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科技]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复制链接]
72864 0
小娜娜 发表于 2023-11-19 10:01:0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1张图片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2年11月1日,颜宁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发表以《归去来兮》为主题的演讲,宣布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并全职回国协助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
2022年12月10日,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揭牌,颜宁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2023年3月22日,颜宁受聘担任深圳湾实验室主任(兼)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2张图片

颜宁教授
颜宁,1977年11月出生于山东,200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04年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2005年-200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2017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5月7日受聘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2019年4月,颜宁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4月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颜宁教授致力于物质跨膜运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与病理意义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为理解相关疾病致病机理及药物开发提供了分子基础。
颜宁教授自2003年首次发表论文以来,至今已发表140多篇论文,其中 CellNature 和 Science 三大顶刊论文41篇——Cell 13篇、Nature 16篇、Science 12篇。这些研究可以分为三大方向:1、与疾病相关重要膜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2、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工作机理;3、胆固醇代谢调控机理。
在清华大学的主页上,颜宁教授列出了自己的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2010-2022年),其中 Cell 1篇、Nature 9篇、Science 5篇。
从这些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大体的趋势——解析的结构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再到人类的过渡;结构解析技术从X射线衍射法向冷冻电镜的过渡;从单纯解析蛋白结构到解析药物与蛋白作用机制的过渡。

以下是这15篇代表性论文的介绍。

2022年11月22日,颜宁教授团队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severe adverse interaction of sofosbuvir and amiodarone on L-type Cav channels 的研究论文。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3张图片


该研究对胺碘酮索非布韦单独处理或索非布韦 /MNI-1(索非布韦类似物)与胺碘酮联合处理的Cav1.1 和Cav1.3进行了系统的冷冻电镜结构分析,揭示了丙肝药物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联用导致严重副作用的结构基础。
该研究首次破解药物联合使用的致命副作用机制,充分展现了结构生物学对于药物研发的重要作用,在药物设计及联合用药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结构指导,为临上有效地治疗丙型肝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1年7月7日,颜宁教授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human Cav2.2 channel blocked by the pAInkiller ziconotide 的研究论文。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4张图片


该研究揭示了与强效止痛药齐考诺肽(ziconotide)结合前后的人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Cav2.2的高分辨率结构,揭示了齐考诺肽对Cav2.2特异性孔阻断的分子基础,并建立了研究Cav通道中电-机械偶联的框架,也为未来的止痛药开发带来了新见解。
2021年1月14日,颜宁教授团队在 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A structure of human Scap bound to Insig-2 suggests how their interaction is regulated by sterols 的研究论文。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5张图片


该研究解析了胆固醇代谢关键调控复合物Scap-Insig2的高分辨率结构,揭示了固醇类分子调控SREBP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从而回答了胆固醇代谢调控通路中长久以来的关键问题:细胞如何通过有效感知自身的胆固醇水平来激活或者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与吸收,以维持细胞内的胆固醇稳态。
2020年5月13日,颜宁教授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catalysis and substrate specificity of human ACAT1 的研究论文。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6张图片


该研究首次解析了分辨率为3.0Å和3.1 Å人源ACAT1的同源二聚体以及四聚体结构,并结合相关活性实验,确定了酰基辅酶A(acyl-CoA)在ACAT1上的结合位点以及底物识别的机理。
2019年2月14日,颜宁教授团队在 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s of human Nav1.7 channel in complex with auxiliary subunits and animal toxins 的研究论文。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7张图片


这项研究解析了人源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7与其特异性调节毒素ProTx-II或Huwentoxin-IV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这项研究为深入理解钠离子通道工作机理、疾病突变致病机理和特异性毒素与其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分子基础,同时为针对钠离子通道的多肽类药物研发提供了可靠模板。
2018年10月19日,颜宁教授团队在 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the human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Nav1.4 in complex with β1 的研究论文。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8张图片


该研究揭示了首个人源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4与它的特异性调节亚基β1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分辨率高达3.2Å,为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及疾病相关突变的机理提供了可靠模板。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完整的电压感受结构域、离子选择筛、快速失活原件等关键功能单元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在肌肉强直以及高钾血型周期性瘫痪病人中发现的50多个单点突变一一对应到结构上,并且重点讨论了与电压感知和快速失活相关的突变,从而为理解致病机理提供了重要分子依据。
2017年2月9日,颜宁教授团队在 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a eukaryotic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at near-atomic resolution 的研究论文。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9张图片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的3.8Å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为理解其作用机制和相关疾病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该结构的解析为理解钠通道的离子选择性、电压依赖的激活与失活特性、配体抑制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为解释过去60多年的大量实验数据提供了结构模板,并为基于结构的分子配体开发奠定了基础。
2016年9月22日,颜宁教授团队在 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gating mechanism of the type 2 ryanodine receptor RyR2 的研究论文。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10张图片


