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重要发现者王宁远:为什么从一张美国 ...

[复制链接]
22596 0
肖立 发表于 2022-1-10 22:02:5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重要发现者王宁远:为什么从一张美国 ... 第1张图片
王宁远主讲《何以良渚》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9891118996180992

Art Headline 2019年7月30日特稿(By 陆文华 From 杭州) 2011年初,我们在一张已解密的美国间谍卫星图片上,发现良渚古城及其外围水利系统的结构地形图,经考古现场发掘后,很快确认一系列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遗址。这是我们在良渚文化考古过程中,通过跨学科的思维和方法所取得的成果之一。
2019年7月26日晚,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重要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用鲜活诙谐的话语解密了这段饶有兴味的“良渚故事”。当日,杭州杂志社、杭州图书馆与杭州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文澜大讲堂“钱塘悦读”第5期活动,王宁远主讲《何以良渚——从村居到王城》,来自社会各界100多位嘉宾参加此次良渚文化主题分享会。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重要发现者王宁远:为什么从一张美国 ... 第2张图片

这是已解密的1969年2月11日美国Corona间谍卫星所摄中国良渚等地区影像略图

震撼:美国间谍卫星图片清晰显示良渚古城

平日喜欢细读卫星地图的王宁远讲述了在一张已解密的美国间谍卫星图片上,发现良渚古城及其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地形图的有趣“故事”。
2011年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得到了一个已解密的良渚地区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Corona间谍卫星影像。
这是一个以TIFF格式存储的电子文件,有239M大小。王宁远仔细分析这张卫星图片,它画面呈长条形,西起余杭百丈,东到海宁许村,北达超山北侧,南部覆盖笕桥机场,所摄范围达1000平方公里。画面右侧用较大字体编号为86 079; 后面以小字体标注为S 11 FEB 69 1106-2A,说明它拍摄的时间为1969年2月11日,正是冬季自然植被很少的季节。影像分辨率很高,精度大约1.8米左右,根据解密信息,结合拍摄时间和分辨率推测,可能是锁眼系列中第二代的KH—4B卫星所拍摄的。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重要发现者王宁远:为什么从一张美国 ... 第3张图片

这是1969年2月11日美国Corona间谍卫星图片影像中的鲤鱼山

王宁远在八角亭办公室电脑上打开这张卫星图片,顺着苕溪熟悉的转折找到良渚古城的位置,连续点击放大,“这张卫片所呈现出来的景象给我的感觉只能用‘震撼’两字来形容,”王宁远说,这张黑白照片中,我们花费几十年千辛万苦才找出来的良渚古城各结构部分——莫角山及其上的三个小高台、城墙、外郭等,塘山以及西北部岗公岭诸水坝,皆历历在目。只要是做良渚文化遗址考古的,几乎所有的遗址点都能在上面轻而易举地找到。也就是说,如果研究者早一点看到这张卫星图片,很可能良渚古城的结构在当时就能发现。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重要发现者王宁远:为什么从一张美国 ... 第4张图片

这是1969年2月11日美国Corona间谍卫星图片影像所显示的良渚古城外围高坝与低坝水利系统

王宁远说,虽然在此之前,谷歌高清卫片已经覆盖这个区域,我们还请专业公司用无人机制作过整个片区分辨率高达8厘米的正射影像;但这些影像对于遗迹结构的显示都很不理想。这是因为谷歌卫片和我们的数字正射影像都做过正射处理以保证平面测量的精度,同时为了避免影像反差过大导致画面细节损失,往往都有意识地选择在阴影较弱的光线条件下拍摄。而阴影正是地表结构能在画面中凸显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早期的锁眼卫片都是倾斜拍摄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地面军事设施,光影角度的选择正好符合我们的要求。同时,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地区还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原始地貌保存较好,山体上植被也很少,地形凸显。我们之前在寻找古城外郭采用了数字线划图制作DEM的方法,效果不错,但是高精度地形图的测绘成本每平方公里高达数万,而美国解密的锁眼影像的数字拷贝每幅只要几十美金,覆盖范围达1000平方公里之巨。所以对考古寻找大的遗迹结构而言,这是最经济的材料。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重要发现者王宁远:为什么从一张美国 ... 第5张图片

这是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分布示意图

勘探:基本揭示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

拿到这幅卫片之后,良渚古城遗址重要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让王宁远再仔细寻找高坝系统还有没有漏掉的坝体,王宁远经常在办公室电脑上放大这个区域,仔细寻找。
一天下午,王宁远无意间把图幅推得过于靠上了,忽然发现画面上两个近圆形的山体间,连着很长的一条垄,看形状很可能是人工堆筑的。他立刻缩小画幅确定其位置,发现已在高坝南部相当远的地方了。
为了验证地形的准确性,王宁远打开谷歌地图,果然在相同位置也找到了它。根据地名标注,发现其东部为新104国道,再往东为南山和栲栳山。这时,王宁远忽然万分激动地发现,它通过栲栳山居然连上了毛元岭和塘山!这就意味着,如果这是一个良渚古城外围的坝,那它们和塘山就构成了一个整体!
此前,从1981年至2002年左右,王明达、方向明等考古学家先后发现塘山遗址,并认为塘山是一处良渚先民人工修筑的防洪堤。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重要发现者王宁远:为什么从一张美国 ... 第6张图片

