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新生”的阴霾——产后抑郁症

[复制链接]
3057 0
qwe13149787 发表于 2022-1-20 15:42:0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在分娩后可能发生的一种精神疾病,患者会感到非常悲伤、绝望及没有价值,可能无法照顾婴儿并建立亲子感情。

(1)产后抑郁症不是“产后情绪低落”,后者通常在几周内就会消失,而产后抑郁症的症状可持续数月。对母亲、家庭、孩子都会有长期不良后果。

(2)产后抑郁症主要影响分娩后女性的心理健康。

(3)产后抑郁症不会传染。

(4)产后抑郁症部分患者在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后可以治愈。

产后抑郁症复发概率较高。研究显示,既往曾患抑郁症的女性患产后抑郁症的概率为25%,既往曾患产后抑郁史的女性再次分娩以后,再次患产后抑郁症的概率高达50%。

(5)产后抑郁症可能会遗传。多方面的遗传学研究显示,抑郁障碍的发生与个体的遗传素质密切相关。

(6)产后抑郁症比较常见。国外的发病率报道为3.5%~33%,国内的发病率报道为3.8%~16.7%。在分娩后的第1周,50%~75%的女性可能会出现轻度抑郁症状,10%~15%的产妇可能会患上产后抑郁症。
症状

患者会感觉很悲伤、绝望和空虚,对日常生活失去乐趣;没有饥饿感,体重可能会减轻;难以入睡,无法集中注意力。
产后抑郁症有哪些症状?

产后抑郁症的表现涉及认知、行为、情绪、生活等方面,可能会有以下症状:

抑郁症状:

  • 情绪低落:患者会长时间感到情绪低落,难以像以前一样高兴、有消极想法,早上或入夜时分,情况会比较严重。
  • 过分担忧:如担心养育不好孩子、老公不爱自己,婆媳关系等。
  • 自杀自伤:严重者可能出现自伤、自杀、伤害婴儿的行为。
  • 兴趣减退: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即使是以往感兴趣的事物。
  • 缺乏动力:没有做事的动力、言语消极、行为懒散。难以应付生活。患者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事情做得不够好,但却没有动力去改善。
  • 食欲不振。
  • 自我评价低:常常自责、负罪感,凡事都责怪自己。
焦虑症状:无明显原因的出现整日的焦急烦躁、脾气暴躁。患者看到孩子可能会情绪暴躁,通常将伴侣作为发泄对象。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早醒,第2天精神疲惫。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 焦虑症
  • 睡眠障碍症
病因

产后抑郁的病因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生理因素、精神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对疾病发生有关。

可以预防的因素:

  • 精神压力因素:担心无法照顾新生儿、恐惧产后并发症等,也会对新妈妈情绪产生不利影响。对母亲这个新角色的不适应,导致心理、生理压力增大,诱发产后抑郁症。
  • 新生儿有疾病或者其他健康问题。
  • 意外怀孕分娩。

很难预防的因素:

  • 生理因素:分娩后,体内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甲状腺功能紊乱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症。
  • 遗传因素: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特别是家族中有人曾患抑郁症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
  • 社会心理因素:童年家庭关系、婚姻感情问题、突发不良生活事件、产妇性格敏感、神经质、产后适应情况,以及社会家庭支持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婴儿的健康状况、婴儿死亡等,均有可能影响到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 心境障碍病史:曾患抑郁症、产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 遗传:有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家族史,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概率较高。
就医

患者及家属在发现患者生产后,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情绪低落、 兴趣减退、缺乏动力等)、焦虑不安、睡眠差时应当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哪些情况要立即就医:

  • 有出现伤害患者自己或婴儿的危险举动

还有哪些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 出现抑郁的症状
  • 感到悲伤或绝望
  • 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
  • 睡眠障碍
  • 负罪感
  • 感到焦虑

就诊前的应对:


可以这样做:

  • 记录病史,回顾最初出现心情的问题情况与发展,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简洁地整理书写下来。
不能这样做,有可能影响疾病诊治:

  • 未经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不能自行服药
  • 不能就诊于没有执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
  • 不能就诊于没有执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处
应该看哪个科?



  • 精神科
  • 心理科
  • 心身医学科
医生如何诊断产后抑郁症?


当医生怀疑是产后抑郁时,在排除能够诊断的内科或心理疾病的情况下,一般会通过问诊、评估心理量表、辅助检查等方法来确诊。

需要做哪些检查?



  • 问诊:目的是了解患者现在的病情,以及既往有没有情绪问题。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的情绪、心情状况和变化,对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还会对患者家庭、婚姻、夫妻、人际关系相关问题等方面进行询问。
  • 心理量表: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确定患者有无抑郁情绪、人格问题,患者通常需要完成心理量表的测试。常见的心理量表有: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 等。
  • 辅助检查:目的是排除其他疾病。医生会通过甲状腺激素水平等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抑郁情绪。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生会通过脑电图、脑CT、脑MRI等辅助检查,了解患者有无脑部器质性病变。
医生会问患者哪些问题?



