张图片

兰德公司评估,美军正在迅速丧失中国周边的优势地位

英媒认为,拜登政府应该为中美军事对话不畅承担主要责任。相对于中国方面严谨且完整的组织结构,拜登政府当前仍然处于“缺编”的状态。在600多个关键政府席位中,当下仍然有一半以上处于空缺状态。组织结构上的不对称导致两个恶果,其一拜登政府无法找到合适的人选总领中美军事对话工作,其二白宫方面无法在充分评估中美局势的情况下采取合适的策略应对危机,这是拜登团队执政效率低下的表现。

害怕了?五角大楼担忧中美冲突爆发,呼吁拜登恢复中美军事对话 第5张图片

“卡尔·文森”号接替“林肯”号部署亚太,真能帮到美军吗?

港媒则认为五角大楼的担忧有些“杞人忧天”,只要美国停止在中国周边掀起风浪,停止对中国的打压和限制,那么中美军事冲突的风险将始终可控。当前中国已经接连颁布实施了《海警法》、《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国军队在中国周边的行动将会在完善的司法体系支持下展开,这将极大的提升中方维护海疆主权的专业性。相比之下,美国印太司令部对于美军舰艇及飞机的行动制定对应的指南,这使得美军部队存在“蛮干”导致矛盾激化的可能。共和党资助的智库哈德逊研究所近期的报告指出,中国有意识且有能力控制中美军事风险,拜登不仅需要马上开始恢复中美高层级战略对话,更需要通过参联会加强对前沿美军的约束,美军无法承受“被事实上击败”的恶果。


上一篇:打开世界贸易发展新格局
下一篇:川普迎来机会?一夜间“拜登离职”轰动全美,哈里斯也收到“噩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3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