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如何看待专家建议将咸阳一分为三,构建大西安?

[复制链接]
42556 20
紫烟丫丫_ 发表于 2021-12-11 10:28:5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更新:西咸新区已划转西安代管,实质上西咸行政合并的大幕已经拉起。

要纠正题主两个概念,咸阳市不等于咸阳,今咸阳和秦咸阳也不太一样。

咸阳市,在严格意义上来讲指的是地级咸阳市。咸阳,指的是由咸阳的渭城和秦都两个市区组成的这座城市。地级咸阳市除了管辖咸阳主城的秦都渭城两区以外,还包括三原,泾阳,礼泉,乾县,淳化,旬邑,长武,武功,永寿,彬县,代管县级兴平市和杨陵区。杨陵区在行政上归属咸阳市,实际由陕西省直辖。 这是地级咸阳市的管辖范围。
说到这儿就要提一下我国的行政区划制度。我国实行的是省—县—乡实三级制度。市在其中是一个很尴尬的层级,有省一级的直辖市,有县级市,甚至不少省份在试点镇级市,陕西也已提出试点四个镇级市,但市主要指的还是地级市。
为什么在省和县之间会出现了地级市这一行政层级呢?因为一个省要管辖的县的数量太多,上百个县直接对省负责,省政府管不过来,于是便把辖区划分成若干个地区,设置地区来管理县。地区最开始不是实际意义上的行政区,而是省的派出机构,在地区设立行政专员公署来管理县。行政专员公署的驻地在哪个县,那个地区就叫什么地区,一般来讲,行政公署驻地是该地区最发达的县。如咸阳县就是咸阳地区的行政公署驻地。陕西省除了西安宝鸡铜川以外的其他7个地级市都和咸阳一样,是由普通的县先成为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成为县级市,最后成为地级市的。80年代,地改市的浪潮兴起,地区大量撤销,地级市大量成立,行政公署撤销,地级市政府取而代之,地级咸阳市就是在这个时候成立的。
建国初西安是中央直辖市,按当时的规定中央直辖市不管县,咸阳县就从西安市独立出来。
1953年 咸阳县脱离西安市管辖  1954年 西安取消直辖市地位 1958年 咸阳县升格为县级咸阳市  县级咸阳市成为咸阳地区行政公署驻地 1966年 县级咸阳市重新归属于西安市管辖 咸阳地区行政公署驻地迁往兴平 1971年 县级咸阳市再度脱离西安  咸阳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由兴平迁回咸阳 1983年 撤销咸阳地区和县级咸阳市  原县级咸阳市范围改为秦都区  设立地级咸阳市管辖原咸阳地区 1986年 秦都区分成秦都,渭城两区
因此题主所说的三分古都咸阳是非常不准确的说法,三分的是地级的咸阳市,并不是古都咸阳。
第二点就是今咸阳和秦咸阳的区别。
秦咸阳位于今天的咸阳市渭城区以东,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以北,横跨渭河。秦咸阳城的位置比今天的咸阳城区更东一些。而今天咸阳城区的位置实际上是明代西安府下辖的咸阳县县城的位置,名字沿袭了秦代的咸阳叫法,但其城址已经改变。
————————混割线—————————
西安咸阳自古就是一座城市。

如何看待专家建议将咸阳一分为三,构建大西安? 第1张图片
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这是三辅黄图对秦咸阳城的描述。秦咸阳横跨渭河两岸,北部属于今咸阳市渭城区,南部属于西安市未央区。“秦王座章台”,秦章台宫就是汉未央宫。司马迁的史记里说“秦咸阳即汉长安也”,古代咸阳一直是西安的属县。
为什么不可以三分咸阳? 安徽在2011年底就把巢湖一分为三,分别划给了合肥芜湖马鞍山。原因是为了做大做强合肥,在华东同南京竞争,陕西不能分咸阳,最大阻力来源于咸阳市官方,彬县县委官微直接发微博驳斥“某学者”观点,说白了就是不希望咸阳在自己任期内消失,不希望平白无故官降一级。
西安咸阳是如何变成两座城市的? 80年代全国地市合并浪潮的时候,北京和天津在不断吞并河北的县,上海蚕食苏南,南京收回溧水和高淳,成都吃了双流并了温江,重庆直辖带走了万县,涪陵和黔江。陕西却逆潮流而上,把本来归西安管辖的咸阳先是划出去,之后又独立建地级市,造成了现在西安咸阳两座地级市行政上的割裂,导致很多人认为这一直是两座城市。当初设立地级咸阳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陕西省为了制约西安的直辖倾向。西安在陕西省内独大,GDP一直占到省内一半以上,现在也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西安的直辖倾向一直存在而且不小。因此,陕西和西安的一直都有矛盾。自民国时候西安就是12个行政院直辖市之一,还在1932年到1945年当了十三年的准陪都。建国以后西安一直由中央直辖,按照当时中央直辖市不管县的规定,咸阳就被划出去了。1956年裁撤了除京沪津以外其他所有直辖市以后,西安依旧是西北大区中心、西北局驻地,由西北局直辖,60年代裁撤了西北局,西安才正式归陕西管辖。即使西安降为省辖市,依旧中央计划单列,财政收支核算直接上缴国家,根本无需陕西省过问,中央召开省一级会议,西安市也要参加。到了1993年,省会城市终于取消了计划单列,之后的94年西安又被设立为副省级城市,行政级别只比陕西省低半级。矛盾的高潮在1997年,西安和武汉重庆都加入了中央新设立直辖市的角逐,最后重庆胜出,导致西安和陕西的关系降到历史冰点最低的6年,这6年西安的发展近乎停滞,直到2003年意识到已经落后,关系才有所缓和,纵然这样直辖倾向还是不断,11年8月甘肃日报竟然直接刊文“西安被中央确立为第五个直辖市”,引起了轩然大波,第二天西安相关股票全部涨停。西安市政府部门不得已赶紧出面辟谣。这些年西安市政府对于直辖市传闻一直都避而不谈,很低调,知道省上很不喜欢,因此从来不主动谈起。
这就是当初为什么1971年要把县级咸阳市从西安管辖范围内划出,又在全国地市合并浪潮的1983年撤销县级咸阳市和咸阳地区,设立地级咸阳市,把泾阳,三原,兴平全都一起打包带走,一个都没有给西安留的原因。
为什么又要提西咸一体化?
①从西安方面来说
,陕西省意识到西安的城市规模在同级城市里太小,成都9区6县代管4县级市;重庆21个市辖区15个县,西安只有10区3县;另外,西安的主城区经济其实很强,但县域经济太差,除了高陵县(区)是西部百强以外,其他的郊县一个比一个穷,而成都的双流郫县以及代管的4个县级市都不弱。城市规模小,县域经济差,这是西安和成都GDP差距很大的一个很大原因。除此之外,西安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终于意识到科技和旅游产业兴市战略的失败,城市发展无法绕过工业化的阶段,开始打造工业,补工业短板,但是西安工业用地指标非常紧张,向南已经到了秦岭脚下,东部是白鹿原台地,都无法发展工业,但向西向北都是咸阳的地盘,两座城市隔渭河相望,相距不过15公里、这是西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咸阳的泾阳,三原和西安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西安的许多招商引资都直接放在泾阳,包括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都在咸阳境内。咸阳的经济近年能够超越宝鸡冲到陕西第三全国前百,很大部分都是因为离西安近的泾阳和三原县域经济相对发达,与西安的经济联系密切。
②从咸阳方面来说,由于体量和西安的差距太大,距离西安又太近,很难不受到西安的虹吸。西安作为西北最大的城市,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都比咸阳完善的多,整个西北的资源都源源不断的集中在这里,而咸阳作为卫星城,首当其冲受到虹吸,人口和资金都会源源不断的流向西安。比如原属咸阳的中铁二十局,由咸阳搬迁到了西安,咸阳一下子失去一个大型国企。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大型企业和项目选择落户的时候,距离如此之近,当然会选择比咸阳发达,商业环境更好,基础设施更完善的西安了。咸阳之后不得不面对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西安的投资环境更好,为什么要人家企业留在(落户)咸阳,咸阳可能不得不附加一些条件来留住企业,如少征税等。 更为严重的是,咸阳坐拥众多汉唐帝陵,这丰富的旅游资源本应该是促进咸阳经济发展的财富,然而由于离西安太近,外地游客都以西安为中心,即使时间允许到咸阳的帝陵参观,也是当日往返,夜宿西安。西安的兵马俑秦始皇陵都游人如织异常火爆,而咸阳众多的帝陵却乏人问津。便捷发达的交通使咸阳变成了“旅游飞地”。旅游收入只能收收门票钱,而旅游产业带动的吃、住、购、娱等消费却都流向了西安,旅游业的关联带动性显现不强,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无法转化为产业效益,这对于咸阳有害而无益。
最明显的反例就是西安东部的郊区临潼,1983年由渭南划归西安,作为西安的城市副中心距离西安主城区比西安咸阳的距离还要远。临潼坐拥秦始皇陵兵马俑,骊山华清池,西安事变旧址等5A旅游景点,游人如织,全国闻名。同样是西安的卫星城,临潼区是西安的市辖区,西安市把许多大型的国际酒店,商业项目,高校校区都放在了临潼,如大唐华清城,悦椿庄度假酒店,悦榕温泉酒店,西恩奥特莱斯,北京大学光华西安分院等等西安市主城区都没有的优质项目,包括西安直接跳过5,6,7,8,先行建设通往临潼的地铁9号线,想把临潼打造成国际旅游度假区,高等教育科研区,西安市域副中心。这两年临潼的飞速发展,天翻地覆的变化可谓是有目共睹。而反观咸阳市区的发展,和临潼区比起来可谓相形见绌。这是临潼作为西安市辖区能得到的资源,而咸阳和西安行政上的割裂甚至对立,西安凭借自身实力和市场招揽来的高端优质的项目,西安分给咸阳市下属的泾阳县,也不会分给咸阳市区。泾阳这几年开始迅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西安招商,西部最大主题乐园乐华欢乐世界,文化产业的茯茶小镇,泾河新城的现代田园都市规划等等。
泾阳东边的高陵是西安的郊县,1983年咸阳建市,高陵重新回到西安的拥抱,今年已成功撤县改区,其发展相当迅速,陕汽集团是其经济支柱,几年前就已经是西部百强,从西安北部高速公路跨过渭河进入西安之前,首先看到的高陵泾渭新城高楼林立,十分繁华,城区建设也相当不错,这都得益于高陵作为西安的郊区,得到的西安的工业项目和城市建设规划还有拨款。
就目前来看,家住咸阳,工作上学却在西安的市民;和,在咸阳工作,但房子买在西安的市民,有很多很多。西安咸阳离得这么近,其实根本称不上是两座城市,是否合并对于咸阳和西安这两个行政实体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人为导致的行政上的割裂,进而由行政割裂导致的生活不便却要由咸阳和西安的市民来承受。就拿交通来说,西安的地铁只能把市民送到两城交界的后卫寨,(二期延伸段至咸阳的森林公园年内已经开工)西安的公交车不被允许进入咸阳,而咸阳的公交车可以虽然可以进入西安,但地铁站到咸阳市区还有很长一段车程。西安的公交和地铁网络已经非常成熟,基本都可以使用长安通刷卡,而咸阳的的公交车大部分仍是人工售票或是投币。(最新的新闻好像是要实行一卡通?西咸公交卡无法并轨使用)西安的公交网络成熟且庞大,咸阳的公交网络相对弱小,两座城市的公交体系无法统一,这对于西安咸阳两边跑的市民来讲无疑是非常麻烦的,相信坐过副13路21路和59路的人都有体会。
除了交通上的不便以外,西安的商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公共设施比咸阳完备和先进的多,而在西安工作的咸阳市民,由于户籍上行政区域的割裂有时无法享受到西安的社保,看病不能享受医保等等。而高陵和临潼作为西安的郊区,其市民完全可以享受西安的科教文卫基础设施,以及医保社保的福利待遇,离西安更近的咸阳却不能,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行政割裂导致的生活不便,这对于咸阳市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很吃亏的事情。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正如南京之于上海,天津之于北京,即使规模这么大的两个城市都难免受到北京上海的虹吸辐射和限制,机场吞吐量低的可怜,一个领事馆都没有,许多的企业总部商业银行总部都直接落在北京和上海。咸阳一座普通地级市,城市规模五倍小于副省级西安的体量,很难避免被虹吸,它在整个大西安建设中是从属的,已经被边缘化,它的目标应该是靠拢西安以求发展,但咸阳(的官员)还在寻求与西安平起平坐。生活在西安这棵大树的阴影下,咸阳很难独立去发展,要么主动融合与西安共进退,要么就一直受到西安的虹吸,逐渐拉大与西安的差距,被西安甩在身后。
西安需要咸阳,是因为需要扩大城市规模从而扩大城市竞争力。如果没有咸阳,西安还会像现在一样向北发展,只是方向不再是泾阳和西咸而是建设自己的辖区高陵。(高陵以及高陵的泾渭新城目前已经建设的很好,今年高陵也成功撤县设区了,虽然只有30万人,gdp却在全省排第六,不得不说高陵的强大。)
没有咸阳想不想要被西安虹吸,因为体量的差距和如此之近的距离,被辐射无法避免;也没有咸阳想不想西安把地铁修过来,西安市在做城市规划时没有把咸阳踢出去而是把咸阳拉进来一起考虑,尽管咸阳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都不具有修建地铁的财力(上海地铁昆山线,广州地铁佛山线,地铁建设的钱都是由昆山和佛山出的)西安规划了3条地铁进入咸阳市主城区,连接西安主城区的1号线,连接西安高新和曲江的11号线,连接机场和临潼的13号线,这三条地铁线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我想,咸阳市民不会拒绝地铁如此便利的交通工具吧。同理,也不会拒绝享受西安完善发达成熟的科教文体卫医基础设施吧。

