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怎么能让现在的年轻人多生孩子?返璞归真

[复制链接]
19132 0
林湖雅竹 发表于 2023-7-5 09:52:2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么能让现在的年轻人多生孩子?返璞归真 第1张图片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怎么能让现在的年轻人多生孩子?按照过去的方法呗,返璞归真

过去的人们为什么生孩子多啊?动不动就是三五个甚至七八个,十个以上的都不新鲜,为什么?
首先一条,没有避孕手段,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甭说古代了,就是现在,很多孩子也是计划外的产品,“奉子成婚”更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还记得那个京东女高管在酒桌上跟刘强东的对话吗?女高管说自己“意外怀孕”了,于是老板就安慰她好好休息,给年轻人留出机会,于是女高管很快就辞职了。
这且不论什么职场潜规则,就说作为一个高管女性,明知自己怀孕生孩子会丢掉工作,那也舍不得打掉。既然是老天爷给了,那就留下这小生命吧。
美国前些日子因为堕胎是否合法而闹的沸沸扬扬的,可以说这是宗教保守派势力的头脑僵化,但其中也有增加人口的考量。其实世界各国过去也有避孕手段,事前的不多,大多数都是堕胎或杀婴等事后手段。怎么说呢,这就是一种“合成谬误”,对自己家庭不利的事情,综合看是对国家有利;对自己家有利的事情,却是对国家发展不利。
我没鼓吹什么,到目前为止,避孕和堕胎都是个人的选择自由,只是说这是增加人口的阻碍而已。如果进行优化,比如加税什么的,那自然就会对提高出生率做出贡献。

其次,过去的人们为什么多生孩子,还因为死亡率太高,理性的种群不得不靠增加数量来进行保障基因的传递。
看看自然界的其他生物,越是存活率低的越能生,耗子等小动物恨不得几天一窝,某些鱼类虫类甚至一次就排出多少万的后代,用数量来提高存活几率。
古代的婴儿死亡率一直是居高不下的,30%之内都算正常,哪怕是贵为皇室都很难避免。大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这已经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了,他们的子女成年率都不过是一半左右,那就想想贫民百姓的状态吧。
过去都说“贱名儿好养活”,所以净是叫阿的,这背后是什么?就是说明死亡率高,老百姓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用名字来安慰自己。
可是现代的婴儿死亡率呢,哪怕是在全世界最高的印度也不过是6.6%,和古代相比也已经是大幅降低了。所以之前都说印度人最能生,但现在的数据也已经是2.0了,也就是一对夫妻平均只生两个,同样没达到维持人口平衡的2.1。
不过这个原因只是说说而已,别多想。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本来就是发展的必须,甭说什么减低,一个婴儿都不夭折才是好事儿呢。

养育成本。
过去养活个孩子的成本是真的很低的,基本上就是添双筷子的事儿,除非是富贵人家,否则就是放养。家长根本不管,也管不过来,饿不死就算成功。
甭说古代,就在十多年前我去某偏远山区的时候,看到的也是放养。父母去地里干活,一岁多的孩子就在沙坑里自己爬,旁边三岁的哥哥也不知在捡什么吃。哪有什么优生优育,一切都是物竞天择,幸运者生存。
而且,古代的孩子是赚钱很早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果在农村,那三岁就能帮着看弟妹,五岁就能下地帮着干活了,至少也是做饭什么的。
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一样,尤其是到了工业化时代,孩子的劳动力比大人都划算。扫烟筒的小男孩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这都是工业化的产物。英国的煤矿里一度全是童工,大人反倒没人雇佣。就因为孩子吃的少成本低,而且矿井也可以挖的细节约成本,所以那个时代英国的孩子惨透了,死亡率全世界第一。直到现在美国也不禁止童工,这都是大英帝国的优良传统。
埃及,现在几乎是最穷国家,但出生率很高啊,肯定在2.1以上。为什么?因为好养活呗,只要生个孩子就可以花2分钱买张福利的大饼,肯定饿不死,还能给父母剩下点儿。其他的也不谈什么读书,能活着就算给家里赚粮食了。

