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阿根廷]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复制链接]
60596 1
乌伤非稠 发表于 2022-4-13 21:30:1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克兰群岛(马岛)对英国的意义,还不如英超联赛上的一颗球。”在1982年马岛战争以前,绝大多数英国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千里之外的南美还有这么一个殖民地。

英国眼里的不屑一顾的殖民地,却是阿根廷人心中最难以言说的痛。马岛的主权问题,一直没有盖棺定论,英国与阿根廷都认为马岛属于自己,彼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1张图片


但大英毕竟是大英,虽然阿根廷对马岛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是英国人却一直牢牢地将其控制在自己手中。

直到时任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发动偷袭,赶走了岛上的英国人宣称马岛是阿根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国才重视起与阿根廷马岛的主权纠纷。

英阿围绕着马到问题争执了数百年,有摩擦也有战争。为了继续统治马岛,英国甚至在2013年还在马岛上举行了公投,让马岛居民自行选择归属国,但双方仍是争执不休。

那么,英国和阿根廷围绕着马尔维纳斯群岛展开的世纪之争,究竟谁更在理?
01落幕的大英与偷袭的阿根廷

二战结束后,阿根廷一直想从英国手中夺下马岛的控制权,今天派人上岛插旗宣誓,明天上岛挖些土,对此英国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2张图片


毕竟马尔维纳斯群岛只是个南大西洋上的群岛,它距离自己数万公里之遥,距离阿根廷的海岸线却只有500公里。

而且,马岛相当之荒凉既没有矿产资源也缺乏工业基础,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只有区区几千。

但对于阿根廷而言,谁能带领国民拿下马岛,谁就是能得到全民拥护的民族之光。80年代初美国运用货币政策,在拉美大肆收割“韭菜”。

尽管加尔铁里为了向美国表忠心,曾谄媚地对里根说:“我是美国人民的儿子(哄堂大‘孝’)”,可美国从来没把加尔铁里当成亲生的,该下手的时候丝毫不手软。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3张图片


1981年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飙升到600%,国民生产总值下降11%,制造业产值下降22%,失业率也是居高不下。

走投无路的阿根廷百姓涌上街头,向加尔铁里的无能表示抗议。十余个反对党的党魁秘密集结,随时准备向加尔铁里逼宫。

如果是一般领导人可能会选择引咎辞职或远走高飞,不一般的加尔铁里祭出了绝命王牌--马岛。

对于加尔铁里来说,拿下马岛既会转移国内经济矛盾,凝聚起全国上下的力量,又能让自己名垂青史,成为阿根廷的民族英雄。反正已经无路可退,何妨放手一搏。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4张图片


1982年5月阿根廷当局派人扮成五金商人登陆了马岛东部的南乔治亚岛,并在那里建起营地升上了阿根廷国旗。

英国在马岛的军事力量极其有限,只有一艘破冰船和不到一个连队的士兵。

破冰船载着士兵们去南乔治亚岛看了一眼,本来想阻止他们,但阿根廷海军的喜事湾号运输船及时赶到,英国军队只能先走一步。

英国的懦弱给了加尔铁里自信,在他看来英国已经日薄西山,只要自己稍微用力就能把马岛收回来。

事实情况也的确如此,二战结束以后英国就一直没缓过劲来,除了屁颠屁颠地跟着美国搞冷战,没有一点国际话语权。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5张图片


到了20世纪80年代,英国更是江河日下,弄丢了绝大多数海外殖民地不说,英国的骄傲皇家海军也已经拉胯的不成样子。

当时英国正好在进行军事收缩,不久后就连那艘破冰船都被退役了。

国内的压力让加尔铁里不得不加快行动的步伐,他这个美国的“自干儿”,得不到“美国爸爸”的认可,在美国不提供帮助的前提下,阿根廷靠自己走出经济泥潭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不打马岛,他实在想不出用什么方法转移矛盾。

当然加尔铁里打马岛,也不是头脑一热就做出的决定。单从海军力量对比而言,英国海军只有两艘不到两万吨的轻型航母,一艘准备处理给印度,另一艘准备卖给澳大利亚,英国海军马上进入无航母时代。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6张图片