如何看待专家建议将咸阳一分为三,构建大西安? 第2张图片
咸阳将成为中西部第一个非省会通地铁的城市

如何看待专家建议将咸阳一分为三,构建大西安? 第3张图片
其实西安咸阳的利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但是行政的割裂却让两座城市站到了对立面。这无疑让人感到很遗憾,两座城市其实更应该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所以,对于咸阳和西安来说,放弃行政上的割裂,主动融合,协同合作一起发展才会发展的更好,对市民来说也更好。

如何看待专家建议将咸阳一分为三,构建大西安? 第4张图片
现在的情况
咸阳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不认同自己只是西安的附庸卫星城,其官员不愿意平白无故降一级,不愿意咸阳在自己任内消失,(咸阳的官员)依旧还在谋求和西安平起平坐的地位。不甘心被西安吞并,但其体量弱小离西安太近,很难逃开西安越来越强大的辐射和虹吸,想要独立规划和发展基本已无可能。咸阳想要更好的发展,利用和享受西安带来的资源的同时,又不想被西安直接吞并,却又知道迟早逃不开被西安吃掉的命运。正是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咸阳背离西咸新区去发展自己的北塬新城。
西安讳莫如深,从不主动提合并咸阳;西安(的官员)知道这些年省市矛盾一直存在,大到西安的规划由省来做还是由市来做,小到关中天水经济区叫什么名字,等等,陕西省层面和西安市层面都存在分歧,矛盾和摩擦。只是矛盾不如以前那么明显和张扬了。西安(官员)也学乖了,对于西咸合并都避而不谈。对于西安来说,是一体化还是合并其实没什么区别,因为咸阳西安建成区相连只是时间早晚,发展快慢的问题。虽然合并掉咸阳会发展的更快,但目前合并不了的话,西安先自己发展自己的,也没有什么影响。
陕西省态度暧昧,建立国家级西咸新区,想利用西安的知名度和政治地位给西咸新区招商,看起来好像是有不错的进展,其实利益主体变成了西安,咸阳,西咸三个,又有下属的沣东,沣西,泾河,秦汉,空港五个新城,互相之间扯皮推诿抢占用地指标抢夺招商项目,开发区和传统的行政区之间矛盾也不断,西咸新区进度并不快。在目前中国行政区划的大环境下,行政上不统一,其他一体化都举步维艰。更甚的是,西安和咸阳都开始背离西咸新区发展,西安发展渭北工业区,是为了弥补工业短板;而咸阳发展北塬新城,是为摆脱西安发展。
陕西目前已经是西部第二强省,经济等各项水平都已进入全国中上游,为了进一步更好的发展,也为了全省的均衡发展,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带动关中其它城市发展,然后汉中延安带动陕北陕南,辐射整个西北。为此必须理清楚西安和咸阳的关系,停止内耗与竞争,一起向前发展。放眼全国,几乎找不出第二对离的这么近的城市了,长株潭相距60多公里,郑州开封相距40公里,都在做一体化,基本已经一体化的广佛也有28公里的距离,西安和咸阳不到15公里的距离,建成区一河之隔却是两座城市,一体化进程实在太慢。
这些道理西安市政府非常明白却讳莫如深不能主动提起,陕西省政府也非常明白,但内心非常矛盾,想要西安快速发展,但又不愿西安太强大,咸阳市政府也明白,但担忧咸阳被瓜分,被吞并,甚至消失,致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咸阳在可预见的未来,受西安的辐射和影响也许会越来越严重,等到西安更强大的时候,虹吸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西安GDP今年就要迈过6000亿大关,两三年内必然进入GDP排名前20,西安已经越来越强。十年前西安自身的GDP尚低,自身影响也有限,但几年后的咸阳面对的是一个GDP八九千亿的西安,城建和商业发展更为发达的大城市,伴随着西银高铁,西成高铁,关中城际的开通,那时西安的辐射效应会乘着便捷的交通线延伸的更深更远更强,那时候的咸阳还能摆脱西安独立发展吗?很显然,很难。
总之,西咸合并是大趋势,无法扭转,迟早的事情。但是什么时候,怎么做,都得看当局的决心和魄力。西咸早就应该合并或是走向一体化,但是否是三分咸阳这种操作模式目前还值得研究。如果西安合并了咸阳的主城区,泾阳,三原和兴平,其他县经济相对落后,该何去何从呢?
其实说了这么多,真的挺郁闷的,原本就是一座城市,现在却因为行政上的割裂导致现在这么多的问题。无论怎么样,市民都应该享受更好的生活,也希望决策者能放眼长远利益,真正为两座城市的发展和市民考虑。


上一篇:紧追元宇宙 赶超NFT 低调起飞的GameFi究竟赢在哪里?
下一篇:中国为什么需要一个大西安?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haolilu 发表于 2021-12-11 10:29:39 | 只看该作者
 