教育成本。
古代都谈不上什么教育,就是模仿而已,动物的本能。尤其农耕或游牧社会也用不着文化,确实用不上。所以孩子,尤其是儿子一旦长大,对于父母来说就是添了一头大牲口,劳动力就是生产资本,可以给父母赚钱的。之所以多子多福,就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低但赚的多,否则就是负担了。
过去都讲究是父母在不远游,这是必须的。你出门玩儿去了,家里的地谁种粮食谁收啊?种地其实种不是大头儿,收割才是,那才是必须抢收的。一个家庭能种多少地,取决于能调动多少收割的人手。如果人手不够的话,那种多了也没用,反倒浪费种子。
反正一直到前些年,十几年前吧,我的同事中还有到了秋天请假回家收麦子的。其实他们的往返路费加上扣掉的工资,比那些粮食贵多了。但这就是农业的传统,不能糟践地里的粮食。
这是现在才有成本,古代是根本没有的,就是吃顿饭而已。也就是说,在古代,养大一个劳动力根本谈不上什么成本,也没必要教育。“哪见文字锅里煮”,这才是古代的经验总结。
因为那会儿读了书也没什么用,必须“货卖帝王家”才能卖出好价钱,普通家庭实在没必要投入。清朝的时候算过账,如果以读书30年计算,顺利的话可以考取举人,也就是有了实用的功名,否则就是穷秀才没用。范进中举,说的就是这点事儿,必须到举人才能有回报。
可在这30年之中,平均每年的花费是20两白银,几乎相当于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约等于10亩地的收成,读的起吗?就算读的起,万一考不上呢?那可就白读了。就算是去当个乡村教书先生,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就是跟农民差不多,那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普通家庭也就不让孩子读书了。
就算是地主家庭,一般也只是选择一两个最聪明的读书,其他的依旧是种地或做生意,得赚钱供养读书人啊。比如典型的曾国藩,他是长子,所以全家供着他考取功名,去进京赶考的时候他舅舅甚至连牛犊子都卖了,全家的希望都在他的身上。而其他的弟弟呢,能认识字就行,不在较劲,家里也实在供不起了。十年寒窗,读书人苦,供读书人的父母也苦的。
可到了现在,读书成了必须的了,“义务教育”有双重含义,第一是国家有义务让你读书,接受最基础的教育;第二是父母有义务必须让孩子读书,也是必须的,否则违法。
可就是这样,偏远山区依然有不让孩子读书的,因为他们计算过投入产出,觉得不划算。所以中国知道现在依然有文盲,就是因为有会算计的父母存在。
那话说回来,如果要想让年轻人多生,降低养育和教育成本是必须的,否则他们也会觉得不划算的。人是经济动物,虽然有繁衍的本能,但毕竟有思想。杀头的买卖有人干,赔钱的买卖不愿意干的。

养儿防老。
过去的人们为什么愿意多生啊?到老了才有撑腰的,别人不敢欺负,至少是能混的好。尤其到了灾年,孩子多的才有机会活下来,否则就等死吧。
为什么“绝户”无论在村里还是城市都被人欺负啊?因为“没种”呗,有种有种,带种的才有报复的资本,才能避免被“吃绝户”。孩子在任何时代都相当于核武器,轻易用不上,但不能没有,这就是震慑力量。
多子多福在古代是绝对的真理,是千万年来的经验总结。生了女儿能联姻,家族扩大势力广,逃难的时候都有去处。生了儿子更是能娶回劳动力,不仅是能给父母赚钱,还能撑腰养老,这就是古代的社保和退休金。
我没亲眼加过农村欺负孤寡老人的,但北京的见过。也谈不上欺负,但院子吵起架来就是拿绝户说事儿,气的老头儿老太太什么辙都没有。
现在的养老院里什么老人混的好?有钱,会沟通,有孩子还能来看望的,这在养老院里就是王者荣耀。我们家有个亲戚长辈,老两口没孩子,但要求我们轮流去看他们,而且要给他们带各种的小零食。开始我们不理解,老年人谁吃这些啊?但后来明白了,这些小食品是养老院里的“社交货币”,互相赠送在表示友好的同时,也是在暗示对方,我有孩子,还老来看我,你们谁也别欺负我。
过去的人们为什么多生?因为看到了自己长辈老了之后有子女的好处,所以有盼头儿。而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多生?因为觉得反正有社保,到老了有人养。而且还“信息隔离”,光看见跳广场舞老人的嚣张了,不了解养老院里挨欺负的孤寡老人有多惨。
日本经常爆出养老院欺负孤寡老人的新闻,有的甚至是耸人听闻,但政府从来也不引导,更不辟谣什么的。为什么?很有可能就是日本政府故意为之,就让年轻人恐惧老了的生活,刺激他们生孩子。有没有效果我不知道,但如果是真的,只能说这招儿够损的。

总之吧,古代人之所以多生,基本就是这几条。缺乏避孕手段,婴儿夭折率高,养育成本低,教育成本更低,孩子能早赚钱,更能长期给父母赚钱,然后还能养老,避免让父母老了让人大嘴巴抽。
而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呢,几乎是把这些问题全给反过来了。也就是最后一条没解决,但却因为信息偏差而让年轻人接触不到,那自然就都不愿意生了。怎么办?我不知道,只是陈述这些情况。
仅供参考。
随便买房都能发财的年代过去了,只有选对房、避开坑,才能享受到资产升值红利!


上一篇:4岁男孩误食吞下一架玩具飞机:不看好孩子,误食会在瞬间发生
下一篇:小暑节气出现“年度最小太阳”?做好“一护三防”,全家长夏安康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9 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