这是由北向南航拍的岗公岭-老虎岭-周家畈坝体现状鸟瞰图

王宁远将这个消息告诉刘斌,决定立刻派人去钻探验证一下。2011年4月24日中午,良渚古城现场发掘、高坝系统勘探的主力技工祁自立告诉王宁远,经过勘探证实,那条长垄果然是人工堆筑的坝。更令人惊喜的是,这条坝的东西两侧还另有两条人工短坝,其中东侧一条已经被新104国道截断,西侧那条则非常短,卫片上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这3条坝后来被命名为狮子山(东)、鲤鱼山(中)和官山(西)。
初战告捷令王宁远信心倍增,他又打开卫片仔细观察,又发现3个坝西面三四个新的疑似点,但后两天的工作终无所获。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重要发现者王宁远:为什么从一张美国 ... 第7张图片

这是由北向南航拍的狮子山-鲤鱼山-官山现状鸟瞰图

2013年9月28日下午,王宁远带着祁自立、范畴等考古工作者驱车前往宣杭铁路西侧的疑似地点梧桐弄附近,用洛阳铲钻孔。忽然,在高垄西侧断口下勘探的范畴喊道:“这里发现了草包泥!”草包泥是人工堆筑最具说服力的证据,第4条水坝被发现了,再次证明王宁远的判断是正确的。
由此,南侧的这组新的水坝被整体揭露出来,因为它们的坝顶高度大致在10米左右,称为低坝系统。它们通过栲栳山、毛元岭等自然山体,最终和塘山连接,构成了南线大的屏障,与北部山谷间的高坝群形成呼应。这一发现使王宁远认识到,塘山并非独立的水利设施,而是整个水利系统的一部分。至此,整个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框架基本显现出来。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重要发现者王宁远:为什么从一张美国 ... 第8张图片

这是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高坝、低坝形成的库区推测图

意义:堪称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整体揭示是继2007年良渚古城发现之后,良渚文化遗址考古史上又一次重大突破,在国际国内产生重大影响。这一系统证实良渚古城除宫殿、内城、外城的三重结构之外,还包围着规模宏大、科技高超的水利系统,共包括11条水坝,控制面积达100平方公里。通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集水面和降雨量等综合分析,良渚古城外围高坝可抵御890毫米的短期降水,达到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水平。这充分展现5000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重要发现者王宁远:为什么从一张美国 ... 第9张图片

良渚古城重要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左)与王宁远在2019年世界遗产大会上合影留念

北京时间2019年7月6日下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得到实证,遗产地的价值以及真实性、完整性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重要发现者王宁远:为什么从一张美国 ... 第10张图片

2009年6月,王宁远前往良渚梅家里遗址考古现场,这里发现罕见的玉龙首璜等良渚玉器,为研究中国龙首纹样母题嬗变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记者  陆文华  摄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重要发现者王宁远:为什么从一张美国 ... 第11张图片
良渚古城遗址符合如下两条世界遗产登录标准:
    一、标准(iii)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等出土物,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二、标准(iv)  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良渚古城遗址在空间形制上展现出的向心式三重结构——宫殿区、内城与外城,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等级“秩序”建设、凸显权力中心象征的典型手法,揭示出长江流域早期国家的城市文明所创造的“藏礼于器”的规划特征;以及作为城市水资源管理工程的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在工程的选址、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展现出世界同期罕见的科技水平,展现了5000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可实证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的空缺,为中国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重要发现者王宁远:为什么从一张美国 ... 第12张图片

这是良渚遗址考古历程示意图,80多年来,中国历代考古学家呕心沥血,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良渚文化考古事业

“如今做考古研究要涉猎多领域的知识,需要和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进行合作,绝不能单打独斗。这也是多领域交叉的有趣之处。”王宁远说,考古不仅是考古学家的考古,而是所有学科、所有领域的考古。如果只懂考古,是远远不够的。当你揭开历史的面纱时,你揭开的其实是一个古代社会的缩影。考古就是将你带到数千年前的古代社会,从事考古学研究,需要触类旁通、涉猎广泛,既要“专”又要“杂”,这样才能读懂它。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重要发现者王宁远:为什么从一张美国 ... 第13张图片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重要发现者王宁远:为什么从一张美国 ... 第14张图片

2019年7月26日,王宁远主讲《何以良渚——从村居到王城》

(部分图片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特此鸣谢)


上一篇:最全美国选课注意事项!
下一篇: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普京意图重建苏联,布林肯指责俄罗斯是 ...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6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