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美国工厂纪录片观后思考

[复制链接]
70214 0
薰衣玥 发表于 2022-4-13 11:27:0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工厂》是由美国Netflix公司出品的记录片,由史蒂文·博格纳尔、朱莉娅·赖克特执导。该片于2019年8月21日在美国上映。
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中西部铁锈地带的俄亥俄州代顿市,通用汽车的厂区,因世界汽车制造业兴旺发达。更加重要的是金融危机后,经济上受到了重创,通用汽车工厂倒闭,当地出现了2000个失业家庭。
2015年,来自中国的企业家曹德旺在通用汽车工厂旧址上投资修建了福耀玻璃工厂,重新雇佣当地的美国工人,开始生产汽车玻璃。美国社区民众对中国投资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甚至非常感谢中国投资商。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因中美双方在工业模式、企业管理、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再就业的美国工人当中,有很多人逐渐开始由感恩到抱怨,嫌工资太低,加班,受了工伤,不被尊重等等,部分工人按照既定的工作思维,坚持要组建工会。而中国的老板和管理者们却充满无奈,由于美国的工人生产效率太低,工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不过,最终大家弥合了分歧,并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自2018年开始,在美国的福耀玻璃工厂终于开始盈利。
2019年12月3日,《美国工厂》获得哥谭独立电影奖最佳纪录片奖。2020年01月26日,史蒂文·博格纳尔、朱莉娅·赖克特凭借《美国工厂》第72届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纪录片导演。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突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极度追求“效率”和“成本控制”的中国公司,如何管理美国员工。其中最突出的是文化差异。在重新修建原厂并且解决2000个事业家庭就业问题后,按理说,这种“双赢”应该使双方皆大欢喜,但在短暂的甜蜜过后,问题逐渐暴露:尽管曹德旺已经苦费心思去协调与美国管理模式之间的差异,但他所强调的员工的执行力与高效率,又或者是加班制度,这些在中国再普通不过的企业文化,都与原有的美国的工人文化难以融合,这也导致了关于是否成立工会的明争暗斗等等一系列冲突。单单《美国工厂》中所突出的中美文化的差异,就让中国自主品牌数度遭遇危机。
(2) 关于提升员工待遇和改善条件的问题,这不是美国vs中国,这是工人阶级vs资本阶级。这些关于薪酬福利问题,不能简单的说因为是美国工人或者印度工人更或者中国人就剥削工人阶级。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没有一技之长的工人,就只能靠长时间的劳动力来换取一份工资。
(3) 企业纷纷用自动化代替人之后,中国劳动力低的优势也在逐渐被取代,这时候企业和个人又该选择什么样的出路?现在在这个飞速创新发展的世界,未来不出20年60%的工作会被取代。关于个人又该何去何从?关于企业,特别是制造商又该研发哪些呢?
(4) 如果真的有60%的工作会被取代,如果员工下一秒失业了,又是否具备能马上找到一份比原先还要好工作的实力呢?如果不能,存款又能撑到什么时候呢?够找到新工作吗?
这段故事影片体现出中国企业家如何对付美国的工会势力,也可以看出曹德旺的“管理智慧”,但问题是:出海的中国企业如何解决文化融合问题?难道所有的企业家,都要像曹德旺这样与工人们斗智斗勇一番吗?而且,福耀玻璃之所以选择在美国建厂,运输成本高是一个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其高度依赖能源。如果说福耀玻璃还是属于非典型的中国企业,那么更加依赖人工成本的整车厂,是否要遭受更大的困难呢?但它分明透露着,中国式发展道路与美国近百年来的劳工斗争文化,正在发生强烈碰撞。在现今这个时代,美国的劳工政策,与中国的劳工文化,到底哪个才符合整个全球化的发展思路?
在不远的未来,中国和美国的工人,所要面对的,不仅是自身所处文明的巨大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生存下去的问题。文明和文化的差异,有人悲观地说,这是不可避免的冲突;也有人乐观的说,这正可以发挥互补的优势,相互借鉴,实现共赢。
影片没有告诉我们,从设立玻璃工厂开始,一直到工厂实现盈利,中美工人共同相处、合作、为同一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这样的差异是如何弥合的。或者说,他们最终在这样的差异中,是如何做到彼此理解并相互尊重的。
在美国数十年来“去制造业”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实现了资源在全球的配置。仅仅在中国,就有许多美国企业雇佣了数不清中国工人。苹果手机,沃尔玛超市,通用汽车等等。在资本实现了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美国国内,则因为种种缺乏竞争力的因素,从而陷入了制造业的危机。
于是,各种曾经繁荣的工业地带,就成了企业避之不及的“铁锈带”。在影片中的俄亥俄州的代顿市,我们看到,失去制造业岗位的,大多是美国的中年人,他们难以实现人生的转型。同中国老工业基地相似的是,年轻人大多已经离开这片萧条而荒芜的土地。而中国福耀的到来,在拓展陌生市场的同时,也企图与川普口中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相结合,这听起来颇为怪异,甚至滑稽。
差异是明显的,甚至是无法妥协的。在中国企业极为重视的效率与奉献精神方面,美国工人和美国法律成了某种障碍。而令企业避之不及的工会,也成了美国工人抗拒中国管理模式的中坚力量。这些有些上了年纪的,身材发福的美国工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为了国内亲人而奋斗的年轻的中国工人所完成的工作量。而企业对工人类似于军事化的管理,和他们毫无怨言的充满危险的工作环境,也使得美国工人在惊叹的同时,产生了抵触情绪。
显然,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理想工作。在巨大的文化背景和国情的差异中,美国人,更倾向于将福耀变成一家遵守美国法律认同美国文化的公司,而不是改造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努力向中国同事的那种坚忍不拔埋头苦干的精神靠拢。
这似乎是个无解的问题。尽管中美双方为了不同的目的,尽量要令玻璃工厂在陌生的土地上存在下去,并取得双方都能接受的成功。但,直到影片结尾前,这样的差异,都没有得到最终的弥合。也许,正如结尾的字幕所表达的那样,在不断的尝试和努力下,来自世界上最辽阔大洋两岸的人们,会最终找到一条彼此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合作之路吧。
曹总也在反思,制造业究竟给自己,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当然有辉煌的财富和地位,但在无休止的资本滚动下,是无法修复的环境,是不可复生的往昔的宁静和安详。制造业让贫穷的中国农民工,过上了富足和有尊严的生活,也让他们承受着压力和过劳。在资本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新的世界秩序中,曹总的企业甚至在挽救着素不相识的美国工人失业的困境。尽管有着文化的差异,但同为人类中美工人,他们依然是制造业的维持者和受益者。但,影片毫不掩饰地描绘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的危机,机器不再有国别的区别和文化的差异,而且永不疲惫,永不反抗。然而,在冰冷的技术和冷酷的资本相结合的未来,制造业留给人类的岗位,究竟还剩多少?!技术,将使一切不含创造力的劳动变得更为廉价和可替代,到了那时,人类的生存空间,究竟还有多大?!


上一篇:俄国入乌和美国入朝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被美国芯片制裁后,俄罗斯开造国产光刻机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4 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