更新:西咸新区已划转西安代管,实质上西咸行政合并的大幕已经拉起。

要纠正题主两个概念,咸阳市不等于咸阳,今咸阳和秦咸阳也不太一样。

咸阳市,在严格意义上来讲指的是地级咸阳市。咸阳,指的是由咸阳的渭城和秦都两个市区组成的这座城市。地级咸阳市除了管辖咸阳主城的秦都渭城两区以外,还包括三原,泾阳,礼泉,乾县,淳化,旬邑,长武,武功,永寿,彬县,代管县级兴平市和杨陵区。杨陵区在行政上归属咸阳市,实际由陕西省直辖。 这是地级咸阳市的管辖范围。
说到这儿就要提一下我国的行政区划制度。我国实行的是省—县—乡实三级制度。市在其中是一个很尴尬的层级,有省一级的直辖市,有县级市,甚至不少省份在试点镇级市,陕西也已提出试点四个镇级市,但市主要指的还是地级市。
为什么在省和县之间会出现了地级市这一行政层级呢?因为一个省要管辖的县的数量太多,上百个县直接对省负责,省政府管不过来,于是便把辖区划分成若干个地区,设置地区来管理县。地区最开始不是实际意义上的行政区,而是省的派出机构,在地区设立行政专员公署来管理县。行政专员公署的驻地在哪个县,那个地区就叫什么地区,一般来讲,行政公署驻地是该地区最发达的县。如咸阳县就是咸阳地区的行政公署驻地。陕西省除了西安宝鸡铜川以外的其他7个地级市都和咸阳一样,是由普通的县先成为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成为县级市,最后成为地级市的。80年代,地改市的浪潮兴起,地区大量撤销,地级市大量成立,行政公署撤销,地级市政府取而代之,地级咸阳市就是在这个时候成立的。
建国初西安是中央直辖市,按当时的规定中央直辖市不管县,咸阳县就从西安市独立出来。
1953年 咸阳县脱离西安市管辖  1954年 西安取消直辖市地位 1958年 咸阳县升格为县级咸阳市  县级咸阳市成为咸阳地区行政公署驻地 1966年 县级咸阳市重新归属于西安市管辖 咸阳地区行政公署驻地迁往兴平 1971年 县级咸阳市再度脱离西安  咸阳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由兴平迁回咸阳 1983年 撤销咸阳地区和县级咸阳市  原县级咸阳市范围改为秦都区  设立地级咸阳市管辖原咸阳地区 1986年 秦都区分成秦都,渭城两区
因此题主所说的三分古都咸阳是非常不准确的说法,三分的是地级的咸阳市,并不是古都咸阳。
第二点就是今咸阳和秦咸阳的区别。
秦咸阳位于今天的咸阳市渭城区以东,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以北,横跨渭河。秦咸阳城的位置比今天的咸阳城区更东一些。而今天咸阳城区的位置实际上是明代西安府下辖的咸阳县县城的位置,名字沿袭了秦代的咸阳叫法,但其城址已经改变。
————————混割线—————————
西安咸阳自古就是一座城市。

 第9张图片
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这是三辅黄图对秦咸阳城的描述。秦咸阳横跨渭河两岸,北部属于今咸阳市渭城区,南部属于西安市未央区。“秦王座章台”,秦章台宫就是汉未央宫。司马迁的史记里说“秦咸阳即汉长安也”,古代咸阳一直是西安的属县。
为什么不可以三分咸阳? 安徽在2011年底就把巢湖一分为三,分别划给了合肥芜湖马鞍山。原因是为了做大做强合肥,在华东同南京竞争,陕西不能分咸阳,最大阻力来源于咸阳市官方,彬县县委官微直接发微博驳斥“某学者”观点,说白了就是不希望咸阳在自己任期内消失,不希望平白无故官降一级。
西安咸阳是如何变成两座城市的? 80年代全国地市合并浪潮的时候,北京和天津在不断吞并河北的县,上海蚕食苏南,南京收回溧水和高淳,成都吃了双流并了温江,重庆直辖带走了万县,涪陵和黔江。陕西却逆潮流而上,把本来归西安管辖的咸阳先是划出去,之后又独立建地级市,造成了现在西安咸阳两座地级市行政上的割裂,导致很多人认为这一直是两座城市。当初设立地级咸阳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陕西省为了制约西安的直辖倾向。西安在陕西省内独大,GDP一直占到省内一半以上,现在也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西安的直辖倾向一直存在而且不小。因此,陕西和西安的一直都有矛盾。自民国时候西安就是12个行政院直辖市之一,还在1932年到1945年当了十三年的准陪都。建国以后西安一直由中央直辖,按照当时中央直辖市不管县的规定,咸阳就被划出去了。1956年裁撤了除京沪津以外其他所有直辖市以后,西安依旧是西北大区中心、西北局驻地,由西北局直辖,60年代裁撤了西北局,西安才正式归陕西管辖。即使西安降为省辖市,依旧中央计划单列,财政收支核算直接上缴国家,根本无需陕西省过问,中央召开省一级会议,西安市也要参加。到了1993年,省会城市终于取消了计划单列,之后的94年西安又被设立为副省级城市,行政级别只比陕西省低半级。矛盾的高潮在1997年,西安和武汉重庆都加入了中央新设立直辖市的角逐,最后重庆胜出,导致西安和陕西的关系降到历史冰点最低的6年,这6年西安的发展近乎停滞,直到2003年意识到已经落后,关系才有所缓和,纵然这样直辖倾向还是不断,11年8月甘肃日报竟然直接刊文“西安被中央确立为第五个直辖市”,引起了轩然大波,第二天西安相关股票全部涨停。西安市政府部门不得已赶紧出面辟谣。这些年西安市政府对于直辖市传闻一直都避而不谈,很低调,知道省上很不喜欢,因此从来不主动谈起。
这就是当初为什么1971年要把县级咸阳市从西安管辖范围内划出,又在全国地市合并浪潮的1983年撤销县级咸阳市和咸阳地区,设立地级咸阳市,把泾阳,三原,兴平全都一起打包带走,一个都没有给西安留的原因。
为什么又要提西咸一体化?
①从西安方面来说
,陕西省意识到西安的城市规模在同级城市里太小,成都9区6县代管4县级市;重庆21个市辖区15个县,西安只有10区3县;另外,西安的主城区经济其实很强,但县域经济太差,除了高陵县(区)是西部百强以外,其他的郊县一个比一个穷,而成都的双流郫县以及代管的4个县级市都不弱。城市规模小,县域经济差,这是西安和成都GDP差距很大的一个很大原因。除此之外,西安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终于意识到科技和旅游产业兴市战略的失败,城市发展无法绕过工业化的阶段,开始打造工业,补工业短板,但是西安工业用地指标非常紧张,向南已经到了秦岭脚下,东部是白鹿原台地,都无法发展工业,但向西向北都是咸阳的地盘,两座城市隔渭河相望,相距不过15公里、这是西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咸阳的泾阳,三原和西安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西安的许多招商引资都直接放在泾阳,包括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都在咸阳境内。咸阳的经济近年能够超越宝鸡冲到陕西第三全国前百,很大部分都是因为离西安近的泾阳和三原县域经济相对发达,与西安的经济联系密切。
②从咸阳方面来说,由于体量和西安的差距太大,距离西安又太近,很难不受到西安的虹吸。西安作为西北最大的城市,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都比咸阳完善的多,整个西北的资源都源源不断的集中在这里,而咸阳作为卫星城,首当其冲受到虹吸,人口和资金都会源源不断的流向西安。比如原属咸阳的中铁二十局,由咸阳搬迁到了西安,咸阳一下子失去一个大型国企。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大型企业和项目选择落户的时候,距离如此之近,当然会选择比咸阳发达,商业环境更好,基础设施更完善的西安了。咸阳之后不得不面对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西安的投资环境更好,为什么要人家企业留在(落户)咸阳,咸阳可能不得不附加一些条件来留住企业,如少征税等。 更为严重的是,咸阳坐拥众多汉唐帝陵,这丰富的旅游资源本应该是促进咸阳经济发展的财富,然而由于离西安太近,外地游客都以西安为中心,即使时间允许到咸阳的帝陵参观,也是当日往返,夜宿西安。西安的兵马俑秦始皇陵都游人如织异常火爆,而咸阳众多的帝陵却乏人问津。便捷发达的交通使咸阳变成了“旅游飞地”。旅游收入只能收收门票钱,而旅游产业带动的吃、住、购、娱等消费却都流向了西安,旅游业的关联带动性显现不强,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无法转化为产业效益,这对于咸阳有害而无益。
最明显的反例就是西安东部的郊区临潼,1983年由渭南划归西安,作为西安的城市副中心距离西安主城区比西安咸阳的距离还要远。临潼坐拥秦始皇陵兵马俑,骊山华清池,西安事变旧址等5A旅游景点,游人如织,全国闻名。同样是西安的卫星城,临潼区是西安的市辖区,西安市把许多大型的国际酒店,商业项目,高校校区都放在了临潼,如大唐华清城,悦椿庄度假酒店,悦榕温泉酒店,西恩奥特莱斯,北京大学光华西安分院等等西安市主城区都没有的优质项目,包括西安直接跳过5,6,7,8,先行建设通往临潼的地铁9号线,想把临潼打造成国际旅游度假区,高等教育科研区,西安市域副中心。这两年临潼的飞速发展,天翻地覆的变化可谓是有目共睹。而反观咸阳市区的发展,和临潼区比起来可谓相形见绌。这是临潼作为西安市辖区能得到的资源,而咸阳和西安行政上的割裂甚至对立,西安凭借自身实力和市场招揽来的高端优质的项目,西安分给咸阳市下属的泾阳县,也不会分给咸阳市区。泾阳这几年开始迅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西安招商,西部最大主题乐园乐华欢乐世界,文化产业的茯茶小镇,泾河新城的现代田园都市规划等等。
泾阳东边的高陵是西安的郊县,1983年咸阳建市,高陵重新回到西安的拥抱,今年已成功撤县改区,其发展相当迅速,陕汽集团是其经济支柱,几年前就已经是西部百强,从西安北部高速公路跨过渭河进入西安之前,首先看到的高陵泾渭新城高楼林立,十分繁华,城区建设也相当不错,这都得益于高陵作为西安的郊区,得到的西安的工业项目和城市建设规划还有拨款。
就目前来看,家住咸阳,工作上学却在西安的市民;和,在咸阳工作,但房子买在西安的市民,有很多很多。西安咸阳离得这么近,其实根本称不上是两座城市,是否合并对于咸阳和西安这两个行政实体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人为导致的行政上的割裂,进而由行政割裂导致的生活不便却要由咸阳和西安的市民来承受。就拿交通来说,西安的地铁只能把市民送到两城交界的后卫寨,(二期延伸段至咸阳的森林公园年内已经开工)西安的公交车不被允许进入咸阳,而咸阳的公交车可以虽然可以进入西安,但地铁站到咸阳市区还有很长一段车程。西安的公交和地铁网络已经非常成熟,基本都可以使用长安通刷卡,而咸阳的的公交车大部分仍是人工售票或是投币。(最新的新闻好像是要实行一卡通?西咸公交卡无法并轨使用)西安的公交网络成熟且庞大,咸阳的公交网络相对弱小,两座城市的公交体系无法统一,这对于西安咸阳两边跑的市民来讲无疑是非常麻烦的,相信坐过副13路21路和59路的人都有体会。
除了交通上的不便以外,西安的商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公共设施比咸阳完备和先进的多,而在西安工作的咸阳市民,由于户籍上行政区域的割裂有时无法享受到西安的社保,看病不能享受医保等等。而高陵和临潼作为西安的郊区,其市民完全可以享受西安的科教文卫基础设施,以及医保社保的福利待遇,离西安更近的咸阳却不能,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行政割裂导致的生活不便,这对于咸阳市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很吃亏的事情。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正如南京之于上海,天津之于北京,即使规模这么大的两个城市都难免受到北京上海的虹吸辐射和限制,机场吞吐量低的可怜,一个领事馆都没有,许多的企业总部商业银行总部都直接落在北京和上海。咸阳一座普通地级市,城市规模五倍小于副省级西安的体量,很难避免被虹吸,它在整个大西安建设中是从属的,已经被边缘化,它的目标应该是靠拢西安以求发展,但咸阳(的官员)还在寻求与西安平起平坐。生活在西安这棵大树的阴影下,咸阳很难独立去发展,要么主动融合与西安共进退,要么就一直受到西安的虹吸,逐渐拉大与西安的差距,被西安甩在身后。
西安需要咸阳,是因为需要扩大城市规模从而扩大城市竞争力。如果没有咸阳,西安还会像现在一样向北发展,只是方向不再是泾阳和西咸而是建设自己的辖区高陵。(高陵以及高陵的泾渭新城目前已经建设的很好,今年高陵也成功撤县设区了,虽然只有30万人,gdp却在全省排第六,不得不说高陵的强大。)
没有咸阳想不想要被西安虹吸,因为体量的差距和如此之近的距离,被辐射无法避免;也没有咸阳想不想西安把地铁修过来,西安市在做城市规划时没有把咸阳踢出去而是把咸阳拉进来一起考虑,尽管咸阳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都不具有修建地铁的财力(上海地铁昆山线,广州地铁佛山线,地铁建设的钱都是由昆山和佛山出的)西安规划了3条地铁进入咸阳市主城区,连接西安主城区的1号线,连接西安高新和曲江的11号线,连接机场和临潼的13号线,这三条地铁线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我想,咸阳市民不会拒绝地铁如此便利的交通工具吧。同理,也不会拒绝享受西安完善发达成熟的科教文体卫医基础设施吧。

