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其他问答] 法国三面环海,为什么只有一个巴黎?

[复制链接]
80617 0
幸福白米饭 发表于 2022-4-2 11:15:0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问题。
美国“三海岸都是大城市”根本是一个伪命题。西海岸能算是大城市的也就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三个城市能起来主要还是因为西海岸除了海边基本没啥宜居的地方,后来又赶上了高科技产业集中在西海岸。美国东海岸华盛顿以南就剩下迈阿密了,说白了只是东北角一带海岸比较热闹,除了纽约这个河口形成的大城市,还有英国殖民地的历史惯性。南海岸基本就是密西西比河口的新奥尔良和一个新兴科技城市休斯顿了。美国之所以给人大城市集中在海岸的印象,最主要还是因为殖民地的本质,原住民没了,大平原变成人口稀疏的大农场了,不沿海的大城市太少了或者知道的人太少了。如果放一个中国、印度这样的原住民大国,大平原上没几个北京、德里都说不过去。
之后我们把目光回到法国,我们可能需要具体分析一下,“一个国家大城市常常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个结论的细节。其实沿海地区并不是哪里都会形成大城市。沿海地区形成的大城市各有各的原因,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
首先,对广阔腹地连通海洋的贸易具有垄断性,意思就是,有很大一片内陆地区想要出海都选择走这里,一般来说需要因为处于流域广阔的通航大河的河口位置。这个例子非常之多,比如我们熟悉的上海、广州,还有亚历山大、纽约、新奥尔良、鹿特丹、仰光、胡志明市、曼谷、布宜艾斯诺里斯等等。
第二,在海上交通线上处于必经之地,最主要的就是扼守海峡。比如新加坡、伊斯坦布尔、吉布提、哥本哈根等等。开普敦也有这种性质,不过它是因为位于非洲最南端,属于苏伊士运河开通前,想要缩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第三,虽然不具备前两条,但是该地的地理位置能满足某种特殊需求从而具有不可替代性,比如在港口很少的国家或国家的某一条海岸线,任何一个优良港口都可能具有垄断地位,即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通要地,这样的例子如俄罗斯极为难得的各种不冻港,圣彼得堡、海参崴都属此类。加拿大的温哥华也有类似的原因。香港除了本身地理位置优异以外,达到今天的高度也是因为政治原因,曾经在对中国的交往上具有垄断地位。
第四,具有海洋帝国的殖民历史,由于殖民者倾向于在沿海地区设置据点,所以这些国家的第一个现代城市往往位于沿海,可能和旧的大城市重合,也可能不重合。之后由于殖民地经济高度依赖与宗主国的进出口贸易,沿海的殖民者据点往往发展快于内地。即使该港口并不具备天然优势,国家独立后也仍然保持了历史惯性。这样的例子比如雅加达、孟买、加尔各答、卡拉奇、拉各斯、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利马、哈瓦那等等。美国东海岸的一众城市也和因为殖民时代的历史惯性有关,比如波士顿、费城等等。
第五,一个多山的或者干旱的地区,适宜人居的地方本来就局限在海边,这种例子最典型的可能是日本,最大的关东平原本来就在海边,即使当年闭关锁国也不影响东京是最大的城市。澳大利亚的悉尼和墨尔本则兼有第五条和第四条原因。美国的西海岸也是如此,比如洛杉矶,往内陆一点就是高山和荒漠了,只能建在海边了。
第六,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在东亚形成了一批加工和出口主导型的经济体,在沿海地区形成了一批城市带,比如日本沿海、韩国沿海、中国沿海(包括大陆和台湾),导致这些国家的沿海城市发展大大快于内陆,基本上有良港的地方都形成规模不小的城市化地区。
第七,现代形成的一批阳光灿烂、气候温暖,具有度假属性的城市,但其实真正的度假地往往不是什么很大的城市,除非同时吸引了一批人买房定居养老。比如迈阿密、三亚。
第八,海边不远的大陆架上有巨量的油气储备,典型的如波斯湾岸边的迪拜等城市。
第九,其实上面说的这些只能提供一个“城市”,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城市”,又是各有各的成因了。比如旧金山一个未必多牛逼的港口靠硅谷发了家,比如纽约虽然早就名声在外,但成为世界级的大城市少不了美国金融霸权的加持。比如洛杉矶离不开早期发现的石油、二战期间的军工产业以及好莱坞的娱乐业、甚至美国人对阳光的向往,这些发展是一环套一环的,沿海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之后一个城市能发展到多大,离不开各种机缘巧合。
那么法国的海岸线具备哪些条件呢?
