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为什么我们把欧洲的统治者称为皇帝?

[复制链接]
89560 8
小怪兽变身 发表于 2021-10-29 13:08:0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为什么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英文文本中,会将“大清大皇帝”译为“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条约中称英国女王为“大英君主”)
显然无论中英,在1842这个时点上都不认为有必要给“皇帝”另起一个英文翻译,而是径直选了“Emperor”;那么遇到其他国家反过来翻译的时候自然也就跟着用“皇帝”去翻译同“Emperor”平级的君主头衔了。
再往前推可能还有两个可以参考的时点;一个是《尼布楚条约》,另一个是马戛尔尼访华。前者的拉丁文本原文我没找到,不晓得传教士们是怎么给康熙的头衔定性的(考虑到康熙对全蒙古宗主权的声索,或许会是“契丹/蒙古大汗”之类的?)。后者有一份英王乔治三世给乾隆的信件,但我也没找到足够可靠的材料;能查到的部分内容好像也称乾隆为“Emperor”,但不知是否是原文。
其他情况下,在1840年以前很难想象清廷会认真考虑欧洲各君主头衔尊卑上下的问题。高兴点称声“王”,不高兴那就是“酋”了。
从1842往后就有意思了:法国国王、俄国沙皇、日本天皇、德国凯撒都在条约里被称作过“大皇帝”;当然还有美帝独一份的“伯理玺天德”……可能清廷当时都没有怎么仔细考虑过Roi、Император、Tennō、KAIser究竟有什么区别,想着反正英国人统统译作“Emperor”,那我就也统统称作“大皇帝”好了(Roi:???)。而共和制的“President”对帝制中国来说显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音译实属权宜之策,没称“大美大皇帝”已经算是不错了。
总之考虑中外交往历史,“皇帝”与“Emperor”的对译很可能是先出自耶稣会传教士/英国外交使节等欧洲人对汉文“皇帝”一词的翻译,而我们只是接受了这个对译之后继承了下来。毕竟清廷很晚才会实质接触到“Emperor”级别的君主头衔(哪怕1842年,英女王也并没有“Empress”头衔),而传教士和英国人考虑怎么翻译“皇帝”这个问题显然要早一点。
10/21更:
借着知友 @吴禅哲 提供的部分拉丁文本,我翻到了wiki上《尼布楚条约》的拉丁文定本
其中抬手第一句是
Sancti Sinarum Imperatoris mandate missi ad determinandos limites Magnates.
大意是“(后列之索额图等)钦差大臣奉神圣中华皇帝之命前来划定边界”,其中“Imperatoris”一词是“Imperator”的单数属格。可见康熙时期清方使团中担任翻译的传教士及俄方谈判代表即已确立了用“Imperator/Emperor”翻译清帝头衔的先例。


上一篇:漫步欧洲建筑史
下一篇:如何移民葡萄牙?葡萄牙生活水平高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8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李怪蛋 发表于 2021-10-29 13:08:47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为什么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英文文本中,会将“大清大皇帝”译为“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条约中称英国女王为“大英君主”)
显然无论中英,在1842这个时点上都不认为有必要给“皇帝”另起一个英文翻译,而是径直选了“Emperor”;那么遇到其他国家反过来翻译的时候自然也就跟着用“皇帝”去翻译同“Emperor”平级的君主头衔了。
再往前推可能还有两个可以参考的时点;一个是《尼布楚条约》,另一个是马戛尔尼访华。前者的拉丁文本原文我没找到,不晓得传教士们是怎么给康熙的头衔定性的(考虑到康熙对全蒙古宗主权的声索,或许会是“契丹/蒙古大汗”之类的?)。后者有一份英王乔治三世给乾隆的信件,但我也没找到足够可靠的材料;能查到的部分内容好像也称乾隆为“Emperor”,但不知是否是原文。
其他情况下,在1840年以前很难想象清廷会认真考虑欧洲各君主头衔尊卑上下的问题。高兴点称声“王”,不高兴那就是“酋”了。
从1842往后就有意思了:法国国王、俄国沙皇、日本天皇、德国凯撒都在条约里被称作过“大皇帝”;当然还有美帝独一份的“伯理玺天德”……可能清廷当时都没有怎么仔细考虑过Roi、Император、Tennō、Kaiser究竟有什么区别,想着反正英国人统统译作“Emperor”,那我就也统统称作“大皇帝”好了(Roi:???)。而共和制的“President”对帝制中国来说显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音译实属权宜之策,没称“大美大皇帝”已经算是不错了。
总之考虑中外交往历史,“皇帝”与“Emperor”的对译很可能是先出自耶稣会传教士/英国外交使节等欧洲人对汉文“皇帝”一词的翻译,而我们只是接受了这个对译之后继承了下来。毕竟清廷很晚才会实质接触到“Emperor”级别的君主头衔(哪怕1842年,英女王也并没有“Empress”头衔),而传教士和英国人考虑怎么翻译“皇帝”这个问题显然要早一点。
10/21更:
借着知友 @吴禅哲 提供的部分拉丁文本,我翻到了wiki上《尼布楚条约》的拉丁文定本
Pactum Nertschiae其中抬手第一句是
Sancti Sinarum Imperatoris mandate missi ad determinandos limites Magnates.
大意是“(后列之索额图等)钦差大臣奉神圣中华皇帝之命前来划定边界”,其中“Imperatoris”一词是“Imperator”的单数属格。可见康熙时期清方使团中担任翻译的传教士及俄方谈判代表即已确立了用“Imperator/Emperor”翻译清帝头衔的先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huidinggouji 发表于 2021-10-29 13:09:24 | 只看该作者
 
