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奥运会是如何摆脱”赔本赚吆喝“的?

[复制链接]
16513 0
饥渴的房奴 发表于 2022-2-21 02:43:2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三喵先生
图片/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000字,大约需要15分钟。
更多有意思的音/视频,请订阅循迹晓讲&循迹讲堂微信公众号,在iOS App Store或各大安卓应用市场搜索循迹讲堂
这些天,2022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时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全民都爱看滑雪”,而朋友圈中,也是被各种相关的信息刷屏,附带着各种yyds的评论。
经济学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要成本的,且不说运动员们经年累月的努力。单说奥运会的举办,甭管冬季奥运会还是夏季奥运会,每次世界级的体育盛会,那都是花钱如流水。

奥运会是如何摆脱”赔本赚吆喝“的? 第1张图片

1996-2016年历届夏冬季奥运会预算和支出

如此巨大的举办成本一度让奥运会陷入绝境,直到后来,靠着商业化的道路,我们才能够欣赏一届届的奥运赛事。可以说,商业化是现代奥运会成功举办到现在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的故事,也值得在这样的日子被铭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是法国人顾拜旦。他有着异乎寻常的理想主义,在他看来,奥运会既然是他最大的成就,当然要满足三个理想主义原则,哪三个呢?
即:1.运动员非职业化;2.参赛国非政治化;3.举办经费非商业化。
当然,理想跟现实肯定有差距。运动员非职业化,观众来看什么,而且这么搞的话,所谓的“更高、更快、更强”,从何说起?——虽然现在名义上说,参赛的运动员都得有个别的职业,但这只是名头,大家都懂的。
参赛国非政治化就更是无稽之谈,看看1936年柏林奥运会就知道了——讽刺的是,现在奥运会的很多规矩,都是从柏林那一届开始的,比如圣火传递。

奥运会是如何摆脱”赔本赚吆喝“的? 第2张图片

1936年柏林奥运会

至于举办经费非商业化,这更不可能,没有商业化的利润,难道大家都用爱发电,去实现所谓的奥林匹克梦想?
所以,顾拜旦的“奥运三原则”,看起来特别美好,但真的实现起来,那就真的扑街了。
钱真是个大的问题

实际上,从第一届奥运会开始,组委会就在顾拜旦眼皮底下搞商业化的把戏,没办法,没有钱干啥都不行。那会儿的柯达公司为了向摄影爱好者推销胶卷,在交付了有限的赞助费后,在奥运会的成绩册上印上了自己的广告。

奥运会是如何摆脱”赔本赚吆喝“的? 第3张图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柯达公司与奥运分手

以后,这种“印广告”的办法,成了奥运会心照不宣的商业赞助模式,而且愈演愈烈。到1920年的安特卫普奥运会,秩序册上到处都是广告,观众得费好大的精力,才能从广告中找到赛事信息。而且,奥运会这种人群密集的地方,各种小商小贩也都云集于此,甚至有人拿出体重秤去给观众称体重收钱的,这哪是奥运会啊,简直成了春节庙会了。
一开始的奥委会,就是靠着这种办法拼命攒钱,苟且偷生,维持赛事进行。但即使这样,钱远远不够,还严重影响了奥运会的形象,所以,1924年以后,奥委会决定,赛场上严禁出现广告牌,其他的商业行为也不被鼓励。
这么一来,钱怎么办呢?那就只能动用顾拜旦的私产了,他家虽然有钱,但也经不住这么一届一届办,奥运会就这么半死不活地撑了半个多世纪。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奥运会变成了一个耗资巨大的沉重包袱,给每个承办城市都造成了巨大债务

奥运会是如何摆脱”赔本赚吆喝“的? 第4张图片

1976年的蒙特利尔为举办奥运会,仅场馆建设总支出高达12.8亿美元,奥运会举办导致当地债台高筑,直到30年后的2006年11月,蒙特利尔才付掉了最后一笔账,体会到“无债一身轻”的感觉。

