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了200多年,为何印度不恨反而却对英国感恩?

[复制链接]
72874 10
私爱 发表于 2022-8-17 09:10:05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了200多年,为何印度不恨反而却对英国感恩?


上一篇:八月中英直航恢复,多条航线汇总
下一篇:美国和英国都建议泽连斯基离开乌克兰,到波兰组织流亡政府 ...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哆啦铜锣烧 发表于 2022-8-17 09:10:14 | 只看该作者
 
跟咱们中国一提及“殖民”、“殖民地”,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不同,主流上看,还真是这样,比如现任印度总理莫迪,就多次公开表示,感谢英国给印度创建的现代教育体系、修筑的铁路网(2万多公里的铁路,现在还用着)、打下的工业基础,还有英语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等等....

 第1张图片


虽然咖喱英语很难懂,但必须承认,没有英国的殖民经历就没有当今统一的印度。
实际上,“印度”这个称呼,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多数只是个地区概念,并不是正式的国家名称。
与咱们中国的大一统不同,印度是一个“分裂的多民族地区”。几千年来,一直处于是邦国割据的状态,所以才有了遍及各地的印度王公。比如,下图,著名的莫卧儿王朝最强盛时期的印度版图——可以看出,印度南部还是诸多分散邦国,加上宗教民族成非常分纷杂,团结一致,抵御外敌的能力非常有限,国家认同感也不强。
 第2张图片

长期以来,莫卧儿王朝的国王只是个空壳,基本没实权,说了也没人听。
这片热土上,存在着160多个民族,200多种语言,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佛教四大主要宗教和深入人心的种姓制度,各邦国派系错综复杂,却没有一个实力强大到足以掌握全局的民族。这种局面下,印度要成为现在这种统一的南亚大国,靠他们自己完成”大一统”,基本上没戏。
从17末世纪开始,英国殖民者趁莫卧儿王朝衰败,各邦国内讧之机,成功在这片大陆上建立起殖民统治。

此时,英国人基本上没怎么动粗和浪费枪炮,而是选择利用邦国之间的矛盾,逐一攻破。用几句空洞的许诺,几纸瞒天过海的契约,几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薄礼就收买了印度的王公、将军,顺利的把历代印度本土王朝都不能顺利统治的区域全纳入了行政区划,
到了19世纪,“英属印度”版图到达了印度版图的“巅峰"。


 第3张图片


所以,英国早期的殖民并没遭到过大规模的反抗,没留下什么冤仇。
到了19世纪,从未去过印度的维多利亚女王直接成了印度女皇,画像挂满了南亚次大陆的各种场所,印度人提及女王也是一脸的尊崇,没说一个“不”字。印度中上层人士会也以说英语,上英国人办的学校,给英国人做事儿,去英国开眼为荣。
下图,2017年电影《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就描述了一个忠心耿耿侍奉维多利亚女王的印度男仆形象,大赞女王和印度仆人的深厚友谊。电影中的阿卜杜勒,可比女王的儿孙们孝顺多了。
历史原型与电影剧照
 第4张图片


这期间,虽然大多数印度人都是乖乖的顺民,但英国的殖民统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导火索是英国给印度雇佣军发的子弹用了猪油、牛油来包裹,结果大家都受不了了——国家可以亡,皇帝和王公们可以被囚禁、流放,但是神灵和信仰绝不能被亵渎。虽然起义很快被镇压,但是英国方面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许多妇女儿童死于暴乱中的仇杀。
英国殖民者镇压完起义后,开始认真总结教训。
此种情形,如果换成俄罗斯来面对,肯定是要花点时间,杀光原住民,然后大量迁入俄罗斯族人,搞个居民大换血活动,来个彻底解决。
当然,这么整不是英国的菜,从镇压起义以后,英国的统治,表面上,貌似开始变“温和”。
从导火索上就可以看出,印度人对“神”的认同感要远远高于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九十年后的印巴分治,再次证明)。要想再相处下去,就不能影响他们“拜神”。所以,从此印度的宗教信仰和各种民风民俗基本都得到了充分保证。
然而,早前英国人大力谴责和坚决取缔的印度陋俗,如寡妇殉葬、溺杀女婴、童养媳制度等等,某种程度上又被默许,深得印度人心,尽管这些都是英国人深恶痛绝的。
 第5张图片