  • 都有哪些情绪问题、症状不适?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否出现过好转或加重?这些症状是否影响到照顾婴儿?
  • 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压力,比如家庭关系、婚姻问题等?
  • 是否曾患有其他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
  •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医生怎么诊断和治疗建议?效果如何?
患者要问医生哪些问题?



  • 诊断是什么?
  • 应该怎么治疗?有什么副作用?治疗后多久会好转?哺乳期用药是否安全?
  • 生活方式.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 下一次复诊是什么时候?
  • 如果再生孩子,我还会得产后抑郁症吗?我该怎么预防产后抑郁症?
治疗

产后抑郁症可进行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疗。轻度产后抑郁症患者可能仅通过心理治疗便能改善症状,但是很多患者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治疗。
危急情况如何处理?


本病是一种心境障碍、情绪问题,无需紧急救治。
产后抑郁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

  • 目的:改善患者抑郁情绪。
  • 常用药物: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

减少抑郁症状,减少育儿焦虑、改善患者的家庭婚姻关系。

  •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式:支持性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等。

物理治疗:

  • 目的:减少抑郁症状,改善情绪。
  •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式:改良电休克治疗等。
疾病发展的结果怎样?



  • 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本病可能对患者本人、家庭、婚姻、孩子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会因自杀自伤、伤害婴儿引发家庭悲剧。
  • 如果及时接受正规治疗:患者情绪好转可以正常与孩子、伴侣相处,回归家庭、工作、社会,生活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日常


正确认识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坚持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可以治愈,不必过分自责。
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如何观察病情与复查?

观察病情:观察患者有无情绪低落、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精力差易疲劳的情况。


  • 复查:仍存在症状时,1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1次,主要由精神科医生进行评估,调整药物、安排心理治疗。症状消失后可以根据医生安排,定期复查。
如何安排饮食?少饮刺激性饮品、食物如:酒精、咖啡、浓茶、含咖啡因的奶茶和碳酸饮料、运动型饮料、辛辣生冷食物等。


  • 需要做心理疏导吗?需要。伴侣、家人、朋友需要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
  • 是否影响性生活,是否影响生育?
  • 性生活:影响,该疾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性生活。
  • 生育:影响,该疾病虽然并不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但是产后抑郁症患者再次怀孕分娩后复发的概率高达50 %。如果有再次生育计划,患者本人、家属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和医生共同努力防止复发。
  • 如何运动?日常应该加强锻炼,可以每周运动进行有氧运动(慢跑、健身操、游泳) 3~5次,每次30分钟。在感觉自己情绪比以往更加低落的情况下,可以在空闲时间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

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 正确认识、尽早治疗:产后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并不意味着自己是坏妈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一般都会好转。积极向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寻求帮助,不必太自责。要诚实面对自己和关心自己的人,告诉他们你的困境。患者、医生、朋友和家人应一起帮助改善产后抑郁的症状。
  • 伴侣陪同治疗:和伴侣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可以改善家庭环境,对于症状缓解有益。
  • 充足睡眠:为了更好改善症状,应保持充足睡眠。
  • 家庭和伴侣的支持:帮助产妇减轻生活、育儿压力,如雇保姆、关心鼓励患者、共同获取产后身体恢复及新生儿合理喂养的知识。患者和伴侣可以参加亲子教练或婴儿按摩课程,加强母婴情。

预防


产前及产后注重身心健康,积极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应对、解决问题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产后抑郁症如何预防?


有一些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生活方式,避免得病或复发:


  • 产前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产检、产前保健、甲状腺功能检查,积极处理产妇、新生儿出现的健康问题。
  • 生产之后如果担心产后抑郁症,在产后3或4周内就进行初次产后检查。
  • 家庭、婚姻如果存在问题:应当积极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寻求专业的帮助,如家庭心理咨询等。
  • 建立对分娩的正确认知:积极参加正规、官方的的孕产知识讲座、学习分娩相关知识,了解分娩的过程。
  • 家庭、伴侣的支持:怀孕以后,家庭成员,尤其是丈夫应当和孕妇一同积极学习孕产、分娩相关知识,多关怀孕妇。另外一些因素虽然很难改变,但注意如下
事项,也有助于避免复发或远离疾病:


  • 抑郁症病史、产后抑郁症病史、家族精神病史:如果在本次生产之前就患有抑郁症,尤其是产后抑郁症,在计划怀孕或发现怀孕时及早告知医生,进行孕期
保健知识宣教,减轻孕期及分娩期紧张恐惧。需要定期到有执业资格证的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处进行心理评估和治疗。


  • 不良生活事件:因经历的不良生活事件感到压抑、情绪差,应当多与家人、丈夫、朋友沟通,必要的情况下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
  • 不良性格特质:如果本身性格过于敏感多疑、神经质,家人、丈夫、朋友应当引导产妇进行正面的思考。
从哪里获得帮助

您也可以下载

新用户都可以免费向专业心理咨询师倾诉!
关注 @壹点灵学院 ,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新生”的阴霾——产后抑郁症 第1张图片
本回答的健康提示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



上一篇:希望我的经历能给正处在产后抑郁的你带来些许帮助
下一篇:很抑郁沮丧,又找不到人帮忙排解怎么办?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9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