阿根廷则有一艘从荷兰那里买来的英国生产的二战时期的三手航母,因为加尔铁里对美国特别能“舔”,这艘航母的飞行员全部是美国海军训练出来的,还挂载着法国生产的导弹。

加尔铁里认为,自己的航母编队有英美法荷阿五国国力加成,跟英国一较高下不成问题。

在阿根廷不只是加尔铁里这么自信,其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还有一帮高级海军军官也很有信心能打败英国。

他们认为英国不会轻易出兵,因为马岛不属于其核心利益。而且,美国方面还一直给出暗示,称美洲的事务要由美洲人自己解决。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7张图片


1982年4月,3000多名阿根廷士兵气势汹汹地登上了心驰神往的马岛。

当时英国的守军只有200余人,他们不是温泉关的斯巴达勇士,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投诚。这场战役以英军1人死亡,阿根廷1人受伤而结束。

加尔铁里在阿根廷民间的形象,顷刻间从腐败无能的政客,变成了国民的骄傲。加尔铁里政权的阴霾,都随着马岛的收复而烟消云散。

阿根廷是举国欢呼,而英国则是一片民怨。当马岛失守的消息传来,本就对“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私有化自由经济政策不满的英国民众,迅速包围了唐宁街,呼吁撒切尔辞职。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8张图片


此时如果撒切尔夫人不拿出些行动来挽回尊严,恐怕她地位不保。

“我们要的是行动,而不是语言。”这样的激进言论,挤占了英国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撒切尔夫人在国会进行了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随即英国远洋特遣队开始远征。

英国海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关于英国国力落后的传闻,所言非虚。

皇家海军落败到,需要依靠智利的雷达,美国的卫星,来为自己提供情报服务。因为智利雷达检修,皇家海军的指挥系统几近瘫痪,以至于两艘护卫舰被阿根廷军队击沉。

眼见着英国在马岛战场上举步维艰,心生怜悯的法国把自己提供给阿根廷武器装备的所有参数都告诉了英国,甚至派出人员与英军进行对抗演习。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9张图片


即使如此在战争前期,英国还是痛失最先进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和两艘驱逐舰与护卫舰。

然而到了当年的6月,阿根廷军队开始由胜转败。因为英国的缘故,法国不再为阿根廷提供武器,以至于阿根廷空军只能载着铁弹进行俯冲式轰炸,这无异于自杀。

随着阿根廷的那艘“珍珠港事件幸存者”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被英国的鱼雷击沉,阿根廷由强烈的猛攻变成了被动防御。

尽管英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但阿根廷依旧不是它的对手。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部队司令带着九千多名士兵向英国投降,5天以后加尔铁里正式宣布投降。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10张图片


成功收复马岛,让撒切尔夫人支持率高涨,她在国会骄傲地说:“我们知道要做什么让英国再次伟大。”一席话毕,全场掌声雷动。

至于加尔铁里,他的政权毫无悬念地退出了政治舞台,他本人也在次年因“指挥失误”而遭到起诉。
02相持不下,彼此各执一词

马岛战争结束后,这片群岛再次成了英国人口中的“福克兰群岛”。多年过去,马岛战败始终令阿根廷隐隐作痛,它一直没有放弃夺回马岛的信念。

在马岛战争以后,阿根廷军队出现难以挽回的衰败迹象,尽管如今的阿根廷空军穷得买不起一架喷气式飞机,海军和陆军更是持续性“摆烂”,但阿根廷的每一任总统都没有忘记马岛之耻。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11张图片


2013年时任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给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写了一封公开信,她言辞恳切地希望英国能归还马岛,但卡梅伦的态度非常坚决,与克里斯蒂娜打了两个月的口水仗,甚至扬言要动武。

最后英国在马岛上举行了公投,其中1513人希望归属英国,3人反对,1人弃权,1票作废。卡梅伦得意洋洋地称:“这次公投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但这项公投真的公平吗?当然不。

岛民们大都有英国血统,也以英语当自己的母语,自然希望归属英国。

何况,英国相较阿根廷而言,虽然离着马岛较远,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却异常扎实,跟着阿根廷大概率会吃苦,但跟着英国则极有可能享福。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12张图片