为了安抚印度上层人士,女王诏书宣布:“要像尊重我们自己一样尊重王公们的权利、尊严和荣誉。我们将坚持尊重和维护世袭土地所有权利的坚定意志。”书面上,让那些印度王公找回来满满的自尊。
英国也的确做信守了承诺,从1858年到1947年英国撤离次大陆的90年时间里,没有一个土邦因某种原因被取消或被兼并。在英国政府新推行的控制加拉拢甚至庇护的政策下,印度王公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死心塌地效忠于英国”,印度各土邦从此成为“不列颠印度统治权的基本支柱”。
(下图,1926年,印度王公Alwar为英国客人组织的庞大猎虎队伍,共有300多人和12头大象。这接待规格,已经不能用“热情”二字表达了)。

 第6张图片


同时,在印度大兴建设工程,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兴修水利系统,公路、铁路网...打下了印度的工业基础。
在这些领域,产生了最早的印度精英阶层。上世纪的印度国大党,一面领导着印度搞独立运动;一面还对英国统治充满了深情,多次表达了对英国的感谢和肯定。
不可否认的是,印度被殖民的过程中也不乏被压榨、欺凌的“血泪史”。除了大起义被残酷镇压,英国人日常作威作福欺压印度人以外,还多次出现了毁灭式的“大饥荒”(英国人在收成减产的情况下坚持出口印度粮食,导致数百万英属印度原住民人饿死)。
 第7张图片

在印度独立前的最后一次饥荒中(1946年),刚刚下台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竟轻蔑的说:“印度是残忍的民族,有着野蛮的宗教。饥荒是他们自己的错,有没有饥荒,印度人都会像兔子一样繁殖。”
然而,印度独立后,印度历届的总统,总理等社会精英阶层,基本上都是英式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这些人对于英国的文化和观念是十分的认同,对于英国带着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因此,他们上台后也没有抹黑英国,反而表现出了明显感激的意思。
这些精英阶层代表了印度的主流社会,主流社又会影响价值观、各种舆论和文化教育领域,带动媒体选择性的正面报道。这么着几代人教育影响下去,现代印度自然就对英国充满了感激;有仇恨的早就在大饥荒中给饿死了,或者世代都是刷厕所的低种姓群体,本身又是文盲,根本没有话语权。
还有一点,个人觉得,那就是印度种姓文化影响。种姓制度把印度人分成三六九等(4个种姓,外加一个等外品——贱民)
 第8张图片

区分种姓,除了看姓氏和职业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肤色越浅,种姓越高 。不过,一般情况下,再高贵的婆罗门也白不过英国人(毕竟印度天天暴晒,英国整日阴天)。 是不是印度人对白皮莫名的情愫也给英国人增添了一份好感?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雪人的臭袜子 发表于 2022-8-17 09:11:07 | 只看该作者
 
我最烦的就是什么跪久了之类的论调。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人民跟着谁更幸福?凭什么印度人就该挨饿受穷也不能换个统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aa865667068 发表于 2022-8-17 09:11:14 | 只看该作者
 
跪的太久,很容易忘了怎么站起来。在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中,印度和英国的关系,无疑是非常微妙的。与日本崇尚强者的国民心理不同,印度对自己这位曾经的“主人”,既有些幽怨,也有些感激,还夹杂着些许的依恋。

 第17张图片


单纯说是爱是恨,总有些显得太过苍白。在印度对英国态度的问题上,我们不妨来看下国大党开幕式上,大会主席伍梅士·钱德拉·彭纳吉的“高论”:
“英国对印度造福无穷,全国都为此对英国表示感激。英国给了我们秩序,给了我们铁路,而最为重要的是给了我们欧洲教育的无价之宝……”
印度国大党,全称为印度国民大会党,是印度第一个全国性的和最大的民族主义政党。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党派的言行,基本代表了19世纪末印度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富裕阶层和农村地主。