1976年蒙特利尔夏季奥运会,预算为1.25亿美元,最后实际的花销竟超过20亿美元,亏损10亿美元,这些钱由政府买单,最终倒霉的是纳税人,15天的奥运会使蒙特利尔300万居民负债长达20年,市政府接近破产,可谓惨不忍睹,史称“蒙特利尔陷阱”。
如果奥运会继续坚持非商业化原则,蒙特利尔就注定只是个开头。在当时,有人说奥运会最多再举办三届也就该寿终正寝。

奥运会是如何摆脱”赔本赚吆喝“的? 第5张图片

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堪称奥运史上最尴尬的一届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苏联投资90亿美元,但因为发动阿富汗战争,被各国抵制,导致血本无归。更惨的是,1984年的奥运会,申办城市只有洛杉矶一座,这么看下来,奥运会真的快要完蛋了。
但也同样是1980年,国际奥委会迎来了新的掌门人萨马兰奇。萨马兰奇明白,奥运会唯一的出路就是大规模的商业化,不管想得通还是想不通,为了活下去,这就是唯一的出路。

奥运会是如何摆脱”赔本赚吆喝“的? 第6张图片

2002年申奥成功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萨马兰奇这个名字被中国人所熟知

方针确定了,但萨马兰奇又不是商人,具体的操作还真不行。这时候,他要做的,就是在洛杉矶奥运会之前,找到一个可以把商业化方针落地的执行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萨马兰奇还真找到了这样的人,他的名字叫尤伯罗斯。过去的尤伯罗斯是个成功的商人和体育爱好者,现在,萨马兰奇任命他为洛杉矶奥委会主席。尤伯罗斯刚上任的时候,组委会真的是惨绝人寰。他们连自己的银行账户都没有,尤伯罗斯只好自掏腰包在银行开户,并临时租了办公室。

奥运会是如何摆脱”赔本赚吆喝“的? 第7张图片

参与过08年北京奥运会的尤伯罗斯

即使这么惨,尤伯罗斯还是喊出了响亮的口号,他明确提出,不要政府提供任何财政资助。那么,办奥运会的钱从哪里来呢?这就是他施展商业才能的时刻了。
他在几年内,通过一系列神操作,为洛杉矶奥运会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而且,他奠定的商业模式,成了后来奥运会举办的标准操作。
商业创造的奇迹

尤伯罗斯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竞标的形式出售电视转播权美国三大广播公司为了独家转播权展开了激烈争夺。
最终,美国广播公司以2.25亿美元获胜,并同意提供7500万美元技术设备。这是在美国国内,世界别的地方,电视转播也得竞标。最终,仅电视转播这一项,尤伯罗斯就收入2.8亿美金。
然后,尤伯罗斯搞了个“行业独家赞助商”制度。在过去,奥运会也有商业赞助,但因为没用心管理,什么阿都可以过来打广告,比如王二驴牌大力丸啥的,给钱就可以做宣传,这么搞下去,奥委会挣不到多少钱,奥运会的名声却一落千丈。

奥运会是如何摆脱”赔本赚吆喝“的? 第8张图片

因为奥运会的成功商业化,尤伯罗斯也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

尤伯罗斯改变小而分散的局面,采用行业独家的方式“钓大鱼”。每个行业只选定一个企业赞助,总数限定在30家以内,且每家赞助费不低于400万美元的门槛
奥运既然是电视全球直播,那就是扩大企业知名度和产品销售的绝佳机会,行业独家的设定及门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树立行业唯一的企业形象,行业头部品牌之间为此展开了激烈竞争。效果可想而知。
在竞争中,可口可乐豪掷1200万美元打败百事可乐;日本富士胶卷则付出了700万美元打败了行业老大柯达。
这些大企业争得头破血流,而奥组委却赚了个盆满钵盈,据统计,仅此一项,共获得了3.85亿美元赞助,是当年奥运会最大头的收入。当然,电视转播画面里再也不会出现王二狗大力丸之类的东西了,对观众也是利好。
当然,商业化,一切都可以用钱来衡量。甚至奥运会火炬传递这样的事情,过去能当火炬手的,只能是运动员和社会名流,现在,尤伯罗斯把火炬传递明码标价,一公里3000美金,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争议。尽管萨马兰奇自掏腰包买了一公里,但这样的举措还是让尤伯罗斯带上了“无所不用其极赚钱的商人”这样的称呼。

