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房产] 大会后,楼市定调!

[复制链接]
94394 0
宵瑜 发表于 2024-3-13 18:05:0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会后,楼市定调! 第1张图片



前几天,写了一篇分析文,后台没过审,发不出来,得知这段时间属于“敏感期”,索性也就静默了,今天删减了一部分,冒着风险再帮大家复盘一下。
且看且珍惜。
这次两会提调,跟过往最大的区别是,变相承认资本逻辑的现实性。
房地产端,继续深化“新房改”,让双轨制更彻底,所以提出了满足改善需求“多样化”,说明要放开顶豪市场和价格限制。
要知道,之前顶豪是不能乱说的,也不能挂牌在网上,但凡是富人赚了钱,也在想着“平均”他们,有点儿“打地主分田地”的意思,吓跑了很多人。
但从去年年底开始,对富人的态度彻底转变了,好像默许了他们的存在,并争取把他们留下来……网上各种短视频,对富人生活状态的采访,也被大众所揭晓。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财富显性论》,意思是,只要社会正常运转,就会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无论财富还是地位,都会呈阶梯状被划分成一道道鸿沟。
这时候如果想尽办法去隐藏,让更多人活在一种假似“平均”环境中,反而更容易丧智、被剥夺。不如把现实戳破,让人们都知道真相。
如果富人是正规行商,靠努力和认知赚钱,其实对年轻人有一个标榜作用,只要大家都爱赚钱,赚得到钱,整个经济才会有更活跃创新的面貌。
想想2014年那会儿,“万民创业,万众创新”,到处都是财富和机遇,年轻人满怀期望,挥斥方遒,恨不能没毕业就想财富自由,而现在都缩在象牙塔里,考公考事业编……
毕竟分蛋糕的前提是,有人做蛋糕。
经济的调控思路就是“玩命促活”。
无论资本、资金还是人口,都要充分流动起来,白还是黑猫,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所以也无所谓债务和泡沫了,先把经济拉起来再说。
所以去年年底发过1万亿国债,今年又要发行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相当于2024年要花2万亿……可谓大力出奇迹。
这还没完,会后,央行行长潘学霸在答记者问时公开表示:
去年两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一万亿,现在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是7%,后续依然有降准空间。利率也有下调的空间,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消费,需要一个低利率的环境。

这意味着,在特别国债的基础上,还要释放巨大的降息降准利好,2024年放水力度应该算是0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了。
这让我想到《西游记》里,师徒四人路过车迟国,孙猴子斗法降三怪,请四大龙王现身,普降大雨。
老百姓纷纷往外跑,有的拿盆、有的拿过锅,还有人顶着缸出来接水。
现实中,能接多少水,并不是看谁力气大能举起缸,而是他是否有资产做抵押,资产价值越大,接水能力越强,钱生钱的能力越强。
在这个逻辑上,降水并不会让所有人有钱,但会让上游充分有钱,同时钱变得不再值钱,下游人群反而是受伤的。
今年不仅是中国,全球的降息预期都来到了转折点,再加上货币锚的不确定性,所以全球央行在货币贬值的预期上,纷纷重仓黄金,也导致金价飙升。
降息降准,强行制造通胀的逻辑下,人民币贬值预期也是大势所趋,所以近期我们看很多人去香港买房,其实并不是单纯买房,而是避险,在香港还可以买理财,5%左右的收益率,相对内地的1-2%,差距很大。
不过今年大湾区也开通了跨境理财通,不过只有大湾区户口和当地工作两年社保的人才能买境外理财,再次证明了,什么叫地域优势。
开年外贸数据表现不错,我看了一下,1-2月达到了6.61万元,同比增长8.7%,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向好态势,连续5个月同比增长,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我去年讲过,2024年拉动经济的主要马车只能是「进出口」,在新能源车跨境电商平台规模出海的加持下,马车提速进入新的阶段。
一个定居曼谷的朋友跟我说,身边很多泰国人上下班开着比亚迪,购物刷着中国跨境电商APP,晚上睡觉前看着源于东方艺术哲学的微短剧……
从工业产品到文化产品,中国在源源不断向外输出产能,二十年前,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二十年后的今天,地位依然无法撼动,这就是中国的根本竞争力,「规模经济优势」——
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成本分摊”降低生产成本,以抵消劳动力成本上涨造成的压力,“本地市场效应”增加了全球的供给能力,使全球消费者都受益。

说白了,就是便宜又好用。 
所以苏富比拍卖会上25万元一勺的天价鱼子酱,被我国雅安市天全县打到不足百元一盒,国际巨头垄断的钻石工业,被我国河南一个叫柘城县的小地方,用年产400万克拉的产能打成平价产品。
家电、手机、汽车还有接下来的半导体等等都会走向这个结果。
为什么讲这些东西呢?
这是一个链路,如果今年进出口贸易产业爆发,那么在降息降准的基础上,受益最大的就是沿海地区一些布局了全球产业链的城市。
跟2021年特别像,整个房地产的复苏逻辑,会先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开始,再从大湾区、长三角等沿海城市,一层一层向内传导。
现在深圳楼市已经完全热起来了,跟深圳中介聊过,带看量较去年翻了三番,上海那边也是,新房扎堆买,感觉大家买房的激情又回来了。
买房跟经济相关,也跟预期相关,如果接下来四大一线城市都能热起来,那么下半年二线城市就会归位,重新进入下一个周期阶段。而当下算是周期性底部空间。
最后再讲一下两会上,提到最多的一个词:
加速新型城镇化
网上给的概念很多,其实本质上都在讲一个事情——如何把更多人集中起来发展经济,提高内需消费力。
2023年,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但实际上,真实数据远远低于这个数值。
因为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就是为了打工,打工赚到钱就回老家生活,并没有呆在城市的意愿。
所以国家发改委近期特别表示:
将「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
未来除了北京上海这种因为特殊高考制度被固化保护的城市,其他城市全部放开落户,已经是大势所趋。
但我认为放开户口也没什么用,真正的城镇化,并不是盖房铺路造桥梁,而是,这个城市是否能提供可就业的工作岗位,让农民同胞化身蓝领,有稳定的现金流支撑更好的生活。
正所谓谋生大于天。
而现在,全国范围内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和产业部署的城市,不足百余。
在城市群战略和大省会战略下,上面又几乎把所有资源截流在头部城市,那么这意味着中国城镇化,最终会两极分化。
一方面,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入那些国家重点帮扶,有产业有地位有能级的省会级别以上的城市,追求更高维的机会和财富机遇。
另一方面,人们返流回到自己所在的县城或者农村,过相对舒适的慢生活,而且还能享受到城乡一体化建设、国家重点部署的三农利好,机械化种田或者畜牧业,小富即安。
两头都拥有生产资料。最尴尬的反而是中间这些中小型城市,只能维持现状慢慢变老,如果想有奇迹,对城市操盘手的能力要求极高。像淄博、哈尔滨这样的领导班子,放眼全国都是极度稀缺资源。
在平均化主义消失的未来十年里,城市之间的竞争会变得异常残酷,这跟公园里相亲一样,家庭、能力、长相和性格,总得拿出一个优势来。
有的城市靠天吃饭(政策),有的靠地吃饭(沿海地理海运优势),啥都不靠的就得靠人(管理团队),如果三不沾,那确定在接下来十年会陷入衰退型节奏。


上一篇:《中餐厅8》阵容曝光,舒淇苏有朋回归救口碑,吴磊赵露思要合体
下一篇:为什么投资客买房,宁愿空置着不出租?内行4字点破玄机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5 20:51