 第18张图片


在这一党派的成立大会上,参会者几乎都在对英国歌功颂德,虔诚地表示感谢。值得玩味的是,他们要的不是实现独立,而是获得参政权。而在国大党成立之初的二十年间,它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中,都没有包括实现独立,只是一些改革措施,始终对英帝国表示效忠。
当然,随着印度人们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英国的殖民统治也无法再继续维持下去。这样的独立,与其说是印度上层奔走呼号的结果,倒不如说是下层民众坚持斗争的结果。

 第19张图片


然而,即便如此,印度对英国的情感,依旧不是那么痛恨。这样的情况,实际上也多与后期的印巴分治有关。说白了,在印度独立的过程中,受委屈的是巴基斯坦,最获利的就是现在的印度。对于偏向自己的曾经的宗主国,又有什么理由不感激呢?

 第20张图片


客观来讲,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也曾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和开化。从某种程度上讲,伍梅士·钱德拉·彭纳吉代表国大党对英国所进行的感谢,倒也不无道理。只是,印度的这种进步,无疑是建立在被剥削、被掠夺的基础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小明方丈 发表于 2022-8-17 09:11:54 | 只看该作者
 
200多年前,英国殖民印度的时候,印度落后,英国带来了先进经验,没过过好日子的印度人,吃饭条件有改善。
英国在印度,推行皇权教育思想,感化了多年,印度人思想换概念。
二战的时候,日军进攻南亚,英国为了保护印度,做出了很大牺牲。
后来英国衰败了,印度在美国默许苏联支持下,赶走英国人而独立,印度稍有愧疚负罪感。
其实,英国在印度并不吃亏,多年弄走的财富很不少,印度人没考虑到这一点。
印度是文明古国,民族应该有尊严,如果,印度对英国殖民心存感恩,那么,咋总觉得它腰杆不硬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红粉为己 发表于 2022-8-17 09:12:13 | 只看该作者
 
被英殖民二百年,
印度无恨心里欢。
得到国土三百万,
民族统一重见天。
西方民主体制好,
留下工业力量添。
领袖学成日不落,
血腥仇怨抛半边。
(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思超 发表于 2022-8-17 09:12:49 | 只看该作者
 
不要一谈起“殖民”这个词,就认为英国当初对该国或地区进行过强行霸占或侵略或掠夺等,是犯有罪行的,凡是昔日大英帝国殖民过的国家或地区,今天的国力及处境都不算差,英国给这些国家或地区最大贡献就是给它们带来了“契约精神”(按今天说法就是法律及法制),这也是英国对全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一旦有了这个契约精神,人类社会就从一个封建皇权专制时代、野蛮时代进入到一个高度讲法制讲文明的法制时代,人人开始遵纪守法了,社会秩序也就逐步井然有序了。今天的印度国力之所逐步繁荣和进步、有民主与法制和自由等,多亏了大英帝国所赐予它的民主与法制这个礼物,印度理所当然地要对英国这个宗主国顶礼膜拜,且继续拜欧美国家为师,向他们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殖民文化及西方文明今天看来不完全都是有毒有害的,不能一概而否定,要鉴别吸收它的精华而为我所用,毕竟它是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和繁荣的砝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绿色无花果 发表于 2022-8-17 09:13:32 | 只看该作者
 
印度🇮🇳次大陆的王公贵族即高种姓者,都是原欧洲来的雅利安白种人。
与英国殖民者同属一族。
所以他们对英国殖民者没有强烈的反感意识。
英国占领印度次大陆时。
次大陆上有数百个大小不一的邦国。
一些帮国之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互不相属。
英国殖民主义者,诡计多端。
以保留这些原统治者的基本利益为诱饵。
让他们归属了英控殖民当局。
于是印度次大陆大部分地区都归属英控当局。
才会有后来的大印度和小巴基斯坦。
英控印度时,组成以英殖民当局为主,各土帮王公大臣携手高种姓者共同参合的领导阶层。
低种姓者苦不堪言,受到双重的盘剥。
经过英人百年的统治,大部分高种姓族群,已掌握三哥式的英语。
为他们与世界交流平添了方便。
蒙巴顿方案实施后,原来从未统一的印度次大陆,大都归属了新印度。
虽然以英式的选举方式,组成了所谓新的领导阶层。
实质上,大部分权力还是由高种姓者掌控。
但是此时印度已非旧时土邦林立旧面貌。
而是换然一新的新印度。
领土面积俨然已经成为世界大国之一。
一个四分五裂的次大陆,变成了基本统一的大印度。
故,这些以雅利亚人为主的高种姓统治者们,能不心存感激吗?
#凌远长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xujun9304 发表于 2022-8-17 09:13:3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让人非常无语。