叫皇帝是中国人按照自己的习惯翻译过来的。其实欧洲人的皇帝和中国人的皇帝区别很大。
根据欧洲人自己的看法是:Emperor指拥有最高荣耀和最高级别的君主,统治国家数量一般在一个以上,地位要超越国王King。皇帝一词和古罗马有关,罗马帝国最高统治者叫Imperator(罗马帝国皇帝),后来被东罗马沿用至1453年。Imperator来源于拉丁语的imperium(指挥权)。其实Emperor就是Imperator的英语形变,我个人的理解是类似汉语中的通假字,勿喷!法语形变叫Empereur,但本质是一样的。罗马皇帝还有其他很多别称,这里不做讨论。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进入中世纪的欧洲,皇帝一般特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其他任何国家的君主都不能称皇帝,只能叫国王。沙皇除外,因为俄罗斯信仰东正教,是西欧天主教体系之外的帝国。而且沙皇英文一般不叫Emperor,而叫tsar(凯撒),不过彼得一世也曾加冕为全俄罗斯皇帝,因为在东罗马帝国灭亡后,俄罗斯也以罗马继承者自居。
皇帝名义上是其他国王的共主,因为神圣罗马帝国是由很多大大小小的邦国组成,其他邦国又称选帝侯国,这些君主有资格竞选帝国皇帝。事实上皇帝更像是一个荣誉头衔,中央权力非常小,一般来说只能实际管辖属于自己的领地,帝国中后期皇帝长期由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把持。三十年战争后(1618~1648),在瑞典,法国等国的打击下,神罗皇帝的权力进一步被削弱,帝国渐渐名存实亡。
拿破仑时期,法军暴打欧洲各国,直接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自己加冕为法兰西帝国皇帝,随后不久,原来的神罗皇帝改称奥地利皇帝。
皇帝头衔一般不能滥用,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征服印度后曾加冕为印度女皇(Empress),但注意只是称印度女皇,在英国仍然称女王(queen)。
巴西在脱离葡萄牙后成立巴西帝国,君主称巴西皇帝。
普鲁士在1871年统一德意志以后,建立德意志帝国,又称第二帝国,第一帝国就是之前的神圣罗马帝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成为德意志共主。
另外因为宗教关系,中世纪的欧洲长期由一个皇帝(神罗皇帝)外加一个教皇(罗马主教)统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yangjhhylt 发表于 2021-10-29 13:10:09 | 只看该作者
 
罗马皇帝
神罗皇帝
都不是中国意义上的皇帝
在霍亨斯陶芬覆灭后的神罗皇帝更似周天子
而罗马皇帝更似第一公民的权力延伸
中国的皇帝是不会接受养子继承制的
近代之前中西方从基层到顶层政治结构的差距
比长安到君堡更为遥远
https://www.zhihu.com/answer/1949913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mustbe 发表于 2021-10-29 13:10:24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语言本意的原因,哈里发、法老、苏丹本意都不是君主的意思,而是其他意思,君主的意思是引申来的。可能翻译时为了兼顾原先的词语意思,就实行音译而不是意译。
二是中国古代政治传统观念造成的。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皇帝只有一个,就是中华帝国的最高君主,其他民族都不能称作皇帝,所以音译成了单于、可汗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leceo 发表于 2021-10-29 13:10:45 | 只看该作者
 