该研究揭示了心肌钙离子通道RyR2处于关闭和开放两种状态的近原子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RyR2的长程门控机制的结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于兴奋-收缩偶联的理解。
2016年8月31日,颜宁教授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the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 Cav1.1 at 3.6 Å resolution 的研究论文。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11张图片


该研究报道了首个真核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近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为理解众多具有重要生理和病理功能的电压门控钙离子和钠离子通道的工作机理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高分辨的Cav1.1结构不仅揭示了Cav通道的结构,也为理解目前仍未有高分辨率结构的真核Nav通道的结构与机理提供了重要的模板,可以利用现有Cav1.1的结构尝试解释此前半个多世纪积累起来的有关Cav和Nav通道的大量生物实验和临床数据,并且为利用结构进行新型药物设计、筛选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基础。
2015年12月18日,颜宁教授团队在 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the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 Cav1.1 complex 的研究论文。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12张图片


该研究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方法,重构出了分辨率为4.2Å的兔源Cav1.1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首次展示了Cav1.1各个亚基的相互作用界面和亚基内部结构域的分布情况,揭示了各个辅助亚基调控离子通道亚基的分子机理,为理解真核Cav和Nav的功能以及它们与疾病相关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
2015年7月15日,颜宁教授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Basis of ligand recognition and transport by glucose transporters 的研究论文。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13张图片


该研究报道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3处于不同构象的3个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并通过与之前该组解析的GLUT1的结构比对,完整揭示了葡萄糖转运蛋白底物识别与转运的分子机理,为基于结构的小分子设计提供了直接依据。
2014年12月15日,颜宁教授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the rabbit ryanodine receptor RyR1 at near-atomic resolution 的研究论文。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14张图片



在肌肉细胞中,当细胞外或者肌质网中的钙离子释放到细胞质时,会引发肌肉的收缩反应。这一过程称为肌肉兴奋-收缩偶联,是骨骼肌及心肌运动的分子基础。而负责将钙离子从肌质网快速大量释放到胞浆中的是一种称作RyR的高通量钙离子通道。由于RyR庞大的分子量,蛋白获取和蛋白结晶的难度都十分大,之前一直未能解析其高分辨率结构。这项研究揭示了目前已知最大离子通道RyR1的三维结构,为理解其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
2014年5月18日,颜宁教授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 的研究论文。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15张图片


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是红细胞和血脑屏障等上皮细胞的主要葡萄糖转运蛋白,对于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和大脑供能起关键作用。GLUT1突变会影响葡萄糖的正常吸收,导致大脑萎缩、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癫痫等一系列疾病。此外,GLUT1的表达量还可能作为检测癌变的一个指标。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其工作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
2012年10月17日,颜宁教授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a bacterial homologue of glucose transporters GLUT1-4 的研究论文。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16张图片


该研究报道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4在大肠杆菌中的同源蛋白XylE的晶体结构,并且运用生化手段对其工作机理进行了研究。这些工作对于人类理解葡萄糖转运子的工作机制,理解人类疾病的发生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2年5月20日,颜宁教授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an orthologue of the NaChBac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的研究论文。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17张图片


电压门控钠通道(Nav)是神经和肌肉快速去极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重要的药物靶点。确定Nav通道的结构将揭示离子通道的机制,推动潜在的临床应用。而细菌Nav通道家族,例如细菌的Na+选择性通道(NaChBac)Nav结构功能分析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模型系统。该研究解析了细菌的电压门控钠通道的NaChBac同源物的晶体结构,为未来进一步解析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的功能和机制提供了重要框架。
2010年9月26日,颜宁教授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Structure of a fucose transporter in an outward-open conformation 的研究论文。
46岁,已是两院院士,颜宁15篇代表性研究论文系统介绍 第18张图片


该研究解析了膜蛋白——大肠杆菌岩藻糖转运蛋白(FucP)的结构,并结合生化手段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机理。


上一篇:著名的米高梅片头背后,真的是狮子被绑着?别闹了好伐
下一篇:普通人攒够30万需要多久?听完别崩溃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4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