 第25张图片


作为英国女王王冠上曾经的明珠,印度对于英国的感情,不是并不反感,而是一点儿也不反感;不是有些感谢,而是感恩戴德。
这个时时刻刻以第三世界老大自居的南亚国家,在1947年建国之后就开始了野心勃勃的对外扩张。除了62年的惨败,印度的国土面积和它的人口一样,始终在不断膨胀。
一般而言,有过被殖民经历的国家,在走向政治独立,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后,一般都会着重建立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以冲淡殖民者对本国各方面的深远影响。
理论上说,被英国殖民者殖民了200多年的印度,深受英国殖民者的掠夺和压迫,对英国应当是更加咬牙切齿才对。
 第26张图片


但匪夷所思的是,走向独立的印度不仅没有以被英国殖民为耻,反而将被殖民视为无上荣耀,并处处以英国殖民者自居。
这就奇了怪了,难道世界上真有跪久了站不起来的民族?
似乎印度已经坐实了这一点。那么为何印度会如此“自甘堕落”呢?静夜史认为真正原因在于:
英国给印度带来了太多好处。
首先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南亚次大陆虽然出现过孔雀王朝、莫卧尔王朝等区域政权,但南亚次大陆始终是一个地理概念而非一个国家,这一局面直到英属印度的建立才最终改变。
 第27张图片


英国殖民者到来后,相继击败葡萄牙、法国等殖民势力,成为南亚次大陆的实际统治者。不仅如此,印度还将缅甸、也门等纳入英属印度的势力范围,达到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巨大规模。
为实现对印度的有效统治,人数较少的英国殖民者采取了联合印度上层,辅以分化瓦解的措施。即联合印度上层的土邦领主,对其他土邦进行拉拢分化或打击。
另外,对南亚次大陆已有的种姓制度,英国殖民者进行了规范和强化,使之成为统治印度的有效工具。
 第28张图片


对于印度底层民众而言,英国殖民者和土邦民主联合组成的统治阶级与独立后的印度上层并无二致。而对于印度上层而言,英国殖民者除了给他们带来铁路、棉麻种植业等一系列硬件设施外,还为印度制定了法律,培养了高等人才等。
换句话说,英国虽然掠夺了印度大量财富,但是给印度带来了现代文明,成就了印度这个国家。所以印度对英国的感谢,尤其是印度上层的感谢,是发自内心、异常真挚的。
因为印度虽然也是文明古国,但古印度文明早已在英国等殖民者的入侵下灰飞烟灭。对于现代印度人而言,英国就是现代文明的传递者,是英国给了这个国家生命,所以在印度走向独立后,对英国殖民政策的全盘接收也在情理之中。
 第29张图片


印度独立后,致力于恢复英属印度版图,对于殖民地时期英国殖民者在我国西藏划定的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也迫不及待地承认,只不过此时的北方大国早已不是积贫积弱的清政府,对于印度这种自以为是的无耻行径,北方大国进行了暴风骤雨般的反击。
可以说像印度这样,对被殖民历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情况世所罕见。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力说明了印度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自卑心理,并侧面反映了英国殖民政策的成功。
 第30张图片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wdongr 发表于 2022-8-17 09:14:19 | 只看该作者
 
 第37张图片


印度人对统治他们的主子从来没有多的反感,因为印度的历史,就是有不同外来种族统治的历史。
贵霜帝国,得力苏丹帝国,莫卧儿帝国这些都是外来种族建立的国家,而后来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也先后来到了印度,并深深影响了印度。
既然,印度的历史,就是被侵略的历史,那就看谁对他们更好了。
近代的英国,间接或直接统治了印度200年左右,但印度人对英国人一点都不反感,反而有感谢之意,因为大部分印度人觉得英国对他们很好。
印度不反感英国的第一个理由:英国帮助印度统一