 第10张图片
咸阳将成为中西部第一个非省会通地铁的城市

 第11张图片
其实西安咸阳的利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但是行政的割裂却让两座城市站到了对立面。这无疑让人感到很遗憾,两座城市其实更应该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所以,对于咸阳和西安来说,放弃行政上的割裂,主动融合,协同合作一起发展才会发展的更好,对市民来说也更好。

 第12张图片
现在的情况
咸阳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不认同自己只是西安的附庸卫星城,其官员不愿意平白无故降一级,不愿意咸阳在自己任内消失,(咸阳的官员)依旧还在谋求和西安平起平坐的地位。不甘心被西安吞并,但其体量弱小离西安太近,很难逃开西安越来越强大的辐射和虹吸,想要独立规划和发展基本已无可能。咸阳想要更好的发展,利用和享受西安带来的资源的同时,又不想被西安直接吞并,却又知道迟早逃不开被西安吃掉的命运。正是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咸阳背离西咸新区去发展自己的北塬新城。
西安讳莫如深,从不主动提合并咸阳;西安(的官员)知道这些年省市矛盾一直存在,大到西安的规划由省来做还是由市来做,小到关中天水经济区叫什么名字,等等,陕西省层面和西安市层面都存在分歧,矛盾和摩擦。只是矛盾不如以前那么明显和张扬了。西安(官员)也学乖了,对于西咸合并都避而不谈。对于西安来说,是一体化还是合并其实没什么区别,因为咸阳西安建成区相连只是时间早晚,发展快慢的问题。虽然合并掉咸阳会发展的更快,但目前合并不了的话,西安先自己发展自己的,也没有什么影响。
陕西省态度暧昧,建立国家级西咸新区,想利用西安的知名度和政治地位给西咸新区招商,看起来好像是有不错的进展,其实利益主体变成了西安,咸阳,西咸三个,又有下属的沣东,沣西,泾河,秦汉,空港五个新城,互相之间扯皮推诿抢占用地指标抢夺招商项目,开发区和传统的行政区之间矛盾也不断,西咸新区进度并不快。在目前中国行政区划的大环境下,行政上不统一,其他一体化都举步维艰。更甚的是,西安和咸阳都开始背离西咸新区发展,西安发展渭北工业区,是为了弥补工业短板;而咸阳发展北塬新城,是为摆脱西安发展。
陕西目前已经是西部第二强省,经济等各项水平都已进入全国中上游,为了进一步更好的发展,也为了全省的均衡发展,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带动关中其它城市发展,然后汉中延安带动陕北陕南,辐射整个西北。为此必须理清楚西安和咸阳的关系,停止内耗与竞争,一起向前发展。放眼全国,几乎找不出第二对离的这么近的城市了,长株潭相距60多公里,郑州开封相距40公里,都在做一体化,基本已经一体化的广佛也有28公里的距离,西安和咸阳不到15公里的距离,建成区一河之隔却是两座城市,一体化进程实在太慢。
这些道理西安市政府非常明白却讳莫如深不能主动提起,陕西省政府也非常明白,但内心非常矛盾,想要西安快速发展,但又不愿西安太强大,咸阳市政府也明白,但担忧咸阳被瓜分,被吞并,甚至消失,致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咸阳在可预见的未来,受西安的辐射和影响也许会越来越严重,等到西安更强大的时候,虹吸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西安GDP今年就要迈过6000亿大关,两三年内必然进入GDP排名前20,西安已经越来越强。十年前西安自身的GDP尚低,自身影响也有限,但几年后的咸阳面对的是一个GDP八九千亿的西安,城建和商业发展更为发达的大城市,伴随着西银高铁,西成高铁,关中城际的开通,那时西安的辐射效应会乘着便捷的交通线延伸的更深更远更强,那时候的咸阳还能摆脱西安独立发展吗?很显然,很难。
总之,西咸合并是大趋势,无法扭转,迟早的事情。但是什么时候,怎么做,都得看当局的决心和魄力。西咸早就应该合并或是走向一体化,但是否是三分咸阳这种操作模式目前还值得研究。如果西安合并了咸阳的主城区,泾阳,三原和兴平,其他县经济相对落后,该何去何从呢?
其实说了这么多,真的挺郁闷的,原本就是一座城市,现在却因为行政上的割裂导致现在这么多的问题。无论怎么样,市民都应该享受更好的生活,也希望决策者能放眼长远利益,真正为两座城市的发展和市民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丶凤离 发表于 2021-12-11 10:30:32 | 只看该作者
 
