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移民] “移居”变“宜居”,“美丽家园+产业扶持”激活移民村内生动力

[复制链接]
77406 0
邢谂茸俳贪Lf 发表于 2022-6-20 21:31:1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移居”变“宜居”,“美丽家园+产业扶持”激活移民村内生动力 第1张图片
从青葱少年到花甲老人,今年67岁的冯月华,离开故土已50多年,但又好似从未离开——她每天喝的水都是来自故乡。如今,那里是无锡地区唯一一座大(Ⅱ)型水库、江苏省六大水库之一,也是100多万宜兴居民的“大水缸”——横山水库。
为了横山水库的建设,2000多名像冯月华一样的村民,告别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故土,迁移到他乡重建家园。如今,水库落成50多年,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在该市落地已15年,这些移民现在的生活怎么样,“移得出、安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目标是否实现,近日,记者随水利部门相关人士走访宜兴市多个移民村,了解移民生活的变化。
“移居”变“宜居”,“美丽家园+产业扶持”激活移民村内生动力 第2张图片
村子靓了——偏远山村“蝶变”为人气景区
从宜兴市区一路向西南,临近宜兴、溧阳两地交界,便进入白塔村。村里,一条条平坦的沥青路蜿蜒在乡野田间,将沿途的乡村山水、农业生态园、文化园等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幅秀美田园画卷。道路与农田的交界处,是冯月华家。这是一户普通的山村人家——门前屋后,果树园、菜园、河塘,生机盎然。
作为横山水库较早一批移民之一,冯月华说起移民前的生活,忍不住喃喃感慨“太苦了”。当时,冯月华一家8口人,只有父母两个劳动力,要供养年事已高的奶奶以及冯月华五姐弟,人口多,收入少,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上世纪60年代,因横山水库建设需要,冯月华家迁移至白塔村,“当时,这里的道路坑坑洼洼,雨天很难出门,经济收入只能靠着几亩地,望天收。”改变从2008年开始——
那年起,白塔村在水库移民后扶政策资金的支持下,开始实施道路硬化、河塘清淤、公厕建设、绿化亮化等综合环境整治,村里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白塔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特色,发展现代高效休闲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如今,白塔村已建成南天竹、樱花、苗木等农业示范基地,形成兴望农牧园、甲有生态园、牵稼园、白塔文旅园四大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以及白塔书院、于伶文化园、筱王古窑址等特色文化场馆。
近年来,白塔村每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昔日偏远小山村已成为当地的高人气景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近年来,白塔村集体收入年增幅在25%左右,村民人均收入保持在4万元左右。
“移居”变“宜居”,“美丽家园+产业扶持”激活移民村内生动力 第3张图片
产业兴了——盘活闲置资源,助农物质精神双丰收
横山水库位于宜兴西南山区。本着“就近安置”原则,水库移民也多迁移至像白塔村一样的宜兴西南山村。这些移民村,大多有个共同点——处于两地甚至三地交界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这样的地理位置也使这些村庄自带优越的自然禀赋。离横山水库最近,也是接收横山水库移民最多的行政村——横山村,面临云湖,背靠群山,依山傍水,翠竹环绕,不仅自然景色优美,还拥有佛光祖庭大觉寺、千年冬青、茶园等人文景观……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却曾给横山村带来“压力”。
“随着云湖风景区的建设,横山村原有的道路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景区和美丽乡村发展需求,但由于缺少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成了村里的一大痛点。”横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任爱兵介绍,直至2008年,水库移民后扶资金的投入,为横山村美丽乡村建设按下了“启动键”。
在完成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改造后,横山村将村里闲置的茶园、山林等发包,吸引外来资金在当地发展茶禅文化、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及民宿酒店等产业项目,并建成集茶园观光、休闲娱乐、农家体验、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阳羡茶文化博览园,吸引两家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入驻……这些项目的落地,给村民就业、增收提供了渠道。
今年67岁的水库移民李法国,现在村里从事垃圾收运工作,其妻子在村里的酒店上班。“刚迁过来时,我们家收入主要靠种水稻、种西瓜,农闲时我出去跑运输,收入不高也不稳定。现在不出村,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夫妻俩年收入10万元左右。”
今年57岁的村民钱红法则在村里承包山林养殖“走地鸡”。“早些年,交通不方便,产品销路也是问题。”钱红法说,现在路好了,游客多了,酒店、饭店也多了,“走地鸡”供应给当地酒店、农家乐,还销往周边县市,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2018年起,该村利用移民后扶资金“盘活”村内的荒地、浅滩等闲置资源,除在各村组建设小公园供村民就近休闲外,还在上孟干打造了由滨水健身步道、篮球场、广场舞场地等组成的多功能健身公园,并在其中融入红色文化、乡风文明等元素,进一步丰富了库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移居”变“宜居”,“美丽家园+产业扶持”激活移民村内生动力 第4张图片
理念变了——守护“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后扶”资金项目,犹如一股活水,“激活”了移民村的闲置资源,带动的不仅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还促进了乾元村等乡村发展理念的转型升级。
乾元村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宜兴市太华镇,这里群山环抱,竹林悠然,素有“山区明珠”之称,也曾是宜兴市第一个亿元村。靠山吃山,村民的“第一桶金”来自山里的煤炭资源,后受各种因素影响,村里关停工业企业,经济也逐步进入萧条期。
移民“后扶”资金落地后,乾元村开展“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建设,和白塔村等移民村一样,乾元村前期通过道路“黑化”、涧沟修复等一系列综合整治提升,让乡村道路平整了,环境好了,涧沟也被“驯服”,为美丽乡村增色,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基础设施完善后,要想实现乡村振兴,还需要产业支撑。乾元村再次把目光转向自然资源,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聚焦第三产业——旅游业。
在充分挖掘资源利用自然景观打造特色景点的同时,该村以旅游资源为抓手,发展旅游服务项目,村民自有的闲置房屋,可以出租给他人做民宿,收租金,也可以自行规划打造特色民宿、农家乐等,自己当老板……一系列产业项目的落地,让乾元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新乡村,不仅吸引来外来资金,原来的乡村企业家也重新回乡创业。
“以前赚到钱,毁坏了环境,是不可持续的。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环境好了,我们的幸福感在提高,也给后代子孙造福,这样的发展才有意义。”村民宗志华说。
“移居”变“宜居”,“美丽家园+产业扶持”激活移民村内生动力 第5张图片
精打细算——让后扶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据无锡市水利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像白塔、横山、乾元这样享受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移民村,无锡市共有19个,主要集中在宜兴,共安置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4000多人,包括横山水库移民、油车水库移民、跨省市移民及三峡水库移民。2008年至今,省水利厅下达该市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资金累计2.27亿余元,下达直补资金共4528.47万元。
在两级水利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各移民村“后扶”资金主要集中在两点发力——深入“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建设,每个行政村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和移民、村民需求,申报项目,整村连片推进,切实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持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通过建设高效农业设施、乡村民宿等项目,为移民村持续“造血”,助力村民增收。
据介绍,通过15年持续“后扶”,该市已打造形成一批美丽移民乡村项目,使移民及当地村民切实享受政策“红利”。2020年,油车水库通过验收,去年起,油车水库相关移民后扶资金开始投入“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项目建设,随着项目的落地开花,将有更多群众从中获得幸福感。(刘娟)
“移居”变“宜居”,“美丽家园+产业扶持”激活移民村内生动力 第6张图片



上一篇:2022最新移民政策及趋势解读
下一篇:​加移民部长发声 秋季会有新的永久性移民政策诞生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8 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