 第38张图片


印度,从来都是一个地域概念,因为这个地域是有很多土邦组成,不管来的是哪里的侵略者,各土邦依然操持着各自的语言,秉持着各自的文化。

也就是说,上面换人不要紧,下面我依然我行我素,说自己的语言,尽自己的义务(纳税)。不过,英国来了后情况变了,英国开始推广英语,这对印度文化的捏合成型帮助很大,尽管到现在,各土邦依然操持着自己的语言,执行着自己的政策,但共同的语言就是英语。
不管是印度哪里的人,多少都会会一些英语,也许有些偏远地区的人的英语很蹩脚,但多少都是可以简单交流的。
英国是把南亚次大陆各区域进行了最大范围的整合,并且输入了共同的语言,这对文化的融合帮助非常大。到现在为止,不管在印度哪里的学校,英语必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是英国,让南亚次大陆的这个联邦国家,有点像国家的样子了,如此的英国,印度人如何不感谢?
印度不反感英国的第二个理由:英国人带来了先进的制度和“高科技”


 第39张图片


英国来印度,其目的很简单,就是来赚钱的,所以,刚开始英国人派来的组织叫“东印度公司”,很明显,人家是求财的。但是,钱怎么来得最爽呢?就是控制住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

于是乎,英国人在后来给印度地区输入了所谓的“民主制度”。印度人很高兴,感觉英国人不错,这是把他们当人看啊。不管英国人输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可以明确的是,英国人表面上对印度人很客气,并不残忍。这样的大爷,印度人喜欢,真想来一打。
英国人的资本主义制度,让很多印度人欣慰,在他们看来,他们走在了民主的道路上,不管如何,这资本主义制度要比封建制度先进啊。
除了输入制度,英国人为了经济贸易,开始输入工业,印度的工业体系开始建立,最显眼的就是印度铁路的修建。从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初,根据1929年的统计,印度全国铁路总长为6.6万公里。这个不得了,是当时绝对的亚洲铁路最长里程拥有者。

 第40张图片


铁路给印度人带来了方便,让印度所有的大中城市可以通畅无阻。英国人修建的铁路促进了印度的贸易,让上世纪初的印度发展比较迅速。
只是,英国人走后的今天,印度的铁路还是没增加多少,还在六万多里程。
印度人还在用着英国人时期建立的铁轨,又如何能不感激呢?不过,英国人很失望,想到自己走了七十二年了,印度铁路还是那个样,对于这样的国家,英国也是服了。
印度不反感英国的第三个理由:英国人影响了印度的精英阶层


 第41张图片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其实控制和影响者主要是精英阶层,而印度曾经的精英阶层对英国感情很深,没办法不深。

在英国间接或直接控制印度的过程中,印度的精英阶层受到了英国人的照顾,那些官员和社会精英们,主动学习了很多的英国知识和文化,原因只有一个,为了能更好地融入英国人建立的体系当中。
那些官员们,是有很多机会去英国的。去了英国,看到英国当时的强大,看到英国治理的成功,这些所谓的精英人士们对他们的主子敬佩不已。为了让自己的子女们,能在以后的时间里有更好的前程,官员和精英们要么让孩子上印度高等级的学府,学习更多的英国文化和知识;要么让孩子出国留学,第一选择就是英国。
想想,一大批精英们接受更多的是英国那一套,那么,对于英国人能不感谢吗?
当然,随着英国的没落,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印度人学会了独立和抗争,但不能否认的是,他们骨子里深深认同英国文化。
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印度大量的精英们接受了英国文化的熏陶,能不替英国说好话?他们的子女和后代,能不给英国竖个大拇指?这是印度人不反感英国的第三个原因。
现在,印度人出国的第一选择已经成了美国了,毕竟美国的大腿更粗。但是,美国和英国操持的都是同一种语言,所以印度不用大改官方语言,学校授课还是以英语为主。

 第42张图片


综合来说,英国人间接或直接统治了印度200年左右的时间,而印度人并不反感的理由是:一是英国促进了印度的统一;二是英国输入了制度和科技,这帮助了印度人;三是英国人深深影响了印度曾经的精英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7 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