首先,河流条件,其实欧洲受限于整体的半岛形状,基本没什么适合通航的大河,我们习惯了亚洲东南一隅动不动就出现的大河文明,其实并不是每个地方都盛产大河和广袤的冲积平原。欧洲基本只有一条莱茵河比较强大,流经德国西部发达的工业地带而且落差极小,在河口有鹿特丹。多瑙河在罗马尼亚西端刚刚流出最后一个峡谷水坝,由此往下才具有比较大的航运价值,然而沿岸并没有啥重要的工业,基本就是个农业区。再加上多瑙河出去之后的黑海,周围一圈也没啥贸易价值,所以多瑙河河口附近几乎没有大城市。在法国,塞纳河口的勒阿弗尔、加龙河口的波尔多、罗纳河口的马赛、卢瓦尔河口的南特,不能说不尽力了,但是河流就这么大,腹地就这么些经济价值,它再大也大不过鹿特丹去。
第二,海上必经之地,这个法国基本不挨边,英吉利海峡虽然重要,但不属于只归一个城市霸占的类型,附近良港大大的有,不说英国那些(伦敦勉强都算),法国就有加来、敦刻尔克和布洛涅,谁都没有明显优势。这个地位和新加坡、开普敦乃至伊斯坦布尔相比,垄断性差了不少。剩下的海岸线更是没有任何重要地位了。
第三,法国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它的港口太多了。这么一个海岸线相比国土面积过于漫长的国家,每个良港都分不到多少使用它的腹地,大部分地方都各有各的出海途径,反而难以诞生沿海的大城市。
第四,法国就是殖民者本人,它自己深厚的文明传统没有丢,所以巴黎一直还是绝对的权力中心。
第五,法国内陆可太宜居了,这个也排除。
第六,法国没赶上这班车,或者说没必要,它自己是产业外移的,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躺在第三产业上吃香的喝辣的,港口的地位进一步降低了。其实多说一句,我们对于沿海和大城市强相关的错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八十年代以来的外需拉动型经济传统,沿海经济发达的程度比内陆高得离谱。但这个现象是非常特殊的。
第七,众所周知,大西洋沿岸的西欧海岸普遍不适合度假,一片凄风冷雨,所以法国这么发展起来的主要在南边的地中海沿岸,比如尼斯之类的,但也是说,能发展到迈阿密还是三亚还是北海,什么程度还得看机缘。
第八,没有。
第九,其实这一条说的就是场外因素,也就是不管你在不在海边,可能降临到各种城市头上的因素。而且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二十世纪以来的城市化速度之快,导致二十世纪以来的场外因素往往才是决定一个城市今天的规模的。之前再辉煌,上限也比不上二十世纪以来新兴城市的下限。其实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殖民地体系的瓦解,法国经济中,进出口起到的作用进一步下降,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欧洲工业向外转移(大概除了德国保留较多),法国等国家转向第三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基本上独立于沿海这个条件了,而是趋向文化中心、金融中心、政治中心,巧了,都是巴黎。荷兰之所以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一直牛逼,也是因为这个国家太小,大城市太少,第三产业也只能聚集过来了。
其实回过头看看题主给的图,除了巴黎不算,比较亮的区域基本还是在沿海,勒阿弗尔、加来、波尔多、南特、尼斯......这个情况其实才是一个没啥开挂天赋的、从农业社会一直稳定发展过来的国家比较正常的模式。美国只能说是本应有个巴黎的地方缺位了,圣路易斯到孟菲斯之间这一段,本应该有一个农业社会的九省通衢,少说是个武汉,多说是个北京,只可惜农业直接进入没有原住民小农经济的大农场时代、中部工业本来不错现在又空心化了,美国的内陆异乎寻常地寂寞。


上一篇:3月28日起 法国巴黎回国 巴黎转机最新政策
下一篇:法国是如何与浪漫挂钩的?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7 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