这类能被民间听到声音的专家,只有张老。张老呼吁西咸合并,有时候说话带点“过分主观”的味道,但其实只是为了加码声量而已,他也不敢说太多本质性的具体问题具体人物,只能在虚大空的城市战略上喊喊。毕竟有些大老爷既不理未来,也不懂历史,所以才叫既得利益...
张老奔八得人了,说不定哪天就说不动了,不说了,没声音了。能在民间,敢在民间,为西咸合并摇旗呐喊的地方智库学者,可能也就没了。
我这些年从历史区划角度观察西咸问题,看到得真相就是:西安府城原本是关中的中府地区,建国后西安市辖区被抠出来直辖或计划单列,所以中府的府城脱离了中府地区,咸阳县城才代替了西安府城一度成为了中府的区核。后来西安回到中府地区时,已经成为区核的咸阳不愿意再降为县级,所以咸阳和西安两分了中府地区,把几千年原本属于一个地区的中府劈成两半,两个地区。与此同时,陕西还把历史上两个直隶州,彬州和乾州,彻底划给咸阳,让咸阳更像个地区。
(西安城在明清是兼具府城与县城两重功能。曾经唐朝的长安城是兼具都城、府城、县城三重功能。唐朝城池跟着县名叫做长安城,宋朝元初跟着府名叫京兆府城,明清跟着府名叫做西安府城。民国建立后,西安府被撤,西安市成立前,叫做长安县城,比如二虎守长安,《白鹿原》里的跑长安。西安市设市,从长安县抠出来后,又叫做西安城。)
历史上,直隶州和府,都属于今天地级市这一级别。但府的范围比较大,多数比今天的地级市面积还要大一些,最大的能辖十几二十个县。那时候的县,仅仅就是县,不像今天还有和县一级的市辖区。所以十几个县的面积很大。而直隶州比较小,一般最多辖四五个县。但级别上,二者是一致,都大致等同于民国和建国初的地区,改革开放后的地级市。
所以,三分咸阳,其实就是大体回归过去一千多年的历史区划。因为咸阳这个地区,原本就是不存在的。
从建制上讲,几千年来,与历史名气不遑多让的长安县一样,咸阳仅仅作为县一级建制,除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短暂出现咸阳郡外,并不存在咸阳州、咸阳府。咸阳县一直属于西安府。
从范围上讲,几千年来,也不存在咸阳地区这个区划主体。今咸阳东南部四五个平原县,历史上一直属于西安府。今咸阳西南部平原的四五个平原或台原县,历史上一直属于直隶州乾州。而咸阳北边的四五个台原县,历史上一直属于直隶州彬州。
咸阳就是三拼而来,所以三分而去,是最好最合适的归途。
今天这个咸阳地区,压根就是近几十年的产物,而且是拖累关中近几十年在中西部被其他原本同级竞争者不断赶超,自身不断滞后的,现实证明很失败的实验产物。
我一直从历史视角看地方发展,不像有些忽视历史,纯看地方发展的城建爱好者,盲人摸象,看不到宏观区域竞变的长期全貌。关中一直以内斗内争,内防内耗的效率极低的方式和原本同级地区竞争,最后肯定是差距拉大。因为别得地区制定一个发展方案,从省到市,从市到区县,层层传导,层层落实,层层督促,层层问责。而关中地区,则是从省到两个市,两个市争论,两个市再各自去省里寻求支持,省里再同时督促两个市,两个市再互相敷衍,省里发现两市互相敷衍,再成立省级管辖的新区去把两个市应该一起做的事给揽过来,用省里的资源去落实,但省级新区又和两个市形成了竞争关系,三方又扯皮敷衍...在中国,行政引导发展是绝对的规律,但关中各种行政不畅。不说西咸一体化这么大的概念,就别的省最多三年的工程,关中至少得六年的,远有修横桥,近有机场城际,现有迟迟开不了馆的“空房子”秦汉新城咸阳博物院。但凡牵扯到西咸交界带的,需要地一级来挑头的,没有几件利索的。
我有很多关于西咸的回答,能讲的太多了。但只是很奇怪,别的省遇上区划不畅,就精简区划,合并赘余区划。陕西省遇上区划不畅,从陕西省到西安市,都是习惯性得设立新区去解决老区顽固推不动的问题,制造更多博弈方和利益方。西咸新区还是地厅建制,副省级人事高配的国家级新区,这个新的博弈方级别甚高。最后这样搞,只能山头林立,退而求其次。虽然能先解决当下衔接的空白,却不是一劳永逸,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之后还会浮现新的利益固化的问题...咸阳就是这样,为了制衡西安而区划独立,最后尾大不掉,撤都没法撤。当“突破行政区划限制”这种句子出现在十四五全文中,就让人很纳闷了,行政区划本身就是地方设置的,为什么地方要设置限制自己的区划设置?
从历史角度来看张老的三分咸阳,其实就是从关中失败的发展现状,回归到千年历史的原状中去。
所谓组建大杨凌,杨凌设市,其实就是恢复曾经的直隶州,乾州。乾州一直辖武功县,而杨凌区就是从武功县划出来的。所以杨凌设市,只是作为地区级政府驻地,区核从乾县转移到了一直属于乾州的今杨凌区的地界上。因为杨凌区是国家级示范区,而且一直是省直管,调整起来最方便。但从地区范围上看,这其实是回归历史区划。
所谓组建大铜川,把北边台原县划给铜川,其实就是恢复曾经的直隶州,彬州。只不过彬州的传统区核是在彬县,而铜川原本属于西安府,现在是一个孤零零不辖县的小型地级市,把原彬州转过来,做大调整起来更为方便。
所谓组建大西安,就是把原西安府核心区一带的县重新划归西安市。
其实这种回归历史的事,张老最爱用来比较的成都,早在1983年就做了。发展结果对比还是挺明显的。但在陕西,时隔四十年,还是做不到。都说西安政治地位高,但所谓副省级城市,其实就是国家把曾经计划单列的内陆非港口城市踢出去时,所做得一点补偿。其实在中国,副省级城市的本质仍是地级市,即“设区的市”,只是副省级人事和权限待遇。但因为人事待遇等级较高,反而和省里无法形成更顺畅有效的上下督责,是省里重点制衡对象。西安的局和陕西的厅是一个级别时,没有了人事权的制约时,就更不容易形成合力。长沙、郑州、合肥这几个改革开放后逆袭西安的省会,都是地级市。有些当地网友觉得应该让升为副省级,可如果真的成了副省级,省里和市里的博弈也会多起来。客观的。
四川大概是有重庆这个强力外部因素制约,所以更重视放权让成都做大。而陕西想让西安卧榻之侧的新地区来制衡西安,就很失败了。成都和重庆距离几百公里,咸阳地界距离钟楼却只有十五公里。一个是和邻村竞争,一个是住在同院的兄弟阋墙,同室操戈...正因为太近,住在同一个院里,是同一个地区,那才是寝不安席,睡觉时都要睁只眼盯着对方...十五公里,连一些县面积的半径都不到。在西安府,西安府城就是长安县城。而咸阳县城,是西安府各县中,距离西安府城距离最近的县城。所以铜川、渭南都设立地级市,并不会伤及西安市内里,但一个最近的县被划出去,而且成为地级市区,且两市百余里渭河都是地界,仅仅咸阳市区留一小块渭河南岸留给咸阳做城中河,这是鼓励咸阳市靠自己优先建设市政桥来垄断西安府渭河南北交通,是通过卡脖子卡存量来维系咸阳的优势...其心可诛啊。西咸新区成立并划归西安代管后,基本上咸阳市区的这种垄断渡河交通的优势就不再了。咸阳这些年也很被动,要找新出路。
现在来看,西咸新区这个既不合并,也不让两市继续背离的中策,是西咸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策略。然而,西咸新区作为中策,好过西咸对抗的下策,但终究不如西咸合并的上策。毕竟,西咸合并,只是让西安脱离作为“半边脸”省会的尴尬,回归到正常省会的区划态貌之中。这仅仅是回归到历史常态,和其他省份省会,甚至一般地级市的常态。
所谓上策,也仅仅是为了让西安成为一个正常城市,理顺关中的区划,彻底解决错乱的区划瓶颈限制,让关中能够作为一个利益主体,规划主体,建设主体,不用再让各种别省三年完工的正常工程,动辄拖个六七八九年...那么,所谓中策,就仍然连一般态都达不到。要知道,西安的四环快速路还在纸面上,外环高速路叫五环还在口号里,但其他曾经不如西安的城市的四环快速已经通车,市政化的五环快速路已经在建设了...一个城市用省级高速路叫城市环线,也真是没办法了。
争一争,论一论,就是三年。而别人三年事都做完了,已经开始着手下一件事了。三年又三年,最后差多远?
科教文卫是西安的骄傲。但底子是什么时候奠定的?是建国前后,是一五,是建国初。那时候还没有进行广域型市制改革。那时候是省直管县,地区仍属于行政督查区。彼时西安不是地区,不辖县,却凌驾于地区之上。广域型市制改革后,如今西安也是地区,要和地区内部协同发展,要和外部地区竞争发展。西安如今科教文卫的优势,相比1980年,在全国的优势更强吗,排名更高吗?
即使历史上辉煌的古都,那也暂时的荣耀,这个倒是当代西安人的骄傲,但不应成为最后的骄傲。再过一万年,人类一万五千年的历史,谁还会在乎一个只在农业社会做过一千年首都的城市?北京做大一统首都的时间,已经超过西安了...
西安的底子,全部都是广域型市制改革之前奠定的。但广域型市制之后,西安是走下坡路更多。我看到地方论坛有人说西安是近二十年城市崛起的典范,简直哭笑不得。西安从1978年全国区域经济生产总值的第21名,滑坡到90年代的第46名。这段历史西安人已经忽略了。然后从90年代算起,到现在西安回到了22名,西安人认为这提升了20多位,是城市崛起的典范?那80年代广域型市制改革的恶劣影响,岂不是城市滑坡衰落的典型?

 第17张图片
西咸合并,说的一般就是三分咸阳。有些人说西咸合并应该合并整个咸阳,不能挑肥拣瘦。因为咸阳就不正常,咸阳是三拼而来,不能咸阳吞进来多少不属于西安府的地区,最后都要合并到西安,那才真是枉顾地理规律,摊大饼。要说挑肥拣瘦,不是西安挑,是咸阳为了坐大自己,捡了一大堆原本不属于西安府的县。150公里的直径,隔着北山山系,一边是台原,一边是平原,咸阳带不动,西安也带不动。最好的方式就是成立一个台原市,台原把自身优势聚拢,而不是让平原市辖区去吸纳远县矿产资源,却把资源都投到平原城市的高楼大厦建设里,那才是对远县的不公。邠州分区原本和咸阳分区是一个级别,彬州发展和咸阳发展现在差了多远...
最近几次城市行政区划合并事件,主要有成都划入简阳,三分巢湖,济南莱芜合并。
在城市合并中,成都合并温江地区,划入简阳市。但最终仍是让成都市区作为区核。

 第18张图片
济南合并莱芜,我觉得后续动力短期内不会太强,但长期有利于盘活板块四分五裂的山东全省。

 第19张图片
济南和莱芜核心区距离有五六十公里远,而且有地形阻隔。其实济南一直以来是想跨黄河,把齐河县并入,坐大城区。但动齐河,间接动到了冀鲁京粮供应指标与黄河农业用水指标。所以虽然齐河更近,且是个县,山东能把小型地级市莱芜划给济南,也不动齐河县,因为阻力不只在省级层面,也有国家层面。省会工业要发展,也得给京粮让路,是牵发动身的。
我看现在有些人把济南合并莱芜比作西安合并铜川,这在区划操作上虽然比较相似,但在战略上却截然不同。
其实泰安在莱芜的旁边,却是京沪铁路和高铁沿线城市,有泰山顶级旅游资源,泰安这种地级市不是济南能轻易动得了的。可莱芜就是当年从泰安分出来的。
莱芜是建国初期靠铁矿资源崛起的小型地级市,是钢铁产业重镇。以前各省矿产资源大县,很多被拔高为地级市,但却没有辖县,就像陕西铜川市是一样的。但近二十年,中国不再是靠重工业驱动发展,而是逐渐转向产业链上游攀爬,所以矿业资源城市,以及已经资源枯竭的小型地级市,在省内的地位、权重和财政影响力已经不像建国早期那么高。对这种袖珍的资源型地级市,划过来别市的县,别市不愿意,把自己降回去归到别市,自己不愿意,很尴尬...

