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科技] 吉林两天现2只东北虎,对比两种老虎伤人事件,为何东北虎很少致人死亡

[复制链接]
99287 0
穆寒 发表于 2024-1-8 09:29:1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据媒体报道,6日,一网友驾车行驶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到八家子方向的国道时,遇到了一只东北虎。而在此次目击事件发生的两天前,吉林珲春一矿区附近机动车道上也出现了一只东北虎。监控录像显示,该东北虎的前爪上有明显血迹,据矿区居民介绍,该老虎在4日凌晨咬死了门岗的一只
吉林两天现2只东北虎,对比两种老虎伤人事件,为何东北虎很少致人死亡 第1张图片


从去年冬季到今年初,东北虎的目击事件时有发生。对此,国家林草局国家检测研究中心发出预警,称4日出现在矿区的老虎正是2022年在汪清县杜荒子林场伤人的那一只,提醒大家提高警惕,晚间尽量不要出门。
作为自然界最大的科动物,成年雄性东北虎平均体重250公斤,雌性170公斤,它们能杀死同享一片栖息地的黑熊甚至棕熊。以东北虎的力量,杀死一个人轻而易举,但野生东北虎致人死亡事件鲜有所闻。
吉林两天现2只东北虎,对比两种老虎伤人事件,为何东北虎很少致人死亡 第2张图片


查一查全球范围内近年来的东北虎致人死亡事件,最近的一起发生于今年2月,俄罗斯东部,一只饥饿的东北虎破窗而入,杀死了一名19岁的男子。随后,该老虎被死者表哥射杀。
吉林两天现2只东北虎,对比两种老虎伤人事件,为何东北虎很少致人死亡 第3张图片


除了这起事件,上一起直接追溯到1997年12月,依然在俄罗斯,一只东北虎在一名偷猎者居住的小屋周围潜伏了12小时后将走出屋子的偷猎者杀死,并吃掉了部分尸体。随后,另一名退役军人失踪,不久后,其带血衣物在林中被发现。调查者认为,两名受害者被同一只老虎杀死吃掉,而这两名死者之前一起参加了针对老虎的非法狩猎。因此,该次老虎杀人事件被描述为一次复仇事件。
“复仇”一词用在老虎身上,未免过于拟人化,但研究发现,饱受伤病困扰的老虎,由于伤病导致其捕猎能力下降,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它有可能将更容易捕杀的人类作为猎物。97年之于现在过于久远,加上网络尚不发达,无法查阅该次东北虎杀人事件的细节,但很有可能,这只老虎在非法狩猎中受伤,由于无法正常捕猎,饥饿的它将目标转移到人身上。西伯利亚地区本来就人烟稀少,12月又是这里气候最恶劣的时节,铤而走险的偷猎者成为了首当其冲的捕猎对象。
吉林两天现2只东北虎,对比两种老虎伤人事件,为何东北虎很少致人死亡 第4张图片


而这样的假设,多次印证在另一种老虎身上——孟加拉虎。跟东北虎比,孟加拉虎体型相对更小,然而,孟加拉虎致人死伤的数量却远超东北虎。根据《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发表的从1950-2019,70年间,全球范围内记录的大型掠食者致人死亡的数量报告,孟加拉虎排名第二,共造成1047人死亡,仅次于致死1337人的懒熊。
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是孟加拉虎伤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在诸多被猎杀的食人老虎中,大多数都是年老体衰,伤病缠身的老虎。但在更多致人死伤的事件中,老虎袭击人致死后,并没有吃掉。这些事件通常发生于近距离惊扰了老虎,偶遇捕猎状态的老虎或者意外出现在带仔雌虎领地的情况下。因此,人类的扩张,导致老虎的栖息地丧失、碎片化,才是老虎袭击人的根本原因。
吉林两天现2只东北虎,对比两种老虎伤人事件,为何东北虎很少致人死亡 第5张图片


再让我们对比一下东北虎和孟加拉虎的数量和密度,目前,东北虎的数量为480-540只,密度为每100平方公里0.24-0.3只;野生孟加拉虎数量为2000-2500只,密度为每100平方公里3.7只。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东北虎尚且拥有广阔的栖息地,但数量稀少。目前,世界上所有的虎种受威胁级别均在濒危及以上,而偷猎,栖息地丧失让老虎的生存状态岌岌可危,因此,保护老虎的栖息地,拒绝购买任何虎制品,才能留存这世间最雄伟美丽的大猫,同时也降低了人类与它们相遇的几率,保护了我们自己。
吉林两天现2只东北虎,对比两种老虎伤人事件,为何东北虎很少致人死亡 第6张图片



上一篇:JN.1毒株在欧美快速扩散,中疾控:未来“可能逐步成为我国流行株”
下一篇:中国海军003型航母重新进入船坞,将完成涂装作业,离试航已经不远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5 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