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坐标上海,隔离了26天了,怎么解决抑郁的情绪?

[复制链接]
66199 0
爱如风过无踪迹 发表于 2022-4-8 22:58:3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让我想起来上周看的一个病人(我在加拿大军队某医院做临心理学家)。
这个病人是海军士兵,在疫情的第一年被派遣出海。像这种跟随战舰远洋出海,出去一次就是大半年,也就意味着船上的士兵需要在极其狭小的空间里“闷”上200多天。
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受限和工作上的高压力,战舰上的海军士兵非常容易出现精神问题[1]。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解压方式”(coping strategy)就是战舰在港口停靠时,这些士兵可以下船“放风”。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放风”,来个当地的一日游,或者下岸去吃个饭喝个酒。放风之后,大家感觉自己的电池被“充满了”,回到战舰上可以再抗上一段时间。
但是疫情剥夺了这些士兵唯一的“放风机会”,让战舰变成了活生生的“流动监狱”。为了确保新冠病毒不会传播到战舰上,所有的士兵需要全程隔离,也就是不允许舰上士兵与陆地人员存在任何的接触。
我病人是这样形容舰上的生活,“being under quarantine on a 400-foot ship with 200 people",也就是“在一艘400英尺长的战舰上,和200多人一起隔离”。
当然船上还是有“解压方式的”,一是运动(但是健身房很小,一次只能容纳几个人,所以没有什么用),二是和战友们喝酒。最后,这艘船上大家的精神健康状态越来越差,酗酒的情况越来越普及。
当他们完成任务要下船时,上级把他们召集起来说:“我们预计你们中不少人会因为此次的任务患上精神疾病,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去看医生”。
一年多后,这个病人就出现在了我的办公室,有很显著的抑郁焦虑等症状,而这是一个之前从来没有体验到精神健康问题的健康小伙。

坐标上海,隔离了26天了,怎么解决抑郁的情绪? 第1张图片
通过以上这个故事,我想的说的是:
面对着“居家隔离一个月”的现实情况,体验到抑郁、焦虑、压力的症状,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
在体验到重大的压力事件(包括创伤事件)之后,一般会体验到的应激反应包括:


  • 抑郁症状(depression):包括常见的抑郁症状,比如情绪低下、没有兴趣、缺乏动力、容易哭、对未来无望、一直疲惫等。
  • 焦虑症状(anxiety):包括常见的焦虑症状,比如紧张、多虑、不安、心慌、头痛、肌肉紧张等。
  • 行为问题(disturbance of conduct):包括做出毁灭性、冲动性、危险性的、反叛性的行为,容易发怒,容易做出语言上和行为上的攻击行为。
换句话来说,如果某人在家隔离一个月,居然没有体验到任何抑郁症状,那我反而觉得这有些不正常。
以上提到的这些应激反应,一般在压力事件过去之后(也就是隔离结束)会自行消失,但也有部分的人群可能会继续体验到显著的精神健康问题,他们有可能因为这些压力事件而患上精神疾病,那么届时需要进行临床上的干预。
这就好比是根橡皮筋,一旦拉得太远,或者撑开的时间过长,就会断掉。具体到某个人在哪一个点上会崩掉,很难说,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橡皮筋断掉了,那就是精神疾病的开始,而橡皮筋所代表的是"心理弹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坐标上海,隔离了26天了,怎么解决抑郁的情绪? 第2张图片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的“情绪问题”并不是一个“原生问题”,而是因为“现实环境”所导致的一个“此生问题”。所以,解决这个“情绪问题”的方法在于如何改善“存在问题的现实环境”。
但是这个环境并不是你我可以控制的,在短期来说,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如何避免让自己已经体验到的情绪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换句话来说,在这样一个高度压力的环境下,我们可能会做出怎样的行为,让我们的情绪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我这里给出一些例子:

  • 过度地关注媒体报道,每天花上几个小时看各种社交媒体,时刻关注疫情的状况,把注意力放到负面新闻上[2]。
  • 卧床不起,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就躺在床上发呆,或者无目的性地刷手机,或者进行反刍性思维[3]。
  • 生活起居不规律,不按照固定时间上床,也不按照固定时间起床,不按时吃饭,生活一团糟。
  • 不进行任何体育锻炼,反正都在家隔离了,做运动还有什么意义?
  • 长时间地沉浸在游戏、网络、电影电视上,通过这些虚拟方式来逃避痛苦的现实[4]。
  • 逃避社交,不和任何人联系,亲朋好友打电话来一个都不接,也不回信息,把自己一个人封闭起来。
  • 重复性地和别人抱怨自己当下的情况,各种责怪他人,越说越来气,虽然心里一股怒气,但是又什么都做不了,自己变得更为愤怒。
  • 开始用酒精来麻痹自己
这里我的第一个建议是:不要去做以上的这些“问题行为”,因为这些行为会让你的情绪问题变得更为严重,这些行为并不会解决你现实环境中的问题。也许在短期来看,这些行为让你“更为好受一些”,但是在长期来说,容易导致更多的问题。


