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新加坡与“病毒共存”之路

[复制链接]
85663 0
zhangqiwei 发表于 2022-12-27 14:24:0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加坡与“病毒共存”之路 第1张图片

https://www.zhihu.com/video/1590783754607415296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讲话中称:“新加坡无法长期封锁。封锁不会成功,而且代价很高。我们将无法恢复正常生活,无法社交,无法重开边境,无法重启经济。我们每一次封锁,就会再一次冲击商业,员工会失业,儿童会失去正常的童年和校园生活,分居两地的家人难以见面。这些都加剧了心理和精神压力。因此,几个月前,我们判断,‘清零策略’对我们来说已不再现实。所以我们采用‘共存策略’。”
01.与病毒“共存”的必然选择

前面我们在讲越南疫情管控放松(越南从封控到放开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的时候提到说新加坡提前布局、按部就班地开放,那么新加坡为什么要放弃一开始坚持的严格管控政策呢。因为新加坡所面临的问题让他们不得不选择“与病毒共存”。
首先,新加坡是一个 资源极度匮乏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甚至说他是世界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也不为过,新加坡连饮用水都依赖进口,一个国家资源匮乏到了连饮用水都没有的地步,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无出其右了。有一句话形容比较贴切,“新加坡除了空气不需要进口,其他都需要进口”。
其次,新加坡严重依赖国际贸易。很多国际性大公司总部设立在新加坡,亚洲五大跨国公司总部城市是新加坡、香港、上海、北京和东京,在这几个城市中,新加坡位居第一,第二和第三是香港、上海。全球500强大公司中有三分之一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比较有知名的如全球蒂尔达飞机引擎制造商劳斯莱斯、婴儿奶粉公司美强生、全球第三大制药公司诺华、通用汽车等。
再次,新加坡的经济结构也严重依赖国际市场,旅游业占新加坡GDP的比重大概在4%,而2019年新加坡出口量为GDP的173.52%,同年的世界平均值仅为43.43%,中国仅为17%多。净出口常年占新加坡GDP的20%左右。如果长期封锁,相当于四分之一的GDP被严重影响,而国际金融服务、国际货运等方面的收入也势必会被影响。
最后,由于新加坡处于马六甲海峡的关键位置,对于很多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长期封锁的新加坡对于其它国家的经济也势必会产生影响,因此,国际压力也需要纳入考虑范围。

新加坡与“病毒共存”之路 第2张图片

02.与病毒“共存”的底气

首先,超高的疫苗接种率;新加坡卫生部通报,截至2021年8月8日,至少接种一剂疫苗的人口为81%,完成足剂疫苗接种的人口达72%。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本地97.5%确诊病患皆为无症状感染或轻微症状。为让疫苗接种更便利,8月10日起,12岁及以上的新加坡人、永久居民与持长期证件的外国人,都可到该国26个接种中心接种mRNA疫苗,无须预约。

新加坡与“病毒共存”之路 第3张图片

新加坡与“病毒共存”之路 第4张图片

其次,世界顶级的医疗水平;新加坡拥有世界顶级的医疗水平,完善的医疗体系,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最新的报告——《World Health Report》指出,新加坡全球医疗水平排名第三。新加坡的公共医疗资源也比较充足,根据新加坡政府的调查,各大医院的ICU尚有约20%的空闲。截至2019年,新加坡每千人医生数为2.5;截至2017年,新加坡每千人病数为2.49。医疗资源还算相当充足。

新加坡与“病毒共存”之路 第5张图片

再次,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中午12时,约550万人口的新加坡共累计确诊218.2万,累计死亡1707例。在过去的28天里,当地新增感染34519人,其中99.6%为无症状或轻症,只有0.01%的病例死亡。目前入院治疗人数为110例,其中10人需要呼吸机,6人送进加护病房。
最后,新加坡人口只有500多万,也就是中国一个中小型城市的规模,同时新加坡也是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相对较高,人口少同时人口素质相对较高,意味新加坡行政效率极高,对于疫情的追踪工作和检测工作相对到位。通过高质量的医疗和高效的行政相结合,把疫情的发展完全掌握是可行的。只要不让疫情失控,那么风险就会显著地降低。
03.共存之路



