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养育孩子,父母不是持鞭者,而是“赋能者”

[复制链接]
92037 0
蒋全喜 发表于 2024-1-4 17:40:1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育孩子,父母不是持鞭者,而是“赋能者” 第1张图片


作者:琦子(爸妈精读作者)
孩子放学后,妈妈张口的第一句话,居然对孩子如此重要。
接儿子放学,孩子们个个像脱离牢笼的野兽,冲出学校大门,有一个孩子,拖拖拉拉,走在队伍最后面。
看到妈妈,孩子没精打采地喊了句:“妈妈,我累。”
妈妈搂过孩子的肩膀,说:
“宝贝累了呀!辛苦了,辛苦了,今晚咱们不学了,好好休息。走,妈妈带你去吃好吃的。”
孩子听完,像是瞬间被注满能量,立马来了精神,拉着妈妈的手,蹦蹦跳跳地走起来。
站着一旁的我,那一刻,内心五味杂陈。
仔细想想,每当孩子喊累,我们总会觉得,小孩子无忧无虑的,也没什么负担;喊累,多半是无病呻吟。
于是,回答孩子的方式,难免敷衍或充满不耐烦。
鲜有人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可惜的是,很多孩子很难在父母的言语中感受到被爱。
孩子喊累,多半是处在了低能量区,他最想要的是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养育孩子,父母不是持鞭者,而是“赋能者” 第2张图片


养育孩子,父母不是持鞭者,而是“赋能者” 第3张图片


孩子喊累,是能量低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教授大卫·霍金斯曾提出一个“能量层级论”。
所谓的“能量层级”,就是一个人做事的精力值,类似于手机电量。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能力层级,孩子也不例外。
当一个孩子处于高能量层级,纵使劲风暴雨,也能砥砺前行。
反之,当一个孩子处于低能量层级,即便一粒尘埃,也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座大山。
上海有位妈妈,曾在网上分享过孩子处在低能量区的表现。
孩子有段时间看起来就像一个“小老头”,回到家中,要么趴着,要么躺着,作业写不到两分钟就喊累。
老师也反映,在学校里,孩子上课总打瞌睡,作业质量差,下课也是无精打采的。
她以为孩子病了,去医院检查什么毛病都没有。
于是,她打心底认定孩子就是想偷懒。可是骂也骂了,吼也吼了,道理讲到嘴皮都要磨破了,就是无济于事。
有人建议她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她才发现,孩子已经被低能量拖垮了。
心理医生解释道:
当一个人从事一些单调繁琐、沉重或者机械性的工作时,大脑中枢局部精神细胞便会过于紧张,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又得不到有效放松,就会感到疲惫不堪。
而现在的孩子,基本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生活单调,升学压力大,身体又得不到锻炼,结果就是大脑宕机,身体乏力。
这类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个专属判定词—能量层级低
最后,心理医院建议:孩子辛苦一天,能量早已消耗殆尽。父母爱的语言,是孩子提高能量最迅速的方式。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
“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球,如果你定时充能,它会逐渐变大,呈现出明亮色彩;
相反,若不注意维护,则会日渐萎缩,直至坍塌,变得黯淡无光。”
父母的语言,自带能量。
任何一句不含关爱的言语,对低能量区的孩子,都是一种摧残。
孩子喊累,是对高能量的呼救。
如果得不到及时充电,孩子就会一直待在低能量区,做着低效率的努力,产生严重的情绪内耗,最终磨灭自信,怀疑自身价值,到最后拖垮的是整个人生。
养育孩子,父母不是持鞭者,而是“赋能者” 第4张图片


养育孩子,父母不是持鞭者,而是“赋能者” 第5张图片


能量不足的孩子,最容易出问题
知乎曾有一个热门话题:“一个长期处在低能量区的孩子会怎样?”
@李平讲了自家孩子的故事:
女儿从小嘴巴甜,脑子快,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 。可升入六年级,一切都变了,孩子回家动不动就喊累。
李平对此很不耐烦:
你能不能快点。
做事总是那么墨迹,拖拖拉拉像什么样子。
你现在不努力,长大以后还想怎样。
渐渐地,孩子也懒得跟她说,大部分时间,她说一串,孩子只回一个字“嗯”“好”。
看着孩子敷衍的样子,她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免不了又是一顿说教。
后来,孩子回到家,干脆一个字不写,一页书不看。她怒吼:“看看你那懒样,你看人家谁谁谁……”
再后来,孩子像是被抽干了一样,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也不出去玩,每天在家里把自己关起来。
此时,她才发现孩子早已重度抑郁
美国医学博士戴维·霍金斯长达30年的研究发现:
一个长期处在低能量层级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孩子绝非学习机器,也有困了,累了的时候。
孩子能量层级低,父母的每一次忽视、责备、说教,都像注入孩子体内的慢性毒药,日积月累侵蚀孩子的生命力。
孩子喊累,普通的父母只想快速解决孩子的累,真正厉害的父母,都把孩子养成了“高能量体质”。
育儿博主暖爸大白,讲述了一段自己的育儿经历。
初一时有段时间,孩子一直喊累。起初他也没在意,并坚持送孩子上学。
不久后,孩子不仅精神状态差,而且频繁喊头疼、肚子疼。
他带孩子去看病,结果身体很健康。这时医生提醒大白:“现在不少孩子都这样,检查都很健康,但就是头疼、胃疼,孩子很有可能是心理问题。”
紧接着,他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诊断结果显示“心理问题躯体化”。
简单来说,就是心理的困乏,最终造就了躯体的病态。
暖爸大白瞬间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那之后,每当孩子喊累,他便主动询问孩子需不需要请假,想不想出去转转,有没有想吃的,甚至请假带孩子看电影。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当他开始主动关心孩子,帮孩子放松,孩子再也没有喊过身体不舒服,学习上也变得积极主动。
作家冯唐说:“能量高的人,才能持续成事。”
孩子的人生,无须时刻被价值化,意义化。温暖的关怀加适当地留白,孩子才更有动力前行。
当父母把责备的语言换成关心的问候,孩子自然会从“低能量”体质转化成为“高能量”体质。
养育孩子,父母不是持鞭者,而是“赋能者” 第6张图片