奥运会是如何摆脱”赔本赚吆喝“的? 第9张图片

奥运会是如何摆脱”赔本赚吆喝“的? 第10张图片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也是中国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上图:中国代表团入场;下场:比赛时的李宁

尤伯罗斯本人根本不在乎这些,他在开源的同时也在大力节流。过去,奥运会的组织和管理都是奥委会的专人负责,光这些人的工资就是不小的开支。现在,尤伯罗斯大规模招募志愿者,三万名志愿者经过统一安排,有组织的为奥运会提供方方面面的无偿服务。
而且,反正这次办奥运会,下次还不定啥时候能再办,所以要尽可能减少场馆建设和维修投入,必要时以拉赞助兴建场馆。不新建奥林匹克村,以租借的两座大学宿舍代替。凡此种种,过去奥委会穷大方的习气在这里得到了明显的纠正。
由于萨马兰奇的改革创新和尤伯罗斯的“点石成金”,这次奥运会开启了商业化运作的先河,破天荒的实现了2.5亿美元的盈余,成为历史上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获得奥运会财政上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功。
从延续奥运会的意义上说,洛杉矶奥运会的确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奥运会。
延续至今的商业模式

尤伯罗斯也因此被称为“奥林匹克商业化之父”。《时代》周刊将他评选为“1984年最杰出人物”。他开创的一些模式,在之后被继承和发扬。别的不说,就只说那个“行业独家赞助商”制度。
1985年,国际奥委会以每4年为一个运作周期,从全球范围选择各行业挑选最著名的大公司作为赞助商,可在全球范围内打出“奥运会合作伙伴”的名号进行营销,当然,他们也得给奥运会掏钱。
比如,这次冬奥会,每个参加的选手都获得了三星的手机,就是因为三星是”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所以又是出钱,又是送手机的。

奥运会是如何摆脱”赔本赚吆喝“的? 第11张图片

冬奥会参赛运动员每人都有一份大礼包

奥运会是如何摆脱”赔本赚吆喝“的? 第12张图片

北京冬奥会官网截图: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

可以说,正是有了1984年奥运会的成功,往后的奥运会各国才有了申办的意愿
这说起来非常讽刺,在历史上,商人的名声一直不好,所谓“无奸不商”,“贪财逐利”,这样的标签,都在他们身上贴的死死的,而很多人也的确,一出什么事儿,第一个本能就是怪罪“万恶的商人和资本家”——比如某国足球,输的可谓是“脸都不要了”,而本国的联赛也是一团糟。
这时候,管理部门出来怪罪的,就是那些曾经真金白银掏钱的企业家,还用各种朝令夕改,自相矛盾的操作进一步恶化联赛环境,相比于足球场上的成绩,这算不算更深的“脸都不要了”呢?
言归正传,不管某国足球怎么样,奥运会成功完成了商业化的转型,给自己续上了命。
但是,现在距离洛杉矶奥运会过去快40年了,奥运会的举办,除了经济因素,也会参杂各种政治因素,一些国家为了办好奥运会,投入也是非常巨大,这样难免会引起攀比心态,直接后果就是后续国家在奥运会举办上的投入直线上升。

奥运会是如何摆脱”赔本赚吆喝“的? 第13张图片

2020年东京奥运会预算154亿美元,最终东京奥运,残奥会合计耗资136亿美元,成为史上最昂贵的奥运会。

这时候,再靠过去的商业模式,已经很难复制洛杉矶奥运会在商业上的辉煌了。从根上讲,一个城市申办奥运会,本质上还是一个成本和收益的核算问题,面对节节攀升的成本,有不少城市也在打退堂鼓,甚至出现了投票拒绝奥运会的事情。眼下,奥运会的存续,虽然还不是“生死存亡之秋”,但的确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
今后的奥运会往何处去,谁也不好说,也许得期待下一个萨马兰奇,下一个尤伯罗斯,为大家揭晓答案吧。


上一篇:爱国之心天地可鉴,上饶人在洛杉矶捐款
下一篇:2021年国际碳汇机制发展分析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8 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