 第20张图片
城市群时代,都市圈时代,是大大小小城市组团集约发展的大时代。山东现在是北方沿海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城市众多,莱芜作为一个老派资源型袖珍地级市,在省内的话语权越来越小,孤狼模式越来越走不下去。
2019年,济南合并莱芜。同年,济莱高速铁路全线开工。不用说,域内城际高铁,济南市级财政占绝对大头。莱芜区级财政压力很小。
莱芜原从泰安分出,现在却并入济南,实际上最难受的是泰安。泰安、莱芜,同属于泰山南麓,被鲁山、沂山、蒙山合围的三面环山的瓮地之中。莱芜如果回到泰安,泰安则能整合这个翁形腹地,成为齐鲁咽喉。但现在莱芜归济南,是财政上依靠济南,而济南则拿走了泰山南麓一块鲁中山区的平坦地带,之后胶莱半岛和胶东半岛向鲁中、鲁西南地区的南麓跨山交通,几乎都要走济南辖地。而原先济南市区在泰山北麓,是做不了这样的咽喉的。这就是山东大省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而泰安现在应是最难受的,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优先承接的会是济南行政圈,泰安是拦截对象。济南市会在行政圈内,构建一道内部产业分工屏障,优先把济莱一线交通,把产业导入济南核心区。国内大循环时代,泰安无疑处于劣势。
当然,为什么省会济南非要伤害临市兄弟泰安呢?因为如果不打造济南都市圈,那么山东本省的沿海产业,随着全球规律性向内转移时,会沿海岸线进入陇海铁路线,优先流入郑州...最后是省内大家都吃不饱。
鲁中山区的存在,像山东大路正中间的路障,让陇海铁路南拐。当黄河航运,运河漕运均废弃之后,济南就只是一个京沪铁路上的南北动脉节点省会。山东东西差距,就像中国的东西差距一样,天然存在。如果整合济南,让济南市作为主力,打通鲁北平原与鲁中瓮地,靠济南财力和建设能力,在济莱交接处,山区最薄弱地带贯通交通,把济南都市圈范围伸到泰山南麓,那么就能解决山东无法攒成一个贯通整个省份东西的本省交通大动脉,连接黄淮海平原腹地的难题。之前就是因为济南偏北,所以这个省份大战略,省会的参与度不高。但合并莱芜后,之前的情况势必会得到改善。因为城市群竞争的时代,城市群的核心靠得不是某个一个城市的市区,而是一个涵盖了多个城市的都市圈,这种都市圈内部有分工,而外部是大管道联通,这个时候莱芜自己有区位,却没有实力,难成势,但有济南做后盾,就不一样了。莱芜会成为替济南作为交通拦截产业流的鲁中山区拦路先锋和截流咽喉。
所以,山东很清楚,都市圈竞争是自然城市群产业业态之争的最终结果。但是中国的广域型市制改革之后,地级市辖区县代管县市的形态,本身就是由行政区划进行人为设定捏合的“地图上的”都市圈。这种都市圈如果设定不合理,不顺应都市圈的天然的硬性地理规律和需求,做不到行政圈和都市圈的重合,那么就是对抗规律,事倍功半,效率低下。因为别人的都市圈是一个利益主体,齐心协力,上令下达,劲儿往一处使。而行政圈与都市圈不重合,就需要先付出协调成本,时间上的,也是物资上的,而利益增量的划分,还是需要再协调,否则内部容易出现矛盾和动摇。
其实这种事情有什么难理解的,给老婆孩子花钱,需要算计着给不给吗?可如果是成了家,给同样成了家的兄弟姐妹花钱,需要算计给不给吗?婚姻其实在法律层面,就是人生合伙人,是法定了财产关系,是一个利益主体,给双方以放心为彼此付出的硬性捆绑。行政区划对于地区也类似。如果只鼓励一体化,不鼓励行政合并,那就是像是只让大家当兄妹,鼓励双方住在一个院里,不鼓励双方结婚,不给予法定的利益保障,那么,兄弟互相之间花钱给予对方付出,都会畏首畏尾,犹疑不定,过多计较。如果全国仍然是省管县,大家都是孤身一人,那么这种一体化还比较好的。但全国的行政圈和都市圈百分之90都是重合的,偏偏你这么两三个不重合,那这两三个,就是自己把自己的发展效率给降下去,要格外去突破别人不存在的行政区划限制。总是多此一举,额外付出成本,岂能不越来越慢?
合肥吞入巢湖也是防止内耗的大手笔。

 第21张图片
2012年到2020年,安徽省GDP翻了2.2倍,算是全国进步相当突出的省份。而合肥市全市以及巢湖市区,更是翻了2.8倍,成为全国的明星城市。很多人觉得巢湖在合肥的占比不高,简单对比GDP得出合并效果不大,基本上是只简单对比账面数字,不知“机会成本”为何物的。
合肥并入巢湖市区,要得暂时不是土地资源。合肥自身是一个人口规模和城市规模偏小,相比其他省会来说,并不饱和的城市。合肥与巢湖行政区划合并,对土地要素的需求是次要的。安徽省与合肥真正要的,是整合合裕航道,让合肥港与巢湖港,巢湖的首尾两大港合并利益主体,避免内部竞争内耗,以形成长江流域重要的沿湖大大港。
如果当年巢湖市没有并入合肥,巢湖港和合肥港内耗式竞争,恐怕一大批内流产业会转向其他省份。什么是内耗?成事看不出不足,但败事足足有余。
这就像近年来,连续不断的央企合并潮,把南车北车合并为中车,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为国家电投,国电与神华合并为国家能源集团,南北船合并为中船...这些是为什么?为了央企出海,提高国际竞争力。无论是形成规模效应后,平均单位成本的下降,还是在国外竞标时就剩下两家中国央企,比如南北船南北车,却互相压价,自己打击自己本国企业的议价能力,内耗式海外竞争...国家都知道不能内耗,地方也一样。中国的地方发展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企业市场竞争。
合肥并入巢湖市区,实则是安徽整合巢湖沿湖行政区划一体化,一步到位。因为十年前安徽面临的就是东部沿海产业升级,沿海产能向内陆转移的浪潮。巢湖是区位条件优良的,临近沿海的近江支流航道的绝佳产业承接带。安徽是为了避免合肥和巢湖两大港,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由江入湖后,兄弟之间自降身价的内耗式承接,才在关键时刻拍板三分巢湖。是安徽省在省内淮河、长江两大干流水运网中,“两干三支”水运规划的打造强省会都市圈,一体式布局产业落地的最重要那一支。
从酝酿合肥并入巢湖开始,安徽省就一直在不断布局提升合裕航道等级的工程,现在合裕航道等级标准应该已经提到二级了。安徽这些年的发展成绩是显著的。因为安徽知道什么更重要——增量最重要。所以要为增量落地创造足够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要提高自身的规模效应,对本地市场进行统筹,助力营商环境改善。增量落地到都市圈后,再由都市圈内部的产业分工进行下沉式传导。如果合肥港和巢湖港恶性竞争,那么巢湖沿湖整体的市场格局就是分裂的,连转到两港的企业也会多一层额外竞争成本,有些就不来了。
反观陕西,知道什么最重要吗?我现在认为陕西也是知道的...但存量利益已经顽固到地方上动不了的地步了...今年规划季传递的讯号,对于西咸区划顽疾来说,无疑仍然看不到曙光。