养育孩子,父母不是持鞭者,而是“赋能者” 第7张图片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能量充电站
父母的语言,是有能量的。
诗人安琪洛说过这样一句话:
“语言虽然看不见,却充满在房间、家庭、环境和我们心里。
同时它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弹,射入肉眼所不能见的生命领域。”
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会喊累、躺平、摆烂。那些智慧高深的父母,往往以言语间最直白的爱,引导孩子度过低能量区。
 1、共情拥抱,激活心理能量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
爱有多种语言,其中最有力量的语言,就是“亲密接触”。
当孩子放学回家喊累时,作为父母,首先不是否定和指责,而是接纳和拥抱,承认孩子的困境:
“上了一天的学,身体是不是吃不消,辛苦了。”
“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
“宝贝,我们先休息一下吧!”
让孩子意识到,他只是暂时累了,需要短暂的休息。
让孩子感受到,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跟他站在一起,给他支持,许他力量。
如此一来,孩子内心便少了一份逃避现实的理由,多了一个面对疲惫的方法和勇气。
2、耐心聆听,增加情绪能量
知乎上曾有个问题,“被父母忽视是什么感觉?”
一个回答很扎心:“明明父母双全,却感觉自己活得像个孤儿,无人理解。”
很多时候,孩子喊累,最需要解决的不是身体的疲乏,而是情绪上的理解。
他背后的潜台词其实是:我感到很累,我需要关爱。
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妈妈用心回应。妈妈这时一定要跟孩子面对面,直视孩子的眼睛,询问他:
我家宝贝感到很累,想要好好休息一下,对不对?
接着安慰孩子:
没关系的,妈妈知道你的辛苦,妈妈也会这样,有时候也感觉特别累,我们一起处理这个问题好吗?
很多时候,妈妈只需说出孩子的情绪,孩子内心的疲惫感,便已经消失了一大半。
孩子便会自己做出正确的思考,并及时修正自己,努力去改变,去进步。
3、增强运动,拉动身体能量
运动,是缓解压力最有效的武器。
《运动医学》曾做过一项科学研究,资料显示:人在运动的过程中,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生理反应。
比如释放多巴胺,刺激大脑产生快感;比如加速血压循环,促进新的神经元增长,改善记性力和学习力。
所以,当孩子疲惫时,父母可以问问孩子:
“要不要去户外放松一下?
我们一起玩一会羽毛球/篮球/舞蹈……怎么样?”
4、谈论兴趣,提高做事能量
每年高考结束,我们会发现,很多学霸从来都不是只会刷题的“书呆子”。
山东孟令昊,高考成绩711分,他酷爱大提琴,每当学习累的时候,音乐会帮他迅速恢复能量。
陕西卢奕菲,总分721,迷恋物理竞赛,每次沉浸在物理空间的她,大脑都能得到极致的放松。
《小小少年》的导演孙超曾说:
“你去支持孩子的一个兴趣,它不一定能让孩子成功,但是它有可能让孩子获得一个不一样的力量,去面对时而无聊又困难重重的人生。”
我家小子特别喜欢做小甜点,每次他喊累的时候,我都会问他:
“做个寿司补充一下能量?或者做个糖葫芦,给脑子加点糖……”
每每这个时候,孩子疲惫的双眼都会瞬间放光。
很认同一句话:
父母的嘴,孩子的路。
孩子喊累,没有偏方,温暖、耐心、正面地和孩子好好沟通,用绵绵细语,给予孩子力量,去唤醒孩子应对生活的勇气。
养育孩子,父母不是持鞭者,而是“赋能者” 第8张图片


养育孩子,父母不是持鞭者,而是“赋能者” 第9张图片


第斯多惠说得好:“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养育孩子,父母绝非持鞭者,而应是“赋能者”。
父母小贴心,孩子大能量。一个大大的拥抱,一份理解的关怀,一场带动的激活,一次心流的体验,都会为孩子注满能量。
既然深爱,当孩子喊累,请好好表达,语言的关爱,最有能量。
愿父母都能给予孩子语言上的关爱,让孩子成长有力量。
作者简介:琦子,富书作者,一个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文章:爸妈进化论,富书重磅推出第4本新书,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调查|“两大两小”的出游尴尬——多一个孩子,多一倍费用
下一篇:孩子经常憋尿,会不会得尿毒症?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8 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