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建筑书籍推荐 | 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

[复制链接]
77561 0
从不发广告贴3 发表于 2021-11-26 13:23:35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筑书籍推荐 | 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 第1张图片
《癫狂的纽约
作者:雷姆·库哈斯
《癫狂的纽约》(Delirious New York)一书中,库哈斯认为“曼哈顿的建筑是一种拥塞的开拓之范型,曼哈顿已产生自己的大都会都市主义――拥塞文化”,并提出了拥塞文化的三个定理:Grid、lobotomy、schism

  • Grid格子代表曼哈顿的都市规划,表现出一种不自由和自由间的辩证关系;
  • lobotomy脑前叶切开术代表摩天大楼内外关系的决裂;
  • schism分裂则代表摩天大楼叠豆腐式的空间构成造成上下楼层关系分裂的状况。
库哈斯认为拥塞文化“解决了形式(外)与机能(内)长久以来的冲突,使曼哈顿的的建筑物兼具建筑和高效能机械;现代的和永恒的。

关于作者

建筑书籍推荐 | 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 第2张图片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荷兰建筑师OMA的首席设计师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
库哈斯早年曾做过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1968至1972年间,库哈斯转行在伦敦的建筑协会学院(AA School of Architecture)学习建筑,之后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
书籍作品:

他的著作《癫狂的纽约》,被认为是研究纽约文化和建筑的经典著作;其城市论著《小、中、大、特大》(《SMLXL》)被建筑系学生称为建筑圣经。
建筑作品:


  • 康索现代艺术中心(1988年)
  • 荷兰舞蹈剧院(1988年)
  • 波尔多住宅(1994年)
  • 荷兰驻德国大使馆(1997年)
  • 现代艺术博物馆扩建(1997年)
  •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1999年)
  • 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2002年)
  • Prada专卖店室内设计(纽约2003年,洛杉矶2004年)
  • 葡萄牙波多音乐厅(2005年)
  • 台北艺术中心(2008年)、

建筑书籍推荐 | 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 第3张图片
波尔多住宅



建筑书籍推荐 | 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 第4张图片
CCTV大楼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里,库哈斯设计了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如囚禁的城市( The City Of the Captiveobe)、斯芬克斯旅店( Hotel Sphinx)、福利宫殿大厦(Welfare Palace Hotel)、游泳池的故事(he Story Of the Pool)。库哈斯想证明,即使是建筑上最不重要的细节,它所展现的永久性和大都会不断变更的不稳定性也是互不相容的。在这场冲突中,大都会无疑是胜利者。在这个事实不断渗透的现实中,建筑被降格至一件玩物的位置上,它不过是历史和记忆幻影的装饰载体。

建筑书籍推荐 | 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 第5张图片
在曼哈顿,这个冲突用一种聪明的方法解决了:一座变化发展的建筑都应具备纪念性的氛围和内在(表现)操作的不稳定性这样的双重关系。它的室内是不同计划和活动的动态组合,不断改变,但又独立于建筑外表。曼哈顿的天才之处在于建筑外表和其内部表现之间的简单分裂,它保留了建筑外部形象的完整性,这才是曼哈顿真正的迷人之处。这个观点所展现的大都会拥挤文化( Culture of Congestion)不再是令人遗憾和不可原谅的,而是充满机会和所有潜在可能性的令人兴奋的文化现象。这本书透视出雷姆库哈斯乐观的现代主义精神,以及对当今一切文化现象宽容的接受。它奠定了冉库哈斯作为一名尚未有一件建筑作品的梦想建筑师地位,也改变了我们这一代青年建筑师对城市、对建筑的传统理念如果说二十年代的前辈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所写的《走向新建筑》是本世纪初工业社会的建筑宣言,那么《癫狂的纽约》则是本世纪消费社会的建筑与都市宣言,带来的是与前者同样的社会震撼力。

建筑书籍推荐 | 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 第6张图片

建筑书籍推荐 | 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 第7张图片

书籍评价
·先后分两次看完。第一次是去纽约之前,看不进去。第二次是从纽约回来之后,一口气读完。有些段落非常晦涩但不妨碍整体的有趣。一本曼哈顿自传。
· 写剧本的人去研究建筑,研究之后写出来的书还是像剧本一样。那种震撼的感觉,不止源于语言本身的力度,作者对于城市脉搏那种敏锐的洞察力,与城市展示给作者的、电影般的生长过程,相看两不厌,所以感受才能如此切肤,如此真切。曼哈顿像一个被扔进烤箱的蛋糕,最初烘焙者只是无心地在上面放了一个没有经过太多考虑的方格网状的铁架,但欲望和资本像温度一样渐渐升高的时候,曼哈顿的表面也随之膨胀起来——从铁架的空格中——直到变成一大堆伸长了脖子争抢阳光和空气的针。人为的、理论的、试图去计划的东西,在这里都是不适用的。没有经过认真规划的、看似没有发展性的网格里,难道就真的不会有发展吗?库哈斯给出的答案是,大都市不需要建筑师,这里的发展和膨胀,只需要“人”堆上去就行了。只要有欲求,就一定会有对应的解决方案。
· 《癫狂的纽约》碎片化的描述了纽约在库哈斯眼中崛起的原因:没有文化负担,地理上自足单元;网格的两维法则(水平)、三维上的无法无天(垂直);完全工具理性,以公平牺牲美观;以绝对理性的方法达到了非理性目的——拥挤文化、异体受精、聚集狂喜;丰富多元、生机勃勃,由此而生。纽约的“规划”不去构想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居民,不去设计城市生活如何安置,也不去分析产业和城市如何发生关系,总而言之,就是不预计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对于库哈斯而言,这才能产生城市的本质,城市的本质就是“偶发”。
──豆瓣书评

点击卡片链接进入原文领取电子书福利!
留学作品集相关
更多建筑、室内、景观、城规、交互留学信息、院校资讯、报名时间节点、作品集辅导等可联系RAC干货圈圈微信号:racstudio37 咨询或直接知乎私信!
文中图片源于书籍和网络,版权归原作所有,如有侵权,告知即删。


上一篇:红黄蓝教育在美涉诉起诉状(中译本)
下一篇:为什么会出现三和这种地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9 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