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管不好孩子学习的父母,都应该学学这个套路

[复制链接]
58359 0
玉玉真人 发表于 2023-6-18 21:36:1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不好孩子学习的父母,都应该学学这个套路 第1张图片


有时候并不是孩子不爱学习,而是被父母逼得太紧了。
因而一味地逼迫,换来的只能是孩子的反感和逃避,只有真正唤醒孩子心中内驱力,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作者 | 初桃
昨夜,我这个老母亲失眠到凌晨。
原因嘛,简单得有点不好意思说:儿子不听话呗!
昨天放学回家,这小子好不容易磨磨蹭蹭吃完饭,就一屁股赖在沙发上看电视。
哪怕我已经吼了1001次“该写作业去了!”,他还是失聪般不理睬。
后来,这臭小子终于被我摁在了书桌前,却开始哭哭啼啼,抱怨作业太难,不想写。
一年级的作业难?
早已耗尽耐心的我,只能被气得哑口无言,摔门而出。
我就不明白了,怎么看电视玩游戏那么积极,一到学习就那么颓废?
郁郁寡欢时,我无意中在小红书上看到了一位妈妈教育孩子的“新套路”,简直醍醐灌顶!
这位妈妈给女儿买了一部学习机,可她却告诉女儿:“这可是老妈我的,你别乱玩。”
一听到这话,女儿的好奇心泛滥了,便求着妈妈给她玩一阵子,还承诺玩到时间了就会还给妈妈。
最后,女儿一直都以为这部学习机真的是妈妈的;而她也在“借来”的时光里津津有味地利用学习机学习着新知识。
管不好孩子学习的父母,都应该学学这个套路 第2张图片


底下评论区里一片感同身受,大家纷纷表示:
“就是这样的!越不让他做什么,他越想做什么。”
“反其道而行之才是治理孩子的最好办法!”
仔细想来,的确如此啊!
越是有限制、越是被禁止的事,越能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求。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越想让孩子提起学习兴趣,就越要想办法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渴望。
毕竟,孩子真正的内驱力,从来不是家长“逼”出来的。
管不好孩子学习的父母,都应该学学这个套路 第3张图片


被父母强迫
是最糟糕的学习状态
《超级育儿师》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初中的男孩纪睿迷上了游戏,每日不吃不喝、没日没夜地玩,后来干脆连学也不上了。
兰海应邀来到了纪睿家中进行观察,找寻问题根源。
在观察中,兰海发现妈妈一直在儿子身后穷追不舍,咄咄逼人:
“饭点了,怎么还不吃饭!快吃啊!不吃怎么行?”
“别打游戏了,快把电脑关了,怎么还不关电脑!”
“你该去上学了啊!快收拾一下去上学!”
管不好孩子学习的父母,都应该学学这个套路 第4张图片


面对妈妈的逼迫,纪睿一脸不耐烦。
本来都拿起勺子打算吃几口饭了,可一听见妈妈的说教,他马上扔下勺子;
本来主动提出了周日就会去上学,可面对妈妈的强势,他立刻塞上耳机躺下睡觉......
后来,兰海与纪睿妈妈剖析了最深层的原因:
孩子都是有逆反心理的,你越是逼得紧,孩子越是想逃避,教育越是无效。
可很多父母都会忽视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总是会出现“越教育越糟糕”的情况。
有位班主任朋友曾跟我分享过学生糯糯的故事。
有一次糯糯父母打电话给班主任投诉,说女儿在家不爱学习,希望班主任可以开导一下她。
经过了解,班主任才得知缘由。
其实并不是糯糯不爱学习,而是被父母逼得太紧了。
比如糯糯想起身喝杯水,父母要在一旁指责:“你能不能专心点?”
比如糯糯偶尔开个小差,父母也要责骂道:“你快写作业呀!分什么心!”
有一次,糯糯明明就是在认真预习,妈妈却说了一句:“认真点啊!”
那一刻,糯糯像个被点燃的炸弹,一下子把笔和书扔在地上。
再后来,每次被父母催促写作业时,糯糯都特别反感,渐渐地就不愿意在家里学习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感觉爸妈越叫我做什么,我越不想做什么。
可在学校就不一样,没有人会催我,我反而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有人说,一个优秀的孩子,永远不是靠外界的压力打造出来的,而是靠内心的动力塑造而成的。
父母一味的逼迫和催促,只会换来孩子的反感和逃避。
唯有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管不好孩子学习的父母,都应该学学这个套路 第5张图片