懒得再造一个新词了
能称之为皇帝的好像也不是特别多吧,有不少就叫国王
比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一曲醉流觞96 发表于 2021-10-29 13:11:3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在农民眼中,这些皇帝没区别。
在中国古代农民眼中,皇帝是神圣的,这不必多说,我也不多介绍了;在中世纪的欧洲,农民们也相信皇帝是神圣的。
1081年,此时的皇帝亨利四世虽被开除教籍,却仍受到托斯坎尼农民的热烈欢迎。马克布洛赫这样写道:
农民们拥向街道并竞相触摸他的衣服,相信这样就肯定会获得好的收成。
《德国农民战争》更有那味儿了,农民中还有人去告御状呢,起义时更是寻思着只反贵族不反皇帝呢。
德国老百姓给神罗皇帝的待遇,是不是和中国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time丶离陌丶 发表于 2021-10-29 13:12:2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分析下 几个Emperor这个词的例子,顺便说说其他的类似皇帝的称谓。再讨论为什么会被翻译成皇帝 。
古典时期的罗马。一切的起源。 罗马早期大致可分为共和制下的罗马共和国和军事独裁时期的罗马帝国 。 早期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首脑是元老院选出的执政官即:Consul 。
到了军事独裁时期 , 对领袖的称呼有:
1. Imperator ,即统帅 , 强调军事上的权威,也是 英语Emperor 的词源 。
2. Caesar , 即凯撒 , 曾被用于指定继承人。
3. Autokrator , 即奥古斯都 , 伟大的,雄伟的意味。
大概是因为进入了军事独裁统治时期后,军事政变比较频繁,军头们你方唱罢我登场 , Imperator这个词被赋予了更大的,更实际的意义得以保留最久。而帝国西面的德意志地区的日耳曼蛮族们也有样学样,把这个词继承了过去作为统一后的最高首领的称呼
查理曼大帝的加罗林帝国。公元800年由教宗加冕:意为:罗马人的皇帝 。 当然这个所谓的罗马,正统的东罗马帝国是不会承认的。
拜占庭帝国或者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随着帝国权力中心东移,罗马统治者希腊化,皇帝的称谓已经变成了希腊语中的君主即:巴塞琉斯—βασιλεύς 。
沙皇-царь-Tsar , 来自上述的凯撒 , 俄罗斯帝国在拜占庭帝国覆灭后就自称第三罗马 , 叫这个实在不奇怪 。
综上,Emperor最开始是作为军事统帅存在,后来演变为罗马帝国的最高统帅的意味,而后又被德意志地区的统治者继承了过去 , 再后来我们熟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帝国皇帝也都来源于此 。
那么在翻译Emperor的时候我们就有个大概思路了 , 早期的意思是强调军事职能,但是我们也都明白,在演化过程中这个词意已经发生了改变,变为了对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而且不是一般的统治者,基本都是疆域广阔的统治者,类似于更高一级的King一样的存在 。
实际也如此,更类似一个天下共主的存在,加罗林帝国末期分裂为数个王国,其中一个国王继承了Emperor和King两个头衔,其他国王各自为战,最后胖子查理统一帝国恢复 Emperor头衔 .
我们类比一下,两晋时期天下大乱,晋愍帝被前赵活捉后来被处死,西晋灭亡。司马家的诸王乱成一锅粥,最后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扛起东晋大旗 。 是不是跟这个过程很像?
不管是罗马人的Emperor 还是俄罗斯的沙皇,抑或是后来的联合王国女王兼印度女皇 , 我们翻译成皇帝, 都是因为这个词有天下共主的意味 。 在皇帝出现之前这片土地可能都是有数个王国存在的,而这些王国最后被其中的一位王统一了,必须要用一个更高级的词汇来称呼这位王,来体现他的尊贵和特殊,我觉得这就是Emperor被广泛使用的最直接的原因。
印度皇帝是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共主,德意志皇帝是所有讲德语的人的共主 , 沙皇是所有斯拉夫人的共主 , 只有统一了本民族本文化的大部分人口的统治者,才会考虑用类似Emperor之类的称谓 。
就像普鲁士国王是绝对不会称自己为全体德意志人的君主一样,他的控制领土远没到那个范围。在统一了大部分德意志地区,得到大多数人承认后,普鲁士王国才有资格变为了德意志帝国。
而所谓天下共主这个概念,在中国,就叫皇帝 。 大致是这样一个逻辑。我觉得找不到更恰当的翻译了。

另外放几张图 , 来自同一份文件的前几页。第三张里面很明显看到对我们大清皇帝的称谓是:Emperor of China , 我觉得这也说明英国人也把中国的皇帝这个词理解为了他们的Emperor 。
但其实说是皇帝这个词是中国人对他们的称呼 , 我觉得未必准确 。 这份文件来自1797年,时间上已经很早了 , 谁先这么翻译的还不好说呢  。
1797年乔治三世的对华外交人员记录的文件 , 标题为:
AN  HISTORICAL ACCOUNT OF THE EMBASSY TO THE EMPEROR OF CHINA, UNDERTAKEN  BY ORDER OF THE KING OF GREAT BRITAIN INCLUDING THE MANNERS AND CUFTOMS  OF THE INHABITANTS; AND PRSCEDED BY AN ACCOUNT OF THE CAUSES OF THE  EMBASSY AND VOYAGE TO CHINA 。

 第1张图片

 第2张图片

 第3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勿忘心安 发表于 2021-10-29 13:12:57 | 只看该作者
 
欧洲的王室君主按照中国的标准来说顶多算一个周朝的诸侯王,但谁叫中国近代太自卑了呢?来个小国朝廷都要当爷伺候,不把他们叫皇帝,难道大清皇帝还能让一个国王欺负了?这叫清庭把脸往哪搁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7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