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教育] 北大副教授跨越校门闸机背后:高校大门的“开与关”,探索依然在路上 | 刚

[复制链接]
91442 0
黑子的篮球 发表于 2023-12-18 16:29:4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副教授跨越校门闸机背后:高校大门的“开与关”,探索依然在路上 | 刚 第1张图片


“北大的这种门卫管理制度给师生造成了很大不便,上下班高峰时,北大东门的闸机前常常排起长队。门口值勤的保安都很辛苦,但是这种严防死守的模式不适用于大学。”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有关进出北大校门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备受关注,引发讨论。网传文中还提到,因闸机和人脸识别设备,李植与门口保安出现过多次摩擦。
北大副教授跨越校门闸机背后:高校大门的“开与关”,探索依然在路上 | 刚 第2张图片


北京大学
12月17日,新黄河记者联系到李植本人,他婉拒了采访,回应称后续若发声会在社交平台更新。18日,新黄河记者联系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一工作人员表示采访需联系宣传办公室,记者多次联系宣传办公室未获回应。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大学如何向社会开放,没有标准答案。这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听取师生及社区居民意见基础上,制订适合本校的开放方案,化解有关开放的争议。前提是,大学要有向社会开放的意识,而开放到何种程度,要因校而异。
“从今天与保安比赛跑步说起”
近期,有关高校校门制度的热议源于一篇名为《从今天与保安比赛跑步说起——北京大学的门卫制度,该改改了》的文章,该文作者是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由于文章在社交平台迅速传播,引发多方关注。
上述文中提到,“一个从来不遵守北京大学门卫制度的教师——准确地说,从2008年起从来不遵守这个门卫制度的教师,因为北大进门查证件的制度是从奥运会的时候开始实施的,在此之前的北大是完全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李植在文中还讲述了自己跨越闸机,并被保安追逐的经历,在校园内上演了颇为滑稽的一幕,“今天保安不想放过我,显然他们没有料到我的身手挺快”。
根据北京大学工学院官网网站显示,1999年9月至今,李植任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讲师、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流体力学、水波动力学、环境热力学。12月17日,新黄河记者联系到李植本人,他婉拒了采访,同时表示这是自己与学校之间的事情,后续只会在社交平台更新。
“比赛不分胜负,我于是决定回到校园”,文中还提及,李植去保卫部投诉门卫管理制度,并打听到一些制度背后的故事。此外,他也在文中呼吁北京大学师生不同意授权北京大学使用人脸识别方式出入校门,并认为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新黄河记者注意到,在李植的知乎上还有关于中国大学的宿舍制度、大学开放的问题、有感于部分学生对燕园游客的态度等多个方面的发帖。
校门开放之争早已有之
李植的文章引发了高校开放的热议,其实,此前就有不少关于高校该不该开放的网络讨论。今年5月,复旦大学对外开放的话题就曾登上热搜。
北大副教授跨越校门闸机背后:高校大门的“开与关”,探索依然在路上 | 刚 第3张图片


复旦大学保卫处调整进校管理的通知
开放还是不开放?公众的讨论也集中于此。熊丙奇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大学的开放,社会公众的理解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大学允许校外人员经过预约可进校参观,另一个层次是,大学打开校门,所有人员不需要检查证件就可自由进入校园。“北大副教授发文希望的开放,属于后一个层次,虽然他有工作证,但他希望进校不要人脸识别、检查身份证件。对此,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熊丙奇提到,支持者认为,大学校园就应该向社会公众开放,进校门不要查身份证、工作证、学生证等证件,也就是说,要破除学校的围墙。而反对者认为,这一想法过于理想,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完成教学任务,校外人员涌入校园,会挤占学校的教育资源,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还会带来安全问题。一旦发生身份不明的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发生校园安全事故,社会舆论必定会要求学校加强进出校门管理,保障正常教学秩序与师生员工的安全。
在微博话题“你觉得高校该不该对外开放”的投票中,占比最多的是适度开放、合理安排,其次是支持开放和不支持开放。
不难想到,高校开放最令人担心的也是校外人员对于学校秩序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前复旦大学的开放通知中也特别提醒到:非本校人员进校后请遵循学校管理规定,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详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现代大学的功能包含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项,社会服务本身就是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开放大学校园一定是有序、科学地开放,应当在校园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同时也应以保障师生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秩序为前提条件。
黄牛称帮忙预约进北大288元一位
“比如国外大学,不少人认为没有围墙、大门,公众都可自由到大学校园里,到校园草坪上晒太阳,到校园咖啡厅喝咖啡,校园也和社区融合在一起,但是,要进一步到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学生宿舍,却是要经过门禁系统,刷学生证或工作证的。这就做到了既开放校园,又避免开放影响到师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熊丙奇还提到,进入校园的校外人员,进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是需要预约或联系在校的师生的。这种根据学校所承担的教学、科研功能进行不同层次的开放,也就保障了不同群体的利益,社区居民也理解大学的开放政策。
北大副教授跨越校门闸机背后:高校大门的“开与关”,探索依然在路上 | 刚 第4张图片


北京大学预约系统
熊丙奇认为,如果北大实施这样的开放,也就不会出现副教授跨闸机栏杆进校园这样的事。事实上,当前的大学校园里,院系大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基本都已安装门禁系统,教师进校要查验身份,进办公楼、图书馆、实验室还要查验身份,这令师生烦不胜烦,而且质疑这侵犯师生隐私,收集师生进校后的所有行踪信息。
新黄河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8日,北京大学恢复校园预约参观通道。根据流程要求,参观校园需实名预约,可提前7日预约。同时,今年暑期北京大学也开放预约,8月30日开学后,法定节假日、双休日期间,学校将按原计划,继续开放校园参观;此外,查询清华大学的预约参观信息可以看到,今年8月7日开始,周末与法定节假日开放校园参观,寒暑假开放安排另行通知。
新黄河记者致电北京大学保卫部,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开放法定节假日、双休日,具体预约人数可参照预约程序。根据北京青年报7月份的报道,北京大学每日限额3000-5000人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新的预约名额是每日0时开放;此前,根据清华大学的公告,每日进校参观限额4000人,上、下午各2000人。
其实,因高校开放也引发过多个争议,特别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放预约后,曾带来黄牛党高价售卖代约以及虚假研学团等情况的出现。新黄河记者以游客身份联系到一家自称能帮忙预约进入北大清华的黄牛,其称属正规预约,一位收取288元,人数多可优惠到258元一位。黄牛还透露,国庆假期期间出票稳定在400元左右,这属于供不应求,有的七八百起步。
北大副教授跨越校门闸机背后:高校大门的“开与关”,探索依然在路上 | 刚 第5张图片


黄牛的留言
在北京大学的预约通知中也可以看到提醒:校园参观不收取任何费用,请拒绝以任何名义提供参观服务的有偿预约行为。
熊丙奇告诉新黄河记者,从根本上说,大学的开放,涉及学校的现代治理,学校应该提高现代治理能力,做好大学的开放以及开放后的管理、师生服务。
高校开放与管理的探索依然在路上。
记者:李运恒  校对:李莉  编辑:赵晓昕


上一篇: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北京市发布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
下一篇:母婴店屡试不爽的4个套路,看看有多少妈妈被坑过,你中过招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7 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