管不好孩子学习的父母,都应该学学这个套路 第6张图片


内驱力不是被“逼”出来的,
而是被“激”出来的
在商业里,有一种营销方式叫“饥饿营销”。
简单说,就是商家营造商品稀缺的假象,以刺激消费者抢着购买该商品。
毕竟,物以稀为贵。
日本一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也创造了一种与之类似的“饥饿教育法”
铃木不允许初次上课的孩子摸琴,只让他们听其他孩子演奏。
当优美动人的旋律响起时,这群初学者各个心动不已。
这大大激起了他们努力学琴的欲望。
后来,铃木才慢慢允许初学者们每节课轮流摸琴几分钟。
因为可接触小提琴的时间很短,这群孩子格外珍惜,每次练习都特别投入,学习效果当然也特别好。
有心理研究表明,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被引起。
铃木正是通过禁止孩子摸琴的方式,激发孩子最深的求知欲,唤醒孩子真正的内驱力。
想起了一位网友在知乎上分享的趣事:
网友小时候特别爱看言情小说,日日沉迷在书中的浪漫剧情中,学习成绩渐渐下降。
可爸妈却没有为此责骂过她。
有一日,妈妈买回来两大箱世界名著,并告诉网友:“你看你的言情小说就好,这些书是我的,你别拿去弄坏了哈!”
每天晚上,妈妈都会躲进房间关起门看书。
有一次,妈妈瞥了一眼网友正在看的《狼的诱惑》,便嫌弃地说:
“这情节完全不如我的《傲慢与偏见》浪漫嘛!”
这可大大激起了网友的好奇心,她便求着妈妈把那本书借给她连夜看完。
没想到,网友看得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她渐渐看到了世界名著的魅力。
最后,网友不再看言情小说,而是把满书柜的名著读了个遍。
艾利特·菲什巴赫在《内向生力》一书曾说:真正持久的动力,一定是源自内心真正的渴求,而非外驱力。
有智慧的父母,会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益处与乐趣,从而让他们找到真正的内驱力。
管不好孩子学习的父母,都应该学学这个套路 第7张图片


管不好孩子学习的父母,都应该学学这个套路 第8张图片


想让孩子内驱力爆棚
就要让孩子时刻保持“饥饿感”
孩子的优秀,都源于内驱力,这是广大家长都听说过的道理。
可问题是,到底应该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呢?
答案很简单:让孩子时刻保持“饥饿感”。
相信以下3个方法,一定能够给您启发和帮助:
1. 限时限量,营造稀缺氛围
记得有次跟小学英语老师聊天,她跟我说了一件趣事。
那个年代学英语,靠的还是录音机和录音带。
一般家庭都只有一台录音机,孩子多的家庭便只能大家轮流使用。
可英语老师发现,独生子女的英语成绩总是不如家中兄弟姐妹多的学生。
后来分析才知道,正是因为家里弟兄姐妹多,学生使用录音机的时间和次数都有限,所以他们反而更加珍惜用录音机学英语的机会,效率更高,成绩也就更好。
因而,父母可以尝试“限量供应”孩子的学习资源,以此激发孩子对学习机会的珍惜。
比如,可以给孩子设定使用学习软件的时间,超时则不能使用该软件了;
再比如,孩子喜欢的课外书籍,不要想买就买,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借阅;
如此一来,孩子便能在这份“稀缺氛围”里,尝到学习的甜头。
2. 善用逆反心理,反其道而行
邻居家的孩子球球曾是个淘气又爱面子的男孩。
他每天回家总是各种疯玩后才开始写作业。
后来球球妈妈想了一招:干脆就不让孩子写作业了。
所以球球一回家,妈妈就把他书包藏起来,让他安心出去玩。
才玩了一天,球球就慌了,因为他发现不写作业会被老师当众批评。
“妈妈就是想我当众出丑,我偏不能让她如愿以偿!”
此后,球球一进家门就铆足劲儿写作业,再也没有让妈妈“得逞”过。
孩子的逆反心理,如同一枚硬币,反面是教育的障碍,可正面却是教育的秘籍。
好好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教育便能事半功倍。
3. 与孩子竞争,一较高低
网友@Radiant曾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每次儿子不乖乖吃饭时,网友就会高兴地说:“太好啦!我马上吃完就是吃饭第一名!”
听到这儿,儿子就开始拼命吃饭,嘴里还嘟囔着:“妈妈,我才是第一名!”
晚上儿子不肯睡觉时,网友也说:“那我今晚又要赢了。”
每每这时,儿子都会马上放下手中的玩具,爬上,紧闭眼睛,试图尽快入睡。
发展心理学认为,3-5岁的孩子正在经历“完美主义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胜负欲特别明显。
因此,当父母希望孩子去完成一件事时,可以创造一种“竞争”环境,激发孩子的胜负欲,从而让他们积极主动去完成这件事。
管不好孩子学习的父母,都应该学学这个套路 第9张图片


管不好孩子学习的父母,都应该学学这个套路 第10张图片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被强制外力推着行走的孩子,只会走走停停,永远都抵达不了终点;
唯有被父母唤醒了内驱力的孩子,才能心怀热忱与希望,抵达梦想的远方。
营造学习资源稀缺感,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好胜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这才是父母最妙的教育方式。
最后,愿每个父母都拥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智慧,让我们的孩子在内驱力中不断前行。


上一篇:父亲节聊聊:我为什么不恐婚?
下一篇:父亲的爱有多令人破防?8岁女儿去世后,他去了陵园上班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4 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