 第22张图片
如果说南方最重要的是水运条件。那北方最重要的是铁路、公路、机场。沿海集中了大量产业,是因为水运和海运成本太低了。世界级的天然优良港湾,上海港到旧金山港,海运集装箱运输成本比上海走公铁集装箱到北京都低。
为什么三星能落户到内陆?指甲盖大小的晶片,价值动辄成百上千。运输成本在其价值的溢价幅度范围内,所占的比重很小。这类高单价,小体积,低重量的产品,却对保持极低破损率的运输与装卸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而且处于产业链上游,不像原材料与终端产品依赖海运然后在港口向内陆扩散运输。晶片往往集中发往特定的全球下游生产集群,所以点对点的运输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倒运装卸换届。所以走空运是最合适的。
三星落地到西安高新区,选址一是地价便宜的处女地,二是临近高速路和城市快速路。西安为此项目还专门建了一段高速衔接到园区的三星快速路。而三星最终就是为通过高速公路连接到机场,保障物流运输...
试问,如果1983年,西安和咸阳没有分治,西安回归为地区,咸阳地区把区核让给西安,咸阳是西安的一个区,那么三星最可能会选址在哪里?咸阳。其实三星选在西安西南角,一是远离铁路,二是到机场高速距离仍然比较长,这些同样是成本。只是在三星的可接受范围内。但渭城区大把的区位条件优越的用地,可以说是空铁公联运的绝佳地带,却招不到相应企业,为什么?因为不是省会。大项目不会在一个非省会,地级政策和管理水平的城市落地。
很多人说西安没发展好,不要想着吞并咸阳。这典型的城市拟人化说辞。事实上,咸阳无论是对西安比重,还是咸阳占比西安与同类型的佛山占比广州的比值,都在不断下滑。西安经济发展是相较几个强劲对手较为乏力,但咸阳的经济占全省比值是实实在在比西安滑坡严重。省会管理水平再差,到底是省会,是面向全国竞争的,不时有外来官员带来各种发展理念的。
西安到底需要咸阳什么呢?相比济南和合肥而言,更需要莱芜和巢湖的地。因为咸阳太近了,是距离府城最近的县城,这么近的距离一劈为二,任什么样优越的区位条件,都会受影响。海运优势那么强,广州处在珠江入海口这么一个优良港湾的核心区,照样也会逐渐落后给同省深圳。
然后就是铁路,是机场。普铁时代,咸阳的铁路条件其实比西安更好。这个才是内陆省份的经济动脉。要地是为了聚集人口,形成生产。但产品终究是要外运,甚至出口,否则一个城市1000多万人,能有多大生产需求,能形成产业高地?但铁路和机场,恰恰是咸阳的优势,而且咸阳根本发挥不了的优势。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这就是陕西省会区位的几个利益主体的你有我无,我有你无,却不互通有无,而是彼此提防,抗拒合作的区划造成的尴尬。西安高新区,西安最大的产业高地,远离陇海铁路这条中国经济人口金腰带,而且背离铁路动脉作为发展方向...这也是西安的无奈。中国普铁干线三条大横线,京包沿线人口少经济欠发达,沪昆沿线虽然发达一些,但是毗邻长江黄金航道,货运成本没有优势。实际上,三大横线里,能够作为经济命脉的,也就是陇海-兰新铁路干线。
其实陕西省早就走出弱省会的路线的。90年代,西安排名奔50的时候,陕西省把铁路交汇点,放到宝鸡,放到渭南,放到咸阳,而省会西安,仅仅只是一条陇海铁路的过境城市,而且陇海铁路在西安范围内只过境临潼和市区两站,然后就是一条至今鸡肋的西户单线市郊运煤铁路。咸阳境内的陇海铁路长度,以及通铁县,数量是甩开西安的。
结果呢?宝鸡、咸阳、渭南,作为小枢纽,依然是四线城市。而陕西没有大枢纽,西安实际上一度沦落到三线了。之后西渝、包西在西安与陇海十字交叉后,西安经济才慢慢缓过来。高铁时代,西安才被陕西规划为米字型高铁枢纽,这个所谓中心城市才开始回到正轨。然而这个时候,全国前二十的城市,东北退出来了七八个。1978年西安21名,2020年西安22名,也就是说如果不算上东北地区的衰落,不算东北的退步城市,西安努力追回来,实际上也跌了八九位...
西安市曾经全力推动高新区发展,西高新产值曾经排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三。现在已经滑到第七。而现在西咸新区成立,在渭北与西安经开区竞争,在渭南与西安高新区竞争...西咸新区是陕西省主抓建设的较为独立的区域,划给西安代管,实则是同城化管理,但在规划建设上,依然是独立于西安,更多是省府资源再投入。省市两级,多主体多点分散投资,其实就是面面俱到,却没产生规模效应和集约优势。
成都的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套着成都的高新区。成都市和四川省两级资源共同培育一块新区。在陕西,西安主抓的高新区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里,往下滑了几个名次,而陕西主抓的西咸新区在全国国家级新区里倒数三四位里迟迟爬不上去...如果是劲儿往一处使,岂会有内耗?
现在还有人抱着十年前的心态指责成都一城独大战略...十年前,2010年,四川省GDP第二的绵阳市,放到陕西只能排第五。而如今,2020年,四川有四个城市能在陕西排第三...一城独大或许会影响早期的存量,但越往后,吸引落地的增量越大,只会是大家都能分到羹。如果一城独大真的有问题,不是人类的普遍规律,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一城独大的欧美日一城独大的发达大都会了。中国当年是把大城市管理水平的滞后问题,归结到大城市太大了。大的同时,管理要跟上,而不是排斥大。中国现在往产业链上游爬,面对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国内大循环产业生态,是迟早的事情,其实中国步入稳定低增长,也是说来就来的事情了,到时候各省的大致产业链定位就基本固定了,可陕西还在拖。
现在国家搞国内大循环,推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模式。都市圈既核心城区,像东京都市圈那样。东京因为日本不是地级市的广域型市制形态,而是县市平级,所以东京都市圈实际是好几个互不隶属的县级市和县组成的天然都市圈。但中国不一样,中国有广域型市制的行政区划,就意味着都市圈外还有一个行政圈。咸阳的两个区,渭北的四个平原县,是那个行政圈的,而西安这边几个区,是这个行政圈的。如果像日本那样,地级市不要带县,那么西咸一体化发展绝对是正确的,咸阳为了保持经济优势反而会与西安贴近。其实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基本就是这样的形式。民国的那些学者普遍借鉴当时更先进的日本,日本是二级行政,所以民国时期的学者也倡导去府留县,省直管县。台湾到现在还是县市平级,台北县和台北市并存,互不隶属。后来台北县设市,改名叫新北市。但中国大陆是广域型市制,因为日本是唐宋时期借鉴了中国的县制,那时候皇帝直管的土地比较小。但元明清开始,中国进行了行省制度改革,最后就是省府县三级。所以中国的省,其实就是行中书省成了地方,而日韩的省,其实就是中书省仍是中央。现在的中国地级市,就类似于明清的府,是一定程度的历史回归,更符合中国幅员辽阔的国情。但西安和咸阳这里恢复府级地区却出了岔子,愣是没回去...中国还没发展出天然都市圈,就有了先天人为划分的行政圈。咸阳有自己的腹地县,为了不让西安染指,它可以与西安保持距离。而西安为了不让咸阳靠地市的地图价格优势,吸引到得到面对省会的中小企业和居住人口,也故意把西咸交界一带滞后发展...
中国既然有地级市一级,那就应该让地市的行政圈,和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到城市群都市圈形态相重合。否则就是权责不对应,行政区划现实与发展规律相悖离,效率不可能高。这个时候,行政不重组整合,光想着用额外机制去牵制或鞭策...成为一个利益主体时,你不鞭策,它也会按最优解来。作为两个毗邻的利益主体,即使你鞭子抽着,蜜枣喂着,也难免二者不互生龃龉,相悖而行。
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都市圈在全国夺下产业一块肉,然后城市群围绕着都市圈,在内部再分这块肉。可现在陕西是,都市圈要夺肉的时候,内部多个利益主体站出来互相挤着害怕对方冲前边儿...然后肉没夺上...城市群一看核心都市圈都没肉,又怎么可能真的往城市群上走?
其实国家批复的城市群,并不代表比国家不批复的城市群要地位高,仅仅是因为跨省,国家要出文件,给政策引导。山东半岛城市群就不需要国家批复,因为是省内,有绝对的省级主导力量,其实更容易攒成。关中平原城市群涉及三个省,其实是麻烦事更多。但如果陕西作为主体省份,自己这摊子事都整不明白,山西晋南还有中原城市群可选,甘肃可以发展自己主导的兰西(西宁)城市群...说白了,城市群能不能搞好,还是看主体省份是否能担当重任,带着大家先啃下全国产业版图的一块肉。但看陕西,是真有点难...前阵子说玩笑话,河南人卖建材,成都人卖家具,武汉人攒电脑,陕西是打开淘宝,点个本地发货的选项,页面都立马为空的地方...西安虽然有芯片产业,但说白了,那是当年上边运作给西安的,是有当时考量的。如果陕西依旧是这种哄着喂蜜枣也不动,鞭子抽着打也不动,动一动算我输的样子...恐怕将来也不会再遇上有人帮西安运作惊天项目的历史机遇了...打铁自身不够硬,等着天恩施舍,将来何去何从啊?
都说西安政治地位高,但本地人都知道,连个县级山头都压不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Rabbit猎人 发表于 2021-12-11 10:31:25 | 只看该作者
 
西安和咸阳的关系20年来相关人士有各种设想 一直是关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咸阳为什么要和西安合作。
外部资金入陕西投资,除去一些资源项目,主要还是被西安所拥有的科教文化资源所吸引,到西安投资。在外面拉投资,如果挂着西安的名声可以拉到一些附加值高,更有产出的项目。咸阳如果想有更快的发展,靠着西安是一条捷径。
现在合作的现状
西安咸阳未来的发展 上世纪末的合并 本世纪初的不合并但是一体化 以及现在的所谓西咸新区 一路走来 各种坎坷
从两个城市经济和地理以及整体的发展来说,两个城市以某种形式合并或者合作才是做合理最靠谱的规划。
然而,两个城市合并并不被陕西省所认同,根本的原因就是西安是个副省级城市,在某种程度上陕西省对其管理权限不够大,省上更喜欢自己能够掌控的区域大一些,而如果咸阳并入西安,西安追求直辖拖离陕西的心气就更大了。
西咸一体化从2000年以前就开始提起,最开始时候目标可能是西安咸阳合并,2000年之后慢慢发展为两市合作,到最后出现了一个奇葩的西咸新区。西咸新区为什么奇葩呢?因为这个新区陕西省本意就是借着西安的名头发展咸阳,可是咸阳也不愿意。咸阳害怕他大力发展西咸新区咸阳部分后,这些发展起来的区域会被省上以某种名义拿走,至少人权财权拿走,最后结局和咸阳的杨凌一样。而西安部分呢?早就有规划了,本来是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托管的西安部分,后来成立西咸新区后独立出去,那高新区就只好去往秦岭边户县发展新区,而西咸新区西安部分缺了高新区的转移前景堪忧。
西咸新区的规划和西安市的规划严重冲突,西咸新区的空港新城直面西安市的国际港务区,最近两地为了西安自贸区以谁为主闹得不可开交。西咸新区的泾阳县和西安市的高陵县同为渭河北岸,规划都是重工业,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我不知道这个规划的是什么?类似西安的曲江+浐灞?沣西新城目的是高新科技产业,可是凭什么和西安的高新区竞争呢?
成立了所谓的西咸新区后,陕西的计划是,携带国家级新区的名号,使用西安的名声去忽悠外部投资进入咸阳,可惜几年了基本没有什么效果。反而原来是两个和尚,现在是三个了,就西安地铁一号线西延段,叫唤着开工叫唤了三五年了,还是在扯皮,西安的态度是我很想修,但是咸阳段的钱我不出,咸阳的态度是,我很想修,可是我没钱,而且那地方现在是西咸新区在管理,找他们去。我记得最新的新闻是陕西省让西咸新区凑钱修咸阳部分的三站路,秋天开工,现在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了。而西安已经不管这回事了,自己自顾自的在修西安境内最后一站路。
看起来也不是很妙。
但是专家说的把咸阳一分为三我觉得不合适,不符合国家的精神。更好的解决方案是进行关中省管县的试点。将咸阳下面的三原,泾阳,兴平之类的县级单位进行合并以及省管县,咸阳市只留咸阳市区以及西咸新区咸阳部分,和西咸新区合署办公。然后将省管县托管给西安或者是独立发展。一符合了省管县试点的精神,二又保留了咸阳市领导的官位,三省托管的县一般会给按副地级市对待,大家都满意。还可以发展大西安都市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两只花 发表于 2021-12-11 10:32:04 | 只看该作者
 