新加坡与“病毒共存”之路 第6张图片

新加坡自2021年6月开始进行优化的防控措施,在此之前的管理相对严格。而从2022年3月起,正式走向“全面政策优化”。因此,可以将2021年6月之前称为“严格管理期”,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称为“准备共存期”,2022年3月之后,称为“全面放开期”。
一、严格管理期(2020年4月-2021年5月)
2020年4月初日增确诊数破百,彼时为无疫苗无特效药阶段。新加坡于2020年4月7日起实施“熔断(circuit breaker)”方案——关闭非必要工作场所、学校远程授课、居民非必要不得外出,外出时需注意与其他民众保持社交距离等。
二、准备共存期(2021年6月-2022年2月)
2021年6月24日,新加坡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发表文章,宣布“与冠病共处,如常生活”,并表示新冠很有可能将成为地方性流行疾病。绝大多数人无需住院即可康复,将陆续恢复社会民生正常生活。而新加坡政府的“共存”的基础,是单针疫苗接种率超过 80%,两剂完全接种率超过70%、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也超过70%,群体免疫基础较为完备。
三、全面共存期(2022年3月至今)
2022年春,新加坡正式开始全面政策优化,尽管当时Omicron每日新增病例仍居于高位,但死亡人数的比例较低。3月24日,李显龙讲话称将大步迈向“与新冠共存”,回归疫情前的生活。
但也不是一下子完全放开,而是在此前的基础上一步步降低要求。比如:户外无需戴口罩、聚会人数限制放款至10人、边境管控放松(入境旅客只需进行快速抗原检测(ART)自检)。
2022年4月1日起,新加坡对疫苗接种者入境取消隔离;8月29日起,取消室内戴口罩要求,只在医疗保健设施与公共交通工具上仍要求戴口罩。

新加坡与“病毒共存”之路 第7张图片

04.针对性措施

1.分级收诊保障医疗资源有效配置
截至2021年11月,新加坡ICU病床数量快达到382张,平均每十万人7.1张。但新加坡以分级收诊制度优化有限资源调配,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随着疫苗接种率提升与 Omicron 毒性下降,新冠流行毒株在新加坡引发重症的频率有所下降,自2021年9月,居家隔离成为新加坡控制疫情的重要模式,2022年3月25日起,除3个月以下婴儿、 80岁以上未完成疫苗接种老年人和其他高危群体外,轻症和无症状患者均可自行居家康复。
2.高度透明共享信息,做好心理疏导
新加坡在开放进程中强调心态转变,引导民众配合防疫。
一方面,政府引导民众转变对新冠的心态,降低疫情爆发带来的恐慌。新加坡政府通过通讯软件(WhatsApp,功能类似微信)与新加坡卫生部官网每日发布疫情数据、政府对策和病床使用情况,使民众得知疫情进展、医疗资源余量和政府应对措施,避免过度恐慌。
另一方面,政府强调疫情针对弱势群体仍然存在风险,承认承载能力具有瓶颈,督促居民配合防疫。新加坡政府明确告知新冠对高危人群(60 岁以上未接种疫苗者及所有80岁以上人口)的危险性,并且承认要求全民遵守防疫措施。
3.提前发放防疫物资
新加坡提前3-4周确定“放开”日期,提前多次召开“发布会”公告所有具体措施,总理及内阁官员亲自上阵,分析对策,让民众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物资准备,并为每户免费发放血氧仪,测试盒,口罩。整体安排的井井有条,没有发生药物短缺哄抬物价等恶性事件。
05.启示

新加坡的防疫政策无疑是成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都可以效仿。
首先,新加坡是一个面积小、人口密度高的城市,与我国一二线城市类型。但是又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还有广阔的偏远地区、农村地区,那里信息落后,医疗资源匮乏,很难有对照性;
其次,新加坡是一个人口只有500W的国家,施行各种行政手段更加灵活,毕竟船小好掉头,可以对错误尝试快速纠偏;但是我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不能够频繁的进行政策转向,船大难掉头;
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新加坡的人均医疗资源比我们丰富,甚至在全世界都排在前面,由于地方小导致医疗资源比较平均;而我们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大城市,在偏远的城乡、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上一篇:新加坡全球英语能力排名亚洲第一!高英语水平离不开他的 ...
下一篇:2022新加坡中学分配结果出炉!莱佛士女中、美以美女校 ...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7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