阿根廷对这项结果概不承认,它的说法是自己在1816年独立时,从西班牙手里继承了马岛的统治权,而英国人在1883年趁着马岛阿根廷驻军哗变以“更强大的武力”抢占了马岛,并驱逐和威胁了岛上的阿根廷人。

英国则认为,根据“先占”原则,英国航海家戴维斯早在1599年就乘坐着“渴望号”来到了马岛,次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登岛,并将群岛上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自此英国人称其为福克兰群岛。

英国人又在1765年于福克兰群岛定居,建立了群哨基地,后来因种种原因虽然曾退出过一段时间,却又在1833年恢复了对马岛的统治权。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13张图片


一战时期英国人曾在马岛重挫德国舰队,二战时期英国的不少军舰都曾在马岛进行补给维修。

英国认为,自己在福克兰群岛(马岛)的统治自1840年起从未中断过,阿根廷宣称马岛属于自己乃无稽之谈。
03抛开实力,谁是马岛的国籍?

若要判断阿根廷与英国的说法,谁更有道理,就应从马岛的历史说起。

1764年法国人最早在马岛建立了基地,称为“路易港”,自此马岛上才有人生活。两年以后,英国人也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港口。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14张图片


1766年西班牙从法国人手里控制其在马岛的港口,并夺下了英国人建立的港口。英王室与西班牙的关系剑拔弩张,险些大打出手,这场纷争最终以西班牙在1771年把港口还给英国而告终。

于是西班牙掌握着法国人的“路易港”,与英国人的港口长期共存到1774年。在这一年英国出于经济和政治考量,主动撤出了马岛,自此马岛尽归于西班牙人之手,西班牙的拉普拉塔总督辖区成为领地上仅有的政府存在。

1816年,阿根廷从西班牙独立,宣布接管西班牙在南大西洋的所有领土,而马岛就包含其中。

三年后,布宜诺斯艾利斯任命韦尔内为群岛军事和民事的总指挥,将马岛变成了阿根廷的一部分。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15张图片


但美国的私掠者不停地前往马岛大肆捕捞鲸鱼和海豹,韦尔内试图阻止并扣押了美国人的渔船。

美国海军将领邓肯,驾驶着星顿号前往马岛并摧毁了岛上的阿根廷据点,还声称岛上的政府统治自此结束。

1833年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抵达马岛,驱逐了岛上的阿根廷人,并不断向这里移民,在长达七年的争斗后,英国人于1840年重新拥有对马岛的主权。

阿根廷曾不断地进行抗议,但碍于英国人的船坚炮利,阿根廷人始终无法夺回马岛,双方僵持不下。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16张图片


直到1965年联合国通过了一项非殖民化决案,阿根廷借此机会再次向英国发难。认为英国应当遵从联合国的决定,不再对马岛进行殖民。

无奈的英国开始和阿根廷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谈判,眼见着马岛即将移交到阿根廷手中,岛上的居民却齐齐开始抗议,他们不停地在英国议会游说,让英国当局放弃移交马岛的想法。

岛民的举动更加坚定了英国占领马岛的决心,他们对阿根廷的态度愈发强硬,这才有了1982年的马岛战争和2013年的马岛公投。

马岛:英国和阿根廷的百年之争,到底谁更在理? 第17张图片


客观而言,阿根廷对马岛的拥有权更在理一些。毕竟西班牙政府曾赶走了法国人,英国又曾主动退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马岛都属于西班牙的领土。

英国当初明明选择了放弃对马岛的主权,却又趁着阿根廷内乱,而将其夺回,实在有些胜之不武。
参考文献:
    《从马岛战争看英美特殊关系》孙佳佳《马岛战争起因再探》英美阿外交错觉《从阿根廷角度看马岛战争的原因》任柳佳《马岛战后的阿根廷政局》杨仲杰《马岛战争启示:阿根廷为何会败?》朱磊 张根亮



上一篇:西班牙留学-----2022/23年萨拉曼卡官硕申请和秋季入学博士 ...
下一篇:阿媒预测阿根廷世界杯大名单:梅西领衔,劳塔罗、迪马利亚在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都来吧 发表于 2022-4-13 21:3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5 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