既然安徽为了做大省会,能把地级市巢湖市撤销,把原巢湖市区给合肥去当一个县(县级市本质上就是县)
既然四川为了成全成都,能把资阳市代管的简阳市交托给成都
所以我认为,两个古城合一,改为长安市、或西京市,没什么不妥。
中西部省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大省会来辐射全省,为本省获得影响力,集中一个拳头发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纵横吹 发表于 2021-12-11 10:32:50 | 只看该作者
 
文化意义上讲,关中的渭南市,西安市,咸阳市本来是一家-。-真没有必要分这么清楚。大部分本地居民的内地呼声是关中干脆都归了西安,然后重名长安直辖。
当然省政府肯定不愿意,但是吧,文化意义上陕西本来就是很割裂的存在,关中是关中,陕北是陕北,陕南归四川。关中是所有陕西历史意义的来源,是长安,是咸阳,是周,是最早的华夏。
陕北是我党圣地,现在陕西在国家范围上多以陕北形象出镜。但是历史上曾占我国 GDP 大半的关中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确实不是一个文化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龙马河洛 发表于 2021-12-11 10:33:3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大西安不一定要把咸阳拆掉。
你看日本的八王子武藏野也不在东京市内,不照样被算作东京的一部分。甚至更远的横滨和千叶(都是各自县份内的)都被计入。大阪和神户也是连成片的城市。
大西安都市圈归都市圈,各自的行政区划还是可以保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末日成欢oc丶 发表于 2021-12-11 10:34:0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已经开始动西咸新区了,来统一西安咸阳的发展,大西安只是规划上的格局,而不是所谓的一个大城市,城市的边界其实在未来会变得很模糊,会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做很多生态卫星城,即独立住区。咸阳也不要一味的跑了,不支持西安的发展对自身也没什么好处。
西咸新区实际上是破解西安和咸阳僵局的一个大招,但现在的发展也令人担忧,因为新区和园区太多,每一个发展都要协调,相互通气,毕竟这么大的地块,安置首先都是个问题。
城市建设不是我们所想那么简单的事情,从规划到建筑,从部门配合到最后落地,是非常漫长的。如果现在在咸阳到底爱不爱西安这种问题上纠结,那以后的发展也真是空谈啦。
本人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一名,漫谈几句,各位轻喷^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树脂瓦 发表于 2021-12-11 10:34:25 | 只看该作者
 
张宝通算是陕西民间智库,力主西咸合并的最大推动者了,宝通叔的一向原则就是呼吁陕西要有格局,要有视野,不能拘泥于一城一省,在一带一路中要勇敢挑大梁,不过每每都是收效甚微。
关于西安咸阳的历史,合并缘由 @于彼朝阳 的几个回答都非常清晰了,推荐大家都看看,这里我就不说了。
站在秦岭看陕西,当年娄省的期许,很显然省里这几年做的并不好。无论是合肥巢湖,济南莱芜,还是长春公主岭,近几年的几个行政区划调整,现在看都是成功的正面例子。陕西最好的一块地就是关中,集中做大,放在全国还能有一战之力,而现在咸阳,西咸,西安即便距离再近,都整不明白,更遑论其他。
2002年开始西安咸阳一体化,至今已经19年,除了2017年西安代管西咸新区外,几乎无任何进展。按照陕西省十四五规划,西咸一体化进程已成为西咸一体化发展,可以预见的未来,西安咸阳合并基本无望。
西咸新区作为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中过渡产物,从2017年西安代管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四年,西咸新区的行政掣肘未能更进一步。西咸新区关系之复杂,整个中国怕是找不出第二个。西安代管西咸新区,西咸新区托管咸阳15个街道办/乡镇,沣西陈阳寨反托管给咸阳。其行政关系如此错综复杂,与居民教育,医疗等生活相关的政策法规就更迷乱了。《建军大业》里先总理面对混乱的中国,发出了一个国家,三个政府的怒吼。而现实里的西咸新区就是西咸(陕西),西安,咸阳三个政府。
我们简单梳理下西咸新区的历史,也可以看出合理的行政区划对于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
1,西咸新区2011年成立,面积共计882平方公里,涉及两市7个县区,23个街道办/镇,西安部分7个街道办,共计224.84平方公里,咸阳部分16个街道办/镇,共计657.16平方公里。西安部分经济强,咸阳部分面积大。西咸新区成立之初高配副省级人事,由陕西省副省长兼任任管委会主任。也就是说拥有原始股份的西安和咸阳,此时都是局外人,无法主导西咸新区的发展。本身就是两市结合部边缘地带的西咸新区就更不受两市的重视了。所以即便顶着国家级新区的帽子,西咸新区发展也极其缓慢。
2,2017年1月22日,西安代管西咸新区,咸阳部分15个街道办/镇(不含陈阳寨),人口大约61万交由西安代为管理。西安代管西咸新区后,解决了一部分行政壁垒,西安获得足够的土地发展空间,各种投资纷至沓来,西咸新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18-2020连续三年GDP增速均为全省各地市第一。
不明事理的陕西人皆以为行政区划调整都是为了壮大西安,亏了他人,熟不知西安背了太多不属于自己的锅。2021年大概率陕西GDP将被江西超过,届时网上面对一骑绝尘的西安又会是一顿口诛笔伐,而陕西又成了不粘锅。西安的执行力,吸引力是远强于省府的,细心观察基本省府牵头的项目都是拖拖拉拉,三年又三年。行政规划不合理,必然导致错误的资源配置,没法完全发挥出西安的潜力,限制了对于全省的带动。所以你会看到一个相对快速的西安,而陕西却是“稳稳的幸福”。
理清西安,咸阳,西咸新区的关系,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壮大西安,咸阳北上开辟新的根据地。整个关中地区都以西安为中心,减少内耗,重点培育陕北榆林,陕南汉中。站在秦岭看陕西,这才是陕西最合理的发展思路。
在十四五规划中,多个省份都明确提出强省会战略,而陕西似乎又走到了两头为难的边缘。长期以来对内没有整合全省资源,对外作为经济规划区的主体省份,也没有推动区域联动合作。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开启,2020年收官之年,陕西并没有达到规划要求,多个指标未完成。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开启,2035年将是验收之期。没有大格局,大视野,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又怎能完成国家的重托呢?倘若国家级战略规划接连在陕西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国家是否还有耐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汉考克鲁 发表于 2021-12-11 10:34:5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西安和咸阳的关系、西咸一体化的动力和阻力,@薛一山已经说的非常清楚和全面了,这里补充一下对三分咸阳的提议和西安直辖的看法。
首先这个提议我认为非常好,原因是可以同时解决陕西省关中地区发展的三大问题:以大西安为核心的人口基数不足,以铜川为中心的渭北经济区不大,和以农业科技为特色的杨凌示范区不强。三分咸阳的方案基本理顺了关系,让关中各地市都能清楚的找准自己的定位,因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前因发展目标缺失、互相掣肘导致的关中地区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第29张图片
至于西安做大后要求中央直辖的问题,陕西其实不必担心。首先西安市完全处于陕西省的包围之内,和周边各省均不接壤,那么西安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打造的内陆港龙头城市,在一切人流物流都严重依赖铁路的情况下,显然是不具备直辖的条件的。现有的四大直辖市中,除去首都北京,剩下三个无一不是有其独立的港口作为支撑,这是因为中国整体处于外向型经济结构之下,直辖市的物流供给对原所在省的依赖并不大,该市才有条件脱离省的管辖,这也是为什么在直辖市的争夺中,西安和重庆、武汉相比绝无可能胜出的主因,重庆在直辖前一年得到万县,一是为了扶贫,二也是中央出于不让四川掣肘长江水道、影响重庆发展的政治需要。
直辖与否的另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尽量不要对原所在省造成太大的影响:天津、上海在近代都是租界,和原省份的关系本来就不够紧密;重庆作为抗战时的钦定陪都,一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建国后撤西康并重庆,让四川变得巨大的同时也拥有了两个经济强市,分出去一个重庆,反而解决了困扰四川发展的“双核心”的问题,让四川可以集中力量发展省会成都,因此直辖重庆实际是双赢的局面。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产业链向内陆的梯形转移,成渝一下子迸发出了巨大的活力,风头超过了沿海城市,俨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这就更进一步证明了中央的战略眼光。反观陕西,显然离这个内在要求相去甚远:陕西因处于陕原以西而得名,关中腹地自古就是陕西的核心区域,而同在陕西省境内的陕南、陕北就其文化民俗和风土人情来讲,更接近与其相邻的四川和山西,历代中央政府只是出于全局政治考量划给了陕西而已,因此可以说无关中不陕西,关中的历史人文就代表了陕西。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城市,不但一家独大,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且地处关中核心区域,承载着连接陕南陕北纽带的重要作用。失去西安对陕西来说影响太大了,不但在历史文化上失去灵魂,省内也没有第二个城市有比肩西安的影响力,连接陕南陕北的主干大动脉更是要受西安的掣肘,再严重点的话,连陕西自己都可能面临被拆分的命运。中央又不傻,与其直辖了一个市后还得处处受原所在省的制约,甚至闹得省市天天打架要中央出面调和,还不如就让他们在一块儿过。这么来看,陕西只要给关中各市做定好位,在发展中进一步加强西安同周边各市的联系,充分发挥出周边各市对大西安发展的支撑作用,把陕西和西安从根本上变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就大可以放心。
至于西咸一体化进程中各方的心理博弈,仔细想想,其实跟台湾统一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了,前者的实施难度和后者比起来基本是可以忽略的,毕竟用不着动用军事手段(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们有制度优势——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智慧的D的领导^_^)。然而纵使大势所趋,强扭的瓜还是不甜的,大西安战略稳步实现的最好方式是埋头苦干+顺水推舟,这就需要党的英明领导和广大三秦儿女的共同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30 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