坐标上海,隔离了26天了,怎么解决抑郁的情绪? 第3张图片
相反,我觉得这里最需要去做的是两个字:接受
如果把“接受”说得更为详细些,我们可以分两个方向去做:

  • 接受现实,尽管这个现实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这个现实并不理想,或者这个现实可能并不公平公正。
  • 肯定自己的想法,肯定自己的情绪,肯定自己的抑郁。肯定不代表我们认可,但是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想法和情绪。
为什么要去接受呢?

辩证行为疗法DBT里有个技能叫做radical acceptance,翻译为”全然地接受“,其核心是这样的:

  • PAIn + Acceptance = Pain,痛苦 + 接受 = 痛苦
  • Pain + Non-Acceptance = Suffering,痛苦 + 不接受 = 苦难
  • 痛苦是不可避免的(pain is inevitable),而苦难是可选择的(but suffering is optional)。
这里我举个例子:

  • 隔离在家26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这是“痛苦”(pain)。
  • 因为自己在家隔离,耽误工作学习,自己不能接受这个现实,我们开始自暴自弃,开始对身边的人感到愤怒,开始关注各种负面的新闻,整天沉浸在“心理反刍”中,这是“苦难”(suffering)。
  • 在这个事件中,隔离的“痛苦”不是你可以改变的,所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你不接受自己被隔离、而且自己对被隔离并没有任何控制的现实,你开始和“不可改变的现实”做“没有结果的斗争”,那么你给自己造成的“苦难”是你自己选择的,这不是你一定要去体验的。
我们没办法去减少“痛苦”,但是我们可以避免“苦难”的发生,这就是“接受现实”的核心。
如何去肯定自己的体验呢?

这个并不困难,一方面我建议你多去和自己进行这样的对话:“如果其他人像我这样在家隔离26天,也不知道隔离哪天会结束,他们也会感到抑郁的”,“隔离在家26天感到抑郁,这是正常的反应”,“把谁关起来,哪里都不能去,什么人都不能见,物资也不够用,当然会抑郁”。
另一方面我建议你多去看看别人的体验,多和别人进行交谈,你会发现:“大家其实都像我一样,因为在家隔离而感觉到抑郁”,“关于隔离感到抑郁的问题,有很多人关注,很多人都分享了他们类似的感受,我并不是单独的一个人”,“在这一霎那,上海有2600多万人,都在家隔离,都在体验着我所体验的情绪,他们中很多人也感觉到很抑郁”。
当你肯定了自己的体验后,你的痛苦情绪会变得不那么“强烈”,你可以更好地去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所以这里我的第二个建议是:请去接受这个让人痛苦、让人抑郁、让人愤怒的现实,因为如果我们不接受现实,如果我们去和现实做无谓的抗争,可能会让你的抑郁情绪变得更为严重。同时,请肯定自己的抑郁情绪,谁在家隔离26天都会出现抑郁情绪,你并没有问题,其实针对这样的抑郁情绪,大家都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


坐标上海,隔离了26天了,怎么解决抑郁的情绪? 第4张图片
作为一名精神健康领域的从业人员,针对这样的一个情况(在家隔离26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结束隔离),我们并没有多少可以做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和病人说:“do the best you can to get through this”,也就是“尽你所能熬过这个难关”,其实是有道理的。
大多数人熬过去了,也就过去了,隔离结束,抑郁情绪自然就消失。但是对于少数人来说,隔离结束,抑郁情绪并不会消失,他们则可能需要临床上的干预。
总结一下:

  • 在这样的情况下,体验到抑郁情绪是很正常的反应。
  • 请不要因为抑郁情绪去做出一些负面的行为,尽力去做到规律性作息、规律性饮食、不用酒精、经常运动、多社交、保持生活忙碌,这些都是重要的。
  • 请多去接受现实,请不要去和现实做无谓的抗争,请多去肯定自己的抑郁情绪。
以上。
参考


  • ^A review of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naval service personnel and the modalities used for monitoring https://mmr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779-016-0112-3
  • ^东航 MU5735 事故发生后,看到新闻的人心理是否也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如是,我们有什么能做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3267094/answer/2402600074
  • ^怎样停止心理反刍带给我的折磨?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564566/answer/2349954248
  • ^抑郁症失去兴趣很久了,最近突然对打游戏很感兴趣,我应该坚持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2413459/answer/2374496556



上一篇:【科普】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到底是什么病?能调理好吗?
下一篇:“社恐”是什么?如果如何正确理解社恐?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4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